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形容男人诗歌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20    阅读:

形容男人诗歌篇一
《形容男子、女子美貌的描写(含诗词)》

形容男人诗歌篇二
《形容女人美丽的诗句》

形容女人美丽的诗句

1: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2: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3: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4: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 倚阑干。

5: 美女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6: 聘聘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7: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忆儿家。效颦莫笑东邻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8: 媚眼含羞合,丹唇逐笑开。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

7: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8: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9: 回眸一笑百魅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10: 梨花一枝春带雨

11: 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12: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眇兮。

13: 轻罗小扇白兰花,纤腰玉带舞天纱.疑是仙女下凡来,回眸一笑胜星华.

14: 俊眉修眼,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15: 有女妖且丽,裴回湘水湄。水湄兰杜芳,采之将寄谁。 瓠犀发皓齿,双蛾颦翠眉。红脸如开莲,素肤若凝脂。

绰约多逸态,轻盈不自持。尝矜绝代色,复恃倾城姿。

16: 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17: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18: 脸若银盘,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

19: 眉似远山不描而黛,唇若涂砂不点而朱~

20: 面似芙蓉出水,腰如弱柳扶风

21: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赠别》 22: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西汉<佳人歌>李夫人)

23: 胪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

24 : 月出佼兮,佼人撩兮. ---<诗经陈风月出>

25: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 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

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26 :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李白<清平调词>(杨贵妃)

27: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同上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同上

28: 美女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话眉>

29: 聘聘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赠别·其一》

30: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效颦莫笑东邻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林黛玉 <五美吟 西施>

31: 媚眼含羞合,丹唇逐笑开。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何思澄《南苑逢美人》

32: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红楼梦>

33: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34: 回眸一笑百魅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

35: 梨花一枝春带雨 ----同上

36: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37: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眇兮。 --<诗经 卫风 硕人>

38: 轻罗小扇白兰花,纤腰玉带舞天纱.疑是仙女下凡来,回眸一笑胜星华.

39: 俊眉修眼,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形容男人诗歌篇三
《诗歌描写手法》

诗歌描写手法

主要有:白描、细描、象征、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抑扬、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等。

【手法解析】

1、白描

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即纯用线条勾勒,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

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又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

公子家 聂夷中

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

[注 释] ① 公子:封建贵族家的子弟。②西园 指公子家的花园。③青楼:泛指华美的楼房 。 在此指花 园 中 的 道 路 。 ④ 恶 草 : 杂 草 。

[翻 译] 公 子 家 的 花 种 满 了 整 个 花 园, 花 开 了 , 遮 住 了 花 园 的 路 。 一 棵 禾 苗 在 花 儿 旁 边生 长 出 来 。 公 子 以 为 禾 苗 是 恶 草 , 便 顺 手 将 禾 苗 拔掉 了 。

【析】此诗运用白描的手法,勾勒了锦衣玉食、五谷不分的公子哥儿的形象。

2、细描

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

如: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种锦官城。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

3、象征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象征通常是以具体事物来暗示作者的思想、态度与感情的方式。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 “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等等。

比如虞世南的《蝉》中赋予“蝉”特定的象征意义,借助它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作者是在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析】“篱边菊”象征陆鸿渐具有高洁的节操。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析】本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己。将物性与人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以石灰为榜样的高尚情操。

4、衬托

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常见的反衬有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例如: 绝句二首(其二)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的前两句写景,简直是一幅令人目迷神驰的风景画。以乐景衬哀情,极写春景之美,更能反衬出归心的殷切和乡思之深。

又如: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以动写静,用花落、月出、鸟鸣的动,反衬出了春涧的幽静。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

5、烘托

形容男人诗歌篇四
《诗歌鉴赏人物描写》

一颦一笑总关情——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深圳大学附属中学 田军

考试说明】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解读考题】

【学习要点】

一、概念解析

所谓“诗歌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形象(意象)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1)人物形象。指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和诗人“我”的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

高考中鉴赏古典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我们必须准确地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深刻地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二、鉴赏指导

【题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变式提问: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

答案构成:

(1)什么形象;——身份

(2)形象的基本特征;——性格(结合诗句简析形象)

(3)形象的意义。——情感

简答题答案也应有以下三部分构成:1.诗歌塑造了(描述了)什么形象(意境)。2.形

象(意境)的基本特征(如何展现的)。3.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常用方法:

先“盖帽”,即说出诗歌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面对这个论点进行分析论证。

评分标准:

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然后再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说解,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缺第一方面,扣2分;没有分析,而写出形象和诗中的一部分内容,扣3分;不能围绕中心写,扣3分。

方法点拨:

1、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

2、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细节、侧面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3、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要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历、注释、题目等;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但不能任意拔高。

在此基础上明确人物形象及其特征、典型意义。

4、人物描写的方法:

肖像描写 行动描写表现人物 正面描写语言描写性格,使形 心理描写象血肉丰满 塑造人物形象细节描写

的方法

自然环境

环境烘

侧面描写社会环境

他人

5、常见艺术形象举隅

①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⑤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

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⑥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⑦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⑧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⑨孤寂、落寞(惆怅),愁苦幽怨的形象。如王昌龄的《闺怨》。

⑩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如苏轼的《定风波》。

⑾爱民惜才的形象。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典型例题】

1.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技巧点拨】分析诗歌形象要把握作者风格,写作背景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内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

【解析】: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身份)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性格—具体分析))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意义)

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江雪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解析】:从环境描写看,陆鸿渐的新居虽离城不远,但已很幽静,需沿着野外小径直到桑麻之中才能见到。再加“篱边菊”的点缀,可看出是一个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作者的动作(扣门)、心理(欲去问西家)及邻人的叙述(归来每日斜),烘托出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也表现出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答案】: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身份)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性格—具体分析)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意义)

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试简要地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2006年包头市统考题)

【答案】: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身份)不怕天寒雪大,而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格外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老渔翁孤寂无援而又卓然独立的形象(形象特征),寄托着诗人自己的精神,是诗人自身的写照,表现了诗人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苦闷的精神面貌(形象意义)。

高考回眸】

1、[07年江苏模拟卷]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玉阶怨·谢眺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

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玉阶怨·李白

玉阶生露白,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注释]玉阶怨:属乐府《相和歌辞·楚调曲》,

从所存歌辞看,主要是写"宫怨"的。

(1)谢眺的《玉阶怨》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

[答案1]

清冷的房间里,萤虫飞来又飞回去休息了,有人几乎一整夜都在缝制衣服.“思君此何极”道出了心里的感受。——分析:整个文段都没有说怎样的形象,后文也没有围绕这个中心来写.

[答案2]

我放下珠帘,凝神四顾,萤火虫飞来却又飞回去休息了,而我却没有丝毫睡意,我只能借着缝制衣服来消磨我的时光.在这样月色明朗的夜晚,我思念我心中的爱人已经到了极点——分析:扩写语段的好例子,诗歌鉴赏的坏典型.

[答案3]

诗人谢眺目睹仕途的险恶和现实的黑暗,因此常常通过对景物或人物的描写,表现出对于宦途的忧惧和人生的苦闷。他的诗情耐人咀嚼,遣词自然、音调和谐.——分析:这是对谢眺的客观而公正的评价,不合要求.

[参考答案]

本诗刻画了一个思妇形象.萤虫飞回休息,(身份)说明夜已经很深了,主人公借着缝制衣服来打发时光,表现对爱人的思念.(性格—具体分析)诗人借思妇这样一个形象抒发了自己内心的苦闷.(意义)

2、(2005年全国)试赏析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答案】

本诗刻画了一个因在客中度节而思念家人的形象。(要点一)“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要点二)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还应说着远行人”既说明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也体现了家人对诗人的思念。(要点三)

【小试牛刀】

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为我们刻画了什么形象?

【答案】

这首诗刻画了一个可爱的学钓鱼的山野孩子的形象。(总说)诗的一、二两句重在写形,写一个头发蓬乱的山野孩子随意坐在那儿学钓鱼;三四两句重在写神,写孩子怕吓跑了鱼而不敢与问路的行人答话,显得真实可信。(具体说明)对孩子的喜爱之情油然纸上。(表达效果)

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谒金门 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骚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试简析词中主人公的形象。

【答案】

细腻而含蓄的笔墨刻画了一位空虚无着、寂寞难遣、被相思困扰的思妇(闺中女子)形象。开头景物具有象征意味春风荡漾,吹皱了池水,也吹皱了思妇的心;闲逗鸳鸯、揉搓杏蕊的细节,玉簪斜坠独倚栏干看斗鸭等动作情态体现了更深的愁苦相思及孤单寂寞。表现了女子思念情人,急盼情人归来的急切心情。

3、分析李清照的《点绛唇 》中女主人公形象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答案】

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第一句是动作描写,写出了少女的活泼快乐;第二句写少女的神态,展现了人物娇媚的风姿;第三句写少女含羞躲避的情状;第四句在“走”与“回首”的矛盾和“却把青梅嗅”的掩饰中展现了想见又怕见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含羞、好奇、爱恋等)。这表现了她的天真、勇敢,和对封建礼教束缚的轻视的一面 。

4、简析下面两首诗中采莲少女形象的异同点,并分析诗人通过塑造的采莲少女形象,各表达出什么样的感情。 采莲曲

形容男人诗歌篇五
《诗歌鉴赏 景物描写 本人用》

形容男人诗歌篇六
《描写人物的古诗》

江南逢李龟年

唐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认识的字】

常 崔 逢

【诗中名句】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诗意】:

在岐王的府中时常见到您的身影,

在崔九堂前数次听到你的歌声。

而今正好是江南风景如画的时节,

在这百花凋谢的时节又遇见了您。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认识的字】

寒、楚、壶

【诗中名句】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

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 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送元二使安西

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认识的字】

渭、柳、浥

【诗中名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

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

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

因为你离开阳关之后,在那里就见不到老朋友了。

月夜忆舍弟

唐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认识的字】

断 雁 露 散

【诗中名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诗意】

戍楼上更鼓咚咚响,道路上行人无影踪。边城荒芜秋风凉,只听见孤雁哀鸣。今夜的霜露格外白,月亮却还是故乡的明亮。兄弟离散各一方,家已残破,生死的消息何处寻?书信久已不能抵达,何况战火还没有停息。

示 儿

南宋·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认识的字】

悲 州 翁 祭

【诗中名句】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译文】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形容男人诗歌篇七
《诗歌描写手法》

诗歌中常见的描写手法

诗歌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庞杂的概念,为便于大家区分、识记、判断,我把它分为五大版块: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方式、除描写手法和抒情方式外的其它表现手法、结构艺术。以下是诗歌中常见的几种描写手法。

一、细节描写

常言道: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片枯叶能显现出肃杀的清秋。大多具有生命力的作品都有精到的细节描写,从某种意义上说,细节是文学写作的出发点,或者说是文学写作的触发点。,因细节描写具有见微知著的效果,鲜明的艺术形象和它总是分不开的,长篇大论的小说是如此,短小精悍的古典诗词亦如此。活生生的细节如小小水珠折射出的太阳光芒,给古典诗词以飞动凝练、摇曳多姿的神韵。

【例1】: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析】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2】: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元稹《行宫》)【析】此诗寓引古鉴今之意,抒凭吊今昔之情,向来极负盛名。诗云《唐诗别裁》说它:“只四语已抵一篇长恨歌矣。”《养一斋诗话》称它:“一十个字,足赅《连昌宫词》六百字,尤为妙境。”究竟妙在何处?在于“小处寄慨,倍觉嗟叹有情”(纪昀)。诗人只是选取了白头宫女“闲坐说玄宗”

的细节组成全篇。按说这些宫女从红颜到白发,在冷宫痛苦熬煎了一生,其罪,非玄宗而谁?她们应该怨玄宗、怒玄宗、恨玄宗,然而,诗人抛开了许多激烈的事情不用,只是让这些宫女,闲坐无聊,数说玄宗昔时的繁华,以消磨时光。如今,她们既不愤激,也没有感叹,只是麻木地说说而已,甚至谈起自己的过去,像谈论别人的故事一样,心如死水,无怨无恨。“闲坐说玄宗”看似轻笔带过,然而,厚积薄发,蕴含了诗人多少不胜今昔之感慨!所以,沈德潜赞曰:“只说玄宗,不说玄宗长短,佳绝!”

【例3】:[例1]诗经·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分析]我们看其中的第一章:有一位闲雅而又美丽的姑娘,与小伙子约好在城墙角落会面,小伙子早早赶到约会地点,急不可耐地张望着,却被树木房舍之类的东西挡住了视线,于是只能抓耳挠腮,一筹莫展,徘徊原地。“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一细节,极富表现力,很好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在心理,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恋慕至深、如痴如醉的有情人形象。

由此可见,艺术的特质在于它的形象性,文学作品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能收到“见微知著”的效果。

【例4】 点 绛 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青衣透。

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分析]这首词描写的是一个天真烂漫而又情窦初开的贵族少女形象。表现了词人李清照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和对自由的渴望。

我们看下阕,少女忽然发现有人来了,她匆匆忙忙地连鞋子也顾不上穿,光着袜子,害羞地朝屋里跑去,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了。但她害羞地跑到门边,却没有照常理立刻躲进屋里去,而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倚门”,在于以门为掩护,似露不露,“犹抱琵琶半遮面”,这才好回首一看;看,又不敢正眼看,还要装作赏花闻香,而眼中余光却早落在那人身上。“倚”、“回”、“嗅”三个动作,就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一样,不仅如画般折射出主人公的动作、神情、姿态,而且准确地描绘出主人公既爱恋又羞涩、既欣喜又紧张、既兴奋又恐惧的微妙心理活动。通过细节,把一个情窦初开,又受着封建礼法约束的少女的复杂情感,十分清楚而委婉、真切而自然、细腻而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看看高考怎么考:

【例5】2008年山东高考诗歌鉴赏第二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画 堂 春

秦 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分析]词的下片,侧重写人。一个女子独自登上冒出柳树枝头的画楼,斜倚栏杆,手捻花枝。她信手捻着花枝儿,一会儿又放下花枝,默默无语凝视天空,弄晴的小雨也不下了,只见远处一道残阳从云缝露出来,把霞辉洒在她满是

愁容的脸上。其中“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运用细节描写,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从中我们分明看见她面对春归景色,正在慨叹春光速人易老,感伤人生离多聚少,青春白白流逝。真是义蕴言中,韵流弦外,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余味

【例6】2004年全国卷甲卷16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分析]诗中写游子长年客居洛阳,见到秋风之中一片凄凉萧条的景色,不可避免地勾起对家乡和亲人的悠长思念。思念久久萦绕心头,挥之不去,自然就想提笔写家信,可是在铺纸研墨之际,一时却又涌起千头万绪,无从说起。但是捎信的“行人”出发在即,时间匆匆,于是千言万语无法细加考虑。及至捎信人就要上路,却又疑惑和担心刚才因为匆忙,是否漏写了什么,这种疑惑和担心越来越强烈,促使游子出现“又开封”的举动。

此诗撇开游子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信即将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这样一个细节,非常真切而细腻地表现了长年旅居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怀念关切之情。

【例7】2000年全国高考题。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本诗赏析中的C项为判断正误:“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的闲适恬淡的心情”。

[分析]从画面上看,前面两个镜头较为阔大,是远景、全景;后一个镜头较为细小,是近景、特写。在这一特写镜头中,通过对“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只见主人失望,而仍然不无期待地频频敲着桌上的棋子,灯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而客人则迟迟不至。一“敲”一“落”,表现时间之久,怀念之深,企盼之殷。全诗写出了约客未到的一种怅惘的心情,“闲敲棋子”这一看似闲适的动作恰恰反映出诗人当时内心的焦燥。而非题中所说“闲适恬淡的心情”。而这种情感的体验是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而体会出来的。

二、白描手法(与工笔相对)

1、概念:

白描也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它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

形容男人诗歌篇八
《2014古代诗歌鉴赏之描写手法》

形容男人诗歌篇九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总结(强烈推荐)》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一、表达技巧的分类

(一)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

在现代作品中,基本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在古代诗歌中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

1.描写 描写是进行绘声绘色绘形的描画和摹写的这样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它能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睹其物的表达效果。

①根据着眼点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描写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即正面的描写和侧面的描写。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②按描写的文笔来分,描写又可以分为细描和白描,细描指采用工整的细腻的笔法,把描摹对象纤毫毕现的绘画出来,笔法细腻,形象丰满。白描在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如,《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诗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借助于生动的细节描写传递人物的思想感情。诗中,“复恐匆匆说不尽”是人物的心理活动,“临行又开封”是人物的行动细节,也是人物心理活动的反映。这种生动的细节使抽象的思念变得具体可见,体现了诗人提炼生活素材的功夫。

又如,《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这首诗没有(动词)形容词的修饰点缀,是纯用名词组合,即所谓白描手法。

③根据观察的角度,描写又分为远近、高低、俯仰、上下、内外、天空地面等多角度描写。

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④根据景物的特点,描写可分为动静、虚实、明暗(昼夜)、点面等。

a.动静结合

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再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b.虚实结合

在古代诗歌鉴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古代诗歌中的“虚”一般有以下三类: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已逝去之景之境,如苏轼的《赤壁怀古》“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的史实;设想未来之景之境,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实”在诗歌中即为实景、实事、实境。

古代诗歌中的“虚”与“实”相结合的作用一般表现为: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

如: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中的虚景就为“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为“尽荠麦青青”写词人所见的凄凉情形。一虚一实对比寄寓了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再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通过“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写了愁思,妻子思念丈夫,丈夫思念妻子,虚实相生,从而将离别愁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c.明暗结合

比如,《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前两句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黄昏时候,山林不见人影,寂寥、空阔。偶尔听到几点人说话的声音,非但没有打破山之空,反而更显得山之静。后两句明暗对比:一缕夕阳射进蔚然深秀的树林,落日余晖映在一块青青的苔藓上,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d. 点面结合

比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前面两句就是面的描写,后面两句就是点的描写,点面结合。

⑤从感官的角度,可分为: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听觉等。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景物描写方面有什么特点?(怎样描写景物?)

2.抒情,抒情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章或作品中的表白和抒发。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的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

一般情况下,景与情的关系通常有四种: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① 以乐景写乐情

如,《风人松》(宋·俞国宝):“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得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这里写春光明媚时,在杏花和绿杨中,游玩的人坐船游,饮酒,歌舞。使读者充分感觉到春游的喜悦。

② 以哀景写哀情

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写老兵,由“十无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写起,着眼于他返乡途中与到家后的情景,主要采用以哀景写哀情的写法,重在抒发其家破人亡、举目无亲的悲哀。 ③ 以乐景写哀情

如,《台城》 (唐·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金陵就是南京。六朝是吴、东晋、宋、齐、梁、陈(公元 317—589年)。这六个朝代都建都南京,都时间短暂。六朝以奢侈豪华著名,到唐朝时,六朝已经过去,其豪华已衰败,因此唐朝诗人到南京吊古,总是为六朝哀伤感慨。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想到六代豪华已似梦幻一样过去,十分伤感。但是当他来到台城,看见春光明媚,柳絮飞舞,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旧这样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荣华—去不复返,另有一番哀伤。因此这首简短的诗,兼用情景陪衬与情景反衬这两种手法来写。这样二者并用,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和效果,是很成功的作品。 ④ 以哀景写乐情

李白的《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前三联写塞下艰苦的环境条件和紧张的战斗生活,尾联却转到写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这种豪情也正是全诗的中心。这样,我们感受到的,是不畏艰苦、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将士形象。这里,所谓的“哀”景,既然是用来反衬豪情,就全然不是悲哀的了。

从抒情的方式来看,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

如,《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又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再如陆游《示儿》一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

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艺术手法,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即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分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触景生情。

① 借景抒情

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如,钱起的《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诗歌中一二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凄清伤感的暮春落花图。三四两句描绘出了幽竹在山窗下不改清阴,抒发了作者回归故乡的喜悦。

② 寓情于景

如,《从军北征》(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注]碛(qì):沙漠。)首句勾画了一支远征军队活动的广阔背景:雪后的天山,刺骨的寒风,浩瀚的沙漠。景物雄阔苍凉,有力烘托出了行军的环境气氛。第二句以一曲《行路难》及一个“遍”字,丰富了首句的内涵。而笛声的哀怨与环境的荒凉,更能撩起征人的惆怅和愁思。三、四句承接第二句,由笛声引出了“回首月中”的典型动作。士兵们在月光中望什么?也许是遥望永远也回不去的故乡,也许是望着笛声传来的方向,也许他们相对而视,热泪夺眶而出„„全诗是一个壮阔而又悲凉的行军场景,诗中将景色、动作、声音、感情四者融合在一起,寓情于景,情在景中,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③ 托物言志(这里特指借物抒怀或移情于物)

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可以是景物,也可以是动物或其它事物,常含有象征意义;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移情于物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诗,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石灰就象征诗人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再如:《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开头两句描写小松由小而大,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特征。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始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着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用“杏花”象征着不随俗,出类拔萃、性格坚强的人,是诗人自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写照。

④ 触景生情

触景生情也叫因景生情,是诗人由所见的景物激发出情感,并且情感完全融合在景物中的间接抒情方式。

(二)运用表现手法的技巧

1.用典

古典诗歌中常常引用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这就叫作用典。使用典故使诗歌的内容更加丰富,表达主旨含蓄。如1996年高考诗歌鉴赏所选的一首元曲,阿鲁威的《[双调]折桂令·咏史》: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这首曲主要使用的手法就是“用典”。对用典的诗,需要理解典故的含义才能读懂诗。最典型的是课文中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

2.抑扬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的目的。抑扬按形式可分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两种。

举个欲抑先扬的例子。如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怎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效果。

举个欲扬先抑的例子。赵希璐《次萧冰崖梅花韵》:“冰姿琼骨净无瑕,竹外溪边处士家。若使牡丹开得早,有谁风雪看梅花。”诗中三四两句突发奇想:如果牡丹花开早于梅花,谁又会迎风踏雪顾及梅花呢?然而牡丹毕竟不会开在梅花之前。诗人欲扬先抑,只有冰晶玉洁的梅花才能在凛冽的风雪中吐芳争艳,才能受到人们的青睐。考生在遇到此类表达技巧的时候,就要仔细分析诗人扬抑的对象,不要歪曲了本意。

3.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联想和想象一样,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

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资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意义。

4.想象

人们在已有的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

又如, 李商隐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的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驰骋想象他日与妻子团聚、“共剪西窗烛”时,再追话今日的“巴山夜雨”,构思之奇妙出人意料,设身处地去想又在情理之中。

5.象征

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借助某一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情感。它的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它比一般比喻所概括的内容更为深广,有的作品艺术形象甚至全用象征手法表现出来。如:《登崖州城作》(李德裕):“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这两句描写了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的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了思归不得的忧伤。

6.叠字

《卜算子》(葛立芳)“袅袅水芝红,脉脉蒹葭浦。渐渐西风淡淡烟,急电疏疏雨。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举。”(注:水芝:荷花的别名。)问:这首词在用语方面善用叠字,它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分析:这首词使用叠字多而好,句句有叠字,连绵而下,相互映衬,自然妥帖,这些叠字不仅生动传神地塑造了荷花的形象,表现了词人怡然自乐的生活情趣,而且形成了一种轻灵、和谐的情调,还形成了行云流水般的声韵美。

7.借古讽今

在咏史诗中常见,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如,刘禹锡《台城》:“台城六代竟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元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再如,李清照《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

8.无理之语

王勃《蜀中九日登高》:“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还。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注]那:奈何,为什么。

这首诗歌在语言上多用日常口语,显得浅显亲切,明白如话,最后一句采用反问的修辞手法,看似为“无理之语”实则使作者思乡念亲之情更为突出和强烈。

9. 对面写法

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题为《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长安月,如果从自己方面落墨,一入手应该写“今夜长安月,客中只独看”,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自”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

10. 赋、比、兴(见前)

附:

1.渲染和烘托

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手法,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诗歌则往往用来对环境、景物等进行描写,这些描写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如孟浩然《早寒有怀》:“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湘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预有问,平海夕漫漫。”这首诗写寒秋时节诗人漫游长江下游时所产生的思乡的悲哀

和对前途的迷惘。首联“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写出深秋时节的景象。木叶渐脱,北雁南飞,北风呼啸,渲染出秋天寒冷,凄飒的气氛。诗人抓住最有代表性的事物从正面极力描写秋寒,这是渲染的手法。

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手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涂抹,使物象明显突出。用在诗文中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如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首联从大处落笔,写深秋的萧杀凄凉景象,颔联写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晦,这种景象使诗人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的郁郁不平形象地表现出来。这些景物描写是从侧面着意,用笔墨于景物,实则形象地衬出诗人的思想情感的,是烘托手法。

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并不意味着两者可以等同,而只是说明这两种表现手法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用。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一般我们说,渲染气氛,烘托情感。像上面孟浩然《早寒有怀》先渲染出一幅秋天寒冷凄飒的氛围,再通过这种氛围烘托出诗人思归的哀情和前途渺茫的愁绪。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先渲染一种沉郁悲壮、萧条涌动的浓重悲凉的氛围,再以这种氛围烘托内心的情感。

2.对比和衬托

衬托则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就是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就是反衬。它强调的是通过比照“衬”出其中的一个。如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一首抒情诗,在看似叙事中作者通过去年今日和今年今日的对照,凸显出今年今日此时此刻桃花“依旧”而人面不再的那种感伤之情。这里重点是通过比照,以去年的欢快衬托(反衬)出今年的落寞感伤怅然无奈!

对比则是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后相叙,加以比照,来使人从中有所感有所悟,更加强烈而清晰地传达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旨,以增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它强调的是通过比照更鲜明强烈地表达某种意旨。如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归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今昔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让读者清晰的感受到历史盛衰的无常。这里重点是通过今昔两种境况的对照,使人从中清晰强烈地感受到某种哲思,而不是为了突出其中的某一种境况。

对比和衬托都有对照的意味,都是通过对某些事物(或形象或情感)进行对照来完成。但是,衬托有主次之分,陪衬事物是说明被陪衬事物的;是用来突出被陪衬事物的。对比表明是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并无主次之分,而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不可把这两种修辞混为一谈。

3.衬托(也叫映衬)和烘托

衬托前面已经介绍。不论哪种衬托,强调的都是两个事物通过比较而使其中一个更加凸显。落脚在一个“衬”,特别强调由相近或相对的事物进行对照。如前面举过的崔护《题都城南庄》,诗人把“人面桃花相映红”与“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种相对的情景进行对照,表达内心的怅然落寞。通过这两种同“质”的事物的对照,用去年今日的欢愉来衬托凸显出今年今日的感伤。

烘托前面也已经作了介绍,它强调的是对一种事物从侧面着意进行描述或铺排,来使该事物形象更突出。落脚不一定是由相近或相对的事物进行对照,而强调侧面地对该事物进行“烘”。如前面所举的孟浩然《早寒有怀》,前两联描写景物,渲染出一种意境氛围;后两联抒发自己那种思乡的愁绪和前途渺茫的愁苦。虽然意境格调和心情有一种内在的相似性,但两者不是同“质”的相近或相对的事物,不存在通过对照凸显一方的关系,所以不是衬托。寒冷凄飒的意境氛围,对于作者的心绪情感而言就好像一种外在的侧面修饰装点,这种意境氛围就散发着作者心中的忧思和迷茫,虽然看似写景,但实是在从侧面从外沿描写作者情感。所以景物描写意境渲染对于作者的情感表达是一种烘托。

习惯上,景衬情为烘托,而物衬物、物衬人、人衬人、景衬物、情衬情为衬托。

(三)运用修辞手法的技巧(见“修辞”)

二、表达技巧考查方式

提问方式: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