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马蹄的诗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5    阅读:

马蹄的诗篇一
《古诗中的“马蹄”意象》

马蹄的诗篇二
《李广田散文诗欣赏-马蹄》

《 马 蹄 》

作者:李广田

我为什么骑上了一匹黑马,更不知要骑到什么地方。只知道我要登山,我正登山,而山是一直高耸,耸入云际,仿佛永不能达到绝顶。而我的意思又仿佛是要超过绝顶,再达到山的背面,山背面该是有人在那里等待我,我也不知道那人是谁,更不知道那人是什么样子。

我策马,我屏息,我知道我的背上插一面大旗。也知道旗上有几个大字,却永不曾明白那几个字是什么意义。我听得我的旗子随着马蹄声霍霍作响。我的马也屏息着,好像深知道它的负载的重量。

夜已深了,我看不见山路,却只见迎面都是高山,山与天连。仰面看头上的星星,乃如镶嵌在山头,并作了山的夜眼。啊,奇迹!我终于发现我意料之外的奇迹了:我的马飞快地在山上升腾,马蹄铁霍霍地击着黑色岩石,随看霍霍的蹄声,乃有无数的金星飞迸。

于是我乃恍然大悟,我知道我这次夜骑的目的了,我是为了发现这奇迹而来的,我看见马蹄的火花,我有无上的快乐。我的眼睛里也迸出火花,我的心血急剧地沸腾。然而我却非常镇静,因为夜是暗黑而死寂的,我必须防备着惊醒每一棵草上的露珠,和每一棵树枝上的叶尖,我也不愿让任何精灵来窥探我的发现。这时,天上的星星都变得暗淡了,我简直把它们忘记了,我的呼吸只能跟着马蹄的拍节─一这也是夜的进行的拍节。而我的眼睛中就只看见马蹄铁与黑色岩石所击出的星光─一天上的星星都殒落了,我脚下的星星却飞散着。我别无所求,我只在黑暗中策骑登山,而我的快乐,就只在看马蹄下的金火。

我乃有意识地祝祷夜的永恒,并诅咒平原的坦荡,因为我的奇迹只在黑暗的深山中才会发现,而我的马呢,它会为平原的道路所困死,我的旗帜也将为平原的和风所摧折。

赏析:

《马蹄》创造了一个在黑夜中于山道上奔进不止的形象。采用第一人称,娓娓道来,令人亲切。全篇弥漫一种梦幻的色彩,时不知何时,山不知何山,路不知何路,乃至于此行的目的“就只在看马蹄下的金火”。背景和枝蔓都作了模糊化处理,于是主体显得单纯明快,一个骑手的黑影从黑色的山峦间驰过、蹄下溅火的形象就凸现了出来,作品成功就在于此。

而末尾,勇者非同寻常的祝祷与诅咒,启人心智。

----------------------------

李广田(1906~1968),山东省邹平县人。1906年10月出生在一户王姓农民家庭,排行第四,取名锡爵,不久“借”给中年无子的舅父,改姓李,名广田。曾用笔名曦晨、黎地、洗岑等。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外语系。曾任教于西南联大、南开大学、清华大学。解放后任云南大学校长。主要著作有诗集《春城集》、《汉园集》、《李广田诗选》,散文集《画廊集》、《银狐集》、《雀蓑集》、《日边随笔》等。他的散文,篇篇都是“独立的创作”(何其芳语),都发人深思,融会了“诗的圆满”和“小说的严密”,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自成一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李广田当之无愧的与朱自清、冰心等散文家齐名。

文化大革命中,他坚决抗拒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煽动迫害狂潮,被监禁,被拷问,被上台批斗,被挂牌罚跪,被拳打脚踢……,他决不屈服,最终被极左路线迫害致死。 1968年11月2日夜里,他突然死在昆明市郊外的莲花池内,头部被击伤,满脸是血,脖子上有绳索的痕迹,腹中无水……,待人发现时,他已直挺挺地站立了好几小时,死而不倒!“昂了首,望着天……”

马蹄的诗篇三
《马蹄韵快速入门》

马蹄韵快速入门

印象与神话

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积极的学习态度,共同的爱好,才使我们相识,相交,相聚,这是缘分。

我今天不算讲课,只是和大家共同交流一下我这些年来,自己在对联实践中的体会,水平不会很高,群里有高手众多,我就算是勉为其难了,请大家多多包涵。今后将逐步深入,由浅入深,把我的体会或者研究成果与大家共同分享,希望大家不要小看对联,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增添无穷的乐趣,提高我们自身的文化素质和修养。同时,在学习对联的过程中,我相信,大家的知识结构以及知识面一定会有很大的提升。

今天要谈的是马蹄韵快速入门,本讲仅对初学者,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对联。

对联是由互相关联的对偶句组成的,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和雅俗共赏,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文学体裁。一般又称为“对子”,“楹联”。关于对联的定义,现在还是有不同的见解。有的称为:“汉字音形一一相反相成的对称文学。”有的称为:“两段体的诗。”有的称为:“挂在竖平面上两侧对仗的日用文体。”说法真是不少。关于对联的名称,有的说叫:楹联,有的说:叫对联。楹联指的是贴挂在楹柱上的对联,其实只是指对联的一种。

那么对联的定义到底是什么?我个人理解:对联对联,即对又联。对==成双成对;联==联系,关联。就这么简单,当然这是狭义的解释。

广义上讲:对联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汉字、汉语言所派生出来的最短小,最精湛的文学艺术形式或说文学体裁。是汉语言文字艺术中,具有高度概括力和艺术感染力的文学载体。它能小到仅仅两个字就能形成一幅对联。例如:墨==泉。是其它任何一种文学形式所无法相比的。当然文字要长,也是无限制无止境的。 中国楹联学会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的《联律通则》(修订稿),其中第一章基本规则中规定了对联的六大要素分别是: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形对意联(大家可以看看具体的解释)。

这六个要素是对联最权威的学术定论,需要说明的是,只要是对联,就一定离不开这六个要素,缺一不可。

马蹄韵的产生,是几百年来人们在诗词对联创作中逐渐形成的约定俗成。曾国藩《求阙斋读书录》卷七说:(唐)陆(贽)宣公文则无一句不对,无一字不“

谐平仄,无一联不调马蹄。”看来,曾国藩总结的对,早在唐代就有“马蹄”这个现象了。“马蹄韵”后经现代对联界泰斗级人物余德泉先生归纳整理的,早已得到联界普遍认可并广泛使用。但“马蹄韵”不是联界唯一使用的联律,由于“马蹄韵”自身存在的缺陷,这个联律不可能包打天下。只是由于“马蹄韵”有规律可循,容易学习和掌握,可以快速入门,所以一般都采用“马蹄韵”教学。精通“马蹄韵”后,其它的联律就容易掌握了。

下面的讲解仅针对喜好对联的初学者,力求以最简洁精炼易懂的文字来介绍

联律、联谱,使初学者一看即明,不再对联律、联谱望而却步。为了学习的方便,我们不讨论古代发音与现代发音的问题,入门阶段,仅以大家熟悉的现代汉语四声发音为基础展开,初学者应在实践中逐步解决古代汉语发音问题。我们今后还会有专题讲解。

一:基本概念

【平仄符】:○代表平声,●代表仄声,⊙代表可平可仄。(我们以下采用此方式介绍联律和联谱)。大家先把符号记住。

【马蹄韵】:就像马奔跑的蹄声,两轻两重。在对联中两平两仄交替使用,以使发音韵味十足。马蹄韵是对联的最基础,掌握了马蹄韵才是打开对联殿堂大门的钥匙。

【联律】:也称韵律、音律。以新华字典为标准,汉字读音1、2声为平,3、4声为仄。这些平仄发音的汉字组合在语言中,便会产生抑扬顿挫的感觉,这就是音律、韵律。在联句组合中表示一种平仄关系,联律是对联艺术所独有的律,与格律诗词中的律可互通,但更加严格,因为对联更讲究的是平仄和词性的对仗。

【正格】:被公认的,普遍运用的联律。我们以“马蹄韵”为标准讲解,“马蹄韵”正格中还包括“又一体”。为了便于初学者理解,不混淆概念,我把马蹄韵区分为“标准正格”和“正格又一体”。

以上的基本概念是与今天的讲解有关的,其它的基本概念还有许多,做逐步深入时再介绍。

在对联中,七言句是最最常用的,所以我们先学好七言句,其它的句式便可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了。另外,七言句在教学实践中是最行之有效的,便于快速入门。

二:马蹄韵正格

1、“标准正格”(七言句联谱)仅有两个句式,分别如下:

句式1,上联:○○●●○○●(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

句式2,上联:●●○○○●●(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

很简单,大家先把这两律背下来,试试,很好记的。

注:联谱仅以上联为例,下联的平仄关系与上联相反即可互为成对,例如: 实例:

句式1,上联:山川喜赠丰收果(平起仄收)。

○○●●○○●

句式2,上联:对酒当歌人自在(仄起仄收)。

●●○○○●●

(以下不再注明)

这就是马蹄韵的七言联律,律:规律、纪律或者法律。初学者记住这两个七言“标准正格”并不难。马蹄韵的千变万化都离不开这两条联律,即所谓万变不离

其宗。我们围绕这两条联律展开,你会发现,原来联律联谱是这样的简单,一点即通。

这两条联律大家应该已经记熟了吧?注意符号可以读:

○○●●○○●

平平仄仄平平仄。

2、“正格又一体” (七言句联谱)分别如下:

“正格又一体”是在上面两个“标准正格”的基础上变化,主要是从1、3不论而演变来的。

先看标准正格句式1,和下面4个比较。

上联:○○●●○○● 为平起仄收

变化:●○●●○○●

变化:●○○●○○●

变化:○○○●○○●

变化:○○●●●○● 由于尾三字是两仄夹一平,读起来不太上口,因此要慎用。

上面的例子是在1/3/5位置的变化情况。

再看标准正格句式2。

句式2。和下面4个比较。

上联:●●○○○●● 为仄起仄收。

变化:○●○○○●●

变化:○●●○○●●

变化:●●●○○●●

出律:●●●○●●● 尾三仄犯大忌。

可以看出在(标准正格句式2)中,5位置上的字并非不论。

大家看明白了没有?上面的例子是在1/3/5位置的变化情况。

3、联律法则

从以上马蹄韵七言句“标准正格”和“正格又一体”的对比中,不难看出:凡在马蹄韵正格中,只看2、4、6位置的字,极其严格,只能是:“○—●—○”和“●—○—●”,平仄一定是交替的,不可变通,不可变化,即所谓二四六分明!不如此一定出律。

在格律诗词中,人们常常拿1、3、5不论来说事,以致误导于联律!在联律中,有时1、3、5不论是做不到的。联律在七言正格句式二上联中,5位置上的字是一定要论的,不可能变化!否则就是出律。

A、在“句式2”上下联中,5位置上字的变化结果是怎样呢?请看:

句式2,上联:●●○○●●●(5位置上字如若变化就是三仄尾)。

句式2,下联:○○●●○○○(5位置上字如若变化就是三平尾)。

一目了然,上下联5位置上字如若变化都是出律,联之大忌!

B、在“句式1”上下联中,5位置上字的变化又是怎样的呢,请看:

句式1,上联:○○●●●○●(5位置上字如若变化就是两仄夹一平,目前尚有争论,应谨慎使用)。

句式1,下联:●●○○○●○ 不出律,仅此处可允许变化(包括“句式1”三个又一体的下联5位置上字都可变化)。

结论1:在联律七言正格中1、3位置上的字不论(个例除外),只有在“句式1”下联中5位置上的字可以不论。

结论2:八言以上句5位置上的字另当别论。

当然对于初学者来说,只要记住“标准正格”中的“句式1”和“句式2”,记住2、4、6不变,也就是“○—●—○”或“●—○—●”交替。再记住“正格又一体”主要是在“标准正格”的基础上从1、3不论的变化中而来,这并非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三、对联格律最重要的两条联律

这两条联律分别是:【句中平仄】和【句脚平仄】。这是概念问题,大家一定记住这两条联律。

1、【句中平仄】:指马蹄韵每个单一联句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

句式1,上联:○○●●○○●(平起仄收)。

句式2,上联:●●○○○●●(仄起仄收)。

以上两个句式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即为“句中平仄”。 在上面,我们谈到了这两个句式,大家还有印象,就是马蹄韵七言的两个标准正格。

那么我现在要说的是:“句中平仄”就是联句每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

【句中平仄】一言至八言句联谱图示如下:

以下所举的,皆是马蹄韵正格上联(下联与之相反),又一体及变格不计在此图例。

一言句:●

二言句:●●

三言句:○○●;○●●

四言句:○○●●

五言句:●●○○●;○○○●●

六言句:●●○○●●

七言句:○○●●○○●;●●○○○●●

八言句:○○●●○○●●。

一至七言,最为常用,八言以上,视节奏而定。在马蹄韵正格中,【句中平仄】就是这样安排。大家仔细看看,没必要现在背下来。将来用的频繁了,自然就会了。我们马蹄韵知道“马蹄韵”联律是以:“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两两交替运行的,从上面“句中平仄”联谱图中便可以明显看出马蹄韵的这个规则。

注:“句中平仄”作长联时为配合“句脚平仄”联谱中的句式皆可相反。

好比四言句正格是:○○●●。但在多分句联创作时如出现在上联中,为配合“句脚平仄”往往会写成:●●○○。这是指多分句联创作。下面我们引入“句脚平仄”的

概念。

2、【句脚平仄】:

我们说,对联的形式和格律诗词不一样,诗词是纵向发展的,而对联是横向发展的,可以无限的长,会有很多的长短不等的句子连接在一起。横向发展的对联,其字数、分句字数、分句句数都没有统一的定量标准,可以随心所欲地去创作。

长联是由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分句组成。但不论其中分句数有多少,分句字数有多少,各分句都要依据“句中平仄”的联律来配合“句脚平仄”。对联若干分句,每句最后一个字称为句脚,其平仄安排规则,就是【句脚平仄】。

示例1,上联:●●○○,●●○,○○●●○○●。

示例2,上联:●○○,●●○○,●●○○○●●。

以上为对联的分句形式,凡逗号前的一个字和全句最后一个字即为“句脚”。 凡对联的句脚按“马蹄韵”也是有平仄规则的。

【句脚平仄】联谱图示如下:

以下所举的,皆是正格上联(下联与之相反),又一体及变格不计在此图例。 一句句脚:●

二句句脚:○,●

三句句脚:○,○,●

四句句脚:●,○,○,●

五句句脚:●,●,○,○,●

六句句脚:○,●,●,○,○,●

七句句脚:○,○,●,●,○,○,●

八句句脚:●,○,○,●,●,○,○,●

九句以上者“句脚平仄”以此类推,都是“两平两仄或两仄两平”交替使用。大家先仔细看看图谱,有什么规律可寻。

也许有点复杂,其实不然,初学者不必头疼!请看,“七句句脚”之联谱是什么?其实就是马蹄韵“标准正格”中的“句式1”。这个“句式1”你一定是过目不忘的,早就记在心里了!问题就是这么简单。你只要再细心观察,上面的联谱从“三句句脚”开始往下至“八句句脚”,各分句句脚是不是都以“○,○,●”来收尾三句,你需要做的,仅仅是依此上下类推就可以了。再说简单点,都是:平平仄仄平平,这样两两交替运行。

实践中常用的四七结构,有两个分句两个句脚。

例:●●○○,○○●●○○●。

二分句句脚我们应尽量严格要求,最好用“平、仄”收句脚。这是因为当上联仅有两句时,句脚如果为“仄,仄”在音韵上由于缺少变化,读起来就缺乏节奏感,大家可以自己去体会

四、马蹄韵联律中的禁忌

先谈一下忌“孤平”。“孤平”的定论是:在对句中,除句脚(最后)一个字外,

马蹄的诗篇四
《唐诗里德“马蹄”》

马蹄的诗篇五
《关于马的诗句》

关于马的诗句

1.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 竹马踉跄冲淖去,

纸鸢跋扈挟风鸣。

(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3.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5.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 马寅识路真疲路,

蝉到吞声尚有声。

(黄景仁《杂感》)

7.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8. 好山好水看不足,

马蹄催趁月明归。

(岳飞《池州翠微亭》)

9.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南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0.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11.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辛弃疾《青玉案》)

12.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王翰《凉州词》)

13. 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杜甫《前出塞》)

14.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15.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李煜《望江南》)

16. 郎骑竹马来,

绕床弄青梅。

(李白《长干行》)

17.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18. 胡马依北风,

越鸟巢南枝。

(《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19.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王绩《野望》)

20.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关于马的歇后语

马桶倒进臭水沟 同流合污

马背上的剧团 载歌载舞

马车过沼泽地 此路不通

马蜂针,蝎子尾 惹不起

马嚼子套在牛嘴上 胡勒

马路旁的电杆 靠边站

马路上安电灯 光明大道

马路上说马路 公道

马尾绷琵琶 不值一谈(弹)

马尾穿豆腐 没法提;提不得;别提了

马尾搓绳 不合股;合不了股;用不上劲

马走日字象走田 各有各的路

马尾拴鸡蛋 难缠

马戏团的猴子 任人耍;由人玩耍

马背上跌跤,牛背上抽鞭 错上加错;迁怒于人

马槽里的苍蝇 混饭吃

马粪球,羊屎蛋 外光里不光;表面光

马蜂蜇蝎子 以毒攻毒

马褂改裤衩儿 大材小用

马拉九鼎 拽(zhu

马来西亚的咖啡 耐人寻味

马圈里的骡子 听喝的,

马群里的骆驼 突出

马食槽边点盏灯 照料

马蹄长瘤子 无关痛痒;不痛不痒

马戏团的小丑 走过场

盲人骑瞎马 乱闯乱碰;听天由命;寸步难行

茅房里的旧马桶 嘴滑肚臭

马蜂窝,蝎子窝 一窝更比一窝毒

马路不叫马路 公道(①比喻公正。②公平、合理。)

马食槽不许驴插嘴 独吞

猛将军骑马 一跃而上

马背上接电话 奇(骑)闻

马脖子上挂铜铃 走到哪,响到哪

马褂改棉袄 老一套

马拉车尥蹶子(li o jue zi)

马笼头给牛戴 生搬硬套

马勺当锣打 穷得丁当响

马捉老鼠 不务正业;不干正经事

马蜂窝 捅不得

马皮拧绳绳拴马,牛皮做鞭鞭打牛 忘本

马屁股上挂蒲扇 拍马屁

马屁精拍了马腿 倒挨一脚

马蹄刀瓢里切瓜 滴水不漏;点滴不漏

马跳水浪 奔波

马尾巴提豆腐 串不起来

没买马车先置鞍 弄颠倒了;颠倒着做

庙里的马 精(惊)不了

母猪嘲笑马脸长 不自量

穆桂英出征 马到成功

木排上跑马 蹩脚

牧人不刮胡子 溜(留)须拍马

泥地上跑马 一步一个脚印

穆桂英破洪州 马到成功

拿五马倒六羊 赂了个头朝下

楠木做马桶 用材不当

你有骏马我有金鞍 配得起你

牛长鳞,马长角 不可能的事;没人见过

女儿国招附马 一厢情愿

女驸马进洞房 一个喜来一个忧;喜的喜,忧的忧

爬上马背想飞天 好高鹜远

拍马屁的拍上了大腿 错上加错

拍马屁拍到马嘴上 倒咬一口

拍马屁拍到蹄子上 倒挨一脚

跑马吃烤鸭 这把骨头不知往哪扔

跑马使绊子 存心害人

牛背上放马鞍 乱套了

牛牵鼻子马抓鬃 抓住了关键

牛耕田,马吃谷 一个受累,一个享福

女驸马招亲 不明真相

破马蹄表 没准儿

牛栏里伸进张马嘴 没你开口的份儿

骑兵败阵 兵荒马乱

骑兵打胜仗 马到成功

骑兵掉河里 人仰马翻

骑兵队长打冲锋 一马当先

骑老牛追快马 望尘莫及(比喻别人进步发展快,自己赶不上。)

骑骆驼背大刀 阔马大刀

骑马背包袱 全在马身上

骑马不带鞭 拍马屁

骑马不带鞭子 拍马屁

骑马放屁 两不分明

历史上的马

周穆王八骏 《拾遗记》:

一名 绝地,足不践土。二名 翻羽,行越飞禽。三名 奔宵,野行万里。四名 越影,逐日而行。五名 逾辉,毛色炳耀。六名 超光,一形十影。七名 腾雾,乘云而奔。八名 挟翼,身有肉翅。

骅骝、绿耳、盗骊、骐骥、纤离。

《水注经》:湖水出桃林塞之夸父山,其中多野马。造父于此得骅骝、绿耳、盗骊、骐骥、纤离。乘以献周穆王,使之驭以见西王母。

雷首良马

《穆天子传》:壬戍天子至雷首,犬戍觞天子雷首之阿,乃献良马四六。

翠龙

扬雄《河东赋》注:诗古曰:“翠龙,穆天子所乘马也”。

玉马

《瑞应图》:玉马者,王朝清明尊贤则至。

骕骦

《左传》:唐成公有两骕骦马。一云骕骦,马色如霜纨。

沙丘马

伯乐对秦穆公曰:“臣有所与九方皋,……”。

秦始皇七匹名马

《古今注》:一曰追风,二曰白兔,三曰蹑景,四曰追电,五曰飞翩,六曰铜爵,七曰晨凫。

楚骓

《史记》:项王骏马名骓,常骑日行千里。及败至乌江,谓亭长曰:“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不忍杀,以赠公。”

九逸

《西京杂记》:汉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皆天下骏足也。名曰浮云、赤电、绝群、逸群、紫燕骝、禄螭骢、龙子、嶙驹、绝尘,号九逸。有来宣能御。

乌孙、天马

《张骞转》:元狩中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及得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马,宛马曰天马。

马蹄的诗篇六
《乱花常欲迷人眼,浅草根处识马蹄》

马蹄的诗篇七
《古诗词20首》

2010——2011学年九年级第二学期——古诗词阅读 1望岳——杜甫(唐朝)诗题为《望岳》,“望”字贯穿全诗。

岱宗夫如何? 泰山是个什么样子呢? 写远望所见。

齐鲁青未了。 辽阔的齐鲁大平原青翠连绵。

注:①如何:怎么样?②未了:不尽

造化钟神秀, 大自然把天地间的神奇秀丽都给了你,(虚写)

阴阳割昏晓。 山南向阳,山北背阴,阴暗分明,好像早晨和黄昏(实写)写近望所见

注:①造化:大自然。

②钟:聚集。③神秀:神奇秀丽。 ④割:分。⑤昏晓:傍晚早晨。

分析:“割”字写得好,写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的刀割断了一样,一边昏暗,一边明亮,突出了泰山的高,遮天蔽日的形象。

荡胸生曾云, 远望层云迭起,心胸坦荡,

决眦入归鸟。 目送归鸟回巢,眼眶都要睁裂。 (实景)写细望所见

注:①曾:通“层”。②决:裂开。③眦:眼角。

会当凌绝顶, 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

一览众山小。 举目看到群山都是那样低矮渺小。 抒发情感,表达愿

注:①会当:定要。②凌:登。③绝顶:顶峰。 分析:生活哲理:只有不畏艰险地去登攀,才能进入俯视一切的雄奇境界。

2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朝)

马蹄的诗篇八
《浅谈马蹄韵》

浅 谈 马 蹄 韵

邓玉虎

一、什么是马蹄韵

一副合格的多句对联,应该具备两大要素:对仗工整和平仄协调。这两者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了对联格律,简称“联律”。 此联律从根本上来说,就是马蹄韵。马蹄韵,也叫马蹄格。清人林昌彝说:“凡平音煞句者,顶句亦以平音,仄音煞句者,顶句亦以仄音。照此类推,音节无不调叶。” (林庆铨《楹联述录》)这段话换一种说法,就是“仄顶仄,平顶平”。对联的这种规则,就是马蹄韵。其所以叫马蹄韵,在于其规律正像马之行步,后脚总是踏着前脚脚印走,每个脚印都要踏两次。若以一边的脚为平,另一边的脚为仄,左右轮流,那么“平平”之后便是“仄仄”,“仄仄”之后又是“平平”了。鉴于后脚之最初站立点与立定时前脚之站立点,并无后继,所以起句和末句的句脚,一般都是单平或者单仄。用简单的话来讲,马蹄韵就是“仄顶仄,平顶平”

马蹄韵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句脚规则,指每边有两句以上的多句对联,每句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其二是句中规则,指句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句中平仄安排要受到句脚安排规则的制约。 句脚平仄有正格与变格之分。通常情况下,我们把对联每边最后两句的句脚平仄不相同者,称为正格,相同者称为变格。变格没有正格铿锵。句中平仄没有正格与变格之分。

二、马蹄韵句脚规则例说

1.马蹄韵正格

马蹄韵的句脚规则,也就是句脚的平仄交替规则。在对联运用中,分为正格和变格两种。下面先看看马蹄韵正格的句脚公式:

每边一句: 仄; 平。(分号前指上联每分句句脚的声调,分号后指下联每分句句脚的声调。下同)

月斜诗梦瘦

风散墨花香

每边两句: 平仄;仄平。

一水印天心,指月证三生之果;

六根无我相,饮泉清万劫之尘。

每边三句: 平平仄;仄仄平。

未免有情,以酒绿灯红,一别竟惊春去也;

谁能遣此,怅梁空泥落,何时重盼燕归来。

每边四句: 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东西双塔,金碧两坊,云灿星辉,光于中夏;

烟火万家,湖山千里,忧先乐后,式是南邦。

每边五句: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安土愿同净土,但令六尘不染,八垢皆空,此地胜灵山,会看一花一世界;

庆云无异慈云,待将十行胥圆,万善皆足,有缘参福果,共证三藐三菩提。

每边六句: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

憾江上石头,抵不住迁流尘梦。柳枝何处,桃叶无踪,转羡他名将美人,燕息能留千古迹。

问湖边月色,照过了多少年华?玉树歌余,金莲舞后,收拾这残山剩水,莺花犹是六朝春。

每边七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有何妙算各争先。问虎踞龙蟠,衮衮英雄安在?休论他挥戈除暴,窃鼎称尊,到头来一局终场,好梦都成千载恨。

至此愁关真打破。叹梁空燕逝,茫茫世事如斯。且任俺引水流觞,催诗击钵,放眼去全图入画,青山犹是六朝春。

每边八句: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苍梧落魄,碧献幽栖。四十年席棘饴荼,弘扬往哲。乾坤并建,器道相成。芳躅杳难寻,船山烟雨寒无梦。

正学横渠,孤愤越石。三百载风流遗韵,启牖后人。理势兼行,经权互用。草堂依旧在,枫马星霜夜有声。

2.马蹄韵变格

对联末二句句脚为双平或双仄煞尾的格式,称为变格式。从音韵来说,变格不如正格那样铿锵。

举例说明变格式的句脚公式:

每边两句: 仄仄;平平。

拈花一问,无人会笑;

弄石千般,有字可传。

每边三句: 平仄仄;仄平平。

月也寻常,惟忠臣孝子,分甘许身后轮回不坠;

枕何吝惜,怕傻女痴儿,入梦认眼前富贵为真。

每边四句: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古阁喜重修,桂殿兰宫,看万千气象,序阁人才写不尽;

新园欣创建,亭台水榭,趁三五良辰,游园雅士兴无穷。

每边五句: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盐,却剩得大肚宽肠,不知众檀樾,信心时用何物供养?

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请问这头陀,得意处是什么由来?

每边六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八百载风流宛在,溯端明草诏,谏院正言,淮海填词,黄楼吹笛,长留芳躅汇青史。

九重天日月光华。看万古江河,千秋才笔,满湖新绿,四壁琳琅,同上高台礼墨仙。

每边七句: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南郡遽分飞。最堪悲牛衣昔对,膳帷餐藿,象服近膺,钗未废荆。正赶回苦尽,乃竟匆忙辞我去。

西池何自在。独弗念夫婿佩鱼,萍迹无踪,儿曹守蠹,谷难共式。且食少病多,不如解脱快仙游。

„„„„„„

变格式的对联,因为句脚平仄缺少交替,所以相对正格也就略显呆板。在句数少时尤其明显,因此除非必要,还是应该尽量多用正格,少用变格。

在长联的实际运用中,也存在着正格和变格交错使用的情况,这通常是出于句意停顿的需要。一幅从总体上看是正格的对联,要尽量避免在一定范围内转为变格。但一幅从总体上看是变格的对联,则不妨在联中扩大转变为正格的范围。

三、马蹄韵句中规则例说

除去句脚规则,马蹄韵在句中也有其平仄交替的规则。此一点同律句联要求一样,(从略)

四、可以不受马蹄韵约束的对联

马蹄韵是对联的基本格律,但并不是说所有的对联都必须受到马蹄韵的严格约束,在遇到一些特殊情况,也不能硬拿马蹄韵的框架去套。比如以下几种对联,就可以不受马蹄韵的制约:

1.句脚押韵者

句脚押韵,也就是句脚有规律的使用音同或音近的字。受到押韵的限制,和马蹄韵全不相关。如:

新相识,旧相识,春晓有约期方值。试问今夕何夕,一样月色灯色,该寻觅。

这边游,那边游,风景日夜乐未休。况是前头后头,几度茶楼酒楼,尽勾留。

2.拆词分总者

作为总述部分的词语,直接拆开又作为分述部分的情况,有一部分可以不受马蹄韵的约束。如:

人人论功名,功有实功,名有实名,存一点掩耳盗铃之私心,终为无益;

官官称父母,父必真父,母必真母,做几件悬羊卖狗的假事,总不相干。

3.多句连引者

在联句中,有时会引用口语中的某些成句或者书面作品的原文。这样受到原文的限制,不一定会符合马蹄韵的规则。这也只能根据实际情况,不能强求。如:

天下太平,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

乾坤正气,在下为河岳,在上为日星。

4.专名嵌入者

专有名词,包括人名、地名、事物名、文章名等等嵌入到联句中,一般只考虑其含义,不考虑平仄。

受知于潘祖荫,见重于张香涛,五十年教馆先生,自古文章憎命达;

问字有曹典求,学士有李澄宇,三千个及门弟子,从来真谛尚心传。

5.句脚越递者

句脚越递,是指一个联句的句脚,跨过另一联句,又去作再下一个联句的句脚。如:

循规曰圆,循矩曰方。当圆则圆,当方则方。或舍圆求方,或舍方求圆,愿放弃可随心变。

明事为觉,明知为悟。错觉非觉,错悟非悟。有以觉求悟,有以悟求觉,觉悟缘由阅世来。

6.按序排列者

依据本来的逻辑顺序,比如时间先后,或位置高低远近等等顺序缩写联句,无法颠倒或者替换,平仄也就未必符合马蹄韵了。如: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可以不受马蹄韵约束的对联,并不止上述几种,这里只是列其大概,在实际运用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对待。

马蹄的诗篇九
《关于马的诗句》

关于马的诗句

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7、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岳飞《池州翠微亭》)

8、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南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10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辛弃疾《青玉案》)

11、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

12、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

13、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14、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李煜《望江南》)

15、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李白《长干行》)

1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17、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18、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19、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