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初三的诗歌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26    阅读:

初三的诗歌篇一
《初三诗歌鉴赏题》

海南侨中 黄美转

《相见欢》——李煜(五代南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一、整体感知

这首词抒写离愁,从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入手,形象地展现了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

二、品评赏析

“离愁”本是人们心中一种抽象的感情,后主却写得很形象,写出了非常深切的人生感受。这首词中作者用丝缕比喻愁思(谐音),用“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来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以解开,比单纯的谐音取义更进一层。“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说不出是一种什么滋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真正经历离愁之苦的人最为真切的体验。

三、相关练习

1、对《相见欢》这首词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词,情感真切而自然,写出了李后主亡国后在幽禁生活中一般人难以体会的孤独、寂寞和无与伦比的悲苦。

B、上片写眼中的景,这里的“月”“梧桐”“深院”,无一不着上冷落凄清的色彩。一个“锁”字,暗点出词人的身世遭遇,道出了“愁苦”的根源。

C 、“剪不断,理还乱”,词人用“丝缕”比喻愁思,状写愁思万端,让我们仿佛看到词人被种种愁思紧紧缠绕着,苦恼至极、悲痛至极的情状。

D、“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到底是一种什么滋味,不可说,也说不清。它是饱受离愁之苦的人真切的体验,是不可言传的,只能由读者去意会,去玩味。

2、这首小令是南唐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_________________,其感情基调是_______________。

3、“剪不断,理还乱”是用什么比喻什么?有何妙处?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中________ 句点明了时间,_________ 句点明了季节。

5、“无言”和“独上”在词中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品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一句在写作上的妙处是什么?

《浣溪沙》——晏殊(北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一、内容简介

这首词抒写对认识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悼惜。

二、诗歌赏析

1、“一曲新词酒一杯”,描绘了词人一种无法排遣的寂寞与惆怅。他只身一人,新词“一曲”,清酒“一杯”自吟自饮,借酒消愁愁更愁,孤单冷寂的情景,可感可见。眼前的境况,怎能不勾起对往事的回顾?

2、“去年天气旧亭台”,就是写词人由今思昔,对去年一次欢聚的追忆。如今,去年的欢聚已是过眼云烟,一去不复返了。词人从人事的变迁,想到流光的易逝,不禁发出了“夕阳西下几时回”的慨叹。

3、“夕阳西下几时回”,这西下的夕阳,既是写景,也是词人心情的反映。于是借景抒情,形象生动地倾吐了满腔的沉郁,抒发了不尽的幽思;同时也暗含了但愿美好希望重现的微妙情怀。

小结:上阕因今思昔,追忆难忘的欢聚,感叹流光的易逝。

4、“花落去”,形象地描绘了春意的衰残,容易使人联想到昔人已去,联想到离愁别恨。在人生的旅途中,多少悲欢离合不也同花开花落一样,常常不由自主吗?“无可奈何花落去”暗寓了人事无常的感慨,其中包含着无限低回、怜惜、凄楚的复杂情感。

5、“似曾相识燕归来”,这南归的燕子似乎给人一种失而复得的补偿和心灵上的慰藉,但今天燕子虽然归来,而人已杳然不在,景色依旧,可去年亭台相聚的欢快有在何处?而且,燕子的去来,意味着春秋的更迭,年华消逝,岁月不居,又怎能不益发加深这萦绕梦魂的思念!

6、“小园相径独徘徊”正是词人这种忧郁心情的写照。“香径”与“花落去”两相呼应,情境互发。“徘徊”反映心绪的彷徨不宁。“独”字更道出了孤寂之深,伤感之重。

小结:下阕描写落花、归燕,抒发伤春怀人的感慨。

三、相关练习

1、这首词上阕因今追昔,追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阕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选出对词句理解有误的一项( )

A 、“一曲新词酒一杯”表明词人常常饮酒助兴,尤喜填词,歌咏了自己富贵闲适的生活。

B、“去年天气旧亭台”写眼前景物,面对着像去年一样的天气、亭台,物是人非,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C、“夕阳西下几时回”写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D、全词六句,中间四句写眼前景物,并借以抒写伤春之情。同时表露了词人向往美好事物、奋发向上的情怀。

4、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 、 和 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答:

《龟虽寿》——曹操(魏晋)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理解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字词

烈士:古义— 今义—

不但:古义— 今义—

2.写一段关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赏析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操所云“养怡之福”指什么?

4.这首诗了诗人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第一、二句中的“卷”、“折”、“即”、“飞”三个字有何表达作用?

2.重点赏析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A.这个比喻的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为什么会感到这比喻新颖贴切?

B.为什么说“忽如”二字写得甚妙?

C.试描绘一下“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

3.五、六句中“散”、“湿”有何表达作用?这两句写了怎样的一种气候?

4.九、十两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愁云„„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一个“愁”一个“惨”透露了作者怎样一种心境?

5.十一、十二句为什么没有写音乐,而只写了三种乐器名称?(“胡琴„„笛”有什么深层含义?)

6.“风掣红旗冻不翻”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7.十三、十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有哪些想法?)

8.十五、十六句中“雪地空留”四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复杂情感?

初三的诗歌篇二
《诗歌的分类(用于初一到初三)》

诗歌的分类

一、按表达方式分

依据诗歌所使用的主要表达方式,可以把诗歌大致分为抒情诗与叙事诗两大类。

1、抒情诗:以抒发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被激发起来的感情为主。在抒情诗中,诗人的着眼点在于通过某种事件或景物表现自己的主观感受,或直抒胸臆,或融情入景,或借古咏怀,或托物言志。抒情诗是一种最个性化的艺术。诗人往往就是抒情诗的主人公,诗人的感情往往决定着诗的格调,诗人的人品往往决定着他的诗品。

2、叙事诗:则客观地描述社会生活和历史事件,有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中国是一个诗国,但数量庞大、最为发达的是抒情诗。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叙事诗作品几乎屈指可数,比如我们熟知的叙事诗只有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长恨歌》等寥寥几首。

二、按表现形式分(体裁)

1、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 (形成于唐代) 包括律诗和绝句。

【绝句】:

A、五言绝句如(王之涣《登颧雀楼》)

B、七言绝句如(杜牧《泊秦淮》)

【律诗】:

A、五言律诗(杜甫《春望》)

B、七言律诗(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词】:

(又称“诗余”、“长短句”、“倚声”、“填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

字有定声,以两宋成就最高

【曲】:

(又称“词余”)(以元代成就最高)

散曲小令(短小的曲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三、按内容分(题材)

不同类别的诗歌,其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所运用的写作手法有着一定的不同。

学 海 无 涯 巧 冠 相 伴

巧冠教育杨家坪校区地址:杨家坪步行街斌鑫世纪城A2栋16楼 电话:023—86164314 巧冠教育涪陵校区地址:李渡马安人间穿越鞋城,马安明星幼儿园内 电话:15803681640

1

1、叙事诗 叙事诗以写事记人为主。一类着重写事,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或怀亲、或思乡、或赠友,如《月夜》、《过故人庄》。一类着重记人,在人物命运的发展中表现人物的性格,如《孔雀东南飞》。鉴赏叙事类诗歌,一要能够分析出事件的概况、来龙去脉;二要能够读出诗歌所塑造人物的性格、思想、命运等(如同情百姓、关心民生疾苦等);三要能够口味出事件的意义以及寄托在事件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首诗讲述了作者应邀赴乡村老朋友家喝酒,从“应邀出发”到“村外之景”到“进屋喝酒”再到“依依惜别”,一一叙来,把诗人一路的所见所闻尽收笔底。简单的故事情节蕴含着主客两人的深厚情谊:“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进屋后坐在已经打开了窗户的廊下,面对着屋前的大场院,相互敬酒,闲聊着今年庄稼的大好长势。临走时还约定到了秋天重阳节,我还到你这边来赏菊花。闲适的农家生活、朴素的农家真情,构成了孟浩然笔下的美好田园,反映出诗人热爱农居生活的思想感情。

2.写景诗 古代诗人经常游览山水、写景言志,写景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一般来说,写景诗多歌咏山水名胜,描写山水田园的旖旎、边塞风光的苍莽、风花雪月的绮丽等,如柳宗元的《江雪》、张继的《枫桥夜泊》、王维的《山居秋暝》。写景诗在艺术上往往塑造形象,或勾勒意境,或用衬托、对比的手法,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用白描手法,或托物言志;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诗的语言特点:明快、清新、简洁、质朴。阅读写景诗,首先要抓住所写景物的特点,分析所绘景物的变化(如远近、高低、动静、虚实、正侧等);其次要理解凝聚在景物描写中的作者的主观情感(有的积极乐观,如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向往理想生活、渴望建功立业;有的消极悲观,如隐逸山林、怀才不遇、落寞悲伤等);最后要品味出诗歌的意境(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是意境的主要特征)。

3.友情送别诗 (人生何处不相逢,“相逢何必曾相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故难全。”中国人重视友道、友情的传统源远流长地,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留下了大量表达友情、描写送别的诗词) 友情送别诗在内容上多写羁旅的愁思、离别的伤感、亲友的怀念等。如柳永的《雨霖铃》、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又名《渭城曲》)、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与《送孟浩然之广陵》表达是依依不舍的留念;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高适《别董大》则定出了情深意长的勉励;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则是坦陈心志的告白。友情送别诗在艺术手法上多用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写法。

4.爱国怀乡诗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古往今来,人类有着许多崇高而美好的情感,思乡爱国是人类崇高而美好的情感之一,爱国怀乡诗就是以表达热爱祖国、思念家乡的情感为主的诗歌。如《春望》体现了老杜忧国忧民的思想,《泊秦淮》流露了小杜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抒写了陆游的郁闷和理想,《过零丁洋》体现了文天祥的一片丹心。又如李白的《静夜思》、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学 海 无 涯 巧 冠 相 伴

巧冠教育杨家坪校区地址:杨家坪步行街斌鑫世纪城A2栋16楼 电话:023—86164314 巧冠教育涪陵校区地址:李渡马安人间穿越鞋城,马安明星幼儿园内 电话:15803681640

2

等。爱国怀乡诗在艺术手法上也多用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写法,有时也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

5.咏物诗 (一草一木总关情)咏物诗是指以自然界中有生命的植物、动物或无生命的物体(如“石”)、现象(如“云”)为歌咏对象的诗歌。与一般写景诗不同,咏物诗中的“物”通常是以自然界中的某一物(两物以上的咏物诗极少见)为集中表现对象,通过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刻画,有所寄寓,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诗人的情感、精神、品质或理想)。咏物诗多写盛衰的感慨、离乱的痛苦、人间的世象等,名为咏物,实为咏人,托物以言志,以物喻人、寓理于物,是咏物诗的一般特点。比如李纲《病牛》诗:“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诗歌表现牛任劳任怨、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品格。名为写牛,其实是写诗人自己。又如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骆宾王的《在狱咏蝉》、黄巢的《菊花》、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等。也有纯写物象,没有寄托的,如贺知章的《咏柳》。阅读咏物诗应从物象的特点出发,把握作者的心志,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6.咏史怀古诗 是一种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古迹为吟咏对象的诗歌。一般地说,诗歌题目中含有“览古”、“怀古”、“咏史”等字样的,都是属于这类诗歌,如李白的《越中览古》。当然,判断咏史怀古诗的基本依据,主要是看诗歌内容。咏史怀古诗多写山河沦丧的悲苦、仕途失意的苦闷、借古讽今的情怀等。咏史怀古诗虽然歌咏的是古人古事古迹,但诗人的落脚点却都在“今”。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受现实触动、有感而发的,是诗人用曲折的方式表达对现实的态度。它或者借助对历史人物的追慕和赞赏,表达诗人的理想和向往;或者是借助对历史人物功过的评说,表明自己的政治信念;或者是借助对历史人物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因此,托古讽今,借古鉴今,怀古伤今,咏史抒怀,才是诗人的用意所在。多用今昔对比、借古讽今、抒发幽愤的写法。

从表达方式上说,咏史怀古诗一般集记叙、议论、抒情、描写于一体,这决定了咏史怀古诗在形象性方面往往不如写景一类的诗歌那样鲜明。阅读咏史怀古诗,一是要了解诗歌所咏的古人古事古迹,二是要了解诗人的现实处境或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三是要进一步揣摩出作者在咏叹古人古事古迹背后所抒发的对现实的感慨。

7.边塞征战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边塞诗是指以反映边境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从大漠、烽烟、长城、黄沙等景物中反映出将士的精神风貌。具体地说,边塞诗在内容和思想上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表现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意志,讴歌边塞将士不辞辛劳、保卫边疆的战斗精神,抒发建功立业的愿望;反映战士们怀土思乡的离愁,揭露将士之间苦乐悬殊的不合理现象,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等。

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盛唐边塞诗(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大都表现得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

学 海 无 涯 巧 冠 相 伴

巧冠教育杨家坪校区地址:杨家坪步行街斌鑫世纪城A2栋16楼 电话:023—86164314 巧冠教育涪陵校区地址:李渡马安人间穿越鞋城,马安明星幼儿园内 电话:15803681640

3

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中晚唐边塞诗(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宋代边塞诗(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边塞诗在艺术上,或借景抒情,或借古讽今,或叙议结合,风格上多以雄浑豪放见长。

8.山水田园诗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山水田园诗是指以山水风光、田园景色以及乡村生活为主要审美对象的诗歌。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曹操的《观沧海》是我国诗歌史上的第一首山水诗,为山水诗奠定基础的诗人是南朝的谢灵运。田园诗则以东晋诗人陶渊明为代表,开创了通过描写田园自然风光以表达恬淡情怀的诗歌流派。一般地说,田园诗人都以自然风光、田园景色及乡村生活为诗歌的表现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抒发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回归自然和恬静古朴生活的向往,并由此折射出诗人不慕名利的旷达心境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懑心情。

在艺术手法上,崇尚平淡充实,追求朴素自然。阅读山水田园诗,一要体味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最常用的艺术手法就是通过形象或描写的景物来抒发感情,或融情入景,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一切景语于皆情语。”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从而使诗歌产生意境。体味诗歌的意境,要能把握诗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什么样的生活画面。例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诗。烟花含愁,孤帆载感,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诗人的惜别之情,这些从每一个画面中都渗透出来了。],二要体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要体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尤其一些纯粹的写景的山水田园小诗。例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全诗色彩丰富,诗情活泼,意象飞动,表面看好似单纯写景叙事,实则抒发了作者的心情。再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我们直接感受的是作者对山河的热爱,再深一层,联系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安史之乱平定之后),我们还能体会到作者的这首即景之作,实则包含着一种对万象更新的企盼和欢悦。],三要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要留意作者观察景物和描绘景物的角度(如高、低、远、近),要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具体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要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具体方法(如动静结合、明暗对比)等等。]

9.宫怨诗和闺怨诗 这两类诗都以女性心态为描写对象。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从内容上看,

学 海 无 涯 巧 冠 相 伴

巧冠教育杨家坪校区地址:杨家坪步行街斌鑫世纪城A2栋16楼 电话:023—86164314 巧冠教育涪陵校区地址:李渡马安人间穿越鞋城,马安明星幼儿园内 电话:15803681640

4

两类诗都少不得一个“怨”字,集中反映了封建宗法制度下皇权至上、男尊女卑的社会现象和古代女性对待婚姻问题的种种复杂心态。“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李商隐《宫词》),这两句诗概括地揭示出“君恩无常”是古代宫女忧怨之情产生的根本原因。“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白居易《太行路》),这两句诗概括地揭示出“男尊女卑”是古代民间女子多生忧怨之情的重要原因。男尊女卑的现实使许多夫游在外的妇女和尚未婚嫁的姑娘对自己的丈夫和情人也往往忧心忡忡。商妇的闺怨诗,其抒情主人公忧怨的焦点则在于丈夫的重利轻别、约而无信上。

从创作特色上说,古代宫怨诗和闺怨诗都带有浓郁的民歌风情。一是浓重的感伤色调。二是细腻的心理描写。三是恰切的比兴衬托。四是不重使典用事,即或使用,亦皆避生就熟,无非阿娇、班姬、昭君、文君、杞梁妻、望夫石、牛郎织女之类,一看便知。

10.爱民悯农诗 古代所有反映劳动人民悲惨生活、反映统治阶级对人民敲诈勒索的诗,均可称之为悯农诗。在悯农诗中诗人哀怜同情百姓,或描写统治者的腐朽生活与劳动者的辛酸悲惨生活,或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剥削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欺压。如李绅的两首《悯农》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梅尧臣的《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还有杜甫的《兵车行》等。在艺术上悯农诗往往叙议结合,多用对比、设问、反问等手法。

11.哲理诗 从严格意义上讲,哲理诗并不是诗歌的一个独立的范畴,如果讲范畴,也只属抒情诗而已。哲理诗,顾名思义,即蕴含深刻而普遍的人生道理的诗歌。如杜甫的《望岳》、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题西林壁》、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杨万里的《小池》等。优秀的哲理诗,其共同的特点是:寓哲理于形象之中,哲理与形象交融。这一特点,使哲理诗具有了含蓄隽永、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中国古代诗人大都忌讳诗歌赤裸裸的说教,而特别喜欢寓哲理于山水景物的描绘之中,因此,可以这样说,哲理诗是古代诗人感悟自然的智慧结晶。

欣赏哲理诗,需要我们从诗歌形象人手,仔细品味形象的特征,并注意联系现实社会与人生的种种现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这样,才能深入领会哲理诗形象的寓意,才能透过诗中的形象把握哲理。

12、爱情诗 顾名思义,爱情诗是咏叹情侣、夫妻间爱情的诗歌, 称“情歌”,是情人们心情的自然流露。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爱情作为一个永恒的主题,历代都有诗人为之高歌,为之倾注自己的情感、生命和艺术。爱情的内容几乎和生活一样广阔,但是它像灾难一样不可以预测,来得突然,消失得也突然,只有置身其中的人才能报告给我们真实的消息。中国古代爱情诗有着鲜明的审美特征,她歌颂的爱情的本质是纯洁、真挚,她表现的爱情的形式是含蓄、典雅,她所体现的爱情的品质是忠诚、坚贞,她所展示的爱情的意志是深情、执着。

13、品艺诗 就是对诗词、吟咏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作品进行品评的

学 海 无 涯 巧 冠 相 伴

巧冠教育杨家坪校区地址:杨家坪步行街斌鑫世纪城A2栋16楼 电话:023—86164314 巧冠教育涪陵校区地址:李渡马安人间穿越鞋城,马安明星幼儿园内 电话:15803681640

5

初三的诗歌篇三
《初三古诗词赏析》

初三古诗词赏析

望岳

1、“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是指2、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远望之色。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表现了诗人初见泰山时激动喜悦、惊叹不已的心情。

B 颔联写近望之势。“钟”字,写大自然格外倾情,把奇景凝聚在泰山;“割”字,写挺拔的山峰使得山南山北一明一暗。

C 颈联写细望之景。山中层云缭绕,使心灵受到涤荡。极目远眺,飞鸟还巢,可知诗人瞩望之专注。

D 尾联写诗人登上了泰山极顶,以脚下群山的渺小反衬泰山的雄伟,蕴含深刻的哲理。

3、“岱宗夫如何”一句中的“岱宗”指的是。

4、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二、四句由不同距离之所望表现了“岱宗”的高大形象。

B 第五、六句描绘了“岱宗”的神奇秀丽景色。

C 第七、八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

D 整首诗抒发了诗人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饮湖上初晴后雨

1、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写了雨中西湖水波荡漾,但是没有晴天美好。

B 第二句说雨中的山云雾迷茫似有若无,非常奇怪。

C “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D 第四句“淡妆浓抹总相宜”是描写西施的,不是描写西湖的。

2、本诗表现了3、这首诗的作者是4、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B “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C 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由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D 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主要是因为两者同在越地,又同有一个“西”字。

黄鹤楼

1、“晴川历历汉阳树”中“历历”的意思是2、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发出世事茫茫的感慨。

B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句话中的“一去不复返”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只剩下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流露出诗人消极悲观的思想感情。

C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写楼中所见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眼的景象,烘托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

D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一联写烟波江上日暮怀乡之情,在结构上回应

那种渺不可见的境界。

山居秋暝

1、 诗中“王孙”是指

2、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晚来秋”紧扣标题,点明时间。

B “春芳歇”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 诗歌所绘景色如画,清新自然。

D 诗歌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

送友人

1、“孤蓬万里征”中“孤蓬”是指

2、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点明诗人与友人分别的地点、环境。

B 诗人以“浮云”比喻友人行踪不定,用“落日”来比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C “萧萧班马鸣”一句,既委婉地表达依依惜别之情,又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

D 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流露出缠绵悱恻,哀怨悲伤的情感。

3、本诗中“自兹去”的意思是。

4、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离别地点,描绘了清冷凄凉的送别场面。

B.颔联用“孤蓬”表达了对朋友漂泊无定的前程的关切。

C.颈联借“浮云”“落日”之景,抒发“游子”和“故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D.尾联“班马”意为“分开的马”,强调“马既如此,人何以堪?”,体现离别的怅恨。

卖炭翁

1、“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敕”是指2、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刻画出卖炭翁的形象,而劳动之艰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现。

B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一问一答,不仅使文势跌宕,而且扩展了反映民间疾苦的深度与广度。

C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说明卖炭翁觉得既然皇宫内需要那就给他们吧,也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

D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揭露了宫市制度的不合理。

3、诗中“驱将”的意思是

4、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写出了卖炭翁劳动的艰辛。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出了卖炭翁矛盾的心理,表现了他处境的悲惨。

C.“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刻画了宫使强取豪夺、压榨百姓的形象。

D.本事揭示了封建社会“宫市”制度的罪恶,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5、“翩翩两骑来是谁”“骑”应解释为。

6.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心理刻画,表现了卖炭翁吃苦耐劳的精神。

B.“把”、“称”、“叱”、“牵”四个动词,描绘出宫使的蛮横。

C.“惜不得”写出了卖炭翁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悲愤心情。

D.用“半匹红绡一丈绫”换一车炭,揭露了当时宫市掠夺的本质。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 诗题中的“乐天”指的是2、 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中“巴山楚水”乃概言被贬的地方。

B 颔联中运用两则典故意在表达恍如隔世,人事全非的慨叹。

C 颈联语出不凡,表达了对世事变迁和仕宦沉浮的低沉郁结之情。

D 尾联则表达了诗人要振奋精神的决心。

3、“暂凭杯酒长精神”中“长”解释为4、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这两句意思是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表明作者谪居生活的艰苦和遭遇贬居的痛苦,给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B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惆怅的心情。

C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作者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既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

D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这两句表现出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鲜明地对比。

5、下面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了作者被贬滴的地点和时间,突出了经历坎坷。

B.颁联引用两个典故借以表达物是人非而生出悲凉之情。

C.颈联采用对偶句,表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豁达胸襟。

D.尾联表达出在听了白居易的唱歌后,对生活更加乐观。

题破山石后禅院

1、这首诗演化出的两个成语是2、下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突出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

B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承接上联,进一步渲染了禅房的幽深、清寂。

C 尾联妙笔传神,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动显静,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

D 这首诗凝练简介地描绘出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高远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无限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唐代诗人常见游历破山寺所写的一首题壁诗。

B.全诗描写了古寺凄清、寂寥、荒凉的环境特点。

C.全诗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追求。

D.尾联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来映衬山寺宁静的气氛。

4、诗歌中最能体现古寺环境氛围的两个字是“_____、_____”

5、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是_____

A.首联交代了时间和地点,突出诗人出游之心切

B.颔联描写了后禅院的环境,禅房里花木长势茂盛。

C.颈联借景抒情,表达诗人愉悦、宁静的内心感受。

D.尾联以声衬静,营造出佛门圣地忘情尘俗的意境。

江城子 密州出猎

1、 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千骑卷平冈”一句,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猎场面的壮观。

B “亲身虎,看孙郎”理解对应倒置,即“看孙郎,亲射虎”。

C 上片抒发作者的胸襟抱负,下片表达作者的爱国热情。

D “江城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题目。

2、“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狂”可以理解为

3、“黄”在词中的意思是。

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侧重描写作者“狂”的行为,词的下片侧重抒发作者“狂”的情感。

B.词的上片写了作者出猎的情景,词的下片写了作者请战的决心。

C.词的上片作者自喻孙权,词的下片作者自比魏尚。

D.词的上片作者的情感热烈豪放,词的下片作者的情绪沉郁顿挫。

5、词人以“____”借指自己。

6、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

A.首句“狂”字统摄全词,表现词人神态、举止和情怀之“狂”。

B.“锦帽”两句描绘出猎的壮阔场面,也烘托出词人豪迈的气概。

C.“亲射虎”“射天狼”两处虚写都突出了词人高超的射猎本领。

D.作者以魏尚自比,抒发了他渴望为国效力、抗敌戍边的豪情。

如梦令

1、“浓睡”在词中的意思是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雨疏风骤”的意思是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B “海棠依旧”是词人对“卷帘人”的回答。

C “绿肥红瘦”描写出雨后海棠花的情景。

D 这首词篇幅短小,有人物,有对话,意味深长。

3、词中“绿肥红瘦”指的是4、下列对这首小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昨夜雨疏风骤”,意思是昨夜的风来的突然,还稀稀落落地下起了雨,该句交代了担忧园中海棠的原因。

B “试问卷帘人”中的“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C “却道海棠依旧”中“却”字,即写出了主人公原有的对海棠的担忧和听到回答后的意外及怀疑,又隐隐道出了“卷帘人”不了解主人公的心思,回答时的漫不经心。

D 小令写法别致,虽只六句,却几度转承,意境层层叠进,表达了作者伤春惜花之情。

诉衷情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感情。

2、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开头两句回忆了词人当年为了觅取功名、争得官职而奔赴前线的初衷。

B “尘暗旧貂裘”暗示自己收复失地的壮志未酬的内心苦闷。

C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写出了词人放眼西北,残虏未扫;回首人生,两鬓已苍;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

D 最后一句中,“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州”代指闲居之地。

3 “梦断”在词中的意思是____。(2分)

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2分)

A、“万里”“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写出作者当年的自信与执着。

B、“尘暗旧貂裘”借用苏秦典故,诉说自己受到重用,依然在前线战斗的情景。

C、一个“空”字既写出作者内心的不甘与失望,也写出对朝廷的不满与愤慨。

D、这是一首抒发作者壮志难酬的慷慨与悲壮的爱国诗篇。

5、词中加点的“胡”字一词意思是

6.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从追忆往日豪放的军旅生活写起。

B.下片着力抒发理想和现实的冲突矛盾。

C.作者在这首词中抒发的感情是从悲凉化为激昂。

D.朗诵这首词的感情基调应该是即悲愤又深沉的。

7.“尘暗旧貂裘”一句用了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以“万里”、“匹马”两词传递出当年词人奔赴前线的豪情。

B.次句借典故表达了词人不受重用,壮志难酬的苍凉心境。

C.下片首句抒发了只因年事已高不得不放弃抗金复国梦想的悲怆。

D.末句以“天山”和“沧州”之远隔来形容梦想和现实的距离之远。

9、词中的“天山”指的是

10.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当年”两句,再现了作者盛年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

B.“尘暗”一句借用典故,诉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的遗憾。

C.“胡未灭”三句流露出作者因年老而不能再报效祖国的沉痛悲愤和不甘。

D.“此生”三句抒尽作者内心爱国激情和壮志难伸的悲愤。

破阵子

1、“沙场”在词中的含义是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醉里挑灯看剑”一句写现实,但豪壮中已含悲凉意味。

B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两句写豪迈的军营生活,“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写激烈的战斗场景。

C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两句抒发宏伟抱负。

D 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建功立业后的一腔豪情。

3、词中的“天下事”指的是

4、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表达了词人渴望重回沙场的心情。

B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表现了将士的英勇。

C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表明作者已经拥有了为国建功的美名。

D 全词首尾写实,中间写虚,虚实对比,突出了词人内心的无限感慨。

5、“麾“的意思是___________。“麾下”在这首词中指___________。(2分)

初三的诗歌篇四
《人教版初三语文必备古诗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望江南】(温庭筠 宋)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 断白苹洲。【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 北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 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武陵春】(李清照 南宋)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观刈麦】 (白居易 唐)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月夜】(刘方平 唐)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卜算子 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破阵子】(晏殊 宋)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浣溪沙】(苏轼)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南乡子 登京口北

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山坡羊 骊山怀古】(张养浩)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朝天子 咏喇叭】 (王磐 明)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诗经》两首 【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从军行】(杨炯 唐)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羌村三首】(杜甫)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李白)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

,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望月有感】(白居易)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雁门太守行】(李贺 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宋)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别云间】(夏完淳 明)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初三的诗歌篇五
《初三上册古诗》

1.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mò)水悠悠。

肠断白苹(pín)洲。

2.《渔家傲①· 秋思》 范仲淹

塞下②秋来风景异,衡(héng)阳雁去③无留意。四面边声④连角⑤起,千嶂⑥里,长烟⑦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⑧归无计。羌(qiāng)管⑨悠悠霜满地,人不寐[mèi],将军白发征夫泪。

3.江城子(1)密州出猎 作者:苏轼

老夫(2)聊(3)发少年狂(4),左牵黄,右擎苍(5),锦帽貂裘

(6),千骑卷平冈(7)。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8)。 酒酣胸胆尚开张(9),鬓微霜(10),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11)?会挽雕弓如满月(12),西北望,射天狼(13) 。

4.武陵春

宋代·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zé)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5.破阵子⑴·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⑶,梦回吹角连营⑷。八百里分麾下炙⑸,五十弦翻塞外声⑹。沙场秋点兵⑺。

马作的卢飞快⑻,弓如霹雳弦惊⑼。了却君王天下事⑽,赢得生前身后名⑾。可怜白发生⑿!

6.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1]

7.【月夜 刘方平】

更深②月色半人家③,

北斗④阑干⑤南斗④斜。

今夜偏知⑦春气暖,

虫声新透⑧绿窗纱。

8.商山早行⑴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⑵,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⑶,枳花照驿墙⑷。

因思杜陵梦⑸,凫雁满回塘⑹。

9.卜算子 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0.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②,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③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④轻。

巧笑⑤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⑥。

疑怪⑦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⑧赢。笑从双脸⑨生。[1]

11.浣溪沙 苏轼

簌簌(1)衣巾落枣花(2),村南村北(3)响缲车(4),牛衣(5)

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6)睡,日高人渴漫(7)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12【宋】李清照《醉花阴》[1]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3.南乡子①·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②?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③?悠悠④。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dōu)鍪(móu)⑤,坐断东南战未休⑥。天下英雄谁敌手⑦?曹刘⑧。生子当如孙仲谋⑨。

14.山坡羊·骊山怀古

(元)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ē)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yíng yū)。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15.朝天子·咏喇叭① 王磐

喇叭 ②,唢呐③,曲儿小腔儿大④。

官船来往乱如麻⑤,全仗你抬声价⑥。

军听了军愁⑦,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⑨,吹伤了那家⑩,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初三的诗歌篇六
《初中古诗诗歌大全》

初三的诗歌篇七
中考诗歌鉴赏》

清平乐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10.阅读上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4分)

(1)前人在评价“连云松竹”时说“景中寓情”,请你说说词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分)

答:

(2)下片写儿童偷梨枣的情景,“莫遣”和“闲看”表现词人对此怎样的态度?反映词人怎样的心态?(2分)

10.(4分)(1)抒发了对眼前景色的赞赏之情,蕴含着一种满足之感。(2分) (2)反映了词人对偷梨枣儿童保护、欣赏的态度,也表现出词人恬淡、闲适的心态。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1)诗的前四句描绘了送别时怎样的景象?试加以描述。(3分) 答:

(2)结合全诗,写出尾联中“空相向” “何所期”所表达的情感。(2分)

18. ⑴故乡遍地都是衰败的枯草,一片凄凉!天空飘忽着朵朵寒云,归来的路上正遇上暮雪纷飞。(意近即可)⑵诗人为朋友远去而徒然伤悲,为相见无期而惆怅, 表达了难舍难分之情。

山雨 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8、发挥想象,描绘“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所呈现的画面。(3分)

示例:整个夜里,林子里充满静谧,墨蓝的苍穹中闪烁着疏朗的星光,烘托出异常皎洁光亮的月华。天气晴和,不见一丝云彩,也听不到半点雷声。

9、有关雨的诗很多,而这首诗写雨比较独特,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3分)

示例1:这首诗独特在于诗人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或烘托、虚写、联想想象),通过写见到“溪流急”,来表现他山之雨的急和猛。示例2:写山雨,而在前三句却不着一个“雨”字,只在最后一句点出“他山落雨来”,构思精巧,出人意料

(一)阅读温庭筠的《菩萨蛮》一词,完成第7题。(6分)

小山①重叠②金③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④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⑤绣罗襦⑥,双双金鹧鸪。

【注】①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②叠:皱(眉头)。③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④花:簪花。⑤新帖:新鲜的花样子,贴于绸帛之上,作为刺绣的蓝本。⑥罗襦:丝绸短袄。

7.(1)如果为这首词拟一个题目,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闺怨 B.梳妆 C.相思 D.送别

(2)请对“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一句作简要赏析。(2分)

(3)曾经的经历与该词中主人公的境况有相似之处的诗(词)人是( )(2分)

A.李清照 B.李贺 C.李白 D.李绅

7.(1)D

(2)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 (3)A

望江南① 李煜

闲梦远,南国② 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注】①望江南:词牌名。这首词是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后所作。②南国:李煜故国南唐,都城在金陵(今南京)。 6.这首词写江南秋景,选取了江山、 、 、明月等典型景物,描绘出南国秋天 的景色。(3分) 7.有人评价这首词“朴素自然,没有一句直露地抒情,但又句句融情”,试以末句“笛在明月楼”为例,加以赏析。(3分)

6.芦花 孤舟 肃杀、凄寒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把握。比较简单。

7. 在营造的静谧气氛中,忽闻短笛声声,弥散在明月之下,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通过笛声的凄清反衬出囚居生活的孤寂之感 ,亡国之恨。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这首词是后主被俘入宋的追忆和回想,借助梦中的美景来抒发自己心中的亡国之恨,追思之情。完成时,要联系诗人的遭遇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6.“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指什么地方?(1分) 答:

7.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述。(2分) 答:

8.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6.(1分)“中原地区”或“中原”或 “中原大地“或”中国“。

7.(2分)年纪轻轻就做了上万士兵的统帅,不满足占有东南一方,敢于和盛大的曹操、刘备抗衡,连一代之雄的曹操也赞叹、佩服他。(一点1分,满分2分为止,意思对即可,若照抄原文,不得分)

8.(3分)①借古讽今,抒发作者对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若只答“借古讽今“不得分);②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统一祖国(或: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

题齐安城楼

杜牧

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注】①呜轧(yà):拟声词。②亭: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

9.(1)请说说你对第二句中“寒”的理解。(3分)

(2)古人评价杜牧的诗“好用数目”,“颇妙”。你认为本诗“故乡七十五长亭”中的“七十五”有什么作用?(3分)

减字木兰花 琴 [宋] 苏轼

神闲意定,万籁收声天地静。玉指冰弦,未动宫商①

意已传。 悲风流水,写出寥寥千古意。归去无眠,一夜余音在耳边。 [注释]①宫商:这里指曲调。

8.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4分)

词的上片,‚神闲意定‛描画出琴女弹琴前全神贯注的情态,一个‚⑴ ‛字渲染了当时的气氛;‚玉指冰弦‛写琴女抚弄琴弦,‚⑵ ‛,令人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未成曲调先有情‛。

词的下片,前两句写⑶ ;末尾两句写词人听琴归来仍觉余音绕耳,侧面表现出琴女演奏技艺的精湛。

8.(4分)⑴静 ⑵未动宫商意已传 ⑶示例:琴声如悲凉的风吹过,潺潺的水流淌,带给听者悠远寂寥的千古情思。(前两空每空1分,第三空2分)

蚕妇吟 (南宋)谢枋得

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 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①

歌舞未曾归。

【注】①玉人:美人,此处指歌女。 10.阅读上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

(1)“起视蚕稠怕叶稀”,一个“怕”字写出蚕妇怎样的生活状态和心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将蚕妇和歌女放在一起写有何用意?(2分)

0.(1)怕桑叶稀了,蚕不能吃饱,不能很好地生长,反映出蚕妇生活的艰辛和内心的担忧、无奈。 (2)通过蚕妇夜以继日的劳作和歌女通宵达旦为官人表演的对比,表达了对为官者荒淫无耻生活的批判,对百姓艰难度日的同情。

宴词 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宴词:写于送别宴席上的诗。畎:田间小沟

(1)“悠悠”一词极具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2)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6. (1)“悠悠”一词写出了春水绵延流淌的状态;寄寓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运用叠词,具有音韵美。(写出两点即可)

(2)A寄情于景(借景抒情),借桃花随溪水漂流的景色抒发诗人的离愁别绪,情景交融。B反衬(衬托),以“浅溪”反衬离愁之深。(手法1分,效果2分)

《狼山观海》

王安石

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 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 阆苑①仙人何处觅?灵槎②

使者几时回? 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注释】①阆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②灵槎:古代神话中往来天上的木筏。

6.首联描绘了景物气势磅礴的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7.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9.(1)首句中运用了叠词“苍苍”“切切”,好在那里?(3分)

(2)请描绘“月明荞麦花如雪”的景象,并指出这句蕴含了诗人的什么感情。(3分)

9.①首句连用两个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读来朗朗上口。写霜草之“苍苍”,使其境界更为开阔,点出秋色的浓重;写虫之“切切”,渲染了秋夜的凄清。②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芥麦田,满地的芥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诗人暂时忘却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

初三的诗歌篇八
《关于初三生活的诗歌——心若向阳》

心若向阳

你是否还在对自己的一模、二模念念不忘 你是否为成绩的不理想而倍感失望 亲爱的伙伴,请抬头看看远空的太阳 要相信

心若向阳,无畏悲伤

你是否在为中考的目标心生迷茫 你是否在为前进的方向倍感慌张 前爱的朋友,请抬头看看远空的太阳 要知道

心若向阳,何惧彷徨。

初三是一条湍流

我们像一叶小舟浮沉漂流

初三是一片荆棘

我们像一名探索者苦苦寻路

亲爱的伙伴,噢,要知道

我们不是一人孤军奋战

亲友是帆,师长是桨

支着小船乘风破浪

亲友是拐,师长是杖

扶着旅人走向远方

初三是终点,更是新的起点

中考是一场挑战,尚未完结

让我们坚守这最后一月

让我们奋斗这最后一月

只要执着希望

就定会见到,梦想闪光

心若向阳,让我们扬帆破浪。 心若向阳,让我们展翅翱翔。

初三的诗歌篇九
《初三复习古诗词赏析》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