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子规 吴融高考诗歌鉴赏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27    阅读:

子规 吴融高考诗歌鉴赏篇一
《高考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词语的语境意义;二是进行深层次思考,即该词在表达思想情感方面的作用(表达效果、 子 规 吴 融① 修辞效果)等。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答案】 (1)“遥隔”指客所与诗人的故乡襄阳遥遥相隔,表现出了空间的遥远。 (2)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两地隔绝,不能归去,这个“隔”字,透露出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

【注】①吴融: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 2.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l.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及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考生在解答此题时,可以从以度的能力。命题者将恶想内涵的理解与表现手法的鉴赏两个考点放在一起考查,无疑加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分析诗歌的写作背景,诗人写此诗时的生活、思想等。注释里讲大了试题的难度,不过,考生只要能够紧紧围绕“思乡情”与“景物描写”的关系,结诗人“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由此可想到诗人遭受仕途失意之苦、远离故乡之苦等。合不同的诗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表现手法”,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二是结合诗歌的具体语句分析,如从诗歌中的“日暮声凄切”可以看出诗人心情的悲凉。【答案】 (l)触景生情。开篇描写落木萧萧、鸿雁南飞、北风呼啸、天气寒冷的深秋三是结合诗歌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分析,全诗表面上写“子规”,其实是“以物喻人”,诗景象,而诗人面对此景,自然产生了思乡之情。(2)虚实结合,“乡泪客中尽”是实写,人借“子规”写自己的相思之情。 点明了思乡情,“归帆天际看”是虚写。诗人想象家人也在盼望着自己归来,遥望着“天

【答案】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仕途失意,又远离故乡的痛苦心情。诗人运用借物抒怀际”的“归帆”,虚实相生,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3)融情于景,“平海夕漫漫”,的手法,借子规离开故土、凄苦啼叫、思念故国,表现了自己流寓荆南,思念故乡及亲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辽阔昏暗的画面里,浸染着诗人有家人的悲苦情怀。 难归的迷茫心情。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裴迪书斋望月 钱起

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①。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考生在解答此类试题时,要学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 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

会多角度思考:一是对于以某种“事物“”描写对象的诗歌,考生要明确其中的“事物”【注】①谢公楼:晋时谢庄写过著名的《月赋》,这里借指裴迪的书斋。

只是抒情的媒介,也就是说,此类诗歌常用“托物抒怀”的手法。二是对于写景类诗歌.考l.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请作简要分析。 生分析时要丛景与情的关系的角度思考,如本诗中“雨暗”、“月斜”的景物描写与子规 凄凉的叫声等,都融入了诗人的失意与伤怀。三是当情与景的色调不协调时,往往运用 的是反衬手法,如本诗中的“故国春来,草木荣生”等景象,反衬了子规孤身飘荡、哀【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这道题的实告无门的悲惨命运。 质就是要求考生分析首联描写的意境。考生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点有两个:一是要用形

【答案】 (l)托物抒情,作者借子规雨中、晚间凄切的悲鸣,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象的语言描绘出诗人所描写的画面,要突出主要意象,如“夜色”、“酒”、“月亮”等;深切思念;(2)融情于景,诗中“雨暗”、“月斜”等景物描写,都融人了诗人的失意与伤二是要根据景物的特色、色调等,概括出画面的特色。

怀;(3)以景衬情,“故国春来,草木荣生”等景象,反衬了子规孤身飘荡、哀告无门的【答案】诗歌首联写几个朋友聚在一起,饮酒吟诗。不知不觉中,夜色渐浓,月亮升悲惨命运。 起来了,月光洒满了庭宇和楼台,从而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饮酒赏月图景。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鹊惊随叶散,萤远人烟流”这两句诗。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试题限定了明确的思考方向,

l.请赏析“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中“遥隔”二字的妙处。 即“描写手法的角度”,而思考对象是景物描写,因此,考生就可以从景物描写的手法的

角度去思考,如以动村静、远近结合、视听结合、虚实结合、侧面描写等。

【答案】(l)侧面描写。“鹊惊随叶散”是写月色太亮了,以致喜鹊误以为天色已明,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办。考生在解答这类以关键词语为命扑棱棱猛然飞起,震落了片片秋叶。鹊起叶落,飘然四散,语言凝练,富有诗意。

题点的试题时,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结合语境,即具体的句子、诗篇,解释这个(2)衬托手法。“萤远人烟流”用烟霭的暗淡衬托萤光,又用萤光之流失衬托月明,可

谓构思巧妙。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李清照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考生在解题时,

惜别伤离方寸乱。一患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要先写出总的观点,即诗歌主要的情感倾向,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简要的分析。考

【注】这首词是李清照只身赴莱州探夫途中晚上宿昌乐县驿馆时怀念家乡姊妹而作的。 生可以从几个重点诗句入手,也可以分联进行赏析。

1.请结合词的内容,赏析“惜别伤离方寸乱”中的“乱”字。 【答案】本诗表达了兄弟分手之时,难分难舍的惜别之情。首联正面写离别的伤痛,

兄弟相对,谪居异乡,暂寓逆旅,离别在即,归途迢迢;颔联写抱负落空,但求将来能 兄弟相伴,晤言一室之内,共享天伦之乐。颈联写诗人触景生情,进一步表现兄弟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考生在解题时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尾联写兄长在归舟中常常翘首遥望天际,盼望兄弟早日归来。全诗情真意切,哀婉感人。 是结合语境阐释“乱”的含义;二是分析“乱”在词中的表达效果,传达出了词人复杂六.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的心情。 【双调】折桂令〃九日① 张可久

【答案】乱,即心绪纷乱。“乱”字在这里真切传神地写出了词人与家乡姊妹离别之 对青山强整鸟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

际,千言万语一起涌上心头,却又无从说起的复杂心情,一片真情真态跃然纸上。 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2.请简要分析上片中词人是怎样抒情的。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

1.诗有“诗眼”,词有“词眼”,曲也有“曲眼”,这首小令的“曲眼”是什么?请结 合全曲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能力。本题限定了思考范围,即上片,还 限定了思考要点,即“词人是怎样抒情的”。考生在解题时,要根据诗歌中的具体词句进 行分析,如“泪湿罗衣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中既有细节描写,又有场面描写。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曲眼”和“诗眼”一样,有时是精练传

【答案】 (l)词人抓住姊妹送别的典型细节“泪湿罗衣”,抒写真切的姊妹离别情。神的一个字,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考生在解答此类试题时,要抓住诗歌中最精练

(2) “人道山长山又断”一语双关,既描绘出令人黯然伤的景色,妹情意被离别无情隔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进行品味,看其在拓深诗歌的意境、传达作者情感上所起的作用。 断的痛苦。(3)融情人景,“潇潇微雨”的景色入了姊妹间绵绵的深情。 【答案】“曲眼”:“思”。一个“思”贯串全篇,作者由眼前实景写起,触景生情,

五.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忆往昔欢乐之事,更添今日思乡之愁,最后,以景结情,回顾漫漫天涯路,抒发迟暮思

和答元明①黔南赠别 黄庭坚 归之情。

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朝云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 2.本曲中的“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 【注l①元明:黄庭坚的兄长黄大临。

1.析颈联“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的妙处。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考生仔细揣摩后

可知,题干中的语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这既是实景,又是作者天半生人生路途的写 照。苍凉微茫的景色,反映出作者漂泊无依的情怀,倦客之心、思乡之情溢于笔端。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以诗中重要语句为着眼点,且【答案】“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既是景语,又是情语,是作者大半生题干没有对“赏析点”作具体的限定,因此,考生可以从思想情感、艺术手法、词句锤人生路途的写照。这反映出作者漂泊无依的情怀,表达了作者的倦客之心、思乡之情。 炼等比较突出的角度入手赏析。考生分析后可知,因“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七.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行”中有“雪”、“风”、“鸿雁”等景物,故宜从景物与情感、景物与人物关系的角度进【双调】清江引〃野兴 马致远

行赏析。 东篱本是风月①主。晚节园林趣。一枕葫芦架,几行垂杨树。是搭儿②雪快活闲住处。

【答案】(l)情景交融。“急雪脊令相并影”,表面写大雪中脊令鸟相互依傍,实则比【注】①风月:指大自然。②是搭儿:到处。

喻兄弟患难与共。“脊令相并影”,既是手足情深的写照,,又反衬出兄弟离散的哀伤。(2)1.请简要分析“东篱本是风月主”在这首小令中的作用。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惊风鸿雁不成行”,写惊风中大雁离散失群,比喻兄弟离散。“急 雪”和“惊风”,写前路的风波险阻,也暗指经历的沧桑岁月。诗人以鸟喻人,语意双关。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考生在解答此类试题时,要根据题干所指定的诗歌语句的内容,从结构、思想等角度进行具体分析。

【答案】(1)从结构上看,是作者对自己自然本性、情趣爱好的总写,有领起下文的作用。(2)从思想上看,是作者对自己的情趣、爱好及人生追求的概括,为全曲思想奠定了基调,表现了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性。

2.请赏析“一枕葫芦架.几行垂杨树”的妙处。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着眼于对小令中艺术性较强的语句进行赏析。这是一个写景句,因此,考生在解题时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看作者是的关系,如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触景生情等。

【答案】(1)白描手法。用笔不加修饰,只用“葫芦架”和“垂杨树”两种景物,就将远离尘世、野趣盎然的园林景色展现在了读者面前。(2)融情于景。充满自然情趣的画面,是那么平和、宁静,同时,融入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

子规 吴融高考诗歌鉴赏篇二
《高考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

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题示例2:

游月陂 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本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 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1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4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答题示例2: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江 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 华子岗 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请谈谈“侵”“拂”两个字的妙处。

答题示例2 :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问:结合作品简析《旅夜书怀》第三联中的两个虚词“岂”“应”使用的妙处。

答题示例3: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分)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题示例4: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1: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题示例2: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题示例3:

山行即事 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苹①风吹袖清。

2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②。 [注]①: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

(1)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如何统领全诗的?(3分)

(2)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 第六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

1.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3.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1: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题示例2: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 第七种模式 评价题型

1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

2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3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4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答题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 第八种模式 比较评价题型

1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2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答题示例: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经典例题: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子 规 吴 融①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注】①吴融: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

l.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五.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和答元明①黔南赠别 黄庭坚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朝云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注l①元明:黄庭坚的兄长黄大临。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析颈联“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的妙处。

l.请赏析“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中“遥隔”二字的妙处。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简要分析。

2.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六.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折桂令〃九日① 张可久

裴迪书斋望月 钱起 对青山强整鸟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①。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 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

【注】①谢公楼:晋时谢庄写过著名的《月赋》,这里借指裴迪的书斋。 1.诗有“诗眼”,词有“词眼”,曲也有“曲眼”,这首小令的“曲眼”是什么?

l.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请作简要分析。 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

2.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鹊惊随叶散,萤远人烟流”这两句诗。 2.本曲中的“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七.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李清照 【双调】清江引〃野兴 马致远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 东篱本是风月①主。晚节园林趣。一枕葫芦架,几行垂杨树。是搭儿②雪快活惜别伤离方寸乱。一患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闲住处。 【注】这首词是李清照只身赴莱州探夫途中晚上宿昌乐县驿馆时怀念家乡姊妹而【注】①风月:指大自然。②是搭儿:到处。 作的。 1.请简要分析“东篱本是风月主”在这首小令中的作用。

1.请结合词的内容,赏析“惜别伤离方寸乱”中的“乱”字。

2.请简要分析上片中词人是怎样抒情的。 2.请赏析“一枕葫芦架,几行垂杨树”的妙处。

4

例一[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

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例二[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2分)

例一[参考答案]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步骤一)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步骤二),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步骤三)。 例二[参考答案]①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②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参考答案]①“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②“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例三[参考答案]清新、自然、质朴(步骤一),描绘的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了一派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爱;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足可爱(步骤二)。不作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骤三)。

例一[参考答案]“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步骤一),展现了诗人在夕阳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步骤二)。“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步骤一),也使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步骤二)。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步骤三)。

[参考答案]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的意思是“(我的)名誉哪里是因为文章而显扬呢?(我的)官位也真该因年老多病而罢退”。(步骤二)诗人本是以诗文自负的,而一个“岂”字说,表达了内心的愤懑之情。诗人本是想建功立业的,而一个“应”字反其意而用,表达了受排挤被罢官的无可奈何的情绪。“岂”“应”二字,将一个不得志者的心理表现得颇为准确、精炼、传神。(步骤三) [参考答案]驿站秋夜难眠图

[参考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

5

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参考答案]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作者的孤独寂寞情感。

[参考答案]“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句中“穿”字写出了在萧萧落叶中穿行,而无人相伴的孤独。一人独坐而无聊,一个“数”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极无聊的寂寞情感。

[参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步骤一)。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眺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步骤二)。

[参考答案]拟人手法(1分)。由首联浮云不定议“阴晴”领起,颔联写“荷雨”、“湿”——下起雨来;颈联写“日出”——太阳又出来了。(2分,合情理即可给分)。 [参考答案]借喜鹊的喧声表现对“日出”的喜悦;雨霁日出,波平如镜,爱水的“鸥”尽情地玩乐。有声有形、有动有静,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2分)。诗人精神愉快、神清气爽(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参考答案]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参考答案]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 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

子规 吴融高考诗歌鉴赏篇三
《2013年高考第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之专题升级训练教师版》

2013年高考第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之专题升级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①子 规 吴 融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注:①吴融: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1.参考答案:(1)诗歌表现了诗人仕途失意,又远离故乡的痛苦心情。诗人采用托物抒情的手法,借杜鹃离开故土、凄苦啼叫,思念故国,表现自己流寓荆南,思念故乡、亲人的悲苦情怀。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2)①托物抒情。作者借杜鹃鸟雨中、晚间凄切的悲鸣,表达自己深切的故乡之思。②融情于景。诗中“雨暗”“月斜”与杜鹃鸟凄凉的叫声里,都融入着诗人的失意与伤怀。③以景衬情。故国春来,草木荣生,青葱茂盛,含烟吐雾,反衬杜鹃鸟孤身飘荡、哀告无门的悲惨命运。

解析:(1)考查赏析作品内涵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一是诗歌的背景,联系诗人写作时的生活经历、思想情感,即注释里讲的诗人“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由此可想到诗人仕途失意之苦,远离故乡之苦等;二是要结合诗歌的具体词句分析,如诗歌中的“日暮声凄切”,可以看出诗人心情的悲凉;三是通过诗歌的艺术手法分析,全诗写“子规”,其实是以物喻人,是借“子规”写自己的思乡情感。

(2)考查鉴赏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学会多角度思考:一是这类以某种“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歌,这些“事物”只是抒情的媒介,即通常所说的“托物抒怀”;二是这类写景类诗歌,分析时要从景与情的关系的角度思考;三是情与景的色调“不相协”时,往往是“反衬手法”。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赏析“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中“遥隔”二字的妙处。

2.参考答案:(1)①“遥隔”即客所与故乡襄阳遥遥相隔,表现空间的遥远。②两地隔绝,不能归去,这个“隔”字,透露出深深的思乡之情。

(2)“思乡之情”是本诗主题,请简要分析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2)①触景生情。开篇描写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的深秋景象,面对此景,自然地产生思乡之情。②虚实结合。“乡泪客中尽”是实写,点明了思乡情;“归帆天际看”是虚写,诗人想象家人也在想望着自己的归来,遥望着“天际”的“归帆”。虚实相生,使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③融情于景。“平海夕漫漫”,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辽阔昏暗的画面里,融入了诗人有家难归的迷茫心情。 解析:(1)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这类以关键词语为命题点的试题,解题时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结合语境,即具体的句子、诗篇,解释这个词语的语境意义;二是深层次思考,即该词在表达思想情感方面的作用(表达效果、修辞效果)等。

(2)考查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和鉴赏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命题者将思想内涵的理解与艺术手法的鉴赏两个考点归并,无疑加大了试题的难度。不过,考生只要能够紧紧围绕“思乡之情”与景物描写的关系,结合不同的诗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表现手法,问题就迎刃而解。结合开篇,可以看出是触景生情(答比兴手法也可);结合“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可以看出虚实结合(答想象也可);从“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可以看出融情于景(答以景结情也可)。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裴迪书斋望月 钱 起

① 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

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

注:①谢公楼:晋时谢庄写过著名的《月赋》,这里借指裴迪的书斋。

(1)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请作简要分析。

3.参考答案:(1)①几个朋友聚在一起,饮酒吟诗。不知不觉中,夜色渐浓,月亮升起来了,月光洒满了庭宇和楼台。②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幽远的饮酒赏月的图景。

(2)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这两句诗。

(2)①侧面描写。月色太亮了,以致喜鹊误以为天色已明,扑剌剌猛然飞起,震落了片片秋叶。鹊起叶飏,飘然四散,语言凝练,富有诗意。②衬托手法。“萤远入烟流”,用烟霭的暗淡衬托萤光,又用萤光之流失衬托月明,可谓运思入妙。有了这两句,一个月明千里的银色世界,异常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解析:(1)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命题着眼于诗歌意境的分析,因此,这道题的实质就是分析首联描写的意境的特色。解答此类试题关键点有二:一是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诗人描写的画面,要突出主要意象,如“夜色”“月亮”“酒”等;二是根据景物的特色、色调等,概括出画面的特色,或诗人的情感等。

(2)考查鉴赏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试题明确限定了思考方向,即“描写手法的角度”,而思考对象是景物描写,考生就可以从景物描写的手法的角度去思考,如以动写静、远近结合、视听结合、虚实结合、侧面描写等,这里写月色的明亮、皎洁,却从“鹊”“萤”着墨,是典型的侧面描写。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①闽中秋思 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①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时所作,后人对其评价极高。

(1)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请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两句为例,试作简析。

4.参考答案:(1)“匀”“弄”二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匀”字极准确地勾画出雨的细密、轻柔,在那动人的丛丛紫菊前,雨是那样的温情而善解花意,将那大片大片的紫菊之色,浸润得浓淡均匀,让人赏心悦目;“弄”字形象地写出清风拂动芭蕉叶所发出的清脆乐音。“匀”“弄”二字使“雨”与“风”情态毕现,极富情趣。“丛丛”与“叶叶”两词用叠字,增强了韵律感,且从视觉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秋景的美好。

(2)“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人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本诗在抒情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2)本诗以乐景写哀情。前三句写景明丽欢愉、气象开阔,却与末句“不堪行”形成强烈的对比。诗人客居福建,旅途艰辛,又时逢秋日,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全诗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内心深处客居异乡、旅途劳顿的隐痛。

解析:本题考查炼字和鉴赏诗句的表达作用的能力。回答炼字题可以兼顾的角度有字面义、语境义、技巧义(如有些字涉及的拟人修辞)和意境情感义。注意由表及里,由字句的分析深入到意境情感的分析。对表现手法的分析,如果题干已经明确了角度,解答需要做的就是分析手法在诗中的体现以及表达效果。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李清照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注:这首词是李清照只身赴莱州途经昌乐县寄语姐妹之作。

(1)请结合词的内容,赏析“惜别伤离方寸乱”中的“乱”字。

5.参考答案:(1)乱,即心绪纷乱。在这里,“乱”字真切传神地写出了离别之际千言万语一起涌上心头,却又无从说起的复杂心情,一片真情真态跃然纸上。

解析:(1)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这类以关键词语为命题点的试题,解题时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结合语境释词,“乱”,即心绪纷乱;二是分析表达效果,“乱”字真切传神地写出了离别之际千言万语一起涌上心头,却又无从说起的复杂心情。

(2)请简要分析上片中,词人是怎样抒情的。

(2)①词人抓住姊妹送别的典型细节“泪湿罗衣”,抒写真切的姐妹离别情。(答挥泪送别的场景描写也可)②融情入景,“潇潇微雨”的景物描写中,融入了姐妹间绵绵的深情。③“人道山长水又断”一语双关,既描绘出令人黯然神伤的景色,又流露出对姐妹情意被离别无情隔断的痛苦。

解析:(2)考查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和鉴赏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命题限定了思考范围,即上片,还限定了思考要点,即“怎样抒情的”(抒情手法)。解题时要根据具体词句,分析手法与情感,如“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里有细节描写,也有场面描写,这便是通过描写抒情;“潇潇微雨闻孤馆”是通过写景抒情;“人道山长水又断”则为一语双关。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①和答元明黔南赠别黄庭坚

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朝云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

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

注:①元明:山谷的兄长黄大临。

(1)赏析颈联“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的妙处。

6.参考答案:(1)①比喻手法。颈联上句写大雪纷飞中,脊令鸟相互依傍,同时也是喻弟患难与共;下句写惊风中,大雁离散失群,飞不成行,也是喻兄弟的离散。②触景生情。颈联描写的风雪交加之景无疑使诗人感叹自己境遇的险恶、兄弟的离散,所以雪而曰“急”,风而曰“惊”,正反映了诗人触景所生之情。③用典。颈联借用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中的“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用典贴切,对比鲜明。

解析:(1)考查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和鉴赏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命题以诗中的关键句为着眼点,且题干没有对“赏析”点作具体的限定,考生可以从思想情感、艺术手法、词句锤炼等比较突出的角度入手赏析。“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中有“雪”“风”“鸿雁”等景物,因此,宜从景物与情感、景物与人物关系的角度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本诗写出兄弟分手之时,难分难舍的惜别之情。首联正面写离别的哀痛,兄弟相对,谪居异乡,暂寓逆旅。离别在即,归途迢递。颔联写抱负落空,但求将来能兄弟相伴,晤言一室之内,长享天伦之乐。颈联写诗人触景生情,进一步表现兄弟之情。尾联从自身宕开,翻进一层,写兄长在归舟中常常翘首遥望天际,盼望兄弟早日归来。全诗情真意切,深婉感人。

解析:(2)考查概括作品主题、赏析作品内涵的能力,命题着眼于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既然题干要求“简要分析”,解题时,要先写出总的观点,即诗歌主要的情感倾向,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简要的分析。分析可以从几个重点诗句入手,也可以分联进行。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兰溪舟中 韩 淲

雨湿西风水面烟。一巾华发上溪船。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

寻浊酒,试吟篇。避人鸥鹭更翩翩。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

(1)简要分析“寻浊酒,试吟篇。避人鸥鹭更翩翩”表达的内容。

7.参考答案:(1)“寻浊酒,试吟篇”——舟中,词人要来家常之酒,乘兴吟起诗篇;“避人鸥鹭更翩翩”——江上,鸥鹭翩翩飞翔,亦无拘无束。这三句写出人自得其乐,鸟亦自得其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乐相融的画面,表现了词人清逸绝俗的怀抱。

解析:(1)考查概括作品主题、赏析作品内涵的能力,命题着眼于词中重要语句的赏析。“寻浊酒,试吟篇”是写人,“避人鸥鹭更翩翩”是写鸟,二者一起构成和谐画面;同时,诗人融情于景,表达自己物我两忘的悠然之态,绝俗之情。

(2)说说“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两句描写对象分别是什么,采用了怎样的手法。

(2)①第一句写山色。帆迎,船迎往前去,是动态。山迎面而来,也是动态。动态写山,动中有动,别具情趣。②第二句写水容。“滩痕”即滩上水文。船夫过滩摇橹,击散了圆圆的滩痕;船过处,滩痕又复为圆形。从“破”“散”看,滩痕为动态;从“复圆”看,滩痕呈静态。静态写水,静中有动,又具理趣。

解析:(2)考查鉴赏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第一问要求说“对象”很简单,第一句中有“山色”,第二句从“橹破滩痕”可知,写的是水容。第二问要求回答“采用了怎样的手法”,根据词句内容(主要是写景的,即山色、水容),那么这个题的实质就是问“写景的手法”,可以从动静、远近、视听的角度思考,如果着眼于“迎”字,回答“拟人手法”也可以。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官舍竹 王禹偁

①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②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作“闲官”。②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

(1)请赏析颈联中“拂”字和“侵”字的妙处。

8.参考答案:(1)两字运用了拟人手法。“拂”,即吹拂,竹声萧萧拂琴,写出了竹声的美妙含情,令人神往;“侵”写出了竹的影子映在棋盘上,似与人同乐。营造了一种物我为友、物我同趣的意境。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2)托物言志,竹“不随夭艳”“独守孤贞”,表现了清白、坚贞、高洁的特点。作者以竹自喻,表达了诗人孤独而坚贞不渝的情怀。

解析:本题是对炼字、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综合考查,回答炼字题需要兼顾的角度有字面义、语境义、技巧义(如有些字涉及的拟人修辞)和意境情感义。当然,并非每一题都包含以上四点,大部分情况,用两三点即可。咏物诗对手法的分析,首先考虑的就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对传统意象所传达的内涵也要有个基本的积累。

9.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清江引 野兴 马致远

①②东篱本是风月主。晚节园林趣。一枕葫芦架,几行垂杨树。是搭儿快活闲住处。

注:①风月:指大自然。②搭儿:地方。

(1)简要分析“东篱本是风月主”在这首曲子中的作用。

9.参考答案:(1)①从结构上看,是对自己自然本性、情趣爱好的总写,有领起下文具体描绘的作用。②从思想上看,是对自己情趣爱好及人生追求的概括,为全曲思想奠定了基调。③从人物上看,以“东篱”为号,表现作者悠然自乐的心性。

(2)赏析“一枕葫芦架,几行垂杨树”的妙处。

(2)①白描手法。用笔不加修饰,只用“葫芦架”“垂杨树”两种景物,就将远离尘世、野兴盎然的园林景色展现在读者面前。②融情于景。充满自然之趣的画面,是那么平和、宁静,同时,融入了作者对自然园林的喜悦之情。

解析:(1)考查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命题着眼于曲子的核心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根据题干指定语句的内容,从结构、思想、人物、修辞效果等角度进行具体分析。

(2)考查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和鉴赏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命题着眼于对曲子中艺术性较强的语句进行赏析。这是一个写景句,思考的线路有两条:一是看作者是如何写景的,如白描、动静结合、视听结合、化静为动等;二是看景与情的关系,如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触景生情等。

10.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①[双调]折桂令 九日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

(1)诗有“诗眼”,词有“词眼”,曲也有“曲眼”,这首曲子的“曲眼”是什么?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

10.参考答案:(1)曲眼:“思”。一个“思”字贯串全曲,诗人由眼前实景写起,触景生情,忆往昔欢乐事,更添今日思乡之愁,最后,以景结情,回顾漫漫天涯路,抒迟暮思归之情。

解析:(1)“曲眼”和“诗眼”一样,有时是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分析时要抓住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拓深意境、传达情感上起的作用。

(2)本曲最后三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2)最后三句反映出作者漂泊无依的情怀,倦客之心、思乡之情。用了化用典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解析:(2)“数点寒鸦”化用词人秦观的《满庭芳》的词句“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最后三句是景语,又是情语;既是实景,又是作者大半生人生路途的写照,寓情于景。苍凉微茫的景色,反映出作者漂泊无依的情怀,倦客之心、思乡之情溢于笔端。

子规 吴融高考诗歌鉴赏篇四
《2009-2015年全国卷诗歌鉴赏解析》

子规 吴融高考诗歌鉴赏篇五
《专题07 古典诗歌鉴赏(第06期)-2014届高三语文模拟金卷分项汇编(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

1.(14届安徽合肥高三第三次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8分)

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

辛弃疾

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

别浦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

[注]①此词作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之后。②别浦:河流入江海之处。③则甚:做什么。

【小题1】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些景色?有何作用?(4分)

【小题2】作者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说“休说鲈鱼堪脍”,在此为何说“别浦鱼肥堪脍”?(4分

) ②③①

2、(14届湖北黄冈高三4月统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唐叔良溪居

【明】张羽

高斋每到思无穷,门巷玲珑野望通。

片雨隔村犹夕照,疏林映水已秋风。

药囊诗卷闲行后,香灺灯光静坐中。

为问只今江海上,如君无事几人同?

注:灺(xiè):灯烛灰,此指香灰。

【小题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2】本诗虽无惊人之笔,但措词亦值得品味,颔联中“犹”“已”就屡见功力,请分析这两词语的妙

处。(4分)

3.(14届吉林长春高三第三次调研)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孟浩然

春堤杨柳发,忆与故人期。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山阴定远近,江上日相思。 ①

不及兰亭会,空吟祓禊诗。

【注释】①定:究竟。 ②祓禊诗:疑指王羲之诸人的《兰亭集》诗。

【小题1】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春堤杨柳发”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何作用?(6分)

【小题2】诗歌颔联“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与前后诗句有怎样的关联,请简要分析。(5分)

4.(14届陕西西安中学高三第三次质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南柯子忆旧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小题1】这首词的上阕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5分)

【小题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答案】

【解析】

【小题1】

5.(14届四川高三天府大联考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次元明韵寄子由

半世交亲随逝水,几人图画入凌烟?

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欲解铜章行问道,定知石友许忘年。

脊令各有思归恨,日月相催雪满颠。 【注释】:①元明:黄庭坚之兄黄大临的字。子由:苏轼之弟苏辙的字。②凌烟:阁名,在唐代长安太极宫内。③古代居官时,将印带佩在腰上(汉代规定县令是铜章墨绶);④石友:交谊坚贞如石的朋友,指子由。⑤脊令,水鸟名,首尾动摇相应。

【小题1】本诗颔联二句对仗精工,寓情于景,请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2】作者的情感高潮集中在尾联,结合全诗,说说你对尾联的理解并简要分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4分) ⑤③④②①

6. (14届黑龙江大庆高三第三次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 黄庭坚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例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注:黄庭坚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贬涪州,后移戒州(令四川宜宾)安置,在蜀地流 徒五年余。这首词做于戎州。

【小题1】词中刻画的主人公是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

【解析】

【小题1】

子规 吴融高考诗歌鉴赏篇六
《2013年高考总复习语文课标版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检测(附答案)》

专题检测九 古代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第1~2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 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1.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2.“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第1~2题。

杂诗二首(其二)

曹 丕

①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②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③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吴会非我乡,安得久留滞?

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注:①亭亭:远而无所依靠的样子。②飘风:暴起的风。③吴会:指吴郡和会稽郡。吴本是秦会稽郡,东汉时分为吴和会稽两郡。

1.诗人开篇两句中塑造“浮云”这一意象的目的是什么?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第1~2题。

送客还幽州

李 益

惆怅秦城送独归,蓟门云树远依依。

秋来莫射南飞雁,从遣乘春更北飞。

九日送别

王之涣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1.两首诗描写了什么季节的景色?分别通过什么意象表现出来?

2.两首诗中有“送独归”“且送归”的相似用语,但二者表现出来的诗人的心境是有差别的,请简要说明。

四、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第1~2题。

①燕子矶

施闰章

绝壁寒云外,孤亭落照间。

六朝流水急,终古白鸥闲。

树暗江城雨,天青吴楚山。

矶头谁把钓,向夕未知还。

注:①燕子矶:在南京市北郊观音门外观音山上,濒临长江,形似燕子展翅欲飞。

1.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说明。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钓者的形象及其寄寓的思想感情。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南海旅次

曹 松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1.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颈联作一赏析。

2.诗的尾联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请简要赏析。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

送友人归

郑思肖

年高雪满簪,唤渡浙江浔。

花落一杯酒,月明千里心。

凤凰身宇宙,麋鹿性山林。

别后空回首,冥冥烟树深。

1.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虚实结合”手法,试结合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尾联作简要分析。

七、(2012·山西山大附中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闽中秋思

① 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①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时所作,后人对其评价极高。

1.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请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为例,试作简析。

2.“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人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本诗在抒情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

满江红

柳 永

①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

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

②③④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注:①长川:即下阕中的桐江。②成底事:一事无成。③云泉约:指退隐山水之间的约定。④仲宣: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有《从军行》五首。《乐府解题》曰:“《从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辞。”

1.这首词的上阕写景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上下阕加以分析。

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子 规

① 吴 融

②③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注:①吴融: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湖南一带),本篇大约就写在这个时候。②国:指故国。③委:舍弃,丢弃。

1.颔联在刻画子规形象的时候,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2.诗人通过对子规的描绘表达了内心怎样复杂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1.作者心情黯然的原因有哪些?

2.颈联中两处比喻各有何妙处?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

泊歙浦

方 岳

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

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

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

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

1.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请结合全诗,谈谈颈联中“惊”字的好处。

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①九日齐山登高

杜 牧

②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③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①此诗为杜牧在重阳日与前来拜访他的友人张祜到齐山登高而作。②客:即张祜,他诗才横溢,但因被排挤而不得见用,杜牧对他的被遗弃深表同情,同时对自己在晚唐的政治环境中不得施展才能与张祜有同病相怜之感。③牛山: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而流泪。

1.诗歌颈联“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从全诗内容看,诗人的感情是复杂的,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十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即写诗人凝神细听,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十四、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第1~2题。

山 歌

无名氏

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

①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①唐宪宗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疏要求严缉凶手,因此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东去九江途中的一个深夜,诗人细读元稹诗卷,写下这首诗。

1.这两首诗在写作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作简要赏析。

2.这两首诗各表达了什么感情?

十五、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第1~2题。

白 梅

王 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描绘的主要对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高尚品质?

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六、阅读下面这首金诗,完成第1~2题。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

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第二句诗中“深藏”一词很形象,请作简要的赏析。

2.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给人怎样的哲理启示?

十七、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第1~2题。

夜泊钱塘

茅 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

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

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1.诗歌颈联“迸”“入”两字精妙传神,请选择其中一个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歌尾句在全诗结构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短愁”指什么“愁”?

十八、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第1~2题。

秋 日

高 翥

庭草衔秋自短长,悲蛩传响答寒螀。

豆花似解通邻好,引蔓殷勤远过墙。

1.古人说“一叶而知秋”,作者开篇就抓住了对秋天的到来最敏感的小草来写,你认为哪个字能写出秋天小草的神韵?请作具体分析。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三、四两句。

十九、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第1~2题。

①上太行

于 谦

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

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

注:①此诗作于作者巡抚山西、视察太行山时。

1.试分析“云薄秋空鸟独还”一句景物描写的特点。

2.结合全诗,分析“千里客”的形象。

二十、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第1~2题。

①②钱塘逢康元龙

谢肇淛

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注:①钱塘:与诗中的“江关”都指钱塘江边的杭州城。②康元龙:作者同乡诗友,“尝游历边塞,无所遇”而归故乡。

1.请分析此诗起句中的“暗”字对全诗有什么艺术效果。

2.请结合全诗,具体评析“马上相逢须尽醉”所表现出来的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

二十一、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第1~2题。

浦口逢春忆禁苑旧游

杨 基

春冰消尽草生齐,细雨香融紫陌泥。

花里小楼双燕入,柳边深巷一莺啼。

坐临南浦弹流水,步逐东风唱大堤。

还忆当年看花伴,锦衣骢马玉门西。

1.诗中“坐临南浦弹流水”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二十二、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第1~2题。

秋晚书怀

① 高士谈

肃肃霜秋晚,荒荒寒日斜。

老松经岁叶,寒菊过时花。

②天阔愁孤鸟,江流悯断槎。

有巢相唤急,独立羡归鸦。

注:①高士谈:宋宣和末期任忻州(今山西忻县)户曹参军,出使金国,被留,官至翰林直学士。后因参与宇文虚中密谋南归而被拘,遭杀害。②断槎:槎,木筏。张华《博物志》记载,海边每年八月都有槎如期而来,于是备好食用之物,乘槎到天河(即银河)之上。因为槎断,自然无法归来。

1.诗歌颈联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2.诗歌中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二十三、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第1~2题。

①蝶恋花

纳兰性德

②③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

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注:①这首《蝶恋花》是词人为悼念亡妻卢氏而作的悼亡词。②昔:同“夕”。③玦:有缺口的环形佩玉。

1.细读开头画线句解答以下三个问题。

(1)突出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

(2)词人“怜”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人要表达的情感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纳兰性德词善于设色点染,就这首《蝶恋花》中选取的意象赏析其绘色。 二十四、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第1~2题。

独游南湖

① 查慎行

②外吏无交旧,归人应简酬。

烟波宜独往,风雨感重游。

远影千帆暮,孤亭万树秋。

③多情天井派,日夜向南流。

注:①查慎行:浙江海宁人,清代诗人。曾任南书房编修,后受株连下狱,雍正时被赦还家。②外吏:指在地方衙门做官的人。③天井派:指济宁城南运河上的天井闸。派,水流。

1.诗的颈联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具体分析。

答案与解析

子规 吴融高考诗歌鉴赏篇七
《吴融《途中见杏花》高考诗歌鉴赏》

吴融《途中见杏花》鉴赏

古诗鉴赏

0115 1151

途中见杏花

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 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 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 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 澹烟笼日暗神州。

诗人漂泊在外,偶然见到一枝杏花,触动他满怀愁绪和联翩浮想,写下这首动人的诗。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名句。杏花开在农历二月,正是春天到来的时候,那娇艳的红色就仿佛青春和生命的象征。经历过严冬漫长蛰居生活的人,早春季节走出户外,忽然望见邻家墙头上伸出一枝俏丽的花朵,想到春回大地,心情该是多么欣喜激动!叶绍翁的诗句就反映了这样的心理。可是吴融对此却别有衷怀。他正独自奔波于茫茫的旅途中,各种忧思盘结胸间,那枝昭示着青春与生命的杏花映入眼帘,却在他心头留下异样的苦涩滋味。

他并不是不爱鲜花,不爱春天,但他想到,花开易落,青春即逝,就是永远守着这枝鲜花观赏,又能看得几时?想到这里,不免牵惹起无名的惆怅情绪。更何况自己行色匆匆,难以驻留,等不及花朵开尽,即刻就要离去。缘分如此短浅,怎不令人倍觉难堪?

由于节候尚早,未到百花吐艳春意浓的时分,一般树木枝梢上还是空疏疏的,空气里的花香仍夹带着料峭的寒意,蝴蝶不见飞来采蜜,只有归巢的黄莺聊相陪伴。在这种情景下独自盛开的杏花,难道不感到有几分孤独寂寞吗?这里显然融入诗人的身世之感,而杏花的形象也就由报春使者,转化为诗人的自我写照。

想象进一步驰骋,从眼前的鲜花更联想及往年在京城长安看到的千万树红杏。那一片蒙蒙的烟霞,辉映着阳光,弥漫、覆盖在神州(指中国)大地上,景象是何等绚丽夺目呀!浮现于脑海的这幅长安杏花图,实际上代表着他深心忆念的长安生活。诗人被迫离开朝廷,到处飘零,心思仍然萦注于朝中。末尾这一联想的飞跃,恰恰泄露了他内心的秘密,点出了他的愁怀所在。

诗篇借杏花托兴,展开多方面的联想,把自己的惜春之情、流离之感、身

世之悲、故国之思,一层深一层地抒写出来,笔法特别委婉细腻。晚唐诗人中,吴融作为温(庭筠)、李(商隐)诗风的追随者,其最大特色则在于将温、李的缛丽温馨引向了凄冷清疏的一路。本篇可以视为这方面的代表作。(陈伯海)

子规 吴融高考诗歌鉴赏篇八
《专题07 古典诗歌鉴赏(第06期)-2014届高三语文模拟金卷分项汇编(原卷版) Word版缺答案]》

1.(14届安徽合肥高三第三次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8分)

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

辛弃疾

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

别浦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

[注]①此词作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之后。②别浦:河流入江海之处。③则甚:做什么。

【小题1】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些景色?有何作用?(4分)

【小题2】作者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说“休说鲈鱼堪脍”,在此为何说“别浦鱼肥堪脍”?(4分)

2、(14届湖北黄冈高三4月统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唐叔良溪居

【明】张羽

高斋每到思无穷,门巷玲珑野望通。

片雨隔村犹夕照,疏林映水已秋风。

药囊诗卷闲行后,香灺灯光静坐中。

为问只今江海上,如君无事几人同?

注:灺(xiè):灯烛灰,此指香灰。

【小题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2】本诗虽无惊人之笔,但措词亦值得品味,颔联中“犹”“已”就屡见功力,请分析这两词语的妙

处。(4分)

3.(14届吉林长春高三第三次调研)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孟浩然

春堤杨柳发,忆与故人期。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山阴定远近,江上日相思。

不及兰亭会,空吟祓禊诗。

【注释】①定:究竟。 ②祓禊诗:疑指王羲之诸人的《兰亭集》诗。

【小题1】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春堤杨柳发”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何作用?(6分)

【小题2】诗歌颔联“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与前后诗句有怎样的关联,请简要分析。(5分)

4.(14届陕西西安中学高三第三次质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②①②③①

南柯子忆旧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小题1】这首词的上阕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5分)

【小题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5.(14届四川高三天府大联考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次元明韵寄子由

半世交亲随逝水,几人图画入凌烟?

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欲解铜章行问道,定知石友许忘年。

脊令各有思归恨,日月相催雪满颠。 【注释】:①元明:黄庭坚之兄黄大临的字。子由:苏轼之弟苏辙的字。②凌烟:阁名,在唐代长安太极宫内。③古代居官时,将印带佩在腰上(汉代规定县令是铜章墨绶);④石友:交谊坚贞如石的朋友,指子由。⑤脊令,水鸟名,首尾动摇相应。

【小题1】本诗颔联二句对仗精工,寓情于景,请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2】作者的情感高潮集中在尾联,结合全诗,说说你对尾联的理解并简要分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4分)

6. (14届黑龙江大庆高三第三次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 黄庭坚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例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注:黄庭坚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贬涪州,后移戒州(令四川宜宾)安置,在蜀地流

徒五年余。这首词做于戎州。

【小题1】词中刻画的主人公是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7.(14届甘肃张掖高三三诊)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古风(其十五)

李白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

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②③①⑤③④②①

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

【注】①燕昭,即燕昭王;郭隗,劝说燕昭王求士。②剧辛,战国时燕将,原为赵国人。③邹衍,战国时著名的哲学家,齐国人。

【小题1】这首诗开头四句运用燕昭王招贤纳士典故,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2】诗歌结尾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1】本诗颔联中的“合”、“圆”二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名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合”、“斜”二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合”、“圆”二字的妙处。(3分)

【小题2】本诗“景”与“情”的关系有何特点? 请作简要赏析。(4分)

10、(14届长沙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散曲,回答问题。(8分)

子 规

吴融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注:①子规:杜鹃鸟的别称,鸟嘴呈红色,叫声类似“不如归去”。 ②吴融,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时受牵累罢官,流寓湖湘时写下本诗。

【小题1】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子规”常用来抒发_____________之情。(1分)

【小题2】颔联写景有何特点?试做简要分析。(4分)

答:

【小题3】本诗是咏物诗,主要突出了物的什么特点?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②①

答:

11、(14届福建厦门高三3月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6分)

梅花引〃荆溪阻雪

[宋]蒋捷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划峨,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小题1】词人是“身留”还是“心留”,为什么?(3分)

【小题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这首词。(3分)

12.(14届山西太原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浣溪沙 姜夔

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注】①丙辰岁不尽五日,意为丙辰年还有五日就结束了。吴松,今上海一带,距词人家杭州已近。②恶:猛烈,很;禁持:摆布。③亚:接近。

【小题1】词的首句“雁怯重云不肯啼”,在上阕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清代评家陈廷焯说:“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

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白雨斋词话》)请结合这首词的下阕来阐释陈廷焯的这种说法。(6分)

13.(14届陕西长安一中高新一中交大附中师大附中西安中学高三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目。

孤雁

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注:(1)崔涂(854~?),字礼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带人。唐僖宗光启四年(888)进士。终生飘泊,漫游巴蜀、吴楚、河南,秦陇等地。(2)矰:zēng短箭。缴zhuó:系箭的丝绳。

【小题1】这首诗全篇皆实写“孤雁”,作者是怎样突出孤雁之“孤”的?(6分)

【小题2】结合全诗,说说诗的最后两句作者对孤雁有怎样的感情?又借孤雁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

(5分)

14、(14届四川自贡高三三诊)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分) ③②①

北斋雨后

文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

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

野兴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注】放吏衙:免去吏卒定时参见知府的惯例。

【小题1】诗人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对北斋雨后进行描写的?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4分)

【小题2】“宛如当日在山家”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赏析。(4分)

15、 (14届江西新余高三二模)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如梦令〃白沙江上送贻上之金陵

王士禄 [清]

沙尾孤舟潮涌。手底离觞酒重。忽忽恼云帆,不似青骢堪控。如梦。如梦。昨夜短篷相共。

【小题1】首句“沙尾孤舟潮涌”运用了以景衬情的手法,试析该句是如何衬情的?(4分)

【小题2】贺裳在《皱水轩词筌》中认为张先《一丛花令》中“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诸句,

是“无理而妙”。其实本词中也有看似“无理”,实则精“妙”的句子,请找出并阐述之。(4分)

16.(14届河南郑州外国语高三冲刺卷)古代诗歌阅读(11分)

玉楼春 春思 严仁

春风只在园西畔,荠菜花繁蝴蝶乱。冰池晴绿照还空,香径落红吹已断。

意长翻恨游丝短,尽日相思罗带缓。宝奁明月不欺人,明日归来君试看。

【小题1】这首词的上阕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主人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试比较“意长翻恨游丝短,尽日相思罗带缓”与柳永《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

憔悴”的异同点。(6分)

17.(14届吉林长春吉大附中高三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

春日耕者

苏 辙

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

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迟。

妇子同来相妩媚,乌鸢飞下巧追随。

纷纭政令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②①

[注]①晓饷,指送早饭到田间。②政令,指当时王安石变法所颁布的各种法令。

【小题1】请对颈联作简要赏析。(5分)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6分)

18.(14届云南昆明高三复习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子规 吴融高考诗歌鉴赏篇九
《2014重点高中三模语文试题精选:古典诗歌鉴赏》

1.(14届安徽合肥高三第三次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8分)

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

辛弃疾

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

别浦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

[注]①此词作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之后。②别浦:河流入江海之处。③则甚:做什么。

【小题1】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些景色?有何作用?(4分)

【小题2】作者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说“休说鲈鱼堪脍”,在此为何说“别浦鱼肥堪脍”?(4分

) ②③①

2、(14届湖北黄冈高三4月统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唐叔良溪居

【明】张羽

高斋每到思无穷,门巷玲珑野望通。

片雨隔村犹夕照,疏林映水已秋风。

药囊诗卷闲行后,香灺灯光静坐中。

为问只今江海上,如君无事几人同?

注:灺(xiè):灯烛灰,此指香灰。

【小题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2】本诗虽无惊人之笔,但措词亦值得品味,颔联中“犹”“已”就屡见功力,请分析这两词语的妙

处。(4分)

3.(14届吉林长春高三第三次调研)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孟浩然

春堤杨柳发,忆与故人期。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山阴定远近,江上日相思。 ①

不及兰亭会,空吟祓禊诗。

【注释】①定:究竟。 ②祓禊诗:疑指王羲之诸人的《兰亭集》诗。

【小题1】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春堤杨柳发”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何作用?(6分)

【小题2】诗歌颔联“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与前后诗句有怎样的关联,请简要分析。(5分)

4.(14届陕西西安中学高三第三次质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南柯子忆旧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小题1】这首词的上阕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5分)

【小题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答案】

【解析】

【小题1】

5.(14届四川高三天府大联考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次元明韵寄子由

半世交亲随逝水,几人图画入凌烟?

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欲解铜章行问道,定知石友许忘年。

脊令各有思归恨,日月相催雪满颠。 【注释】:①元明:黄庭坚之兄黄大临的字。子由:苏轼之弟苏辙的字。②凌烟:阁名,在唐代长安太极宫内。③古代居官时,将印带佩在腰上(汉代规定县令是铜章墨绶);④石友:交谊坚贞如石的朋友,指子由。⑤脊令,水鸟名,首尾动摇相应。

【小题1】本诗颔联二句对仗精工,寓情于景,请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2】作者的情感高潮集中在尾联,结合全诗,说说你对尾联的理解并简要分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4分) ⑤③④②①

6. (14届黑龙江大庆高三第三次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 黄庭坚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例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注:黄庭坚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贬涪州,后移戒州(令四川宜宾)安置,在蜀地流 徒五年余。这首词做于戎州。

【小题1】词中刻画的主人公是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

【解析】

【小题1】

子规 吴融高考诗歌鉴赏篇十
《2013年高考总复习语文课标版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检测(附答案)》

专题检测九 古代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第1~2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 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1.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2.“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第1~2题。

杂诗二首(其二)

曹 丕

①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②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③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吴会非我乡,安得久留滞?

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注:①亭亭:远而无所依靠的样子。②飘风:暴起的风。③吴会:指吴郡和会稽郡。吴本是秦会稽郡,东汉时分为吴和会稽两郡。

1.诗人开篇两句中塑造“浮云”这一意象的目的是什么?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第1~2题。

送客还幽州

李 益

惆怅秦城送独归,蓟门云树远依依。

秋来莫射南飞雁,从遣乘春更北飞。

九日送别

王之涣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1.两首诗描写了什么季节的景色?分别通过什么意象表现出来?

2.两首诗中有“送独归”“且送归”的相似用语,但二者表现出来的诗人的心境是有差别的,请简要说明。

四、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第1~2题。

①燕子矶

施闰章

绝壁寒云外,孤亭落照间。

六朝流水急,终古白鸥闲。

树暗江城雨,天青吴楚山。

矶头谁把钓,向夕未知还。

注:①燕子矶:在南京市北郊观音门外观音山上,濒临长江,形似燕子展翅欲飞。

1.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说明。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钓者的形象及其寄寓的思想感情。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南海旅次

曹 松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1.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颈联作一赏析。

2.诗的尾联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请简要赏析。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

送友人归

郑思肖

年高雪满簪,唤渡浙江浔。

花落一杯酒,月明千里心。

凤凰身宇宙,麋鹿性山林。

别后空回首,冥冥烟树深。

1.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虚实结合”手法,试结合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尾联作简要分析。

七、(2012·山西山大附中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闽中秋思

① 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①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时所作,后人对其评价极高。

1.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请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为例,试作简析。

2.“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人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本诗在抒情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

满江红

柳 永

①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

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

②③④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注:①长川:即下阕中的桐江。②成底事:一事无成。③云泉约:指退隐山水之间的约定。④仲宣: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有《从军行》五首。《乐府解题》曰:“《从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辞。”

1.这首词的上阕写景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上下阕加以分析。

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子 规

① 吴 融

②③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注:①吴融: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湖南一带),本篇大约就写在这个时候。②国:指故国。③委:舍弃,丢弃。

1.颔联在刻画子规形象的时候,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2.诗人通过对子规的描绘表达了内心怎样复杂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1.作者心情黯然的原因有哪些?

2.颈联中两处比喻各有何妙处?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

泊歙浦

方 岳

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

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

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

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

1.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请结合全诗,谈谈颈联中“惊”字的好处。

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①九日齐山登高

杜 牧

②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③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①此诗为杜牧在重阳日与前来拜访他的友人张祜到齐山登高而作。②客:即张祜,他诗才横溢,但因被排挤而不得见用,杜牧对他的被遗弃深表同情,同时对自己在晚唐的政治环境中不得施展才能与张祜有同病相怜之感。③牛山: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而流泪。

1.诗歌颈联“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从全诗内容看,诗人的感情是复杂的,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十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即写诗人凝神细听,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十四、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第1~2题。

山 歌

无名氏

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

①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①唐宪宗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疏要求严缉凶手,因此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东去九江途中的一个深夜,诗人细读元稹诗卷,写下这首诗。

1.这两首诗在写作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作简要赏析。

2.这两首诗各表达了什么感情?

十五、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第1~2题。

白 梅

王 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描绘的主要对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高尚品质?

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六、阅读下面这首金诗,完成第1~2题。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

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第二句诗中“深藏”一词很形象,请作简要的赏析。

2.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给人怎样的哲理启示?

十七、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第1~2题。

夜泊钱塘

茅 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

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

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1.诗歌颈联“迸”“入”两字精妙传神,请选择其中一个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歌尾句在全诗结构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短愁”指什么“愁”?

十八、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第1~2题。

秋 日

高 翥

庭草衔秋自短长,悲蛩传响答寒螀。

豆花似解通邻好,引蔓殷勤远过墙。

1.古人说“一叶而知秋”,作者开篇就抓住了对秋天的到来最敏感的小草来写,你认为哪个字能写出秋天小草的神韵?请作具体分析。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三、四两句。

十九、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第1~2题。

①上太行

于 谦

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

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

注:①此诗作于作者巡抚山西、视察太行山时。

1.试分析“云薄秋空鸟独还”一句景物描写的特点。

2.结合全诗,分析“千里客”的形象。

二十、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第1~2题。

①②钱塘逢康元龙

谢肇淛

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注:①钱塘:与诗中的“江关”都指钱塘江边的杭州城。②康元龙:作者同乡诗友,“尝游历边塞,无所遇”而归故乡。

1.请分析此诗起句中的“暗”字对全诗有什么艺术效果。

2.请结合全诗,具体评析“马上相逢须尽醉”所表现出来的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

二十一、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第1~2题。

浦口逢春忆禁苑旧游

杨 基

春冰消尽草生齐,细雨香融紫陌泥。

花里小楼双燕入,柳边深巷一莺啼。

坐临南浦弹流水,步逐东风唱大堤。

还忆当年看花伴,锦衣骢马玉门西。

1.诗中“坐临南浦弹流水”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二十二、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第1~2题。

秋晚书怀

① 高士谈

肃肃霜秋晚,荒荒寒日斜。

老松经岁叶,寒菊过时花。

天阔愁孤鸟,江流悯断槎。

有巢相唤急,独立羡归鸦。

注:①高士谈:宋宣和末期任忻州(今山西忻县)户曹参军,出使金国,被留,官至翰林直学士。后因参与宇文虚中密谋南归而被拘,遭杀害。②断槎:槎,木筏。张华《博物志》记载,海边每年八月都有槎如期而来,于是备好食用之物,乘槎到天河(即银河)之上。因为槎断,自然无法归来。

1.诗歌颈联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2.诗歌中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二十三、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第1~2题。

①蝶恋花

纳兰性德

②③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

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注:①这首《蝶恋花》是词人为悼念亡妻卢氏而作的悼亡词。②昔:同“夕”。③玦:有缺口的环形佩玉。

1.细读开头画线句解答以下三个问题。

(1)突出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

(2)词人“怜”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人要表达的情感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纳兰性德词善于设色点染,就这首《蝶恋花》中选取的意象赏析其绘色。

二十四、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第1~2题。

独游南湖

① 查慎行

②外吏无交旧,归人应简酬。

烟波宜独往,风雨感重游。

远影千帆暮,孤亭万树秋。

③多情天井派,日夜向南流。

注:①查慎行:浙江海宁人,清代诗人。曾任南书房编修,后受株连下狱,雍正时被赦还家。②外吏:指在地方衙门做官的人。③天井派:指济宁城南运河上的天井闸。派,水流。

1.诗的颈联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具体分析。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