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隐晖描写爱情的诗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03    阅读:

隐晖描写爱情的诗篇一
《北岛诗歌爱情光芒的折射漆朝晖》

2012年10月

第9卷第10期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Oct.2012Vol.9No.10

论北岛诗歌爱情光芒的折射

漆朝晖

(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语文部,安徽六安237009)

要:北岛擅长通过动人的故事和细节来抒写爱情,在黑暗时代勇敢地描写人性,挖掘人性美的内蕴,突出圣

洁的人性美。同时,他对爱情的追求是和大自然糅合在一起的。充满着光芒四射的理想爱情重构,是生命之湖中闪耀知性光辉的粼粼波涛。北岛诗歌有着对爱情的忠贞不二和誓死守候,常有一些黑暗现实对美好爱情的压抑摧残,让人感到美好人性遭受打击的心灵震颤,诗人借爱情的描写凸显对时代的反抗,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人性美;自我;大自然;爱情宣言

北岛诗中有一些体现主体深沉情感冲动、描写爱情的诗篇。它们既体现了北岛对“自我”孤独冷峻心灵的抚慰,也体现了他对那个特殊年代迷茫人性的拯救,同时也是对久违爱情理想的重构。

一、在惊世诗语中开掘爱情深层潜蕴的人性美

在否定、怀疑、绝望与孤独中北岛承受“自我”个体的灵魂煎熬,同时构设理想、自由、爱情的乌托邦。他以对现实生活中主体意识萌动下个体爱情的描写以及对人性沉沦的拯救,完成对以人性美为中心的爱情世界的精心探寻。

北岛擅长以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和动人细节来抒写爱情。可贵的是,他能在人性濒于泯灭的黑暗时代勇敢地摹写人性,不吝啬对美尤其对女性美好形象的描绘,然后在美好女性形象中挖掘中国传统美的内蕴,努力探寻她们灵魂中自然而圣洁的人性美。他一般不对其进行形体的工笔描摹,而是着眼于她们饱满柔美的神态,显示她们与罪恶格格不入的清纯神韵和真我的自然美。作者让这种美与被黑暗扭曲的现实对举,在人性异化的大背景中,更显示出黑暗中人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因此“用现实政治的立场去剥夺北岛作为一个诗人的立场是不公平的”。

[1]

角沾满了霜雪/当我把你抱起/你说:别慌,傻瓜/一只惊恐的小鹿/正在你的瞳孔中奔跑/过生日那天/你说:不,别送礼物/而我的仙后座/早在你头顶上闪烁/在十字路口/你说:别分开,永远/一道道雪亮的车灯/从我们中间穿过。”这首诗中对爱情深层潜蕴的人性美的描写同《是的,昨天》一样显得真切动人,北岛同样刻意摹画了女主人的单纯、活泼可爱的形象,尤其是“惊恐的小鹿”的意象的选取,更把这种人性美夺人魂魄的力量刻画得淋漓尽致。北岛笔下的这种场景,仿佛是超脱现实黑暗背景的情感世外桃源。这是在主体意识复归的前提下,“自我”个体对现实所排斥的人性中潜蕴的美丽动人的爱情的憧憬与追慕。北岛借助对纯美爱情的刻画来追求完美人性,同时也对那压抑灭绝美好人性的时代进行鞭挞,从而完成对爱情理想形而上的思考。这种意图同样存在于《雨夜》和《习惯》等中。

在《习惯》中,北岛这样对爱情充满敬仰:“是的,我习惯了/你象块火石敲击着每个角落/烫伤黑暗/点燃我的心。”如此对爱情充满礼赞是主体“自我”在经历极度的情绪低落或情感砺练后,才会有的感受。在《雨夜》里,作者这样描写:“当水洼里破碎的夜晚/摇着一片新叶/像摇着自己的孩子睡去/当灯光串起雨滴/缀饰在你的肩头/闪着光/又滚落在地/你说:不/口气如此坚决/可微笑却泄露了内心的秘密。”北岛把爱情作为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们背后夜幕里的星光,构想了弥漫柔情的雨夜,使“自我”能在这种雨滴飘洒的夜晚经受濡染,得到释放排遣。在自我编织的梦境里,开掘美妙爱情深层潜蕴的人性美和人文关怀。“体验到幸福而深厚的爱情的人是不知道什么叫抑郁、寂寞、冷漠的”[2]。北岛在怀疑、否定、孤独的情感漩涡中得到爱情慰藉,使他的生活重现亮色,主体“自我”在喃喃诗语中探到话语表层下萌动的爱情,而且开掘到其中潜蕴的人性美。

二、理想、爱情与热爱大自然结合辉映出“自我”的灵光北岛对爱情的渴慕是与纯净永恒的大自然结合在一起的,主体意识在这一融入过程中熠熠生辉。在《睡吧,山谷》中,北岛让满是伤痕的心灵寻求一种康复乃至在心与心的交流中升华的境界。这是一种让“自我”逃避黑暗现实,沐浴乌托邦灵光的世外桃源。这也与北岛追求自由,崇尚自然和唯美思想密切相关。就像徐志摩在他构设的康桥世界里,主体“自我”与大

其实,北岛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政治抒情诗

人。这种对爱情充满主体意识的描写也是北岛诗歌一个重要侧面。北岛在《是的,昨天》中描摹出一种摄人心魄的美:“用手臂遮住了半边脸/也遮住了树林的慌乱/你慢慢闭上眼睛/是的,昨天……/用桨果涂着晚霞/也涂抹着自己的羞惭/你点点头,嫣然一笑/是的,昨天……/在黑暗中划亮火柴/笔在我们的心之间/你咬着雪白的嘴唇/是的,昨天……/纸叠的船放进溪流里/装载着最初的誓言。/你坚决地转过身去/是的,昨天……”在这里,北岛用细致入微的语言,用独特的善于捕捉美的瞬间的思维视角,将动人的细节定格特写,点化出那个时代在朦胧爱情熏染下的少女特有的娇羞、温顺、多情、妩媚。在这种自然般情意绵绵的浪漫氛围中,自己灰色、冷寂、凝重的心境得到了爱情光辉的映照。这种美可谓那个文化沙漠般年代里绽放出的玫瑰花,清秀逼人而又光彩夺目。在《你说》中,北岛和恋人幽会,爱情火花激情四射,进行了特写式的细致摹写:“我用暗号敲门/你说:请进吧,春天/我迟疑地摘下帽子/鬓·114·

自然有着一种本能的感应和认同一样,北岛在这里也以一颗热爱、崇尚自然之心,表达了自己对爱情地久天长与自然同存这样一种心理祈求,构成了与大自然美丽的心灵共振。“睡吧,山谷/快用蓝色的云雾蒙住天空/蒙住野百合花苍白的眼睛/睡吧,山谷/快用雨的脚步去追逐风/追逐布谷鸟不安的啼鸣/睡吧/我们躲在这里/仿佛躲进一个千年的梦中/时间不再从草叶上滑过/太阳的钟摆停在云层后面/不再摇落晚霞和黎明”,北岛把爱情理想与纯美大自然叠印,滋润着受伤的心灵,烛照急盼光明的心田,辉映着“自我”在乌托邦世界徜徉的轨迹。这种乌托邦式山谷是脱离尘世的作者灵魂栖息地,在形象感性描摹的过程中积淀着一种理性与哲思。在这里,爱情褪去了功利和世俗;“山谷”成为远离政治风暴和拯救人性的美丽之谷:“呵,多么寂静/抛出去的石子没有回声/也许,你在探求什么/———从心到心/一道彩虹正悄然升起/———从眼睛到眼睛。”北岛把爱情赋予美的灵性,在纷繁尘世外构筑生命理想的“生命之湖”。其实,他所追慕的爱情,刻画承载爱情的绝美人性山谷,是“生命之湖”中闪耀着知性光辉的粼粼波涛。

三、借爱情凸现对时代的反抗

北岛诗歌尤其是政治抒情诗经常出现“锐语”和“壮语”,呈现出伟岸的富有责任感的壮士形象。但是他笔下有些描写爱情的诗歌,也充满着对爱情的忠贞不二和誓死守候,“爱是从正义终结的地方起始的。”[3]北岛也是借爱情在那个特殊年代表现出对时代的反抗。在我们品味北岛爱情诗之余,我们能够分明地感受到他表达的爱情道德力量和浓郁的自我牺牲精神。在《雨夜》一诗中,主体“自我”对爱情的捍卫,将那种爱情至上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即使明天早上/枪口和血淋淋的太阳/让我交出自由、青春和笔/我也决不会交出这个夜晚/我决不会交出你/让墙壁堵住我的嘴唇吧/让铁条分割我的天空吧/只要心在跳动,就有血的潮汐/而你的微笑将印在红色的月亮上/每夜升起在我的小窗前/唤醒记忆。”北岛把爱情突出到至上位置,通过抒写爱情永恒的高尚的意义,突显作者对时代的控诉和反抗。当自由和爱情不可兼得时,“自我”的选择是坚定的。这种张扬人性的神圣和伟大以及不可侵犯在当时具有惊世骇俗的冲击力。在那个文学领域一味宣扬“高、大、全”,耻于描写爱情,乃至摧残这一伟大人性的特殊年代,北岛高扬这一人性大旗,无异于同当时主流文学分庭抗礼,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压抑人性灰暗时代,北岛这种诗歌正是对时代

反抗的爱情宣言。

北岛爱情诗中也时常出现一些黑暗现实对美好爱情的压抑摧残,让人感到美好人性遭受打击的心灵震撼。在《爱情故事》中,他写道:“然而,造福于恋人的阳光/也在劳动者的脊背上/铺下漆黑而疲倦的夜晚/即使在约会的小路上/也会有仇人的目光相遇时/降落的冰霜。”这是时代的阴影在个体身心里的散布。仇视一切美的人性正是那个时代主体价值丧失的外化。“在十字路口/你说:别分开,永远/一道道雪亮的车灯/从我们中间穿过”(《你说》),这几句话表达了北岛同样的感情:美好的爱情难以承受社会的外压;美好的人性在世俗、时代所铸就的思维定势下有不堪承受之重。北岛诗歌有浓厚的理性色彩,即使偶带浪漫情调,其实也是清醒的现实主义的浪漫,毕竟他是格调冷峻、坚硬、充满壮语的诗人。

北岛爱情诗同时表现了对主体自我受伤心理的抚慰,同时通过诗语表现了对爱情的追求和对爱情价值的重构,“具有强烈的桃花源情结和乌托邦狂想性质。”[4]北岛也藉此凸现了对时代的反抗。写爱情,在爱情中重塑主体“自我”是其个性张扬的主体意识的宣泄。“由于多数人无法超越他们自己,因而社会对于那些乌托邦思想家、真正的诗人就必须保有一份尊敬。”[5]北岛的爱情诗正是对那个压抑人性时代的减压,是对被扭曲人性的舒展。由此可以断定,北岛爱情诗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

以上从三个方面对北岛爱情诗进行了简单勾勒,其爱情诗具有穿越浓重黑暗的冲击力,在对人性美的挖掘中,在与大自然的结合中,在凸显对时代的反抗中,穿越重重压抑扭曲人性的暮霭,在爱情的天际留下永久的一抹亮色,让人仰视,让人向往。

参考文献:

[1]欧阳江河.北岛诗的三种读法·站在虚构这边[M].北京三联书店,

2001.23.

[2]李丽中.朦胧诗新生代百首点评[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8.[3]今道友信.关于爱[M].徐培、王洪波,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4]林平乔.试论北岛的爱情诗[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5,(9):76.[5]西川.乌托邦记[A].精美散文.艺术哲学卷[C].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1996.276.

·115·

隐晖描写爱情的诗篇二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教 案

隐晖描写爱情的诗篇三
《庆凤晖与《桐华阁诗集》》

隐晖描写爱情的诗篇四
《诗国余晖的晚唐诗》

诗国余晖的晚唐诗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

【注释】:

这首诗是唐武宗会昌五年(845)杜牧任池州刺史时的作品。「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重阳佳节,诗人和朋友带着酒,登上池州城东南的齐山。江南的山,到了秋天仍然是一片缥青色,这就是所谓翠微。人们登山,仿佛是登在这一片可爱的颜色上。由高处下望江水,空中的一切景色,包括初飞来的大雁的身影,都映在碧波之中,更显得秋天水空的澄肃。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这样美好的词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这种节日登临的愉悦,给诗人素来抑郁不舒的情怀,注入了一股兴奋剂。「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他面对着秋天的山光水色,脸上浮起了笑容,兴致勃勃地折下满把的菊花,觉得应该插个满头归去,才不辜负这一场登高。诗人意识到,尘世间象这样开口一笑,实在难得,在这种心境支配下,他象是劝客,又象是劝自己:「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斟起酒来喝吧,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这中间四句给人一种感觉:诗人似乎想用偶然的开心一笑,用节日的醉酒,来掩盖和消释长期积在内心中的郁闷,但郁闷仍然存在着,尘世终归是难得一笑,落晖毕竟就在眼前。于是,诗人进一步安慰自己:「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象「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又何必象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呢?

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倒不一定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诗人主观上未尝不想用节日登高的快慰来排遣抑郁。篇中「须插」、「但将」、「不用」以及「何必」等词语的运用,都可以清楚地让人感受到诗人情感上的挣扎。至于实际上并没有真正从抑郁中挣扎出来,那是另一回事。

诗人的愁闷何以那样深、那样难以驱遣呢?除了因为杜牧自己怀有很高的抱负而在晚唐的政治环境中难以得到施展外,还与这次和他同游的人,也就是诗中所称的「客」有关。这位「客」不是别人,正是诗人张祜,他比杜牧年长,而且诗名早著。穆宗时令狐楚赏识他的诗才,曾上表推荐,但由于受到元稹的排抑,未能见用。这次张祜从江苏丹阳特地赶来拜望杜牧。杜牧对他的被遗弃是同情的,为之愤愤不平。因此诗中的抑郁,实际上包含了两个人怀才不遇、同病相怜之感。这才是诗人无论怎样力求旷达,而精神始终不佳的深刻原因。

诗人的旷达,在语言情调上表现为爽利豪宕;诗人的抑郁,表现为「尘世难逢开口笑」、「不用登临恨落晖」、「牛山何必独沾衣」的凄恻低回,愁情拂去又来,愈排遣愈无能为力。这两方面的结合,使诗显得爽快健拔而又含思凄恻。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

【简析】:

这首诗表现了深深的惆怅情思,引人遐想。

扬州之盛,唐世艳称,历代诗人为它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这首诗风调悠扬,意境优美,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韩绰不知何人,杜牧集中赠他的诗共有两首,另一首是

《哭韩绰》,看来两人友情甚笃。杜牧于大和七年至九年间(833─835)曾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中作推官,后来转为掌书记。这首诗当作于他离开江南以后。

首句从大处落墨,化出远景: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递不断。「隐隐」和「迢迢」这一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而且隐约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那抑扬的声调中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欧阳修的《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正道出了杜牧这句诗的言外之意。此时虽然时令已过了深秋,江南的草木却还未凋落,风光依旧旖旎秀媚。正由于诗人不堪晚秋的萧条冷落,因而格外眷恋江南的青山绿水,越发怀念远在热闹繁花之乡的故人了。

江南佳景无数,诗人记忆中最美的印象则是在扬州「月明桥上看神仙」(张祜《纵游淮南》)的景致。岂不闻「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忆扬州》),更何况当地名胜二十四桥上还有神仙般的美人可看呢?二十四桥,一说扬州城里原有二十四座桥,一说即吴家砖桥,因古时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桥上而得名。「玉人」,既可借以形容美丽洁白的女子,又可比喻风流俊美的才郎。从寄赠诗的作法及末句中的「教」字看来,此处玉人当指韩绰。元稹《莺莺传》「疑是玉人来」句可证中晚唐有以玉人喻才子的用法。诗人本是问候友人近况,却故意用玩笑的口吻与韩绰调侃,问他当此秋尽之时,每夜在何处教妓女歌吹取乐。这样,不但韩绰风流倜傥的才貌依稀可见,两人亲昵深厚的友情得以重温,而且调笑之中还微微流露了诗人对自己「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的感喟,从而使此诗平添了许多风韵。杜牧又长于将这类调笑寄寓在风调悠扬、清丽俊爽的画面之中,所以虽写艳情却并不流于轻薄。这首诗巧妙地把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桥上的美丽传说与「月明桥上看神仙」的现实生活融合在一起,因而在客观上造成了「玉人」又是指歌妓舞女的恍惚印象,读之令人如见月光笼罩的二十四桥上,吹箫的美人披着银辉,宛若洁白光润的玉人,仿佛听到呜咽悠扬的箫声飘散在已凉未寒的江南秋夜,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这样优美的境界早已远远超出了与朋友调笑的本意,它所唤起的联想不是风流才子的放荡生活,而是对江南风光的无限向往:秋尽之后尚且如此美丽,当其春意方浓之时又将如何迷人?这种内蕴的情趣,微妙的思绪,「可言不可言之间」的寄托,「可解不可解之会」的指归(见叶燮《原诗》),正是这首诗成功的奥秘。

无题——李商隐

【注释】

这一首是李商隐《无题》中的名篇,它意境朦胧,读后谁都会觉得十分真挚感人。它是一首爱情诗,首句就要恋绪离情写得感人肺腑,颔联更是成为绝唱,极形象地表达了忠贞不渝的爱情。 作品简析

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

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

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作品鉴赏

在晚唐诗坛上,李商隐是一位大家,当时与杜牧齐名。不过,若就对后世的影响而言,他是超过了杜牧的。李商隐在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创造性地丰富了诗的抒情艺术。他的诗歌创作,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富有蒙眬婉曲之美。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绝,其中又以《无题》诸作(多为七言近体)堪称典型。 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有恋爱本事以为依托,虽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考索,但是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以证明确有寄托或确依何事之前,主要应该以诗歌形象所构成的意境为依据,把它们作为一般爱情诗对待,这并不妨碍认识它们的艺术价值。这首《无题》,读者就是把它视为抒写爱情的名作去欣赏的。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五六句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亦即六朝诗人吴均所说“绿鬓愁中改,红颜啼里灭”(《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六首》)的意思。但是,《无题》“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夜间的痛苦,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总之,为爱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这种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感情,仍然表现着痛苦而执着的心曲。“夜吟”句是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他揣想对方大概也将夜不成寐,常常吟诗遣怀,但是愁怀深重,无从排遣,所以愈发感到环境凄清,月光寒冷,心情也随之更趋暗淡。月下的色调是冷色调,“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这就是结尾两句的内容。诗词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

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诗中一、三、四、五各句,都可以从李商隐以前的诗歌创作中发现相似的描写。在前人创作的薰陶和启发下,诗人有所继承和借鉴。但是他并没有简单地模仿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创造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把原来比较朴素的表现手段改造得更曲折、生动,用以反映更为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实际上已经脱去旧的形迹,成为新的创造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丰富的文学修养与他对于意境和表现手段的探索,是这首诗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2]

名句赏析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更是因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成为一曲悲壮的千古绝唱。 近日,因教学上的需要,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有的赏析文章进而把这句话理解成在写“别后相思”。例如,苏教版新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教学参考书上说,“颔联(指这句话)写别后相思,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这里的„丝‟和思念的„思‟谐音”。另外,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的是一篇署名郝世峰的文章(国际在线),不但强调“丝”与“思”的谐音,来说明“春蚕到死丝方尽”在写“思念”(文中的意思就是“别后思念”),而且,在赏析“蜡炬成灰泪始干”时,还借唐朝以前的诗句“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和“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思君如夜烛》),来证明“蜡烛燃泪”是在比喻“思念之痛的煎熬”。

安定城楼——李商隐

【注释】:

[1]迢递:高峻貌。汀洲-平坦的沙洲。

[2]贾生:贾谊。作者用来自比,感叹不为世用。王粲-作者借王粲身世,抒发自己仕途不得志,寄人篱下的感慨。

[3]永忆二句:自己长久想着的是,干了一番扭转乾坤的大事业后,乘一叶扁舟,带着满头白发,归隐江湖。

[4]不知二句:没料到把腐烂的老鼠也成为美味的(把功名富贵当成好东西),竟然无休止地猜疑凤凰也和他们一样。鹓雏:凤。

此诗为义山客中抒怀之作,开成三年(838年)作者应试落选,在泾原幕府中作客时写下。

起首二句登楼望远,引起感慨。登上高城,倚靠危楼,窥视绿杨,望见汀洲,心胸开阔。三四句以贾谊王粲喻己。贾谊在青年时期被汉文帝召为博士,曾上书《陈政事疏》言「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垂涕」表达忧国忧时之

隐晖描写爱情的诗篇五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隐晖描写爱情的诗篇六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隐晖描写爱情的诗篇七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隐晖描写爱情的诗篇八
《文字天然贵有神——读贺迎辉诗文集《岳色湘声·迎晖诗草》有感》

隐晖描写爱情的诗篇九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共8页第1页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共8页第2页

共8页第3页

共8页第4页

共8页第5页

隐晖描写爱情的诗篇十
《高二苏教版语文《唐诗宋词选读》60分钟检测:专题六《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 ]》

专题六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双基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追溯(sù) .

悲怆(chuànɡ) .

B.遨游(áo) .

泥淖(nào) .

C.征铎(duó) .

稗官(bī) .

D.鲈鱼(lú) .

槲叶(hú) .慰藉(jí) .妍媸毕露(chī) .对峙(shì) .长吁短叹(xū) .哂纳(shěn) .国运多舛(chuǎn) .赵嘏(ɡǔ) .斐然成章(fěi) . ( )(5分)

解析 A项“藉”应读jiè;B项“峙”应读zhì;C项“稗”应读bài。

答案 D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A.汀州 篷门荜户 怨天忧人 迢递

B.江涵 脉博 闻过饰非 毕竟

C.蓬山 云鬓 晓镜 翠微

D.秋影 原气大伤 尘世 落晖

解析 A项州—洲,篷—蓬,忧—尤;B项博—搏,闻—文;D项原—元。

答案 C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晓镜但愁云鬓改 ..

B.猜意鹓雏竟未休 ..

C.残星几点雁横塞 ..

D.凫雁满回塘 ..云鬓:美发如云。 猜意:猜想。 横塞:越过关塞。 回塘:回到池塘。 ( )(5分)

解析 D项“回塘”应为“曲折回环的池塘”。

答案 D

4.对李商隐的“无题”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不便于或不想直接用标题显露主旨时,诗人常标以“无题”。

B.李商隐所写《无题》诗约有十余首,是“楚雨含情皆有托”,其中大部分是有政治方面的隐喻,少数以爱情为主题。

C.李商隐的“无题”诗多写得隐晦曲折,含蕴遥深。

D.李商隐的这类诗过于讲究辞藻,用典太多,晦涩难懂,为后世诟病。

( )(5分)

解析 “其中大部分是有政治方面的隐喻,少数以爱情为主题”不正确。

答案 B

5.下面四句诗各表达了一定的思想感情,选出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

①雪峻帆影落,风逼雁斜行

②客帆与雁落,霜叶向人飞

③风度蝉声远,云开雁路长

④鸡声荒戍晓,雁过古城秋

a.表达远方归来的喜悦心情。

b.诉说羁旅守边战士的艰辛。

c.反映冬日江行的苦寒。

d.抒发雨后见晴的开朗情怀。

A.①c②d③a④b

C.①c②a③d④b B.①b②d③a④c D.①b②a③d④c ( )(5分)

解析 根据诗句中的意象来分析即可。

答案 C

6.名句默写。(8分)

(1)________________,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2)相见时难别亦难,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3)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4)永忆江湖归白发,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安定城楼》)

(5)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6)二十四桥明月夜,________________?(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7)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8)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___________。(杜牧《山行》)

答案 (1)夕阳无限好 (2)东风无力百花残 (3)春蚕到死丝方尽 (4)欲回天地入扁舟

(5)人迹板桥霜 (6)玉人何处教吹箫 (7)商女不知亡国恨 (8)霜叶红于二月花

鉴赏提升

7.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14分)

九日齐山登高

杜 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1)“江涵秋影雁初飞”中,将“涵”字改为“映”字,表达效果会不会更好一些?为

什么?(7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题属于炼字、炼句的题型,必须从整体上把握这个字或句子,把它放到句子当中去理解,找出该字的意义或特色,从该字对主旨的作用等方面去理解。(2)理解本诗的主旨必须结合时代背景,作者在何种情况下才登高的,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度过这个重阳节的。诗中的典故“牛山何必独霑衣”,必须明白作者引用它的含义。

答案 (1)不会。因为诗人由高处下望江水,空中的一切景色,包括初飞来的大雁的身影,都映在碧波之中,更显出秋天长空的澄肃。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怀抱里,显得更形象生动。用“映”则达不到这种效果。

(2)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像“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表现出诗人此时既想力求旷达又始终精神不佳的复杂心情。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13分)

晚 晴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注】 ①李商隐自838年身陷党争后,遭到牛党的不断排挤。后来被迫离开京城,跟随郑亚到桂林当幕僚,获得信任,在得到一些人情的温暖和精神的解放后,暂时过上了一段平静的生活。晚晴指桂林初夏多雨后的一个傍晚。

(1)晚晴景物有很多,诗人为何着重将视线聚焦在“幽草”“越鸟”之上?(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的“晚晴”有何特殊的人生含义?一个“重”字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7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诗人有幸离开长安党争的漩涡,暂寄桂林,心灵获得了某种安慰。恰逢初夏①

久雨后傍晚转晴,万物被铺上了夕阳的金辉,空气清新,诗人不觉心胸为之舒朗,也就登高远望。在描写所见的景物中不露声色地融入了诗人特有的感受与心境,抒发了人生应当积极有为的感想。(2)诗人既没有刻意写景,也没有作细节的刻画,而是触景生情,发出“天意怜幽草”的感叹。“幽草”暗喻着诗人的不幸经历,一个“怜”字既表达了对过去不幸经历的伤怀,也含有对目前幸遇的快慰。末联中那喜归干巢的“越鸟”似乎也是当时托身有所、精神振作的诗人的化身。晚晴之最美处在于诗人内心的珍重。

答案 (1)这与诗人的困顿经历和当时的心境有关。“幽草”既是诗人困顿身世的象征,也寄托了他倍感目前幸遇的宽慰;喜归干巢的“越鸟”正好象征了当时托身有所、精神乐观的诗人。

(2)“晚晴”象征着人生中一段虽短暂却美好的时光。从诗人 “重晚晴”的态度上我们体味到的不是惆怅,而是一种分外的珍重,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喝酒人的诗

下一篇: 关于环保的诗句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