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表现气节的诗句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22    阅读:

表现气节的诗句篇一
《关于爱国和气节的古诗》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陆 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 游<<示儿>>

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杜牧<<泊秦淮>>

5、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清•徐锡麟<<出塞>>

6、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清•秋 瑾<<对酒>>

7、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宋•辛弃疾

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扬子江>>

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出塞>>

10、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1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唐•杜甫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唐代乐府名。李白的《塞下曲》共有六首,反映唐代反击西北部少数民族侵扰战争情况。这里选的是第一首,描写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现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诗的前四句描写景物,极写边地的酷寒,以表现戍边将士为国御敌不怕艰难困苦的精神,全从侧面写出,意脉贯通,措语天然,不拘格律。诗的后四句刻画人物,表现军旅生活的紧张和戍边将士的英勇、警惕。从结构上看,前四句对艰苦环境的描写,正是为后四句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作铺垫,足见作者构思的匠心。

作者善于抓住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来概括生活,表现主题。如以五月天山寒冷、无花无柳而只能闻《折杨柳》曲来衬托边塞环境的艰苦,以“随金鼓”和“抱玉鞍”来硐终绞棵欠苡律钡屑案叨染枥纯艿那榫啊=嵛擦骄洹霸附陆#蔽堵ダ肌保舜娼棵侵笔阈匾埽且粼巷希坪雷常泶锪耸乃老呋迹⒐Φ脑竿刖鲂摹?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剑外,指剑门关以南,也称剑南,这里代指古代蜀地。蓟北,即蓟州,指今河北北部及辽宁西南部一带,是安史叛军举兵叛乱地。

由于个人的生活遭遇和身处复杂动荡的时代,杜诗大多都有沉郁、悲凉、凝重的色彩,但此诗却不同,它一扫往昔沉郁悲壮的气氛,写得大喜若狂、轻快明朗。

首联点明事实原委,写诗人虽偏居“剑外”,但听到官军收复了遥远的“蓟北”后,喜极而泣。河南河北被收复,曾给广大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安史之乱被平定,想着自己即将会与广大人民一样获得安定的生活,诗人怎能不喜极而泣、热泪纵横呢?

颔联两句以转作承,着笔深化,写出了诗人的妻儿子女笑逐颜开、欢天喜地的心情,这使得诗人更是激动万分,从而漫卷诗书、兴高采烈。此两句妙笔传神,诗人那种大喜欲狂的情状,跃然纸上,惟妙惟肖。

诗的后两联,继续就喜意升华,由前面的国喜、家喜,转入写喜归,表达了诗人意欲开怀痛饮,放声高歌,准备趁着大好春光早日返乡的心情。

这是一首有名的“快诗”,开篇伊始,即运笔如飞,四联八句,一气呵成,情感炽烈。它之所以 脍炙人口,千古传唱,主要在于它深刻而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南 园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注释:吴钩,一种形似剑而弯的刀。春秋时吴人善铸钩,故称。这里泛指武器。凌烟阁,古代朝廷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像的高阁。

这是李贺所写《南园》诗十三首的第五首,表达弃文就武,为国家统一事业建功立业的的愿望。

诗的首句“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势急切,气魄豪迈,既是泛问,也是自问,在鼓动别人的同时,也在鼓励自己,抒发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爱国情。接下来的次句承前启后,气势磅礴,喊出挥刀杀敌、驰骋战场、收复失地的心声,字里行间表现了一种强烈的希望国家统一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令人读了为之精神振奋。诗的后两句则是呼吁有志男儿“带吴钩”效命沙场,以鼓励别人和鞭策自己能像凌烟阁上那些功臣一样,为国建功立业。(当然,联系作者的身世来看,诗中也流露出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激之情。) 全诗运用设问、借代等修辞手法,语言通俗易懂,壮志豪情与爱国热情溢于字里行间。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注:轮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这里泛指边地。

诗的前两句点明自己虽然年迈力衰独处孤村,但并不悲哀绝望,还想着替国家出征防守边关,表达出诗人对复国大业充满胜利信心。“不自哀”以“僵卧孤村”来反衬,更显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

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写得形象感人。诗人心头始终郁结着慷慨之情,所以当夜深人静、听窗外风雨时,触景生情——由风雨大作的气势联想到官军杀敌的神威,诗人激动不已,即便入梦也是铁马冰河,从而抒发了诗人宝刀不老,愿为收复中原大地而驰骋杀敌的壮志豪情,并以此喻写、衬托抗金义士的坚强勇武及收复失地的壮志。全诗意境开阔,气魄恢宏,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爱国热,具有很强的艺术概括力。

金 陵 驿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辉,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杜鹃带血归。

注:离宫,即行宫,皇帝出巡临时的住所。

这首《金陵驿》是南宋祥兴二(1279)年,文天祥抗元兵败被执,由广州押往元大都路过金陵时所写,表现了作者深切的爱国之情。

首联写景又不限于写景,而是即景设譬,以景寓情。诗人选取眼前的“草”、“离宫”、“夕晖”、“孤云”,绘出了一幅荒凉暗淡的画面,交代了自身的悲苦处境,并交错运用了借代、比喻、象征等手法,喻意南宋王朝苟安投降导致衰落沦亡及自己抗元功业不遂。这就将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命运联系了起来,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思想。

颔联未直接回答上句的设问,而是拉开历史的帷幕,今昔相映,以古喻今,倾写自己强烈的亡国丧家之恨。诗人所说“山河无异”,其实是山河有异。这是一句反语,从对句“城郭人民半已非”完全可以看出来。此两句描写南宋国土被元兵践踏、人民生灵涂炭的情景。

颈联转入写“芦花和我老”,再抒对国事沧桑的感慨。在通过“芦花和我老”、“燕子傍地飞”这两个形象的赋比,表现了十分沉痛的思想,既有身家之感,又有黍离之悲。

尾联借用传说表达诗人化鹃啼归的心愿,表明自己虽然被迫离开故土,但对家乡的热爱眷恋的心志至死不渝,可谓哀苦、执着之至。同他的传诵千古的名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一样,充分体现了他以身殉国的民族气节和忠贞不二的爱国精神,激励了后世无数的爱国人士。

本诗的突出特点是用典多,但用得精妙,切景、切境、切意。全诗苍凉悲壮,大义凛然,凄苦而不颓废,哀婉而不沮丧,悲怆沉痛但能使人于低回咏叹之中领悟历史的教训,砥砺坚韧的斗争意志。

从 军 行 (选一) ★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 塞 (选一) ★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少 年 行 (选一)

唐·王 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唐·岑 参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和张仆射塞下曲 ★

唐·卢 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少 年 行 (选一)

唐·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成阳,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夏 日 绝 句 ★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牡 丹

宋·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示 儿 ★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州 桥

宋·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初入淮河 (选一)

宋·杨万里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干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题 临 安 邸

宋·林 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 安 军 ★

宋·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谁同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搜话子侄

元·虞 集

江山信美非吾土,飘泊栖迟近百年。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

题郑所南兰

元·倪 瓒

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望 阙 台

明·戚继光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马 上 作 ★

明·戚继光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榆 河 晓 发

明·谢 榛

朝晖开众山,遥见居庸关。云出三边外,风生万马间。征尘何日静,古戍几人闲。忽忆弃繻者,空惭旅鬓斑。

渡 易 水

明·陈子龙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海 上 (选一)

清·顾炎武

日入空山海气侵,秋光千里自登临。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水涌神山来白鸟,云浮仙阙见黄金。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壮士心。

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

清·郑成功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一万气吞吴。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秣 陵

清·屈大均

牛首开天阙,龙岗抱帝宫。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

漫 感

清·龚自珍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己 亥 杂 诗 (选一) ★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

陆游的《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毋忘告乃翁。

岳飞的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年代】:南宋

【作者】:文天祥

【作品】:过零丁洋

【内容】: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年代】:南宋

【作者】:岳飞

【作品】:满江红

【内容】: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表现气节的诗句篇二
《描写二十四节气的古典诗词

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诗词

一、冬至的诗词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小至(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祭》 香烛鲜花纸钱银,八果八素并八珍。 合家召开追思会,缅怀英烈祭先人。 ——张志真

二、小雪的诗句(诗词) 小雪日戏题绝句 唐张登 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犹绿槿花然。融和长养无时歇,却是炎洲雨露偏。 和萧郎中小雪日作 唐徐铉 征西府里日西斜,独试新炉自煮茶。篱菊尽来低覆水,塞鸿飞去远连霞。 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 小雪 唐李咸用 散漫阴风里,天涯不可收。压松犹未得,扑石暂能留。 阁静萦吟思,途长拂旅愁。崆峒山北面,早想玉成丘。 小雪 唐无可 片片互玲珑,飞扬玉漏终。乍微全满地,渐密更无风。 集物圆方别,连云远近同。作膏凝瘠土,呈瑞下深宫。 气射重衣透,花窥小隙通。飘秦增旧岭,发汉揽长空。 迥冒巢松鹤,孤鸣穴岛虫。过三知腊尽,盈尺贺年丰。 委积休闻竹,稀疏渐见鸿。盖沙资澶漫,洒海助冲融。 草木潜加润,山河更益雄。因知天地力,覆育有全功。 小雪 宋释善珍 云暗初成霰点微,旋闻蔌蔌洒窗扉。最愁南北犬惊吠,兼恐北风鸿退飞。 梦锦尚堪裁好句,鬓丝那可织寒衣。拥炉睡思难撑拄,起唤梅花为解围。

三、立春的诗词 立春习俗“今朝立春好天气,况是太平朝野时。”(《广群芳谱〃天时谱》杨维祯诗)我国古人向有立春咏诗的传统。 公元七六七年,杜甫写过一首立春诗: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全盛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唐朝立春日时兴食春饼、生菜,号春盘。杜甫这时忆起了当年在 “两京”(长安、洛阳)过立春日的盛况:盘出高门,菜经纤手,一个个迭送白玉青丝,好不欢乐。可是现今经过了安史之乱,困居夔州(今奉节),再也不能过那样的立春日了,悲愁之际,只有呼儿觅纸题诗遣怀。 宋朝女诗人朱淑贞的立春诗,别有一番欢乐愉快的情味: 停杯不饮待春来,和气先春动六街。 生菜乍挑宜卷饼,罗幡旋剪称联钗。 休论残腊千重恨,管入新年百事谐。 从此对花并对景,尽拘风月入诗怀。 (六街指唐宋时就城的主要街道,幡:唐风俗,立春剪纸或绸绢为旗幡形戴在头上,亦称彩胜,或合称幡胜。) 朱淑贞在立春日挑生菜,卷春饼,剪幡胜,好一派迎春景象。诗人感到新一年的良辰美景,都是吟诗抒怀的好题材。这首诗反映了宋朝京都立春日的欢乐情景,如此欢快的诗词在朱淑贞的作品中是不多的。 南宋范成大的立春诗反映了农村生活: 竹拥溪桥麦盖坡,土牛行处亦笙歌。 曲尘欲暗垂垂柳,醅面初明浅浅波。 日满县前春市合,潮平浦口暮帆多。 春来不饮兼无句,奈此金幡彩胜何。 竹茂麦肥,土牛笙歌,垂柳吐芽,河水泛波,还有融融春阳耀春市,帆船往来如穿梭。这自然激起了诗人的诗兴,而吟诗抒怀,是立春日剪金幡,扎彩胜无法比拟的。 清江引〃立春 元〃贯云石 金钗(chāi)影摇春燕斜,木杪(miǎo)生春叶。 水塘春始波,火候春初热。 土牛儿载将春到也。 赏析:女子戴上了金钗,剪彩为燕;人们扮神,鞭(biān)土牛,开始迎春仪式。中间三句从树梢、水池、地气等方面渲染出生机初绽的春意,读时有春风扑面之感。“杪”、“始”、“初”都准确地点出立春时万物苏醒、生机萌发的意境,具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 贯云石,字浮岑(cén),号酸斋,曾任翰林侍读学士,后弃官隐居,在钱塘市中卖药为生。这支元曲是应酬之作,有“金”,“木”、 “水”、“火”、“土”五字位于每句之首,每句都用了“春”字,这是作赋前所定的规则。安石没

有被作曲所限,而是扣紧“春”字,全方位地展现立春时节的春景春情,写得清新自然,情趣横生。木杪:树梢;火候:本指烹煮食物的火功,这里指气候温度;土牛儿:即春牛。古代每逢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仪式,由人扮神,鞭土牛,地方官行香主礼,劝农民耕种,即“打春”,象征春耕开始。 立春 [唐]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 菜传纤手送青丝。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注释: 春盘:古代习俗,立春日用蔬菜、水果、饼饵等装盘,馈送亲友,即为“春盘”。 两京:即长安、洛阳两都。 那对眼:那,通挪,挪动、移动;对眼,双眼。这一句的意思是说,目光随着巫峡的滚滚江流移动。 杜陵远客:诗人的自称。杜陵,即长安东南的杜县,汉宣帝在此建陵,称杜陵。杜子美的远祖杜预是京兆杜陵人,他本人又曾经在杜陵附近的少陵住过,因而经常自称为杜布衣、少陵野老、杜陵远客。

四、惊蛰的诗词 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作者简介: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说卒于贞元九年(793)。 义雀行和朱评事 (唐)贾岛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五、春分古诗 立春阳气转,雨水雁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春分七绝〃苏醒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偷声木兰花〃春分遇雨徐铉 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纵目天涯,浅黛春山处处纱。焦人不过轻寒恼,问卜怕听情未了。许是今生,误把前生草踏青。 蝶恋花葛胜仲已过春分春欲去。千炬花间,作意留春住。一曲清歌无误顾。绕梁馀韵归何处。尽日劝春春不语。红气蒸霞,且看桃千树。才子霏谈更五鼓。剩看走笔挥风雨。 画堂春仲并 溪边风物已春分。画堂烟雨黄昏。水沈一缕袅炉薰。尽醉芳尊。舞袖飘摇回雪,歌喉宛转留云。人间能得几回闻。丞相休嗔。 踏莎行欧阳修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薜荔依墙,莓苔满地。青楼几处歌声丽。蓦然旧事心上来,无言敛皱眉山翠。

六、清明的诗词 唐.杜牧《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此说始于《千家诗》。但《樊川文集》未见,此诗是否真出于杜牧之手,有待商榷。) 宋.高菊卿《清明》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赏析:高卿菊为宋代诗人。在这首诗中,作者开篇即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愁云惨淡的清明祭扫场面:荒郊野外,墓冢累累,纸灰飞扬,泣愁阵阵,草木为之含悲,表现出清明节的特定氛围。第三联写得非常妙,通过“狐狸眠冢上”与“儿女笑灯前”形象的对比,一扫前面的阴霾之气,墓地荒冢的孤寂和家庭夜晚的热闹景象的反差,让人心里为之一动,感到清明的祭扫是那样的虚伪。正因此,作者在结尾写道“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作者也正是看到了现实世界人情的淡漠,才发出了及时行乐的感叹。但说实在的,高诗的境界并不是很高。 宋.黄庭坚《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垄)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赏析:这是黄庭坚因得罪权贵蔡京而被贬宜州(今广西宜山)时所作的一首诗。诗的开头,描绘出春天万木萌发,春雷动地,桃李争艳的热闹景象,同时也点出清明时节人们祭扫荒垄,愁云黯淡的场面。但接着诗人笔锋一转,以“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一句,化用

《庄子??齐人有一妻一妾》中的典故和介子推甘愿烧死也不愿为官的典故,在对两种不同人的人生追求的对比中,表现出作者虽遭遇挫折而志节不改的高尚人格。诗中表达了作者高尚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结尾虽然说无论贤愚,最终还是化为荒冢一丘,归于虚无,但我们细加推敲,就不难发现,作者在诗中并非是倾吐不平,而是在表明自己不愿卑躬屈膝,奴颜媚骨地换取相应地位与富贵的高洁情怀。 《清明》(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上冢》(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郊行即事》(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七、立夏的诗词 寓言二首贾至 春草纷碧色,佳人旷无期。悠哉千里心,欲采商山芝。 叹息良会晚,如何桃李时。怀君晴川上,伫立夏云滋。 凛凛秋闺夕,绮罗早知寒。玉砧调鸣杵,始捣机中纨。 忆昨别离日,桐花覆井栏。今来思君时,白露盈阶漙。 闻有关河信,欲寄双玉盘。玉以委贞心,盘以荐嘉餐。 嗟君在万里,使妾衣带宽。 壶中天/念奴娇朱元夫 人生有酒,得闲处、便合开怀随意。况对寿、龟仙鹤舞,犹直壶天一醉。蚕麦江村,梅霖院落,立夏明朝是。樽前回首,去年四月十二。依旧洛里吟窝,华台书隐,心事无怀氏。偃鼠醯鸡空扰扰,海月天风谁寄。珠璧祯祥,斗牛光景,预可占斯世。先生出否,明年方六十岁。 立夏日忆京师诸弟韦应物 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 长风始飘阁,叠云才吐岭。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景。 乡中每以寒食立夏之间省坟客夔适逢此时凄然陆游 松阴系马启朱扉,粔籹青红正此时。 守墓万家犹有日,及亲三釜永无期。 诗成谩写天涯感,泪尽何由地下知。 富贵贱贫俱有恨,此生长废蓼莪诗。 乡中每以寒食立夏之间省坟客夔适逢此时凄然陆游 手持绿酒酹苍苔,今岁何由疋马来。 清泪不随春雨断,孤吟欲和暮猿哀。 皂貂破弊归心切,白发凄凉老境催。 誓墓只思长不出,松门日日手亲开。 五月槐花飘香立夏陆游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立夏前二日作陆游 晨起披衣出草堂,轩窗已自喜微凉。 余春只有二三日,烂醉恨无千百场。 芳草自随征路远,游丝不及客愁长。 残红一片无寻处,分付年华与蜜房。 四月旦作时立夏已十余日陆游 京尘相值各匆忙,谁信闲人日月长?争叶蚕饥闹风雨,趁虚茶嬾斗旗枪。 林中晚笋供厨美,庭下新桐覆井凉。 堪笑山家太早计,已陈竹几与藤床。 四月二十八日作又行遍人间病不禁,四月欲尽五月初,九十未及八十余。 开口何曾谈世事,收身且复爱吾庐。 山中立夏用坐客韵文天祥 归来泉石国,日月共溪翁。 夏气重渊底,春光万象中。 穷吟到云黑,淡饮胜裙红。 一阵弦声好,人间解愠风。

八、小满的诗词 小满小麦粒渐满,收割还需十多天。 收前十天停浇水,防治麦蚜和黄疸。 去杂去劣选良种,及时套种粮油棉。 干旱风害和雹灾,提早预防灾情减。 芝麻黍稷种尚可,春棉播种为时晚。 早春作物勤松土,行间株间都锄严。 稙棉擗杈狠治虫,酌情追肥和浇灌。

麦前抓紧把炕换,炕洞砸碎堆田边。 早修农具早打算,莫等麦熟打转转。 果树疏果治病虫,及时收理桑蚕茧。 畜禽管理加措施,怀孕母畜要细管。 鱼塘昼夜勤观察,做到防患于未然。 养鱼犹如种粮棉,管理得当夺高产。

九、夏至的诗词 汉朝应劭在《风俗通》中记载:“杜宣夏至日赴饮,见酒杯中似有蛇,然不敢不饮。酒后胸腹痛切,多方医治不愈。后得知壁上赤弩照于杯中,影如蛇,病即愈。”后因以“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夏至”也是诗人们的咏吟对象,唐朝权德舆《夏至日作》, 唐代韦应物《夏至避暑北池》云:“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宋朝张耒《夏至》诗:“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骤来疾去的雷阵雨,由于降雨范围小,人们称为“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十、立秋的诗词 立秋 年代:唐作者:刘翰体裁:七绝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表现气节的诗句篇三
《二十四节气诗词》

立春清江引·立春(元)贯云石金钗(chāi)影摇春燕斜,木杪(miǎo)生春叶。 水塘春始波,火候春初热。土牛儿载将春到也。赏析:女子戴上了金钗,剪彩为燕;人们扮神,鞭(biān)土牛,开始迎春仪式。中间三句从树梢、水池、地气等方面渲染出生机初绽的春意,读时有春风扑面之感。 “杪”、“始”、“初”都准确地点出立春时万物苏醒、生机萌发的意境,具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贯云石,字浮岑(cén),号酸斋,曾任翰林侍读学士,后弃官隐居,在钱塘市中卖药为生。这支元曲是应酬之作,有“金”,“木”、“水”、“火”、“土”五字位于每句之首,每句都用了“春”字,这是作赋前所定的规则。安石没有被作曲所限,而是扣紧“春”字,全方位地展现立春时节的春景春情,写得清新自然,情趣横生。木杪:树梢;火候:本指烹煮食物的火功,这里指气候温度;土牛儿:即春牛。古代每逢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仪式,由人扮神,鞭土牛,地方官行香主礼,劝农民耕种,即“打春”,象征春耕开始。雨水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雨”,诗人敏锐的抓住这场雨的特征,从各个方面进行描摹。第一句写了下雨的季节,直接赞美了这场及时雨。仿佛知晓人们的心思,在最需要的时候悄然来临。后面三句集中写“夜雨”。野外一片漆黑,只有一点渔火若隐若现。诗人于是兴奋地猜测:等到天明,锦官城里应该是一片万紫千红吧。诗中没有一个“喜”字,但处处都体现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惊蛰 观 田 家(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赏析:这是一首田园诗。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体后,唐宋等诗歌中的田园诗,便主要变成了隐居不仕的文人,和从官场退居田园的仕宦者们所作的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歌.《观田家》诗中通过对农民终岁辛劳而不得温饱的具体描述,深刻揭示了当时赋税徭役妁繁重和社会制度的不合理。自惊蛰之日起,农民就没有“几日闲”,整天起早摸黑的忙碌于农活,结果却家无隔夜粮,劳役没个完。想起自己不从事耕种,但是奉禄却是来自乡里,心中深感惭愧。身

为封建官吏能够这样自责,确实是难得的。这种思想感情和前面杜甫等人是相同的,这是唐代田园诗中的一个特点,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个优良传统。春分春日京中有怀杜审言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赏析: 唐代洛阳为东都。杜审言曾任洛阳丞,后任膳部员外郎及著作佐郎时亦多在洛阳供职,其家又在洛阳西巩县,因此他对洛阳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武则天长期留居洛阳,只在长安中(701—703)曾一度回西京。当时杜审言曾随驾去长安。这首《春日京中有怀》诗,大约作于公元702或703年(长安二年或三年)的春天,诗人抒发怀友思归之离情,表达了对洛阳的万物无比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诗以平缓的语气叙述起,“今年游寓独游秦”,扣住题目的“京中”简洁地交代了宦游的时间、地点,勾勒出了整首诗的背景。宦游对诗人来说本为平常事,而今年所不同的是“独游秦”。“独游秦”三字,将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寂寥情怀表现得既充沛又含蓄。   这平静的叙述中寓有潮涌般的思绪。次句紧承前句的“独游秦”,顺流直下冲决了感情的闸门:“愁思看春不当春”,诗人直呼“这春天的景色多么美好,我却因为乡愁无心赏玩!”长安古都风物形胜,又置冬去春来,节序的推移,自然容易引起异乡人感昔怀今触动愁思。这联诗十四个字,生动地塑造出一个“相思不独欢,伫立空为叹”的诗人自我形象。由于诗中错落有致地巧用重字,“游寓独游秦”,“看春不当春”,使气韵回环,节奏和谐,声情摇曳生姿。   颔联:“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描绘长安景色,上林苑里鲜花盛开却无人欣赏,细柳营前,柳枝新绿却无人看顾。花木随着季节开花结果,是自然规律,本无所谓“徒发”或“漫新”,然而诗句中却着以“徒”和“漫”,赋予景物以人性。正应了清人吴乔所说:“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绘景是为写情,这联是首联诗中“愁思看春不当春”的具体化描述,形象地表现诗人睹物感怀的惆怅心绪。   颈联:“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描绘的是诗人想象中洛阳友人赏春欢宴的情景。西第:东汉外戚梁冀为大将军,起府第在洛阳城西。因马融曾为之写《大将军第颂》,后人称之为西第。这里泛指豪华府第。留宾:汉游侠陈遵,豪饮好客,宴会时常取客人车辖投入井中,以防客人中途离去。留宾即出自此曲

故。他们在南桥群游兴尽而归,又在西第集宴豪饮。这欢畅的场面,正与自己“独游秦”形成鲜明的对照。诗人运用这一虚笔来反衬自己的孤寂,突出对友人怀念的深沉和思归之切。由于其中化用了陈遵的典故,不仅表现了友人英侠豪爽的性格,而且使诗歌具有豪放的气势。“公子南桥”句,虽没直接写景,然而景已自在其中,春游者风度翩翩,潇洒自得的神志跃然纸上。诗写至此,似乎已完题中“有怀”。但诗人犹觉未够,又引出尾联传颂千古的名句。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尾联构思新颖,造语清新。语痴而情真。诗人太熟悉洛阳的一切了,他思念洛城的人,也怀念洛城的风日,更留恋洛城的春光美景。这首诗与一般“有怀”诗相比,它扩大了“有怀”的范围。“诗贵出于自心”(《围炉诗话》),这联诗正是独出心裁,“言人之所不能言”。   明胡应麟在《诗薮》中说,七律结句之妙者,“则杜审言:‘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这评语是有灼见的。   杜审言这首《春日京中有怀》,结构齐整平密,起承转合极其自然,虚实相生,波澜起伏。其艺术手法对后世很有影响清明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赏析: 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清明时节,天气多变,有时春光明媚,花红柳绿,有时却细雨纷纷,绵绵不绝。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写出了“泼火 雨”的特征(清明前两天是寒日节,旧俗要禁火三天,这时候下雨称为“泼火雨”)。次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写行路人的心境。“断魂”,指内心十分凄迷哀伤而 并不外露的感情。这位行人为何“欲断魂”呢?因为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大节日,照例该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现在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 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心境就更加凄迷纷乱了。 如何排遣愁绪呢?行人自然想:最好在附近找个酒家,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饮点酒,解解寒;更主要的可借酒驱散心中的愁绪。于是他问路了:“借问酒 家何处有?”问谁,没有点明。末句“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牧童”二字,既是本句的主语,又补充说明上句问的对象。牧童的回答以行动代替语言,行人顺着他 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一片红杏盛开的树梢,隐隐约约露出了一个酒望子(古代酒店的标帜)。诗到这里戛然而止,至于行人如何闻讯而喜

,兴奋地赶上前去,找 到酒店饮上几杯,获得了避雨、解寒、消愁的满足等等,都留待读者去想象。 由于这首诗的广泛流传,“杏花村”三字在后世便成了酒家的雅号。谷雨春 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赏析: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就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懒睡中的诗人唤醒,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体味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正是这可爱的春晓景象,使诗人很自然地转入诗的第三、四句的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联系诗的前两句,夜里这一阵风雨不是疾风暴雨,而当是轻风细雨,它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丽,并不可恨。但是它毕竟要摇落春花,带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   这首诗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除了语言明白晓畅、音调琅琅上口之外,还在于它贴近生活,情景交融,意味隽永。立夏山亭夏日   唐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这“浓”除有树阴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长”的感觉。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阴浓”含蓄地联在一起的,决非泛泛之笔。   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

,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第三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非常美妙。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精神为之一振。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一院香”,又与上句“微风起”暗合。   诗写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当人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文章写出了夏日池塘的悠闲之感小满渭川田家【唐】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赏析: 夕阳西下、夜幕将临之际,夕阳的余辉映照着村落(墟落),归牧的牛羊涌进村巷中。老人惦念着去放牧的孙儿,拄着拐杖在柴门外望他归来。在野鸡声声鸣叫中,小麦已经秀穗,吃足桑叶的蚕儿开始休眠。丰年在望,荷锄归来的农民彼此见面,娓娓动情地聊起家常。这美好的情景使诗人联想到官场明争暗斗的可厌,觉得隐居在这样的农村该是多么安静舒心;惆怅之余不禁吟起《诗经》中“式微,式微,胡不归?”(意即:天黑啦,天黑啦,为什么还不回家呀?)的诗句,表明他归隐田园的志趣。王维精通音乐、绘画、书法,艺术修养深厚;苏东坡评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上面这首诗就可以说是一幅田园画。   诗的核心是一个“归”字。诗人一开头,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苍茫的浓烈气氛,作为总背景,统摄全篇。接着,诗人一笔就落到“归”字上,描绘了牛羊徐徐

表现气节的诗句篇四
《气节》

对于一只蚌来说,最宝贵的莫过于珍珠。失去了珍珠,蚌活着就失去了意义。 对于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莫过于气节。失去气节的人,无异于行尸走肉。失去气节的人,往往被人们痛斥为“软骨头”和“汉奸”、“卖国贼”。气节是一个灵魂的外在表现。许多人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就是为保持自己冰雪般的节操。古有不食周粟,饿死首阳的伯夷;有啮雪吞毡、牧羊北海的苏武;有文天祥列举的“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等人。他们表现出的“威武不能屈”的凛然正气,都永垂青史,成为后世的楷模。更有无数平民百姓,深知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渴不饮盗泉水,饿不吃嗟来食。这与那些奴颜卑膝、卖国求荣的叛徒相比,真是判若云泥! 古人的气节深深感染了近、现代的人们。革命先烈面对高官厚禄毫不动摇、慨然赴死,因为他们懂得气节比生命更宝贵。普法战争期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退还了柏林大学寄来的学位证书,因为他知道“科学虽无国界,但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抗日战争期间,京剧大师梅兰芳蓄须明志,拒绝为日本侵略者演出,因为他明白,浩然正气比什么都重要,生死又安足论!前两年珠海经济特区的韩国女老板命令中国员工向她下跪时,不是也有几位热血青年昂首而立吗?有人想不就是一个“屈膝”的动作吗?值得因为不下跪而丢了饭碗吗!我认为,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面子”问题。在这几位热血青年身上正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气节。“男儿膝下有黄金”,轻易下跪,就会在瞬间失去了自尊,失去了人格,失去了气节,失去了灵魂。这就好像蚌失去了最宝贵的珍珠一样。“取义成仁”体现了气节。“蓄须明志”和“决不下跪”也一样体现了气节。 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一生仕途坎坷,到了不惑之年才出任彭泽县令。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差役告诉陶渊明要穿戴整齐、恭恭敬敬迎接。陶渊明怒道:“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说完便辞官归隐,总共上任不到八十天。陶渊明不愿因名利而向别人低声下气、阿谀奉迎,这种淡泊名利却使他名垂青史,流芳千古。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又何尝不缺少像陶渊明这样的人呢?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俗话说:“钱财乃是身外之物。”那么名利难道不是这样的么?名利,生带不来,死带不去。倒不如像平常人一样释怀名利,过着安闲的生活来得自在。陶渊明虽然辞官归隐,从此断绝了自己飞黄腾达的仕途,可是他却归隐田园,创作了不少万古流芳的诗句,“采菊东离下,悠然

见南山。”表明了他安逸自得的生活乐趣。他也因此成为了一代田园著名诗人,受后人敬仰。其实,放弃了名利而选择了淡泊的生活态度,往往也会得到意外的惊喜。不为五斗米折腰,是选择怡然自得的生活情趣。早就看厌了充满名利的社会,大人之间的事情,虽然孩子们并不完全懂得。可谁又能说不会对我们造成负面的影响呢?试问:如果所有的孩子都看着父母在“收礼”、“送礼”中长大,那么又怎能期望他们长大后做个正直的人呢?因此,我们何尝不妄想着社会中没有名利,没有上级与下属的关系,断绝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恶习?真正的拥有自己,就不用顾虑说的话是否对上级的“贵耳”,也不必考虑自己的做法是否干扰上级的“贵眼”……这才是真正的自己、自己内心的言语、自己认为正确的想法。从放弃名利的那一刻,也就同时彻底地把自己从阿谀奉承的恶习中松释了出来,生活自当会合自己的意愿,摘下了伪装的面具,迎接生活的也便只是盎然的情趣了。不为五斗米折腰,是选择自尊与自爱的表现。如果“为五斗米折腰”,那么就是对别人以“卑躬屈膝,点头称是”的贬低自己的行为。相反的,选择了“不为五斗米折腰”,在无形中同时选择了自尊与自在,在人格上不再会低人一等。虽然俗话说“人在屋檐下,谁能不低头”可我认为这里指的应该是对待“上级”的态度,而不是指对自己精神的贬低,并非要在上级面前表现得“卑躬屈膝”不可。常言道:“男儿膝下有黄金。”膝虽不能跪,难道就能容得贬低自己的精神么?“不为五斗米折腰”是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是选择怡然的生活情趣;同时又是自尊与自爱的表现。我们的生活中缺少的正是刚直不阿的真正君子,他们不会为名利而放弃自己,不会“为五斗米折腰”,他们会将这种品质构筑成生活中的道德准则。

表现气节的诗句篇五
《古诗词2》

诗文名句理解背诵题集1、 唐代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两句诗是: , 。2、 杜牧《泊秦淮》诗中抒发兴亡之感的句子是: , 。3、 《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 。4、 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佳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请写出中学学过的唐诗中这样的诗句: , 。5、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名句是: , 。6、 做人切勿患得患失,而应乐观旷达,就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那样: , 。7、 宋代文学家苏轼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外,请写出你最喜欢的两句。 , 。8、 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惜时或劝学内容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连续的两句。9、 《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矛盾心理的语句是: , 。10、 《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语句是: , 。11、 《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 , 。12、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 , 。13、 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的人多,用周敦颐《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 , 。14、 《爱莲说》中写莲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 。15、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出的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 , 。16、 《岳阳楼记》中“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进亦忧”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退亦忧”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 《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思一致。18、 《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19、 《出师表》中用对比方法论述汉室兴亡原因的句子是: , 。 , 。20、 《捕蛇者说》中描写凶暴的小吏来到蒋氏家乡的情形的语句是: , 。21、 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写到“月”,如“明月别枝惊鹊”,请你再写出两个含“月”的诗句:(1)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 日本政府审议通过了右翼势力编写的历史教科书,肆意篡改历史,美化侵略,遭到许多主持正义国家的强烈谴责,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孟子〉三章》中的名句填写)23、 写出与下列诗句反向立意的相应的古诗句

。例句:满目青山夕照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 请写出下列“妙笔生花”的名句:陶渊明《饮酒》中写到菊花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写菊花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纱》写花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写花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的《春望》中的花则别有一种悲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 在古今诗文中有许多表达雄心壮志的名句,请你写出一个。如能写出两个,可加1分;写出三个,可加2分。(人名)曾说过:“ ”(人名)曾说过:“ ”(人名)曾说过:“ ”26、 在《桃花源记》中,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27、 今年美国失去了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席位,这件事证明了借“人权”干涉别国内政是不得人心的,也证明了孟子所说的“ , ”是合乎科学论断的。(用《〈孟子〉三章》原句作答)28、 百草园是鲁迅先生童年时代的乐园,园中的一切在他脑海里留下美好印象,即使是覆盆子那样的野果,对它的果形“像 攒成的小球”和吃起来“ ”的味道,多年后仍然记忆犹新,念念不忘。29、 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是: 30、 从你学过的古诗(词、曲)中,任意写出两句带有“山”字的句子。(1) (2) 31、 古代文人留下了许多咏莲的诗文,请你写出其中的一个名句。 , 。32、 古诗中有关送别的名句灿若繁星,请你写出其中的一个名句。 , 。33、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将现实与梦境巧妙结合,表达其爱国情感的句子是: , 。34、 写出古诗中与“友谊”有关的一个诗句: , 。35、 你在课内学过,或者课外读过一些描写春天的古代诗词,请写出你所喜欢的两句: , 。36、 默写:《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月夜”景色的几句: , 。 , 。37、 《醉翁亭记》中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是: 。38、 毕业了,你和你的好友将天各一方,好友非常伤感,这是你可以用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 ”这两句名言来劝慰他;还可以用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 ”来祝福朋友。39、 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候,可看出物候是因地而异的。“ , ”岑参的诗说明北方地区八月份就草木凋零,大雪纷飞了……40、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概括了决定战争

胜负的三个条件及其关系的句子是: 。41、 《陋室铭》中描写清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42、 “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渭城朝雨浥轻尘”,请再写出两个含“雨”的诗句。(1) (2) 43、 《出师表》中揭示先汉兴隆原因的语句是: 。44、 《扁鹊见蔡桓公》中表现蔡桓公对医生持有偏见的语句是: 。45、 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勇担重担,可用“ , ”来形容。(用《出师表》中的原句回答。46、 纵观古今中外,凡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士,他们在成功与挫折面前始终保持着“ , ”的良好心态。(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名言填空)47、 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意思完整的古诗词句子,可以填写课内所学,也可以填写课外相应的诗句。多写((2)为加分处)加分,最多加2分。抒写友情的诗句:(1) (2) 借月抒怀的诗句:(1) (2) 48、 欣逢母校百年校庆,一位海外归来的老学者回顾母校的百年沧桑之后,又对满堂青年学子深情地说道:“ , 。”(用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名句填写)49、 古诗文中描写夏季景物的名句有很多,请写出一句。 。50、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现目送友人远去的两句诗是: 。51、 古诗词中有很多实写“山”“水”“花”“鸟”的句子,任选其中的两项,各写一句。山: 水: 花: 鸟: 52、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出普天下离人心愿的句子是: 。53、 古代诗歌中抒写思念故乡、眷恋亲友的诗句很多,请你写出三句(其中一句是课外的)。(1) , 。(2) , 。(3) , 。54、 古诗文中有许多表达雄心壮志的名句,如曹操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任选两项进行默写。陈胜: 陆游: 范仲淹: 55、 范仲淹中《岳阳楼记》一文中提到“古仁人之心”这一概念。“古仁人之心”内涵丰富。下面三篇课文可以说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古仁人之心”作了阐释,请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三篇课文中体现出来的“古仁人之心”分别表述出来。答: 56、 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雨细密、轻盈特点的比喻句是:57、 写出三句含有写“风”的宋朝的诗词名句,并注明作者。(1) 作者是 (2) 作者是 (3) 作者是 58、 《陋室铭》这篇短文中的核心句是: 。59、 朱自清的散文《春》中,作者从触觉方面描写春风时引用南宋志南和尚《绝句》中的诗句是: 。

60、 我们课内外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含有深刻的哲理,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请你再写出一个含有哲理的诗句: 。61、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62、 《过零丁洋》中最能表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诗句是: 。63、 《春》一文结尾处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春天“美”的特点的句子是: , , , 。64、 我国古今诗文中有许多关于“惜时”的名句,请写出其中两句。A B 65、 古代诗人如苏轼、岳飞、辛弃疾、陆游等,在诗词中都曾表达过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情——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为国立功。请写出三位诗人表达这种情怀的诗句,并写出作者姓名。不要求写出全诗,但意思尽可能完整。(1) (作者: )(2) (作者: )(3) (作者: )66、 “一鼓作气”这个成语来源于《曹刿论战》。请根据提示默写。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 , 。 ,故克之。67、 请默写《出师表》中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 。68、 《出师表》中作者为刘禅提出的第一条建议是应该广开言路,其原句是: 。69、 古代有不少写“雪”的诗篇,请你写出两个含“雪”字的诗句。(要求出自不同的诗篇,课内课外均可)(1) (2) 70、 《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陷淖泥中。《爱莲说》一文表意与之相近的文句是:“ , ”。71、 面对人生的成功和失败,我们应有“ , ”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的句子)72、 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其实是“ ”,意在干涉他国内政。(用《醉翁亭记》中的句子)73、 初中阶段学过的古诗中写到“莺”的两句诗是“ ”;“ ”。74、 《狼》一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75、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作者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发出真挚的祝愿,其词句是: 。76、 写出古诗中含有“绿”字的两个诗句:(1) (2) 77、 下文横线上应填入的恰当的诗句的( )自然美有两种,一种是刚性美,一种是柔性美。古人的“ , ”两句诗,可以说分别体现了这两种自然美。A、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B、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C、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D、 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78、 《醉翁亭记》中写山间春、夏两季景色的句子。 。79、 《出师表》中,诸葛亮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两汉兴衰的原因是语句是: 。80、 《陋室

铭》一文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 。81、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朝赵翼的这首诗中,“李杜”指的是唐朝的 和 ,“风骚”原来是指《 》里的《 》和《 》里的《 》。82、 《卖炭翁》一诗中,勾画卖炭翁肖像,表现烧炭生活艰辛、痛苦的诗句是: 。83、 《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84、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 。85、 月亮总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情,你还知道哪些写月的诗句,请写出两句(不要出于同一首诗),并试着简单说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1) , 。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2)(1) , 。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86、 悲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传统主题。历代文人或叹相思离别,或感岁月流逝,或因报国无门,或由亲故零落,往往因秋天的寂寞萧瑟而兴悲凉之叹。请写出你所知道和咏秋佳句两句(不要出于同一首诗或同一篇文章)(1) , 。(2) , 。87、 周敦颐《爱莲说》中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88、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 。89、 《出师表》中哪几句话表明了诸葛亮不畏艰难、勇挑重担的耿耿忠心: 。90、 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必然经过许多磨难,其目的,用孟子的话说就是: 。91、 《醉翁亭记》中,作者欧阳修描绘山间朝暮晦明变化的句子是: 。92、 默写古诗词中字面是含有“鸟”字的诗句,并注明作者或标题(不限课文)。例句:月出惊山鸟 出处:王维《鸟鸣涧》(1) (2) (3) (4) 93、 《醉翁亭记》一文中描写自春景至冬景的句子是: 。94、 焦裕禄心里装着兰考三十万人民,惟独没有他自己。为改变兰考贫穷落后的局面,他最后累倒在兰考这块土地上,真可谓“ ”(诸葛亮语)95、 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孟子也说过意思相近的一句话,这句话是: 。96、 我们的老学者力避门户之见,对青年人的创造发明,倾己之力加以扶持,做到了:“ ”(龚自珍诗句)97、 《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 , 。98、 《过故人庄》中描写田园风景的句子是: 。99、 《扁鹊见蔡桓公》中表现桓侯反感医生所说的一句话是: 。100、 陈涉在动员群众起义的演说中,“ !”一句表现了他敢于挑战封

表现气节的诗句篇六
《古诗中的节气》

古诗中的节气

中国的很多古典诗歌,都是从自然入手,进而写出诗人内心的感情,将人的悲喜和自然的景色交融一体。带有鲜明的农耕文明特色。其中很多涉及到节气。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南宋]辛弃疾 西江月•夜行黄沙 道中

明月,清风,稻花香,蛙鸣声,都是初秋刚刚转凉时的典型景物,正是“处暑”(8月23日前后)节气。“处”意为“终止”,“处暑”即“夏天的暑热终止”,天气转凉。处暑第三候是“禾乃登”:禾,即稻子一类农作物禾的总称;登,意为成熟。处暑进入第三候,接近白露(9月8日前后)。暑气已消,夜晚凉爽宜人,正是水稻成熟的丰收之际,远近稻田里一片蛙声。这是一个喜悦的清秋夜晚。

表现气节的诗句篇七
《诗歌》

表现气节的诗句篇八
《24节气的古诗》

有关24节气的古诗表格版(含朝代作者)

时间

目 1 2 3 4 5 6 7 8 9

1月23 2月6 2月4 2月19 3月5 3月20 4月5 4月20 5月5

农历节

题目

气 春节 元宵节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元日 木兰花立春日作

生查子 早春 观田家 阮郎归 清明 雨过山村 立夏 《归田园四时乐春

小满

夏二首(其二)》

欧阳修

宋 宋 宋 唐唐 宋 唐 唐 宋

王安石 陆游 欧阳修 韩愈 韦应物 欧阳修 杜牧 王建 赵友直

朝代

作者

10 5月20 11

6月5 芒种 观刈麦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

唐 白居易

12

6月21 夏至

呈卢宾客

唐 白居易

13 6月23

端午节 端午 唐 武元衡

14

夏日对雨寄朱放拾

7月7

小暑

大暑水阁听晋卿家

大署

昭华吹笛

北宋

黄庭坚

文秀

15 7月22 16

8月7 立秋 七夕 白露 秋分 中秋节 寒露

山居秋暝 七夕 月夜忆舍弟 秋分后顿凄冷有感

水调歌头 倦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

唐 唐 唐 南宋 宋 唐

王维 杜甫 杜甫 陆游 苏轼 杜甫

17 8月23 18

9月7

19 9月22 20 21

9月30 10月8

22 10月23 23 10月23 24

11月7

重阳节

霜降 立冬 小雪

山行 立冬 小雪日戏题绝句 白雪歌送武判官

唐 王维

唐 明 唐

杜牧 王稚登 张登

25 11月22

26

12月7 大雪

归京

唐 岑参

27 12月21

冬至 小至 唐 杜甫

28

1月5 小寒 大寒 除夕

赠范晔 大寒出江陵西门

守岁

南北朝 宋 唐

陆凯 陆游 李世民

29 1月21 30 2月10

表现气节的诗句篇九
《语文古诗》

1、唐代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两句诗是: , 。

2、杜牧《泊秦淮》诗中抒发兴亡之感的句子

是: , 。

3、《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

是: , 。

4、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我们应当像孟子所说的那样“ ”。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名句

是: , 。

6、做人切勿患得患失,而应乐观旷达,就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那样: , 。

7、《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8、李商隐《无题》的 , 是诗中的警句,现常用来赞誉那些为事业,为他人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人。

9、《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语句

是: , 。

10、《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

是: , 。

1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 , 。

12、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的人多,用周敦颐《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 , 。

13、《爱莲说》中写莲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 。

14、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出的最重要的一条建议

是: , 。

15、《岳阳楼记》中“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进亦忧”指的 是: “退亦忧”指的是: 。

16、《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 , ”两句意思一致。

17、《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

18、《出师表》中用对比方法论述汉室兴亡原因的句子

是: , 。 , , 。 。

19、《捕蛇者说》中描写凶暴的小吏来到蒋氏家乡的情形的语句

是: , 。

2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常用来比喻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句子是: , 。

21、《马说》一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的句子

是 , , 。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 22、德高望重的李老师退休后仍然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正如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所说的:“ , 。”

23、在《桃花源记》中,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4、《醉翁亭记》中描写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 。

25、学无常师,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孔子关于这方面的名言是: , 。

26、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诗句是 , 。

27、我国信息产业起步晚,发展快,颇有“ , ”之势。(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填写)

28、在《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亲之情,即所谓“ , ”。

29、默写:《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月夜”景色的几

句: , 。 , 。

30、《醉翁亭记》中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是: 。

31、杜甫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的壮阔之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长丞相》中的“ , ”与杜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32、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候,可看出物候是因地而异的。

“ ,

”岑参的诗说明北方地区八月份就草木凋零,大雪纷飞了„„

33、《陋室铭》中描写清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 。

34、《〈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

是 , 。

35、《出师表》中揭示先汉兴隆原因的语句是: , 。

36、《扁鹊见蔡桓公》中表现蔡桓公对医生持有偏见的语句

是: 。

37、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勇担重担,可用

“ , ”来形容。(用《出师表》中的原句回答。

38、纵观古今中外,凡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士,他们在成功与挫折面前始终保持着“ , ”的良好心态。(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名言填空)

39、《论语》十则中有关待人处世的一句名言警句是 , 。

40、欣逢母校百年校庆,一位海外归来的老学者回顾母校的百年沧桑之后,又对满堂青年学子深情地说道:“ , 。”(用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名句填写)

41、《捕蛇者说》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点明写作此文目的的句子是 。

4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现目送友人远去的两句诗

是: , 。

43、辛弃疾决心投奔南宋,留在南方,决不在北方向金人卑躬屈膝,《菩萨蛮》中有 , 为证。

44、赵薇的“太阳旗事件”损害了中华民族的尊严,这让我们联想起杜牧《泊秦淮》中的 , 。

45、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雨细密、轻盈特点的比喻句是:

, , , 。

46、《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以四个瞬间即过的地名来表达诗人归心似箭心境的句子是 , 。

47、《陋室铭》这篇短文中的核心句是: , 。

48、朱自清的散文《春》中,作者从触觉方面描写春风时引用南宋志南和尚《绝句》中的诗句是: 。

49、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道:“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而崔颢在《黄鹤楼》中也有两句诗与此意境相似,这两句

是 , 。

5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 。

51、《过零丁洋》中最能表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诗句

是: , 。

52、《春》一文结尾处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春天“美”的特点的句子是: 。

53、《浣溪沙》中,被誉为“天然奇偶” , 。

54、“一鼓作气”这个成语来源于《曹刿论战》。请根据提示默写。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 , 。 ,故克之。

55、请默写《出师表》中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

56、《出师表》中作者为刘禅提出的第一条建议是应该广开言路,其原句是:

57、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赞美滕子京政绩的话是 , 。

58、《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陷淖泥中。《爱莲说》一文表意与之相近的文句是:“ , ”。

59、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其实是“ ”,意在干涉他国内政。(用《醉翁亭记》中的句子)

60、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 , 。

61、《醉翁亭记》中写山间春、夏两季景色的句

子 , 。

62、由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以使人联想到范仲淹《渔家傲》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的词句 。

63、《陋室铭》一文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 。

64、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一句

是 。

65、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隐喻作者想做官却没有途径的诗句是 , 。

66、《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 , 。

67、《蒹葭》写清秋萧瑟景象的诗句是 , 。

68、孔子阐述学习与思考辨证关系的两句话是 , 。

69、《陋室铭》中写主人公与文人雅士交往的诗句是 , 。

70、同为送别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王勃乐观豁达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用

“ , 。”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71、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直接抒写征人忧国思乡的情感句子

是 ,

72、《醉翁亭记》中,作者欧阳修描绘山间朝暮晦明变化的句子

是: 。

73、《黄鹤楼》一诗中的颈联描写了诗人崔颢站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 ,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李白山水诗句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