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表示离别之情的诗句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04    阅读:

表示离别之情的诗句篇一
《表达离别之情的诗句》

表达离别之情的诗句

1、 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2、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5、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6、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7、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9、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10、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1、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2、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13、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4、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5、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6、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17、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18、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19、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20、南浦凄凄别,西风袭袭秋。一看肠一断,好云莫回头。

表示离别之情的诗句篇二
《表示离别之情的诗句》

表示离别之情的诗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箜篌谣》

鼋鸣而鳖应,兔死则狐悲。明田艺蘅《玉笑零音》

坐上客恒满,樽中饮不空。孔融《诗》

采葵莫伤根,伤根葵不生。结交莫羞贫,羞贫友不成。汉无名氏《古诗》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杜甫《贫交行》

出门万里客,中道逢嘉友。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和必先同调。—杜甫《徒步归行》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杜甫《羌村三首》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称邻。—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天上多鸿雁,池中足鲤鱼;相看过半百,不寄一行书。—杜甫《寄高三十五詹事》

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白居易《伤唐衢二首》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做两家春。—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君子忌苟合,择交如求师。贾岛《送沈秀才下第东归》

人生结交在始终,莫为升沉中路分。—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张谓《题长安壁主人》 世路知交薄,门庭畏客频。——杜甫《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茅屋二首》 面结口头交,肚里生荆棘。——孟郊《择友》

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白居易《方言五首》 酒肉兄弟千个有,落难之中无一人。——冯梦龙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冯梦龙

人生当显贵,每淡布衣交。谁肯居台阁,犹能念草茅。——陆次云《志感》

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吴伟业《遇旧友》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曹植《怨歌行》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

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陶渊明《答庞主簿》

落日见秋草,暮年逢故人。——李端《江上喜逢司空文明》

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刘长卿《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韩愈

肝胆一古剑,波涛两浮萍。——韩愈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

一夜思量十年事,几人强健几人无。——元稹《西归绝句十二首》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表示离别之情的诗句篇三
《_古诗十九首_中的相思离别之情》

第17卷 第2期2007年  6月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ofXinyangAgriculturalCollege

Vol.17No.2Jun.

2007

《古诗十九首》中的相思离别之情

刘素琴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的相思离别之情主要表现在游子和思妇身上,通过游子的思归怀内、怀恋故土和思妇的摘 要:《古诗十九首》相思之爱、离别之怨、见弃之忧和无奈之诉,充分展现出离别给他们带来的相思之苦。是时代背景和文学发展成就了《古诗十九首》的相思离别之情。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相思离别;游子思妇;原因

中图分类号:I2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3

LovesicknessandtPoetry19

LIUSu2qin

(NormalUniversity,Guilin541004,China)

Abstract:TheandfarewellofAncientPoetry19mainlydisplaysintheremotemanandthewaiting

woman.Theremotemanmissedhisnativelandandthoughtofhiswife.Yetthewaitingwomancomplainedhim,sheisa2fraidofbeingabandoned,butshehadnootheralternativesactually.Sotheywereallpainful.Timebackgroundandlit2eraturedevelopmentleadtotheachievementsofAncientPoetry19.

Keywords:AncientPoetry19;lovesicknessandfarewell;theremotemanandthewaitingwoman;reason

(以下简中。  与乐府的重叙事不同,《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

)则以抒情为主,尤以相思离别之情为重。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称《古诗》

“人情于所爱,莫不欲终身相守,然谁不有别离?以伤以终老。”在《涉江采芙蓉》中,游子采摘香草,欲赠

我之怀,思猜彼之见弃,亦其常也。夫终身相守者,不

[1]

知有愁,亦复不知其乐,乍一别离,则此愁难已。”离别对终身相守者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悲哀,是一种令人读之“皆若伤我心者”的情感。《古诗》述离别之情主要表现在游子思妇上,虽说思妇之情,并非本人所

[2]

抒,“也还是出于游子的虚拟”。而不能,只好望乡兴叹;长路漫漫,无人赠答,同心却

离居,只有终老忧伤了。诗人终老的忧伤因无人抚慰,终致忧愁不寐,揽衣而起,“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在《明月何皎皎》中,诗人反复述说着愁思无处申告的苦衷,无论是出还是入,始终伴随着孤独

与冷清,有时甚至是泪沾衣衫。诚如方东树所说:“客子思归之作,语意明白,见月起思,一出一入,情

[2]1.1 思归怀内景如画。”

游子旅适京师,追求功名,可在等级森严的社会游子思归主要是怀内,因而诗中的“旧乡”、“所背景下,出身贫寒的游子们无缘结交权贵,只有发出思”和“同心”几乎是同义词,皆指家中的妻子,“家“无为守贫贱,轗轲长苦辛”的感叹。这些游子“先据乡”事实上是妻子的代名词。虽然《诗经》中也有表要路津”的理想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被破灭,就连昔日现游子怀内的,如《邶风・击鼓》《王风・扬之水》《陈的“同游”一旦飞黄腾达,也“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风・月出》等,但它不像《古诗》那样把乡情与恋情结迹”。游子们深感人情淡薄、世态炎凉,内心充满无合起来,也未能像《古诗》那样细致而充分地展现出

1 游子的个人情怀

限的孤独与寂寞。由于远离家乡,只能寄愁于相思

收稿日期:2007203216

作者简介:刘素琴(19752),女,山西榆社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先秦两汉文学.

・79・

第17卷 第2期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6

游子内心的相思之情。有了着落时,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于是“君亮执高1.2 怀恋故土节,贱妾亦何为。”

二是离别之怨。“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怀恋故土是人类的普遍情感。《去者日已疏》

”《行行重行行》中的思妇面对“生别离”的人生云:“去者日已疏,来者日已亲;出郭门直视,但见丘别离。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与坟。古墓犁为田,古柏摧为薪;白杨多悲风。萧萧大悲,感受到深切的别离之痛:“

愁杀人。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在这里诗人摆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

思妇和游子虽是生离,却等同于死别,彼此万脱了《诗经》中单纯地思乡,把思乡与人生思考结合可知!”

起来,在对人生的理性思索中寄托着乡情。诗人在目里阻隔,无从会面。遥遥无期的等待,使她们产生了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千里远结睹了“古墓犁为田,古柏摧为薪”后感慨万千:生命是别离之怨:“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思妇如此的短暂,“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就连死后婚,悠悠隔山坡。

的坟墓也不得永存,诗人不禁忧从心来,想到了人生折芳寄远,欲遗所思,可是采来的馥郁芬芳的花朵却

莫致之”中产生。的归宿问题。“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长年的无法送达,,兔丝附女漂泊,让灵魂得不到安息,鸟兽尚且如此,更何况人,可没想到呢?可是“欲归道无因”,欲归而不得,一个“无因”无萝“悠悠隔山坡”的远离和久声胜有声,有家归不得的悲哀深藏其中。

《古诗》中游子的相思离别之情与《》,荡子妇勇敢地喊出了自己的苦楚: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荡子妇娇艳美丽,面对以下不同:其一,《诗经》“

被怀内之情所取代,。其大好春光,触景生情,无人爱怜的哀愁难以克制,禁不二,《古诗》愁”,而不是《诗住振臂高呼。这呼声惊天动地,既显露出魏晋人情感经》的“怨”。其三,《》中多了《诗经》中所没有自觉的曙光,也透露出东汉末年社会道德意识的淡的对人生的理性思考。所有这些都是对《古诗》所处薄。

三是见弃之忧。“居而相离则思,期而不至则的东汉末期社会风气的折射。

[3]

忧,此人之常情也。”思妇因离而相思,漫长的等待

2 思妇的内心痛苦

使她们不无担忧。在长年累月的别离思念中,随着岁

《古诗》中表现思妇相思离别之情的诗有《行行月的流逝,产生了迟暮之感:“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重行行》《青青河畔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迟。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迢迢牵牛星》《凛凛岁云暮》《孟动冬寒气至》和《客草萎。”在远别、久别中,思妇眼看着自己的青春逝从远方来》八首。依诗中所表现的内容,我们可将其去,不禁想到了“色衰而爱弛”,开始担心游子的不返分为相思之爱、离别之怨、见弃之忧和无奈之诉四个是另有新欢。“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马茂元方面。说:“‘浮云’,是设想他另有新欢,象征彼此间情感的

[1]

一是相思之爱。情感专一是女性对爱情的一般障碍。”“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是设想自己无态度,“士之耽兮,犹可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脱也”。时无刻思念的游子抛弃了昔日的同袍之情。她的担早在《诗经》中已明确表现出男女对情感的不同态心和猜忌固然是刻骨相思的反映,但也不无现实根度,即男子容易摆脱,女子难以自拔。汉乐府《上邪》据。游子生活于都市之中,出入社交场合,他们在诗中女子“长命无绝衰”的誓词,《白头吟》中“愿得一心中流露出的“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和“思为双飞人,白头不相离”的愿望,皆表现出女子对爱情的忠燕,衔泥巢君屋”的情感,不能不让妻子担忧。贞不渝。《古诗》中的女子执着于自己的所爱,面对四是无奈之诉。游子长期不返使思妇在爱恨交长久别离,相思之情犹如一江春水滚滚而来。她们因织的情感矛盾中显示出无奈。她们企图借助梦境来相思爱恋而“衣带日已缓”,“思君令人老”,身体虽日安慰自己,可梦醒时却是愁上加愁,“亮无晨风翼,焉渐消瘦,容颜虽日趋憔悴,但她们的爱心却永驻,“以能凌风飞?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睎。”游子归期未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思妇甚至进入了虚幻般的卜,自己又无力奋飞,无奈之下,只有引领遥望,聊以美好世界,梦见自己的良人枉驾来迎,携手同归。总自慰。现实毕竟是现实,思念易使容颜苍老,身形消算可以暖人情怀了,却又“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瘦,但也无可奈何。“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这闱”,禁不住泪洒衣襟。幸亏此时远方来客给她带来剪不断、理无序的离愁是诉说不尽的,不如暂时搁下,了慰藉,“上言‘长相思’,下言‘久别离’。”《孟冬寒保重自己,等待日后相见。这既是一种不得已的宽慰气至》中的思妇视书信如至宝,长年怀置袖中,时刻之辞,也是一种无奈的诉苦之辞。铭记心头,坚定而执着地等待君之归来。当她的情感值得一提的是,游子与思妇的相思离别之情是不・80・

刘素琴:《古诗十九首》

中的相思离别之情

同的。男子的情感表现是与他们所处的复杂的社会

生活环境相联系的,既有仕途的失意,人生的感叹,也有排遣的因素,却不是单纯的相思;而女子的相思则是单一而纯粹的,她们独守深闺,环境的单调使她们沉浸于朝朝暮暮的相思之中而不能自拔。

会的悲剧;其次,思想领域的变化。经学一统的局面在东汉中晚期被打破,士人们开始摆脱经学的束缚,真正面对现实而生活。追求功名的理想在现实生活中处处碰壁,政治抱负无法伸展,加之党锢之争,使士人们开始由外向内转,思考人生和命运问题,这是东汉文学艺术精神的体现。“东汉文学艺术则首先循着一条由外部世界向内在生命回归的道路前行,并把回归生命、表现说明内在当作文学艺术的主旋

[5]

律。”在这种艺术精神的影响下,士人们开始注重个体情感的抒发,《古诗》中的相思离别之情便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中相思离别之情,也有文学自身发展。汉乐府艳歌何尝行》和《离歌》中的离别之悲,《悲歌》和《古歌》的思乡之愁,尤其是《古歌》的“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更直接地为《古诗》所套用,用以表现思妇的相思之愁。《古诗》正是因为继承了前代文学的成果,才使得相思离别这一主题得以发扬光大。参考文献:

[1] 马茂元.古诗十九首初探[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2] 方东树.昭昧詹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3] 朱 熹.诗集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8.

[4]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5] 徐 华.两汉艺术精神嬗变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

3 相思离别之情产生的时代和文化背景

游子、思妇相思离别之情的产生,是与《古诗》所

处的社会时代和文学自身的发展分不开的。

一是时代背景的作用。《古诗》虽不是一人之为,一时之作,但从诗歌所反映的内容的相似性看,应是大致相近时代的作品。“估计《古诗十九首》的时代大概不出于东汉后期数十年之间,即至早当在顺帝

[4]

末年,至晚亦在献帝以前(约公元140—190)”。这一时期,政治和思想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首先,因政治上由外戚把持朝政,贵,很难被选举。“举秀才,不知书,寒素清白如泥,,而论门第高低,,使得出身寒门的士子们为了求取功名,不得不离乡背井,长途跋涉,投靠权贵。同时,太学的兴盛,也为士子们“游学”提供了途径,他们不远千里,长期游宦于京师。徐干曾批评这一现象云:“且夫郊游者出也,或身殁于他邦,或长游而不归,父母怀茕独之思,思人抱东山之哀,亲戚隔绝,闺门分离。无罪无辜,而亡命是效……非仁人之情也。”徐干认为,这些游子奔走投告,长期不归,已经到了不尽人情的地步,这既是个人的悲剧,更是社(上接第72页)

(编辑:刘彩霞)

参考文献:

[1] 刘玉珍.英语姓名的文化内涵[J].世界文化,1996(3):24.[2] 包惠南,包昂.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3.

[3] 徐炳勋.英语姓名纵横谈[J].前沿,1994(10):11.

[4] 张书岩.姓名・汉字・规范[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4.

[5] 洪文翰.英汉语姓名应用共性新说[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998(1):19.

[6] 李庆明,陈国新.英语姓名与宗教文化[J].大学英语,1998(6):

31.

[7] 许红花.英汉姓名的社会心理差异[J].延边大学学报,2002

(4):14.

[8] 刘士聪.关于汉语姓、名、字、号的英译[J].中国翻译,1994(1):

22.

“号”一般是文人在发表作品时的用名,有时也用于

字画、匾额题名及书信往来等。从某种意义上讲,“号”等同于一个文学用名,所以,将其翻译成literaryname是比较贴切的。例如:

“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我们应将其翻译成“BaiJuyi,whosecourtesynamewasLe2tianandliterarynamewasXiangshanjushi,wasapoetintheTangDynasty.”

值得一提的是,翻译汉语名字里的“字”和“号”,可使西方读者充分领略中国姓氏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翻译时,如果语境需要,除了把“字”和“号”音译之外,还可以加上注解用以解释其中的深刻内涵,从而实现最大限度的文化交流。

(编辑:刘彩霞)

・81・

表示离别之情的诗句篇四
《积累默写珍惜送别之情的诗句》

1、 积累默写珍惜送别之情的诗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别董大》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唐) 李白:《赠汪伦》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唐) 李白:《送友人》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 (唐)高适(shì)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唐)李白

表示离别之情的诗句篇五
《_古诗十九首_的相思离别之情》

--------------------------Page 1------------------------------

(

( )

)

第七卷第 1 期 总第 24 期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Vol . 7 No . 1 General No . 24

2007 年 3 月 J ournal of Chongqing Cit y

Management Vocational College Mar . 2007

??文学与艺术 ??

《古诗十九首》的相思</B>离别之情

刘素琴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广西 桂林 54

1004 )

[[]摘 要] 《古诗十九首》的相思</B>离别之情主要表现在游子和

思妇身上 ,通过游子的思归怀内、怀恋故土

和思妇的相思</B>之爱 、离别之怨 、见弃之忧和无奈之诉展现离别带给他

们的相思</B>之苦 ,社会时代和文学 自身是

造成这一悲情的主要原因。

[[]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 ;相思</B>离别 ;游子思妇 ;原因

( )

作者简介 :刘素琴 1975 - ,女 , 山西榆社人 ,广西师范大学文

学院 2005 级在读硕士 ,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研究 。

57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Page 2------------------------------

刘素琴 :《古诗十九首》的相思</B>离

别之情

58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Page 3------------------------------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59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Page 4------------------------------

刘素琴 :《古诗十九首》的相思</B>离别

之情

思之愁 。文人诗

中秦嘉和徐淑的互赠诗 ,更直接表

现夫妇的伉俪情深 。无名氏文人的《古诗》在继承前

把相思</B>离别主题 发扬光大 。

诗》相思</B>离别之情在社会时代和文学

它不同于“发乎情 ,止乎礼仪”的中庸

自肺腑的真挚情感抒发 ,“《古诗十九

思妇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 ,在中国 代文学的基础上 ,总之 ,《古发展的影响下 ,情感 ,是文人发 首》所表现的游子

表示离别之情的诗句篇六
《悠悠离别情》

悠悠离别情----武平附小常态化的毕业典礼

(作者:林园秀 何文贵 来源:武平附小 发表时间:2010-6-21 16:18:44 访问次数:1700 )

——记武平附小2010届学生毕业典礼

“又是一年花烂漫,更喜满园李芬芳。”

6月20日上午9时许,武平附小在多媒体教室为2010届毕业生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参加本次典礼的除了三百零九名毕业生、学校领导、六年级老师,还有许多学生家长。同学们看着多媒体播放的往日校园生活的掠影,不时发出开怀的笑声。毕业典礼由学生主持,钟明福校长热情洋溢的致辞,鼓舞着每一位同学。在《童年》的优美旋律中,钟校长给每一位同学颁发毕业证书,同时给8位“优秀毕业生”颁发奖状和奖品;接着由家长代表、学生代表发言;学生代表向母校赠送纪念品;唱着《感恩的心》的歌曲,同学们向老师献花并行感恩礼;在同学们响亮的毕业誓言中,典礼推向了高潮。

孩子们深情的回忆,真诚的感谢,衷心的祝福,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位同学、老师和家长。六(3)班吴富煌的母亲代表家长发言中动情地说:“六年前,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将孩子交给老师,从此开始了他人生的新篇章!是附小的老师们一步一步引着孩子前进,启迪着孩子们的智慧,引领孩子在知识殿堂遨游,教给孩子许多做人的道理。”“感谢武平附小为孩子们举行盛大毕业典礼,希望孩子们不管将来飞得有多高,都不应该忘记给与你们成功的种子,给与了你们起飞动力的母校!”钟明福校长的讲话,更是赢得了孩子们长时间的掌声。他说:“„„值此美好的时刻,我为大家壮行。我觉得今天我们不是庆祝结束,而是欢呼开始;不是纪念完成,而是宣誓进步。不管你们走到哪里,母校将永远关注你们,为你们的成功而喝彩,为你们不怕失败而鼓劲,为你们一帆风顺虔诚地祈祷!同时铭记我们的校训: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毕业典礼后,各班学生回到教室,继续召开茶话会,互诉衷肠、互道珍重。此项活动,武平附小自2001年有首届毕业生开始,至今已连续开展了10年。毕业典礼成为定格在孩子们记忆中最美好、最难忘的一个瞬间。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每每隆重的毕业典礼、热闹的茶话会结束,孩子们离开校园后,一种空落落的感觉,一丝丝惆怅总会随之涌上我的心头,挥之不去,许久都无法释怀。这时,我总觉得自己特别孤单!是啊,眷恋的何止是孩子?离别时一个深情的拥抱,老师对孩子的爱与眷恋之情在此时都显露无余。教孩子的时间短还好,教的时间长了,那种离别的痛楚真的是无语言表。记得我曾从三年级起教过一届学生,在毕业班茶话会上,我和孩子们都泪流满面、泣不成声,那种深深的不舍和眷恋只有我自己能够体会,别人也许无法读懂和理解我和孩子们在这四年的日子里所累积的那一份深深的情意,因为在和孩子们纯真的心灵悟对中,是他们牵引着我回到了真实的生命状态,是他们让我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此时,我对孟子“人生三乐”有了进一步的感悟。是啊,谁有“三乐”之机呢?唯有我等为师者也。

斗转星移,花开花落。“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孩子来了又毕业了,学校究竟该给孩子留下些什么呢?老师该教给孩子的又是什么呢?学校留给孩子的仅仅是知识就足够吗?老师只把孩子当作记分薄上的一个号码就行吗?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中都应该深思的问题。钟明福校长常说“教育是讲契机的”。武平附小每年为毕业班的学生举行隆重的毕业

典礼,用特有的方式诠释着自己的办学理念,我想这或许是对以上问题与思考给出的答案吧! 附钟明福校长历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稿(选)

在2001届(首届)毕业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同学们:

六年来,你们迎着晨曦,冒着风雨,伴着胸前飘扬的红领巾,从a、o、e学起,从1、2、3数起,从横、竖、撇写起,跟着老师愉快地学习,与同学亲密地合作,看着校园从小到大,数着同学从少到多,不知不觉中校园宽了,学校美了,我们的同学也从一个无知的孩童成长为今天具有一定文化素质、知识技能、分辨是非、善恶、美丑能力的翩翩少年。我首先代表学校全体师生祝贺同学们顺利完成六小学六年的学习任务,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毕业生!同时我们应感谢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感谢同学对我们的真情和友谊,感谢母校一草一木对我们的熏陶,尤其不能忘记的是你们身后为你们的衣食操劳,为你们的失败叹息,为你们的成功欣喜的亲人,是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的付出,苦口婆心的叮咛,辛勤愉快的劳作,为同学们的成长提供了一个温馨的环境、避风的港湾,同学们,起立吧,请转过身去,用你们自己的方式,向我们自己的可亲可敬的亲人道一声深深的谢意和爱意吧! 同学们,你们将拿到的鲜红的毕业证书,是你们在附小学习的见证,更是同学们一生学习生涯的开端,今后同学们将不断取得初中、高中、大学、硕士、博士毕业证书,并由此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但无论何年何月,无论何时何地,同学们都不会忘记这学习时间最长的小学校园,都不应忘记启蒙你们的小学老师,都不该忘记今天你领到的第一本毕业证书。老师和母校也将时刻牵挂着你们的行动,关注着你们的成长,祝福着你们的成功,期盼着你们早日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同学们,我们从附小起锚,从附小起航,驶向人生的海洋,让我们共同高呼我们的心声:“我以附小为荣,附小以我为荣。”

谢谢大家。

二0一年六月十九日

2004届(第四届)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为我们的孩子们顺利完成小学阶段的学习举行典礼。首先,谨让我代表学校向同学们成为合格的小学毕业生表示热烈地祝贺!

同学们,人生是一条漫长而又短暂的征途。小学作为你们人生旅途的第一个驿站,为你们下站的征程备足粮草,添油加水,为成功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石。试想,我们在座的同学今后不管读至大学,还是博士,有哪一个阶段比小学阶段学习的时间更长呢?六年啊,这六年来,同学们迎着晨曦,踏着朝霞,冒着风雨,顶着雪霜,在老师的教导下,从a、o、e学起,从‵、—、︳写起,从茫然无知的孩提进入初辨是非的少年。这其中凝聚我们父母多少希望与期待,浸透了我们老师多少辛勤与汗水。我提议让我们的热烈掌声,向为孩子的成长付出热与智慧辛勤与附小的家长和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同学们将从母校起航,成为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材,走向人生成功的彼岸。但不管走到哪里,母校的目光都将注视着你们,关心着你们,为你们的成功喝彩,加油,为你们的失利扼腕叹息。然而不管成功与否,希望每一位同学都成为母校的光荣与骄傲。

最后让我们共同高呼我们的心声:今天我以附小为荣,明天附小以我为荣。

2010届毕业生的业典礼上的讲话

又是一年花烂漫,更喜满园李芬芳!

尊敬各位家长,亲爱的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武平附小2010届毕业生的毕业典礼。这是一个光荣的时刻,也是一个庄严而充满希望的时刻。她将见证孩子们来之不易的成功,见证孩子们新的未来的开始。作为校长,我十分高兴与大家一起分享此刻的荣耀。

首先,我要祝贺同学们顺利地完成了小学六年的学习任务,祝贺你们就要从一个新的起点,开始人生又一段新的征程!同时,我也要向为你们的成长倾注了无数心血的老师和家长们表示深深的敬意。正是他们的言传身教,无私奉献,才使我们共同迎来了这个充满喜悦的丰收季节。

有人说,少年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是的,六年两千多页就这样匆匆翻过,回首来时的路,从呀呀学语到今天的充满智慧,你们留下了一串串深深浅浅的脚印。你们勤奋学习,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你们热爱学校,对学校的很多工作提出了不少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你们追求进步,从容面对各种考验。我为你们对母校的深切的责任感和深深的爱恋之情感动与骄傲。

孩子们, 毕业了,不能忘记隐藏在你们耀眼光环后面的全体老师那亲切、平易而疲惫的脸庞。多少个不眠之夜,老师们为你们筹谋畅想;多少回进出校门,值日老师为你们迎来送往;多少张试卷讲义,老师们为你们费尽思量„„当你们取得进步,笑容满面,当你们得到表彰、获得奖励,老师们满怀喜悦;你们无端的失误,令老师们追悔;你们忧郁的眼神,让老师担心;多少次手把手的亲切教诲,多少次面对面的促膝谈心,„„每一次长谈之后,你可否注意到了老师双眸中那盈盈的泪光?他们,甚至比你的父母更了解你的愿望需求,更明白你的喜怒哀乐,更知道你的长项与短处!当然,老师也有犯错的时候。也许,他曾经错怪了你;也许,他曾经忽视了你,甚至,你觉得老师曾伤害了你„„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在这里,我代表学校和全体老师郑重地向你们道歉——请原谅老师们的无心之过!

毕业了,依依不舍的是彼此之间建立了很深的感情。老师们喜欢课堂上你们思索的眼神,也欣赏运动场上你们风一样掠过的矫健身影;喜欢你们无拘无束的慷慨陈词,也欣赏你们在不断成长中表现出的深思熟虑;喜欢你们挫折时有些脆弱和疲惫、满含期望和信任的眼神,也欣赏你们在激烈地竞争中不屈不挠的勇气;敬佩你们朝着自己心中的理想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感动于你们携手共进的友情。但是,俗话说:“铁打的盘营,流水的兵”,“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美好的明天正等待着我们去开创!

同学们,作为附小的毕业生,你们承载了师友们太多的期望。我们期待着,期待着你们中间产生造福百姓的政治家,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探索奥秘的科学家,搏击商海的实业家,脚踏实地的现代化工人、农民„„我们期待着,期待着你们超越先辈,创造伟业,为母校争光„„我们期待着,期待着你们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成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成为“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值此美好时刻,我为大家壮行。我觉得今天我们不是庆祝“结束”,而是欢呼开始;不是纪念“完成”,而是宣誓进步。今后,不管你们走到那里,母校都将始终关注着你们、牵挂着你们,为你们的成功而喝彩,为你们不怕失败而鼓劲。我衷心地祝福你们,为你们一帆风顺虔诚地祈祷!最后,请同学们铭记我们的校训: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谢谢大家!

表示离别之情的诗句篇七
《古诗两首—六年级上四年级的课 离别之情》

古诗两首—六年级上四年级的课 离别之情

师: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去看看古人怎么送别?古人是怎么写送别的?下面我们开始准备上课,可以吗?好,你们不用站起来,我鞠躬,你点头。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黑板上的两首古诗,学过了吗?几年级?

大屏幕:

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生:四年级。

师:四年级我们就学过了,今天我们六年级了,再次学这首古诗,这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同样的一个作品不同的人读,不同年龄的人读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你们今天六年级了再读,等到你们长大了读大学、读博士或参加工作了,有丰富生活体验和经验的时候,你再去读,你还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新的收获,这就是那句话说得好:经典不厌百回读,好的作品是要用一辈子去读的。现在谁愿意把这两首古诗读给大家听,希望高高举起你们的手。我请两位同学,一位读这一首,一位读第二首,我想请你(手指向一手学生),不举手的你(指向一角落没举手学生),因为林老师从小就躲在角落,从不发言,所以我要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请读第一首:

生:(一男生朗读)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读得怎么样?你们鼓励他,我要告诉他一般般,一般般的意思就是还不够好,还不够好的意思是还可以更好(调侃的语气)。还有谁愿意来?还是送给不发言的你。

生:(一女生朗读)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略好一些,特别是“劝君更尽一杯酒”的地方,有一点点小感觉。同学们读古诗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完全沉静,读古诗有特别的节奏、停顿、韵律和情感,现在林老师读给大家听,当音乐想起时候,我希望在场的所有的人都静静地走进那古诗的意境中。

(古筝弹奏的背景音乐响起,师深情朗诵两首古诗)

师:同学们听出古诗特有的节奏、韵味和情感了吗?现在我想知道这两首诗最打动你的?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生:我认为是故人和作者一种离别的情感,非常的不舍。

师:作者和故人离别的情义,你呢?

生:我认为是作者和故人要分别之时那一段伤心的情义。

师:同学们,两位同学都不约而同地讲到他们之间深深的“情”字(板书:情),可是我有一事不明白,这两种诗中有 “情”字吗?有吗?

生:(三三两两回答)没有——!

师:那到底作者把这个“情”藏到了哪儿了呢?好!请大家注意看(指向黑板),这第一首古诗现在只剩下了这四个词(黄鹤楼烟花 孤帆 长江) ,古诗语言精练,诗中有话,这四个词的背后有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想象一下,会有什么样的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在说什么?可以同桌互相交流,说一说(巡视课堂)。

(生同桌间相互交流)

师:好!谁来说第一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我看见了在黄鹤楼里面诗人和故人在饮酒,互相道别。

师:他们俩诉说离别的情义,朋友,你现在就是李白,我现在就是孟浩然,你会对我说什么? 生:你到扬州去一定要„„(支支吾吾)

师:这是李白吗?太不潇洒了?太不热情奔放了?李白这时候已经酒过三巡,带着一种醉意啊!会不会?换一个同学,我看你比较像李白。

生:(带有醉意的朗读)孟浩然。

师:哇!有感情一点,酒醉的李白会怎么说?

生:孟浩然,我们今天就要离别了,我们什么时候还能再见呢?

师:这真是多情的李白啊!你来说说看。

生:我会说:“孟浩然”(生硬)。

师:这李白太冷静,有没有推荐一位比较激情的人当当李白。

生:老孟啊(生笑),你到扬州去的时候,别忘了给我写封信。

师:我一定做到,你看他们二位在黄鹤楼里有说不完的话,诉不完的情(随手指向黑板),他们把酒当歌,一醉方休啊!黄鹤楼见证了他们的情,谁还会继续往下说,在烟火中你又会看到什么?

生:在烟花中我看到有一阵阵微风把花瓣吹起,随着孟浩然走的方向跟着他一起飘过。 师:他们两个又在做什么?

生:他们在挥手告别。

师:他们在挥手告别,你看正是现在这样花红柳绿,桃花盛开的季节,烟雾弥漫,他们正在依依不舍地送别,这烟花也见证了他们的情啊!(一手指向黑板)谁会继续说“孤帆和长江”连起来说,你又会看到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

生:看到在长江之上有小小的帆船,在岸边李白看着这艘船不停地在挥手,等船远去的时候,他还一直在那边挥手。“孟浩然一路走好,孟浩然一路走好”(边挥手边说)。

师:依依不舍,同学们,李白他是伟大的诗人,同意吧!但是我发现在伟大的诗人也有出错的时候,信不信?你看他写的是孤帆,不对吧!长江之上那船只来来往往,目不暇接,怎么可能只有这一只帆呢?李白写错了,我很有意见。

生:他这里写的“孤帆”是孟浩然乘坐的船,他这里写“孤帆”就代表他心中只有孟浩然。 师:江上的所有的船只他早已视而不见,他的眼里只有那只帆,那个人,那片情啊!同学们这“诗”,这“孤”看似不正确(随之走向讲台),看似不合情理,但是,正是“孤”字境界全出啊!所以,以后我们读名诗就要善于抓住这样的不合常理之处,去仔细地揣摩,仔细地研究,一定会别样地发现。同学们,这下我们发现在这首诗歌中“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无不诉说着诗人与友人的情,而这些“情”都蕴藏在“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这些什么中? 生:景中。

师:对,这些景中(板书:景),表面上看没有一个字在写景,表面上看没有一个字写离别,但是,你仔细读,没有一个字不是在写离别,表面上看似乎都在写景,但所有的景中都蕴含着情,这种写法叫什么?

生:(三三两两回答)借景抒情。

师:很好!(板书“借景抒情”)像这样把情藏在景中,融在景中,我们也可以说是情寓景中,怪不得我国近代的语言大师王国维说过这样的话,说过什么?一起读——

生:(齐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师:一切景语都是情语,还有我们知道了原来“景”是为“情”而设,诗人写景,意在言情(屏幕显示:诗人写景,意在言情),也是诗人写景,他的目的是在写情。同学们,林老师又不明白了,李白完全可以这样说吗:“孟兄,孟兄,我想念你!孟兄,孟兄,我牵挂你!孟兄,孟兄,我深情地祝福你!”这样写不是很好吗?就像现代很多歌词写离别,你看看,(大屏幕:紧紧地握着你的手,再三说着珍重珍重。深深地望着你的眼,再三说着别送别送。)这首歌听过吗?赵

薇的,《离别的车站》,一起读一下。

生:(高声齐读)紧紧地握着你的手,再三说着珍重珍重。深深地望着你的眼,再三说着别送别送。

师:多好啊!直抒胸意,心要让你听见,爱要让你看见,明明白白我的心哦!干嘛作者不这样写呢?干嘛还要把 “情”含在、藏在那个景中呢? 不明白!不懂!你们明白吗?

生:我觉得如果就这样用语言说的话,可能用景物里面更能包含很多很多的情感,而只是用四句语言的话,我觉得它所表达的情感有些太烦了。

师:太白了,一下子都说完了,就没了。噢,你想说——

生:我觉得首先中国古代文人比较含蓄,不是直接说出来的,然后景中包含着情,这个情的含义就深,显得比这些直接表达的情要浓厚。

师:你刚才说中国古人,中国文人特别喜欢那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就喜欢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使出来,对啊!就是那种你想看,又不让你看清楚;你想听,又不让你听的很明白。就是这种什么样的美啊?温柔的美、朦胧的美、曲折的美、还有含蓄的美,对啊!(走向讲台)这就是古诗借景抒情那种曲折之美、含蓄之美、委婉之美(板书:含蓄之美),美得动人,美得醉心,现在我们一起来把这首古诗读一读,读的时候突出那个景,就能表达那份情。好,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谁愿意试着带上你的情?(走向一生)你来。

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师:读得挺好的,但是我觉得可以更好,故人西辞?

生:黄鹤楼。

师:他们的告别之地,有点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失落,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故人西辞——

生:黄鹤楼(深情)。

师:连起来读一遍。

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师:那么美的季节,去那么美的地方,作者真为朋友高兴啊!你能不能再读出这种复杂的心情和变化。

生:烟花三月下扬州 。

师:两句连着一起来。

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师:这就是复杂的变化的心情,大家一起来朗读一遍。

生:(齐读)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师:对,就是那样的跌荡起伏的心情啊!你接下去(走向一女生)。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同学们,这时候李白在岸边送别孟浩然,原来眼前还是一艘怎样的船呢?怎样的船?大大的船。接着船变成了什么?小小的帆。这帆越走越远,越走越远,已经变成了模模糊糊的影,看都看不清了,最后连这影都不见了,变成了滚滚的长江。同学们就这样的长长久久,就这样的心潮澎湃,谁能把它读出来。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

师:再远一些。

生:(一女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非常好!谁愿意再来试试看, 你来。

生:(一男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心都为之而去了!同学们,我们一起配上音乐完整地读一遍。(悠扬的音乐响起)一起在音乐声中感受他们深深的情谊,注意作者那种跌荡起伏的心情,复杂变化的心情。

生:(齐读)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师:远远地。

生:(齐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了解了第一首古诗,(指向黑板)发现李白是借景抒情,情寓景中来写什么?

生:送别。

师:同学们,景是通向诗人内心的路,景是了解作者情感的一座桥,我们现在就可以通过研究这个“景”来了解诗中所要表达的 “情”。现在我们看第二首,这一首有写景的句子吗?有吗?

生:有。

师:第几句?

生:第一、二两句。

师:对了,第一首分散写,第二首一、二两句写景(擦去黑板三、四两句),这第二首林老师不教了,刚才第一首的教是为了现在的不教,如果林老师不教,你也能读出自己的体会,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收获,那就是我的幸福,那就是我的快乐,那就是我的成功。现在这样你们就读第二首的景,仔细研究第二首的景,看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看看作者是怎么借景抒情的?希望大家呆会说的是有根有据,而不是只字片语,这个比较难,我们可以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合作探讨,好不好,快速!

(组合四人小组)。

师:来看看这首诗作者又是怎么借景抒情的?(巡视课堂,俯身与生交流)同学们在想的时候注意这景和情是怎么样的联系?

(四人小组讨论)

师:好!同学们时间关系暂时停下,现在谁能说说你刚才自己收获的体会,收获的发现,关于这首诗当中作者又是怎么借景抒情的?我今天发现后面的几位特别的用心,也特别的有自己的想法,我很想知道这边有没有?这边呢?我还是说我特别关注不发言的你。

生:(一女生)刚刚我们在那边讨论了,我们对有些词语,就朗读的时候比较注重,就是要读重音。

师:哪些词语,你说说看?

生:(一女生)浥轻尘和柳色新。

师:你能说说它们怎么表达了作者的情呢?

生:他们在告别的时候非常舍不得。

师:那你是怎么看出他们的舍不得呢?你再想想看,这景与他们舍不得的情又有怎样的联系?

生:我找到的是“朝雨、柳色新”,我觉得刚刚下完雨的早晨,空气非常清新,代表作者和元二非常纯真的友谊,“浥轻尘”代表他们的友谊非常的完美,现在元二要走了,就是心中有些遗憾,就像这些景色也有些遗憾一样。

师:太好了,高明的作者底下的景物会说话,它会替人伤心,代人落泪,它在替作者说着心中想说的话。你呢?

生:我觉得是“浥轻尘”,渭城朝雨浥轻尘,早上刚刚下过雨,一些细小的灰尘都湿润了,一切都是很干净,给人一种很美的感觉,而在这个时候就在早上刚刚下过雨,元二和王维就要分开了,我可以感觉到他们分别的不舍,是在早上一个美好的景色中分别了。

师:在美好的景色中分别,更是难舍难分。大家有没有体会到“柳”字,古人就有个折柳送别,这送别就像柳树那样缠缠绵绵,这“柳”的音又和“留”的音相似。同学们都说好,可是林老师还发现有点不好,你看我觉得这句话有错“客舍青青柳色新”,“客舍”是绿的吗?全部“客舍”都是绿的吗?(屏幕显示:客舍青青柳色新)那“柳色新”我改了一下,我觉得有点不准确,我这样改,我觉得雨后“客舍新新”(屏幕显示:客舍新新),焕然一新,然后呢?柳色才青(屏幕显示:柳色青)。我改得好,还是王维写得妙。

生:王维写得好!

生:谁?看不起我?他是大诗人,我是小老师,所以当然说他好,太伤自尊了,好你也要说出理由啊!说出根据来。

生:我认为王维写的那首诗中,“客舍青青”是因为正在下雨周围树的颜色全部映在客舍的颜色上,“柳色新”是因为柳树在雨水的冲刷下,颜色已经变得很鲜艳了,所以才“柳色青”。

师:很好!客舍在柳树的映照下全部变成绿的了,如人间仙境,那柳色变得焕然一新,如刚长出来的那样,那么鲜嫩,那么美丽。同学们,这都写出了渭城的美啊!美得清新,美得令人陶醉,可是有没想过为什么写得这么美呢?为什么?有没想到?他的朋友要去哪?去哪?安西,安西又是个怎么样的地方呢?风沙满天,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那么的荒凉。同学们对比一下渭城与即将要去的安西,那景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你能体会到朋友要去这么荒凉的地方,心中是怎样的感觉?

生:(一男生)现在要好好地看看这里美好的景色。

师:这时候对朋友特别的担心,特别的牵挂。同学们,这就是高明的作者一切尽在不言中,(指向黑板)一切都在景色中。现在我们也把这首诗完整地读一读。同学们你们可知道六年之后王维就去世了,这渭城一别成了永别,这首诗也成了千古绝唱,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啊!我们一起读一下这首诗。

(古典背景音乐响起,师领读)。

师:同学们,千百年来感人至深的古诗、送别诗又何止这两首呢?就举王昌龄的例子(屏幕显示:《送别》)他写的80首古诗中就有40首是写送别诗的,现代诗当中也有很多送别诗的经典,回去后大家自己可以找这些诗来品味品味,感受一下借景抒情的魅力。同学们现在让我们穿回时光隧道,回到今天。

表示离别之情的诗句篇八
《古代送别诗集锦》

古代送别诗集锦

赠汪伦------李白

李白登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别董大------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洲。与君别离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渭城曲------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送别 李淑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抚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夕阳山外山。

电影《城南旧事》插曲

送别 李淑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抚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夕阳山外山。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1]烟花三月下扬州.[2]

孤帆远影碧空尽,[3]唯见长江天际流.[ 《雨霖铃》[1]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2] 都门帐饮无绪,[3]留恋处,[4]兰舟催发.[5]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6] 念—去去千里烟波,[7]暮霭沈沈楚天阔.[8]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9]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0《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古诗中有许多送别诗,在这些诗中经常用到一些意象表达离愁别绪、送别怀人的情感。所谓意象,就是带有作者强烈情感的景或物。对这些意象总结如下:

一、杨柳、杨花或柳絮

古人用杨柳、杨花或柳絮表达离愁别绪,好友送别。《诗经 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是所出现的最早的以杨柳表惜别之情的诗句。

由于“柳”、“留”谐音,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汉代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人就把“灞陵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雨霖铃》中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他以“杨柳”表达与恋人分别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郑谷《柳》:“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若春风。”以柳絮表达离别之情。

古诗中有许多以杨柳表达送别的诗句,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二、春草

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如《楚辞` 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乐府《相和歌辞 `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诗前半写草,暗寓送别;后半写别,不离春草。使“春草”和“别情”相联系。开头实写,结尾转为虚拟。本诗以古原上离离的春草形象,寄托了送别友人的深情厚意。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以碧草连天,表现离别羁旅之情。

三、水

古诗中以水为意象表达送别之情的也不少。如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深千尺的“桃花潭水”抒写别情,但仍“不及”汪伦送我时的情谊。再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那送别之情就如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向东流去,连绵不断。

四、春色

王维在《送沈子福归江东》中对朋友相思的比喻更有意思。“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在这首诗中作者把对朋友的惜别之情,比作遮挡不住的江南江北的春色,想象非常新鲜,化抽象的感情为具体的意象。

春草、水、春色都是具体的意象,作者以此来表达具体的情感,化无形为有形,化无情为有情,更形象地表达离别之情,仿佛看得见,摸得着。宋丹丹说:“你要问我爱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就是此道理。

五、送别之地

中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地方表示送别,此后也就成为专有的送别之地。

如“长亭”,它是陆上的送别之地。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可见,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地。

既然有陆上的送别之地,就有水边的送别之所,如“南浦”。屈原《九歌` 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有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除此,还有谢亭、西楼、劳劳亭等,都是著名的送别之地。

以上几种意象是送别诗中经常出现的,见到这些意象,就有可能表达一种送别之情。

表示离别之情的诗句篇九
《挥手之间别情万种——浅析唐人送别诗中的离别之情》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