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游欧洲感想诗句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20    阅读:

游欧洲感想诗句篇一
《感悟诗意的夜曲》

感悟诗意的夜曲-以肖邦夜曲为例

银光柔嫩的月夜

夜的蓝色波浪,

没有言语的波光

在互相追随。

阴影飘落在路上,

岸上的灌木慢慢啜泣,

黑色的巨人守着海上的银子。

夏夜无边的静谧,

睡眠和梦——

月从海上滑过

白色和温柔。

——索德格朗《夜曲》

夜色迷人,曲声醉人,这么美妙的事啊。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看着湖面上月亮的倒影,听夜曲可谓是很合景的一件妙事了。音乐体裁里的夜曲不仅是字面上的意思夜晚之曲,而是特性小品中的一种。“夜曲”一词的法文为nocturne,意大利文notturne,德文为Nokturne或Nachstuck。法文的nocturne来自拉丁文nocturnus。意为“夜的”。它源于中世纪欧洲吟游诗人创作的“夜诗”。夜曲是一种表达夜间宁静深思的抒情性小品,梦幻般的色彩融入细腻的感情中,如同富有诗意的音乐日记。

后来夜曲因演奏者的成分、演奏的时间场合、结构和性格特征而有多种指称。在18世纪—19世纪初的notturne指称嬉游曲(diver-tissement)类的乐曲,即接近多乐章的遣兴曲(cassatio)和小夜曲,夜晚在露天演奏,乐器组成为管乐重奏或管乐与弦乐器重奏,写作此类乐曲的有古典主义时期的海顿、莫扎特等。还有单乐章的、为一个或几个声部写的夜曲,通常没有伴奏,称作声乐小夜曲,莫扎特、威尔第、罗西尼都写过此类乐曲。

作为狭义的夜曲,是指一种浪漫气质的钢琴曲,抒情、充满幻想,主题旋律优美宽广,婉转如歌。创始人为爱尔兰作曲家约翰·菲尔德(John FiEld),菲尔德共作有二十首(一说十八首)夜曲,李斯特曾经在 1895年他所编的 《夜曲集》 的序文中说过:“多数作品都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然而菲尔德的夜曲却能一直保持晶莹明澈的风貌,即使经过36年,它还是那么散发着新鲜、芳香的气息。” 肖邦自他弱冠之年写了第一首夜曲以来就注定了对这种音乐体裁一生的迷

恋。他的 21 首夜曲始于 1827 年 17 岁至 1846 年 36岁, 伴随他近 20 年人生和心路历程, 是他与自己的心灵最深沉的对话。他从菲尔德那里继承了夜曲, 但是在旋律结构、情感表现、音乐形象的高度与深度方面, 是菲尔德的夜曲所远远不能比拟的。肖邦在菲尔德的基础上深化和丰富了夜曲这一钢琴体裁,扩展了作品的规模和表现力,使之具有戏剧性和交响性,能够表现更广、更深刻的思想感情和更丰富的意境。在他的夜曲中,通常注重不同情感之间的对比,安静与热情,忧伤和活泼的旋律交替出现,使乐曲有“一波三折”之感,让乐曲更富有表现力。

肖邦被誉为“钢琴诗人”,他的作品被形容为流畅精致,优雅如诗。而他的夜曲也极富诗意,他似乎命中注定为钢琴而生的。还记得电影《莫扎特传》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他是受上帝宠爱的天才,上帝赋予了他才能。这句话用来形容肖邦也是再合适不过了,他们都是天才。在肖邦的指下,钢琴以自己独有的声音诗意地吟唱起来,音乐的个性与钢琴的特性水乳交融,和谐共存。你不仅可以体会出乐曲中所弥漫的惆怅、旖旎气氛,又能感受到其中包含的激动、叹息、兴奋、不安等丰富而微妙的情绪,让你不自觉地陷入乐曲的情绪中。你会感到夜晚的风格是统一的,而夜中的情调又是如此的不同,是有丰富内涵的,不单调的,富有诗意的。肖邦一生创作了21首钢琴独奏夜曲,可谓是曲曲动人,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作品带有明显的幻想风格,表现了柔情似水的表白和对大自然中美丽夜幕景色的描绘,没有强烈的对比,曲子洋溢着安详柔情的气氛,表现出浪漫的诗人气质。让人沉溺其中,不想离开那美妙不真实的幻境,那是一个不想醒来的最美好的梦境,当曲子结束时还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另一类则充满了强烈的戏剧性,音乐形象鲜明,富有激情,体现出肖邦浓厚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热忱。这一类作品中,肖邦拓展了钢琴独奏夜曲情绪表达的范围,通过运用戏剧性因素,赋予了这一体裁丰富的表现力和深刻的情感,还充分运用波兰民间音乐元素,创作出极具个性的“肖邦式的波兰夜曲”。肖邦把他的爱国热忱和赤子之心融入到每个作品中,他结合波兰民间的各种音乐元素,并赋予它们惊人的情绪和丰富的表现力,他的一些作品犹如烈火般热情澎湃,为波兰民族解放而呐喊,鼓舞着波兰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在这一点上,肖邦的音乐有着无人能及的地位,“在艺术领域里最强有力的反抗呼喊和爱国主义情感的爆发”。肖邦旋律中的民族元

素不是简单地挪用民间音乐的旋律,而是把民间音乐典型的音调、唱腔加以吸收、加工、演化,以赋予这些原始的素材以多种崭新的面貌,形成富有个人个性特征的音乐,波兰民间音乐元素就这样完美的融入了肖邦的音乐之中。

随着肖邦创作个性的进一步成熟,一种新的情感因素逐渐渗透和反映到他的夜曲创作中来,即一种具有戏剧性力量的悲愤和反抗的音调在他的夜曲内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夜曲获得了新的、性质上的变化和发展。波兰女钢琴家雷吉娜·斯门江卡在《如何演奏肖邦》 中写道:“那潜力、那材料本可填满不止一首叙事曲或幻想曲的,这里却要装进规模有限的小品中去。”这大大超出夜曲原有的表现范围,成为大规模的、叙事性的音诗,使夜曲具有了音乐的戏剧性和内容的深刻性。在这一点上,肖邦的夜曲充分表现出气势磅礴和滴滴入微的戏剧性、悲剧性矛盾冲突的叙述,艺术形象既有火一样的激情,又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同时,在内心深处还含有复杂的惶恐不安和如泣如诉的表达,所有这些,都使他的夜曲更加具有极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戏剧性丰富了夜曲的表现模式,夜曲这一体裁在肖邦的手中惊人发展,他使夜曲的表现范围不再单一,表现力度不再平缓,而是变成了可以承载民族情感,可以激起人们心中的热情和力量,引发情感共鸣的体裁。

肖邦所处的浪漫主义时期是一个强调音乐同文学,诗歌之间内在联系的时期。在他的创作中就有着音乐同其他艺术体裁结合的例子, 他不仅仅限于音乐一种艺术体裁,并从文学,诗歌中获取灵感,加入自己独具匠心的构思。肖邦的夜曲之所以具有无穷的生命力、无穷的魅力,让后人赞叹不已的魔力,最重要的一点还在于他以毕生的精力去创作和歌颂人类所普遍追求的爱和美感,他用一颗纯洁的心灵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净化情感、升华灵魂的圣地。让我不禁想到了莫扎特,那个表面风流内心纯真的天才,他和肖邦在心灵上该是同一类人吧,他们所追求的仅仅是纯粹的音乐而已,与名利无关。

游欧洲感想诗句篇二
《十首诗的赏析》

寄远》

这首诗收入《樊川外集》,题一作“南陵道中”。杜牧在文宗开成年间曾任宣州团练判官,南陵是宣州属县,诗大约就写于任职宣州期间。

题称“南陵道中”,没有点明是陆路还是水程。从诗中描写看,理解为水程似乎切当一些。前两句分写舟行所见水容天色。“漫悠悠”,见水面的平缓、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一、二两句之间,似有一个时间过程。“水面漫悠悠”,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时的景象。过了一会,风变紧了,云彩因为风的吹送变得稀薄而轻盈,天空显得高远,空气中也散发着秋天的凉意。“欲变秋”的“欲”字,正表现出天气变化的动态。从景物描写可以感到,此刻旅人的心境也由原来的相对平静变得有些骚屑不宁,由原来的一丝淡淡的孤寂进而感到有些清冷了。这些描写,都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

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遥望。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丽的图景,精神为之一爽,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但这幅图景中的凭楼而望的红袖女子,究竟是怀着闲适的心情览眺江上景色,还是象温庭筠词中所写的那位等待丈夫归来的女子那样,“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在望穿秋水地历数江上归舟呢?这一点,江上舟行的旅人并不清楚,自然也无法向读者交待,只能浑涵地书其即目所见。但无论是闲眺还是望归,对旅人都会有所触动而引起各种不同的联想。

在这里,“红袖凭江楼”的形象内涵的不确定,恰恰为联想的丰富、诗味的隽永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似乎告诉我们,在一定条件下,艺术形象或图景内涵的多歧,不但不是缺点,相反地还是一种优点,因为它使诗的意境变得更富含蕴、更为浑融而耐人寻味,读者也从这种多方面的寻味联想中得到艺术欣赏上的满足。当然,这种不确定仍然离不开“客心孤迥”这样一个特定的情景,因此尽管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联想体味,但总的方向是大体相近的。这正是艺术的丰富与杂乱、含蓄与晦涩的一个重要区别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这是一首赠诗。王处士,名炜是作者的好友。此诗写出了他们虽天涯沦落,却肝胆相照的的友情,写得沉着深挚。这是一首酬答诗,但与一般应酬之作不同。它在抒写离情别愫之中,又交织着对国家兴亡的深沉感慨,而这两种情感却是如此有机地熔铸在一起,整首诗苍凉沉郁,情切意深,表达了作者对清朝统治者的不满,颇能打动读者的心弦。

诗中"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表出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

此诗风格:沉郁悲怆,深沉凝重。(这首诗是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山居即事》 首(引庾信《拟咏怀诗》)

首联是他独自隐居山中时的心态写照。顾安《唐律销夏录》谓“此诗首句既有‘掩柴扉’三字,而下面七句皆是门外情景,如何说得去?不知古人用法最严,用意最活,如‘掩柴扉’下紧接以‘苍茫对落晖’句,便知‘掩柴扉’三字是虚句,不是实句也。”何必强作“虚”解,作“实”解亦通。人在门外亦可掩扉也,当是室内寂寞,故出门掩扉,环视山居外景以解闷,正切诗题“即事”者,咏眼前景物也。倘闭关室中,有何事可即!山居所见,皆幽寂澄淡之景,即之使人悠悠然,陶陶然,无复寂莫之感。

颔(对比)

夕照满山,鸟鹊还巢,行人归宅,柴扉紧掩,诗人以最传神的字眼来表现景物给他的最突出的印象和感受,以突出景象的自然生态和任其消歇的流变特征,构成禅趣颇深的整体暗示,光色彩象的转瞬即逝的恍惚,归人却在若即若离恍有恍无之间。从文艺美学角度看,生态活泼,情趣盎溢,弥满诗画气息的宁静生活极富运动感极富生命力的美。

颈(引庾信《入彭城馆》)

故衣指莲花败叶。颈联用“绿竹”对“红莲”、“新粉”对“故衣”,光影流转里体现出摩诘对隐逸生活的喜爱。王维天性擅画,精通画理,且移植画艺以丰富和提高诗歌的表现力。此句即为力证。

尾(“烟火”一作“灯火”)

尾联末字落在一个“归”上,暗合其归隐之意,隐隐有陶潜之情。

在王维的田园诗中,尽管周围是热闹活泼,生生不息,充满了活力的大自然,但诗人的心却是孤寂的。大自然的万物都是热闹鲜活的,嫩竹、红莲,唯有诗人的心是寂寞孤独的。这样的心态,促使王维潜心地去发现去欣赏田园。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有大量抒发爱国主义激情的记梦诗,在词作里也有。这首《夜游宫》,主题正是这样。师伯浑是陆游认为很有本事的人,是他在四川交上的新朋友,够得上是同心同调,所以陆游把这首记梦词寄给他看。

上片写的是梦境。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画面:雪、笳、铁骑等都是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作者的词境里来。让读者一下子把联想融于作者的描

绘之中。中间突出一句点明这是梦游所在。先说是迷离惝恍的梦,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然后才又进一步引出联想——是在梦中的联想;这样的关河,必然是雁门、青海一带了。这里,是单举两个地方以代表广阔的西北领土。但是,这样苍莽雄伟的关河当时落在谁的手里呢?那就不忍说了。那作者为何有这样的“梦游”呢?只因王师还未北定中原,收复故土。这压着作者的心病,迟迟未能解除。作者深厚的爱国感情,凝聚在短短的九个字中,给人以非恢复河山不可的激励,从而过渡到下片。

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想。一灯荧荧,斜月在窗,漏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黑夜因作者的心事变得悲凉,而冷落的环境,又反衬出作者报国雄心的火焰却在熊熊燃烧。自许封侯万里之外的信念,是何等地执着。

人老而心不死,自己虽然离开南郑前线回到后方,可是始终不忘要继续参加抗金事业。“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即使是死了,也念念不忘收复故土。如此爱国热情,是多么伟大!“有谁知”三字,表现了作者对朝廷排斥爱国者的行径的愤怒谴责。梦境和实感,上下片呵成一气,有机地融为一体,使五十七字中的笔调,具有壮阔的境界和教育人们为国献身的思想内涵。[

《红梅》 此词是作者贬谪黄州期间,因读北宋诗人石延年《红梅》一诗有感而作。这首词紧扣红梅既艳如桃杏又冷若冰霜、傲然挺立的独特品格,抒发了自己达观超脱的襟怀和不愿随波逐流的傲骨。全词托物咏志,物我交融,浑然无迹,清旷灵隽,含蓄蕴籍,堪称咏物词中之佳作。

词开篇便出以拟人手法,花似美人,美人似花,饶有情致。“好睡慵开莫厌迟”,“慵开”指花,“好睡”拟人,“莫厌迟”,绾合花与人而情意宛转。此句既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梅花的玉洁冰清、不流时俗,又暗示了梅花的孤寂、艰难处境,赋予红梅以生命和情感。

“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这三句是“词眼”,绘形绘神,正面画出红梅的美姿丰神。“小红桃杏色”,说她色如桃杏,鲜艳娇丽,切红梅的一个“红”字。“孤瘦雪霜姿”,说她斗雪凌霜,归结到梅花孤傲瘦劲的本性。“偶作”一词上下关联,天生妙语。不说红梅天生红色,却说美人因“自怜冰脸不时宜”,才“偶作”红色以趋时风。但以下之意立转,虽偶露红妆,光彩照人,却仍保留雪霜之姿质,依然还她“冰脸”本色。形神兼备,尤贵于神,这才是真正的“梅格”!

下片三句续对红梅作渲染,笔转而意仍承。“休把闲心随物态”,承“尚余孤瘦雪霜姿”;“酒生微晕沁瑶肌”,承“偶作小红桃杏色”。“闲心”、“瑶肌”,仍以美人喻花,言心性本是闲淡雅致,不应随世态而转移;肌肤本是洁白如玉,何以酒晕生红?“休把”二字一责,“何事”二字一诘,其辞若有憾焉,其意仍为红梅作回护。“物态”,指桃杏娇柔媚人的春态。红梅本具雪霜之质,不随俗作态媚人,虽呈红色,形类桃杏,

乃是如美人不胜酒力所致,未曾堕其孤洁之本性。石氏《红梅》诗云“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其意昭然。这里是词体,故笔意婉转,不像做诗那样明白说出罢了。下面“诗老不知梅格在”,补笔点明,一纵一收,回到本意。红梅之所以不同于桃杏者,岂在于青枝绿叶之有无哉!这正是东坡咏红梅之慧眼独具、匠心独运处,也是他超越石延年《红梅》诗的真谛所在。

此词着意刻绘的红梅,与词人另一首词《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拣尽寒枝不肯栖”的缥缈孤鸿一样,是苏轼身处穷厄而不苟于世、洁身自守的人生态度的写照。花格、人格的契合,造就了作品超绝尘俗、冰清玉洁的词格。

此词的突出特点是融状物、抒情、议论于一炉,并通过意境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词中红梅的独特风流标格,正是词人超尘拔俗的人品的绝妙写照。

《登鹳雀楼》

此诗虽然只有区区二十个字,但诗歌意境非常壮阔,可以说是描写鹳雀楼风光的上乘之作。

《江楼旧感》 这是一首情味隽永、淡雅洗炼的好诗。

在一个清凉寂静的夜晚,诗人独自登上江边的小楼。“独上”,透露出诗人寂寞的心境;“思渺然”三字,又使人仿佛见到他那凝神沉思的情态。这就启逗读者:诗人在夜阑人静的此刻究竟“思”什么呢?对这个问题,诗人并不急于回答。第二句,故意将笔荡开去从容写景,进一层点染“思渺然”的环境气氛。登上江楼,放眼望去,但见清澈如水的月光,倾泻在波光荡漾的江面上,因为江水是流动的,月光就更显得在熠熠闪动。“月光如水”,波柔色浅,宛若有声,静中见动,动愈衬静。诗人由月而望到水,只见月影倒映,恍惚觉得幽深的苍穹在脚下浮涌,意境显得格外幽美恬静。整个世界连同诗人的心,好像都溶化在无边的迷茫恬静的月色水光之中。这一句,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叠字回环的技巧,一笔包蕴了天地间景物,将江楼夜景写得那么清丽绝俗。这样迷人的景色,一定使人尽情陶醉了吧。然而,诗人却道出了一声声低沉的感喟:“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同来”与第一句“独上”相应,巧妙地暗示了今昔不同的情怀。原来诗人是旧地重游。去年也是这样的良夜,诗人结侣来游,凭栏倚肩,共赏江天明月,那是非常欢快的。曾几何时,人事蹉跎,昔日伴侣不知已经飘泊何方,而诗人却又辗转只身来到江楼。面对依稀可辨的风物,缕缕怀念和怅惘之情,正无声地啃啮着诗人孤独的心。读到这里,读者才豁然开朗,体味到篇首“思渺然”的深远意蕴,诗人江楼感旧的旨意也就十分清楚了。

短小的绝句律诗,一般不宜写得太实,而应“实则虚之”,这才

会有余情余味。这首诗,诗人运笔自如,赋予全篇一种空灵神远的艺术美,使读者产生无穷的联想。诗中没有确指登楼的时间是春天还是秋天,去年的另一“望月人”是男还是女,是家人、情人还是友朋,“同来”是指点江山还是互诉情衷,离散是因为世乱飘荡还是情有所阻,这一切都隐藏在诗的背后。读者完全可以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在诗人提供的广阔天空里自由飞翔,充分领略这首小诗的幽韵和醇美。[1]

过香积寺 诗题《过香积寺》的“过”,意谓“访问”、“探望”。既是去访香积寺,却又从“不知”说起;“不知”而又要去访,见出诗人的洒脱不羁。因为“不知”,诗人便步入茫茫山林中去寻找,行不数里就进入白云缭绕的山峰之下。此句正面写人入云峰,实际映衬香积寺之深藏幽邃。还未到寺,已是如此云封雾罩,香积寺之幽远可想而知矣。

接着四句,是写诗人在深山密林中的目见和耳闻。先看三四两句。古树参天的丛林中,杳无人迹;忽然又飘来一阵隐隐的钟声,在深山空谷中回响,使得本来就很寂静的山林又蒙上了一层迷惘、神秘的情调,显得越发安谧。“何处”二字,看似寻常,实则绝妙:由于山深林密,使人不觉钟声从何而来,只有“嗡嗡”的声音在四周缭绕;这与上句的“无人”相应,又暗承首句的“不知”。有小径而无人行,听钟鸣而不知何处,再衬以周遭参天的古树和层峦叠嶂的群山。这是十分荒僻而又幽静的境界。 五六两句,仍然意在表现环境的幽冷,而手法和上二句不同,写声写色,逼真如画,堪称名句。诗人以倒装句,突出了入耳的泉声和触目的日色。“咽”字在这里下得极为准确、生动:山中危石耸立,流泉自然不能轻快地流淌,只能在嶙峋的岩石间艰难地穿行,仿佛痛苦地发出幽咽之声。诗人用“冷”来形容“日色”,粗看极谬,然而仔细玩味,这个“冷”字实在太妙了。夕阳西下,昏黄的余晖涂抹在一片幽深的松林上,这情状,不能不“冷”。诗人涉荒穿幽,直到天快黑时才到香积寺,看到了寺前的水潭。“空潭”之“空”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什么也没有”。王维诗中常用“空”字,如“空山不见人”、“空山新雨后”、“夜静春山空”之类,都含有宁静的意思。暮色降临,面对空阔幽静的水潭,看着澄清透彻的潭水,再联系到寺内修行学佛的僧人,诗人不禁想起佛教的故事:在西方的一个水潭中,曾有一毒龙藏身,累累害人。佛门高僧以无边的佛法制服了毒龙,使其离潭他去,永不伤人。佛法可以制毒龙,亦可以克制世人心中的欲念啊。“安禅”为佛家术语,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毒龙”用以比喻世俗人的欲望。

王维晚年诗笔常带有一种恬淡宁静的气氛。这首诗,就是以他沉湎于佛学的恬静心境,描绘出山林古寺的幽邃环境,从而造成一种清高幽僻的意境。王国维谓“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首诗的前六句纯乎写景,然无一处不透露诗人的心情,可以说,王维是把“晚年惟好静”的情趣融化到所描写的景物中去的了。因此最后“安禅制毒龙”,便是诗人

游欧洲感想诗句篇三
《漫游古诗王国》

漫游古诗王国

——六年级古诗词复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诵读古诗词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古诗词,充分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意境美,提高学生朗诵古诗词的水平。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参与活动,提高学生自觉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及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古诗的美,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组织形式:以竞赛的形式,体现学生为主体,

课前准备:

1、教师将小学阶段的重点古诗进行了整合归类,制成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整理背诵古诗,并分组准备参赛。 教学过程:

上课前播放古诗歌曲《静夜思》《春晓》《长歌行》创设情境》

一、 创境引思,目标定向

导入:同学们!刚才你们欣赏了几段优美的音乐,你发现这些歌曲有什么共同点?(歌词都是古诗)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而中华古诗文又是我国古代珍贵的文化瑰宝。老师相信,六年的小学生活中,你们一定积累了很多古诗词。今天, 就让我们打开记忆之门,倘佯在中华古诗文的长河中,来个古诗词知识大比拼,你们说怎么样?老师知道为了今天的竞赛同学们在课下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希望大家团结协作、积极动脑、踊跃发言,因为你们才是这课堂的主人。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自己小队争得荣誉?那么就让我们一起用掌声鼓励我们自己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今天老师还特意请了个小助手潘害琪同学和老师一起主持今天的竞赛,掌声欢迎她。

学生潘海琪:谢谢大家!很荣幸能和老师一起主持这次知识竞赛,祝愿同学们取得好成绩!

生:老师,我建议,为了缓解一下同学们比赛前的紧张心里,我们不妨先热热身,来个热身赛,您看怎么样?。

师:嗯,好主意。

潘:接下来我们先进行热身赛,大家不必紧张,比赛结果不计入总分。

师:我国古代的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只要我们留心

品味,便会发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老师准备了6幅画,每幅画都对应着一首很有名的古诗。看看你能不能猜出来,并朗诵出来,有没有兴趣试一试?请看大屏幕! (播放课件)

学生背诗

潘:老师,你看,一个小小的热身赛是不是看出我们同学们的实力了。

师:是啊,我想下面的竞赛一定会很激烈的。就让我们在激励有趣的竞赛中一起走进诗的世界,漫游古诗王国。 潘海琪:我宣布:六一班漫游古诗王国古诗词知识竞赛现在开始!

二、自主实践,互动感知

(多媒体课件依次出示竞赛题)

师主持:首先进入第一关。古诗万花筒

第一关。古诗万花筒

这里有六组题,各队派出一名选手应答,四道题全答对者才能得分。

第一组: 下面四句古诗含有四种花,你能说出来吗?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开。

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村。

3、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 )稀。

4、竹外( )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组题:填一种动物名称

①月黑( )飞高,单于夜遁逃。

②意欲捕鸣( ),忽然闭口立。

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 )立上头。

④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 )上青天。

C组题:填上表示方位的词

1.故人()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王师()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风放纸鸢。

4.遗民泪尽胡尘里,()望王师又一年。

D组题:请你填上重叠的词:

1.( )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2.小荷才露( )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梅子黄时( )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4. 留连戏蝶( )舞,自在娇莺()啼。

E组题:填颜色的词。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___于二月花。

(2)日照香炉生___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3)儿童急走追___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___丝绦。

F组题:填上表示数字的词:

1.不知细叶谁裁出,()月春风似剪刀。

2.飞流直下()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春色满园关不住,()枝红杏出墙来。

4.南朝( )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下面进行一组抢答题:各自派出一名选手。

请你分别说出一句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句。 请你说出与雨有关的诗句 (两句)

请你说出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两句 )

第二关:我是小法官 正误我来判。

要求:不仅会判断,还要能说出理由。

1、《出塞》是宋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他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 )

2、“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长歌行》的形式就是“行”。( )

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句中“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阴山”指阴山山脉,在现在有内蒙古境内。( )

4、《七步诗》诗人以萁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兄弟的残酷迫害。( )

5、《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诗”,也就是说是他一生中写得最快的一首诗。( )

6、“报得三春晖”意为报答母亲之恩,“三春”指三个春天。( )

游欧洲感想诗句篇四
《诗歌》

作者简介

胡适(1891年12月17日

用白话文写作,石破天惊,引起很大反响。胡适认为中国若想有活文学必须用白话,必须用国语,必须做国语的文学”,主张“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被誉为“文学革命最堂皇的言”。

—1962年2月24日),汉族,安 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原名嗣穈,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

名天风、藏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

胡适深受赫胥黎与约翰·杜威的影响,自称赫胥黎教他怎样怀疑,杜威先生教他怎样思想。因此胡适毕生宣扬自由主义,提倡怀疑主义,并以《新青年》月刊为阵地,宣传民主、科学。毕生倡言“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言必有证”的治学方法。

胡适领导了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倡使

著作

胡适的作品有《中国哲学史大纲》《尝试集》《胡适文存》《胡适文存二集》《胡适文存三集》《胡适自传》《戴东赢的哲学》《白话文学史》《胡适文选》《胡适论学近著》《四十自述》《藏晖室札记》《胡适日记》《齐白石年谱》,.以及《先秦名学史》等英文论著。

内容简介

《尝试集》系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

诗集,开新文学运动之风气,是胡适先生里程碑式的著作。问世以来引起文学界、理论界的广泛争论,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尝试集》

共三编。第一编大多是脱胎于旧诗词的作品,第二、三编在运用自由诗体和音韵节奏的改革等方面作了尝试,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诗集。作品或诅咒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和旧礼教的虚伪,或表现个性解放和积极进取精神,或歌颂劳工神圣。胡适无疑是第一位白话诗人。他的《尝试集》充满了矛盾,显示出了从传统诗词中脱胎,蜕变,逐渐寻找,试验新诗形态的艰难过程。

闻一多的诗,是他的艺术主张的实践。他的大多数诗作,犹如一张张重彩的油画,不仅喜用浓重的笔触描绘形象,渲染气氛,尤擅于在大胆的想像、新奇的比喻中变幻种种不同的情调色彩,再配上和谐的音节、整饬的诗句这些优美的艺术形式的框架,使他的诗成为一幅完整的艺术品. 在创建格律体时,闻一多提出了具体的主

张,就是著名的“三美”:“诗的实力不独包括着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并且还有建筑的美。”

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年11月24

日-1946年7月15日),汉族,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新月派代表诗人.是唯美型诗人,是诗人型学者,是学者型诗人。“五

四”时代,全才不少,如闻一多之全才不多,如闻一多之熟悉西方文学者也不多。

诗集

《死水》《冬夜草儿评论》《红烛》《死水》《闻一多诗文选集》,代表作《忘掉他》《太阳吟》《忆菊》《红豆》《死》《忏悔》《洗衣歌》《一句话》《七子之歌》。

创作风格

内容简介

《红烛》是闻一多第一本诗集,她的气魄雄浑似郭沫若,却不似他的直率显露;意趣幽 深似俞平伯,却不似他的暧昧拖沓;风致秀媚似冰心,却不似她的腼腆温柔。他的每首诗都看出是用异常的气力做 成的。这种用气力做诗,成为新诗的趋向。《红烛》连序诗共62首,分《李白》、《雨夜》、《青春》、《孤雁》、《红豆》5篇,大多为诗人留学美国时所作;以对祖国的热切思念和赞美,对美国侵略势力的揭露为主要内容。《红烛》为序诗,《忆菊》、《太阳吟》、《孤雁》等为其中有代表性的篇章。作者崇尚“为艺术而艺术”的理论,部分诗作表现出唯美主义的倾向,带有一种虚幻的色彩。

出版第二部诗集 冯至《北游及其他》,记录自己大学毕业后的哈尔滨教书生活。1930年赴德国留学,其间受到德语诗人里尔克的影响。 冯至先生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在文化学术上颇多建树。他从上世纪20年代起,就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直接参与者,并且成就斐然,以诗集《昨日之歌》、《北游》享誉一时,被鲁迅誉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冯至先生创作的《十四行集》更是在中国新诗的写作中开创新体,独步文坛,影响深远。除创作外,冯至先生在中外文学上同样贡献卓越,他既精通中国古典文学,又精通欧洲文学,

作者简介

冯至(1905-1993),原名

冯承植,字君培。现代诗人,他对杜甫和歌德的研究成翻译家,教授。直隶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受五四新文

果《杜甫传》、《论歌德》在中国学术史上均具有开创

化运动影响,开始写诗。 性的意义。 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8月

诗集

《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年诗抄》《西郊集》,

诗歌代表作品《我是一条小河》《十四行集》《蛇》《鼠曲草》《蚕马》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我们准备着》《南方的夜》

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

内容简介

《十四行集》于1942年首次出版,它不仅在形式而且在内容上都体现出当时中国新诗与世界诗潮的交流和渗透,成为四十年代新诗现代化过程中的一座艺术高峰。十四行诗虽然只有27首,但它融汇了中国古典诗人杜甫的现实主义的深沉和睿智、德国浪漫主义诗人歌德的高度哲理和奥地利早期现代主义诗人里尔克的沉思和敏感。正如诗人自己在诗集序言中说:“从历史上不朽的人物到无名的村童农妇,从远方的千古的名城到山坡上的飞虫小草,从个人的一小段生活到许多人共同的遭遇,凡是和我的生命发生深切关连的,对于每件事物我都写出一首诗……”这说明诗人诗思的触角不仅伸向宇

宙、历史、社会,而且使他自己的生命体验与生活经验转化为诗艺术的结品。

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作者简介

冰心 (1900~1999)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作家评价

有你在,灯亮着。

一代代的青年读到冰心的书,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

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我希望年轻人都读一点冰心的书,

都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巴金

一颗善良美丽的星辰陨落了,而她的光芒,将永远留在几代人的心里„„ ------魏巍

冰心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宽广人性是它的生命力,虽然作品数量很少,而且没有长篇,但冰心那富有声音的作品,以及对人性的一种侧面的仔细的洞察,就像《小橘灯》一样,赋予我们以温暖心房的光芒。

------萩野脩二(日本)

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的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作品简介

《繁星》《春水》的内容,是诗人平时随便记下的“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后来,她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启发,觉得自己那些三言两语的小杂感里也有着诗的因子,这才整理起来,而成为两本小诗集。冰心在当时大约不会想到,她这两本含蓄隽永、富于哲理的小诗集的出版,竟会使那么多青年的久已沉

.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冰心语录

默的心弦受到拨动,从而在她的影响下,促使“五四”以来的新诗,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进入了一个小诗流行的时代。 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慕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

《繁星》《春水》整体特点

冰心以其特有的女性纤柔、清新秀丽的语言写成了《繁星》《春水》两本诗集,语言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通畅而又情韵悠长,并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诗集《繁星•春水》,为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以“自然”“童真”与“母爱”为主题,以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自然的赞颂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

悟为主要内容,表达了她对母亲的情感、对孩子的喜爱、对自

游欧洲感想诗句篇五
《读后感》

1.《窃读记》读后感 五年级上册语文的第一课,就是林海音写的《窃读记》 ,描写的是作者小时候很穷,没 有钱买书,只能去书店窃读,从书得到了很多乐趣。 她常常光顾书店,却从不购买书,所以她想方设法地把自己隐藏起来。藏在人群中或 者贴在一个大人身旁。直到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书店的日光灯也亮起来的时候,她才依 依不舍地离开。有时还会为了看完一本书而跑几家书店。她这种强烈的求知欲和对读书的 渴望真令人感动。 文章里令我感受最深的句子是: “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仔细 想想,这句话有着很深的含义。老师告诉我们: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 对我们来说,书籍和粮食同样重要,因为书籍就是我们的粮食,它可以使我们增长知识, 丰富我们精神粮食。 现在,虽然我们时时刻刻都可以读书,但有的同学却不怎么爱读书。想一想从前,作 者要读一本书有多困难啊,我们应该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高尔基曾经说过:书 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杜甫也说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不仅仅可以拓宽我 们的知识面,还可以提高我们写作的水平。 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好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五年级的一篇课文。它记录了“小苗”张钫与“大树”季 羡林的交流。两人轻松、睿智的对话让我一下子懂得了许多。 首先他们谈到了小孩该不该看闲书。季羡林认为,我们应该多看闲书,因为这样能 提高写作水平。我们适当地看闲书能积累更多的知识,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是,不能因 为看闲书而耽误正课,尤其是像张钫那样上课看闲书,就更不敢恭维了。还有,完全不看 闲书,一心投入到正课也是不对的。这样做,也许能造就一个尖子生,但永远无法造就一 个博学多才的智者。所以,我们应该适当地读点课外书,做到课内课外两相顾。 还有,季羡林鼓励我们多积累古诗、古文。我觉得很有道理。因为它们是古人智慧 的结晶,代代相传,可不能断在我们 21 世纪青少年的手里啊!不仅如此,多积累古诗文还 可以陶冶情操,提升自我。 “大树”用丰富的内涵,教给了我们这些小苗很多很多。真感谢“大树”! 3.《走遍天下书为侣》读后感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自从我读了《走遍天下书为侣》这本书时,我被深深吸引住 了,我连续读了几遍,眼前仿佛真的出现了一副生动的画面:一个小女孩把一本书抱在手 上,坐在小船上,蓝蓝的天空,海鸥在蓝天飞翔,多美啊﹗ 作者将书喻为朋友和

家,的确是一种妙喻,朋友和家,人人都有,天天相见,但感受 却不同,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如果没有朋友和家人,我们将会迷失生活的方向, 不知道怎样面对生活。 作者反复列举了“一遍遍地读一本书”的感叹,也是教我们读书的方法,读书应该从 不同的角度去读,细细品味,用心的琢磨,才能有所收获,才能读得津津有味。 作者说世界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我们班有四十个同学,也就有 四十种读书方式,我相信我们班的同学读了这篇课文,每个人肯定会有不同的感受。 书是一个人最好的朋友,我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让书陪伴我一生,我相信自 己,一定行﹗ 4.《我的长生果》读后感 文章主要通过三个小故事,写出了作者对书的热爱之情。作者最早的读物是一种叫香 烟人的纸片,正面印画,反面印字,过后作者又看到连环画、大部头小说。她天天如饥似 渴的读书,积累了许多知识,使她的作文水平提高了许多。文章通过两件事写出了书对她的 好处,在写作文时她不像别人一样千篇一律,而是用自己的心去体会写作文。通过写作文 作者也悟出了两条道理:一,作文要构思别出心裁,落笔时也要有与众不同的鲜味才行。 二,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也是离不开借鉴与模仿的。 读了这篇课文, 我认识到了书的重要性, 于是就有空便读些书丰富我的知识。 有一次, 老师让我们写一次快乐的往事,我平时积累的这些词语一下子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我 从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写起,以马路上的喧哗声和过节的喜庆气氛反映出了我们一家人的 开心、快乐。写着写着我就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我将平时积累下来的描写快乐的词句恰 当的运用在了文章里,使文章更加突出了欢快和喜庆。这一篇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得到了 老师的好评。我的心里乐滋滋的像喝了蜂蜜一样甜。 我喜欢读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要攀登知识的高峰, 向顶峰发起冲击,争取更上一层楼。 5.《梅花魂》读后感 古人曾云: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从这些 着名的诗句我们可以看出梅花是多么的纯洁,它那不畏严寒的品性曾经影响着多少世人。 本文通过描写梅花的秉性,叙述了一位华侨老人身在异乡对祖国深切的眷恋之情。让 我们深切的领会到一位身在异乡的老人那一颗热爱祖国、盼望回到祖国的赤子之心。 读了这篇散文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外祖父想回到自己祖国的强烈欲望。其实外祖父 爱梅花,爱的是梅花的精神;赞梅花,赞的是中华民族

的精神。因为梅花是最有品格、有 灵魂、有骨气的!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作为华夏的儿女,我们要学习梅花那种不图 外表,不媚世俗,一身清气,高洁自重的精神,这也是《梅花魂》给我的启示。 6.《桂花雨》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课文——《桂花雨》,作者很巧妙地运用借物喻景这个修辞手法抒 发了对家乡的感情。文中的每一个字是那么扣人心弦,让人一读起来就舍不得放下,文中 的内容使人荡气回肠,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大家都知道,中秋节前后是桂花盛开的季节。作者琦君的故乡的家里,有一棵枝繁叶 茂的桂花树,八月,她家的桂花开得异常旺盛,仰头望去,那点点黄花,有如天空中那点 点繁星。她们家里的这棵桂花树的香味,不说是十里飘香,也足以将前后几十户人家全部 浸在香气里了。可是,八月也是个台风多发的季节,风一吹来,枯萎了枝叶和花瓣的还好, 没有枯萎的花瓣被吹下来,落入泥土之中,就再也没有以前的新鲜的味道了。这天,妈妈 正盘算着收获这些桂花,“如果不刮台风,我就可以收几箩筐。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 一箩给毛家老奶奶,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这时,她抬头一看,天上乌云密布,就知道 要刮台风了。于是,她马上招呼大家摇桂花了!这下可把她乐坏了,因为,这是她童年里 最快乐了的一件事。 后来,作者琦君搬到杭州读中学时,那里漫山遍野都是桂花树,那才真是香飘十里。 作者每天都要去那里赏花,回家时,总要给母亲带满满一袋子桂花。可母亲总是说:“这 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令我陶醉不已,回味无 穷,并不是母亲觉得两处的桂花不太一样,而是向我们展示了母亲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家 乡院子里的那棵桂花树,倾注了全部心血,已经成为她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桂花雨》看似作者写她母亲对桂花的喜爱,其实质是借用桂花,抒发了作者对故乡 的热爱与思念。 7.《假如没有灰尘》读后感 灰尘是人人讨厌的东西,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五十染尘埃。”可是人 类总是离不开灰尘。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使人无法睁开眼睛。假如空气中没 有灰尘,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湿漉漉的。更严重的是,天空中难以形成云雾,也难以形成 雨、雪来调节气候。从地面蒸发到大气中的水汽逐渐增加,大气中的相对湿度不断上升, 就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假如大气没有灰尘,由于只是在气体对阳光的放射,整个天空将始 终是蔚蓝色的。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事物

往往会有两面性,只有正确的认识他们才能“趋 利避害造福人类”。比如火,能让人取暖,可以把东西做熟;其实,像这样的两面性的事 情还有许多。还有台风,遇过没有台风,本意严峻的全球水荒就会更加严重。而台风这一 热带风暴的出现,却能及时的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淡别资源。据推算,一个致敬不算太大的 台风,登陆是可带来近 30 亿吨降水。以中国附近的西北太平洋为例,每年约有 30 多个台 风,它们在像西部靠岸或登陆后,给中国、日本等国沿海地区带来的降雨量,往往要占当 年该国总降水的 25%以上!假如没有台风就没有热平衡。 8.《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读完《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我心中有一股说不出的感受。五壮士为了不让敌人 发现自己的部队,跳崖身亡。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了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马宝玉、 胡德林、宋学义、葛振林和胡福才五位英雄为掩护群众和部队撤退,毅然地 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子弹没有了,他们就拿石头砸。在敌人的主力部队 到来时,班长马宝玉用尽力气将最后一枚手榴弹投出去,顿时在敌人部队中央炸开了花。 可日伪军发现了他们已经没有子弹,蜂拥向山顶冲来,并叫到“捉活的,捉活的!” 马宝 玉等人为了不做日伪军的俘虏,宁死不屈,砸碎枪后壮烈跳崖。敌众我寡,他们从不在乎, 仅五人却干掉了 150 多个敌人。他们永远是我们祖国的骄傲,民族的自豪。后来,狼牙山 五壮士的牺牲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受到聂荣臻司令员的高度评价,他说:“他们身 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优秀品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这种宁 死不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是我们的榜样。 他们以大局为重,宁肯现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也要为中国共产党的利益着想。那种民 族气节,牺牲精神让我难忘,也让我更加发愤图强!我要从小事做起,勿忘国耻,振兴中 华 《乌塔》读后感读过《乌塔》这篇文章,我觉得乌塔是一个细心。大胆的德国女孩,她每到一地都 会先查警察局的电话, 不让爸爸妈妈担心, 或者给爸爸妈妈打一个电话, 寄一张明信片。 她细心,肯学习,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了欧洲旅游。乌塔自主。自强,旅游的费用全部 都是有自己打工挣来的,不花爸爸妈妈的一分钱。她的爸爸妈妈放开了手让乌塔去亲自 体验生活,品尝人生的酸甜苦辣,我羡慕和敬佩乌塔 14 岁就能独自游历欧洲。 乌塔利用暑假去了意大利的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还准备去希腊。 在我的暑假里,时间一般都是有爸爸妈妈安排,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老师

留的枯燥 的作业上了,不能像乌塔一样去旅游。要么,时间都花在了舞蹈班上去练习舞蹈。我十 分希望能独自去游玩,但爸妈能支持吗?当然不能了,所以说我的署假就去少自由。 乌塔为了实现自己的世界旅游计划,用了三年时间准备,阅读了这些国家的有关资 料,自己打工挣钱做旅费。 我也到过许多地方旅游过,当然是和爸爸妈妈一起旅游,旅游的路线当然也是爸爸 妈妈安排的,旅费也是从爸爸妈妈的要腰包拿住来的。 《通往广场的路不只一条》读后感读完了《通往广场的路不只一条》后我深受启发。在危难来临之时必定会有希望,只要 有一丝希望,就有千百条路可以走。然而一但放弃就没有任何路可以再让你去走了。 在失败面前我们应该自信,因为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我们勇于思考,坚持不懈, 一定能够摆脱困境。 就像作者在为四十件毛衣根本无法做出去而担心的时候想到了这句 话,时装展开不了时想到了这句话。才使她有这样成就。“通往广场的路不只一条,生 活也是这样。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达到你的目的地的话, 就可以换一条路试一试!” 如果当初父亲并没有和女儿说这句话,可想而知,未来的作者会变成什么样。 《通往广场的路不只一条》这个课题“指使”我将这个故事告诉父母,因为父母是长 辈,他们对这篇课文的理解肯定比我们要深得多,说不定还能给他们带来许多启迪呢! 困难往往就在成功来临的时候伴随,但成功也往往在困难的后面相伴。 我相信在一千年以后,甚至一万年,这篇课文依然被教育出版社印在语文书上。 《滴水穿石的启示》读后感我喜欢《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文章。读完《滴水穿石的启示》后,我真的被感染。 文中三位名人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我,他们都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这是“滴水穿石”的最原始的解说了。 读完这篇课文,我想到了浪花能把毛毛棱梭的礁石碰撞成圆石头,它也具有这种坚 持不懈的精神。不信,你想想,浪花日日夜夜、年年月月,永不停息地前进,也在不分 日夜地冲击礁石、浸蚀礁石、啃噬礁石,它最终能不让礁石的棱角变小、变平吗? 是的,只有上不去的天,没有做不成的事。只要我们认准目标,对准他,努力吧! 拼搏吧!超越吧!挑战吧!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千万不要回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 失败,别怕,那时上天对你的考验,跌倒了爬起来,你只要一次又一次的顽强努力,你 会成功的,你一定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自豪,幸福与甜蜜!你一定能实现心中美好的 理想!让

游欧洲感想诗句篇六
《几篇整理过的读后感》

神曲——但丁

恩格斯曾这样说:“封建的中世纪终结和现代新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诗人但丁。”

《神曲》是但丁最伟大的作品,但丁一生的经验包括爱情、政治、人生观、宗教观、宇宙观均反映其中。《神曲》的外壳虽然是宗教的,但诗中所写的见闻,大都以现实为题材。诗人与亡灵谈论的是国家的兴衰,听他们倾诉自己的悲苦哀怨,揭露他们的丑行劣俗。

《神曲》共分三篇:地狱、净界、天堂,每一部分由33章组成,加上最前面的序章,全书共100章。基本情节架构看似简单:一天,但丁在森林中迷路,危急之际,罗马诗人维其略受贝亚德之托付,带领但丁穿过地狱、净界。这段旅程中,但丁看到了有些罪人在地狱因生前不同之罪过而遭受不同的惩罚,另一些罪人则在净界里努力洗除自己的罪孽,后来贝亚德出现,接替维其略的向导地位,在迫使但丁对自己的过失作一番告白后,亲自引导但丁游历天国,但丁最后终于见到上帝。

在但丁的笔下,《神曲》中的地狱是意大利现实情况的映射,天堂是人类梦想达到的净界,炼狱则是人类从现实走向净界时所必须经历的苦难。但丁希望人能熟悉自身的罪恶,改过自新,去达到理性天堂的净界。

和许多中古文学作品一样,《神曲》除了字面的意义外,还有寓言的意。“从字面说,《神曲》的主题是死后灵魂的状况;从寓言上说,主题就是人凭自由意志去行善行恶,理应受到公道的奖惩。”但是但丁自己也提到“全诗和其中各部分不是为思辨而设的,而是为可能的行为而设的;假如某些章节的讨论方式是思维的方式,目的不在思辨,而在实际行动” 这里确定了他写《神曲》是为了影响人的实际行动,就因为如此因而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 在〈地狱〉、〈净界〉、〈天堂〉三篇中,诗人在作品中广泛地、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现实。他一方面感叹意大利的分裂和局势混乱,哀叹“意大利是奴隶”、“是苦难的旅舍”、“不再是各省的女主,而是一个妓院”、“意大利各城市布满了暴君”;他也严厉谴责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卢道夫一世和阿尔伯特一世只愿在德国扩充势力,竟不来意大利行使皇帝的权利,“听任帝国的花园荒凉”;尤其对教会的揭露和批判尤其尖锐。他盛怒地斥责教皇贩卖圣职的罪行,“你们的贪婪使世界陷入悲惨的境地,把好人踩在脚下,把坏人提拔起来。”其代表人物就是庞尼菲斯八世,因此但丁多处揭露他的罪行,并借犯贩卖圣帜罪的教皇尼古拉三世的灵魂之口,当庞尼菲斯八世还在世时,就公布他一定要入地狱。

至于《神曲》对于现实的揭露方式,一般是透过人物形象进行的。揭露者和被揭露者的对象大都是透过历史上或当代的闻名人物。如用号称第一代教皇的圣彼得揭露教廷的腐败;用法国卡佩王朝的始祖休·卡佩揭发腓力四世和其它后裔的罪行;用教皇尼古拉三世揭发他自己和他的后继者庞尼菲斯八世和克力门特五世的罪行。因为但丁相信,只有通过闻名的人物和事件,才能打动人心,促使改革早日实现。也因此《神曲》所塑造的各类型人物,大都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形成一座丰富多姿的人物画廊,这在中古文学中是无与伦此的。

关于《神曲》的成就评论部分。有人认为《神曲》的两大因素便是爱情与政治,但丁的最大写作动机亦在歌颂贝亚德而作的。但是我们透过《神曲》的细节所表现的高度技巧来看,它的主要成就还在于高度概括和综合性。但丁看到祖国壮丽的河山,接触社会各国阶层,加深了爱国思想,丰富了生活经验,视野从佛罗伦斯扩大到意大利全国乃至整个基督教世界。他看到意大利和整个欧洲处于纷争、混乱的状态,探索了祸乱的根源和拨乱反正的途径,意识到自己担负着揭露现实,唤醒人心,给意大利指出政治上,道德上复兴之路的历史使命。认为自己作为一个诗人,就要通过创作一部有巨大感染力的作品,才能完成此一使命。因此这部作品把诗人内在的生活经验、宗教热情、爱国思想和政治文

化方面的重大问题;把历史的和现实的、古典的和基督教的因素融合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在这一点上,《神曲》确实是非常成功的。难怪艾略特在他的〈但丁论〉中宣称“但丁与莎士比亚平分了现代的世界,再没有第三者存在。”“莎士比亚表现出人类情感的最大宽度,而但丁表现出最大的高度和深度。” 泰戈尔诗选

——读后感

戈尔是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在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

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等

《吉檀迦利》在印度语中是“献诗”的意思,它由103首诗歌组成,发表于1910年,是泰戈尔哲理诗集巅峰时期的代表作,对20世纪世界文坛产生过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已被译成40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国流传。在诗中,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诗人是何等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那些爱和平的人民。从诗的字里行间,我们看见了天真无邪的儿童在海边追逐嬉笑,看见了挑灯顶罐、裙带飘飘的印度少女在田间行走,听到在园中、渡口吹着芦笛的印度工人向人们轻声诉说……

《飞鸟集》是一部富于哲理的英文格言诗集,共收录诗325首,初版于1916年完成。其中一部分由诗人译自自己的孟加拉文格言诗集《碎玉集》,另外一部分则是诗人1916年造访日本时的即兴英文诗作。诗人在日本居留三月有余,不断有淑女求其题写扇面或纪念册。考虑到这一背景,我们就不难理解这些诗何以大多只有一两行。诗人曾经盛赞日本俳句的简洁,他的《飞鸟集》显然受到了这种诗体的影响。因此,深刻的智慧和简短的篇幅为其鲜明特色。美籍华人学者周策纵先生认为,这些小诗“真像海滩上晶莹的鹅卵石,每一颗自有一个天地。它们是零碎的、短小的;但却是丰富的、深刻的”,可谓言之有理。

《园丁集》是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的英文散文诗集,共收集诗人早期抒情诗八十五首。这些诗歌作品短小精悍,形式活泼,内容深邃,诗意浓郁,富有哲理。在泰戈尔亲自翻译的《园丁集)英译本自序里,诗人明确地宣称:“印在这本书里的、从孟加拉文译过来的”诗歌,是“关于爱情和人生的抒情诗”。认真阅读《园丁集》中的诗篇,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种种美妙动人的爱情场景,体骏到男女恋人的难以言喻的情感和心态,领悟到关于人生探索的寓言和哲理,而且可以深刻理解和掌握泰戈尔在人生道路、爱情生活方面的探索和追求。尽管《园丁集》是一本小小的诗集,收集的诗歌作品并不多,但是从一个侧面,我们可以具体地了解泰戈尔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新月集主要译自1903年出版的孟加拉文诗集《儿童集》,也有的是用英文直接创作的。诗集中,诗人生动描绘了儿童们的游戏,巧妙地表现了孩子们的心理,以及他们活泼的想象。它的特殊的隽永的艺术魅力,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纯洁的儿童世界,勾起了我们对于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泰戈尔以诗人著称,创作了《吉檀迦利》等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他又是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作曲家和画家,先后完成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1500多幅画和2000多首歌曲。其作品中“信爱、童心、母爱” 的思想,博大仁慈的胸怀,独具魅力的人格,赢得了无数中国读者的敬仰。

游欧洲感想诗句篇七
《春日感言朱国良》

春日感言 朱国良

①江南的春天,总是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悄悄来临,“杏花春雨江南”,这是上了名诗之页的。历数我经历的几十个春天,总是乍暖还寒,需要反反复复冲破凛冽的西风和反攻的寒潮才降临人间,因此春光很金贵,春光也往往只能雨中(kuī shì) ,总在不经意中,便进入了初夏的境地,常常令人生出春光难觅的感慨。

②珍爱春天,是热爱生活的一种执著。这也是对照冬天的岁月,有比较而有鉴别的一种实际行动,虽然说冬天的寒冷对于世界,是净化,是考验,是生命的再生前提和生活的新生要素;这也是一种反衬和折射:没有坚冰,谁去认可红梅的烂漫?没有白雪,谁去判定青松的高洁?但是那似乎是哲学的命题和诗人的想像。只有春天才是大众的,才是为伟人和凡人、诗人和农人共同承认和赞美的。如果说冬天是一篇哲学,是一则寓言,那么春天则是一首(shēn suì) 的诗,是一曲明朗的歌,春天也让有思想的人感动和感慨。

③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诗人白居易就是这样说的。翻翻一部唐诗吧,那里面尽有李白、杜牧、韩愈、李贺们对春的感慨。摆着道学面孔的人们,是不是不咏唱春天呢?北宋理学家程颢写下了《春日偶成》,还成了《千家诗》的第一首。朱熹更是有名的“老夫子”,他面对朗朗春光,盈盈春意,也吟唱了“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春日》诗。和尚是讲究四大皆空的佛门子弟,也不能不被春天打动“凡心”。南宋的志南和尚写下了这样的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在中国的古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们从各个角度歌唱春天,为春风、春水、春雨、春草、春柳、春鸟、春山、春游、春宵、春眠等尽情歌唱,进而从欣赏春天写到珍惜春光。

④品味春色,沐浴春风,可以感受生活,感悟人生。这可以说是中外一致,概莫能外的。“闺中少女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如果这位生在封建时代的女子奈何不了这种生活的话,那么现代的那位美国哲人桑塔耶那则更有甘愿为春天俘虏的意味了。这先生长期在哈佛教书,五十岁那年的春日,有一天在讲台上,偶有知更鸟飞来,立在窗格子上,他注意到了,感受到又一个春天的到来。他回过头来,对学生们说,我与阳春有约!冲出教室,开始了他云游欧洲大陆之行。

⑤生命四季,是我们每个人都共有的,而春天更能开启人们的感情之源,心灵之泉,难怪首次在甲骨文里露面的形声宇就是“春”,难怪古人殷殷切切地寄

语他的友人“此行江南去,千万和春住”。居住在大观园中的史湘云更是大声疾呼:“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可是事实上春光难永驻,有来必有去,谁也挡不住“落花流水春去也”的结局。不管是落花有意,还是流水无情,都表现了时间易逝的自然迹象,但是精神上的青春,意志里的春色,进取中的春光,则当常驻于有志人和奋斗者的岁月年华里!

——摘自2004年2月22日《绍兴晚报》,有改动。

13.依据注音,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2分)

(kuī shì) (shēn suì)

14.通读全文,仔细体会,作者通过对春天的赞美,从中揭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3分)

①春天是美好的,但春天短暂而易逝,我们应该倍加珍惜。 ②人应该保持青春的活力,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不断奋斗和进取。

15.从第①段来看,作者认为“春光很金贵”的理由是什么?由此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3分)

①因为春“总是乍暖还寒,需要反反复复冲破凛冽的西风和反攻的寒潮才降临人间”;“总在不经意中,便进入了初夏的境地”。 ②引发了作者“春光难觅”、“春光易逝”的感慨。

16.第②段最后说,“只有春天才是大众的,才是为伟人和凡人、诗人和农人共同承认和赞美的。”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在春天的怀抱里,不论什么样的身份和地位,人人都能尽享春天带来的欢乐,这正是春天被所有热爱生活的人所承认和赞美的原因。

17.第④段开头写到,“品味春色,沐浴春风,可以感受生活,感悟人生。”请联系上下文,反复品味、揣摩这句话,谈谈你的感悟。(3分)

美丽的春色,习习的春风,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愉悦,促使人们从心里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进而引发人们更加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珍视人生。

18.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歌唱春天的诗句,请你任意写出两句。(2分)

游欧洲感想诗句篇八
《评论项羽的诗句及感想》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译文: (我的力量大到能拔起大山啊,我的气概能压倒当世,时局不利呀, 乌骓马也不再飞驰,乌骓马不再飞驰啊!我该拿它怎么办?虞姬啊虞姬啊, 我该拿你怎么办?)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从来未可知。 译文: (胜败乃兵家常事是不可预期的,能够忍受失败和耻辱的才是真正的 男儿。江东子弟人才众多,如果项羽渡过乌江返回江东,说不定还能卷土 从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译文: (经过战争的疲劳的壮士非常悲哀,中原一败之后大势难以挽回。即 便江东的子弟现在还在,但是他们还会跟着项羽再次卷土从来吗?)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文: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要做一个人上之人,就要做一个杰出之人!即使 是已经死了,也要成为魔鬼中的霸者,领导群魔!我直到今天还在想念当初楚汉 争雄时的项羽,因为兵败,无颜面对自己的江东父老,宁肯自刎于乌江)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扛鼎破秦称霸王,鸿门垓下怨苍天。 我认为项羽是个真英雄他率领八千江东子弟伐秦,与秦军主力决战于巨鹿 破釜沉舟九战九捷,不愧为真英雄。他爱马爱美人充满豪气,虽然他不会 用人有些自大。但是他不屑于趁人之危不愿算计别人。所以刘邦才会在父 亲妻子被抓之时有恃无恐。巨鹿之战、齐国之战、彭城之战无不显示项羽 的霸气实力。 垓下歌中英雄不知道怎么来送别他的爱马他的爱人,回首过去真的太多 伤感。 杜牧从一个诗人的角度认为项羽卷土从来一定还有机会。但是霸王不会 这么做他不会在拿江东子弟的性命做赌注,如果真的过江了也就不是霸王 了。 王 安石 从 一 个 成 熟 政治 家 的 角 度评 论 项 羽的 失 败 却 是在 理 当 是太 理 性 了。 李清照则结合了当时的时局有感而发,对项羽也充满赞赏。 我认为历史永远是胜利者的说辞,成王败寇。但是项羽是我心目中的英 雄。

游欧洲感想诗句篇九
《外国文学知识点整理》

外国文学知识点整理

一.填空选择:

1.古希腊、罗马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古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的源头。古希腊人被史学家们称为“正常的儿童”。

2.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是古希腊从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时期,史称“英雄时代”,又称“荷马时代”,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起先,神话以口头文学的形式流传。赫西俄德的《神谱》、荷马史诗以及古希腊悲剧、历史著作等,都记载了大量的神话故事。

3.古希腊神话在内容上主要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

希腊神话诸神——

地母:该亚;天神:乌拉诺斯;雷电之神:宙斯;天后:赫拉;太阳神:阿波罗;智慧女神:雅典娜;月亮神:阿尔忒弥斯;战神:阿瑞斯;爱神和美神:阿佛罗狄特;火神:赫淮斯特斯;神使:赫尔墨斯;海神:波塞冬;农神:得墨特尔。

4.古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荷马史诗。

5. 赫西俄德的教诲诗《工作与时日》,古希腊流传的最早的一首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叙事诗。(叙述人类经历了金、银、铜、英雄和铁5个时代)《神谱》,一部最早的比较系统地记录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神话作品。

6.独唱体抒情诗的代表是萨福。(古希腊抒情诗中最著名的诗人)柏拉图称萨福为“第十位缪斯女神”。

7.阿那克里翁的诗后被称为“阿那克里翁体”。品达的诗歌颂奥林匹克运动的优胜者,对17世纪的古典主义文学产生较大影响。

8.与抒情诗同时期的有《伊索寓言》。比较著名的有《狼和小羊》、《狐狸和葡萄》、《农夫与蛇》、《龟兔赛跑》、《乌鸦和狐狸》。

9.柏拉图主要理论著作是《理想国》,他的文艺理论是“理念论”,他认为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文艺是对现实的模仿,也即“模仿的模仿”。他强调文艺创作的源泉是灵感,他的“灵感说”对后来的浪漫主义文学乃至现代主义文学都有影响。

10.亚里士多德的主要著作是《诗学》。

11.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2世纪,史称“希腊化”时期,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新喜剧和田园诗。

12.罗马喜剧的主要代表作家是普劳图斯和泰伦提乌斯。普劳图斯主要作品《孪生兄弟》、《一坛黄金》;泰伦提乌斯主要作品《婆母》、《两兄弟》。

13.古罗马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歌,集中表现在维吉尔、贺拉斯和奥维德三大诗人上。维吉尔是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主要作品有《牧歌》、《埃涅阿斯纪》(代表作)。《埃涅阿斯纪》使用了“荷马式”的比喻、对比等,它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

14.贺拉斯:《歌集》是他抒情诗的代表作。《诗艺》是他文学批评的代表作,继承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提出“寓教于乐”的原则。

15.奥维德《变形记》,是对古希腊、罗马神话的系统整理。

16.古罗马在散文和小说方面的成就超过了古希腊。西塞罗是古罗马的散文大师,世传其“西塞罗句法”。

17.阿普列尤斯:被称为“小说之父”,主要著作《金驴记》是罗马文学中最重要、最完整的一部长篇小说。

18.古希腊的两大史诗:《伊利昂纪》、《奥德修纪》,一直被看做是欧洲叙事诗的典范。荷马史诗又称“英雄史诗”。

19.《伊利昂纪》:战争起因——“不和的金苹果”。主人公是英雄阿喀琉斯;天下最美的女人

是海伦。《伊利昂纪》中希腊一方的主将是阿喀琉斯,主帅是阿伽门农,特洛亚方面的军事代表人物是赫克托尔。

20.古希腊戏剧繁荣于古希腊奴隶主民主制全盛时期(雅典时代),故又称“雅典戏剧”。古希腊文的“悲剧”原意为“山羊之歌”,“喜剧”原意为“狂欢歌舞剧”。

21.古希腊悲剧一般采用“三联剧”形式(三个剧本写相对独立的故事,但在情节、人物上又是连贯的,合则为一,分则为三。

22.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23.埃斯库罗斯:第一个采用“三联剧”形式,被称为“悲剧之父”。重要作品有《俄瑞斯特斯》三部曲(《阿伽门农》、《祭酒人》、《报仇神》;《普罗米修斯》三部曲(《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带火的普罗米修斯》)其中,《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是他的代表作。

24.索福克勒斯:打破“三联剧”形式,被称为“戏剧艺术的荷马”。最著名的作品是《俄狄浦斯王》,亚里士多德将它当作悲剧艺术的典范,它是世界戏剧史上第一部“终局式”的经典作品。

25.欧里庇得斯:欧洲文学史上“问题剧”的最早创始人,他在希腊戏剧中首先发现“女人”,被称为“舞台上的哲学家”。最优秀的作品是《美狄亚》,主人公是伊阿宋,这个爱情悲剧在西方文化和文学史上具有原型象征的意义。

26.古希腊喜剧的代表作家是阿里斯托芬,唯一有完整的剧本流传至今的旧喜剧作家,被称为“喜剧之父”。其代表作品是《阿卡奈人》(他最优秀的政治讽刺剧之一);《鸟》是他喜剧中唯一以神话题材表达理想与愿望的作品,也是西方文学史上最早描写理想社会的文艺作品。另外还有《蛙》。

27.中世纪的欧洲文学按其内容的性质可分为教会文学和世俗文学。中世纪后期的英雄史诗主要有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罗兰之歌》是具有代表性的英雄史诗。

28.骑士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特有的文学现象,它是骑士制度的产物,它包括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

29.城市文学又称市民文学,城市文学的代表作品是法国的讽刺叙事诗《列那狐传奇》。

30.恩格斯称但丁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但丁爱慕的女子叫贝亚德丽齐,但其华年夭逝,但丁将自己表达哀思的抒情诗组成作品,取名为《新生》。

31.但丁的《新生》受“温柔的新诗体”影响,清新自然,体现了“温柔的新诗体”派最高的成就,也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向读者流露作者最隐秘的思想情感的自传性作品。

32.但丁的《神曲》分“地狱”、“净界”(炼狱)、“天堂”三部。地狱共分9层;按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所论,凡人之罪可分为放纵、凶残和恶意三类。净界分9层,主体部分的7层中分别住着犯了骄、妒、怒、惰、贪、食、色7宗罪的人。

33.人文主义文学的发源地是意大利。有“桂冠诗人”称号的是彼特拉克,他被誉为“第一个近代人”。他的作品《歌集》是献给心中情人劳拉的,类似但丁的《新生》。《歌集》运用十四行诗体,它是中世纪以来第一部展现世俗生活的欢乐和痛苦、把爱情描绘成有血有肉的情感的佳作。

34.薄伽丘:代表作《十日谈》,框架式短篇小说,采用故事中套故事的方法,叙述100个短篇故事。《十日谈》不仅为意大利散文奠定了基础,而且开了欧洲近代短篇小说的先河。

35.文艺复兴后期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文学以阿里奥斯托和塔索为代表。前者代表作长篇传奇叙事诗《疯狂的奥尔兰多》,后者代表作《被解放的耶路撒冷》。

36.法国具有民主倾向的人文主义代表是拉伯雷。代表作是《巨人传》,主人公是巨人国王卡冈都亚和他的巨人儿子庞大固埃,小说开创了长篇小说的新形式。

37.以龙沙为首的“七星诗社”是法国具有贵族倾向的人文主义作家。龙沙是法国近代第一位

抒情诗人。

38.蒙田:欧洲近代散文的创始人,其日常感想组成的《随笔集》是法国近代第一部散文集。

39.塞万提斯:西班牙人文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唐吉诃德》。

40.维伽:西班牙民族戏剧的代表,被称为“西班牙戏剧之父”,代表作是《羊泉村》。

41.乔叟:英国诗歌之父,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

42.英国人文主义者莫尔的《乌托邦》是近代空想社会主义小说的开山之作,指出“圈地运动”中“羊吃人”的血腥事实。

43.斯宾塞(英国):代表作《仙后》,其格律诗被称为“斯宾塞体”。

44.培根:英国散文家、哲学家、实验科学家,著有《随笔集》,他被公认为英国随笔式散文或议论文体的创始人。

45.英国人文主义文学成就最高的是戏剧。主要作家有李利、格林、基德和马洛。

其中马洛成就最大,他是莎士比亚之前英国戏剧界最重要的人物,也是英国文艺复兴戏剧的真正创始人,代表作《帖木儿》、《马耳他岛的犹太人》、《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46.本.琼森说莎士比亚“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47.莎士比亚的作品:39个剧本、两首长诗、154首十四行诗。

48.《亨利四世》是莎士比亚历史剧的代表作,但在作者心中亨利五世才是完美理想的君王。最搞笑的人物是“福斯塔夫”。

49.莎士比亚的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斯》、《鲁克丽丝受辱记》。

50.莎士比亚喜剧:《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喜剧创作走向成熟的标志;《威尼斯商人》是其戏剧的代表作,主要人物有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和高利贷者夏洛克。另外还有《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罗密欧与茱丽叶》是其创作的悲喜剧。

51.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52.莎翁悲剧中最阴森恐怖的是《麦克白》,英雄堕落为暴君,野心与善良的矛盾。

53.《雅典的泰门》:表现金钱使人“异化”主题,揭示资本主义货币的本质。

54.莎士比亚传奇剧:《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等。《暴风雨》是传奇剧的代表作,有人称该剧是莎士比亚的“诗的遗嘱”。

55.意大利的“马里诺”和西班牙的“贡戈拉”代表了巴洛克文学的贵族倾向,西班牙戏剧家“卡尔德隆”被认为是巴洛克文学的代表。

56.著名的文人史诗有: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但丁的《神曲》、弥尔顿的《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

57.《失乐园》是弥尔顿的代表作,取材于《旧约》,叙述亚当夏娃偷食禁果被逐出乐园之事。

58.《复乐园》取材于《新约》,叙述耶稣不受撒旦诱惑,替人类恢复乐园的故事。

59.诗体悲剧《力士参孙》取材于《旧约》,参孙是理想化了的资产阶级斗士形象。

60.约翰.班扬:代表作是《天路历程》,受其影响,萨克雷作有《名利场》。

61.英国古典主义的代表作家是约翰.德莱顿,被认为是“英国批评的创始人”。

62.德国作家格里美尔豪森的《痴儿西木传》,是一部自叙体的流浪汉小说。

63.路易十四:号称“太阳王”,“朕即国家”。

64.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笛卡尔,其二元论哲学为古典主义提供指导。

65.高乃依:古典主义的开创者。代表作《熙德》,主人公是罗狄克和施曼娜。

66.拉辛: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后起之秀。其悲剧《安德洛马克》,主人公安德洛马克,爱庇尔国王庇吕斯。

67.拉封丹:法国最杰出的寓言诗人。

68.布瓦洛:诗体理论著作《诗的艺术》,是古典主义的权威性作品。

69.莫里哀: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始人,其主要作品有《伪君子》、《唐璜》、《恨世者》、《吝啬

鬼》。《唐璜》不受“三一律”的约束;《恨世者》五幕诗体喜剧,主人公是阿尔塞斯;《吝啬鬼》主人公是阿巴贡。《伪君子》主人公达尔杜弗是个宗教骗子,奥尔恭是王权的支持者,桃丽娜反对封建、揭露宗教伪善。

70.丹尼尔.笛福: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开创者。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是世界文学名著中最流行的小说之一,鲁滨逊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个活生生的具体的平民资产阶级正面形象,恩格斯称他为“真正的资产者”。

71.斯威夫特:代表作《格列弗游记》,采用幻想游记的形式。从他开始,讽刺成为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一个鲜明的特色。

72.亨利.菲尔丁:他的创作代表了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成就。代表作《弃儿汤姆.琼斯史》,被称为“散文滑稽史诗”。

73.理查逊:代表作为书信体小说《克拉丽莎》。法国卢梭的书信体小说《新爱洛绮丝》和德国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都模仿它。

74.法国启蒙文学代表作家:孟德斯鸠和伏尔泰。

75.孟德斯鸠:其《论法的精神》,是启蒙运动第一部政治法学著作,伏尔泰称之为“理性和自由的法典”。另有书信体小说《波斯人信札》。

76.伏尔泰:首先研究中国文学并改编元代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写成《中国孤儿》。代表作《老实人》,描绘了一个“黄金国”。

77.狄德罗:当时哲学上最进步的启蒙学者,主持编撰《百科全书》,作品有《修女》、《拉摩的侄儿》。

78.卢梭:启蒙思想家中最富有民主思想的代表人物,“主情”,提出著名的“天赋人权”、“返归自然”(表现在《爱弥儿》中)。

79.博马舍:代表作是“费加罗三部曲”中的前两部--《塞维勒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

80.莱辛:德国启蒙文学的第一位代表。著名的美学家,其论著《拉奥孔》探讨造型艺术与语言艺术的不同规律。戏剧代表作是《爱美丽雅.迦罗蒂》。

81.席勒(德国):著名的唯心主义美学家。作品《强盗》,代表狂飙突进运动最高成就,“歌颂一个向全社会公开宣战的豪侠的青年”(马克思)。《阴谋与爱情》,写斐迪南与露易丝的爱情,恩格斯称其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性的戏剧”。

82.歌德(德国):欧洲启蒙文学最杰出的代表。《少年维特之烦恼》,使德国文学第一次获得世界声誉。他在意大利完成了名剧《埃格蒙特》。

83.歌德代表作《浮士德》,被别林斯基成为“我们时代的《伊丽亚特》”,是一部具有历史总结意义的史诗性作品。

84. 浪漫主义是法国大革命的产物,卢梭是浪漫主义文化思潮的精神代表。

85. 浪漫主义文学首先产生于德国。

86.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理论倡导者是奥.施莱格尔和弗. 施莱格尔,1789年创办《雅典娜神殿》杂志。施莱格尔兄弟是“耶拿派”的理论奠基者。

87. “海德堡派”的诗人布伦塔诺和阿尔尼姆整理德国的民间文学,试图找回德国的民族自信心,收集编撰民歌集《儿童的号角》。

88. 霍夫曼: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最具国际影响的作家,代表作品是《谢拉皮翁兄弟》。

89.格林兄弟合编《儿童与家庭童话集》,例如《白雪公主》、《小红帽》、《灰姑娘》、《青蛙王子》、《渔夫和他的妻子》等。

90.海涅:德国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早期作品《歌集》。1843年发表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具有现实主义倾向。

91.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分为“湖畔派”和“撒旦派”。

100.1789年,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合作出版《抒情歌谣集》(其中有他的代表作长诗《丁登

寺》。他为《抒情歌谣集》写的序言是英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宣言书。

101.柯勒律治:诗歌具有神秘色彩,代表作《古舟子咏》。

102.骚塞:用诗歌赞美反动势力,因此被统治者封为“桂冠诗人”。

103.雪莱:英国浪漫主义诗人,《西风颂》是其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名句“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他的代表作是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104.济慈:追求艺术的美,主张“纯美说”。作品有《秋颂》、《夜莺颂》。

105.司各特:历史小说之父,他的小说开后世历史小说的先河,代表作《艾凡赫》。106.法国最早的浪漫主义作家是夏多布里昂和史达尔夫人。夏多布里昂发表理论著作《基督教真谛》,标志法国浪漫主义开始。作品有《阿达拉》和《勒内》。《勒内》的主人公勒内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个表现出“世纪病”特征的浪漫主义形象。史达尔夫人的文学理论著作是《论文学》、《论德意志》。

107.乔治.桑:她的小说从空想社会主义理想出发,代表性小说《安吉堡的磨工》、《魔沼》等,她写的最好的是以贝里乡村为背景的“田园小说”。

108.大仲马(法国):代表作是《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等。小仲马代表作《茶花女》。 109.俄国第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是茹科夫斯基,他是俄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

110.普希金:俄国浪漫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也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俄罗斯文学之父”。

111.莱蒙托夫:普希金的继承人,写有《诗人之死》。代表作品有《童僧》《恶魔》。长篇小说《当代英雄》是他的代表作,主人公毕巧林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二个“多余人”形象。 112.亚当.密茨凯维奇:波兰诗人,《青春颂》广为流传,代表作《先人祭》等。

113.裴多菲:匈牙利爱国诗人。《爱情与自由》: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代表作《民族之歌》、《使徒》。

114.美国文学史上,真正作为本民族文学的第一次繁荣是浪漫主义文学。

115.华盛顿.欧文:被称为美国民族文学的先驱,“美国文学之父”。代表作《见闻札记》,开创了美国短篇小说创作的传统。

116.库伯:代表作《皮袜子故事集》,他是“美国的司各特”,为美国长篇小说的创作开了先河。

117.柯伦.布莱恩特:是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诗歌的创始人,被称为“美国的华兹华斯”。 118.爱伦.坡:是美国哥特式小说和侦探小说的创始人,描写神秘与死亡。

119.爱默生:美国散文作家,超验主义文学的代表,著有《论文集》和《诗集》。

120.霍桑:19世纪影响最大的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代表作《红字》,探讨“人性本质”和基督教的“原罪说”。他被称为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和心理分析小说的创始人。

121.惠特曼:美国19世纪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草叶集》是他一生创作的诗歌总集,开创了美国民族诗歌的新时代。

122.麦尔维尔:代表作《白鲸》。

123.拜伦:19世纪初英国诗坛上的巨擘;“精神界的拿破仑”。鲁迅在《摩罗诗力说》称他是“挣天拒俗”、“立意在反抗、旨归在大作”、“不克厥敌,战则不已”的诗派领袖。

124.拜伦《东方叙事诗》是以东方为题材的传奇诗,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具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被称为“拜伦式英雄”。

125.拜伦的《恰尔德.哈罗德游记》是拜伦的代表作之一,记录了他两次欧洲游历是他对当时重大事件的评论。

126.拜伦的《唐璜》被歌德称赞为“绝顶天才之作”。主人公唐璜原是中世纪西班牙传说中无恶不作的登徒子形象,拜伦改造成天真、热情、善良的贵族青年。

127.维克多.雨果: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人道主义作家。(人道主义作家还有狄更

游欧洲感想诗句篇十
《诗人、哲人和音乐家的国度(欧洲游记之一)》

诗人、哲人和音乐家的国度

——欧洲游记之一

2001年春,我有幸到欧洲一游。

二月中旬的一天下午一点左右,我们从北京国际机场出境,经过约十个小时的连续飞行,于德国当地时间下午六点左右到达法兰克福国际机场。我们此行的接待单位是一家驻德国的中资公司,前来接站的李先生把我们接到该公司位于法兰克福附近一个叫Moerfelden-Walldorf小镇的三星级酒店,这是我们在欧洲期间的住宿旅游的基地。这是德国黑森州的一个小镇,离法兰克福不过二十余公里,虽然只有两万多人口,但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商店、超市、邮局、银行、饭店、旅馆、公园、火车站,甚至大大小小路口的红绿灯等交通设施,都一应俱全。

我们在这里先后多次到黑森州首府威斯巴登和境内最大的城市法兰克福市内休闲购物,大街小巷留下了我们的足迹。并从这里出发,游览了德国的几个大中城市。而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却是三次莱茵河之旅。一次是从法兰克福出发,经波恩到科隆;第二次是由法兰克福到海德堡;第三次是由慕尼黑返回时,经科布伦茨,到达法兰克福。

曾经有“欧洲下水道”、“欧洲公共厕所”之称的莱茵河,已是世界上管理得最好的一条河,也是世界上人与河流关系最为和谐的一条河。它流经瑞士、德国、法国、卢森堡、荷兰等9个欧洲国家,是仅次于伏尔加河、多瑙河的欧洲第三大河,全长1300公里,在德国境内长达865公里。当我们一次次乘车行走在古典与浪漫之间的莱茵河畔,两岸那难以计数的葡萄园、古堡、田园诗般的城镇以及幽婉缠绵的传说,特别是散落在莱茵河两岸险峻山崖上经历了几个世纪的风霜,却依然不屈不挠地耸立在蓝天白云下的古老城堡,使我们一次次领略了日尔曼民族的智慧和手工艺人的高超技艺。在我们行进的车内,不时有人惊呼:“你们看,又一个古城堡!”

兼具文艺浪漫气息与热闹活泼气氛的大学城海德堡,是莱茵河畔德国最为著名的古城堡之一。它经历了800多年的风风雨雨,现已成为德国艺术、文化、宗教中心。海德堡大学是德国最古老的大学之一,成就了无数世界知名学者。自幼就显露出音乐、诗歌、戏剧等多方面才华的德国著名音乐家舒曼,就在这所大学学法律,即便如此,他仍孜孜不倦地学习音乐,以至后来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钢琴家。他于1830年开始了音乐家的生涯,求师于著名钢琴家维克。1834年创办《新音乐杂志》,对改变当时陈腐的音乐空气,促进浪漫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一生中作有许多新颖独特的钢琴名曲,如《蝴蝶》、《狂欢节》、《交响练习曲》、《幻想集》等,促进了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发展。

海德堡还是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古城堡、古石桥以及古意盎然的老城,与山环水绕的奇美景色交相辉映,那条“哲人路”曲径通幽,两旁树木葱郁,鸟语花香,号称“欧洲最美丽的散步场所”。当年,歌德曾在古石桥畔惊叹:“我在这里所看见的,真是个美丽的新世界啊!”今日,我们在这林间小道、古石桥畔留下身影,将心留在了异国他乡的海德堡。归途中,我思绪万千。看看这些城堡古迹,其实当地政府和人们并没有刻意去修复。在城墙边幽静的角落里,你可以一坐半天浑然不知时间流过,更没有人来打扰,来兜售各种质量低劣的旅游“纪念品”。在想想我们国内很多地方,那些一哄而上“克隆”新建起来的寿命只有短短几年的微缩景观,那些淹没在“市场经济”海洋中,周围宾馆林立、商铺遍布、充斥铜臭味的千年古迹,那些被各级官员们“旅游搭台,经济唱戏”编造“业绩工程”而过度开发的风景名胜,已经被“保护”得不伦不类,甚至面目全非,去了那里,只觉得浮躁、虚假、痛心、遗憾。

从海德堡逆莱茵河而上,我们来到了那个深埋在历史阴影下的城市――科布伦茨。咋一看这个城市,它似乎也具有德国历史通有的好战形象: 德国骑士团的士兵们曾经在摩泽尔河和莱茵河的交汇处驻扎, 并且给两河交界处的尖角命名为“德国之角”。在这一“角”, 德国皇帝威廉一世骑在他的青铜战马上, 俯瞰着他脚下的莱茵河和摩泽尔河两条河流。这个城市总让人想起军事和战争, 想起战争的威胁,耳边似乎有传来隆隆的炮声。但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无一地不是绿阴翠围,无一处不是鲜花碧地。当年的军事营地,现在却静静的飘逸着科学和人文的气息,居住着科布伦茨大学的大学生和教授们。我们这一群来自遥远东方的中国人,看着威廉大帝雕像下面那一行字:“Nimmer wird Reich zerstoert, wenn ihr einzig seid und true”,正在议论纷纷时,导游告诉我们,这句话翻译过来说的是:“德国只有统一才强大”。我们抬起头来,望着威廉大帝雕像,不禁生出无限感慨:这句话激励着德国人完成了统一大业,我们中国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把科布伦茨与战争联系起来,似乎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当我们来到位于莱茵河中游西岸的科隆时,那就是一次轻松之旅了。因为在这里,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把这座城市同举世闻名的科隆大教堂和香水联系起来。由16万吨石头堆积而成的科隆大教堂和它那高达157米的两个尖顶,是科隆这个城市最著名的标志,也是众所周知的德国建筑的纪念碑。它花费了整整632年才建成,也许是史上“建筑周期最长”的教堂,但它却是与巴黎圣母院、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一起,并称为“欧洲三大宗教建筑”。科隆还是世界闻名的香水产地,是世界上最早研制成功人工合成香精的地方,以致于人们把香水也称为“科隆”。

科隆被称为“莱茵河之都”,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的罗马帝国,皇帝奥古斯都派驸马阿格里帕挥师北进,抵达莱茵河边,在此驻军。公元50年,罗马皇帝授予此地罗马城市的权力,并定为名为科隆尼亚·克劳狄·阿拉·阿格里皮内西姆。科隆尼亚意为罗马人的拓居地,克劳狄是皇帝名。至今犹存的罗马塔,就是那时城垣的一部分。

在科隆,我们一行感到十分轻松的还有一件事,就是我们正巧赶上了“科隆狂欢节”。每年二月的科隆狂欢节已有130多年的历史,是仅次于巴西狂欢节的世界第二大狂欢节,期间要举行由五百多辆花车组成一列长达7公里的车队和上千个表演团队组成的历时五小时的盛大的游行。我们到科隆那天是2月25日,正赶上游行队伍浩浩荡荡地穿过市中心。那真是欢乐的海洋,充满神奇创造力的服装和面具,纵情欢乐的场面,任谁都会深受感染,大笑一场。特别是狂欢节上的小丑和狂人,那怪诞的装扮,无所顾忌的举止,令人叫绝。花车经过时,路边成千上万的观众高呼着“Kamelle!”“Hellau!Ahoi!”大块的糖果、巧克力、无数鲜花便从花车上如同雨点一般落下来。几乎每个孩子胸前都挂着一个大布口袋,趴在地上拼命地捡糖,大人们则跳将起来,从空中拦截大块巧克力。有的人干脆把手中的伞倒举起来,或把头上的帽子拿起来,“坐收渔利”,不一会儿已是满载而归。据说每年科隆狂欢节上抛撒的糖果有数十吨之多。在这期间,平时一向严谨的德国人也疯狂、浪漫了。我们也被他们的激情所感染,纷纷登上花车与他们合影,他们用随身携带的化装品给我们这些外国人来了一个临时变脸,一个简单的涂抹化妆,我们一个个变成了活脱脱的“洋小丑”!

在莱茵河中游,有一个既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又是欧洲最年轻的首都城市,这就是两德统一后,成为德国政府临时所在地、现为德国首都柏林陪都的波恩。公元一世纪初,波恩是克勒特人的居住地,后为古罗马驻军要塞,罗马军团在这里设立兵营,因此,“波恩”意为“兵营”。波恩城市建设中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许多古老建筑在重新修缮后被辟为博物馆和文化机构,从而得到充分利用;二是整个城市多为低层建筑,一般只有3-5层高,惟有联邦议会大厦有20多层、高100多米,是二战后西德首都的象征。

我们在波恩游览时,重点参观了音乐大师贝多芬的故居。这是一座假三层小楼,坐落于莱茵河西岸大桥脚下的波恩小巷20号。1770年12月16日,贝多芬在这座小楼第三层的一个小房间里呱呱坠地,一共在这里生活了22年。当我们走进诞生了乐圣的小楼庭院时,古

色古香的手压式汲水机、酿制葡萄酒的工具和大木桶,一下子把我们拽回到18世纪。这座小楼1898年就已辟为贝多芬故居纪念馆,一至二层共有七个展厅,分别陈列着有关音乐家的许多珍贵遗物:有贝多芬出生时的教堂洗礼证书,童年时的用具,样式古老的钢琴、管风琴,一些乐曲手稿、助听器和贝多芬的一缕头发„„。从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这位为人类留下256部不朽作品的音乐家,曾经历的多难但从不屈服的命运。波恩人对贝多芬这位“波恩的儿子”怀有深深的感情,以至在1946年5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硝烟未尽之时,波恩人就性急地恢复了一年一度的贝多芬节,并一直延续至今。

作为德国的首都,柏林是德国最大的城市、欧洲的文化古都和最大的工业中心之一。它从一座渔村和商业中心发展成为普鲁士的京都,至今已有750多年的历史。这一次我们身临其境,感受了它深厚而悠久的文化底蕴、热情洋溢的十足活力。

柏林丰富多采的文化具有悠久的传统,是一个让人赞不绝口的艺术之都。它拥有德意志歌剧院、菩提树下德国国家剧院、滑稽歌剧院三座大歌剧院,包括爱乐乐团在内的几个大的交响乐团和数十家剧院、音乐厅和图书馆。柏林的演出周、电影节以及戏剧汇演享有盛名。这里一年四季演出不断,观看文艺演出己成为现代柏林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又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文化古都,名胜古迹众多,名目繁多的博物馆和收藏馆,以及帝国议会大厦、夏洛膝堡皇宫、勃兰登堡门及万湖等都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其中带有双轮四驾马车的勃兰登堡门历经200多年的风雨沧桑,是柏林墙倒的标志和德国统一的象征。只可惜我们到达柏林的时候,它正在被封闭维修,未能见其真容。而曾被称为全世界最丑恶建筑的柏林墙,我们也只看到一段很不起眼的围墙遗迹。从布兰登堡大门向东,就是马克斯、恩格斯广场。两位伟人是共产主义思想的创始人,他们的思想影响了整个世界。站立在我们面前的两尊伟人庄严的塑像,据说在欧洲已属仅存。

德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旅游胜地之一,不仅自然风光宜人,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其历史上因为拥有歌德、马克思、贝多芬等伟大的诗人、哲学家和音乐大师,因而享有“诗人、哲人和音乐家的国度”的誉称。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