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表示永不分离的诗句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23    阅读:

表示永不分离的诗句篇一
《古代爱情诗句汇编》

古代爱情诗句汇编

风无定,人无常,人生如浮萍,聚散两茫茫

注解:人生就像风和浮萍一样,聚散无常、漂泊不定、由周围环境制约被动。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牋费泪行

注解:相思本来就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且不要再向信纸伤心落泪了. 久待意中人不归, 相思又无凭, 只能安慰自己不必再为写信而难过了

出处: 晏几道 鹧鸪天三首其二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注解:离别的愁苦随着离开离别地的距离的增长反而越来越多,又长又远的好似那春水连绵不绝【写出了离别的愁和作者与故人的情深】

出处:欧阳修 踏莎行

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注解:离的痛苦就像春天的草一样,离得越远,走得越久就越长

出处:李煜 清平乐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解:衣衫丝带渐渐觉得松宽了,可他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颜色憔悴。 出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柳永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注解:只要是真情久长心相印,又何必朝夕相聚度此生。

出处:《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还如当初不相识。

注解:永远的相思永远的回忆,短暂的相思却也无止境,早知相思是如此的在心中牵绊,不如当初就不要相识。

出处:《秋风词》李白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注解:曾经接触过大海,从此就觉得,其他的“水(如:江河湖之水)”若是跟“海水”相比,哪里算得是“水”!见过巫山的“云”以后,顿时觉得,除了巫山的云,其他的“云”还能算是“云”么!【这里的沧海和巫山云指诗人妻子韦丛,句句体现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出处:《离思五首》元稹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注解:女子思念着自己爱的男子 却恨他不明白自己的心思。【大家都懂 所以我说的很隐晦了】

出处:《台湾竹枝词》梁启超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注解:相爱的人彼此见面之后又要遭遇分离会更痛苦,所以不如不见面;喜欢一个人会承受更多的痛苦,所以还是无情好。【大概就这样了吧 大家好好领悟 我是胡诌的】

出处:《西江月》司马光

天不老,情难绝。

注解:天因无情天不老,人缘有情情难绝。

出处:《千秋岁》张先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注解:明知徒然相思,无益于事,但还是愿为这种痴情而惆怅终身

出处:《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注解: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表现了有情人那种难分难舍的心情。】

出处:《无题》李商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注解:虽然深深知道只要身在,情也在,却只能眺望江边流水,呜咽成声。

出处:《暮秋独游曲江》李商隐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注解:这份感情每当回忆起来的时候,浮现在心中的全是美好的画面啊,只是当时自己怎么就那么笨呢,不知道去珍惜,所以现在想起来,黯然神伤。

出处:《锦瑟》李商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注解:十年来你我阴阳两隔,不用刻意地去想,你的音容笑貌就很自然地在我脑海里。【苏轼对妻子的爱意】

出处:《江城子》苏轼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注解:天长地久也有一天会终结,这恨啊,长久不断,永不会有消除的那一朝。【杨贵妃和唐明皇的爱情】

出处:《长恨歌》白居易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注解:山上有树木,而树上有树枝,可是我这么喜欢你啊,你却不知。

出处:《越人歌》 无名氏·先秦

日日思君不见君

注解:天天想你却看不见你

出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李之仪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想思意

注解:只要对方的心意同自己一样,也就算没有辜负一片相思

出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李之仪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注解:心中朝思暮想的爱人呀,在河的另一头【可望而不可及】

出处:《蒹葭》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注解:用江水之永不停止,比相思之永无休歇 就是指对某人的思念永不停止。

出处:《江陵愁望有寄》鱼玄机

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注解:湖中的自己影象如此消瘦,你(指湖中的自己)须得怜惜我,我须得怜惜你.【顾影自怜?】 出处:《怨》 冯小青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注解:天地有尽头,然而,别离之后的相思之情,却是无穷无尽的。

出处:《玉楼春》晏殊

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注解:相思成疾,只到红颜憔悴心碎神伤,而后红颜凋零只剩三尺黄土掩埋一方孤冢,还有那些留下来的文字,字字句句蕴满心中血泪,血染墨香。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秋风词

青丝染霜,镜鸾沉彩

注解:青丝染霜是指黑色的头发变白了 镜鸾指镜子,也有一说指夫妻;沉彩指色彩陈旧。 因此青丝染霜,镜鸾沉彩理解为白发丛生了,夫妻不再和睦。

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注解:只是因为你对我的一次回首,就使得我对你的思念朝朝暮暮

出处:乐府《古相思曲》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这深浓的悲愁不是一时的疼痛,是每日每夜每分每秒都挥之不去,绵延了一个个春秋冬夏的疼痛,无以言说,无以排解,无法稀释,更无法忘却。是什么样的疼痛如此荡人心魄,销魂蚀骨?只有相思。

云中烛火 顾盼依稀如昨

那云雾中明灭掩映的烛火 仿佛和昨天的一样

如是颠簸生世亦无悔。

即便今生尽是困顿挫折我自当无悔于世。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这样的星辰却已非昨夜,我又为了谁,冒着风露在深夜站在外面呢

人成各,今非昨,秋如旧,人空瘦

夫妇分离,昨日的欢乐已不可再追忆 秋又至,不解人心依旧灿烂,人却因思念而消瘦,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自从他走后,明亮的镜子已不再光亮.我的心如流水般思念他,多么希望能再次见到他啊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注释:今生拉着您的手永结美好,与您永不分离白头到老!

出处:《诗经》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注释:问这世间的真情到底是什么东西呢?竟然会叫人用生死来承诺

出处:《摸鱼儿·问世间情是何物》元好问

心未动奈何情已远,物也非,人也非,事事非,往日不可追

注解:心里有了一丝的感觉,但爱情已不再,身边的东西变了,人也不再是原先的那些人了。什么都改变了,过往的时光不可能在追回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注释:自古以来,多情的人都是感伤离别的,更何况是在凄清冷落的秋天时节。

出处:柳永《雨霖铃》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注释: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就纵然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出处:柳永《雨霖铃》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注解:虽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水,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而不能用话语交谈。

出处:《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解:从今后我不会在留意那些花丛(别的女人),这辈子一半为你,一半为了修道。 出处:元稹《离思》

既不回头,何必不忘。 既然无缘,何须誓言。

注解:既然不愿再来。何必要念念不忘。既然缘分已尽,又何必许下诺言

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

注解:尽管缘聚缘散缘如水也要不惜一切的背负红尘中所有负担

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 ,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注解:暗指美人们美丽得让鸟惊起呤叫,让花愁怅颤抖.

出处:《游园惊梦》

一朝春去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注解:有朝一日春天过去了,红颜也老去了,青春不再时,花落了,人逝去了,彼此也没有人知道了。

竟无语凝噎

注解:相互拉着手,相互看着对方,两人都眼泪汪汪,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从别后 忆相逢 几回魂梦与君同

注解:自从离别后,总想重相逢,多少次、你我重逢在梦中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注解:美丽的女子,我见了她的容貌,就此难以忘怀, 一日不见她,心中牵念得像是要发狂一般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注解:走入相思之门,知道相思之苦 永远的相思永远的回忆,短暂的相思却也无止境 出处:秋风词——李白

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注解:君若扬路尘,(指男方似路上的扬尘)

妾若浊水泥,(女方似混水里的泥土)

浮沉各异势,(尘土飞扬,泥土下沉,不在一起)

会合何时谐?(什么时候才可能会和在一起,白首偕老,和谐共处?)

出处: 明月上高楼—— 曹植

三尺焦桐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

注解:我的琴因为你的死而死了。这个曲子我这辈子都不会再弹了。

出处:此句是改编的 原句是江畔起愁云和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讲的俞伯牙和

表示永不分离的诗句篇二
《致空气》

东辰学校初2012级语文 编号7号 姓名 日期2010-10-11

致空气

编写人:梁莉 做题人:梁莉 审查人:初二语文组毕梅 审核人:韩仕杰

【学习目标】

指导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用诗中最精华的思想和精美的形式来熏陶感染学生,感悟真情、理想、希望和人生。

【学法指导】

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邵燕祥,当代诗人,1933年6月10日出生于北京(那时叫北平)一个职员家庭。

1945年夏天,从小学进入中学。处女作是1946年4月发表在报纸上的一篇杂文《由口舌说起》,批评了

习于飞短流长的社会现象。从那时起,他在参与反对国民党政府的学生运动的同时,写了不少杂文、诗歌

和散文式的小说。他是20世纪50年代较有影响的青年诗人,后转入散文、杂感的写作。1949年初,北京

解放,他终止了在大学一年级的学业,到北京电台工作。他的第一本诗集《歌唱北京城》(1951)和第二本

诗集《到远方去》(1955),收入50年代初期写的抒情诗,其中一些表现了年轻一代的理想和激情又有个

性色彩的诗,为他赢得了最初的声誉。但是不久,由于他的诗和杂文中触及某些不公正和反民主的社会现

象,受到批评和斗争。他在1979年初恢复政治名誉。从1980年到1986年,出版了《献给历史的情歌》、

《在远方》、《如花怒放》、《迟开的花》、《邵燕祥抒情长诗集》等八种诗集和诗选,还有诗评集《赠

给十八岁的诗人》、《晨昏随笔》,杂文集《蜜和刺》、《忧乐百篇》。从1980年前后发表《切不可巴

望好皇帝》等杂文开始,又写了大量的杂文,批评各种社会弊病。其中诗歌代表作主要有《歌唱北京》《到

远方》等。曾任《诗刊》的副主编,现为中国作协理事和主席团委员,中国笔会中心会员。邵燕祥写于50

年代的诗歌多取材于工业战线沸腾的建设生活,歌颂年轻一代创业者的忘我劳动和崇高理想,写得朴素、

真诚、热烈、欢畅,充满了青春活力。

2、追溯背景

三.概说文体

这是一首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情诗,以人们司空见惯的,习焉不察的空气为歌颂的对象;

“无所不在”“踪迹难寻”“斯守身边”又“默默无闻”在对空气这一自然现象的讴歌中寄寓

了诗人对于友谊,对于真情的歌颂。诗歌的主题比较深刻、含蓄,可以引发学生的联想,在

初中教学站重要的地位。

预习案

展示案

一、 小组合作探究

1. 诗的第一节中总括空气的特点的句子是:

2. 这首诗以第二人称“你”开头,有什么好处?

3. 第二节至第五节,分别从哪几个方面对空气进行赞颂?

4. 最后一节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前两句和最后两句分别表达了什么内容?

5. 诗的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作用?

二、 品读鉴赏:

全诗共六节。

第一节,总括空气的特点:“质朴到透明”、“无所不在”又“难寻踪迹”。诗歌以第二人称“你’’

开头,把空气当成“我”的“朋友”来称呼,就奠定了全诗的叙述角度和抒情方式——诉说和直抒胸臆。

这首诗就像是诗人面对知心老友在真诚地诉说。

第二节至第五节,从几个方面对空气进行赞颂。第二节,写空气帮“我”战胜黑暗和孤独。在“光明

离我而去时”、“人们离我而去时”,只有空气围绕在“我”身边,让“我”听到他的声音,帮“我”战

胜黑暗、排遣孤独和寂寞。第三节,写空气“在我生命如丝的时候”,“陪伴着我呼吸”,给“我”以生

命。这里诗人写的只是空气的基本属性,但是,当我们读这几句诗时,分明会想到那种至真至纯、终生不

渝的人间真情。第四节,写空气给“我”以关怀和对未来的信心。第五节,写空气给“我”带来自由和美

好的希望、青春的朝气。这几节诗,通过几个方面写了空气对“我”的巨大帮助,表达了对空气的赞美之

情。第六节,是全诗的总结,前两句概括了空气的特点和它与人的关系:“踪迹难寻又无所不在”,“厮

守身边却默无一语”。最后两句,诗人直接抒发了人类和空气永不分离的感慨。“永不分离,永不分离,

到最后的—息”,既是诗人对空气的赞美,同时也是诗人真诚的希望。

重点语句分析

1.星光因你而闪烁/波光因你而摇曳/我的质朴到透明的朋友/你无所不在/又难寻踪迹

前两句用相同的句式写了“你”的存在使星光和波光显示出生命的亮色,这为全诗奠定了赞美的基

础。“你”的存在是不是对我也有很大的意义,这正是诗后面几节要赞美的内容。你“无所不在”,可是

为什么又“难寻踪迹”呢?正因为你的“质朴到透明”的本性,“透明”既是对空气本性的真实描述,也

是对它纯洁质朴的品质的赞扬,这一诗节作为全诗的开始,语言朴实,又耐人品读。

2.只有你不肯把我抛弃/在我将要窒息的时候/掀动我的鼻翼/在我生命如丝的时候/陪伴着我呼

空气让我们呼吸,给我们生命,这对每个人来说,似乎都没有什么可好奇的。但是诗人却说“只有你”

不肯“抛弃”我,这是一种对比,“光明”、“人们”的离去和空气的不肯“抛弃”形成鲜明的对比,使

空气的无私和崇高顿现在我们的眼前。“掀动我的鼻翼”,空气像可爱的精灵,在这个时候带给我生命的

养料。“生命如丝”的最为困难的时候,只有空气“陪伴着我呼吸”,这是怎样的一种爱啊!这个诗节作

者饱含深情,对空气进行赞美。

写作特色

1.第二人称的运用

诗人用第二人称,更便于直接抒发情感,第一诗节就奠定了全诗的叙述角度和抒情方式——诉说和直

抒胸臆。第二人称也更显语气亲切,缩小了距离感。可以让读者更深切地体会作者对空气的赞美之情。

2.象征手法的运用

诗歌以空气作为歌颂对象,实际上,是对人世间忠贞不渝的感情的歌颂,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

都有这样的典范。《致空气》表面上是一首咏物诗,其实,诗人赋予了空气深刻而鲜明的象征意义:对空

气的讴歌,实际上既是对人间真情的讴歌,也是对人间真情的深情呼唤。

三、 拓展延伸

读下面这首诗,回答有关问题。

白杨 (流沙河)

她,一柄绿光闪闪的长剑,

孤零零地立在平原,

高指蓝天。

也许,

一场暴风会把她连根拔去。

但,

纵然死了吧,

她的腰也不肯向谁弯一弯!

1这首诗也是以“文革”为背景,写了诗人在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里的遭遇。从写作手法

上看这首诗与课文有什么相同之处?

2.这首诗把白杨比作 ,形象地描绘了白杨的体态,一落笔就写出了白杨 树

的 气势。

1. 中哪些句子是写白杨生长的环境,有什么作用?

2. 从全诗上看:白杨具有哪些好品格?她美好的形象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

3. 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是抒情诗常用的手法。请你以“黑板”为题借签这首诗 ,试

写一首诗。试试吧?你肯定行! 练习案

一、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摇曳yâ 鼻翼yì B.鼾息hān 踪迹jī

C.厮守sī 面颊jiá D.闪烁shuò 窒息zhì

二、下面多音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难 难题 nán 灾难 nàn 困难 nán 遇难nàn

B.着 着装 zhuó 着急 zháo 高着儿 zhāo 着陆zháo

C.将 将来 jiāng 将领 jiàng 将要 jiāng 下降jiàng

D.只 只身 zhī 只要 zhǐ 一只 zhī 只有zhǐ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1.妈妈和爸爸因为我的学习又吵架了,客厅里沉闷的空气让我感到窒息。

窒息:

2.隔壁的李奶奶晚年非常幸福,与厮守30年的老伴相互关心,相濡以沫。

厮守:

3.车站里的人真是太多了,空气污浊得很。

污浊: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关于犹太

邵燕祥

一月二十四日上海《文汇报》载:达·芬奇的著名壁画《最后的晚餐》,问世五个世纪以来,损伤十分厉害。意大利巴西洛博士正主持对这幅名画进行抢救。已发现达·芬奇当初画的人物形象与现在看到的不同。

五百年的污垢

五百年的尘埃

五百年来一层

刷上去的胶粘与油彩

我只想看一看

五百年前画下的犹太面目

他是真的惊慌失色

还是脸色都不改

我所见过的犹太们

当耶稣说“你们当中有一个人

出卖了我”的时候

不但没有羞愧,而且

格外地义愤、忠诚、可爱

达·芬奇,达·芬奇

你解剖过三十多具尸体

却不曾把犹太的灵魂

搬上你的手术台

1984年1月

简析:《关于犹大》是一首感事抒怀、讨伐丑恶的杂文诗。诗人从上海《文汇报》刊载的一则抢修世界名画——意大利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的消息中,联想到画中人物叛徒犹大,并对他应有的形象进行探寻。耶稣十二门徒之一的犹大,为了得到三十块钱,竟把耶稣出卖给犹太教当权者,还亲自带人把耶稣抓走。五百年来,人们从《最后的晚餐》中看到的,是这个叛徒因心存恐惧而神色慌张,把脸隐在暗中而不敢正面出示的形象。

1.诗人对犹大的态度是_________,对达·芬奇的画则是_____________ ( )

A.批判 表示高度的赞扬

B.赞美 对达·芬奇未能进一步画出犹大的丑恶灵魂表示遗憾

C.批判 对达·芬奇未能进一步画出犹大的丑恶灵魂表示遗憾

D.赞美 表示高度的赞扬

2.诗人的抒情特点是 ( )

A.含蓄的,深情的

B.直抒胸臆的,激烈的

没五、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1~6题

纸 船

——寄母亲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着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纸 船

我每天把纸船放到急流的溪中。

我在纸船上用大黑字写上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

我希望住在异地的人会得到纸船,知道我是谁。

我把园中长的秀丽花栽在我的小船上,希望这些黎明开的花能在夜里平平安安地带到岸上。 我投我的纸船到水里,仰望天空,看见小朵的云正张着满鼓着风的白帆。

我不知道天天有我的什么游伴把这些船放下来同我的船比赛!

夜来了,我的脸埋在手臂里,梦见我的纸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地浮泛前去。

睡仙坐在船里,带着满载着梦的篮子。

1.后一首《纸船》的作者是印度诗人泰戈尔,前一首《纸船》的作者是我国女作家___________,她的《寄小读者》深受读者喜爱。

2.前一首诗里,作者叠纸船是希望“_________”;后一首诗里,诗人做纸船是希望“__________”。(引诗答)

3.前一首诗“我要它到的地方”是指什么地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后一首诗里“我”在纸船上用大黑字写上自己的名字和住的村名,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前一首诗里揭示中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后—首诗里末句的“梦”是怎样的梦?请结合诗意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永不分离的诗句篇三
《李商隐诗两首》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

2、训练诵诗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特点;

3、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知识链接】

1、解析题目:

《锦瑟》

本诗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锦瑟”是指绘有花纹的瑟,这里是对瑟的美称,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两个字。

《马嵬》

本诗以“马嵬”命题,重点写唐玄宗在马嵬驿被“六军”所逼,亲赐爱妃杨玉环死一事马嵬驿是一个地名,在今陕西兴平县以西的地方诗人咏叹这一历史事件的诗有两首,都是讽刺唐玄宗的,本篇是第二首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

【学习过程】

一、品读全文,要求度准字音

1、诵读诗歌,给加点的字注音

锦瑟( ) 弦( )柱 惘( )然 马嵬( )

未卜( ) 宵柝( ) 晓筹( ) 驻( )马

2、根据下列注音,在句子的空缺处填写正确的汉字

⑴ 望帝春心tuō( )杜鹃 ⑵cāng( )海月明珠有泪

⑵ 只是当时已wǎng( )然 ⑷空闻虎旅传xiāo( )柝 ⑸如何四jì( )为天子

二、文学常识:

⑴ 李商隐,字___,号_____ 、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他和杜牧合称 “______ ”,与_________ 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作品集有 《 》。

三、李商隐名句集锦:

_____________ ,东风无力百花残。

______________, 蜡炬成灰泪始干。

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_______。

春心莫共花争发,_______________ 。

天意怜幽草,_______________ 。

夕阳无限好,_______________ 。

四、合作探究:

阅读《锦瑟》思考问题

1.揣摩《锦瑟》各联所传达的意境,结合自己的理解,加以简要描述:

2.《锦瑟》一诗主要运用了典故的手法?请举例分析说明作用。

阅读《马嵬(其二)》思考问题

1. 颔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几层意思?

2.诗眼是哪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当堂检测】

1.对《马嵬》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是对唐玄宗派方士到海外仙山寻找杨贵妃魂魄之举的否定、批评:海外九洲,不过是徒然留恋罢了,“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

B.颔联追述玄宗仓皇出逃,夜宿马嵬的景况:他彻夜难眠,只听到军营中报更的梆子声,再也听不到宫廷中鸡人报晓的声音

C.“此日”是禁军驻马不前,要求诛杀杨贵妃之日“当时”意为在这危急之时“笑牵牛”指玄宗贵妃笑牛朗织女不了解他俩朝夕相伴,永不分离

D.末联,诗人以冷峻的诘问结束全诗: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参考答案】

1、sè xián wǎng wéi bǔ tuò chóu zhù

2、⑴望帝春心tuō( 托 )杜鹃 ⑵cāng(沧 )海月明珠有泪

⑶只是当时已wǎng(惘 )然 ⑷空闻虎旅传xiāo( 宵)柝

⑸如何四jì(纪)为天子

3、文学常识:

⑴ 义山 、 玉谿生 、 小李杜 、 温庭筠 、《 李义山诗集 》

4、李商隐名句集锦:

相见时难别亦难

春蚕到死丝方尽

心有灵犀一点通

一寸相思一寸灰

人间重晚晴

夕阳无限好

碧海青天夜夜心

雏凤清于老凤声

二、合作探究:

阅读《锦瑟》思考问题

1.【明确】第一联,是起兴之笔锦瑟的五十根弦,象征诗人将近五十岁的人生(李商隐活了46岁)瑟之发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伤感“一弦一柱”则兴寄遥深,感情凝重;“思华年”为全篇主脑,以下文字皆因此生发出来

第二、三两联,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也是诗人追忆的内容但诗人究竟在苦恋什么呢?他表达得太委婉了,只是用了两个古老的典故来传达

“庄生晓梦迷蝴蝶”,说的是迷惘之情——表现了对往昔美好情感的追怀,尽管欢乐是那样短暂,尽管时隔多年一切都变得朦胧凄迷,但也足以让他珍惜一生一世

“望帝春心托杜鹃”,传达出一种凄凉悲慨的情调——生而不能,死则续梦!这是怎样的悲哀啊,希冀以来生继今世,永结情缘

接着,诗意又转,柳暗花明,开出另一新的境界来:明珠在沧海月下泣泪,美玉在重山之上生烟美好事物的消逝与毁灭,给人以无限的悲伤无奈与怅惘这里具体是指佳人红颜命薄,还是指诗人才命相妨?(李商隐《有感》一诗中说:“古来才命两相妨”,意为才气与命运不能两全)我们无从知晓

最后一联,以感叹作结“此情可待成追忆”,表明作者到老还很珍重这份“感情” “只是当时已惘然”当时身处其境,已是凄迷难辨,而今思之,更是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捉摸不到了全诗就在这种无限怅惘的情绪中结束,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止

2.【明确】《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藐,确实是一个千古之谜,至今还有很多学者把它当做政治诗来读,并从诗人的经历中寻找蛛丝马迹,阐幽发微李商隐一生,固然是在党争的政治派别夹缝中求得生存的,受过一些大官的恩惠,也因之被另

一些人排挤,有过短暂的荣光,更有过长期的失意但他在政治上的得失悲欢,未必用这样朦胧的诗歌来表现,不能硬把中国古典诗歌“香草美人的传统”(以爱情隐喻君臣际遇)往这里套我们认为,《锦瑟》还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华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其意境高远,感情真挚,可意会不可言传,可感悟不可支离,须从大处读之

3.【明确】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手法来表达情感象征与比喻有共同之处,都有以具象表示抽象的特点,但也有区别比喻像人间的桥梁,一般有两个硬性的端点,可以找出本体和喻体;象征则像天上的彩虹,物质表象所联系的对象不那么分明,主要靠暗示,带有更多游移不定的成分像《锦瑟》一诗,无论是起兴的“锦瑟”,还是主打的“蝴蝶”“杜鹃”“珠”“玉”等,它们表现的情调可以猜想出来,却极难追究其具体所指近人梁启超曾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词》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的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阅读《马嵬(其二)》思考问题

4.【明确】写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意味深长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诗人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接着,诗人又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第二、三两联,都是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马嵬之后,唐玄宗这位失去了权势的皇帝,听到的只是军旅的梆声,再也享受不到在长安宫殿里专人报晓的服务了现实的情景是军队哗变,“六军不发”,当年盟誓长生殿、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悲痛!诗的最后一联,点明题旨: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5.【明确】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三、 拓展探究.

谈谈你对李商隐诗中用典的看法:

李商隐的诗,素以用典工整适切著称这两首诗,尤其是《锦瑟》用了很多典故 ①用典可以加大诗句的内涵,提高诗句的品位,铸造出诗歌典雅、厚重的意韵; ②可以借题发挥、“借尸还魂”,为我所用,创出古典新义来以《锦瑟》而论,如果不引庄周梦蝶,则如何在七个字中传达出诗人对自我认定的迷惘呢?如果不引望帝啼血,又怎能表现出那种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死不渝的情感呢?可以说,用典是李商隐刻意追求的一种表达手段,更兼他锤炼得好,融贯得好,所以不露斧凿之痕,达到了浑然天成的地步,所以不碍于他诗句的流利,情感的婉转

表示永不分离的诗句篇四
《古诗》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解

1、离离:历历,分明的样子。

2、远芳:伸展到远处的草。

3、萋萋:茂盛的样子。

译文

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

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

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

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

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

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

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赏析

这是咏物,也可作为寓言诗看。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注解

1、汉皇:指唐明皇。

2、御宇:治理天下。

3、姊妹句:杨贵妃受宠后,其姊妹三人皆封夫人。

4、渔阳鼙鼓:指安禄山在渔阳起兵叛乱。

5、薄:临近、靠近。

6、信:任凭。

7、碧落:道家称天空为碧落。

8、玉扃:门闩。

9、迤逦开:一路敞开。

10、阑干:纵横。

译文

唐明皇好色,日夜想找个绝代佳人;统治全国多年,竟找不到一个称心。 杨玄瑛有个女儿才长成,十分娇艳;养在深闺中,外人不知她美丽绝伦。 天生就的一身丽质,很难长久弃置;有朝一日,被选在皇帝身边做妃嫔。 她回眸一笑时,千姿百态娇媚横生;六宫妃嫔,一个个都黯然失色万分。 春寒料峭,皇上赐她到华清池沐浴;温泉水润,洗涤着凝脂一般的肌身。 侍女搀扶她,如出水芙蓉软弱娉婷;初蒙皇恩润泽时,就这般娇娆涔涔。 鬓发如云颜脸似花,头戴着金步摇;芙蓉帐里,与皇上度着温暖的春宵。 情深春宵恨太短,一觉睡到日高起;君王深恋儿女情,从此再也不早朝。 承受君欢侍君饮,终日陪伴无闲时;春从春游夜专守,双双形影不分离。 后宫妃嫔有三千,个个姿色象女神;三千美色不动心,皇上只宠她一人。 金屋中阿娇妆成,夜夜娇侍不离分;玉楼上酒酣宴罢,醉意伴随着春心。 姊妹封夫人兄弟封公卿,封地受奖;杨家门户生光彩,令人羡慕又向往。 使得天下的父母,个个改变了心愿;谁都看轻生男孩,只图生个小千金。 骊山北麓华清宫,玉宇琼楼耸入云;清风过处飘仙乐,四面八方都可闻。 轻歌慢舞多合拍,管弦旋律尽传神;君王终日都观看,欲心难足无止境。 忽然渔阳战鼓响,惊天动地震宫阙;惊坏跳舞的歌伎,停奏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楼与宫阙,烽火连天杂烟尘;千军万马护君王,直向西南急逃奔。

表示永不分离的诗句篇五
《李商隐诗两首》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

2、引导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训练诵诗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特点

4、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5、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目标重、难点】

目标2、4

【学法指导】

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鉴赏法、总结法

【知识链接】

1、解析题目:

《锦瑟》

本诗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锦瑟”是指绘有花纹的瑟,这里是对瑟的美称,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两个字

《马嵬》

本诗以“马嵬”命题,重点写唐玄宗在马嵬驿被“六军”所逼,亲赐爱妃杨玉环死一事马嵬驿是一个地名,在今陕西兴平县以西的地方诗人咏叹这一历史事件的诗有两首,都是讽刺唐玄宗的,本篇是第二首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

2、作者简介:

李商隐(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在词采华艳这一点上,与温庭筠接近,后世又称“温李”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和《樊南文集》

3、探寻背景:

《锦瑟》: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给人迷惘的感觉这首<锦瑟),题目依<诗经)旧例取自首二字,实际上也可视作“无题”诗;虽然旨意朦胧、笔调含蓄,但显然有所寄托清黄叔灿《唐诗笺注》说:“此义山年登五十,追溯平生而作也”可予认同

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史称“马嵬之变”《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诗作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 )故事为抒情对象,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学习过程】

一、品读全文,要求度准字音(A级)

1、诵读诗歌,给加点的字注音

锦瑟( ) 弦( )柱 惘( )然 马嵬( )

未卜( ) 宵柝( ) 晓筹( ) 驻( )马

2、根据下列注音,在句子的空缺处填写正确的汉字

⑴望帝春心tuō( )杜鹃 ⑵cāng( )海月明珠有泪

⑶只是当时已wǎng( )然 ⑷空闻虎旅传xiāo( )柝

⑸如何四jì( )为天子

二、文学常识:

⑴李商隐,字 ,号 、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他和杜牧合称 “ ”,与 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作品集有

三、李商隐名句集锦:

,东风无力百花残

, 蜡炬成灰泪始干

身无彩凤双飞翼, 春心莫共花争发,

天意怜幽草 夕阳无限好

嫦娥应悔偷灵药, 桐花万里关山路

四、合作探究:(C级)

阅读《锦瑟》思考问题

1.揣摩《锦瑟》各联所传达的意境,结合自己的理解,加以简要描述:

2.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主旨和情感?

3.《锦瑟》一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分析说明:

阅读《马嵬(其二)》思考问题

4.谈谈你如何理解《马嵬(其二)》的意境和情感

5.《马嵬(其二)》的章法结构上有何特点?

三、 拓展探究.

谈谈你对李商隐诗中用典的看法:

学习小结:

课后反思:

【作业布置】

1、对《马嵬》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是对唐玄宗派方士到海外仙山寻找杨贵妃魂魄之举的否定、批评:海外九洲,不过是徒然留

恋罢了,“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

B.颔联追述玄宗仓皇出逃,夜宿马嵬的景况:他彻夜难眠,只听到军营中报更的梆子声,再也听不到宫廷中鸡人报晓的声音

C.“此日”是禁军驻马不前,要求诛杀杨贵妃之日“当时”意为在这危急之时“笑牵牛”指玄宗贵妃笑牛朗织女不了解他俩朝夕相伴,永不分离

D.末联,诗人以冷峻的诘问结束全诗: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①—③题

赠 柳

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①古时有临别赠柳的习俗,其中一个原因是“柳”字谐音“ ”字这首诗描写的对象是 ②怎样理解“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所表达的形象?

③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意旨?

【品味典故】

品典一:庄生晓梦迷蝴蝶

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后来梦醒,庄周仍在,不知蝴蝶何往诗人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品典二:望帝春心托杜鹃

传说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杜宇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杜鹃,啼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诗人借此以冤禽托写恨怀,亦表达殷切的思念

品典三:沧海月明珠有泪

传说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海,珠得月华,始极光莹;又有南海鲛有泣泪,颗颗成珠的故事诗人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于其凄寒孤寂的感伤

品典四:蓝田日暖玉生烟

蓝田的玉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美玉的精气冉冉上腾,远察如发,近观却元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色,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恨与典三所涵一致

★常识补充

诗词鉴赏艺术手法包括:

1、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3、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用典等

【参考答案】

1、sè xián wǎng wéi bǔ tuò chóu zhù

2、⑴望帝春心tuō( 托 )杜鹃 ⑵cāng(沧 )海月明珠有泪

⑶只是当时已wǎng(惘 )然 ⑷空闻虎旅传xiāo( 宵)柝

⑸如何四jì(纪)为天子

3、文学常识:

⑴ 义山 、 玉谿生 、 小李杜 、 温庭筠 、《 李义山诗集 》

4、李商隐名句集锦:

相见时难别亦难

春蚕到死丝方尽

心有灵犀一点通

一寸相思一寸灰

人间重晚晴

夕阳无限好

碧海青天夜夜心

雏凤清于老凤声

二、合作探究:

阅读《锦瑟》思考问题

1.【明确】第一联,是起兴之笔锦瑟的五十根弦,象征诗人将近五十岁的人生(李商隐活了46岁)瑟之发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伤感“一弦一柱”则兴寄遥深,感情凝重;“思华年”为全篇主脑,以下文字皆因此生发出来

第二、三两联,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也是诗人追忆的内容但诗人究竟在苦恋什么呢?他表达得太委婉了,只是用了两个古老的典故来传达

“庄生晓梦迷蝴蝶”,说的是迷惘之情——表现了对往昔美好情感的追怀,尽管欢乐是那样短暂,尽管时隔多年一切都变得朦胧凄迷,但也足以让他珍惜一生一世

“望帝春心托杜鹃”,传达出一种凄凉悲慨的情调——生而不能,死则续梦!这是怎样的悲哀啊,希冀以来生继今世,永结情缘

接着,诗意又转,柳暗花明,开出另一新的境界来:明珠在沧海月下泣泪,美玉在重山之上生烟美好事物的消逝与毁灭,给人以无限的悲伤无奈与怅惘这里具体是指佳人红颜命薄,还是指诗人才命相妨?(李商隐《有感》一诗中说:“古来才命两相妨”,意为才气与命运不能两全)我们无从知晓 最后一联,以感叹作结“此情可待成追忆”,表明作者到老还很珍重这份“感情” “只是当时已惘然”当时身处其境,已是凄迷难辨,而今思之,更是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捉摸不到了全诗就在这种无限怅惘的情绪中结束,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止

2.【明确】《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藐,确实是一个千古之谜,至今还有很多学者把它当做政治诗来读,并从诗人的经历中寻找蛛丝马迹,阐幽发微李商隐一生,固然是在党争的政治派别夹缝中求得生存的,受过一些大官的恩惠,也因之被另一些人排挤,有过短暂的荣光,更有过长期的失意但他在政治上的得失悲欢,未必用这样朦胧的诗歌来表现,不能硬把中国古典诗歌“香草美人的传统”(以爱情隐喻君臣际遇)往这里套我们认为,《锦瑟》还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华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其意境高远,感情真挚,可意会不可言传,可感悟不可支离,须从大处读之

3.【明确】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手法来表达情感象征与比喻有共同之处,都有以具象表示抽象的特点,但也有区别比喻像人间的桥梁,一般有两个硬性的端点,可以找出本体和喻体;象征则像天

上的彩虹,物质表象所联系的对象不那么分明,主要靠暗示,带有更多游移不定的成分像《锦瑟》一诗,无论是起兴的“锦瑟”,还是主打的“蝴蝶”“杜鹃”“珠”“玉”等,它们表现的情调可以猜想出来,却极难追究其具体所指近人梁启超曾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词》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的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阅读《马嵬(其二)》思考问题

4.【明确】写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意味深长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诗人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接着,诗人又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第二、三两联,都是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马嵬之后,唐玄宗这位失去了权势的皇帝,听到的只是军旅的梆声,再也享受不到在长安宫殿里专人报晓的服务了现实的情景是军队哗变,“六军不发”,当年盟誓长生殿、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悲痛!诗的最后一联,点明题旨: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5.【明确】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三、 拓展探究.

谈谈你对李商隐诗中用典的看法:

李商隐的诗,素以用典工整适切著称这两首诗,尤其是《锦瑟》用了很多典故

①用典可以加大诗句的内涵,提高诗句的品位,铸造出诗歌典雅、厚重的意韵;

②可以借题发挥、“借尸还魂”,为我所用,创出古典新义来以《锦瑟》而论,如果不引庄周梦蝶,则如何在七个字中传达出诗人对自我认定的迷惘呢?如果不引望帝啼血,又怎能表现出那种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死不渝的情感呢?可以说,用典是李商隐刻意追求的一种表达手段,更兼他锤炼得好,融贯得好,所以不露斧凿之痕,达到了浑然天成的地步,所以不碍于他诗句的流利,情感的婉转

【作业布置】

1、答案:C (当时七夕笑牵牛:玄宗“当时”七夕与杨妃恩爱有加,朝夕相伴,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然而,事实并不如此,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自己爱情中途夭折这是倒转笔法,借牛朗织女相会反衬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

2、①留赠柳

②.柳花怒放,象雪一样在空中飞舞,扑动着青楼的酒旗

③.答:作者借柳树轻盈多姿、缠绵多情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柳树的热爱也反映了作者重情惜别的情怀

表示永不分离的诗句篇六
《爱情诗两首》

滨州职业学院教案 No_

表示永不分离的诗句篇七
《古典诗词常见意象》

古典诗词常见意象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杨柳

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

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

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

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酒

元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

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3.双鲤

鲤鱼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且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

4.捣衣

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1.梧桐

梧桐——遇秋先陨——悲秋之情——孤独失意者

中国古代文人有“悲秋”的情结,四季之中,秋天万物凋零,最易触发人们的悲凉情绪,而梧桐树是典型的落叶乔木,

秋天到来,往往就是梧桐树叶先行凋落。于是,以梧桐写悲秋,便成为古人常用手法。

2.芭蕉

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徐再思《水仙子》“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3.丁香

丁香,指愁思、哀怨或情结。

4.杨花

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

杨花,暮春时节,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给人一种飘忽不定、漂泊不归的感觉,最容易勾起离别者的愁绪。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

5.落花

落花——花落春归——伤春悲秋,青春易逝

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落花”“流水”一去无返,常引起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把水与时间的流逝结合起来,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作者大多从暮春时节残红飘零的景象中感悟到人生苦短,韶华易逝,青春难再。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6.流水

流水——流水不返,延绵不绝——时光易逝,情意绵绵——怀古思念、爱恨情长

如唐代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7.猿猴

猿——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

8.杜鹃鸟

杜鹃(杜宇子规)——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

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

唐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宋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等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9.鹧鸪鸟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10.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柳永《雨霖铃》开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11.斜阳(夕阳、落日)

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

如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1.梅花

梅花——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

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2.兰

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

因为兰花的幽香和姿态优美,故兰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如兰交——喻志同道合之人,兰途——美好的前途,兰质——如兰一般的品质。

3.竹

竹——“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君子、隐士

4.菊花

颜色淡雅——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以饮露餐花寄托自己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

5.松柏

松柏——岁寒后凋,高大挺拔——正气凛然,坚贞高洁——高洁之士

《论语》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 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意境高远。

6.黍离

常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7.草木

古代诗歌中,常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五、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1.红豆

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表示永不分离的诗句篇八
《古诗中的“柳”意象》

古诗中的“柳”意象作者:语文人

柳,婀娜柔媚,摇曳多姿,受到历代诗家词人的青睐,常用来作为抒情言志的对象,往往给读者无限的遐想。唐诗中的咏柳佳作更是不可胜数。其中贺知章的《咏柳》诗最为著名:“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诗一反前人以杨柳的细柔形象来形容美人身材苗条的写法,而是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人化,让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而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那参差披拂的枝条,鲜嫩滴绿的翠叶在春风吹拂中姿态迷人。而《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则运用对比,将当年抒情主人公出征时春光明媚,柳丝轻拂,与佳人的难分难舍的依依惜别之情与归来时的且雨且雪的恶劣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在唐朝诗人中,对“柳”最有感情的当数李商隐了。在他的诗集中,以“柳”为题的多至十几首。《赠柳》诗描绘春柳风姿:“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诗中的“掩映”“参差”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这是摩形、摹色的修辞手法,而“风流”“婀娜”以拟人的手法,将“柳”人格化写照。写柳的体态轻盈,飞花似“雪”,又把春柳的繁华比喻得极致。而《柳》这一首诗是写秋日之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诗人写秋柳,又以春柳作比。春日之柳的

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使人顿生惆怅、爱怜之心。

上述两首同是“咏柳”诗,诗人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感情:写春柳,突出其对春柳繁华的欣喜、爱惜之情;写秋柳,则表现诗人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惆怅之情。

说道“咏柳”,在唐诗中常被用以“赋别”。例如罗隐的《柳》就是运用比兴手法,借助春柳的形象,写暮春晴日,长安城外、灞水岸边送别情景:“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诗人的感物起兴,是从长安城外的名胜“灞桥风柳”的柳“絮” 、柳“丝”比拟的。那种分别时“相偎相倚”、牵衣顿足的情景,犹如“飞絮”,飘忽不定,其背井离乡,妻离子散,各在一方,又何止一家?这种“争解垂丝绊路人”的凄惨之状,在于目前,更让人看到当时的兵役、徭役的残酷,百姓无奈之极。 在赋别诗中,诗人还常常以“折柳”相赠表示惜别。因“柳”与“留”为“谐音”修辞,故又成为古诗赏析的审美定势。例如戴叔伦的《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诗中“柳”与“留”;“丝”与“思”,即为“谐音”修辞格,传达出一对情人在堤柳荫下,那种相思、相爱,难分难舍的情状。不过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运用了借代、双关的修辞手法,诗中的“折柳”,是由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网师园唐诗笺》一书中对此诗的评价为:“‘折柳’二字为通首关键。”“折柳”原来是指“折取柳枝”。相传,长安东有一桥名为灞桥,汉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或送别之词。而李诗中“此夜曲中闻折柳”,是一首“折杨柳”曲的省称,这首曲子往往用来用来表示惜别怀远之情。本诗描写的是:春宵人静之时,诗人忽然听到了一阵悠扬的笛声,附耳聆听,这笛声乃“折柳”曲。作者不由得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此时正是折柳的季节了,春天已到,而自己却漂泊在外,不禁引起思乡之情。

施肩吾的《折杨柳》:“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这是用反复、对比的修辞手法,通过离人这一缩影的描绘,勾起读者对古代多少离愁别恨的场景的再现。而雍裕之的《江边柳》则别出新意:“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诗中女主人公不仅没有折柳赠别,倒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诗人采用了比喻式的摩形词和比喻式的颜色词:“袅袅”既形容细长柔软的杨柳随风摆动,又喻指“袅袅婷婷”体态轻盈的风流女子,提裙挪步于柳莺鸣唱的堤坝,与心上人卿卿我我的场景。“青青”,这一重叠词,带有较强的形象色彩,既生动地描绘了一团团如烟如雾的柳树,朦胧可爱,又希望郎君与自己的爱情就像这“杨柳青”一样,永不衰败。 另外,白居易的《勤政楼西老柳》用简括的笔触勾勒了一幅“临风立马图”,也是诗人的自画像:“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开元

一支柳,长庆二年春。”全诗用象征的手法,使人想起“病树前头万木春”,曾经是风流倜傥、为民代言的一代志士,转眼“半朽临风”,光阴不饶人啊!然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虽然“半朽”,但是仍然慷慨人生:“临风立马”,矢志不渝。 而唐彦谦的《垂柳》诗又别有寓意:“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这首诗不仅写出垂柳的风姿绰约,别具柔情,而且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用典,托物寄兴,讽刺矛头直指封建帝王及其官僚集团,于柔情之中见犀利、含蓄之中露锋芒,堪称“咏柳”诗一绝。

总之,“诗言志”,同时含蓄、蕴藉,所以,诗歌十分讲究修辞意蕴美。正如钱钟书先生分析李贺《致酒行》里的“折柳”:“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他认为此中“折柳”为“遗远”之意,并把“折梅寄运”与“折柳寄远”相对,说明有折柳寄远的事。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雄《寒食》)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

9.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

1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表示永不分离的诗句篇九
《致橡树》

表示永不分离的诗句篇十
《第二单元诗歌》

第二单元诗歌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分层研读诗歌,深入理解。

2、分析人物大堰河的形象,感知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

3、探讨作者所采用的写作手法。

能力目标:培养诗歌鉴赏能力,学习诗歌中的主要写作手法。

二、自学指导

1、 有感情齐读全诗,回忆上一课时划分的层次。

2、 根据下列问题,分层赏析诗歌。

3、讨论总结人物大堰河的形象,分析本诗的写作手法。

三、自学过程

(一) 分层学习诗歌

1、学习第一部分:

(1)、诗句“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说明了什么?

(2)、第一节最后一句重复说: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有什么作用?

(3)、作者为什么要交代“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

2、学习第二部分(第4—8节):

(1)、诗人是怎样来写“我”在大堰河家里的情景的?

(2)、我回到家的感受是怎样的呢?(从诗中找出)

(3)、为什么反复强调父母是“生我的父母”,我是“新客”?

(4)、第8节是如何写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的?这说明了什么?

3、学习第三、四部分

(1)、诗人反复强调:“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而大堰河却“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这起什么作用?

(2)、作者是如何写大堰河的悲惨结局的?

(3)、诗的结尾是如何表达对大堰河的无限怀念和深情礼赞的?

(4)、为什么是紫色的灵魂?这首赞歌,仅仅是呈给大堰河的吗?

(二)、分析探讨写作手法

本诗主要采用了那些写作手法?试举例 。

(三)、总结大堰河这一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感情?探讨这一形象的现实意义。

1、 阅读第四、七节诗回答下列问题。

(1). 这两节诗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作用?

(2). 这两节诗在句式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3). 这两节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4). 你对诗中的“我”的形象是如何理解的?

(5). 诗人把一首至诚的赞美诗献给了养育他的保姆,请你也用简短的一段话或几行诗来赞美你所敬爱的人。

2、 本课第七节用六个“他含着笑”开头,写了一组排比句,突出了大堰河的勤劳、淳朴、

善良、乐观,也渗透了诗人对她悲苦命运的同情。请用“(父母、老师、亲友、同学等)含着笑”开头仿写一组排比句。

《现代诗两首》

一、《长城谣》

(一)作者简介:

席慕蓉,1943年生。蒙古族女诗人。蒙古名字全称穆伦席连勃,意为浩荡大江河。“慕蓉”是“慕伦”的音译。她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在父亲的军旅生活中,席慕蓉出生于四川。十三岁起在日记中写诗,十四岁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后又入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1964年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毕业后任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副教授,举办过数十次个人画展,出过画集,多次获多种绘画奖。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蓉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一年之内再版七次。其他诗集也是一版再版。

席慕蓉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清新、易懂、好读也是她拥有大量读者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朗读课文,掌握生字生词:

ài yáo jù diān fãn chì

隘口 歌谣 蹲 踞 山 巅 焚起 敕勒川

(三)默读课文,赏析诗歌:

1、概括每节诗的内容:

明确:第一节:诗人以历史的视角,凸现长城的沧桑之感;第二节:抒发诗人对长城的依恋和赞美之情。第三节:诗人借梦境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恋之情。

2、第一节写了什么?

明确:悲欢、恩怨、无情、冷眼。写一部浩浩荡荡的长城史,两千多年的争战和杀伐。长城作为历史的证人历尽沧桑,见证了千古的悲欢离合。使诗歌的气势一下子显得大气磅礴。

3、第二节写了什么?诗人是如何抒情的?

明确:总、一„„就„„,抒发作者对长城的依恋之情和赞美。

“总”字写出诗人日夜牵挂故乡;“一„„就„„”写出诗人心系长城以及长城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诗人把长城当成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所以才有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情结。

4、第三节写了什么?

明确:(不眠)梦回长城

5、为什么要通过“敕勒”、“阴山”、“黄河”这几个地名来抒情?

明确:“敕勒”、“阴山”是作者的故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由此可见诗人身居他乡,心系故园。诗人希望有梦,好梦回故乡。但好梦难成,因为浓浓的思乡情使诗人夜不能寐!

(四)诗歌主旨: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反观历史的抒情诗。主体意象是长城,但诗中也有对黄河的思念;抒情的主线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但诗中也有对历史的观照和反思。

二、《一片槐树叶》

(一)作者简介:

纪弦,1913年生,祖籍陕西,生于河北省清苑县。原名路逾,曾用笔名路易士。1928年春开始发表诗作,1933年毕业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自编《易士诗集》。1934年创办《火山》诗刊。1936年东渡日本,回国后与戴望舒等创办《新诗》月刊。1948年赴台,在台北市成功中学任教二十五年后退休。1976年移居美国。1953年创办并主编《现代诗》季刊,1956年组建现代派。

纪弦是台湾诗坛的三位元老之一(另两位为覃子豪与钟鼎文),在台湾诗坛享有极高的声誉。纪弦不仅创作极丰,而且在理论上亦极有建树。他是现代派诗歌的倡导者,他主张写“主知”的诗,强调“横的移植”。诗风明快,善嘲讽,乐戏谑。他的诗极有韵味,且注重创新,令后学者竞相仿效,成为台湾诗坛的一面旗帜。年近九十,健康良好,写作不辍,被誉为“诗坛上的常青树”。著有诗集、诗论与散文二十余部。

(二)写作背景:

《一片槐树叶》写于1954年,当时诗人已经远离大陆故土六年了,思乡之情与日俱增。也许是一次偶然翻检旧书,夹在书中的一片槐树叶赫然映入眼帘,由此触动了诗人感情中最敏感的一根弦。于是诗人感情颤栗了,他的感情掀起了波澜,于是他借这一片槐树叶尽情抒发思乡之情。

(三)朗读课文,掌握生字生词:

huái chán yì mǎng

槐树 蝉 翼 荒莽

(四)朗读诗歌,赏析诗歌:

1、第一节诗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写一片“槐树叶”,然而这片槐树叶却使用了极其繁复的修饰语:“全世界”指出范围;“最珍奇、最宝贵”指出程度;“最使人伤心、最让人落泪的”指出它背后的故事;“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指出它的形状、颜色。这样的一片槐树叶使诗人睹物生情,伤感之情溢于言表。

2、第二节诗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写槐树叶的来历

3、槐树叶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是作为诗集的书签用的。在这里“一册古老的诗集”有了文化的象征,也许指的是古老的中国文化,虽忘却了它的具体的来历,但它肯定是故土的槐树叶,诗人因此而略感欣喜,因为它使诗人的思乡之情有了寄托,也一下子开启了诗人的浓浓的乡思乡愁之门。

4、第三节诗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对将来的企盼,表达了游子思归的情感。

5、这一节运用了诗歌的什么手法?诗怎么写的?

明确:运用了联想的手法。由槐树叶联想到故土的泥土,进而联想到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五)诗歌主题:

作者借一片槐树叶抒发了游子怀乡之情。

(六)小结:

本诗以“一片槐树叶”为意象,寄托了诗人思乡盼归的情感,开头以槐树叶起情,结尾以企盼重回槐花飘香的季节收尾,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和上一篇诗歌一样,都使用了咏物抒怀的艺术手法。

《致空气》

一、作者介绍:

邵燕祥,当代诗人,1933年出生于北京。50年代有影响的青年诗人。195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歌唱北京》。1955年出版《到远方去》,在当时的青年和诗歌爱好者中有广泛的影响。上世纪80年代出版诗集多种;1990年起主要从事随笔杂文写作,有组诗《五十弦》、《金谷园》发表。近年来时有新诗见诸报刊,总题《母语写作》。文革期间遭到迫害后被平反,这首诗就是作者在平反之后,有感而发,抒写而成的。

二、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yâ shuò hān sī jiá zhì xū

摇曳 闪 烁 鼾息 厮守 面颊 窒息 嘘

三、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整体感知,理解全诗内容:

第一节,总括空气的特点。以第二人称开头,像是面对知心老友真诚的诉说。

第二至五节,从几个方面对空气进行歌颂,表达了对空气的赞美之情。

1)空气帮我战胜黑暗和孤独。(2节)

2)空气陪伴我呼吸,给我生命。(3节)

3)空气给我以关怀和对未来的信心。(4节)

4)空气给我带来自由和美好的希望、青春的朝气。(5节)

第六节,是全诗的总结。前两句概括了空气的特点和它与人的关系。最后两句,诗人直接抒发了人类和空气永不分离的感慨。

2、诗歌以空气为歌颂对象,诗人是不是仅仅歌颂空气?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实际上,是对人世间忠贞不渝的感情的歌颂: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 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

3、“你轻轻嘘着我的面颊,许我以湿咸的海风,森林草野的青气。”这句话仅仅是在写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海风味和草的味道吗?还暗示了其他的什么?

明确:除了写海风吹送来的清新气息,还可以理解为朋友或亲人给予我的无微不至的关心、鼓励和安慰。

4、“我还疑是布景和道具。”如何理解?

明确:主人公获得自由之后,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怀疑自己在看戏。

5、“这才是真的,真的春天的气息。”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这里的春天不仅是指自然界的春天,也指人生的春天,在人生的春天里,作者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6、诗歌总是表达一定的情感的,这首诗中作者表达出来什么情感?

明确:对空气的赞美。

7、这首诗在抒情方式上与一般的诗歌比较,具有明显的不同,说说这个不同之处。 明确:全诗以第二人称“你”作为叙述的角度,就像是诗人面对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