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学生的快乐(诗歌)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27    阅读:

学生的快乐(诗歌)篇一
《让学生快乐走进古诗词》

让学生快乐走进古诗词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诗歌教学运用的一些体会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 陈明海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谷阳北路1355号 邮政编码:201620

摘要:

适应时代的需要,就要打破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投影、幻灯、录像、录音、多媒体等)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等,充分地发挥多媒体教育手段在古诗教学中的优越性。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领域引入这种辅助教学后,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情境美 培养能力

传统的诗歌教学,常常重分析,理性地讲解,致使最具感染力、想象力,最具文学味的文学欣赏课变成了枯燥乏味,死气沉沉的技术课,完全失去美感。而信息技术却是利用计算机传递的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影视信息集合,它可以形声并茂、音画同步,同时刺激学生的感官,这正是传统教学所缺乏的。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各种优势,创设教学情景,抛弃过

多的理性分析,启发学生想象,体会诗歌中的内蕴美。在我校《以诗教为载体,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研究》课题研究中,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恰好运用于课堂教学,使它与诗歌教学完美结合起来呢?我们的做法是:适应时代的需要,就要打破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投影、幻灯、录像、录音、多媒体等)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等,充分地发挥多媒体教育手段在古诗教学中的优越性。

一 利用信息技术,课前查询知诗人,了解背景解题意,培养学生收集、整理、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

古诗教学,课前布置学生到网上查询等各种方法搜集古诗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大纲对高年级提出较高的阅读要求:“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平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流露出强烈的爱国热情。但是,古今语言的差异,生活环境变迁所形成的诗人与学生感情之间的距离,均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于是,我让学生各自去查询诗人的有关资料。学生们有的到网上查询,有的去图书馆查询,有的问家长,有的从《千家诗》等诗书上找„„这个课前预习既为下一步学习古诗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这样,利用信息技术在新诗学习之前,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既为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做好准备,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先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来的资料,并让学生说说是从哪儿搜集来的。接着老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杜甫的生平介绍及写作的时代背景,告诉

学生要懂得根据需要搜集处理信息,就是要搜集跟课文有关的,有助于理解诗意的材料。然后多媒体课件再打出中国地图,帮助学生知道“剑外”“蓟北”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学生对诗的理解。这样,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在介绍杜甫及写作的时代背景时,很轻松地明白了题目的意思,又为理解古诗的内容做好准备。

二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的情境美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运用多媒体,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及审美能力。如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先让学生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放声朗读几遍,再以多媒体课件出示课后思考题:诗中的哪些词语体现了诗人“喜欲狂”的心情?让学生再读古诗,动笔画出,继续采用独立学习、小组讨论、集体评议、师生交流等多种手段。接着多媒体课件再出示诗配画“白日放歌须纵酒”,帮助学生展开想象,各抒已见,体会感情,受到杜甫那强烈的爱国热情的感染和教育,同时学到了体会中心思想的方法,那就是要入情入境、大胆想象当时意境。

此外,这个环节还要借助多媒体,营造特定氛围,激发学生美的情感,增强学生美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朗读和背诵在诗的教学中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首诗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情感丰富,语句简炼,琅琅上口。古诗的这些特点都要让学生欣赏、体会。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我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品味。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两首乐曲,解除学习的疲劳,陶冶学生的情操。接着让学生选择一首合适的给诗歌配乐并进行朗读。我只对学生在诗的节奏和重音方面进行指导,师生共同总结朗读古诗的方法。我们都知道,兴趣是进入科学创造大门的最好

的向导。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让学生永远充满求知的欲望,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的希望。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传统教学媒体的局限,往往难以如愿以偿;而多媒体电脑网络介入古诗的教学,它可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刺激学生多种感官,诱发学生的阅读情感,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这样变着法子让学生读,学生在读中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实现了学科间的融合。

三 利用信息技术,由课内到课外,归纳整理,学有所的。

这个环节中,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教给学生理解古诗的方法,培养合作精神。如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先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划出不懂的字词,提出疑问后,再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评议。在让学生交流不懂诗句的小环节时,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分四次出示诗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特别是让学生体会“下”字的妙用时,多媒体课件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看清巴峡、巫峡、襄阳、洛阳的地理位置,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下”字的用字准确。学生只须看着屏幕的显示,说说重点词句的意思,进行交流理解古诗的方法。整首诗重点字词的理解到整首诗意思的理解,完全是借助多媒体,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自读自悟、讨论交流出来的。而教师只起到组织、指导、点拨的作用,帮助学生总结出理解重点字词的几种方法:查字典、联系诗句、看课后注释、问别人„„

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要体现自主性,拓展学生诗文学习的渠道。用多媒体课件打出这样的作业:1.学了这首诗后,你最想做些什么?画一画,演一演,吟一吟,背一背,写一写„„选择一项或几项完成;2.搜集杜甫的诗,并选择一

首喜欢的理解后背诵下来。我们都知道:发展教学是一个开放系统,学生参与活动不应只局限于课堂与课本,而应该课内外结合。这个作业就是要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及古诗的积累。学生有的选择画一画,给古诗配上了“初闻涕泪满衣裳”的精美图画;有的几个人根据诗的大意,扮演杜甫一家人,把当时的“喜欲狂”的情景再现;有的找来合适的钢琴曲或古筝曲,进行古诗配乐吟诵;有的搜集到杜甫的诗,自学理解并背诵了下来„„自主性作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完成,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古诗的积累,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总之,我们将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于诗歌教学的尝试研究效果是很好的。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调控自如、灵活的优势,将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通过文字、图像、动画、音频等变成形声搭配,营造心境引起学生与作者的感情共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和诗歌教学进行理想整和,是形象思维为特征的诗歌教学开辟新的途径。

目前,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正在逐步进入我国的小学教育,并且表现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把电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来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领域引入这种辅助教学后,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古诗教学,再采用“自主学习”的古诗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古诗教学效率,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这样的课堂教学活了,学生学得乐了。对于怎样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学生的快乐(诗歌)篇二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古诗》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古诗

——《清平乐村居》的教学体会

对小学生来说,因为时代久远和语言凝练,古典诗词的学习难度显然 高于其他文体,不少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如何为他们扫除心理障碍,使诗词的学习变得更有意思更加快乐呢?我想以《清平乐村居》的教学为一个切人点,作一些探讨。

一、 搭建沟通平台,营造适宜情境

于漪曾说:“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家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

[片段一]

一阵悠扬的轻音乐响起,充满清新、自然的味道,虽然老师还没有开口,但不少学生已经被琴声吸引。

老师:琴声中,你们见到了什么?

学生:我的眼前出现了大片的原野、森林,我闻到了泥土的气息。

学生:我从音乐中听到了流水声鸟和声,我觉得来到了大自然中,觉得心旷神怡。 老师:看来,大家都很有音乐的天赋啊!就让我们在这充满田园气息的骨乐声中,一起走进一首描写田园风情的词《清平乐村居》。

课伊始,优美的音乐率先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调动学生的情感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为学生增加了学习的动力,可以更容易引发学生思考。看来,沟通不仅仅存在于语言当中,一段乐曲、一幅图画等都可以成为沟通的有效手段,全看运用是否得当。

二、关注重要细节,挖掘文本对话

诗词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意义重新建构的过程,这种建构的主体有两个,一是文本,一是学生自己。只有当学生深入文本的细节,才有机会仔细琢磨、

反复推敲其精妙之处,才能在潜心地晶读、玩味中把简练的字词还原为引人人胜的形象的文字或场景。

[片段二]

师:同学们觉得文中的哪个词令人深思,值得品味?

(学生找到“醉”字。)

师(提示):谁醉?为什么醉?透过这个“醉”宇你知道了些什么呢?

生:老夫妻俩醉了,不光是因为喝了点小酒,更因为三个儿子的勤劳和可爱让他们陶醉。

生:我从这个“醉”字看出,虽然夫妻两个住的是草屋,日子很清苦,但是生活得非常幸福,非常安宁。

师:你读到了文字的深处。

生:我还认为老两口是被美好的乡村环境陶醉了,你们看,青山环绕,绿树成阴,溪水潺潺,怎能不令人陶醉呢!

王尚文在《走进语文教学之门》一书中指出,语文教学活动具有对话性,言说活动不是单向度的,而是一种人与人的对话。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是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诗词语言凝练,值得咀嚼的文字会更多,教师尤其要善于把握细节为学生创造对话的机会。在《清平乐村居》的教学中,教师扣住一个“醉”字,引导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品味到乡村老夫妻清苦却并不辛苦的田园生活,从而让学生对字面意思的浅显了解走向更为内在的深刻体会。 同时,我们要知道,对话不能只是促使学生寻章摘句来言说,更要营造一个对话氛围.创设一个思维空间,让学生咀嚼、体验、表达,教师的任务则是帮助学生在对话有偏差和分歧时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的言说更合理,对话更深刻。通过语文教学培养会对话的人,通过对话让经典的文字和语言根植于学生的话语世界和心灵世界,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 重视背景文本,深化学生体验

几乎所有的文本都凝结着作者的情思,都是作者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的折射,了解写作背景往往能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文本的内涵及精髓,特别是距离学生生活遥远的古典诗词,以学生自身的阅历和水平很难切人作者的内心与文本的情感,背景文本的引人就变得尤为重要。

[片段三]

师:课前都查阅过有关辛弃疾的资料了,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诗人当时的处境?

生:辛弃疾是一位爱国诗人,一直主张抗击金兵,可是遭到朝廷的排挤而贬职,当时隐居在江西上饶,心中有些伤感,也有些担忧。

师:是啊!诗人他忧国忧民,虽然遭受打击,但是心系国家和人民,见到眼前的情景,他有什么感受呢?

生:他对眼前的幸福生活羡慕而向往,希望自己也可以过上这样的日 子,希望家乡的人民也可以安居乐业!

生:他会想到由于金兵的入侵,中原人民饱受战乱之苦。要是没有战 争,那里的人们也能过上安宁的生活,那该多好!

师:你们读懂了诗人的心声,了不起!正如你们所想的那样,诗人触景生情,回到家里,诗人忍不住写下了这首词,让我们来吟唱这首词,走进辛弃疾的内心世界。

学生了解了辛弃疾当时的处境,也就更透彻地理解了《清平乐村居》的内涵,知道这首词不仅仅是纯粹的农村图景的描绘,更包含了词人的一种迫切的向往和渴望,读起来自然是别有况味:在诗词的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文化背景、时代背景,学生就能站在理解对象的立场,用当时的文化与情感去解释作品,从而感同身受地得到正确的情感体验。

四、扣住文本空白,想象文本画面

[片段四]

师:同学们,读这首词的时候,你的眼前会出现哪些画面呢?

(学生讨论后得出三个画面,经教师点拨,概括为:相媚图、劳作图、剥莲图。)

师: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画面?你能结合词的内容,发挥想象,补充进作者可能看到听到而在词中没有描写出来的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吗?(学生小练笔)

生:老两口小酌了一番,微微有些醉意,沐浴在午后的阳光中,老婆婆说:“老伴呀,今年的收成看来不错呀!”老爷爷乐呵呵地答道:“是呀是呀,多亏我们有勤劳的老大和手巧的老二呀!还有,谢谢你为我生了小三啊,他可是我们的开心果呀!呵呵呵——”

生:清澈的溪水边,小儿子正趴在地上……

文本的空白处也是教学的生发处。抓住文本的空白,让学生从关注“写了什么”到“还有什么没写出来”,这是一种深层次的阅读。许多看似简单的诗词其实都是意蕴丰富的文章,一句话,一个词,一个标点,展开想象都是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从文本的留白处引导学生拓展思考发挥想象就能让学生感受到诗词所独有的魅力,倾听到作者所发出的声音,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热情。能够将目光投注到文本的空白处,并由此进行联想和想象,也是学生阅读能力达到一定水平的反映。

五、重视感情朗读,抒发个性情感

好的作品是能引起读者共鸣的。当学生真正融人文本之后,会由作品中的某些元素联想到自己生活或情感中的某些相似之处,正如罗曼·罗兰说的那样:“从来就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

[片段五]

师:这样美好的环境,这样闲适的生活,让老人自得其乐,酒不醉人人自醉。想一想,陶醉的仅仅是老两口吗?

生:诗人也陶醉了。他被山村美[丽的景色,被他们的幸福生活所感动,他也醉了。 师:此时此刻,老师也醉了。不仅被画面上温馨的农家生活所陶醉,而且为诗人巧妙的文笔所陶醉,更为你精彩的发言陶醉。让我们再次诵读这首词,把老两口的沉醉、诗人的陶]醉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在悠扬的乐曲声中,教师的范读抑扬顿挫,学生的吟诵声情并茂。)

对于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再多的讲解都无法替代有感情的朗读,通过诵读诗词,可以充分抒发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抑扬顿挫的吟诵中,学生的思绪随时空流转、穿越,从现代进入古代,化身为作品中的那个他,渐渐地完全融人诗词的意境。

学生的快乐(诗歌)篇三
《让古诗文伴学生快乐成长》

让古诗文伴学生快乐成长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培养人文精神。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多背,实现“量”的积累呢?我在教学中尝试着以下几种方法:

1、表演背。古诗文不是无情物,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背诵时,加上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边背诵边表演,会增进对古诗文的理解,从而与古诗文的情感产生共鸣。例如,学生背诵《望庐山瀑布》,当背到“生紫烟”、“挂前川”、“三千尺”、“落九天”这些词语时,我除了指导他们背诵的语气外,还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现出瀑布的美丽壮观和从高空落下的动态。得当的语气和体态语加快了学生的记忆与理解。

2、据意背。是根据诗的内容进行分类背诵的一种形式。如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像含有“美丽芬芳”意思的,学生会背起“花”的诗来,一时间桃花、杏花、荷花、菊花、石榴、海棠、梅花五彩缤纷,争芳斗艳,有《惠崇春江晚景》《游园不值》《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菊花》《海棠》《题榴花》《卜算子·咏梅》等;“播种理想、放飞希望”,学生会背起“言志”的诗:《石灰吟》《无题》《墨梅》等;“观自然风光,游山水园林”,学生会背起“写景”的诗篇:《春词》《西湖》《山行》《归田园居》《敕勒歌》《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等;“友情难忘、友谊天长地久”,他们背起了“送别”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芙蓉楼送辛渐》等;“劝勉同学努力,插翅飞翔”,学生背起了《劝学》《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等;“为国担忧,精忠报国”,学生们会背起“爱国”诗篇:《出塞》《示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己亥杂诗》等„„引导学生据意背能促使他们分类清,背得多。

3、据时背。是根据古诗文所反映的时令进行分类背诵的一种形式。它能促使学生从时间的角度把握古诗文的脉搏,从而达到流畅记忆。学生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顺着四季走来,一路朗朗童音。从《江南春》《春江花月夜》《春夜喜雨》到《夏日》《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从《秋浦歌》《秋思》《枫桥夜泊》到《冬景》《江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学生们背过了灿烂的春,缤纷的夏,金色的秋,绚丽的冬。这种形式大大地调动

了学生背诵的兴趣,为大量地背奠定了基础。

4、创设情境背。在学生背诵时,我充分利用各种手段,为他们创设一种背诵的氛围,引导他们入情入境。譬如,背诵立意欢快的诗文时,配上一曲轻松活泼的音乐;背诵反映离愁别绪的诗文时,播放一段哀婉低沉的曲子;背诵描述风光无限的诗文,配以优美的大自然画面等。创设情境背诵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它能创构诗境,造成特有的心理氛围,从而促进背诵。

5、多种形式综合背。是融多种形式为一体的背诵方式。为了调动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我常常采用这些方法,有两人赛、小组赛、男女组赛、班级赛,有限时背、师生背、快背、慢背、轮换背、接龙背,亦有据意背、据时背、据画背等。多种形式综合背,灵活且富有变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背诵的积极性。

在引导学生积累古诗文的同时,我还注重学生对古诗文运用的指导。当遇到非常开心的事情时,我会让学生说说能形容此时大家高兴心情的诗句,学生会吟出《早发白帝城》;当我们春游来到山中湖边,看到非常美丽的湖光山色,学生会吟诵《鹿柴》《山居秋瞑》《望天门山》《望洞庭》„„

久而久之,学生在说话与写作之时“一不小心”就会掉出一句古诗文来。例如我们在写有关菊花的作文时,学生都用上了有关菊花的诗句:“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宁肯抱香枝头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数千年的中国诗歌文化,对陶冶学生情操,开阔学生眼界极为有利。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李白、杜甫、岳飞、辛弃疾„„这些伟大的名字伴随学生度过快乐、充实的童年,并使学生终身受益!

古诗文诵读与品德的培养

疏利梅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段话包含了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范围,不仅要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还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古诗词是我们中华几千年优秀文化的精华积淀,在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后,我们认为在诵读课上不仅要引导学生读好诗韵、读准诗意、读出诗境,还要充分利用古诗词诵读教学这块阵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审美教育,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 学习美德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至今仍闪烁着灿烂的光辉,古诗词是我们中国优秀文化的精华,记载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历史。针对当前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一切个人利益第一,对无私奉献、助人为乐、团结友爱、孝敬父母意识淡薄,于是我们在诵读课中增设了背诵《三字经》的内容,在“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融四岁,能让梨„„如囊萤,如映雪„„”的诵读声中,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仅指导学生诵读,还指导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对照自己找差距,辨别自己哪些行为是对的,那些行为是不对的,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今后应该怎样做。并利用古诗长廊、“三字经大擂台”、“爱的奉献”主题班队会等形式为学生创造良好氛围,深化养成教育。通过这次活动,家长们欣喜地反映:“我家孩子最近懂事了!”老师们欣慰地看到学生爱学习、守纪律、尊师长、敬同学了。可见诵读课的开展,不仅使学生积淀了知识,还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发愤读书、孝敬父母的印迹,对培养学生品德,激发学生勤学热情,起到了很大作用。

二、 陶冶情操

教育理论告诉我们:“青少年感受性强,倾向于模仿周围生活中使他们感动的人和事,他们仰慕先进,易受英雄行为感染。”学生的品德具体化于他们的行

为,而行为又决定于知识程度和文化素养。中华古诗文记载着我们整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史,荟集着儒、道墨等诸家的深刻思想,这些传诵千年,脍炙人口的篇章,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人文精神,蕴涵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价值观、思维方式以及社会心理等文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核心。我们地处西部偏远地区,居民的文化素质不是很高,再加上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富裕了,与此同时一些不良社会风气也随之产生了,这些诸多的因素造成一些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不懂人生意义,只贪图享乐。而为了迎接现代科技挑战,再加之,新世纪的语文教学提出不再过分强调思想教育,学校也只顾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忽视了对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放松了民族传统教育。通过对现状剖析,我们认为只把道德品质教育推给少先队,推给思品课是行不通的,应充分利用诵读课的优势和学生对诵读课浓厚的兴趣,在诵读课中渗透思想品质的教育,使学生在了解和学习我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认识我们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从而达到树立远大理想,陶冶自已的情操,提高自身素质的目的。如在学习李清照的《绝句》、贾岛的《剑客》后,学生在品味诗句韵律美的同时,敬佩之情溢于言表,对作者博大的胸襟,咤吒风云的气概佩服不已,在课后的搜集“咏怀诗”的过程中,都慷慨激昂地说出自己喜欢其它咏情诗的理由,声情并茂地背诵抒发自己壮志的“咏怀诗”。教师相机设计“用一两句诗抒发一下你的理想;读了咏怀诗后你受到什么启发”的课堂练习。在浓郁的古诗词诵读气息中,激起学生树立一个坚定的信念:要像李清照、文天祥、谭嗣同一样做一个追求真善美,追求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做一个有作为的人。诵读课的艺术魅力,让学生深受感染、熏陶,有助于塑造学生高尚灵魂,犹如春雨般无声的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三、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人们千百年来形成的一种对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国家人民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学生发奋学习的推动力量。我们的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就一定要跟先进的、卓越的比,比民族的志气和民族的自尊,因此,我们必须从小教育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生活与祖国命运前途联系起来,在学生的心里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中华古诗词中不乏歌颂祖国壮丽河山、名胜古迹、丰富物产、辽阔疆域等名篇,教师利用诵读课机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学可谓水到渠成。如学习陆游的《示儿》可以利用作者的遗虑、遗愤、遗言、

遗憾几个问题,激发学生与作者的共鸣,在心底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报国志。

人人都说家乡好,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无处不存在着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如学习“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后,又结合开展“我爱彭城”的征文活动和了解家乡土特产,名人胜景的“漫游美丽的彭城”语文活动课,在加深认识家乡的过程中,扣动学生爱家乡之弦,然后再扩大到整个国家。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还应先从教育学生同情他人,爱身边的亲人,关心师友做起。如《锄禾》在教育学生爱惜粮食的同时,还应唤起学生的同情心,学习“送别诗”后,要启发学生心中有他人,播撒友爱的种子,为萌生爱国主义思想奠定心理基础。

四、人格教育

“古诗文不仅能提供文学滋养,而且融合在诗文中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都将成为新一代中国人重建人生信念的重要资源”(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社区与文化委员会主任 陈越光)科技进化一年一个样,但人性的进化很慢,几千年不变。古诗词是我们民族的思想宝库,学生诵读古诗词,更多的是一种民族性格的熏陶,让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温柔敦厚、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诗教,使学生养成孔孟所提倡的至大至刚的人格。如诵读“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时,诗人的修养、胸怀对学生将来素质的提高可谓功不可没。

当然古诗词中还夹杂着一些比较消极的东西,与时代要求的道德观相去甚远,我们必须摈弃。

总之,古诗文诵读课的开展,在提高少年儿童资质品格,陶冶情操,学习传统美德,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方面有很大作用。

学生的快乐(诗歌)篇四
《快乐学古诗》

古诗快乐学

多年来,口耳相传的传统教学模式一统天下,学生对其麻木甚至厌倦,而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无疑给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多媒体以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交互性,深深地吸引着学生。由于对这一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大为提高。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中国古代诗歌经受了漫长历史岁月的冲刷沉淀下来,保留至今,当算中华优秀文化中的瑰宝。但是由于这些作品距离现在非常久远,学生要想正确的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描写的意境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就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很多教育工作者对这些问题也有一些深入的研究,其中不乏好的方法。然而处于视听世界,与现代媒体接触日益频繁的学生,以不再满足于“黑板+粉笔+书本”的传统教学模式。那么怎样对现代学生更好地进行古诗教学,就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学习情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和基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保持其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这种良好的学习情境正是教师所追求的。因此,我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古诗教学时努力通过图、文、声等多种功能,给学生适当的感官刺激,由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如教学《江雪》,《梅花》两首古诗时,学生还未走进教室,我便打开多媒体计算机,播放早以准备好的软件。整个教室里立刻回荡起旋律优美的古筝乐曲。

那些听惯了流行歌曲的学生们,立刻回响于耳边的曲调所吸引,疾步走进教室。他们的目光迅速锁定在大屏幕上,一幅古色古香的图画进入了他们的眼帘。棕色的低框,暖红的折扇,飞天的仙女,傲放的梅花,隶书的课题以及大红的印章,整个画面透出浓郁的古韵。潺潺的流水,回旋的弦音,学生在强烈的文化氛围的感染下,产生了学好古诗的强烈愿望。

铃声响了。我站在讲台前扫视了一下教室,只见同学们静静地做在那里,注视着我。此刻,我包含激情地开始讲解:“说起唐诗大家都知道,它是中国古诗发展的最高峰。虽然距离我们已经有上千年,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那经久不衰的魅力„„”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下,产生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二. 运用多媒体技术,再现诗中情景,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诗是抒发诗人感情的,而感情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古诗中的情境,如果只依靠教师语言的描述是不够的。只有通过图画再现出来,才变得具体可见。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首《望庐山瀑布》描写的是诗人远望瀑布时所见的壮丽景象,歌颂了祖国的河山,把美好的想象与现实的景物极其自然地交融在一起。教学时,我让同学观察录象:瀑布在山顶上飞流而下,水珠迸溅,水雾蒸腾,阳光一照,呈现出一派迷迷蒙蒙的紫色。陡峭的山崖,飞流的瀑布。飞溅的水珠,庐山瀑布的全貌便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至此学生对“紫烟”“挂”“飞”“直”等词的意思有了感性理解。从而使学生深深的体会达到诗句虽短,但诗人却把瀑布的气势写到极至。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古诗,热爱祖国的壮丽

河山。

三.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朗读训练,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新《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抓好朗读训练,对小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

古典诗歌由于其艺术形成的特殊性,也具有了语言,音乐,绘画,情感多种因素的美。在挖掘这些美的因素时,多媒体技术有着强大的无可比拟的优势。 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感知美,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1.古诗压韵和谐,节奏鲜明,读起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呈现出抑扬顿挫的音乐美。那么在帮助学生读懂诗句的基础上,我们就要通过朗读体会诗的节奏、诗的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他们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咏柳》这首诗时,我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诗画欣赏”。这时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专业播音员用他那浑厚低沉、富有磁性的男中音,伴着舒缓的弦乐开始朗诵起来。学生静静的坐在那里,眼中看到的是意境深远的写意画,流畅隽永的书法;耳中听到的是曲调婉转的古曲,充满激情的朗诵。此时,诗、书、画、曲多种美的因素融为一体,既使学生们的心灵首都到了强大的感染与震撼,也使学生体会出作者描写的意境,产生了向播音员那样读好古诗的强烈愿望。

2.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学生朗读训练。

有了播音员的范读,有了读好古诗的强烈愿望,学生们在练习时都特别认真。一个同学读完了其他同学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主动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用朗读表达给学生听。学生们积极地、主动地揣摩着、品味着诗句。这时,我悄悄地点击电脑,教室中再次象棋舒缓的古曲。

“哪位同学愿意像播音员那样,把这首诗朗读给大家听。”„„朗朗的书声,悠扬的乐声交融在一起,是那样的和谐、那样的动听。每位同学都在朗读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美,朗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短暂的探索与实践,使我深深地认识到要想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好古诗,需要教师增加语文修养,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水平。这样我们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现代学生的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更好地为古诗教学服务,把中华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发扬光大。

学生的快乐(诗歌)篇五
《《快乐古诗闯关赛》[百度参赛]》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优秀教案评选活动

《快乐古诗闯关赛》

吉林省通化兴华教育中心 通钢二小 任福梅

学生的快乐(诗歌)篇六
《让学生快乐地诵读诗歌》

学生的快乐(诗歌)篇七
《让古诗文伴学生快乐成长》

让古诗文伴学生快乐成长

【关键词】古诗文 阅读 写作

中国古典诗歌浩如烟海、博大精深,这深厚而辉煌的民族文章是炎黄子孙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我们背诵积累优秀的诗篇,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古诗文之所以能够经过历史长河的洗涤,流传下来,且经久而不衰,是因为它们无论在思想上,内容上都堪称典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熏陶,从而奠定内涵丰厚的文化底蕴。阅读,是对有限的人生经验和情感体验的重要补充和扩展。优秀作品的阅读量越大,人的视野越开阔,精神境界越高。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培养人文精神。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多背,实现“量”的积累呢?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背诵古诗文时加上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边背诵边表演,会增进理解,与古诗文的情感产生共鸣。如背诵《望庐山瀑布》时,当背到“生紫烟”、“挂前川”、“三千尺”、“落九天”这些词语时,除了规范背诵语气外,还要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现出瀑布的美丽壮观和从高空落下的动态。得当的语气和体态语加快了学生的记忆与理解。

据意背是根据诗的内容进行分类背诵的一种形式。如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如含有“美丽芬芳”意思的,学生会背起有关“花”的诗来,一时间桃花、杏花、荷花、菊花、石榴、海棠、梅花五彩缤纷,争芳斗艳,有《惠崇春江晚景》、《题菊花》、《海棠》等;含有“播种理想、放飞希望”意思的,学生会背起“言志”的诗:《石灰吟》、《无题》等……引导学生据意背能促使他们分类清,背得多。

根据时令进行分类背诵能促使学生从时间的角度把握古诗文的脉搏,从而达到记忆深刻。如学生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从《江南春》、《春江花月夜》、《春夜喜雨》到《夏日》、《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从《秋浦歌》、《秋思》、《枫桥夜泊》到《冬景》、《江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学生们背过了灿烂的春,缤纷的夏,金色的秋,绚丽的冬。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背诵的兴趣,为大量地背奠定了基础。

在学生背诵时,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为他们创设背诵的氛围,引导他们入情入境。譬如,背诵立意欢快的诗文时,配上一曲轻松活泼的音乐;背诵反映离愁别绪的诗文时,播放一段哀婉低沉的曲子;背诵描述风光无限的诗文,配以优美的大自然画面等。创设情境背诵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它能创构诗境,

形成特有的心理氛围,从而促进背诵。

为了调动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笔者常常采用多种方法:有两人赛、小组赛、男女组赛、班级赛,有限时背、师生背、快背、慢背、轮换背、接龙背,亦有据意背、据时背、据画背等。多种形式综合背,灵活且富有变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在引导学生积累古诗文的同时,笔者还注重学生对古诗文运用的指导。当遇到非常开心的事情时,会让学生说说能形容高兴心情的诗句。学生会吟出《早发白帝城》;当春游来到山中湖边,看到非常美丽的湖光山色,学生会吟诵《鹿柴》、《山居秋瞑》……

久而久之,学生在说话与写作之时“一不小心”就会冒出一句古诗文来。如我们在写有关菊花的作文时,学生都借鉴了有关菊花的诗句:“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宁肯抱香枝头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学生的快乐(诗歌)篇八
《激发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儿童诗》

学生的快乐(诗歌)篇九
《让学生快乐地诵读诗歌》

让学生快乐地诵读诗歌

作者:胡翠兰

来源:《文理导航》2014年第04期

【摘 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诵读诗歌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怎么样才能让初中生很愉快地学习诗歌、诵读诗歌?文章从初读、细读、品读与诵读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与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诵读诗歌;教学

把诗引进课堂,诗歌以其短小精悍的形式,充满生活情趣的情节,琅琅上口的语言,深深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成了教育滋润孩子健康成长的不可缺少的乐章。读史使人聪明,读诗使人灵秀。大幅度的增加诗歌的容量,无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学素养和文化品位,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创设情境、启迪诗思

学生的任何学习愿望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的,诗歌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同样十分重要。闻一多说,既然是诗就得有“诗的艺术、诗的想象,诗的情感”。课前教师应有意识巧妙地创设富于激发性的情境,让学生很快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即让学生迅速兴奋起来)。如,一个富有情趣的谜语、一幅优美的图画等,都能让学生兴奋起来,产生学习新知的强烈欲望。随即就要进行新课的学习——引读全诗。有人说,诗歌是无谱的音乐,欣赏音乐要用“心”聆听,整体感悟。你能把音乐拆成“碎片”来欣赏吗?诗歌也应该是这样的。因此课一开始的引读最好由老师或录音示范朗读,这样可以很快地将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中,这是诗歌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被眼前美丽的景象、优美的音乐、诗化的语言所营造的氛围深深地吸引住了,为下面感受意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老师设计的情境学习中产生了迫切的求知欲望。

如片断一:《小河的歌》课一开始,我便播放课件:歌曲《猜猜我是谁》(背景是:一条蜿蜒的小河哗哗地向前流淌着,他穿越高山、平原、流向大海,他浇灌田野、麦苗、森林) 师:同学们喜欢刚才这首歌吗?(喜欢)老师从你们的脸上知道你们已经被美妙的歌声陶醉了。让我们来聆听小河的歌,老师范读这首诗歌。

就这样导课时课件的展示,激起学生读书的欲望,学生很快进入情境,用心跟老师读起来。

二、真切体验,感受诗情

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中说:“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新诗歌教学需要激情,需要发现,需要陶醉。对诗歌图解式的分析、概念化的讲解,关注的只是知识的结

果,忽略了建构的过程,无疑割断了诗歌内在的韵律,阻割了孩子们内心情感的自然抒发,无法实现诗歌教化作用。在这个环节里,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通过“读”走进生活,变静态的文本语言分析教学为动态的生活言语的感受学习。此时的读就已融入学生对作者情感的体验,也就是学生对新知识重新建构并用语言表现出来的过程。这个过程自然而然触发诗情。

片断二:《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诗歌教学,先引导学生读,通过读明白诗歌中“大自然的语言”都有哪些?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情境:公鸡打鸣,黄叶纷飞,乌云满天,电光闪闪等自然现象,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细细体验。此时孩子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出各自不同的体验,可谓精彩纷呈,如“早雾晴,晚雾阴”“鱼儿吐泡,蜻蜓低飞,必下雨”。这其间,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激发他们的探索科学的欲望。紧接着,我让学生再次细读这首诗,他们读得可投入呢,有的还摇头晃脑,分明让人感到他们已入情入境了。

三、品味生活,赋予意象

意象是“有意义的形象”和“有形象的意义”的统一。所谓“意”指的是诗人由客观景物感发的主观情感、思想等。“象”指的是作家的主观情感对客观景物进行改造、创造出来的不同于原有的景物、情境的事物、物象、景象等,二者的和谐统一,相互交融就是意象。意象的获得离不开对生活的感悟,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生活是诗歌的内涵,是诗歌的核心,生活的多义性使获得意象的途径异常宽阔。因此,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多角度地诠释,尊重学生独特感受,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经验世界去获得诗歌的意象。再引导学生对诗句进行品读,也就是让学生带着体验、情感进行吟诵。通过品读,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彼此心灵相通了。这样一来,就把课文的美与学生领悟到的美融合在一起。例如教学《生活是多么广阔》。

四、入情入境,形成诗悟

古人对诗歌的理解有十分精辟的论断,他们强调读诗主要是品味诗中表达出来一种意,一种情,一种韵,而不要落得太实,很多诗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更不能分析。我很欣赏海外学人刘铭绍先生的读诗之法,读诗“除了复古,别无他法”,“复古之意,乃背诵也”。诗歌教学,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规律,小学阶段重在开发学生记性,因此要让学生大量地诵读,这也是学诗歌的最好方法。也只有通过读,把诗歌节奏韵律全读出来,才能体会到诗之妙,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读,读出韵味,读出节奏,读出意境。如教学《小河的歌》,整堂课我以“读”贯穿始终,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这是一条什么样的小河”进行初读,接着引导学生进行细读“为什么这是一条明亮的小河、快乐的、绿色的小河?”然后让学生再读,小河正唱着一曲什么之歌?学生的发言真出乎我的意料:小河正唱着一曲明亮之歌、快乐之歌、绿色之歌、奔跑之歌、欢乐之歌、奉献之歌、关心之歌、友爱之歌、丰收之歌、生命之歌……可见,学生已经把诗读进心里,读出诗歌意境。此时让学生反复诵读,水到渠成,形成诗悟。

总之,诗歌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理解诗意,感受意境,更是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意境美,培养学生学习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诵读诗歌。所以,进行诗歌教学时老师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读,让学生感觉读诗是快乐的事。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田头中心小学)

  • ·学生的快乐诗歌(2016-02-08)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