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描述两情相悦的诗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8    阅读:

描述两情相悦的诗篇一
诗词与爱情》

描述两情相悦的诗篇二
《我们都知道在唐诗中有一类诗主要是描写寂寞的宫女的爱情的》

唐诗中的爱情

唐朝是我国诗歌百花齐放的时代,产生了很多为我们所熟悉的大诗人。在汗牛充栋的唐诗杰作中,爱情诗也是一个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给璨如繁星的唐代诗歌增添了异彩。

李白的《长干行》描写的爱情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在诗中诗人以女子自述的口吻,抒写对远出经商的丈夫的思念。“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正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两词的来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诗中的“床”,是“井栏”的意思。此时此刻你是否会想起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它的意思也是“院子里井栏周围的月光”。

白居易的长篇叙事的千古绝唱——《长恨歌》描写的爱情是人鬼情未了类型的爱情。诗中的杨贵妃死后,化身为仙子,给唐玄宗留下“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无尽哀怨。人的爱情本来应该都是平等的,但因为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特殊身份,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今天的我们不必经历他们所经历的那么多生离死别,要做的就是真心地对待彼此,幸福时彼此珍惜,患难时不离不弃。

元稹的《离思五首之四》描写的就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爱情。元稹为了悼念亡妻韦丛而作了这首爱情诗,韦丛20岁嫁给元稹,27岁就去世了。诗中最出名的就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一句。就是“有你当过我的妻子后,我就谁都瞧不上眼了”。这样的话语是大多数人都愿意听到的,即使有时候懂得它仅仅是一句哄人开心的话而已,但是我们还是愿意去相信它,有些事情,朦胧就好。

两情相悦的爱情在唐诗中也是颇为常见的,比如说杜甫的《月夜》,诗中所描述的结局相对来说也比较好,不是生离死别那种。他对妻子纯纯的思念。李商隐的一些诗句,如《无题》中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等

白居易一首《井底引银瓶》,成了规劝女子“慎勿将身轻许人”的代表作。一位美女在自家院里玩时,看到一位帅哥开着宝马车在门口停下,本不相识的两人互相瞅了,钟情了,帅哥为爱赌咒发誓,美女跟他私奔了。结果是美女到了男方家,没有正经名分,挨着冷嘲热讽,又回不了家,嗷嗷郁闷。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在选择自己的人生伴侣时,不要过分地在意某些物质上的东西,要知道心灵的契合才是最重要的。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我们很多人都很喜欢的。被公认为是“孤篇压倒全唐。”闻一多先生誉它为“诗中之诗,顶峰上的顶峰。”诗通过春江月夜景色的描绘,表达月下情人因月感怀的离愁别绪及闺情客思 。诗歌精彩地道出了一对小夫妻离别后的相思之情。白云离开青枫浦,象征情人的分离,正因如此,也才有游子思妇,才有夫妻两地望月,同时有感而发,却又为无法寄信通情而忧心忡忡。 诗写道: 昨日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摇落的花,逝去的水,西斜的月都象征着人生易老,青春易逝;诗人借助梦境表达出女主人公因此更加珍惜青春与爱情的心境。天上月圆,世间人离,相爱的双方都

在虚度这美好的花月之夜,这不能不令人感伤备至!然而感伤毕竟仅是感伤,花可落,春可去,月可降,但相爱的人内心的坚如磐石的誓言与思念之情永远不辍。

描述两情相悦的诗篇三
《诗歌讲义·残荷听雨的韵味》

残荷听雨的韵味

——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赏析

过常宝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衙去,走马兰台如转蓬。

《红楼梦》第四十回写众人游大观园,宝玉嫌“破荷叶可恨”,嚷着要把池中的残荷拔去。林黛玉却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读到这一节,我常常觉得诧异,诧异的不仅是林黛玉对“残荷听雨”意象的钟情,还有她对李商隐的拒斥态度。李商隐《柳枝五首》序记载了一个叫柳枝的少女,精通音律,当她听到李商隐的《燕台诗》时,惊问:“谁人有此?谁人为是?”并相约诗人曰“与郎俱过”。同是多情少女,为什么林黛玉会不喜欢李商隐的诗呢?而“留得残荷听雨声”又有什么特别的意味,使得她如此留恋呢?

“留得残荷听雨声”是一种追忆。当人们很亲切地追忆并再现从前的景况时,那一特殊的情景对追忆者有着意义,一对于一般的追忆而言,它往往也同时意味着一种面向未来的希望和规划;但残荷听雨却与此不同,那些摇曳在秋雨中的败叶枯枝,不再意味着对叶绿花红的任何憧憬,而是它的终结。在这自觉的终结体验中,却有着对枯萎过程最为深沉的绝望和抗议。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追忆,是一种更加真切的精神体验,它对李商隐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一首《无题》诗能使我们进一步领略这种追忆的复杂韵味。

这首诗所描述的是一段不期而遇的爱意,它发生在一个通宵达旦的宴席上,这是一个再平常不过了的官场交际活动,从“隔座送钩”、“分曹射覆”看来,那个女子是其中一个陪酒歌妓。但正是这个女子,却和李商隐在一片嘈杂之中,共同享有一份温情。我们还不能把它称为爱情,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只是一个两情相悦的萌发状态,也许它只表现在一个相互怜惜的眼神中。诗人可能不知道她的名字,也不一定想知道。一切都平淡如常:饮酒,行令,所有的感受都淹没在嘈嘈杂杂的喧嚣之中。没有表白,没有承诺,也没有任何约定,当应衙的鼓声响起来的时候,一切又都消逝在忙忙碌碌的走马一般的日子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那只是一个温馨的情境,就象已经逝去的星辰和风,只留下一种淡淡的欢喜,一种深切感动,还有挥之不去的忧伤,使诗人不能放弃。这一切都源于一个温馨的情境。

“身无彩凤双飞翼”,所悲叹的首先是现实的困顿和绝望。李商隐少有才名,得显要赏识,人生象鼓满了风的帆,锦绣前程历历在目;但一次过于轻率的多少有些功利色彩的联姻,使这一切都成为过眼云烟,不仅如此,李商隐还不得不背着忘恩负义和首鼠两端的罪责,艰难地前行。李商隐以自己的前途为年轻的冲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多年的艰难的游幕生涯,使得李商隐体验了人生的无常和孤独,成为一个漂泊无根的人。一颗破碎的心灵由于对归宿的渴望,而变得多愁善感,变得多情。为了抗拒着冷漠无望的现实世界,诗人开始演绎、沉湎于一个又一个的温情体验。而“心有灵犀一点通”,既是指相互赏识、两情相悦,也是指对彼此命运的认同。由此而生发的两情相悦,正是诗人所不断寻觅的自我拯救之道。

但一切都会改变。在“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中,有一种不同寻常的失落感正被诗人酝酿着,使我们隐约闻到一种悲伤的气息。诗人在第一句重复了两个“昨夜”,它提醒我们这只不过是一种追忆。据“走马兰台”一句推测,这一追忆发生在次日的官衙

中。追忆是个人的事情,当诗人进入追忆之中的时候,它摒斥了外在现实世界,将“走马兰台”的无奈弃之一旁,回归到属于自己的绝对真实之中,所以,它首先是对现实世界的逃避。此外,在一个感情波澜之后,诗人选择追忆,而不是——谋划和憧憬,它还表明了诗人就这一件情事本身,已经做出了一个了断,那就是自觉的放弃。正是这放弃的选择使我们感到震撼和失落,那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决断。

对这一段温情的放弃是令人难以接受的。当诗人在自己的脑海里象慢镜回放一样,重新体味着昨天晚上的一切,体味那已然消逝的星光和微风,体味永远伫立在那里的画楼和桂堂时,一切是如此的亲切,每一个细节都不会被遗漏,因为每一个细节都有过深深的感动,这其中更有无限的惋惜和依恋。这是真正的追忆,它不包含有任何希望,这里有生命深处的大绝望。春酒已经饮尽,也许永远不会再有;蜡灯已经熄灭,也许永远不会再次点亮,但那种温润和暖意,将永远留在诗人的心中。追忆,使一切嘈杂都隐去,只剩下星光闪烁、微风轻拂,只剩下温暖的酒和摇曳的灯。就象无声电影一样,追忆虚化了昨晚的一切,只有温情,没有情节,因此无法谋划,只能回味。我们只能说,李商隐所希望得到的只是一种虚幻的感受,他自觉地放弃了现实的可能性。但昨夜毕竟美好,令人深情留恋,那么,李商隐如何会心甘情愿做出放弃的选择呢?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现实仕途的绝望,人生信念的毁灭,可以通过感性世界来拯救。但在情感世界中,人就一定能把握住自己的命运吗?李商隐在自己的漂泊生涯中,有过多次爱情体验,恋爱的对象多不可考,有指为女冠、宫女、官妓,甚至主官的妻妾。无论如何,每一次爱情体验,对于李商隐来说,都是一次生命激情的燃烧,“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每一个难熬的朝朝夕夕,既意味着对时光的珍惜,也意味着对时光的恐惧。所有的爱情都不会有结果,只留下深深的伤害和痛苦,留下一个个忧伤的追忆。那些毫无希望的爱情,还值得再次去追求吗?但追求中那些温馨的生命体验,又怎能轻易舍弃呢?一次次身心俱疲的失败,使得李商隐选择了追忆。追忆是一种退缩,是一种绝望的追求,也是最后的守护。“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枉然”,因为结局的“枉然”,所以只能追忆;因为不让任何情节发生,所以只留下追忆,但在追忆中,温情却得到最小心翼翼的守护。对于李商隐来说,追忆已经成为一种最真实的生存状态。因为现实朝夕变幻,即使艳若娇荷,即使激情如火,也终将枯萎消逝,艳丽和激情是一种虚假,而虚假背后的悲哀才真实,所以,李商隐只能把人生虚拟为一个情境,在这个情境中为自己保留下最值得珍惜的东西。“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语时”,是将当下刻意演绎为一种追忆;而“留得残荷听雨声”则是一种对既往的追忆。对此在生命的真切感受,使得诗人深情地迷恋那没落于深秋残荷上淅淅沥沥的雨声。

林黛玉之所以能够认同残荷听雨,也是因为她对生命,对爱情的执著和恐惧。命定的敏感,使得林黛玉过早地窥破了人生的渺茫,过早地领略到无常的风刀霜剑,但林黛玉就是为还泪而生的,她不能放弃生命深处的温情,因此,也只能象李商隐那样,在一个过早来临的深秋,死死守护着那些瑟瑟的残荷。于是我们知道,所谓不喜欢李商隐诗的宣言,不过为了掩饰自己内心中恐怕被人窥破的恐惧;对“残荷听雨”的认同,又将她的恐惧和孱弱无情地泄露出来。这大约就是残荷听雨的况味吧。

描述两情相悦的诗篇四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词例析》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词例析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歌《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为何可理解成“思”呢?其实,这是古汉语中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法——双关语。在古汉语中,运用双关语的诗词歌赋很多,古汉语中双关语这种修辞手法有其的运用特点和一些规律。   一、古汉语中双关语的表现形式  双关语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方式。具体地说,就是利用词语同音或多义等条件,有意使一个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时兼有两种意思,表面上说的是甲义,实际上说的是乙义,类似我们平时所说的一箭双雕、指桑骂槐。  双关语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语义双关在歇后语中经常出现,如“骑驴看唱本——走着瞧”,这里不再详述。在古汉语中的双关一般表现为谐音双关。所谓谐音双关,是指利用一个词音同或音近而兼顾两种不同事物,言此指彼的修辞手法。谐音双关是民歌极喜运用的方法,最早见于《诗经》,并大多与比、兴兼用。如《有梅》:“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有梅,顷筐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此诗反映了女子感叹韶光易逝、盼望有人早日托媒求婚之情。“梅”谐“媒”,同时又以梅子不断减少喻青春将逝,实为谐音而兼比喻。  在古汉语中,谐音双关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音形皆同的谐音双关。这种谐音双关的词,音形皆同,只是表达的意思不同而已。例如,晋代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之《春歌》云:“自从别欢后,叹音不绝响。黄檗向春生,苦心随日长。”这里的“苦心”音形相同,而要表达的意思不同,表面上说的是树的苦心在天天生长,其实表达的是人的苦心在天天增长。将女孩子幽怨、思念、痛苦的心情表露无遗。  (二)音同形不同的谐音双关。这种谐音双关的表层词与要表示的深层词只是音同而字形不同,这种情形在古汉语中出现得最多。如:  1、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古时西南地区民歌最为发达,男女的结合,往往通过歌唱来实现。在恋爱时,更是用唱歌来表情达意。作者在诗中利用“晴”与“情”同音构成双关,寓意男女之间绵绵的情意。  2、晋代乐府民歌《子夜歌(其一)》:“始欲识郞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这里的丝、悟都是谐音双关,“丝”谐“思”,犹言

织妇对自己心仪的情人的思念;“悟”谐“误”,指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耽误了一段本应美好和悦的爱情。  3、晋代乐府民歌《子夜歌(其二)》:“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悠然”是“油燃”的谐音,寓意纵然明灯高照,但没有情人相伴,也是徒劳枉然;“期”是“棋”的谐音,寓意“欢别”之后不知何时才能相见,真如一盘下不完的棋。其凄美、哀怨之情跃然纸上,入木三分。  (三)隐语谐音双关。这种谐音的深层含义是指一种不能明言的事件或人物命运等。如:  1、《红楼梦》第五回:“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诗中的“林”中挂的“玉带”,“雪”里埋的金簪,加上前面两句诗,暗示了林黛玉、薛宝钗的命运。  2、晋代乐府民歌《子夜歌(其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这里的“匹”,以织丝不成匹段隐喻情人不成匹配,佳偶不能天成,永远成为人生的憾事。如泣如诉,动人心魄,令人油然生出怜惜、感慨之情。  二、深刻理解古汉语中双关语的现实意义  掌握并深刻理解好古汉语中双关语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特点和规律,对于学好古汉语,理解古汉语的博大精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可以深刻理解古汉语精妙的遣词造句的艺术魅力。在古汉语、古诗词特别是古民歌之中,大量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运用谐音双关来隐晦而又贴切地表达反抗压迫、反抗旧礼教、追求爱情的朴素思想,既生动又活泼,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如晋代乐府民歌《子夜歌(其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简单的一个丝(思)字就比较隐晦地表达了织妇对情人的无限思念之情,其遣词造句的艺术魅力可见一斑。又如,《乐府诗集》之《西洲曲》:“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这里的“莲子”、“莲心”都是谐音双关,“莲子”谐“怜子”,即爱你,隐喻爱情的纯洁;“莲心”谐“怜心”,即爱怜之心,隐喻怜爱之深透,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男子的深长思念。语言婉转动人,呈现出成熟的艺术技巧。  (二)可以深刻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真实意思。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和艺术的需要,古汉语通过谐音双关能起到一种隐语的作用。如《史记·淮阴侯列传》“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贵乃不可言”中“背”即暗示韩信将起兵造反。如果不知道这个“背”字是双关语,就不能深刻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真实意思。又如,由于历史的原因,古人在表达爱情时,往往不明说,而是通过双关语的手

法隐晦地表达。如李李商隐的诗歌《无题》就属于这种情况,通过春蚕吐丝(“丝”与“思”谐音双关)、蜡炬燃烧,来表达失恋的痛苦和对爱情的渴望,将男女之间至死不渝的思念、爱慕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催人泪下。  (三)可以深刻理解古汉语丰富的表现力和想象力。古汉语特别是古诗词,利用谐音双关能达到丰富艺术表现效果的作用。如刘禹锡《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中的“晴”字,通过自然界的天气之“晴”,寓意人间男欢女爱之“情”,联想丰富,意境超然,言简意远,妙不可言。  (四)可以提高中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正确理解古汉语中双关语的含义,既能使学生在阅读古汉语时挖掘句子的深层内涵,提高艺术鉴赏能力,亦能在平时的说话和写作中起到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功效,大大提高中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比如,我们在表达一个人才疏学浅时,就可以这样描述:“他读书不多,墨水太少。”“墨水”这个词就是双关语,暗指学历或知识水平低,达到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  古典诗词里面使用双关的例子很多,其中有一些很有代表性。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词例析(二)  一、“芙蓉”和“夫容”,“莲”和“怜”,“藕”和“偶”谐音双关  这种双关在南朝民歌吴歌中频繁出现。例如:  “高山种芙蓉,复经黄檗坞。果得一莲时,流离婴辛苦。”(《子夜歌》)“思欢久,不爱独枝莲,只惜同心藕。”(《读曲歌》)芙蓉即莲花,本是大自然的一种植物,藕是荷花的根茎,这两个例子利用“芙蓉”谐音“夫容”,“莲”谐音“怜”,“藕”谐音“偶”而构成双关,含蓄地表达出对恋人的思念之情。  二、“丝”和“思”谐音双关  李商隐在《无题》一诗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与“思”双关,意即只要有一息尚存,痴情不改,实指坚贞的爱情。“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南朝民歌《作蚕丝》)此诗也巧妙地运用双关隐语,表达了劳动妇女对爱情的渴求和执著。  三、“柳”和“留”谐音双关  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杨柳相送,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柳”者,“留”也。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李白听着远处的笛声,不由自主地陷入了乡思。又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柳”既是写景,又暗寓“留

”之意,显示作者对朋友的留恋之情。  四、“期”和“棋”谐音双关  《子夜歌(其二)》:“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期”是“棋”的谐音,寓意“欢别”之后不知何时才能相见,真如一盘下不完的棋。其凄美、哀怨之情跃然纸上,入木三分。唐代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里有:“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长行是古代博弈之一种,“围棋”谐音“违期”,“莫围棋”即“莫违期”,用得巧妙,寓意深刻。  五、“匹”语义双关“布匹”和“匹偶”  《子夜歌》:“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诗歌中的“匹”既指布匹,同时双关着“匹偶”。这位女子本指望两情相悦,将会有个美满的结局,没料到男子负心,留给她的是一缕织不成匹的乱丝,表达了对男子背约负心的痛心谴责。南朝民歌《作蚕丝》:“绩蚕初成茧,相思条女密。投身汤水中,贵得共成匹。”“匹”同样蕴涵着两情相悦的寓意,寄托了女子希望与恋人结为连理的美好愿望。

描述两情相悦的诗篇五
《2013古诗词赏析》

一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首句起兴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此句统摄全篇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为一篇中心,全篇写追求过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抒写单相思之苦,一往情深,但哀而不伤。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后两章是想象,自己与淑女两情相悦,弹

琴鼓瑟,亲近友好的情景,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和敲锣打鼓把姑娘娶进家门的热闹欢乐场

面。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

思想感情:通过描绘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位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表现了他对美满婚姻的期盼。

感情基调:健康明朗(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练习:

1、《诗经》是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 西周 至 春秋 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 305

篇,故又称 “诗三百” 。整部诗集共分 风 (160篇) 雅 (105篇) 颂 (40

篇)三部分,并多采用 赋 、 比 、 兴 的艺术手法。

2、请写出《关雎》一诗的故事梗概。

3.《关雎》中耳熟能详、统摄全篇的句子是“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中最能体现主人公

夜不成眠、相思之痛的句子是“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

4.下面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关雎》这首诗描写了一位男子对一位漂亮姑娘的思恋,诗人即景言情,借助气氛的烘托、

幻想境界的描述,抒发了强烈的相思之情,真切感人。

B.“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两句诗描写了抒情主人公梦想成真、化苦为乐的真实情景。

C、《蒹葭》共分三章,每章八句,首两句写景,后六句抒情,全诗熔写景抒情于一炉。

D、两首诗相比,《关雎》着重于叙事,诗中有一条较为明晰的叙事线索;《蒹葭》重在抒情,景

物与情感完美结合。

5、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C )

A、这首诗即景抒情生动的抒发了强烈的相思之情,真切感人。

B、诗中善用双声叠韵的词,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C、诗歌末章抒写了主人公梦想成真的欢乐情景。

D、诗中由“雎鸠和鸣”引出“君子好逑”是比兴手法。

一个小伙子爱上一位美丽的姑娘,大胆的追求却追求不到,最后在幻想中得到心爱的姑娘。

6、请查有关本诗资料,看看孔子说的《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什么意思?

二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思想感情:通过写一痴情人对“伊人”的上下寻求,却可望而不可即,表达了主人公的怅惘忧

伤之情和对“伊人”的深切思念和执着、敬慕。(这些从每章的后四句可看出)

艺术特色:兴的手法 借景抒情 重章叠句

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用芦苇,霜露,秋水的景物渲染出一种凄清迷离的气氛,来烘托所思

不见的惆怅之情。每章开头两句写芦苇上霜露的变化,以此来暗示时光的流逝,使

人意会到主人公已在水畔徘徊了一个清晨。

练习:

1、诗中为爱情设置了一个特定环境: 蒹葭、白露、道阻、水中 ,来表现主人公对爱纯洁和

执着。

2、全诗反复铺排描写,渲染扑朔迷离的寻爱历程,极富 含蓄 美、 意境 美、 回环 美、

音乐 美。

3、从文中找出几组近义词写在下面。

苍苍—萋萋 坻----沚 湄----涘

的思想感情。

5、诗歌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见赏析)

6、诗歌运用了重章叠句表达方式,在感情的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回环往复,一咏三叹,使诗歌具有音乐的韵律美,使结构更加整齐,表达的感情一步比一步

7、这首诗是怎样表现主人公执着的爱情追求的? 此诗表现了青年男子对心上人的渴慕、思念之情,是庄重而亲切的,虽有焦灼,但并不哀伤。 4、诗歌抒发了一种 主人公苦苦追寻自己心中的“伊人”,但是却始终可望不可即的痛苦 的强烈。

一、内容: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时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的情况。

8、举例说明本诗的感情基调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凄清迷离,通过写一痴情人对伊人的上下寻求,却可望不可即表达了主人公的怅惘忧伤之情

三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实写:海水、山岛、树木、百草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动静结合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二、注意情和景的结合,用凄迷之景衬托可望不可即之情。 和对伊人的深切思念,执着敬慕。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虚写:奇特想象,表现使人博大胸襟。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动态描写: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静态描写: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感情基调:苍凉慷慨

思想内容: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作者开阔博大的胸襟,抒发了

作者决心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从“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

其里。”可看出)

写法:虚实结合、想象、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

练习:

写的是动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写的是静景。

2、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若”是好像,奇特想象,生动形象的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 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

诗人开阔博大的胸襟。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渲染了大海怎样的气势?

渲染了大海苍茫动荡的气势。

4、本诗的感情基调是 苍凉慷慨 。

5、诗中最能反应作者博大胸襟的是哪几句?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 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四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思想内容:本诗写诗人隐居田园,回归自然的生活,表现了诗人恬静的生活情趣和高远的心志。

名句赏析: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东篱下采撷菊花,悠闲中偶然见到南,表现了诗

人物我两志的超然神韵和悠闲自得的情趣。

②对“心远地自偏”的理解:原意是心灵既然远远摆脱了世俗的束缚,那么虽处于

喧境和处于偏僻之地一样,其反映的哲理诗:心境的恬淡静谧也可以使喧闹的环

境变得偏僻幽静。

练习:

1.“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此”指作者的 隐居 生活。“真意”是指 人生的真谛

2.诗中描写的景物具有 宁静(平和、闲适) 的特点。

3.下面对此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本诗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B.本诗融景于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又质朴的美。

C.前四句和后两句主要是说理,寓情于理;中间四句主要是写景,是融情于景。本诗融景、

抒情、说理于一体。

D.“飞鸟相与还”写诗人的悠然自得,诗人完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连飞鸟也跟着他一起回

去了。

4.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 恬淡静谧 的心境。

5.前人评论这首诗时常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的非常精妙,换成“望”

字就没有这种效果了,为什么这样说?

“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作者在东篱下采菊的悠闲,不是有意而“望”而是无意而“见”,从

而很好的表现出作者悠然恬静的心境。

6.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

A.这首诗歌颂了热闹的田园生活,突出的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

B.“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的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

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

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

成的境界中,蕴含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D.“真意”和“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

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

7.全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续写,说明“ 心远地自偏 ”(用原文)的道理,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之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用原文)这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

9.描写人和自然和睦相处的句子是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0.“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句中“心远”的对象是什么?

官场的生活和世俗的纷扰

8.作者身居闹市但保持宁静的生活状态的原因是 “心远地自偏”

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 点明送别之地:长安

风烟望五津。 点明朋友赴任之地:四川。 “ 望”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 方“蜀川”联系起来

与君离别意, 写离情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千古名句,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无为:不要。

儿女共沾巾。 尾联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及对友人的诚恳劝慰之情。

·················································································· 思想内容: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和对朋友的真挚的友情。

名句赏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的意思是,只要海内有知音,则虽各处天涯,

也如同比邻一般。运用设喻,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和对朋友真挚的友情,一扫以

往送别诗的离愁别恨,充满了乐观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练习:

1、这首诗的作者是 王勃 ,他和 杨炯 、 卢照邻 、 骆宾王 并称“初唐四杰”。

2、这首诗之所以成为送别诗的上乘佳作,就在于 一扫以往送别诗中的离愁别恨,充满了乐观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

3、唐代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本诗中的句诗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4、简要谈谈诗中“风烟望五津”中的“望”字使人产生的联想。

“望”字使人联想到既然“五津”“风烟”在望,则此行并非远别,不必为离别而悲伤。使人联想到气象开阔。表达了诗人乐观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5、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是宦游人。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样哭鼻子,抹眼泪。

6、你能写出两句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同样感情基调的送别诗句吗?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7、下列对本诗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

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

油然而生。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句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

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为邻,

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8、品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简述你对其中蕴含哲理的理解。

真挚的友情能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9“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中“无为”的意思是什么,这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描述两情相悦的诗篇六
《诗歌》

韩翃《复偶见》

半身映竹轻闻语,一手揭帘微转头。此意别人应未觉,不胜情绪两风流。

李商隐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元镇 《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永,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欧阳修 《玉楼春》

樽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苏武 《留别妻》,首尾的句子对爱情表达的相当深刻。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嫣婉及良时。

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参晨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握手一长欢,类别为此生。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范成大《车遥遥篇》

车遥遥,马幢幢,君游东山东复东,安得奋飞逐西风?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月暂晦,星常明,

留明待月复,三五共盈盈。

词:

李清照 《一剪梅》,这首词表达的的确是一种两情相悦。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有很多词中,单句很美,全词拎出来就过凄凉了。

晏殊 《玉楼春》(节)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张先《千秋岁》(节)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诗经里也有些描述双方爱情的诗句: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击鼓》(节)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八六子 宋•秦观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

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4.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5.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6.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7.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8.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9.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10.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12.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说巴山夜雨时。

14.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15.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6.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7.多情自古伤离,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1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20.庭院深深深几许?泪眼问花花不语。

21.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22.天涯何处无芳草,多情却被无情恼。

23.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24.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5.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6.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7.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28.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29.情人眼里出西施。色不迷人人自迷。

30.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31.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32.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33.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34.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 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常相见。

35.人人要结后生缘,侬只今生结目前。

一时二刻不离别,郎行朗坐总随肩。

36.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37.人生自是有情痴迷,此恨不关风与月。

38.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描述两情相悦的诗篇七
《李商隐无题诗赏析》

李商隐无题诗赏析

李商隐《无题》诗隐匿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没有原由,没有时间、地点和具体主人公的情况下,让读者在朦胧含蓄之中去自由联想、任意体验,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情节。用“无题”的方式完全摆脱了题目对解读作品内涵的束缚,使读者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感受力和联想力,通过自己的体验去寻求解答,从而获得审美享受。

孟子说:“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对爱情、婚姻与家庭的向往是人类心底不变的渴求。爱情素来是文学的永恒主题。唐代诗人因其自身的文学修养,对于“爱情”这一包含着爱慕、追求、欢会、伤别、遥思等心绪意思的内在体验,有着表达上的优势,或悲,或喜,把诗歌美学弘扬到极高的高度。恩格斯说“痛苦中最高尚的乃是爱情的痛苦”,李商隐用痛苦的爱情种子孕育出真性真情的神圣情感,用细腻而富于灵敏触角的思维汲取出人性之泉最源头最甘美的水,用荒凉沙漠般的心寻觅着幸福人生的丰美草原。

无题诗在李商隐爱情诗中占据主要地位,多数充满期待与失望、痛苦与留恋、执着与仿徨交织一起的矛盾心情,这实际上与整个时代心理是息息相通的。展开来,可看到其具有现代主义色彩的一面。(如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唯美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存在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现代主义诗歌的特点有:

1、表现的是主观世界。重现一时的情绪。诗人同自己谈话。

李商隐的无题诗“略去了爱情的线索,隐去了主人公的身分,将非情的成分脱略殆尽”;“《无题》诗往往是围绕着理想'郁结'所形成的中心去构思。”。这些评论都印证了现代主义色彩的第一个特点;

2、多用象征、隐喻、夸张,形式精巧优雅,语言含蓄凝炼。吸取音乐、美术、建筑等艺术的表现手法和技巧,赋予抽象的观念以具体的富于质感的形式。

李商隐的无题诗具有“典型感情的概括能力,复杂的心理描绘,以及通过背景气氛的渲染和用象征手法抒发情怀, 并不注重爱情事件的交待与勾勒,它抒发的是一种纯粹的情致。”“无题诗……犹如无标题音乐,往往是作者某种潜在情绪的触发及展现。”这印证了现代主义色彩的第二个特点; “这些诗很典型地表现了封建时代士大夫们向往爱情,一面又对封建礼法存着重重的顾虑。”(《中国文学史》, 游国恩等主编)

“„弱者的强爱‟这种特殊的爱情形态深刻揭示了人间爱情悲剧的共性”(苏涵的《一个弱者的爱情世界》)。

“他继承并发扬光大了中国文人以诗歌创作作为舒泄哀怨愤懑和克服身心困厄的根本手段这一传统。”

但他的抒情诗并不因悲美而流于俗软,“他和那些消极的颓废诗人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因为在他的诗歌里我们可看出'无限好'的晚晴景色。”在宣泄痛苦方面,他的爱情诗感情沉郁,表达婉曲,“一往情深,而不能自遣”,“普天下揣摩逢世之人,读此同声一哭” ;在塑造艺术形象方面,他以深厚的学力和过人的才华创造了令人目眩神迷的诗美,使诗的思想容量和艺术质量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董乃斌的《李商隐的心灵世界》)。

这就是他的诗之所以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美感的所在了

下面赏析几首李商隐的无题诗。

一、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1、原诗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2、译文

那明亮的画楼,那温馨的桂堂,

是星光的照耀,是春风的吹拂昨夜多么令人难忘。

没有凤凰的翅膀,不能在天空中自由飞翔。

可我们的心像灵奇的犀角,永远相通。

隔座行酒,美酒使我们陶醉,

游戏猜谜,灯烛照红我们的面颊

可惜美境不能常在,更鼓催人,我要应差离去。

我漂泊的身躯,独如飘转的飞蓬,随风飘转的官府兰台。

3、赏析

首联“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点出时间和地点。但细一琢磨,所给的场景又那么让人难以捉摸,“画楼西”,“桂堂东”,有如从念禅师的灯语“赵州东院西”,显然是作者梦设的时空,以追想消逝的恋情。颔联“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好象是作者在表述心志,颇有些海誓山盟的味道。“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两个场景,一繁华一冷清。繁华之处也孕育着失落与哀怨,我们可以想见诗人在灯红酒绿、歌舞喧闹的夜宴上,也许因为羞怯只能与所爱之人相视传情,也许是与所爱之人欢娱良宵而当夜阑人静之时又不免倍添惆怅。总之,应官鼓响,一夜风流随风而逝。诗人坐在马上心绪迷离,失魂落魄,象风中蓬草一样投入了一天庸常的案牍琐事。全诗场景多变,意绪纷繁,所有的文字皆是以诗人的情感变化连缀而成,于思绪中见美感。

这里便有了一种“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况味。

“留得残荷听雨声”是一种追忆。当人们很亲切地追忆并再现从前的景况时,那一特殊的情景对追忆者有着意义,对于一般的追忆而言,它往往也同时意味着一种面向未来的希望和规划;但残荷听雨却与此不同,那些摇曳在秋雨中的败叶枯枝,不再意味着对叶绿花红的任何憧憬,而是它的终结。在这自觉的终结体验中,却有着对枯萎过程最为深沉的绝望和抗议。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追忆,是一种更加真切的精神体验,它对李商隐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一首《无题》诗能使我们进一步领略这种追忆的复杂韵味。

这首诗所描述的是一段不期而遇的爱意,它发生在一个通宵达旦的宴席上,这是一个再平常不过了的官场交际活动,从“隔座送钩”、“分曹射覆”看来,那个女子是其中一个陪酒歌妓。但正是这个女子,却和李商隐在一片嘈杂之中,共同享有一份温情。我们还不能把它称为爱情,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只是一个两情相悦的萌发状态,也许它只表现在一个相互怜惜的眼神中。诗人可能不知道她的名字,也不一定想知道。一切都平淡如常:饮酒,行令,所有的感受都淹没在嘈嘈杂杂的喧嚣之中。没有表白,没有承诺,也没有任何约定,当应衙的鼓声响起来的时候,一切又都消

逝在忙忙碌碌的走马一般的日子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那只是一个温馨的情境,就象已经逝去的星辰和风,只留下一种淡淡的欢喜,一种深切感动,还有挥之不去的忧伤,使诗人不能放弃。这一切都源于一个温馨的情境。

“身无彩凤双飞翼”,所悲叹的首先是现实的困顿和绝望。李商隐少有才名,得显要赏识,人生象鼓满了风的帆,锦绣前程历历在目;但一次多少有些功利色彩的联姻,使这一切都成为过眼云烟,不仅如此,李商隐还不得不背着忘恩负义和首鼠两端的罪责,艰难地前行。李商隐以自己的前途为年轻的冲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多年的艰难的游幕生涯,使得李商隐体验了人生的无常和孤独,成为一个漂泊无根的人。一颗破碎的心灵由于对归宿的渴望,而变得多愁善感,变得多情。为了抗拒着冷漠无望的现实世界,诗人开始演绎、沉湎于一个又一个的温情体验。而“心有灵犀一点通”,既是指相互赏识、两情相悦,也是指对彼此命运的认同。由此而生发的两情相悦,正是诗人所不断寻觅的自我拯救之道。

但一切都会改变。在“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中,有一种不同寻常的失落感正被诗人酝酿着,使我们隐约闻到一种悲伤的气息。诗人在第一句重复了两个“昨夜”,它提醒我们这只不过是一种追忆。据“走马兰台”一句推测,这一追忆发生在次日的官衙中。追忆是个人的事情,当诗人进入追忆之中的时候,它摒斥了外在现实世界,将“走马兰台”的无奈弃之一旁,回归到属于自己的绝对真实之中,所以,它首先是对现实世界的逃避。此外,在一个感情波澜之后,诗人选择追忆,而不是谋划和憧憬,它还表明了诗人就这一件情事本身,已经做出了一个了断,那就是自觉的放弃。正是这放弃的选择使我们感到震撼和失落,那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决断。

对这一段温情的放弃是令人难以接受的。当诗人在自己的脑海里象慢镜回放一样,重新体味着昨天晚上的一切,体味那已然消逝的星光和微风,体味永远伫立在那里的画楼和桂堂时,一切是如此的亲切,每一个细节都不会被遗漏,因为每一个细节都有过深深的感动,这其中更有无限的惋惜和依恋。这是真正的追忆,它不包含有任何希望,这里有生命深处的大绝望。春酒已经饮尽,也许永远不会再有;蜡灯已经熄灭,也许永远不会再次点亮,但那种温润和暖意,将永远留在诗人的心中。追忆,使一切嘈杂都隐去,只剩下星光闪烁、微风轻拂,只剩下温暖的酒和摇曳的灯。就象无声电影一样,追忆虚化了昨晚的一切,只有温情,没有情节,因此无法谋划,只能回味。我们只能说,李商隐所希望得到的只是一种虚幻的感受,他自觉地放弃了现实的可能性。但昨夜毕竟美好,令人深情留恋,那么,李商隐如何会心甘情愿做出放弃的选择呢?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现实仕途的绝望,人生信念的毁灭,可以通过感性世界来拯救。但在情感世界中,人就一定能把握住自己的命运吗?李商隐在自己的漂泊生涯中,有过多次爱情体验,恋爱的对象多不可考,有指为女冠、宫女、官妓,甚至主官的妻妾。无论如何,每一次爱情体验,对于李商隐来说,都是一次生命激情的燃烧,“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每一个难熬的朝朝夕夕,既意味着对时光的珍惜,也意味着对时光的恐惧。所有的爱情都不会有结果,只留下深深的伤害和痛苦,留下一个个忧伤的追忆。那些毫无希望的爱情,还值得再次去追求吗?但追求中那些温馨的生命体验,又怎能轻易舍弃呢?一次次身心俱疲的失败,使得李商隐选择了追忆。追忆是一种退缩,是一种绝望的追求,也是最后的守护。“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枉然”,因为结局的“枉然”,所以只能追忆;因为不让任何情节发生,所以只留下追忆,但在追忆中,温情却得到最小心翼翼的守护。对于李商隐来说,追忆已经成为一种最真实的生存状态。因为现实朝夕变幻,即使艳若娇荷,即使激情如火,也终将枯萎消逝,艳丽和激情是一种虚假,而虚

假背后的悲哀才真实,所以,李商隐只能把人生虚拟为一个情境,在这个情境中为自己保留下最值得珍惜的东西。“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语时”,是将当下刻意演绎为一种追忆;而“留得残荷听雨声”则是一种对既往的追忆。对此在生命的真切感受,使得诗人深情地迷恋那没落于深秋残荷上淅淅沥沥的雨声。

二、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1、原诗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2、译文

你说要来却是空话,一去就无影无踪,斜月照着高楼,五更的钟敲响了。梦中因为离别啼哭也难以唤住你,醒来后强烈的相思驱使着我没等墨汁研浓就写信。烛光朦胧地映照着金翡翠屏风,熏香依稀地从芙蓉帐里微微地透过来。刘郎已经恨透了蓬山遥远,更何况你我之间隔着万重蓬山。

3、赏析

作为一个身世坎坷、郁郁寡欢的诗人,李商隐在他的作品中往往表现出一种失落感伤的情绪,一旦牵惹上所爱之人,不管是求之不得的企盼,还是久别难逢的怀恋,作者都将它置于一种朦胧、绝美的境界之中,通过各种可感的物象,渲染以飘忽朦胧的声色,使作品的感情色彩更加浓郁,主题表现得更为深切。

这首诗表达了对一位远隔天涯的女子的痛苦思恋。诗人在梦中与恋人失之交臂,醒来之后便陷入无尽的怅惘之中。痛楚的呼唤已无济于事,于是提笔急书,寄情文字,却发现纸上竟是些淡淡的字迹。待到急迫的心情平息下来,诗人借着残烛的余光,遥思独居闺房的恋人,描画出迷人的场景,残月斜照空空楼阁,凄惨钟音悠悠传来,不知已经历过多少次这样的场景,多希望天明以后就可看见他的踪影,但是每一次的希望都换来的是更深一层的失望,又在失望当中孕育着新的希望,就这样在希望与失望的交织中编织着梦幻般的未来。现实是远离难逢,梦境又能怎样,只换得虚妄的相见,如阳光下的泡沫,斑斓只在旦夕间。幽幽的烛光,如锦的翡翠画屏,幽幽的麝香,如云的芙蓉帷帐,夜已央,人未眠,月光隔了树照得见她的孤单,将清冷的光辉满撒绣帘,展一页素笺,把无尽的思念书写,这绵绵的离恨哪里书写的完,只恨不似天边月,不能笼罩在他的身旁,只恨夜浓月淡,与他相见无期,这不愈的创伤,永生的悲凄,只能借梦消愁。

全诗着意摹写缠绵悱恻的相思相忆和不知所以的婉曲心理,而整个相思相忆的心理流程又与斜月、晨钟、烛影、香晕的环境描写层递而下,在梦幻交织中创造出一个凄迷哀丽的境界,既避免了艺术上的平直,又恰到好处地突出了“远别之恨”的主旨。

从借用刘郎的典故,显见今后要再会是几乎不可能了。刘郎是古代一个男子,他遇到了神仙女子,醒来后到天台山再找已经不见了。我们想想那神仙女子是永远见不到了,对李商隐来说,他所爱的人,是被幽闭在重重深墙之内,见她好象比神仙女子还要难,所以说“更隔蓬山一万重”。 爱情,成了商隐诗中最重要的主题,而爱情的难以实现更增添了读者对商隐一生悲苦命运的同情。他诗中那些极富个性特征的意象群:红烛,冷月,夕阳,金井,玉珮,丁香,翡翠,孤鸿,黄叶等等无不遍染悲色,冷中凝香,在一片岑寂中显出爱情境域的婆娑朦胧,窈窈霭霭,如月色黄昏暗香

浮动,令后世读者玩味无穷。

三、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2、译文

飒飒东风送来蒙蒙细雨,荷花塘外传来阵阵轻雷声。打开金蟾咬锁的香炉放入香料,转动玉虎牵动井绳汲水回屋。贾氏隔帘偷看少年美貌的韩寿,宓妃爱慕曹植的才华留枕寄情。相思之情切莫与春花争荣竞发,一寸寸相思都化成了灰烬。

3、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深闺中追求爱情的女子失望的痛苦。女主人公愁怀不展,百无聊赖,不由得沉重得悲叹。全诗含蓄深婉,反复咏叹,震憾人心,动人心弦。这首无题写一位深锁幽闺的女子追求爱情而幻灭的绝望之情。

首联“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描绘环境气氛:飒飒东风,飘来蒙蒙细雨;芙蓉塘外,传来阵阵轻雷。既隐隐传达了生命萌动的春天气息,又带有一些凄迷黯淡的色调,烘托出女主人公春心萌动和难以名状的迷惘苦闷。东风细雨,容易令人联想起“梦雨”的典故;芙蓉塘即莲塘,在南朝乐府和唐人诗作中,常常代指男女相悦传情之地;“轻雷”则又暗用司马相如《长门赋》:“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这一系列与爱情密切相关的词语,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很丰富的。纪昀(yun)说:“起二句妙有远神,可以意会。”所谓“远神”,是指这种富于暗示性的诗歌语言所构筑的渺远的艺术意境,一种难以言传的朦胧美。

颔联“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写女子居处的幽寂。金蟾是一种蟾状香炉;“锁”指香炉的鼻钮,可以开启放入香料;玉虎,是用玉石装饰的虎状辘轳,“丝”指井索。室内户外,所见者惟闭锁的香炉,汲井的辘轳,它们衬托出女子幽处孤寂的情景和长日无聊、深锁春光的惆怅。香炉和辘轳,在诗词中也常和男女欢爱联系在一起,它们同时又是牵动女主人公相思之情的东西,这从两句分别用“香”、“丝”谐音“相”、“思”可以见出。总之,这一联兼用赋、比,既表现女主人公深闭幽闺的孤寞,又暗示她内心时时被牵动的情丝。

颈联出句“贾氏窥帘韩掾少”使用贾充女与韩寿的爱情故事。见《世说新语》载:晋韩寿貌美,大臣贾充辟他为掾(僚属)。一次充女在帘后窥见韩寿,私相慕悦,遂私通。女以皇帝赐充之西域异香赠寿。被充所发觉,遂以女妻寿。对句“宓妃留枕魏王才”使用甄后与曹植的爱情故事。见《文选"洛神赋》李善注说:魏东阿王曹植曾求娶甄氏为妃,曹操却将她许给曹丕。甄后被谗死后,曹丕将她的遗物玉带金镂枕送给曹植。曹植离京归国途经洛水,梦见甄后对他说:“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时从嫁,前与五官中郎将(曹丕),今与君王。”曹植感其事作《感甄赋》,后明帝改名《洛神赋》(句中“宓妃”即洛神,代指甄后)。由上联的“烧香”引出贾氏窥帘,赠香韩掾;由“牵丝(思)”引出甄后留枕,情思不断,藕断丝连。这两个爱情故事,尽管结局有幸有不幸,但在女主人公的意念中,无论是贾氏窥帘,爱韩寿之少俊,还是甄后情深,慕曹植之才华,都反映出青年女子追求爱情的愿望之强烈,奔放。

末联“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突然转折,向往美好爱情的心愿切莫和春花争荣

描述两情相悦的诗篇八
《九年级诗歌赏析部分》

一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首句起兴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此句统摄全篇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为一篇中心,全篇写追求过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抒写单相思之苦,一往情深,但哀而不伤。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后两章是想象,自己与淑女两情相悦,弹琴鼓瑟,亲近友好

的情景,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和敲锣打鼓把姑娘娶进家门的热闹欢乐场面。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

思想感情:通过描绘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位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表现了他对美满婚姻的期盼。

感情基调:健康明朗(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练习:

1、《诗经》是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 西周 至 春秋 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 305 篇,故又称 “诗三百” 。整部诗集共分 风 (160篇) 雅 (105篇) 颂 (40篇)三部分,并多采用 赋 、 比 、 兴 的艺术手法。

2、请写出《关雎》一诗的故事梗概。

一个小伙子爱上一位美丽的姑娘,大胆的追求却追求不到,最后在幻想中得到心爱的姑娘。

3.《关雎》中耳熟能详、统摄全篇的句子是“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中最能体现主人公夜不成眠、相思之痛的

句子是“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

4.下面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关雎》这首诗描写了一位男子对一位漂亮姑娘的思恋,诗人即景言情,借助气氛的烘托、幻想境界的描述,抒发

了强烈的相思之情,真切感人。

B.“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两句诗描写了抒情主人公梦想成真、化苦为乐的真实情景。

C、《蒹葭》共分三章,每章八句,首两句写景,后六句抒情,全诗熔写景抒情于一炉。

D、两首诗相比,《关雎》着重于叙事,诗中有一条较为明晰的叙事线索;《蒹葭》重在抒情,景物与情感完美结合。

5、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C )

A、这首诗即景抒情生动的抒发了强烈的相思之情,真切感人。

B、诗中善用双声叠韵的词,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C、诗歌末章抒写了主人公梦想成真的欢乐情景。

D、诗中由“雎鸠和鸣”引出“君子好逑”是比兴手法。

6、请查有关本诗资料,看看孔子说的《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什么意思?

二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思想感情:通过写一痴情人对“伊人”的上下寻求,却可望而不可即,表达了主人公的怅惘忧伤之情和对“伊人”的

深切思念和执着、敬慕。(这些从每章的后四句可看出)

此诗表现了青年男子对心上人的渴慕、思念之情,是庄重而亲切的,虽有焦灼,但并不哀伤。

艺术特色:兴的手法 借景抒情 重章叠句

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用芦苇,霜露,秋水的景物渲染出一种凄清迷离的气氛,来烘托所思不见的惆怅之情。每章

开头两句写芦苇上霜露的变化,以此来暗示时光的流逝,使人意会到主人公已在水畔徘徊了一个清晨。

练习:

1、诗中为爱情设置了一个特定环境: 蒹葭、白露、道阻、水中 ,来表现主人公对爱纯洁和执着。

2、全诗反复铺排描写,渲染扑朔迷离的寻爱历程,极富 含蓄 美、 意境 美、 回环 美、 音乐 美。

3、从文中找出几组近义词写在下面。

苍苍—萋萋 坻----沚 湄----涘

4、诗歌抒发了一种 主人公苦苦追寻自己心中的“伊人”,但是却始终可望不可即的痛苦 的思想感情。

5、诗歌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见赏析) 6、诗歌运用了重章叠句表达方式,在感情的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回环往复,一咏三叹,使诗歌具有音乐的韵律美,使结构更加整齐,表达的感情一步比一步的强烈。

7、这首诗是怎样表现主人公执着的爱情追求的?

一、内容: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时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的情况。

8、举例说明本诗的感情基调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凄清迷离,通过写一痴情人对伊人的上下寻求,却可望不可即表达了主人公的怅惘忧伤之情和对伊人的深切思念,

三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实写:海水、山岛、树木、百草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动静结合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虚写:奇特想象,表现使人博大胸襟。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动态描写: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静态描写: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感情基调:苍凉慷慨

思想内容: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作者开阔博大的胸襟,抒发了作者决心统一中国,建

功立业的抱负。(从“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可看出)

写法:虚实结合、想象、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

练习:

1、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 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写的是动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写的是静景。

2、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若”是好像,奇特想象,生动形象的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 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博大的胸襟。 二、注意情和景的结合,用凄迷之景衬托可望不可即之情。 执着敬慕。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渲染了大海怎样的气势?

渲染了大海苍茫动荡的气势。

4、本诗的感情基调是 苍凉慷慨 。

5、诗中最能反应作者博大胸襟的是哪几句?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四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思想内容:本诗写诗人隐居田园,回归自然的生活,表现了诗人恬静的生活情

趣和高远的心志。

名句赏析: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东篱下采撷菊花,悠闲中偶然见到南山,表现了诗人物我两忘的超然神韵和悠闲自得的情趣。

②对“心远地自偏”的理解:原意是心灵既然远远摆脱了世俗的束缚,那么虽处于喧境和处于偏僻之地一样,其反映的哲理是:心境的恬淡静谧也可以使喧闹的环境变得偏僻幽静。

练习:

1.“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此”指作者的 隐居 生活。“真意”是指 人生的真谛2.诗中描写的景物具有 宁静(平和、闲适) 的特点。 3. A.本诗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B.本诗融景于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又质朴的美。 C.前四句和后两句主要是说理,寓情于理;中间四句主要是写景,是融情于景。本诗融景、抒情、说理于一体。

D.“飞鸟相与还”写诗人的悠然自得,诗人完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连飞鸟也跟着他一起回去了。 4.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 恬淡静谧 的心境。

5.前人评论这首诗时常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的非

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了,为什么这样说? “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作者在东篱下采菊的悠闲,不是有意而“望”而是

无意而“见”,从而很好的表现出作者悠然恬静的心境。 6.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歌颂了热闹的田园生活,突出的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

理。 B.“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的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

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成的境界中,蕴含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D.“真意”和“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

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

7.全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续写,说明“ 心远地自偏 ”(用原文)的道理,8.作者身居闹市但保持宁静的生活状态的原因是 “心远地自偏”

(用原文)这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10.“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官场的生活和世俗的纷扰

九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 面对美酒珍馐,“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显示了

玉盘珍羞直万钱。 诗人内心的苦闷,彷徨,该请激荡。

停杯投箸不能食, 写实:被贬后的抑郁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比喻。形象地解说了作者“行路之难”。

将登太行雪满山。 虚写:想象自己行路艰难。

闲来垂钓碧溪上, 引用伊尹,吕尚的典故,表达自己对重新得到重用的渴望。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用短句形式,运用反复的修辞,尾句用疑问,写出了诗人的遭遇坎坷

多歧路,今安在? 困难。体现了诗人苦闷,彷徨,茫然的心理。

长风破浪会有时, 运用南朝宗悫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倔强、自信、执着地追求理想。并

直挂云帆济沧海。 坚信到达理想的彼岸。充满了浪漫与乐观。

··················································································

思想内容:诗人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恶,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抑

制的激愤之情;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仍盼望着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

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三个典故:①姜太公垂钓 ②伊尹梦日 ③宗悫“长风破浪”

(垂钓碧溪) (乘舟梦日) (长风破浪)

练习:1、诗中采用“ 垂钓碧溪 ”“ 乘舟梦日 ”(限四个字)两个典故,表达

了 自己有为于当世的理想。

2、诗中名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诗人倔强自信、豁达乐观 的性格。

3、这首诗感情激荡,一波三折,试简要分析诗人感情变化的线索。

用盛宴来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接着用比喻具体写行路难,接下来想到两个给自己希望,增加信心的人,当他思路

回到现实中时,内心又一次彷徨苦闷,最后诗人经过内心的冲突,又获得了自信。

4、怎样理解“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诗的意思?

引用吕尚垂钓、伊尹梦日的典故表达自己对重新得到重用的渴望。

5、诗歌题目《行路难》的含义是:① 生活之路难以行走 ②人生的理想,人生的抱负难以实现。

6、前四句描绘了 酒宴 时的场景。

7、形象表现诗人内心苦闷抑郁和感情激荡变化的四个连续动词时: “停”“投”“拔”“顾”

8、“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

9、抒发诗人豁达乐观情调的句子是: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十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记叙描写,描述自家之苦,情绪含蓄压抑】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情议论,是作者理想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情绪激越高昂。】

··················································································

思想内容:全诗通过自家茅屋为秋风吹破,大雨如注彻夜难眠的遭遇,推己及人,联想到国家命运,战乱给人民带来

苦难,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和博大宽广的胸怀。

写法: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

名句赏析: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两句直抒胸臆,用直白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

怀。

②“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直接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愿望,体现了诗人无私奉献的精

神。

练习:

1、将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译成现代汉语。

2、诗中“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句在诗里具有两种作用:一是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体 时

间 ,并渲染了特定的 气氛 ;二是烘托出诗人

悲凉 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 忧国忧民 的伟大胸襟蓄势。

4、就主题而言,读了这首诗录后,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迹或经典名言?请任举出一例。(古今例子均

可,3分) 如何能得到宽敞的大厦千万间,庇护天下贫寒的人使其过上安乐的生活。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诗的第一节是怎样描绘秋风肆虐的情景的?诗人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描绘?

6、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请谈谈

你的理解。

这是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遭遇来表现天下的“寒士”的遭遇,推己及人表达了寒士的共同愿望,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

运用拟人手法和一系列的动词具体描写了秋风破屋的情景。突出诗人受害之大,灾难之大。 十五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古名句。用比喻,借景抒情的手法,以春花喻冬雪,极富浪漫色彩,

描述两情相悦的诗篇九
《古诗文默写》

第一部分古诗文默写原文及讲解

一 关雎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首句起兴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此句统摄全篇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为一篇中心,全篇写追求过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抒写单相思之苦,一往情深,但哀而不伤。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后两章是想象,自己与淑女两情相悦,弹琴鼓瑟,亲近友好的情

景,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和敲锣打鼓把姑娘娶进家门的热闹欢乐场面。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二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沚。

三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实写:海水、山岛、树木、百草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动静结合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虚写:奇特想象,表现使人博大胸襟。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四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

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思想内容:本诗写诗人隐居田园,回归自然的生活,表现了诗人恬静的生活情趣和高远的心

志。

名句赏析: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东篱下采撷菊花,悠闲中偶然见到南,表现了

诗人物我两志的超然神韵和悠闲自得的情趣。

喧境和处于偏僻之地一样,其反映的哲理诗:心境的恬淡静谧也可以使喧闹的环

境变得偏僻幽静。

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 点明送别之地:长安

风烟望五津。 点明朋友赴任之地:四川。 “ 望”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

方“蜀川”联系起来

与君离别意, 写离情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千古名句,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无为:不要。

儿女共沾巾。 尾联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及对友人的诚恳劝慰之情。

名句赏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的意思是,只要海内有知音,则虽各处天涯,

也如同比邻一般。运用设喻,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和对朋友真挚的友情,一扫

以往送别诗的离愁别恨,充满了乐观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六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 首联叙事,交代了出使路线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颔联实写塞上秋景,也写出了诗人身世浮沉漂泊的感受。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千古名句,描绘了雄浑苍凉的塞外风光。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七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写景:引发思乡之情。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以“一帆悬”之小景传“两岸阔”之大景之神。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千古名句,含义深远。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直抒思乡之情。

名句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①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②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

感情。

(可以答一条,也可以几条合在一起

八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写景:春末夏初之景,渲染离恨伤感气氛。

闻道龙标过五溪。 叙事中蕴含对友人去荒凉之地的挂念。

我寄愁心与明月, 抒情:抒发了对友人绵绵不尽之深情。

随风直到夜郎西。 手法:想象,拟人手法 托月寄情。(借景抒情)

················································································

·

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朋友的关怀之情。

名句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两句运用奇特的想象,用拟人手法,把明月当作使者,穿越时空追随友人,表

达了对友人的无限同情和关切。

九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 面对美酒珍馐,“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显示

玉盘珍羞直万钱。 诗人内心的苦闷,彷徨,该请激荡。

停杯投箸不能食, 写实:被贬后的抑郁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比喻。形象地解说了作者“行路之难”。

将登太行雪满山。 虚写:想象自己行路艰难。

闲来垂钓碧溪上, 引用伊尹,吕尚的典故,表达自己对重新得到重用的渴望。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用短句形式,运用反复的修辞,尾句用疑问,写出了诗人的遭遇坎

多歧路,今安在? 困难。体现了诗人苦闷,彷徨,茫然的心理。

长风破浪会有时, 运用南朝宗悫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倔强、自信、执着地追求理想。

直挂云帆济沧海。 坚信到达理想的彼岸。充满了浪漫与乐观。

十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远望,从“色”写连绵之磅礴气势。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近望,“钟”聚集,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阴阳割昏晓。 “割”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极望,抒发志向。(想象)

一览众山小。

后两句赏析:①写法:对比,将群山和泰山对比,突出泰山的高大雄伟。

②内容: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表现出高

瞻远瞩的雄伟气魄。

③哲理:站得高,看得远。

十一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 ①承接题目,写春日远望所见的总印象。②勾画了长安城沦陷后的破败

城春草木深。 象,寄寓了诗人感时忧国的深沉感慨。

感时花溅泪, ①花朵含露是伤感时局在落泪,鸟儿跳跃是因为离别而心绪不宁。(拟人

恨别鸟惊心。 手法,表达的是作者的感受)②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为感时伤别,

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

烽火连三月, 感情从伤悼国家破碎过渡到思念亲人,抒发了对战争的痛恨,对亲人

家书抵万金。 思念。

白头搔更短, 细节描写,一位忧思国家愁绪满怀的白发老人形象兀立在读者眼前。

浑欲不胜簪。

十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

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

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记叙描写,描述自家之苦,情绪

含蓄压抑】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

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情议论,是作者理想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情绪激越高昂。】

名句赏析: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两句直抒胸臆,用直白的语言表达

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②“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直接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愿望,

体现了诗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十三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写动物, 动景 “早莺”“新燕”,扣住初春特点。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写植物, 静景 “乱花”“浅草”,扣住初春特点。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直抒喜爱之情。

绿杨阴里白沙堤。

颔联、颈联赏析:用对偶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生机蓬勃的景象,抒发了诗

人的喜悦之情。

十四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丰收的日子,麦黄人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具体写“五月人倍忙”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写出了劳动人民的辛劳。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心理描写,刻画了劳动人民在特定环境下异常的矛盾心理。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白描手法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可见当时赋税繁重。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对百姓的同情和关心。

1分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一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刻画了劳动人民在特定环境下异常的矛盾的复杂心理。

2、“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中“此”指代什么?从本句诗中,你可否总结出白居易是个

什么 样的官员?

“此”指代以上农民辛苦悲惨生活的句子和自己无功而获得俸禄的事。刻画出一个忧国忧

民但无力改变现实的低微官员形象。

3、为什么说夏日“丁壮”已“力尽”却“不知热”,反而“但惜夏日长”?

这是一种矛盾心理,为了早日粮食入仓,劳动人民不顾自己筋疲力尽,不顾烈日炎炎,争

分夺秒拼命干活。“但惜夏日长”写出了劳动人民的矛盾心理,耐人寻味,令人心

酸。

4、诗中反映苛税繁重,人民困苦不堪的句子是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十五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下一篇: 相思 诗词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