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赞叹下雪的诗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6    阅读:

赞叹下雪的诗篇一
《赞美雪的诗词集锦》

赞美雪的诗词集锦1.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12.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 唐•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肃杀:严酷萧瑟的样子。13.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唐•孟郊《苦寒吟》叫:风声如吼。14.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唐•元稹《南秦雪》15.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唐•高骈《对雪》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琼枝:竹枝因雪覆盖面似白玉一般。16.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17.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唐•李商隐《对雪二首》两句写雪花纷飞的景象。18.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咽:泉水因冰冻而流动不畅,因以呜咽来形容。吟:歌吟。唐•刘驾《苦寒吟》:“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19.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玉龙:形容飞雪。败鳞残甲:形容雪片乱舞如鳞甲之片纷纷坠落。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四引《西清诗话》载张元作《雪》诗20.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元•黄庚《雪》玉:喻白雪。21.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清•洪升《雪望》22.雨雪瀌瀌,见晛曰消 《诗经•小雅•角弓》瀌瀌:雪盛的样子;一说犹“飘飘”。晛;太阳的热气。曰:语助词,无实义。23.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24.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凄凄:寒凉。翳翳:阴暗。希:少。在目:眼睛所见。皓:白。晋•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13.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25.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南朝宋•谢灵运《岁暮》朔风:北风。劲:猛烈。哀:凄厉。26.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牖:窗户。风惊竹:风中带雪,打在竹上,发出沙沙的响声。27.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庭霰:落在庭院里的雪花。28.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唐•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29.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30.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31.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擒蚩尤之处。32.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唐•杜甫《对雪》回风:回旋的风。33.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指直:手指僵直。34.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 唐•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无行:不成行列。35.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唐•杜甫《公安县怀古》36.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唐•韩翃《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一作张继诗)37.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新浪吧圈子

赞叹下雪的诗篇二
《古诗 雪》

男:敬爱的老师,家长,

女:亲爱的同学们

二人合:大家新年好!

男:下面请听六、2班给您带来的一组《咏雪》的古诗和英文歌曲《祝你平安》

女:冬天风景如画

男:尤其雪花漫天,

女:更是美不胜收。

男:唐朝诗人元稹曾这样赞叹:

女:南秦雪

二人合:帝城寒尽临寒食,骆谷春深未有春。

全班齐: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

全班齐: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

二人合:飞鸟不飞猿不动,青骢御史上南秦。

男:同样景致,岑参这样赞誉

女: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全班齐: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女:忽如一夜春风来

男:一夜春风来

全班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女: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男:雪是春天的使者,纷纷扬扬,穿树飞花。《春雪》唐 韩愈 女: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

全班齐:故穿庭树作飞花。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男:皑皑白雪,一望无垠,蔚为壮观。

女:祖国江山,如此多娇。《沁园春·雪》毛泽东

男: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女: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全班齐: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女: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全班齐: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男: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全班齐: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女:俱往矣

男:俱往矣

全班齐: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赞叹下雪的诗篇三
《描写雪的诗句和优美句子

描写雪的诗句和优美句子

1.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摹,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春雪】 刘方平

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

君看似花处,偏在洛城东。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古人题景诗云:

“雪中望罗浮,玉峰峨峨起,

不知山下村,人住梅花里。”

菩萨蛮(李清照)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沈佩

帘外雪初飘,翠幌香凝火未消。

独坐夜寒人欲倦,迢迢,梦断更残倍寂寥。

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雪梅》(二首)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李颀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扌戚][扌戚]

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

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

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

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

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

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作者:岑参

君不见,

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

《阁夜》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元稹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罗万朵云。 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欧阳修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燕上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入手(李白)

这是李白直接描写大片雪花的诗句,我们可以直接引用来描写雪。我们要学习诗人通过细致观察、进行形象刻画的创作品质。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张元作)

这是作者经过大胆的想象,把雪写成是天上一场激战而飘下的龙鳞,赋予雪

以侠客的性格。在环境氛围和心理感觉与之相适应时,可引用这比较独特诗句。

柳絮因风起(谢道蕴)

帘外雪初飘,翠幌香凝火未消。独坐夜寒人欲倦,迢迢,梦断更残倍寂寥。(沈佩)

这是雪与人的静思之情的很好结合,是封建社会才女的寂寥,窗内窗外人与雪的情景交融,反映了一定的社会背景,这是文学作品与一定的社会背景有联系的典型例子。

1、只见天地之间白茫茫的一片,雪花纷纷扬扬的从天上飘落下来,四周像拉起了白色的帐篷,大地立刻变得银装素裹。我不禁想起一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美呀!

2、那雪花洁白如玉,它是天宫派下的小天将,还是月宫桂树上落下的玉叶呢?雪花像美丽的玉色蝴蝶,似舞如醉;像吹落的蒲公英;似飘如飞;像天使赏赠的小白花儿;忽散忽聚,飘飘悠悠,轻轻盈盈,无愧是大地的杰作!只见眼前的雪花像蝴蝶一样调皮,一会儿落在屋檐下,一会落在树枝上,还不时飘在行人的脸上。

3、大雪纷纷扬扬落下,那一片雪花在空中舞动着各种姿势,或飞翔,或盘旋,或直直地快速坠落,铺落在地上。

4、雪让人的感觉只有一个字——冷。大地一片银白,一片洁净,而雪花仍如柳絮,如棉花,如鹅毛从天空飘飘洒洒。

5、初下雪时,往往雪片并不大,也不太密,如柳絮随风轻飘,随着风越吹越猛,雪越下越密,雪花也越来越大,像织成了一面白网,丈把远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6、雪,盖满了屋顶,马路,压断了树枝,隐没了种种物体的外表,阻塞了道路与交通,漫天飞舞的雪片,使天地溶成了白色的一体。

7、风越来越大了。那朵小云变成了一片白色的浓云,慢慢地升了起来,扩大起来,渐渐遮满了天空。下起小雪来了。陡然间,落起大块的雪片来了。风呜

赞叹下雪的诗篇四
《《沁园春 雪》赏析》

一、写作原文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写于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

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

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二、译文

北国那壮丽的风光,广袤的大地被寒冰封冻,洁白的雪花在千万里的空中飘荡。长城内

外 , 雪花漫天 , 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 滔滔不绝的黄河 , 也顿时失去了它一泻千里的雄

壮气势 。群山逶迤 , 像银蛇在狂舞 , 高原连绵 , 好似大象在奔驰 。若等到天气放晴的时

候,再看那天红日照耀下的白雪,格外娇艳动人。

祖国的山川是这样的壮丽,令古往今来无数的英雄豪杰争相为之奋斗。可惜像秦始皇汉

武帝这样勇武的帝王,却没有注重文治;唐太宗和宋太祖,文学才华又略显不足。而当时称

雄一世的成吉思汗,却只知道用弯弓射大雕。这些都已尘封为历史,真正能够称得上,为国

家建功立业的英雄,还要当今的人物。

三、写作背景

1时间背景:.1935 年 10 月,红军完成长征,胜利到达陕北。1936 年 1 月 16 日,

毛泽东亲自率军渡过黄河,到达华北前线对日作战。2 月 5 日清晨,部队来到山西省

石楼县留村休整。这一带已经飘了几天的鹅毛大雪,雄浑壮观的北国雪景触发了毛泽东

的诗兴。2 月 7 日怀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毛泽东写下了这篇词作。

2、时代背景:内部环境:当长征结束后,兵员锐减。到达陕北后,全国红军总数由一

年前 30万减员到数万,而且,到达陕北后,数万余中央红军仍难立足。当年的党内情况也

不容乐观,张国焘企图另立中央造成中央领导层面临分裂的局面;红一方面军内部亦有个别

高级将领率部脱离中央去别地打游击带来军心不稳。

外部环境:东北军数十万人环侍在侧,国民党常胜将军卫立煌提十万大军守护潼关。

当时民族矛盾激烈,日本占领东三省,在 1935年后又步步紧逼华北,企图扩大侵略。虽然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家的主要矛盾,但是蒋介石仍然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此时,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

三、诗词赏析

首句 “北国风光 ,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 开篇即点明了词中所要描写的时间和地点:即地域辽阔与严寒隆冬的北方雪景,总领全文 。之后通过具体景象来体现雪景。“ 望长城内外 , 惟余莽莽 , 大河上下 , 顿失滔滔 。 山舞银蛇 , 原驰蜡象 , 欲与天公试比高”。 诗人在描述雪景时某些词用的颇有神韵。如“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中“ 惟”字就用的让人拍案叫绝。“惟”是只有的意思,在句中展现了祖国疆土的辽阔同时反衬出雪之大,及雪之紧。 而“大河上下 , 顿失滔滔”中“ 顿” 字,就表现了时间之突然,也从侧面烘托出雪之大,同时给人营造出一种宏大宽广的意境,展现出北国雪景的壮丽,以及祖国山川的壮美。 “山舞银蛇 , 原驰蜡象 , 欲与天公试比高”中的“ 舞” 与 “ 驰” 字,又分别将耸立的群山与高原人格化,并且化静为动, 赋予了群山和高原的鲜活的姿态,展现出雪景中的勃勃的生机 , 让整个画面变“活”了,让北国雪景图,不再是沉默的,静态的,一成不变。随后的“ 欲与天公试比高” 则是作者借群山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宏大的气魄,同时也为下文中抒发情感做铺垫。

最后的“须晴日 , 看红装素裹 , 分外妖娆 。” 描写了待到晴天 ,太阳升起 , 冰雪大地与骄阳红日交相辉映 , 显得更加迤逦美好 。“山”“原”与天相连,在大雪飘飞中显得动感十足,“红装素裹”的江山宛如少女的衣装在红日与白雪的映衬下分外妖娆。这显然是作者的想象,作者在此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与对美好的明天充满信心。

上阕总结:上阕主要描写了一幅辽阔的北国雪景图,极目千里都是冰雪交融的世界, 展现祖国山川的雄壮美丽。其中“望”字统领上阕,作者为了展现出北国壮丽的雪景,在遣词造句方面可谓用心良苦,并且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以及动静结合等写作手法,那些景物的描写犹如“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缓缓流入读者的心中让我们完全被北国雪景的壮丽所感染,也体会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为下文中作者怀古抒情做好了铺垫。

结合“每个时期的毛泽东诗词,都是当时毛泽东的思想体现和情感抒发“。即“文如其人”的观点,再考虑当时长征结束后,兵员锐减。到达陕北后,全国红军总数由一年前 30万减员到数万,而且党内情况也不容乐观,张国焘企图另立中央的局面; 以及当时日军咄咄逼人,企图扩大侵略,而蒋介石仍奉行“不抵抗政策”的外部环境,我们可以想见,此时作者面

临的状态不容乐观而,从“北国风光”到“顿失滔滔”,一方面描写出北国雪景的壮丽,和祖国山川的壮美,同时又暗示中华民族面临的危机。即共产党处境的艰难和日本的侵略。但是作者仿佛并没有懊恼失望,反而呐喊出“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情壮志,让读者体会到了作者在面临艰难困苦是并没有退缩,反而更加积极乐观的面对。即使如今“顿时滔滔”但是在全国人民不懈的你努力下,将来一定会“分外妖娆”。

下阕由“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开口,这句话既承接上文中祖国山川壮丽,又引起下文中“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使整体逻辑清晰明确,易于读者理解,同时也有利于读者跟随作者的思路,去体验作者的豪情壮志。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此句引出自古中华英雄人物 , 评论历代帝王将相。 诗人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 客观地评价了五位英雄人物 , 虽然他们都是曾经战功赫赫 ,但 “ 武功” 有余 , “ 文治” 不足 , 诗人用“ 惜” 字表达出了对他们的惋惜之情 。

最后“ 俱往矣”,那么谁才是真正的 “ 风流人物 ” 呢 “ 还看今朝”。无须解释 , 最后四个字 , 给全文做了一个掷地有声的回答 , 显示出了诗人舍我其谁的坚定信念与冲天豪气。

下阕中,既有建功立业的艰辛、劳苦、自豪又有不擅文治的遗憾,还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胜旧人”的寄托。作者在评述历史任务之后直抒胸臆 , 抒发诗人非凡的抱负 , 展现了一代伟人铿锵坚定的革命信念以及非凡的自信。

四、结合诗人经历分析

毛泽东出身湖南湘潭,自幼传承了湖湘文化的经世致用的思想,他在少年时期就写出了“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铿锵诗句,这也表明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又因近代以来,湖南人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所起的重大作用,便有了“救中国自湖南始”自我认同。“济天下自我始”的历史责任感以及深厚的文化熏陶赋予了毛泽东改天换地的强人性格。所以尽管此时面临重重危难但是他仍然呐喊出“欲与天公试比高”的伟大信念,所以在文章最后,他敢于写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凌云壮志。

结合毛泽东的其他诗词,我们也能发现这一点,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是他少年志向的延续和发展,而“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则是对“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有力的回答。

至此“文如其人”的哲理,便在此得到彰显。

五.诗词影响

一首词作,竟然使一场尖锐的政治斗争,在文学的领域展开。

“柳亚子在读了《沁园春·雪》之后赞叹道:“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郭沫若在读了毛泽东诗词后填词称赞毛泽东:“经纶外,诗词余事,泰山北斗”;毛泽东诗词研究的开创者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

《沁园春雪》 发表时,新民报的副刊编辑的吴祖光认为词作“睥睨六合,气雄万古”,是 “可遇难求”的最精彩稿件,蒋介石便坐卧不安,惊恐万分,询问其幕僚陈布雷,素有文胆之称的陈布雷认为该作气势磅礴,气吞山河,可称盖世之精品,而蒋介石则从中读出了毛泽东野心勃勃,想当帝王称王称霸之意。蒋介石为了将毛词比下去 , 召集一批御用文人作《沁园春》 , 但征得的都是一些平庸之作。以下为一些典型:

“千载一时,景运中兴,瑞雪初飘,念风云惨淡,予 怀 戚 戚,山川茶毒,孰令滔滔。窦融归 心,公孙拒命,青史定评若个高。民劳止,祈年丰国泰,岂识妖绕。”其署名为耕实发表在《中央日报》上,辱骂毛泽东有帝王思想,辱骂柳亚子有堕落之行。没有毛泽东那种豪迈的政治豪情、丰富的生活经历 , 是写不出这种大气磅礴的词作的。这也从侧面体现出国民党的不自信。之后此类诋毁毛泽东和柳亚子的诗词便连绵不绝的发表在国名党控制的各个媒体平台上,然公道自在人心。

如今,毛泽东的词作不仅被万家传颂,也有许多走出国门,一位外国友人曾评价”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虽然,这种评价把毛泽东的革命生涯浪漫化了,但是我们也可以借此窥见毛泽东的诗词在世界上的崇高地位。

赞叹下雪的诗篇五
《论袁嘉谷的_卧雪诗话_》

∀2002年11月∀第34卷第6期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下一篇: 赞美水的诗歌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