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现代诗歌乡愁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29    阅读:

现代诗歌乡愁篇一
《乡愁-现代诗》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 ),台湾诗人,籍贯福建永春县桃城镇洋上村(母为江苏人), 从诗歌艺术上看,

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 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 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天国的夜市》、《钟乳石》、《万圣节》、《莲的联想》、《武 陵少年》、《敲打乐》、《在冷战的年代》、《白玉苦瓜》、《天狼星》等十余种。

阅读此诗,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第一小节:幼年

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第三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同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感情,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现代诗歌乡愁篇二
《思乡现代诗》

当黎明的钟声敲响时

惊醒了沉睡的梦

梦?也许是思乡之梦

春风秋拂

送走的是昨日的离别

旋律的韵美

心般割舍不了的是故土

风雨化作渺小的滴水

追随风的足迹

扎根于情缠绵之中

拂着杨柳枝叶孔叫

故乡,你还好吗?

在繁星与月亮之间穿梭着

心里头,永思乡眷恋之情 .

有朝一日共团圆

思念故乡的山 故乡的山的是那样的青 思念故乡的水

故乡的水的是那样的绿 故乡的水的是那样的绿 故乡的云的是那样的淡 思念故乡的人

故乡的人的是那样的亲 游子的思念

游子的思念

一天一天又一天

但愿人与青山绿水云长久

现代诗歌乡愁篇三
《乡愁(现代诗《自作》)》

乡愁啊,

一缕薄薄的轻烟。 当你离家在外, 悠然地飘在心头。 轻轻的,薄薄的, 无数的怅惆。

乡愁啊,

一片金黄的落叶。 当你身处秋林, 缓缓的落在肩头。 慢慢的,金黄的, 思念的挂钩。

乡愁啊,

一颗滑落的流星。 当你深夜仰望, 长长地划过天间。 隐隐的,长长的, 无限的乡愁。

我的乡愁,

好比故乡的大雁,

不管到哪,还都记得, 家乡的乡愁。

现代诗歌乡愁篇四
《浅谈台湾现代思乡题材的诗歌》

浅析台湾思乡题材的现代诗歌(世界华文文学课程论文)

思乡是一个中国人心中崇尚的“孝”的观念与情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道出了每一个漂泊在外的中国人的思乡情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的思乡之情,连月都是故乡的明;“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对在家乡时窗前的寒梅是否开花这区区小事都牵肠挂肚,深挚地表达出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描写出了浪迹天涯的游子的心路历程:叶落归根,去者还乡,走回归程,给自己的一生划个圆满的句号,这或许是许多漂泊者的最终归宿。可见,从古至今,无论男女,家,总是他们盼望归去的港湾,思乡是他们不老的情结。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在台湾与祖国大陆隔离的独特生活环境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学,那就是风靡于台湾的“乡愁文学”。在台湾的“乡愁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台湾思乡题材的现代诗歌,其中不乏此类诗歌的代表人物如:余光中、洛夫、纪弦等。以下是我对这类诗的代表作的赏析和理解。

余光中的《乡愁》是最脍炙人口的一篇有关思乡的佳作。这首诗以形式上的四个小节,将“乡愁”分为四个阶段。作者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的共同特征,即: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诗人为每个阶段的乡愁找了一个具体的对应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推进了诗情的层层深化。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成年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诗歌的最后,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乡愁》这首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从内容上说,“乡愁”是中国传统文学经久不衰的主题,余光中虽曾接受过现代主义的浸染,但他仍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诗歌内容触及思想深处的“中国意识”时,自然而然地摄取了“乡愁”这一主题。历代爱国知识分子有借诗词歌赋流露家国之思的传统,本诗在这一点上可谓传承了民族的历史文化。从形式上说,这首诗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汉语,使之带上了古典诗词的格律美和音韵美的特点。诗的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短句变化错落;同一位置上词语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一种类似音乐的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基调。这首诗不愧为台湾思想题材现代诗歌的代表之作。

洛夫的《边界望乡》以其古典而鲜明的意象承载起他独特而跳跃的思维,以突兀的诗句去撞击读者的心灵,以全新的嗓门去唱响一曲古老的思乡之歌。全文按逻辑顺序写了诗人登

山、望乡、怀乡、想象、到最后回到现实偿愿无望的过程,抒发了诗人作为海外游子的那种惆怅而黯然神伤的故国情怀。这首诗歌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现代诗歌中运用古典意象。一是杜鹃。杜鹃在古典诗歌中多用来表示凄婉哀怨的情调。李白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为送友人打上了哀怨的氛围;李义山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写出了长期积压的伤痛;秦观词“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大有令人不胜凄凉之感;而文天祥《金陵驿》中的“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如今别去江南月,化作杜鹃带血归”所写的景色,让人在国事日非、山河殊异之中,为其耿耿忠心与英雄矢志掬一腔同情的眼泪。同样,诗人这里运用这个具有传统文化意蕴的咯血的杜鹃意象,表达了自己不能回归故乡的哀怨悲苦之情。二是白鹭。白鹭在古典诗歌中多为表现对安静、平和生活的自由向往,如王维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和张志和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等。诗人在这里则借白鹭来表明自己自由飞到故国的渴望。而“又猛然折了回来”则写出了诗人亲吻故国土地无望的黯然神伤的感情。三是鹧鸪。鹧鸪又名山鹧鸪,其声凄厉悲惨,似云“行不得也哥哥”。如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结句写道:“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在一片沉郁凄迷的氛围中,乱山深处突地传来一阵阵鹧鸪声,犹如山那畔中原父老同胞的声声哀告,勾起了作者满腔志业未酬的忠愤,与首句的“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遥相呼应,强烈地抒发了作者不能南归的悲愤之情。这里,诗人用“以火发音发出冒烟的啼音”的鹧鸪使自己“双目尽赤,血脉贲张”,抒发了自己回望故国时急剧沸腾、摧肝裂肺、肝肠寸断的情感。通过着这三个古典意象,诗作将历史与现实交叉在一起,既抒发了诗人的乡愁情绪,又增加了这种情怀的历史纵深感,可谓巧妙。其次是对语言的处理上的别样效果。诗人特地用一些语言的超常搭配,造成一种新奇而强烈的刺激,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当诗人透过氤氲的轻雾,隐约看到故国山河时,手心便开始生汗,“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乱如风中的散发”,无形的“乡愁”以有形的望远镜来“扩大”,写出了乡愁之广之深,而“乱如风中的散发”则写出了乡愁的乱与不绝如缕,极大地冲激了人的视觉形象。而“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一座远山迎面飞来/把我撞成了/严重的内伤”则以“心跳”的距离写自己“近乡情更怯”的心理,“远山”把我“撞成”“内伤”,显示自己那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沉重悲苦之情。结尾段“当雨水把莽莽大地/译成青色的语言”以通感的手法,造成了清新脱俗的效果。这些语言的处理,既增加了诗味,又很好地反映了作者沉重悲苦的感情。这首诗用古典意象并融合了作者现代的对语言的别样处理,唱响了一首经典的只属于洛夫的独特的现代乡愁诗。

纪弦的《一片槐树叶》构思独特,采用咏物抒怀的艺术手法,以“一片槐树叶”为意象,

寄托了诗人思乡盼归的情感。诗的第一节写“一片槐树叶”,因为这片槐树叶来自“故国”,它沾着故国的“泥土”,也许它是故国的槐树林中很普通的叶子,可是它带着故国的香味,故国的温厚,故国的气息,在作者的心目中,它也就成为“故乡美与善”的珍贵象征,所以它是“最美的”,“最珍奇”,“最可宝贵的”的一片;又因为它离开了哺育它的“泥土”,离开了生长它的枝干,成为一片“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诗人每每看到它,就会带着一丝回忆的酸涩感觉,就会觉得对故乡的思念正在烧灼自己的心灵,就会让思绪情不自禁地随它回到故乡去,它身上的纹络像故乡的年轮,带着沧桑和回忆,所以它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想流泪”的一片槐树叶。诗的开头两行落笔见情,赞美之情,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并以三个“最”字叠用,层层推进,增加了感情的强度和浓度。第三行由“而”字急转,情感的流程由赞叹变为伤感,由欣喜变为悲泣。为了表现这种乐中之苦、喜极之悲,诗人以两个“最”字重叠加以强化,构成了全诗情感的基调。第四行“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初步展示全诗的中心意象,点明诗人感情的触发物,并由此引出下一节所要表达的更深情感。诗的第二节写槐树叶的来历,“忘了是在江南、江北/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两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虚实相生,大大拓展了思乡的幅度——大陆的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乡村、每一寸土地,都是值得怀念的。诗的第三节写对将来的企盼,表达了游子思归的情感。第一句再次点明“槐树叶”,它“蝉翼般轻轻滑落”,既表现槐树叶轻而且薄,也抒写了作者小心翼翼、倍加爱护的心态。“沾着些故国的泥土”的槐树叶,使诗人感情激荡,禁不住用了“故国哟”的呼告语,再以“啊啊”的叹词强调,从而把全诗的感情推向了高潮。这一节,一个长句分四行来写,既是为了诗的外在形式的需要,也是为了表达主人公思乡之情的悠远深长。全诗开头以槐树叶起情,结尾以企盼重回槐花飘香的季节收尾,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弥漫着一种浓重的寻根念祖、返本思归的家园情结。 余光中、洛夫、纪弦一位位杰出的台湾现代诗歌代表人物,无不例外,他们的诗歌都彰显出了时代的良知,他们的情感不矫揉造作,他们承担了文人的责任。从他们的诗中,我们聆听到了他们思乡之情,窥见了他们回归故乡的强烈愿望。

现代诗歌乡愁篇五
《浅谈如何阅读现代诗歌——以余光中的《乡愁》为例》

现代诗歌乡愁篇六
《现代诗 思乡》

思乡

当黎明的钟声敲响时

惊醒了沉睡的梦

梦?也许是思乡之梦

春风秋拂

送走的是昨日的离别 旋律的韵美

心般割舍不了的是故土 风雨化作渺小的滴水 追随风的足迹

扎根于情缠绵之中

拂着杨柳枝叶孔叫

故乡,你还好吗?

在繁星与月亮之间穿梭着 心里头,永思乡眷恋之情

游子的思念

思念故乡的山

故乡的山是那样的青 思念故乡的水

故乡的水是那样的绿 思念故乡的云

故乡的云是那样的淡 思念故乡的人

故乡的人是那样的亲 游子的思念

一天一天又一天

但愿人与青山绿水云长久 有朝一日共团圆

现代诗歌乡愁篇七
《乡愁》

现代诗歌乡愁篇八
《乡愁》

《乡愁》教学设计

木兰县第二中学

冯佰珍

《乡愁》教学设计

木兰县第二中学 冯佰珍

课题: 乡 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充满感情的朗读诗歌,准确地把握诗歌感情的发展变化,并学会作者运用鲜明的意象表达情感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采用学生自读、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的方式,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陶冶学生对诗歌艺术美情感的熏陶。体会作者强烈的怀乡思国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母亲,热爱祖国的感情,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意象,通过情境体验来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方法:诵读感知法,诗文联想法,合作探究法,知识迁移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课前欣赏佟铁鑫演唱的《乡愁》)

一曲乡愁唱出了许多游子的心声。是啊,每个在外求学的学生,在每个日落的黄昏,月圆的夜晚,总是会情不自禁的想家,想起家中每天操劳的父母,想起母亲倚栏凝望的眼神,想起父亲伫立远眺的身影,想起家中门前屋后的小树,总是思绪万千,涕泪涟连。我们想家的时候,可以常回家看看,可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异乡的游子,特别是台湾同胞,因为海峡阻隔,亲人们长期不得相见,那才是真正的愁,真正的痛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乡愁》,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感受他那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之痛。

二、简介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现居台湾。当代诗人和诗评家,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诗创作。主要诗作《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诗集有《灵河》、《余光中诗选》。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细,抒情缠绵,含蓄隽永。其乡愁诗别具特色,有很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意味深长。 这首诗写于1972年,当时,大陆与台湾互不往来,几乎隔绝。

三、学习诗歌(分四个乐章来学习)

第一乐章 深情朗读(诗歌是跳动的音符,而欣赏诗歌正是将这一个个音符串成一段精美的华彩乐章,下面我们将奏响的是第一乐章:饱含深情读乡愁) 朗读吟诵,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先听配乐朗读,感受一下诗的感情基调、语速和朗读节奏。

这首诗的朗读基调是——深沉的,是深沉中略带哀伤的。

我们朗读时的速度应该是——缓慢的。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边标出节奏边小声朗读。

指生朗读,读后评议

学生齐读。

第二乐章 想景悟情(明月别枝柳梢头,斟满一杯乡色酒,让我们细细品味诗歌的情感,再现诗歌的意境,下面进入第二乐章:再现意境咏乡愁)

学生朗读诗歌,体味诗歌意境,感受诗歌情感。

思考问题:

1、这首诗抒发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2、诗人运用什么顺序借助什么具体事物表现浓浓的乡愁?

3、这些事物分别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发展的?

学生们各抒己见,感受诗歌的意象与情感。

4、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想景悟情。(诗是精练而含蓄的艺术,只懂得这四个意象还不够,还应根据意象,想象诗歌的意境,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再现诗的意境,用语言表达出来。)

第三乐章 研读赏析(美丽的语言,忧伤的乡愁,我们采一朵海棠红,飘一片雪花白,让我们踏着腊梅的芬芳,进入本节课的第三乐章:含英咀华品乡愁) 从整体上发现、总结诗歌的艺术美

1,找出第一首诗中相同位置的字、词、句,进行归类、品析。

2,用“_____美,美在_____”这一句式把品析的结果说出来。欣赏诗歌 学生发现、总结

整齐的结构美:美在富变化于统一的结构。每节诗句数,句式,字数完全相同,每一节中三短一长,长短交错,富于变化,四节结构一样,给人以美感。

深沉的意象美:美在作者从悠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概括诗人漫长生活历程和对故园深沉的怀念。

和谐的音乐美:美在运用重章叠句,回旋往复,一唱三叹,韵律优美,节奏感强。 第四乐章 佳句访写(乡愁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丽的恋歌,不同的人表达乡愁的方式不尽相同。我们在感受诗人这种真挚的情感之余,何不来尝试一下仿写。下面进入第四乐章:放飞心灵抒乡愁)

1、佳句仿写

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模仿“乡愁是——”这一句式来写乡愁。

学生们仿写展示

(是啊,一座山,一棵柳,一片叶,一条河,一曲歌,都能激起思念深处潜伏着的隐隐的痛——这就是乡愁。)

2、各领风骚话说愁

愁,有乡愁,离愁,国愁,也有家愁,古往今来,愁是许多文人笔下的主颠,请同学们根据你的积累,说一句含有"愁"的古诗词句。最好能够说出作者。 拓展视野,学生们积累诗句。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师:一首怀乡诗,满腔故园情,那浓浓的思国情,一定激发了你对祖国的赤诚,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回忆一下,有哪些时候,“祖国”这两个字回在你的心中涌动呢?

生1:运动健儿们奥运会拿金牌的时候!

生2: 每周一早晨全校师生举行升旗仪式,当我们高唱国歌,注视着国旗冉冉

升起的时候!

生3:前几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非典取得胜利的时候!

生4:当我看电影《火烧圆明园》时。 因为这部电影使我感到愤怒和屈辱,使我真正明白国家落后、民族羸弱的苦难,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从而更加强烈的希望祖国能够繁荣富强。

生5;还有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的时候!

生6:还有我国的艺术家在国外演出获得巨大成功的时候,比如“千手观音”。 生7:神六火箭成功飞天时。

生8:祖国六十年庆典时,看到壮观恢弘的场面。

结束语:看来同学们内心感情的潮水已经汹涌澎湃了。是啊,爱国是一种美丽的情结,不论你漂泊何处,也不论你身在何方,故乡始终魂牵梦绕在你心灵最深处,而这种故乡情结,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之根啊!那一衣带水的海峡,割断了多少血脉联系,酿成了多少华夏子孙难耐的乡愁。温家保总理访美期间在纽约会见华人华侨时说: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乡之大愁。

归来吧,他乡的亲人,母亲在深情地呼唤你

归来吧,漂泊的游子,祖国在张开着怀抱欢迎你!

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课文

2、搜集、整理有关乡愁的文章。

《乡愁》说课教案

大家好!我是木兰二中学校的语文教师冯佰珍,我说课的题目是《乡愁》

一、说教材

《乡愁》是初中语文九年级下第一单元的一首现代诗。本文是余光中的一首思乡爱国诗。诗歌借助于几个意象表达了诗人浓烈的情感,感动了无数读者。他的情感深沉而又热烈;他的意象丰富而又含蓄 ;他的节奏优美而又和谐;他的结构匀称而又统一。吟诵并欣赏这首诗歌,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及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

依据课程标准对诗歌的要求,诵读诗歌,在理解、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所以我将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能力:诵读诗歌,学习作者运用鲜明的意象表达情感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陶冶学生对诗歌艺术美的感悟力,提升语文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强烈的怀乡思国的感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及其确立的依据: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如下重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情境体验来理解诗歌的内容

四、教学方法及其确立的依据:

初三学生由于自身的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乡愁的理解、对领悟诗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采用诵读感知法、诗文联想法、合作探究法、知识迁移法。

诵读感知法:让学生在读中悟,读中品,读中感。

诗文联想法:通过联想,想景悟情,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发现、体会诗歌的艺术美。

知识迁移法:通过积累诗词和佳作仿写的方式进行知识迁移。

说学法:我把本课教学分为“美读乡愁——再现乡愁——品味乡愁——倾诉乡愁” 四大模块。 学生利用自由诵读法,对语言进行语感分析。通过自主学习来对意象进行分析进而理解诗歌感情;采用发现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形式。

5、说教学过程:学习诗歌(分四个乐章来学习)

第一乐章 深情朗读,饱含深情读乡愁

(诗歌是跳动的音符,而欣赏诗歌正是将这一个个音符串成一段精美的华彩乐章,明月别枝柳梢头,斟满一杯乡色酒。让我们饱含浓浓的深情,进入本节课的第一乐章:饱含深情读乡愁)朗读吟诵,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1、 先听配乐朗读,感受一下诗的感情基调、语速和朗读节奏。

2、 这首诗的朗读基调是——深沉的,是深沉中略带哀伤的。

3、 我们朗读时的速度应该是——缓慢的。

4、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边标出节奏边小声朗读。

5、 指生朗读,读后评议

6、 学生齐读。

第二乐章 想景悟情,再现意境咏乡愁

(读诗,离不开联想和想象,放飞想象现意境,细心揣摩理情感,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乐章:)

学生朗读诗歌,体味诗歌意境,感受诗歌情感。

思考问题:1这首诗抒发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现代诗歌乡愁篇九
《思乡现代诗》

思乡

当黎明的钟声敲响时 惊醒了沉睡的梦

梦?也许是思乡之梦

春风秋拂

送走的是昨日的离别

旋律的韵美

心般割舍不了的是故土

风雨化作渺小的滴水

追随风的足迹

扎根于情缠绵之中

拂着杨柳枝叶孔叫

故乡,你还好吗?

在繁星与月亮之间穿梭着

心里头,永思乡眷恋之情 .

有朝一日共团圆

游子的思念

思念故乡的山 故乡的山的是那样的青 思念故乡的水

故乡的水的是那样的绿 思念故乡的云

故乡的云的是那样的淡

思念故乡的人

故乡的人的是那样的亲 游子的思念 游子的思念 一天一天又一天 但愿人与青山绿水云长久

2中秋月明夜千里寄相思

一轮明月高悬

勾起心底无限暇想

游子张望的姿势 虔诚

胜似朝圣者的模样

眺望远方 北国上空同样的圆月 祈盼 普照家乡的那一片辉光 可否将我一腔热情 满目 湿润的泪光捎回

中秋月明时 一夜的细雨纷飞

胸口上涨的潮水 冲破思念的河堤 泛滥成灾

现代诗歌乡愁篇十
《乡愁》

《乡愁》教学的不足及改进想法

余光中的诗歌《乡愁》是一首抒写乡愁的名篇佳作,通篇只有88个字,没什么华丽的词语,学生一看就懂。但是,越是通俗易懂的文章,越是朴素无华的语言,就越含义丰富、韵味无穷。初中学生,要体会那种“把我烧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的赤子之心,那绝对是很难的事情。教好《乡愁》,肯定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上课开始,我按部就班先介绍作者,介绍余光中的创作成就,导出这首诗歌。然后直接给学生讲解,这首诗以独特的意象、严谨的结构、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对于这首诗歌的学习,我的教学思路是“有感情地朗读——用心细细地感悟——分组畅快地评论——按节奏熟练地背诵”,引导学生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发现诗歌的形式美,领悟诗歌的情感美,力图使学生对诗歌的赏析上升到一定的审美的层次。

真正的诗,永远是心灵的诗,永远是灵魂的歌。诗歌是最富情感的,诗人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而他的目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共鸣。就这首诗的每一节来看,句子有长有短,参差不齐,节奏感很强,很适合学生的朗读。结合诗歌的特点,在课上我加强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一读,自由读,读出重音,停顿,注意语速、语调,感受诗歌。二读,听读,模仿读,学习名家在朗读时,朗读技巧的运用,以及如何用声音表现诗的感情,对学生的朗读起到了较强的指导作用。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使诗中所抒发的情感叩击他们的心灵,引起他们的共鸣,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情感。 在诗歌的赏析教学上,我通过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深刻地感受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在这一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的精神,既有个人的见解,又有集体的智慧,各抒己见,互相交流,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结合对词语的品析,简单描述想像到的画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充分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去发现这首诗的新奇之处。学生入情后,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有新发现,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先去发现,然后说出依据,学生的思维就会被激活。学生对这首诗的发现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诗歌的层次结构,二是诗歌的立意。用时空的变化顺序来组诗,使这首诗的层次非常清楚,由对家人的思念上升到对祖国大陆的思念。

学生的随堂背诵,我的做法是先帮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分清四个层次,四个人生阶段,抓住四个意象,掌握四个形容词,反复咀嚼,诵读吟咏相结合,达到随堂背会的效果。全诗共4节,自然分4层;“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是4个人生阶段;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4种意象勾起读者想像;4种意象用了4个形容词“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进行修饰。学生只要抓住这首诗的特点,背诵即省时又省力。

作业设计是让学生学写短诗。

在教完在这节课后,我认真反思,发现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1导语的设计没诗意,没让学生很快进入诗的氛围中,尤其是没把学生熟识的表现乡愁的古今诗句引入课堂教学。

2学生分组讨论不深刻,学生想像能力没充分发挥出来,说明课堂问题的设计不很符合学生认知特点。

3在赏析教学上,虽指导学生抓住了一些关键的词,但分析不细,不深,特别是不会拓展学生思维,激发不了学生的想像,不能很好地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4朗读指导上偏重于学生的自读,领悟。精读,研读不够深,依赖名人的范读太重,自己范读指导基本功欠缺,对学生朗读表现出的问题指导不到位,影响了学生对诗歌的自我感悟。

5练习题设计得有些单一,课程标准也不要求初中生写诗歌,有点超出学生的实际能力。

对于以上问题,我觉得自己要多读一些现代诗歌,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识乐,只有多读多看,才能加深自己的现代诗歌赏析水平。

具体到以后的教学,我的改进做法是:

1、在导语上要精心设计,不走老路,不讲套话,不按一般的教学方法导入新课。力求导语新奇,新颖,有吸引力,直接指向主题。如教《乡愁》,我可以让学生课前搜集我国古代表现乡愁的诗句,上课时学生相互展评,把古代离乡背井的乡愁和海外赤子对祖国思念之情做对比,激起学生兴趣和热情,导入新课教学。

2、师生互动,学生小组讨论上,多设计一些问题,用问题进行引导,严格控制学生思考的方向。诗词最讲究的是意境和情趣,对于初中生来说,最难理解的也就是诗词的意象和情趣。为突破这一难点,运用点拨法,提问法,通过朗读,运用联想、想像体会诗人熔铸在字里行间的深刻感情。对于学生想像能力的培养,也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地胡思乱想,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的方法上的点拨和指导,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

3、朗读教学方法在诗歌教学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朗读又绝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反复读,而是要将整体朗读、分节朗读、学生朗读、教师范读、听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比如指导朗读时,我今后应做到在理解基础上让学生听配乐朗读,然后是结合学生朗读实际水平,指导朗读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读,并提高朗读的要求,最后又在想像的基础上,让全班学生集体朗读。如此形式多样的朗读,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诗歌的内涵,而且会教给学生朗读诗歌的一些方法。

4、课后的练习设计上,可让学生扩大阅读量,读一读余光中的《乡愁四韵》和台湾作家席慕容的《乡愁》,加深对诗情的理解,感受不同形式,不同意象所表现的相同主题。要积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感悟和人生经验欣赏诗歌。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要求是:“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位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初中阶段学习诗歌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去写诗歌,而是通过欣赏名作,学习语言艺术,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高尚情操。正是从这一目的出发,我将在以后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诗歌意境,领悟作者借各种意象抒发的个人情怀,引导学生揣摩、品位语言;鼓励学生发挥想像,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鼓励学生大胆谈出自己诗歌的看法。

5、今后如何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我想要让学生首先了解诗人的经历,尤其是思想发展历程,做到知人论世,知人论诗。诗歌是以联想想像等艺术手法曲折地反映生活的。因此,应引导学生学会收集资料并借助于资料获取有用信息,以了解远离于我们的诗人的生活背景,加深对作品深刻意义的理解。 “人禀其情,应物斯感,感物言志,莫非自然”(刘勰)。诗歌的美,是现实美和诗人的精神美的结合,是诗人理想美,情感美,这种美通过诗歌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的。要引导学生明白,艺术想像在诗歌创作中非常重要,它是创造诗美的生命力;先从理清思路入手,进行理解;抓住诗人创作时采用的各种意象,如《乡

愁》中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披文入情,将语言文字在脑中形成一幅幅画面,体验诗人的情感,从而感受到诗人在诗作中所创设的意境和情感,达到会欣赏诗歌的目的。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