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革命志士诗词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5    阅读:

革命志士诗词篇一
《绘现代历史画卷 抒革命志士避孕药怀--读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诗词》

革命志士诗词篇二
《红色诗词十首》

红色诗词十首

一、《长征》(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二、清平乐《蒋桂战争》(一九二九年秋) (毛泽东)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甄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三、念奴娇《昆仑》(一九三五年十月) (毛泽东)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融,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四、《油岩题壁》(叶剑英):

放眼高歌气吐虹,也曾拔剑角群雄。我来无限兴亡感,慰祝苍生乐大同。

(注释:油岩位于广东省梅县东山中学约两公里处,是广东梅州的名胜古迹。1915年就读于梅县东山中学的叶剑英,在毕业前夕约伙伴同游油岩。当时辛亥革命不久,袁世凯阴谋称帝,局势混乱,全国讨袁声势浩大,革命浪潮汹涌,爱国志士无不欲以身报国。叶剑英登上油岩,眺望祖国壮丽山河,有感而发,乃欣然题诗于油岩壁上,这便是著名的《油岩题壁》诗。)

五、1971年1月16日,陈毅被查出身患肠癌,并已有局部转移。在陈毅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叶剑英几乎每天都来探望。他看着陈毅虚弱的身体,不忍让陈毅劳神,经常只在病房里稍坐一会儿便告辞出来。然而,走出病房又不愿马上离去,双手背在身后,垂头无语,步履沉重,久久徘徊在陈毅病房门口。1971年12月19日,叶剑英满怀深情地写下《慰陈毅同志》诗一首。诗前有“毅公卧病,诗以慰之”8字。诗曰:

君子坦荡荡,于人曰浩然。赣南危不屈,福建错能悛。斯人有斯疾,闻道可闻禅。信回天有力,前路共巨艰。

六、清平乐·会昌(毛泽东)一九三四年夏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指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 注释:[会昌]:江西东南县名,在贡水流域,东连福建,南接广东。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极“左”领导派毛泽东去粤赣“养病”,

实际是进一步进行排斥、打击。毛泽东带着王首道、周月麟和朱开铨三个巡视员来到粤赣省委省zhèng fǔ所在地会昌县文武坝。7月23日凌晨,毛泽东在几位干部的陪同下登上会昌城西北的会昌山,在登高望远中忧时虑事,写下了这首词。作者自注:“1934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这一首《清平乐》,如前面那首《菩萨蛮》一样,表露了同一的心境”。)

七、《大江歌罢掉头东》(周恩来)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 注:此诗作于1917年,作者赴日留学前夕,时年19岁。)

八、《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周恩来)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注:此诗发表于1941年1月18日重庆《新华日报》。)

九、《念奴娇·井冈山》(毛泽东)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 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五井碑前,

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 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注释: 岁月匆匆,在毛泽东重上井冈山的感受中,从革命战争到社会主义建设38年的历史步伐,故地已经“旧貌变新颜”、“江山如画”,留下的除了“莺歌燕舞”、“潺潺流水”的如画江山外,更有“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豪情和“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壮志,这些豪情壮志是历史积累下来的精神财富;这些豪情壮志承载着战争岁月的故事硝烟;这些豪情壮志也洋溢着胜利者的从容与自信。)

十、《西江月·井冈山》(毛泽东)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注释:诗人热烈赞颂了井冈山的黄洋界保卫战。虽然这次保卫战只是井冈山红军军事战争中的一次战斗,却具在十分典型的意义。它是整个井冈山斗争的一个缩影。词里所描写的战斗是一个典型形象,它高度地概括了整个井冈山斗争的形势和特点。敌强我弱,敌众我寡,但我军民最终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同时也概括了在白色的政权包围中,小块红色政权区域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形势,生动地表明坚持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对于争取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它是所有革命根据地能够胜利发展的生动写照。)

革命志士诗词篇三
《领袖诗词》

革命志士诗词篇四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诗词集》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诗词集

《辛亥风云》有感

宝鸡 杨斌

时光如梭,辛亥革命100周年转瞬就到了。回顾100年前的这场历史

巨变,纪念这个革命对现代中国的历史贡献,继承发扬辛亥志士舍生忘死

的革命精神,从而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为富强、文明、民主,有着重要

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辛亥革命是在清政府异常腐败、中国面临危亡的时候发生的。近代中

国曾经很值得称道,有资料称,清中前期的国民总产值曾达到世界总量的

三分之一多。然而到了晚清,封建统治腐朽没落,国内矛盾激化、弊病丛

生,农民起义斗争此起彼伏。而这时,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鼎盛的局

面,民主共和制度在解放社会生产力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世界资本主

义列强本能扩张,致使衰败的中国战争不断败北,不平等条约接连签订,

大片领土被蚕食、割让,天文数字的巨款被勒索。而清政府中保守势力却

非常强大,任何想改良、改革现状的企图,都以惨败而告终。终于,统治

阶级和被统治阶级都不愿在现存条件下继续生活下去,革命的条件逐步成

熟了。

辛亥革命毫无疑问是一场伟大的历史巨变。它彻底推翻了在中国延续

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初级的民主共和体制,实现了一

个巨大的历史进步。当时政治空气活跃,法政学校遍布全国,各种政党团

体、社会组织和报纸杂志纷纷涌现,在鱼龙混杂,弊端百出中,也首次以

选举的方法产生了国会,建立起现代性的司法机构和司法秩序。同时平等、

自由、民主等现代观念逐步在中国广大人民中传布开来。从此中国人民知

道了,国家政权除过禅让、世袭等方式外,还可以采用选举的办法;知道

了国家的领导人是可以批评的,个人的疾苦诉求是可以公开表达的;知道

了表示尊卑的跪拜之礼可以废除,表示屈辱的男性辫子、女性裹脚也终于

可以剪除等等。这在皇权统治下都是不可思议、大逆不道的。

辛亥革命的标志性成果,是在南京建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临时政府。

制定了体现“主权在民”思想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个约法集中体现了

辛亥革命的目标。虽然这个《约法》最终被以袁世凯、蒋介石为代表的政

府所弃毁,但作为辛亥革命的一个最佳理论成果,它所绽放的历史光辉却

是长久的。

纪念辛亥革命,我们尤其不能忘了那些为了国家的命运而英勇奋斗甚

至慷慨捐躯的志士仁人们。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革命领袖的英勇顽强、

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邹容、陈天华、秋瑾、赵声等慷慨赴难、以牺牲唤

起民气的舍身精神;章炳麟、徐锡麟、蔡锷、廖仲恺等屡挫不折、奔走呼

号、前赴后继的忘我精神等等,都是值得敬佩、值得讴歌,值得世代相传

的中华民族宝贵财富。

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辈们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

最亲密的合作者和最忠实的继承者。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实现了民

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

成就。我们可以以举世瞩目的中国面貌深刻变化来告慰孙中山先生们。我

们还要铭记孙中山等革命先辈振兴中华的夙愿,继续把几代中国人为之呐

喊、为之奋斗、为之流血牺牲的民族复兴伟业继续推向前进。

民革宝鸡市委员会和宝鸡市诗词学会的同志们,为了纪念辛亥革命

100周年,筹划编印了这本纪念诗文集,为我们不忘先驱,铭记历史,继

承精神提供了一本好教材。在这本书中,辛亥志士们的忧国忧民、舍生取

义、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原貌呈现,令人震撼;

清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帝制朝代,它的中前期曾经有非常鼎盛

的局面。虽然世界资本主义与清王朝入主中原几乎是同时期现世的,但资

本主义初期的生产力还是远不能与这个世界最大最久的封建主义末期相

比,从康熙、乾隆时期开始,社会生产较快发展,民众生活基本安定,这

样的繁衍成果在当时世界是仅有的。200多年间,王朝的人口从近一亿增

长到四亿多,占当时世界的四分之一左右。而正是这200年,世界资本主

义高度发展起来了,中国的封建主义却走上了尽头。当资本主义的工业化

成果伴随着野性掠夺展现在古老中国面前时,这个王朝大有一触即溃之势!

大块的领土丧失,大宗的权利沦丧,列国的强权,似也左右着这个把皇权

看得至高无上的朝廷的政治走向。面对欺凌,改革改良的趋势似乎是必然

的,但是这个简单的尝试却被血腥扼杀,甚至不惜把那个还稍有些振兴心

性的皇帝也打入冷宫。

于是,革命成为必然!“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样的朝廷,

不但民众感到愤慨,甚至作为执政支柱的官吏们大多数也感到困惑了!改

弦更张,挽救危亡,似乎成了一个普遍的心态。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

这时应运而生,国家的命运和屈辱使他们走在了一起,外国的发达富强使

他们决心更加坚定!1905年末科举制废除,新学制颁布,西学逐渐成为全

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教育方式的这一根本性变革,无意间从思想体系

上动摇了满清皇权的根基,大批思想进步锐意创新的年轻新锐就此脱颖而

出,为封建制度最后的灭亡敲响了丧钟。

革命党人把从新兴的资本主义那里获取的很多新思想、新蓝图,传播

给国内的民众,革命的舆论也有了一定市场。时机逐步在成熟,革命党人

组织了十次武装起义,虽然牺牲不少,也极大的震动了清王朝的统治,却

都没有出现象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那样,天下八方呼应,朝廷树倒猢狲散的

局面。最痛心的是1911年4月27日的黄花岗之役,损失同盟会骨干100

余人,而其时距武昌起义不到半年时间。

武昌起义的爆发在当时来说确实事出突然。后来人也多觉得偶然性太

大。孙中山先生就说:“按武昌之成功,乃成于意外,其主因则在瑞澂一逃;

倘瑞澂不逃,则张彪断不走,而彼之统驭必不失,秩序必不乱也。”从前十

次起义的过程看这次,确实有许多偶然性。同盟会组织起义多次,而这次

却是共进会和文学社组织的,而且由于突发情况,两个组织的领导人被捕

的被捕,脱逃的脱逃。其余下层新军人员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冒然发动,

获得同城几支部队响应,以3000人之众,一夜间攻克武昌城,清总督逃跑、

提督弃战,完成了这个胜利。而大部分驻鄂清军赴川镇压保路风潮,更成

为起义胜利的有利条件。此后不到两个月里,关内十八省中有十四省宣布

独立,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政府——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但偶然中却蕴涵必然:清政府的腐败使上层人士和下层群众都渴望着

变革发生;1910年长沙的抢米风潮和1911年四川的保路运动成了革命的

预演和前奏;清政府在世界潮流推动下建立的新军和新式学堂孕育了它的

掘墓人;同盟会虽然多次失利,但孙中山和黄兴等在社会上却积攒了巨大

的号召力。特别是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化和极端失望,应该是革命快速胜利

的决定因素。前苏联的倒台也是基于同样的原因。须知太平天国以几十万

之众也最后失败了。

这场革命过去了整整100年,它的意义是巨大的,在本书序言和诗文

中都反复谈到了。宝鸡市诗词学会从去年就计划以诗词形式纪念这个革命,

而民革宝鸡市委员会也非常赞同这种纪念形式,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

民革主委蔡元兴和市政协副秘书长、市民革副主委宋建国都多次谈了自己

的设想。期间,市政协的张民义、陈靖劳等领导都表示了大力支持。市上

四大班子的主要领导都高兴地为本书或作序,或题词,增添了相当厚重的

份量。

本书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志士遗珠”是辛亥革命亲历者的诗作,

共计51个作者,190首诗词。内容回肠荡气、义薄云天,资料很宝贵。由

杨斌依据1980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辛亥革命诗词选》电子版为蓝本,

结合其他资料选编选注。第二部分至第五部分385首诗:“功著青史”、“共

和狂澜”、“先驱俊杰”、“感赋颂联”,基本是本市诗词作者的作品,分别由

邓汉章选萃,容琳、赵解放、邓耐、邱利全、苟敬文、朱晓林编校;最后

一部分“缅文怀章”主要是本市民革成员及其他同志的纪念文章18篇,由强

文编选,赵强复审。全书由杨斌总策划并最后审定取舍。在对第一部分的

编选中,我们深深为先辈们的爱国情怀和牺牲精神所打动,这些珍贵的、

史料性质的历史篇章,相信也会给读者以震撼,若能如此,我们辛苦编辑

这册书,就算得到了最满意的回报。 2011年8月17日

革命志士诗词篇五
《诵读欣赏:革命烈士诗二首》

革命志士诗词篇六
《从毛泽东诗词看中国革命》

从毛泽东诗词看中国革命有人说,不了解毛泽东,就不可能了解二十世纪的中国革命。今天,就让我们通过欣赏毛泽东的一些诗词,来了解一下毛泽东其人,来感受一下中国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艰难曲折和波澜壮阔。(一)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919-1927年)1919-1927年是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革命的中心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其突出特点是国共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共同推动国民大革命的进行。这一时期,毛泽东参加过中共“一大”、“三大”和国民党“一大”,并先后担任一些重要的职务;在国民大革命中,已经开始关注农民运动,被称为“农民运动的王”。这一时期毛泽东的诗词主要有四首,分别是《虞美人?枕上》《贺新郎?别友》《沁园春?长沙》《菩萨蛮﹒黄鹤楼》等。我们主要介绍后两首。第一首:《沁园春?长沙》词中“忆往昔”的内容,是作者回忆在长沙一师求学期间,与同学们一块畅游湘江、针砭时政的情景。而词中的“怅”则引出了作者的困惑:“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联系20世纪20年代初的中国形势,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困惑?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主要讨论国共合作问题,但关于合作后的领导权问题,这次大会并没有明确规定。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但从合作开始,共产党就一直受到国民党右派的排挤。这首词写作的背景就是1925年,因受国民党右派的排挤,作者回乡一面“养病”,一面组织农民运动,其间遭到当局捕拿而潜入长沙,故地重游情景。作者的担忧很快变成了现实。一首《菩萨蛮?黄鹤楼》体现了大革命失败前夕作者凄凉的心情。第二首:《菩萨蛮?黄鹤楼》茫茫、沉沉、莽苍苍、锁,几个字眼勾勒了一副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画面,令人压抑的笔调,表达了一种苍凉的心情。联系1927年春大革命的形势,作者的心情为什么如此沉重?1927年春,国民党右派公开叛变革命,向共产党和革命志士举起了屠刀;而党内陈独秀仍然把持政权,右派投降主义日趋严重,大革命处于失败的前夕,所以作者心情沉重,一时不知如何是好。随后,汪精卫也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一场轰轰烈烈的前所未有的大革命就这样落下了帷幕。正所谓“其兴也勃矣,其亡也忽矣”。路在何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似暴风雨来临前的声声惊雷,给布满阴霾的中国大地又送来了丝丝希望。

﹙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27-1937年)1927—1937年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艰难地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并从幼稚走向成熟。同时,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局势也逐渐由内战走向抗日。这时期也是革命最艰难的时期,革命道路的坎坷,个人命运的沉浮,战争环境的艰难,战斗场面的惨烈,给了诗人更多的灵感,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也应运而生。存在决定意识,此时毛泽东的诗词,既有对革命斗争写实般的记载,如《西江月?秋收起义》《西江月?井冈山》《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七律?长征》等,又有因个人命运的沉浮而引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如《十六字令三首》《清平乐?六盘山》等,又有对人物的讴歌赞美,如《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临江仙?给丁玲同志》等。因此这一时期也是毛泽东创作诗的高峰期。我们主要来看五首,分别是:《西江月?秋收起义》《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沁园春?雪》。第一首:《西江月?秋收起义》这次起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地打出了自己的旗号──工农革命军;由于敌人力量强大,起义军损失严重,毛泽东开始带领军队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创建了中国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毛泽东领导军民,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终于使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使国民党大为恐慌。1930—1933年,国民党先后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五次“围剿”。国民党与红军之间展开了一场“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毛泽东对次也作了史诗般的记载。第二首:《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这首词写得痛快淋漓。词中提到“七百里驱十五日”,反映了红军作战的主要方式是以运动战为主。在共产党领导的五次“反围剿”的斗争中,前三次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胜利。第四次“反围剿”时毛泽东已经被剥夺了中央苏区军队的领导权,“左”倾错误在中央苏区占据着统治地位。但周恩来、朱德抵制了王明等人的错误指令,仍然执行毛泽东的军事路线,第四次“反围剿”也取得了胜利。而第五次“反围剿”是在博古、李德的领导下,执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结果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这也是红军长征的原因。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但一曲《忆秦娥?娄山关》则又如柳暗花明,作者心情豁然开

朗。第三首:《忆秦娥?娄山关》西风、晨月、凄鸣的寒雁,哽咽的军号,细碎的马蹄声,把人引入悲壮萧杀的境地。而“从头越”三字则显露了作者瘦虎雄心之威,死地后生之勇。何为如铁雄关,今也要从头越过。想一想:作者的心情为什么如此豪迈?在正确与错误的对比中,历史重又选择了毛泽东。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领导。所以毛泽东的心情是豪迈的,遵义会议也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之后,毛泽东指挥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渡过金沙江,冲破敌人的包围圈;又继续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穿过大草地,进入甘肃、陕西。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身后的脚印,已化作了留给大地的诗行,如此惊心动魄的征程,总该给后人留下点什么?对毛泽东来说,最好的表达方式依然是写诗。于是,我们又听见了诗人的吟哦。第四首:《七律?长征》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红军长征的路线。长征是什么?在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球的红飘带”;在美国作家素尔兹?伯里笔下,长征是“前所未有”的事;在埃德加?斯诺的笔下,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在毛泽东笔下,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一完结,新局面也开始了”。1936年2月,毛泽东率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队东征,到达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黄河时,适逢大雪。皑皑白雪把个西北高原盖得严严实实,这又激起了素爱白雪的毛泽东的无限诗兴。一首千古绝唱《沁园春?雪》便在陕北小小的窑洞里诞生了。第五首:《沁园春?雪》平生爱雪,正好置身于雪的世界,凭着雄奇的构思,给我们描绘了半个中国的雪色:内外茫茫的长城,顿失滔滔的大河,如银蛇逶迤的山群,似蜡像驱驰的高原;忽而又想到了红日照耀雪国的妖娆壮美。长征中牺牲的许多战士的身影一一浮现出来了,一种荡气回肠的壮烈情怀化为意欲超出历代有为政治家的具体图像。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但真正让世人领略到毛泽东风骚独步的事发生在1945年的重庆。是啊,没有经历过艰难险阻,没有博古通今的文化积淀,怎能写出如此大气的诗篇?词中提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首词写于中央红军长征结束后,表达了作者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壮志。1958年,毛泽东在自注中提到,“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是啊,在毛泽东眼里,只有共产党领导下中国革命,方才造出真正的风流人物。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史证明了这一点。我

们来看第三篇“民族阵线,救国良方”。(三)民族阵线,救国良方﹙1937年7月—1945年8月﹚1937年7月-1945年8月是全民族抗战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斗争中得以巩固和扩大,直至战争完全胜利。除了《四言?祭黄陵》和《五律?挽戴安澜将军》外,毛泽东很少写诗。但在这个时期,他理论方面的著作却很多,如《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都是在这个时期写成的,这些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理论基础。我们来看第四篇《天翻地覆慷而慨》。﹙四﹚天翻地覆慷而慨﹙1945年8月—1949年10月﹚1945年8月—1949年10月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这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艰难地指挥着全国的解放战争,先后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取得了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胜利,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这时期毛泽东的诗主要有三首:《五律?张冠道中》《五律?喜闻捷报》《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前两首描述的是作者离开延安后转战陕北时战斗的场面或战后的感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写于渡江战役后。诗中提到“不可沽名学霸王”,“霸王”指的是项羽。项羽先胜后败的严重教训,使得这位政治家诗人能够遇喜不亢,临胜不骄,不去怜悯毒蛇一样的恶人,而择取彻底消灭顽敌,一统中国的历史必由之路。(五)一唱雄鸡天下白1949—1956年)1949—1956年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彻底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并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这时期毛泽东的诗词主要有《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浪淘沙?北戴河》《七律?和周世钊同志》《五律?看山》《七律?莫干山》《七绝?五云山》《水调歌头?游泳》。我们主要来看《水调歌头?游泳》这首词。一阕《水调歌头?游泳》,道出了无限的乐趣和无穷的奥秘。毛泽东说这首词是赞美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词中提到“一桥飞架南北”中的“一桥”指的是武汉长江大桥,它是万里长江上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1955年9月开始修建,1957年10月建成通车。词中“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指的是三峡工程。经过几十年的论证,1994年三峡工程正式开工,2006年三峡大坝全线建成。由当时正成为现实的“一桥飞架南北”,而憧憬“高峡出平湖”,不正是毛泽东勃勃雄心的诗化吗?正如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所预言的

“我们将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历史虽然经历了曲折,但历史最终证明了这一点。可以说,毛泽东一生奋斗,一生有诗。正是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造就了政治家毛泽东;正是革命战争严酷悲壮,造就了军事家毛泽东;正是战争生涯的惊涛骇浪,造就了诗人毛泽东。毛泽东的诗词不仅是他个人的心理实录,也见证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艰难历程。希望大家能喜欢毛泽东的诗词,更加深对中国革命的理解。

革命志士诗词篇七
《红色诗词贯日月 Microsoft Word 文档

红色诗词贯日月

甘肃省华池县列宁学校 王玉宝 电话:13519349975

邮编:745614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课程改革的难点和热点,也是一个突破点。我校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建设适合自己的校本课程体系,创建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和创新潜能的教学模式,开发了校本教材红色诗词读本——《长使丹心贯日月》,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英雄唱大风

南梁,位于陕甘边界的桥山山脉北段。解放前,这一带人民备受反动官府和地主的压迫和剥削,苦难深重,富有强烈的反抗精神。1927年,刘志丹等同志在党的领导下,到陕甘边一带宣传革命真理,进行军事活动。1934年11月7日,在南梁荔园堡召开了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陕甘宁边区苏维埃政府,习仲勋同志当选为主席,刘志丹同志被选为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陕甘边区政府颁布了土地革命的一系列政策、法令,创办了红军军政干校,列宁小学,设立集市,发行货币,开展禁烟、禁赌、打土豪、分田地、解放妇女等一系列活动。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项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

因此,上世纪三十年代创建的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

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两点一存‛的重要地位。为巩固和壮大这块革命根据地,刘志丹、习仲勋、谢子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领导人民群众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众多仁人志士、革命先烈参战,赴汤蹈火、舍生取义;无数革命群众奋勇支前,捐资捐粮,流血流汗。他们以无限忠于信仰、忠于人民、忠于革命的大无畏、大奉献精神,浴血播火,光前裕后,谱写了震天憾地的壮丽诗篇,孕育了可歌可泣的南梁精神。如刘志丹于1934年11月在南梁荔园堡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暨阅兵式后所作的《荔园堡阅兵》‚陕甘儿女有豪气,赤手空拳争权力。今日武器扛肩上,列队阵阵成铜墙。‛

热土孕红蕾

2009年9月7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致信我校,要求学校‚进一步弘扬优良传统,发挥独特优势,突出办学特色‛对此,学校深受鼓舞和鞭策。依据丁校本教材开发的原则;科学性、针对性、区域性、人文性、综合性,编印了一本以历史为经,地域为纬,以南梁革命诗词为主,中华爱国诗篇为辅,能折射南梁革命史,反映志士奋斗精神,激励师生积极进取的红色经典读本。书名取自林伯渠《挽志丹》:‚长使丹心贯日月,拼将热血洗乾坤。‛全书共分为四章:‚西北唱大风‛‚烽火忆当年‛‚雍州开新景‛‚千载炎

黄情‛。

红色文化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解放和自由,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的历史过程的文化现象。我们开发红色经典读本的目的就是‚发扬革命传统,培育南梁精神,培养红色传人。‛在我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革命传统始终是一个重要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这一优良传统作为一种巨大精神力量,从它形成之日起,就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南梁精神就是坚定信念、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事实求是、坚持真理的求实精神;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的创业精神。我们期望它能打造学生身上的本土文化情怀,本土文化品质,培养爱南梁、爱华池,今后建设南梁,贡献华池的情操和理想。同时,我们还期望通过诵读红色诗词,学习革命前辈和先烈们的崇高品质和无私奋斗的革命精神以及惊天地,泣鬼神、感人泪下的英雄业绩,使学生树立革命理想,坚定革命信念、砥砺革命意志,激越无畏勇气,高扬革命精神,规范举止言行,从而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如倡导学生向列宁学校76届毕业生中科院遥感所副所长、中科院院士赵忠明学习,志存高远,报效祖国。

杏坛绽新枝

列宁学校是中国共产党西北早期革命领导人刘志丹、习

仲勋等共产党人于1934年在南梁创办的第一所红色学校。红色杏坛,历史悠久,积淀丰厚,她用真理唤醒良知,用智慧启迪思想,使老区人民走向幸福和自由。七十余载弦歌相继,近一个世纪薪火赓续。终于从战火纷飞、民族存亡之际走向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之时,如何积极开发红色经典资源,拓展红色经典领域,整理红色诗词,培育红色传人,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把科学精神和诗情意境两相结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方式,‚不学诗无以言‛。‚诗教‛这个词出自《礼记〃经解篇》:‚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因此,以和谐为中心,在自求、自省、自克、自成中培养文质彬彬的君子,这是古代诗教核心的理念。诗教课程的特征:言志、缘情、美言。言志即表达道德志向,缘情即抒发个人情感,美言即美化语言形式。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孔子指出的‚兴、观、群、怨。‛从现代教育的角度看,‚兴‛指的是创设情境,它是双向的,既指学习者通过诗的表现手法,创设适合于自己表情达意的情境;又指学者通过诗的表现手法进入文本的情境,寻找与诗情共鸣的途径。‚观‛指的是观察体认、也是双向的,既要求学习者借诗的形式表现生活,反映社会;也要求学习者通过学诗去意会文本的主旨,

体认观察事物的方式。‚群‛指的是群体交流,孔子认为学诗的目的是为了‚授之以政‛‚使于四方‛,所以必须在各种各样的群体场合借诗对话,借诗交流,历练涵养学习者语言表达能力。‚怨‛指的是得体表达,即通过学诗以获取得体的能力与方式。可以看出,‚兴、观、群、怨‛揭示了诗教的基本过程:创设情境——观察体认——群体交流——得体表达。这一学习过程和我们当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特别相似,具有十分进步的教育教学价值。

为此,我们在每章后设计了一些具有开放性、主体性、发展性较强的综合性学习题,如‚写一写‛:‚利用重大节日由团支部、少先队组织学生参观列宁小学旧址、南梁革命纪念馆、抗大七分校、军民大生产基地旧址,深情缅怀先烈,追忆火红岁月,写一篇参观记。‛尝试‚诗与书‛、‚诗与画‛、‚诗与乐‛等领域,通过‚读一读‛、‚画一画‛、‚唱一唱‛等形式,采取背诵、吟唱、书画、表演、讲解、践行等方法,积极寻找学生与红色诗词的结合点,努力探索适合不同学生个性特长的活动。

春晖皦皦,泽被万物;红诗熠熠,濡染学子。诗词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红色诗词更是陶冶情操的精神食粮,生命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钙质,学生在其浸润涵泳中学会珍惜和平,热爱生活,磨练意志,提升素养,丰裕精神。同时,也促进了校园文化内涵的形成,激发了师生的生命价值,提升

革命志士诗词篇八
《革命烈士诗二首》

革命志士诗词篇九
《中国古诗词名篇赏析》

1、唐代诗人白居易号( )。

A、放翁居士 B、青莲居士

C、香山居士

D、樊川居士

2、中国清朝政府于1901年与列强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A、《辛丑条约》 B、《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马关条约》

3、屈原创立了( )这种文体。

A、乐府 B、散曲

C、汉赋

D、楚辞

4、《国殇》是屈原( )中的一首作品。

A、《九章》 B、《离骚》

C、《九歌》

)。

D、《天问》

5、李清照是( )著名女词人。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6、白居易的《长恨歌》叙述了( )的爱情悲剧。

A、纣王、妲己

B、唐玄宗、杨贵妃

C、周幽王、褒姒

D、司马相如、卓文君

7、南宋词人辛弃疾是( )词作家。

A、豪放派

B、婉约派 C、花间派

8、唐诗《春江花月夜》作者( )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A、万齐融 B、贺朝

C、张若虚 D、邢巨

9、( )是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A、刘光世

B、张俊

C、韩世忠

D、岳飞

1、唐诗《春江花月夜》是一首(

)。

A

、绝句

B、律诗

C、宫体诗

D、五言

E、七言

2、白居易曾把自己的诗歌分成( )四大类。

A、闲适

B、讽喻

C、感伤

D、雅风

E、小令

F、杂律

3、在宋代靖康之变中,两位宋代皇帝( )被金军掳走。

A、宋哲宗

B、宋徽宗

C、宋钦宗

D、宋高宗

4、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秋瑾曾经参加过( )。

A、兴中会

B、三合会

C、同盟会

D、光复会

1、白居易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

2、屈原的《国殇》描绘了一次战役的经过以及表达了诗人对战士的赞叹。( )

3、苏轼因反对王安石而被贬职,《念奴娇·赤壁怀古》正是当他行至黄州时写下的。( )

错 错

4、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以梅花自喻,抒发自己请缨无路、壮志难酬的苦闷和炽热的爱国情感。( )

5、闻一多称赞唐诗《春江花月夜》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

6、宋代诗人陆游因主和战事而经常遭主战派弹劾以致长期闲赋在故乡。( )

7、豪放派代表女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

错 错 错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