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韦应物的诗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4    阅读:

韦应物的诗篇一
《试论韦应物及其诗歌》

韦应物的诗篇二
《韦应物的诗歌所表示的情感》

韦应物的诗歌所表示的情感

醉卧听雨 20级

2008-12-06 韦应物的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但亦有秾丽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学陶渊明为主,但在山水写景等方面,受谢灵运、谢朓的影响。此外,他偶亦作小词。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韦应物全集(14首)】

秋夜寄邱员外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答李瀚

林中观易罢, 溪上对鸥闲.

楚俗饶词客, 何人最往还.

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为此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长安遇冯著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夕次盱眙县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沈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寺居独夜寄崔主簿 幽人寂无寐,木叶纷纷落。 寒雨暗深更,流萤渡高阁。 坐使青灯晓,还伤夏衣薄。 宁知岁方晏,离居更萧索。 东郊 吏舍局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 终罢斯结庐,慕陶真可庶。 赋得暮雨送李曹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寄李儋元锡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的诗篇三
《初唐诗人韦应物诗歌》

代表作品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方知大蕃地,岂曰财赋强。

秋夜寄邱员外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答李瀚

林中观易罢, 溪上对鸥闲.

楚俗饶词客, 何人最往还.

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为此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长安遇冯著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夕次盱眙县 zhào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沈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寺居独夜寄崔主簿

幽人寂无寐,木叶纷纷落。

寒雨暗深更,流萤渡高阁。

坐使青灯晓,还伤夏衣薄。

宁知岁方晏,离居更萧索。

东郊

吏舍局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

终罢斯结庐,慕陶真可庶。

赋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寄李儋元锡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方知大蕃地,岂曰财赋强。

送杨氏女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仁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调啸词 二首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河汉,河汉,晓挂秋城漫漫。

愁人起望相思,江南塞北别离。

离别,离别,河汉虽同路绝。

全唐诗 卷一百九十四 长安道 韦应物

汉家宫殿含云烟,两宫十里相连延。晨霞出没弄丹阙, 春雨依微自甘泉。春雨依微春尚早,长安贵游爱芳草。 宝马横来下建章,香车却转避驰道。贵游谁最贵, 卫霍世难比。何能蒙主恩,幸遇边尘起。

归来甲第拱皇居,朱门峨峨临九衢。

韦应物的诗篇四
《韦应物的交游与其诗歌创作的关系》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总第82期)

韦应物的交游与其诗歌创作的关系

邹西礼

(复旦大学中文系 上海市 200437)

  摘 要:韦应物是唐代盛、中转运之际的一位重要诗人,、成就的突出,以及生活方式的迥别于流俗,存在。本文从横的方面

,诗派”,特别是该派的中坚诗人顾况、;、、薛据、丘丹等人,:,但并;其诗歌创作与其文学交游,有着至:韦应物;交游;吴中诗派

闻一多先生在论及大历诗歌时,指出“所谓大历十才子(按指全部大历名家)实际上可

①以看成一个人,只韦苏州是例外。”若单就作家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而言,闻先生的论

断无疑是精当的。但是任何一位作家的创作,都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从纵的方面,他要向前代的优秀文学传统学习;从横的方面,他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当时文坛环境的影响。特别是作家本人的文学交游,与其创作有着至为密切的关系。因此,要从整体上对一位作家进行全面的把握,自然不能割裂他与时代文坛的关系。韦应物性恬嗜诗,在其创作生涯中,结交了许多诗侣文友,相互赠答酬和,切磋诗艺,文学交往颇为广泛。那么这种交往对他的诗歌创作是否有所影响以及有着怎样的影响?本文拟对此略作探讨。

根据韦诗所反映的情况以及《唐诗纪事》的记载,和韦应物过从较密且有诗文唱和往来的文士,主要有顾况、皎然、秦系、孟云卿、刘太真、畅当、阎防、薛据、丘丹等人。我们探讨韦应物的交游与其诗歌创作的关系,即以他和这些人的文学交往为主。

一、韦应物与“吴中诗派”的关系

若以活动地域论,大历诗坛上存在着两大群体:一派活动在京洛之间,姑称台阁诗人,“他们的得名仅因大历初出入王公贵族之邸,趋从陪宴的酬唱。”“在权贵们歌舞升平的游

②宴上成为风雅的点缀,成为中兴好梦的装饰。”另一派为江南诗人,他们或为宦、或避乱、

 收稿日期  1998—11—26

・45・

或隐居在没有受到安史战乱破坏、经济相对比较繁荣、社会秩序较为安定的江南,诗歌题材较广,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是大历诗歌艺术水准的真正代表。而在这后一派当中,有一批吴越籍的诗人,在创作上结社联会,自成团体,表现出大致相同的审美倾向和艺术追求。那就是活跃在吴中地区,以顾况、皎然为代表,以秦系、灵澈、朱放、陆羽、张志和诸人为羽

③(自尚书郎出为滁州刺史》)的游宦经翼的“吴中诗派”。韦应物早年虽有“秉笏东西京”《

历,但绝无当时台阁诗人的庸俗卑下气味,创作上看不出受这派诗人影响的痕迹。倒是晚年领刺江南——特别是刺苏期间,结交了不少吴中诗人,诗文酬唱,相互切磋,关系密切。《唐诗纪事》称:“应物性高洁,所在焚香扫地而坐。唯顾况、刘长卿、丘丹、秦系、皎然之俦得厕其列。”又韦集卷一《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有句云:“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卷三《赠丘员外二首》其一有句云:“告诸吴子弟,文学为何如。”着密切联系的。特别是与这个诗派的中坚人物顾况、皎然,而且诗文唱和酬答很多,相互揄扬推重至极。,。

关于“吴中诗派”,朝诗体的基础上,④着意开拓,。的诗歌特色。这样,“吴中诗

派”:,汲取营养;二是继承鲍、谢而,;三是诗风清狂,怪以怒。这三个特点,在韦应物的诗作中。

首先,韦应物是唐代作家中最早向民间令词学习的一个,他的两首《调笑令》小词,流传至今,在词的发展史上具有不可忽略的意义。这充分体现了韦应物对民间文学的喜爱和重视。其次,检读韦集,我们不难发现,韦诗受谢灵运诗影响的痕迹是十分明显的。韦应物学习并继承了谢灵运诗的某些特点,其作如《春日观省属城始憩东西林精舍》等,亦不无奇险深曲之致;《因省风俗访道士侄不见题壁》

、《难言》、《易言》、《三台二首》其一等篇,又都以俚言口语入诗而意态奇崛,俗中见奇。再次,吴中诗派的诗风大多表现为“清狂”、“怪以怒”,放达任诞,豪逸大胆,而韦诗的总体风格是冲和清淡,高雅闲婉。一个张扬外露,一个徐纡内敛,个性气质迥然不同。但是,“清狂”与“清淡”同有“清”的特点,在超脱旷逸,蔑视世俗方面,二者是相通的。因此,从上述三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韦诗是受到吴中诗派的影响的,虽然与他诗歌的总体特征比较起来,这种影响不很明显。

除过群体特征对韦诗有影响而外,吴中诗派中与韦应物关系至密的顾况、皎然

、秦系三人的个人特色,对韦应物的创作也有所影响。

以风格论,中唐前期,诗坛主要有以下两派:一是元结与《箧中集》诸子力主复古,希望矫俗新变,但由于陷于刻板的模古之中,失于片面偏激;再是稍后的大历十才子一派,“风干衰,边幅狭, 诣五言,擅长饯送,此外无大篇伟什岿望集中”,⑤所作往往“句句区同,篇

⑥篇共辙”。因此整个中唐前期的诗风,总的来说是平熟而缺乏生气的。其间面目特异者,一是顾况的狂放诡奇,一是韦应物的简净古淡。这两人在矫俗创新方面,虽然路数大相径庭,但目的旨归却是相同的。又顾况继承了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作品中批判现实、关心民瘼之什甚多,这与韦应物“兴讽”之作的精神也是一致的。

秦系流传下来的作品不多,《全唐诗》所收其四十首诗作中,绝大多数是写山林隐逸的闲适生活的。这与韦应物思想深处那种企慕隐逸的情趣极为投合。韦应物在《答秦十四校书》一诗中,对秦氏五言诗的艺术成就极为推重:

・46・

知掩山扉三十秋,鱼须翠碧弃床头。莫道谢公方在郡,五言今日为君休。

对秦系的生活情趣及其诗歌的艺术成就都如此钦佩,受其影响当是不可避免的。

赵 《因话录》卷四载:“吴兴僧昼,字皎然,工律诗。尝谒韦苏州,恐诗体不合(案:应物长于古体诗),乃于舟中抒思,作古体十数篇为贽,韦公全不称赏,昼极失望。明日写其旧制献之,韦公吟讽,大加叹咏。因语昼云:‘师几失声名,何不但以所工见投,而猥希老夫之意。人各有得,非卒能致。’”从这条记载来看,韦应物关于诗歌应当根据各人不同的个性特点进行创造、反对因袭模仿的主张,当对皎然产生过较深刻的影响,皎然有《答苏州韦应物郎中》诗,对应物诗作赞赏备至,评价特高,足见两人有着相似的审美理想和情趣。皎然《诗式》总序下《明势》节云:

高手述作,如登衡、巫,觌三湘、鄢、郢山川之盛,萦回盘石薄,千变万态(文体开阖作用之势);或极天高峙, 焉不群,气腾势飞,合沓相属;或修江耿耿,

万里无波, 。要求诗歌创作要有开阖变化之势,飞腾动宕之趣。充分的体现。韦作如《长安道》、《行路难》、曲》、《骊山行》、《汉武帝杂歌三首》、,都写得音调铿锵,气势磅礴,,,、“气腾势飞、合沓相属”。又《诗式》总序下《取境》节曰:

,须至难至险,始见奇句。成篇之后,观其气貌,有似。

,但又须使奇句消融在整篇之中,与全篇浑然一体,不见突出峭拔之痕迹。韦应物诗“源出于陶而钅容化于三谢”,⑦师习并吸取了大、小二谢炼字炼句的长处,篇中往往佳句纵横,警句秀句是频见不乏的。如:

(送豆卢策秀才》)新黄含远林,微绿生陈根。《

(春游南亭》)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

(游开元精舍》)绿阴生昼寂,孤花表春余。《

(幽居》)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怀王郎王邪深标二释子》)白云埋大壑,阴崖滴夜泉。《

(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乔木生夏凉,流云吐华月。《

(与卢陟同游永定寺北池僧斋》)

晴蝶飘兰径,游蜂绕花心。《

(任 令氵)野水滟长塘,烟花乱晴日。《美陂游眺》这些警句、秀句,颇费机杼而不见雕琢之痕;思致高妙而毫无奇峭拗崛之嫌,和全篇自然契合,浑融一体,共同创造出优美隽永的诗境。将韦诗警句、秀句的这种特点与《诗式・取境》所云对照起来看,则皎然在理论上所主张的,恰是韦应物在创作实践中所奉行的,二人殊途而同归,可见他们在对警句与全篇的关系上,有着相同的美学理想和认识主张。

二、韦应物与其他文友的关系

“吴中诗派”诸诗人与韦应物的交游往来,主要是在韦应物为官江南时期。作为一个文学团体,其各个成员与应物在诗歌方面的相互影响,也都有大体相近之处。那么韦应物在其他时期、和其他文友的交游与他的诗歌创作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以下试分别论述。

孟云卿,生卒年不详,《全唐诗》小传称其“与杜甫、元结友善。”韦集卷五有《广陵遇孟

⑧九云卿》一诗,孙望先生认为作于大历八年(公元773)秋,作者东游江淮之时。那么韦应

・47・

物与孟云卿的交往,至少在大历八年就开始了。云卿为专尚古调的《箧中集》的主要作家,《全唐诗》所收其十七首诗中,十三首即为五古。这十几首诗多为伤别哀世、叹老惜时之作,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情感基调、意境风格方面,都颇得《古诗十九首》和苏李诗之精神。韦应物学诗是从汉魏六朝入手的,在这一点上,与孟云卿有着较大的一致性。我们读一下孟的《新安江上寄处士》:

深潭与浅滩,万转出新安。人远禽鱼静,山空水木寒。啸起青 末,吟瞩白云端。即事遂幽赏,何必挂儒冠。

语言的朴素,意象的平常,风格的澄淡,意境的冲和,写法上的省力,与韦应物的山水游览之作都很相似。而应物对这位“翰林友”的作品也是极为推重的。《广陵遇孟九云卿》诗曰:“……新知虽满堂,中意颇未宣。忽逢翰林友,欢乐斗酒前。高文激颓波,四海靡不传。西・・・・・・・・・・施且一笑,众女安得妍……”将云卿的作品比作女中西施,虽不免溢美之嫌,・・・・・・・・・了他的审美理想和文学观点,。的影响,当是不可避免的。波),⑨β风,在当时“近体颇繁,;,,确实带有复古

,“高古逸奥”之主,韦应物为其上入室,后来居上,远出云卿之右。

λβ,开元年间登进士第。二人曾读书终南丰德寺,俱以诗文

。韦集卷二有《城中卧疾知阎、薛二子屡以令饮因以赠之》一诗,廖仲安先生据其

µβ中“秋风起汉皋,开户望平芜”两句,断定其作于大历八年作者南游江汉时。那么他们的

交往,开始得也是比较早的。从阎、薛二人现存诗作来看,阎防的写景游历诗,描绘景物略不用力,朴素清淡,基调舒纡,意境绵邈。这和韦应物山水诗的风格颇为相近。薛据的感怀之作,则时见盛唐气象之端倪。如“明时无废人,广厦无弃材。良工不我顾,有用宁自谋。”(怀哉行》)(

古兴》)那种急于建功立业,欲有所为的胸抱,与《“丈夫须兼济,岂能乐一身。”《韦应物的用世功名之心颇同。而其山水之作,极尽渲染刻绘之能事,穷形尽相,锻炼藻饰,末尾缀以感怀,又和韦应物的某些“钅容化于三谢”的山水诗,在写法、章法上都很相似。殷

νβ(韦应物称薛据“为人骨鲠有气魄”,这种个性品质和韦应物的“刚直为政”《示从子河

南尉班》诗序),恒守拙直,也颇有相通之处。

刘太真与韦应物的交往,自韦集卷五《酬刘侍郎使君》一诗可以看出。诗中有句云“宿昔陪郎署,出入仰清尘。”“郎署”当指尚书省。案应物除尚书比部员外郎是在建中二年(公元781),建中四年即出为滁州刺史,则他和刘太真的交往,或始于尚书比部员外郎任期内?太真作品流传下来的极少,《全唐诗》仅收其诗三首,都写得略无特色,难见其真正风貌。然他有《与韦苏州书》一篇,可见其诗歌主张之概。书云:

顾著作来,以足下《郡斋燕集》相示,是何情致畅茂遒逸如此!宋齐间,沈、谢、吴、何,始精于理意,然缘情体物,备诗人之旨,后之传者,甚失其源。惟足下制其横流,师挚之始,《关

οβ睢》之乱,于足下之文见之矣。

认为韦诗在缘情体物方面,上承《诗经》的优良传统,写得既遒逸有情致

,又雅正有骨力。对韦诗如此推重倾倒,说明他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大有与应物相通的地方。而太真曾师

πβ事著名古文家萧颖士,萧氏对他十分赏识,曾称:“太真,吾之入室者也。”可见刘氏在古

文方面建树颇巨。那么,在他与韦应物的密切交往当中,其古文理论和复古思想,亦当潜移・48・

默化地影响到应物的文学观念。

丘丹,苏州嘉兴人,生卒年不详,尝隐浙江临平山。《韦江州集》中,写给丘丹的诗凡七首,都作于作者任苏州刺史时。《全唐诗》收丘丹诗十一首,五首即为和韦、酬韦之作。两人交情及文学关系,由此可见一斑。丘作多为五古,诗风清淡简朴,以抒写自己隐逸出世的超旷情怀为主。应物晚年刺苏期间,广交僧道隐者之流,性情更为恬淡,思想更趋超脱,诗风也更为清淡简远、高雅闲旷。其所以如此,隐士僧道的思想及诗风对他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以他写给丘丹的诗来看,应物对这位“幽人”文友的感情是很深的。他不惟对丘丹的品性及生活方式极为倾慕,对其诗歌也至为推重。《赠丘员外二首》其一云:

高词弃浮靡,贞行表乡闾。未真南宫拜,聊偃东山居。大藩本多事,日与文章疏。每一睹之子,高咏遂起予。宵昼方连燕,烦吝亦顿祛。恪言雅诲阙,善谑矜数余。久足局思游旷,穷惨遇阳舒。虎丘惬登眺,吴门怀踌躇。方此恋携手,岂云还旧墟。告诸吴子弟,。称赞丘丹的诗“词高”而摈弃”浮靡”,,“每一睹之子,高咏遂起予”,与丘丹的每一次相会,深,即此可见。以他们的酬和之作来看,,是应物极其倾慕的一个高雅的榜样因此,,还是在个人品性及生活方式方面,,,面貌独具,是大历诗坛上的一个“例。他与当时的文士保持着普遍而密切的联系。,相互切磋,相互影响。其诗歌创作与其交游,有着不可忽略的密切关系。

注释:

①《闻一多论古典文学》,郑临川述,重庆出版社1984年版。

②蒋寅《怎样读大历诗》,文载《古典文学知识》1995年第2期。

③④赵昌平《“吴中诗派”与中唐诗歌》,文载《中国社会科学》1984年第4期。⑤胡震亨《唐音癸签》。

⑥皎然《诗议》,见《文镜秘府论・南卷・论文意》。

⑦纪昀《四库全书・韦苏州集提要》。

⑧见《韦应物事迹考述》,载《南京师范学院学报》1962年第1期。

⑨高木秉《唐诗品汇》

κ《四库提要》β卷150《钱仲文集提要》。

λ见β《唐才子传》卷二。

µ《韦应物评传》β,见《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二卷。

ν见β《河岳英灵集》。ο见β《唐诗纪事》卷26“韦应物”条。

π见β《唐诗纪事》卷28“刘太真”条。

审稿 胡秉之

校对 闵 黎

・49・

韦应物的诗篇五
《论韦应物的悼亡诗_代伟》

韦应物的诗篇六
《15-16 韦应物的山水田园诗》

韦应物的诗篇七
《王维、韦应物山水诗之比较》

王维、韦应物山水诗之比较

摘要:王维、韦应物的山水诗皆以“淡”著称,但王维诗 崇尚“平淡而有思致”,韦应物诗崇尚“高情远韵”;在意境上,王维诗有画意,恬静而温润,韦应物诗有氛围,冷静而凄清;王诗的物象明朗而富生机,韦诗的物象幽冷而箫蔬;在句式经营和题材选择上,王、韦之间也有完整与分散、丰富与单一之别。这些都与他们归隐的动因和入禅的深浅有关。

关键词:山水诗;王维;韦应物;意境;物象;禅宗

Abstract: Wang Wei, Wei Yingwu's landscape poems are famous for "light", but Wang Wei's poetry advocating "flat and thought", Wei Yingwu's poetry advocating " High-minded, lofty spirit and pure action"; in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Wang Wei's poetry has a picturesque, quiet and gentle, Wei Yingwu's poetry has atmosphere, calm and cool; Wang's images are Bright and vibrant, Wei's images are And cold and Xiao Shu ; i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the choice of subject matter, Wang, Wei have integrity and dispersion, rich and single don't. And these are they his motivations and Zen depth.

Key words:Landscape Poetry; WANGWEI; WEIYINGWU; artistic conception; image; Zen

唐代的山水诗“王、孟、韦、柳”四家并称,同属盛唐的王维、孟浩然与同属中唐的韦应物、柳宗元,因其所处时代的相同而诗风也较接近,故王维与韦应物山水诗的区别,大致可以代表山水诗的盛唐与中唐之别。

前人和当代学者对王、韦山水诗的研究很大部分是在对它们的分别研究上,把两者进行比较是很少的。现在我将从王、韦山水诗的意境、物象的选择和呈现、句式构成、题材的空间范围以及形成差别的原因进行比较来凸显其各自的特点。

最早把王维、韦应物并提的是晚唐司空图,他说:“右丞苏州趣味澄澹,若清风出幽。” [1]以后评论家大多强调他们诗风的相近之处,如明代的胡应麟《诗薮》

[2]说:“有以高闲、旷逸、清远、玄妙为宗旨,六朝则陶,后则王、孟、常、储、韦、柳。”宋代朱熹倒是谈到过韦应物的特点,他说:“苏州市无一字造作,只是自在。气象近道,其高于王维、孟浩然诸人者,以无声色嗅味也。” [3]更有前人评王维的诗为:“清新明丽,自然淡雅。”总的来说,王维和韦应物的山水诗都是属于“清淡而有余味”的。如:

王维的《竹里馆》 :

独坐幽篁里, 谈情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韦应物的《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 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 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 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 何处寻行迹?

虽同是淡味,但王维诗秀美雅淡,如深夜明月,空明澄澈;韦应物诗淳朴古淡,如秋原黄菊,逢霜而绽。王维清新而淡,韦应物简古而淡,在气韵格调上各有所长。南宋张戒评曰:“韦苏州诗, 韵高而气清; 王右丞诗, 格老而味长。虽皆五言之宗匠, 然互有得失, 不无优劣: 以标韵观之, 右丞远不逮苏州, 至于词不迫切, 而味甚长, 虽苏州亦所不及也。” [4]因此,在诗味追求上, 王维“ 味长”、 “格老”; 韦应物“ 气清”、“ 韵高”;王维朗畅流丽, 从容不迫;韦应物洗炼古雅, 真朴瘦硬; 王维在词不迫切上比韦应物向娴熟处拓展一步, 韦应物则在“标韵”处比王维稍胜一筹。

在意境的营造上,王维和韦应物都善于摄取大自然中幽静的美来构建诗境。王维之静美,浑融完整,立体可人,且静中寓动,在静美中散发出一种空旷灵动之气,诗人在山水之趣中,发出会心的诗意微笑。如“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偶与前山通” [5]。诗人徜徉在山林中,远看前面一片葱茏,但与山水重复处,疑虑无路可通,可略为前行,山水似善解人意,在清流回转处,先前葱茏碍路的秀木已在眼前,诗人惊喜之情从心底滋生暗长,却又含而不露,如口中含饴,甘美自知,诗人因这一发现而独享山水,陶醉其中。韦应物山水诗之静境,则比较支离分散而不完整,且梗概模糊而不易让人深入镜中,虽也静中有动,但往往静中散发出凄清与悲悯。如: “结茅临古渡, 卧见长淮流。窗里人将老, 门前树已秋。寒山独过雁, 暮雨远来舟。” [6]不仅诗的意境不够疏朗, 而且山水景物成了悲秋心绪的映射, 非享受自然的静美, 而为对冷寂人生的默省。另外,王维着意勾勒立体的画面,因而多为共时性空间构架,而韦应物着意营造悲剧氛围,因而多为历时性时间流程。如下面的诗句同为秋野之景,但在构建意境的手法上明显不同。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

清露澄境远, 旭日照林初。

一望秋山净, 萧条形迹疏。

登原忻时稼, 采菊行故墟。

——— 韦应物《秋郊作》

王维的《山居秋暝》将时间与空间、视觉与听觉、动景与静景糅合交汇,安生活经验和直觉感受呢叠加于短短的四句诗中,使诗的意境具有繁复多义的弹性和张力,既有恬静舒缓的小夜曲的音乐美,又有清新素雅的水墨画的绘画美。韦应物的《秋郊作》没有构成立体可人的完美境界,只是有一种过程感、氛围感:先见凄凄清露,再见旭日初升,先远眺秋山,复登高望野,行墟采菊,诗人在自己的诗境中活动,但景物的空间关系模糊,缺少画面效果,然总体上笼罩着一层凄清中的萧散氛围,给人以情绪的感染与共振。

王维、韦应物山水诗意境上的区别,主要是由各自的物象的选择与呈现及句式经营上的不同决定的。如以下这两首诗:

万树江边杏, 新开一夜风。

满园春浅色, 照在绿波中。

———王维《游春曲》

丛疏露始滴,芳余蝶尚留。

还思杜陵圃,离披风雨秋。

———韦应物《对萱草》

在物象的选择与呈现上, 王维多撷取大自然中明朗、富有生机的一面, 《游春曲》诗中的物象明朗清新、姹紫嫣红, 洋溢着春的生机; 韦应物《对萱草》诗中的物象幽暗冷重、红衰翠减, 充满着秋的萧瑟。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王维多“ 暗主宾中”, 韦应物多“景中有人”,王维诗中看不见主体的影子,然而在诗的物象背后,又无不有主体的情感在;韦应物一句“还思杜陵圃”将主体直呈诗中,“人”在“景中”的情绪也指向明豁。

在句式经营上,王诗景句集中, 一气排列,鱼贯推出, 物象之间采用蒙太奇式的叠加组接; 韦诗景句往往被一些“情语”隔开, 间断呈现,零散布陈。在下面两句意境和句式极相似的诗行中, 可以看出他们句式经营的典型区别: 寒灯坐高馆,秋雨闻疏钟。

——王维《黎拾遗昕裴迪见过秋夜对雨作》

空斋对高树,疏雨共萧条。

——韦应物《闲斋对雨》

王维用了“ 高馆”、“ 寒灯”、“ 秋雨”、“ 疏钟”四个意象, 且排比而出;韦应物只用了“ 空斋”、“ 高树”、“ 疏雨”三个物象, 最后用了一个“ 萧条”, 以抽象代具象,情感倾向明确直接,余韵不足。

在山水诗的题材上, 王维比韦应物更丰富多元,尤其韦不能比者, 王维曾亲临边塞, 描绘了气势雄壮、浑厚博大的大漠风尘。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日暮沙漠垂,战声烟尘里”; “关山正飞雪, 烽戍断无烟” [7]等;韦应物虽也有一些寄赠出塞朋友之作中,有边塞风光诗句,但毕竟未亲临边陲, 臆测之景,终隔一层。王维还有一些从整体大区域总绘名山大川之景, 如《终南山》、《华岳》等,开合纵横,气势凌然。如写汉江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8]写黄河的“ 泛舟大河里,积水穷天涯” [9]等,痛快淋漓, 一挥而就,自成奇观。韦应物除《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一诗总绘黄河全貌外, 其他的山水诗境界都较为狭小, 找不到那种从大区域模山范水的泼墨之作。

王维、韦应物均有隐居习禅之好,但两人归隐的动因、入禅的深浅各不相同,因此,他们的山水诗受禅宗影响的深浅也有不同。

王维生活在盛唐,物质生活丰富,游山玩水, 傲笑泉石为一时之尚,且是步入仕途的终南捷径;王维之母崔氏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王维自小就通晓佛理;另外王维有天生好静的个性,他在《戏赠张五》中云:“ 岂是安口腹, 非关慕隐论;吾生好清静,蔬食去世情。”故他十八岁就隐居过终南;同时禅宗在唐朝的勃兴,又为他入山水、习禅理提供了重要契机。然而,唐代繁荣富足的国力催生出的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时代精神,又使他失去了彻底隐遁的现实基础,而他个人经历的不幸,又可以通过多种艺术追求( 诗、画、乐) 来稀释, 尤其是禅宗的“佛性只向心里觅”、“担水砍柴皆可成佛” [10]的思想,又给他以官为隐找到了理论上的支点,因而他可以身在魏阙而心存江海,他讥嵇康曰:“长林丰草, 岂与官署有别?[11]”他关注的是隐的本质, 而非外在形式上的在官还是在野,他执着的是心隐而非身隐。晚年他陷贼作伪官,皇帝赦其死罪,除为太子中允,使他进退维谷。陷贼作伪官,失节之举,使他无面自容于朝臣之间, 故隐;赦罪升官,皇恩浩荡,使他欲竭忠尽智以报皇帝不死之恩,不便辞官也不敢辞官, 因而“奉佛报恩”、亦官亦隐, 便成了不由他选择的生活方式。

韦应物的隐居是在对现实失望和遭受不幸之后,不得不回到自然和佛祖的怀

抱去熨帖心灵的巨创。他早年有着满腔的报国热忱,写下了一些忧国忧民的诗词,并为战乱后的现实做了一些具体的恢复工作,但现实的无望、个人的坎坷,将其强烈的用世之心逐渐抹平,他常常处在隐与仕的矛盾两极中,时隐时仕。王维在没有受打击之前就有隐居之举( 盛世的时尚),但正是这种附庸高雅之举为他后来真正入隐熟悉了地理环境,铺平了心灵道路。

王、韦虽然都有隐逸山林、研习禅理之举,但在心灵超脱和入禅深度上,王胜于韦,王维俨然是一位精通禅理的佛学大师,韦应物只不过是个一知半解的俗僧,在隐与仕的矛盾上,有着一条血迹斑斑的心路历程。这种区别反映在诗风上, 则表现为王维早年诗歌的那种超然物外的风格,韦应物到晚年才能达到,甚至还没有完全达到,而王维晚年的那种物我两忘、一片静穆的诗歌,《韦苏州集》中则几乎找不到。

禅宗对王、韦山水诗的影响,其差异还表现在物与我关系的处理上。王维多“以物观物” [12],主体隐遁于审美物象之外,又无不在物象之内,即人与自然融合而不隔;韦应物多“以我观物” [13],主体隐遁得不彻底,情感较直露。他俩虽左一个空,右一个无,但他们毕竟没有彻底退出官场,委身佛门,而是仍执着于人生、生命、自然,只不过王维执着于超越痛苦之后的愉悦自适,如赵殿成曰:王维“天机清妙,与物无竞,举人事之升沉得失,不以胶滞其中” [14];而韦应物多半正潜心于对人生、生命、自然悲剧性的审美体味之中。王维把整个身心通过诗而完全融注于自然,诗人的知、情、意与自然一起律动,彼此不分;韦应物则在诗与自然间有一段距离,知、情、意尚清晰,其诗中的喜怒哀乐表现得比王维明显、直露。这些恰是王、韦山水诗所表现出的诸多不同特征的深层原因。 参考文献:

[1] 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司空图.与王驾诗书[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2] [明]胡应麟.诗薮[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3] [明]文征明.晦庵诗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4] [南宋]张戒. 岁寒堂诗话, 丁福保辑. 历代诗话续编[M]北京: 中华书局,1983

[5] [清]赵殿成. 王右丞集笺注, 蓝田山石门精舍[ M ] . 北京: 中华书局, 1961.

[6] [清]彭定求等编. 全唐诗,韦应物·准上逢洛阳李主簿[M] .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6.

[7] [清]赵殿成. 王右丞集笺注[ M ] . 北京: 中华书局,1961.

韦应物的诗篇八
《论韦应物诗歌的生命意识》

韦应物的诗篇九
《韦应物与陶渊明山水田园诗比较》

韦应物与陶渊明山水田园诗比较

【摘要】韦应物之山水诗,渊于陶渊明,且得陶渊明质朴之味,恬淡之趣,与陶渊明的山水

田园诗有许多的共同之处,但人生异时,而且又各有履历,必然导致二人的山水诗有许多不同的地方。陶渊明三仕之后切底归隐,深得田园之趣,之味,不但写出了山水田园的秀美,也写出了山水田园生活的自由闲适和辛酸苦累。而韦应物呢,却缺乏这样的生活体验,尽管他努力是自己的诗歌朝着陶渊明的诗歌艺术靠拢,还仿效了陶渊明的不少的诗歌,也只能做到近乎自然,而没有得到田园山水之下的生活真趣,没有生活的厚度。然而,他却在另一方面取得了成就,也就是官宦生活与山水田园的很

好融合。

[关键词]韦应物;陶渊明;山水田园诗;比较

Wei Yingwu and Tao Yuanming scenery idyll comparison

YANGGUANGRONG

(2005011307)

South Guizhou Province national normal school Chinese department Guizhou

Duyun zip code 558000

[Abstract] Scenery of poem the Wei Yingwu, the deep pool in Tao Yuanming, also the Tao Yuanming plain taste, the indifferent to fame or gain interest, has many something in common with Tao Yuanming's scenery idyll, when life different, moreover has the personal history respectively, causes two human of scenery poems to have many different places inevitably.After Tao Yuanming three Shi cuts the bottom to return to native place, to be deep interest of the countryside, taste, not only has written the scenery countryside elegance, also has written the scenery idyllic life freedom comfortable and the bitter toil and suffering.But Wei Yingwu, lacks such life experience actually, although his endeavor is own poetry is facing Tao Yuanming's poetry art stem for stem, but also has imitated Tao Yuanming's many poetries, also only can achieve the near nature, but has not obtained under

the countryside scenery life real interest, does not have the life thickness.On the other hand however, he in has actually obtained the achievement, also is the officials life and the scenery countryside very good fuses.

[Key word] Wei Yingwu; Tao Yuanming;scenery idyll; comparison

引言

韦应物的山水诗歌源于陶渊明,有些诗刻意去效仿陶渊明,如“霜露悴百草,时菊独妍开。物性有如此,寒暑其奈何。掇英泛浊醪,日入会田家。尽醉茅檐下,一生岂在多。”(《效陶彭泽》)。诗写得清新淡雅、恬淡自适、物我交融,宛如陶渊明诗歌。但是稍作比较,我们会发现,他没有陶渊明那深厚的生活气息,醇厚的农村生活意蕴。当然他也有着他自己独特风格,

[1]P106独到的生活气息,不然就不会有“自成一家之体,卓为百代之宗” 、“„„

气貌高古,清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2]P247 、“有以高闲、旷逸、清远、高妙为宗者,六朝则陶,唐则王、孟、储、韦、柳”、“靖节清而远,康乐清而乐,曲江清而淡,浩然清而旷,王维清而秀,储光儀清而适,韦应物清而润,柳子厚清而峭”[3]P57的评价了。这些独特的诗歌风格,独到的生活气息,都是由于特有的生活经历所决定的。即韦应物在“安史之乱”之后,往日的宠幸不复存在。战乱的打击,宠幸的失去,把诗人由安逸恶劳、不求进取中解放出来,从此折节读书,报效国家。他达到了。学成之后的韦应物被唐中宗启用。然而为人耿直的他,不久就因为得罪权贵而调离京城。在随后的日子里,他分别到了滁洲、江州和苏州,最后,老死苏州。也正是这样的生活经历,致使了他的诗歌与陶渊明的不同。

一、 韦应物山水诗歌与陶渊明山水田园诗歌的相同点

韦应物的山水诗歌与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歌有着许多相同之处,他们在描写山水田园时,都尽量将自己融进山水田园中去,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共同的追求,共同的体验,必然产生大体相同感悟,所写出来的诗歌也必然有许多相同点。比如在“靖节清而远,康乐清而乐,曲江清而淡,浩然清而旷,王维清而秀,储光儀清而适,韦应物清而润,柳子厚清而峭”[3]P57中 ,就突出了他两诗歌的一个共同点:“清”。当然,他们的山水田园诗歌相同点不能也不可能用一个“清”字就能概括的,“清”只是他们山水田园诗歌相同点中的一点。那么,下面我们来看他们山水诗歌的其他一些相同点。

(一) 恬淡、静谧

我们无论是读韦应物的山水田园诗还是读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我们都会感受到一股恬淡、静谧的气息。如果我们再进一步的玩味,就会产生一种静穆、闲适之感,得到一种我们在闹市生活中无法得到的安逸与舒适。下面各举一首韦应物与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进行比较,我们就会体会到他们诗中的恬淡静穆了。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薪荆,归来煮白石。愿持一瓢酒,远慰风与夕。落叶满空山,何处觅行迹。

——《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二十首》其五 陶渊明 诗人韦应物由天气变冷想到了自己深居在全椒山中的朋友,然后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此时的朋友的生活情境——在这寒冷的天气里,他现在大概正在全椒山中的涧底打柴束薪吧,回来学白石先生煮白石作口粮吧。想到这里,诗人的同情心油然而生,想亲自带一瓢酒远到山中去慰问朋友,可是,忽然又想到,在这落满黄叶的空旷山中,到哪里去找呢。在这里诗人不仅写

出了自己对朋友的思念,还给读者们呈现了一种恬淡幽静的氛围。我们来看,诗中的“涧底束荆薪”,山中的道士,一个人在静静的涧底,无忧无虑的拾柴,捆柴,于世无求,与世无争,没有尘世的烦恼,没有尘世的干扰,这难道不是一种闲适的生活?这种没有经过尘世污染过的环境,难道不是静谧的环境?特别是在最后两句,“落叶忙空山,何处觅行迹。”更是超尘物外,大有王维的“空”意,即“‘无有可舍,是达有源,无空可住,是知空本。’(王维《能禅师碑》)”[4]P135真是“‘无烟火气,亦无云霞光,一片空明,中涵万象。’((清)张谦宜《茧斋诗谈》卷五)作‘仙道曾佛诗,要冲淡萧洒,韦应物诗云:落叶满空山,何处觅行迹?此等句超在尘外。’((宋)吴沆《环溪诗话》卷下)‘此篇高妙超诣,固不容夸说,而结句非语言思索可得。东坡依韵远不及。’((宋)洪迈《容斋随笔》)”[5]P652在这些评语中,我们可以看出来,都共同说道了一个“空”,说到了一个超尘物外,这样的“空”,这样的超尘物外由那里的来呢?不就正是诗中所展现出来的闲适、静谧所表现出来的吗?而在陶渊明的《饮酒二十首》其五中,不也是这方面的反映。我们由诗中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可知道,陶渊明虽然把房子建在了人世间,而在他的房子周围却没有车马的喧声,这是是么原因呢?很明显,作者已经告诉我们了——“心远地自偏”,心无杂念,存心高远,你所处的环境自然就偏远了,就寂静了,就没有尘杂了。特别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人用神来之笔,将诗人在采菊时的悠然自得的心情,无忧无虑的神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一个“见”字,将诗人在采菊时,不经意间抬起头来,茫茫苍山自然而然的,没有一点心机情感的映现在诗人眼前。一个“见”字,通俗、自然、贴切的将诗人隐居的闲适、自得全都烘托出来。在这里,诗人的举手投足,“心与山悠然相会,自身仿佛与南山融为一体了。那日夕的山气、归还的飞鸟,在自己心中构成一片美妙的风景。”[2]P67这样的幽情,这样的闲适唯有静时才能体会到,也只有在静静的环境中才能产生这样的感受。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无论是韦应物还是陶渊明,他们的诗歌都有闲适、静谧的一面。

(二) 平实质朴的语言和白描手法的运用

韦应物与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歌,均推崇用平时质朴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随手取来,不加修饰。其语言就进于现实生活中的口语,其景而不费笔墨,往往还原山水的本色,不作粉饰,不加创设,取之于天然。首先我们来看看韦应物的山水田园诗。在韦应物的山水诗歌中,我们随处都可以看到平实质朴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他很少使用修辞手法,很少使用修饰性语言,形容词也很少使用,就是夸张的心理、行为的形容词也很少使用,往往只借动词或名词就很好地表现了自然景致微妙的生机动态或人物情感波澜、行为细节。“明灭泛孤景,杏蔼含夕阴。”(《往云门郊居途行回流作》)、“高林小路清,红药无人摘。”(《游南斋》)、“游鸟林上啼,青苔人迹绝。”(《燕居即事》)、“前山遽已净,阴霭页未歇。”(《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6]P1906。这些诗句中几乎看不到一个形容词,而一些看是形容词的词实则作为动词或名词,用以表示一种动态或状态,“幽鸟”、“高林”、“远川”都是视觉上的实际距离和感受,而非夸饰性的,这些景致的描绘全得力于不着物色,不有意刻画和渲染。“陆时雍说:‘盈盈秋水,淡淡春山,将韦诗陈对其间,自觉形神无间。’”[5]P664确实如此,韦应物诗歌总以平淡无奇的语言来创设闲适、恬淡、清远的意境。现在我们来看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歌。陶渊明山水田园诗中的山水田园景物,自然中是怎样的,诗中也几乎是怎样的,不加什么修饰。如他《饮酒》诗中的沾山着水之句,“栖栖矢鸟群,日暮尤独飞„„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饮酒》其四)、“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其五)、“秋菊有佳色,衰露掇其英”(《饮酒》其七)、“轻松在东园,从草没其姿。”(《饮酒》其八)、“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饮酒》其十

六)、“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饮酒》其十七)„„ [7]P16—28从上面的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陶渊明描写山水田园的诗句,很少使用形容词,在以上的十八句诗中,仅有“栖栖”、“幽”、“清”、“荒”、“衰”等字,但这些形容词大多为原色调,入眼而知的。即使算的上形容词,这也是常见的,众人皆知的。不像王维的诗句,采用绚丽的色彩对比,优美的形容词,追求诗歌字面优美、绚烂。如“夕雨红榴坼,新秋绿芋肥。”(《田家》)[8]P235只这两句诗,就用了三个形容词,两种不同的颜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长江诗句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