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绝望的诗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31    阅读:

绝望的诗篇一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

绝望的诗篇二
《青少年最喜欢的现代诗歌经典_《绝望的心醉》》

作者:陌上轻尘

你走了。走了。走得很远。很远。象一团尘埃。头也不回。

原处的我沿着梦幻之心的琴弦一路狂奔,迷离的呼喊着风的踪影。

你走了。走了。走得很远。很远。象一首深情的歌,苍桑如海。

满月的光芒,微笑的花瓣,深情含眸的一场等待,携手相约着溺水而亡。

海面呜咽着没有逻辑的细节,或明或暗的隐约着我的怀念。

你来了。在月圆的秋天,梦幻一样的美。

温馨的呢喃,如花的耳语,沉沉的在幸福的陶醉中安然入睡。

你来了。在走来的冬天,思念一样的静。

爱的翔舞,雪的心愿,悄悄的在温暖的掌心反复含苞成花蕾。

你走了。走了。走得很远。很远。不经意掉落的衷愁,象此刻模糊的泪水。

我的抵达除了彻骨的寒冷,就是你听不到的苍茫的水声,盈盈的蓄满了对你的牵挂。

你来了,象一段失而复得的记忆。

你走了,象一场酣畅淋漓的伤感。

千年的相思给你。千年的寂寞给我。

漫长的夜晚我会变得更脆弱无助,想你的时候我只能偷偷绝望的心醉。

绝望的诗篇三
《古诗词100首》

01.《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唐代李白沿用乐府古体写的《将进酒》,影响极大。虽然在思想内容上得不到历代主流意识的推荐,但从艺术和诗的角度看,仍然是一首十分完美的诗。此诗在喜欢喝酒的广大群众中影响是不同凡响的。

02.《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北宋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倍受后人的赞誉和喜欢。是独具特色,脍炙人口的传世词篇。全词设景清丽雄阔,如月光下广袤的清寒世界,天上、人间来回驰骋的开阔空间。将此背景与词人超越一己之喜乐哀愁的豁达胸襟、乐观情调相结合,便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受到人们的推崇。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认为这是写得最好的一首词,此说也是一点都不过分的。

03.《沁园春·雪》·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主席诗词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沁园春·雪》更被南社盟主柳亚子盛赞为千古绝唱。《沁园春·雪》让我们领略了一种绝美,这是真正的指点江山,这是真正的激扬文字,这是真正的神来之笔。这是诗中极品,只能梦寻偶得,绝非刻意雕琢;这是千古绝唱,源于灵感喷发,可遇而不可求。试问中华诗词的巅峰在哪里?李白的《将进酒》可比作昆仑,苏轼的《水调歌头》可喻为太行,而《沁园春·雪》就是当之无愧的珠穆朗玛!

04.《长恨歌》·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肯定这首诗的特殊的艺术魅力。《长恨歌》在艺术上以什么感染和诱惑着读者呢?宛转动人,缠绵悱恻,恐怕是它最大的艺术个性,也是它能吸住千百年来的读者,使他们受感染、被诱惑的力量。歌的特点是不讲究格律,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至。抒发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

05.《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这首《念奴娇》,无疑是宋词中有数之作。立足点如此之高,写历史人物又如此精妙,不但词坛罕见,在诗国也是不可多得的。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它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冈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

06.《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yù)(公元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等,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君主,故又被称作南唐后主或李后主。李煜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诗、词、文皆通,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李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取决于他的艺术成就。他的词艺术成就很高。他善于用白描手法抒写自己的感情,善于用贴切的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他的词语言明净,优美,生动,在题材和意境上均突破了“花间词”派镂金刻翠,以写艳情为主的狭窄意境,对词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虞美人》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07.《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同时是撰写散曲的高手,是元代散曲大家,今存散曲约130多首,他的写景作如

《秋思》,如诗如画,余韵无穷。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这支曲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从标题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动机。马致远一曲小令,短短28字,意蕴深远,结构精巧,平仄起伏,顿挫有致,音韵铿锵,直贯灵心。其四射的艺术魅力,倾倒古今多少文士雅客,骚人才子。曲中意味,既“深得唐人绝句妙景”(《人间词话》),又兼具宋词清隽疏朗之自然,历来被推崇为描写自然的佳作,堪称“秋思之祖”(《中原音韵》)。 08.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治所在今江苏扬州)人。其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诗作大部散佚,《全唐诗》仅存2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 《春江花月夜》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张若虚在诗中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而在明净的诗境中,又融入了一层淡淡的忧伤。诗人将真切的生命体验融入美的形象,诗情与画意相结合,表明唐诗意境的创造已进入炉火纯青的阶段。清末王闿运评价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足见其非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和悠悠不尽之深远影响。该诗中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和“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等皆是描摹细腻、情景交融的极佳之句。

09.《离骚》·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

何不改乎此度也?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昌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以齌怒。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注1)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竢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揽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女媭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 “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殀乎羽之野。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 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 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 “启《九辨》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巷。(注3)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长。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 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驷玉虬以桀鹥兮,溘埃风余上征。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绁马。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蹇修以为理。纷总总其离合兮,忽纬繣其难迁。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淫游。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览相观于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欲远集而无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遥。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

绝望的诗篇四
《高水平古诗词》

1.《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

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2.《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北宋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倍受后人的赞誉和喜欢。是独具特色,脍炙人口的传世词篇。全词设景清丽雄阔,如月光下广袤的清寒世界,天上、人间来回驰骋的开阔空间。

3.《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年),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从这首流传千古的《登幽州台歌》,我们当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

4.《长恨歌》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肯定这首诗的特殊的艺术魅力。《长恨歌》在艺术上以什么感染和诱惑着读者呢?宛转动人,缠绵悱恻,恐怕是它最大的艺术个性,也是它能吸住千百年来的读者,使他们受感染、被诱惑的力量。歌的特点是不讲究格律,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 至。抒发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

5.《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绝望的诗篇五
《最绝望而不朽的诗篇_李煜_虞美人_解读》

最绝望而不朽的诗篇

———李煜《 虞美人》解读

$陈友康(

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李煜在词史上属于清代词学家冯煦所说的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3的屈辱生活。公元九“伤心人3。冯煦《嵩庵论词》曾说:“叔原七五年农历七月,他写了《虞美人》表示对故(北宋晏几道)、少游,古之伤心人也。3这国的思念,并令故伎演唱,声闻于外。宋太宗一系的词人除晏几道、秦观外,还可以加上李赵光义知道后大怒,逼迫李煜服下牵机药,在煜和纳兰性德。用现在的话讲,可以叫做“纯他四十二岁生日晚上将其毒死。《虞美人》可情词人3。他们感情丰富,感觉敏锐,思想单以看做后主的绝命词,就是王国维说的“真所纯,最具艺术家气质。他们既不同于温庭筠、谓以血书者3(《

人间词话》)。词中对宇宙柳永一类的风流才子,游戏人生而无所顾忌,人生的追问和思考,特别是那种挥之不去的绝所以虽然沉沦社会下层而能充分享受生活的快望,使它的思想力度和情感深度达到极高境乐;也不同于欧阳修、苏轼、辛弃疾一类强者界,因而古今共赏,凡选唐五代宋词者,几乎型人物,勇于担当,积极进取,虽然遭受许多都在必选之列,当代人还把它谱成歌曲,广泛磨难而其人生却光华四射,他们代表了社会的传唱。它为什么能穿越时空拨动古今人的心主流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纯情词人往往以真诚弦?这是本文要重点讨论的问题。

的心灵和单纯的眼光对待世界,而世界回报他先用细读方法对每句话的含义进行讲解。们的往往是人生磨难,他们由于一往情深而难“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先看以自解,只有在痛苦中啃啮心灵,于是他们的几位词学大家的评论。俞平伯《读词偶得》:作品中便弥漫着浓得化不开的悲凉和绝望。晏“奇语劈空而下,以传诵久,视若恒言矣。3几道“欲将沉醉换悲凉3正表达出这种状况。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满腔恨血,喷薄而秦观《江城子》:“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出,诚《天问》之遗也。3叶嘉莹《迦陵论词许多愁3,以及《

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丛稿・从〈人间词话〉看温韦冯李四家词》:万点愁如海3,其绝望情调决不在后主“一江“这真是把天下人全都‘一网打尽’的好词。春水向东流3之下。他们的文本表达了人类某‘春花秋月’仅仅四字,就同时写出了宇宙的一方面的感情所达到的纯度和深度,虽然不能永恒与无常两种基本的形态。”以上诸家之

反映主流价值观,但仍有不朽价值,所以他们说,都表明这两句不是平凡的词句,而是“奇的作品拥有广泛的读者。正如法国著名文学家语3,富有深意。读这两句词,就要弄懂它缪塞所说:“最优美的诗篇是最绝望的,有些“奇”在何处,深意又是什么。

不朽篇章充满着眼泪。”

先从表层看,它到底写的是什么?句中的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就是表现绝望“了3作动词,是“了结3、“

结束3之意。的作品。李煜是南唐国主,曾经养尊处优,南整句意为“春花秋月何时才了结3。春花秋月唐被北宋灭亡后,他被软禁在北方,过着“此

代表一年四季,也就是代表时间。而时间是宇

!"#$%&’(()

!"

’’*+%

,-.%*.(/%&00$$-.(()*(.12

宙的一种存在方式,是无始无终的,所以这句话写出了宇宙的永恒。它是用问句写的,表明作者对宇宙的永恒存在无法理解。他为什么不能理解?为什么要问?因为他承受着巨大的精神痛苦,他的存在本身就是痛苦的,他不知道这种痛苦何时才是尽头,因此,在百思不得其解时,他只有对天发问。唐圭璋先生说“满腔恨血,喷薄而出,诚《天问》之遗也?,便是此意。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在谈到屈原写《天问》时就说过,人在极度痛苦的时候,都会呼天、叫父母。进一步追问,他的痛苦又来自哪里呢?来自国家的灭亡。归结起来,这句词写的是李后主国破家亡的深悲剧痛。

再看他写宇宙的永恒性是用什么词表达的?是用“春花秋月?,春秋交替构成时间的连续性和永恒性,这是客观的,但“春花秋春月?两个意象,又给人变化无常的感觉:“秋月?,“秋月?为什么又花?为什么会变成“

会回归“春花?呢?从宇宙变化的一面看,春天的花开花落,秋天的月圆月缺,以及春去秋来都是短暂的、瞬间的,因此是无常的。客观事物尚且如此,人事就更变幻莫测了。

由于上述原因,叶嘉莹先生说这四个字写出了“宇宙的永恒与无常的两种基本的行头?。当然,宇宙的永恒与无常是哲学的表达方式,李煜不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这一点,他只是凭借自己的直觉触及到宇宙人生的一些根本问题。他之所以能触及这些问题,是因为他内心有着巨大的痛苦,在无法忍受时,就要质问天地、质问大自然。他的痛苦是由亡国造成的,但当他用这种方式把痛苦表达出来的时候,它又不仅仅限于亡国之痛,而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产生更为多样的人生体验。人面对

,--./01231454672849:;13/.2.<=4.>:

奢侈享乐,还有和大小周后的风流艳事,也包括他的沉溺佛教不理国政,直至肉袒投降,以及他“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的破碎,他在北宋“以泪洗面?的屈辱生活等等,这一切都是往事,多而杂乱,难以理清。“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子人生如夜歌》),“往事知多少?写的就是“梦,往事成空?的悲感。对一般人来说,“人生如梦?往往是一句无病呻吟的空话,而对李煜来说,却实实在在是一种用生命铸成的人生体验。他由一个国家的君主转眼间变为阶下囚,所谓“一旦归为臣虏”(《破阵子》),这种现象确实只有在梦中才能遇到。因此,“人生如梦?这句老话对李煜来说具有真切实在的内容。

而“往事成空?就意味着往事不可复返。人生的短暂无常和一去不返,与宇宙的无休无止又构成强烈对照,让人感到无可奈何的深悲:如果往事能像春花秋月那样循环往复,那就不会有这满腔恨血了。但真实的情况恰恰相反:“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总起来说,这两句写的是人生郁闷、苦于无解的呼问,又是人生痛苦、不堪忍受的悲吟。它的含义异常丰富深刻,所以被俞平伯先恒生称为“奇语?。读这两句词,不要以“言”(即常言)视之。

从写法看,“春花秋月何时了?用了“反常合道?的方法。“反常合道?是苏东坡提出的一个艺术观点,指的是用违反常规的做法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这体现的是一种艺术辩证法。为时间快速流逝、生命短暂而忧伤、无奈是中外文学和哲学关注、思考的一个基本问题,“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之类的诘问和焦虑在古典诗词中比比皆是。而李煜苦恼的是时间太漫长,不知何时了结,这与常规心理就完全相反。这样的心态只有在绝望的时候才会产生。所以我们说此时对李煜而言,存在本身就是痛苦,解决之道就是时间彻底终结,让他和这个世界同归于尽。这样的想法和写法确实是违反常情常规的,而所取得的艺术效果也是非

宇宙的永恒和无常,确实往往会有一层无可奈何的悲哀。

“春花秋月何时了?就时间说,主要是指向未来,“往事知多少?是指向过去;就内容说,由宇宙万物的无常过渡到人生的无常。“往事?是什么?是他写这首词前的一切旧事,包括他做国君时的无上权威,做国君时的

!*+%

!"

!"#$%&’(()

同凡响的。

阶,借指宫殿,极言宫殿之华美。“朱颜3指“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李煜本人,用部分代指整体。“朱颜改3是说中3和开头两句联系非常紧密。“

小楼昨夜又由于成为阶下囚而容颜憔悴。此句有两种流行东风3和“春花秋月何时了3相呼应,正是因为广泛的异文。一种作“依然3,以肯定的语气“春花秋月3无穷无尽,所以现在又是东风劲强调宫殿没有变化,突出物是人非之感,表现吹、春花开放的季节。作者问“春花秋月何时力强。一种作“应犹3,“应犹在3即应该还了”是由于受着巨大精神痛苦,乃至于认为他在,是揣测的语气,符合他现在的处境和身的存在本身就是痛苦的,而他的痛苦是附着在份。他写这首词时,离开故国已经两年零七个“春花秋月3的自然形态上表现出来,所以,月了,经历战乱以后,故国如何,作为囚徒的他现在又看到了春天、明月,自然又感受到了后主未必十分明了,所以,用“应犹3也有其人生的巨大痛苦,春花秋月永无了结,他的痛道理。这也许就是两种异文长期并行的原因。

苦也永无休止。此句中,“又3字最可玩味,“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它除了和首句呼应外,还起到“化景物为情流3是卓绝千古的名句,也是决定此词身价的思3的作用。如果没有“又3,“小楼昨夜东词眼。它的好处,一是写出了国破家亡的深悲风3仅仅是客观叙事,用了“又3字,作者对景剧痛和人生变化无常的沉重哀伤;二是以水喻物的感受也同时表达出来。对此,唐圭璋先生愁,使愁有了体积,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和形作了精辟分析:“一‘又’字惨甚。东风又象化。大江里的春水是无穷无尽的,越积越入,可见春花秋月,一时尚不得遽了。罪孽未多,而且缓慢无声;后主的忧愁也是无穷无尽满,苦痛未尽,仍须偷息人间,历尽磨折。”的,难以言说和排遣的,两者有高度的类同4《唐宋词简释》)

性,所以,以水喻愁是十分贴切的。愁是人类囚室一般的小楼让他想起过去巍峨的宫基本情感之一,古代诗词把它作为常见主题,殿,明月的临照也勾起他的乡关之思,于是他写的作品很多。以水喻愁,从“建安七子3之就回首故国了,可故国已经倾覆,何处是当年一的徐鹖写了《室思》“思君如流水,无有穷的宫殿?何处是当年的欢歌?何处能重温过去已时3以后,写的人接踵而至,佳句也层出不的旧梦?凡此种种都已成为永不复返的往事,穷。后主之前最为人们熟知的是刘禹锡的《竹回想起来,只能倍增痛苦,所以说“故国不堪枝词》:“山上桃花似郎意,水流不断似侬回首月明中”。说“不堪回首3并非不回首,愁。3但以后主这两句最为震撼人心而被人们正因为回首的结果是更增痛苦,乃至于到了忍激赏。三是还使用夸张和设问两种修辞手法,受不住的地步,才说“不堪3,“不堪3是“回强化了这个比喻的艺术效果。用设问句,表明首3的结果。

他的愁很多很多,不知从何说起,只好自问自回首故国必然想到往事,因此,这一句还答。词写到这里,对李煜来说,人生所剩下的和“往事知多少3暗暗呼应。故国不堪回首就只有一江滔滔滚滚无穷无尽的哀愁,情何以是往事不堪回首,进一步写出人生的变化无堪?唐圭璋先生说:“末以问答语作结,吐露常。以“月明3而论,今日的明月与过去的明心中万斛仇恨,令人不堪卒读。”(《唐宋词月并无本质区别,明月无殊,但江山易主,一简释》)

切都今非昔比了,一切都已成为无可挽回的往这首词,写了李煜亡国的深悲剧痛,他又事,明月照射下的小楼,明月照射下的故国,把亡国之痛提升为人生的存在性悲哀,使这首真令人“不堪3。

词具有了深刻的哲理性和广泛的包容性。所谓“雕栏玉砌依然在,只是朱颜改3用借代哲理性,是指它触及到了宇宙人生某些最基本手法写出江山易主、物是人非之感。“雕栏玉的真理和至情。包容性则是指它表达的真理和砌3,雕绘得五彩缤纷的栏杆、玉石般的台

至情是人类所共有的,用叶嘉莹先生的话讲,

!"#$%&’(()

!"

’’*+%,-.%*.(/%&00$$-.(()*(.12

就是它“把天下人全都‘一网打尽’”。

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是,李煜为什么能完成这个提升?在中国历史上,随着朝代的更迭,国破家亡的皇帝不在少数,可他们为什么不能写出这种深悲剧痛?更不能把亡国之痛升华为哲理性的人类共感?国破家亡的文人也不少,这些文人一般都能抒写亡国之痛,但也很少能把这种感情进行哲理性升华,因此,他们的作品跟李煜用血写成的文字相比,在思想和感情的深度上还有间未达。

李煜之所以能完成这个提升,臻于别人达不到的境界,是由他的赤子之心和人生遭遇造成的。他以赤子之心体认了人间最大的不幸,以阅世极浅的纯真性情领受了人生最大的悲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之短处,亦即为词人四书集注》注释孟子“大人之长处。?朱熹《

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时说:“赤子之心,则纯一无伪而已。?赤子之心,就是真诚、单纯的心。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阅世很浅;阅世浅则不通世故,不懂得人生的复杂和艰难,所以一旦遇到由一国之尊沦为阶下囚的巨大打击,以他单纯的心就无论如何想不通人生为什么有这么大的不幸,命运为什么要这样折磨他?越想越痛苦,乃至于沉浸在无穷无尽的哀愁之中。他用全身心去感受这种哀愁,用血泪挥洒成《虞美人》一类文字。因此,他所写的忧愁、痛苦、悲哀就不仅仅限于亡国这一具体事件,而体现出对人生命运中悲剧性一面的总体体悟和思考,从而境界独辟,完成由具体的亡国之痛到普遍的人生悲感的升华。这就不是宋徽宗一类“自道身世之燕山亭》词所能比的了。这样的感慨感?的《

,--./01231454672849:;13/.2.<=4.>:

这种人生悲哀,也就是人生忧患。在哲人们看来,忧患是与生命伴生的现象。《庄子・至乐》:“人之生也,与忧俱生。?欧阳修《秋声赋》:“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乎中,必摇其精。?人因为是万物之灵,有思想,有情感,所以也就比一般动物有了更多的生命忧患和精神痛苦。对人生这种无法避免的缺憾,李煜体会极深。《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乌夜啼》:“自是人生长恨水我情何限!?《

长东。?《虞美人》虽然没有这样明确的表示,但弥漫于字里行间的就是这种无奈。刘鹗认为,中国历史上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表现人生忧患的。他在《老残游记》序中说:“灵性生感情,感情生哭泣。《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西方文学家也有类似的看法。除前引缪塞所说“最优美的诗篇是最绝望的,有些不朽篇章充满着眼泪?以外,雪莱也说:“我们最甜美的歌,就是那些倾述最哀伤的思想的。?《虞美人》就是最哀伤最绝望的诗歌,同时也是不朽的诗歌。

清代词学家周济在《芥存斋论词杂著》中把李煜词比喻为西施,说“浓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这指的是后主词自然而工丽的特点。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即使不刻意修饰打扮,仍自有一种无法掩饰的美,所谓国色天香。《虞美人》全词自然朴素,没有刻意雕琢,一切纯任自然流露,所谓情到自然成。但艺术上又是工巧的,如句与句之间的呼应就很紧密,隔句相承,层层呼应,章法分明;各种修辞手段的使用十分得体。每句都有耐人寻味之处,通体透亮。""""""#

""""""""""""""""""""#

""""""#

本刊读者俱乐部邮购书目

新教材高中语文名作欣赏语文报精华本

ABCD(元’DC((元

在词中出现,不但丰富了李煜词的内涵,而且提升了整个词的思想层次。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早已指出:“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叶嘉莹先生也说:“林花开谢总伤神,风雨无情葬好春。悟到人生有长恨,血痕杂入泪痕新。”(《灵溪词说・论李煜词》@

!*+%

!"

!"#$%&’(()

""""""""""""""""""""#

绝望的诗篇六
《古诗》

是: , 。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词理解默写(一)

1.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饱含诗人无限心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写出词人内心矛盾的句子

是: , 。

5.《山坡羊·潼关怀古》诗中以动写静、暗示潼关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

号学

题 答 得 不 名 姓 内

线 封 密 级班 密

校学

诗句是:“ , 。”诗中

运用典故的诗句是:“ , 。”诗中有一联是千古名句,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

比喻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 , 。”

2、《赤壁》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 , 。” 3.《过零丁洋》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 , 。”写

“ , 。”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的诗句是:“ , 。”

表现诗人誓死报国,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 , 。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句子是:。词中乐观旷达、与亲人共勉的名句是:

表达豁达胸襟、富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 ,

。“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的

第1页,共8页 , 。提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 。说明无论朝代兴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的诗句是: , 。这一句也是主旨句。

6.《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 。能句做到“结庐在人境,而不车马喧”的原因

是: , 。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

是: , 。此句被王国维誉为“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表明作者想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

是: , 。

7、《行路难》中表现诗人内心愁苦、无所适从的诗句是: , 。

表现诗人欲行无路、心绪茫然的诗句是: , 。

借用典故的诗句

是: , 。

表现诗人不怕困难,充满信心,有远大抱负和坚定信念的名句

第2页,共8页

是: , 。 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宽广胸襟的诗句是: , 。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诗句

是: , 。

2002年我国人均居住面积已超过20平方米,如果杜甫再生,就不必感叹:,。

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色彩鲜明、红白相映的句子是: , 。写北方风狂雪早的诗句是: , 。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

是: , 。写沙

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 , 。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 。诗中侧面反映天气异常寒冷,战争非常残酷的诗句

是:,。 10.《己亥杂诗》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 ,

。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

是: , 。表现老一辈革命家鞠躬尽瘁,甘愿牺牲自己,培植新生力量的高尚品质的诗句是:

,。

第3页,共8页

充满自信地赞美叔叔李云和自己的文学才华的诗句是:

“ , 。”表达对高尚理想追求的句子是“ ,

18.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中描写神态动作,表达难言的孤寂凄婉之情的诗句是:

“ , 。”

借清冷秋景状亡国之恨的诗句是:“ ,

号学

题 答 得 不 名 姓 内

线 封 密 级班 密

校学

。”借眼前景象表达自己力图摆脱忧愁苦闷的诗句是:“ , 。”

写理想破灭、消极避世的诗句是:

“ , 。” 1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写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表达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的诗句:

“ , 。”以对比手法突出早春美景的是:

“ , 。”

17.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以春花凋零比喻离别的无奈、痛苦的诗句是:

“ , 。”以比喻手法写出无尽煎熬的思念、至死不渝的爱情的诗句是:“ , 。”后人借以赞美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是:“ ,

。”写自己的思念之深和对爱人了解之深的诗句是:

“ , 。”

寄望于神灵,貌似希望更是绝望的诗句是:“ , 。”

第5页,共8页 。”以丝线比喻愁苦写难以言喻的亡国之痛的诗句是:

“ , 。”

19.《登飞来峰》中借朝阳写诗人胸怀大志、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 , 。”表达“人不能只为眼前和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的哲理的诗句是:

“ , 。”

20.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写色彩斑斓的秋景的诗句是:“ , 。”借秋草写离愁的诗句是:“ , 。”写欲遣相思之苦反而更添相思之苦的诗句是:

“ , 。”

第6页,共8页

第7页,共8页 第8页,共8页

绝望的诗篇七
《海子的“诗”与“死”》

诗歌皇帝——海子

——海子的“诗”与“死”

高一(1)班 刘碧宜 张 可

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 劈柴, 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 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 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 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的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989年3月26日,当外面的世界还很热闹时,一个相貌平凡的青年捧着厚厚的《圣经》躺在山海关冰冷的铁轨上。火车呼啸而来,作为生理意义上的生命在那一瞬间被碾得粉碎,溅起的鲜血,是书写在北中国大地上最后一行最崇高的诗句。这位叫海子的天才诗人,留给我们的却不仅仅是一具惨不忍睹的尸体。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生于安徽省高河镇查湾,一个地地道道、完完全全的农家孩子。1977年,15岁的海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在宁静的湖光塔

影之间,他开始写诗,开始用诗歌来解答哈姆莱特那个古老而艰巨的命题:“活着,还是死去,这是一个问题。”

海子的死亡在中国诗坛,至少在中国民间诗坛所激起的反响是巨大的。他的死对于中国当代诗坛是一大损失,可对于海子自己来说,“诗是一种精神”,而诗人的死亡就象征着某种绝对精神和终极价值的死亡。海子身后留有近200万字的文学作品,其中包括他一生仅写的3篇日记。早在1986年11月18日他就在日记中写道:“我差一点自杀了,„„但那是另一个我——另一具尸体„„我曾以多种方式结束了他的生命,但我活了下来„„我又生活在圣洁之中。”

海子是个先验性的诗人,在他的身上,预言性的、启示性的东西不断为人们所发蒙,所感知,这是海子神话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海子视诗为生命,诗是他生命的写照和表现,也是他生命的毁灭与终结。正如海子的生前至友西川所说,海子是一个有着自杀情结的人,死亡的意象是他的诗中一个重要的命题,而表现其最后自杀意识尤切的,无疑是他自杀之前所作的最后几首诗之一,也就是作于1989年3月14日的《春天,十个海子》:

在春天,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就剩下这一个,最后一个

这是一个黑夜的孩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

——(《春天,十个海子》)

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在这里,海子无疑发出了死亡的宣告,这是一个悲伤的海子,陷于死亡而不能自拔;这是一个绝望的诗人,一个破灭而无任何希望的灵魂:

大风从东刮到西,从北刮到南,无视黑夜和黎明

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

——《春天,十个海子》

海子生活在童话的国度,天堂的意象扎根于海子的心灵。但是城市流浪者的形象、脆弱而敏感的心灵、理想的不可能实现构筑成了诗人极为忧郁的品格。在诗人诗歌当中,处处充满了诸如死亡、黑色、黑夜、悲伤、银红的落日、无限漫长的黄昏等意象。也正是在这些黑色的字眼当中我们发现了海子诗中自我思想的极度张扬以及对于庸俗而平常的生存现实的深刻摒弃与蔑视。他从不甘于寂寞,在他压抑的心灵中奔腾着运行不息的

烈火。海子一直在燃烧,忧伤中放射蓝的,怀想中放射绿的,幸福中放射红的耀眼的光芒,燃烧到陨灭。

诗人海子的死成为当代诗坛的神话之一,他的死意味着中国诗坛失去一个伟大的灵感,失去一个梦,失去诗歌生命的一部分,失去一个回声。对于我们,海子是一个天才,而对于他自己,他则永远是一个孤独的“王”,一个“让人难以理解的诗歌皇帝”,一个“乡村知识分子”。海子只生活了25年,他像一颗年轻的星宿,争分夺秒地燃烧,然后突然爆炸。就在他自杀前两个月,海子留下了他一生中最为温和,充满了希望和眷恋色彩的诗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在他一生即将终结之际,把最美好的祝福留给了无数的陌生人,而他自己却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是一个沉湎于心灵的孤独之旅的诗人。他所追求的“大诗”的理想,他对真理和永恒的超越性探究,他对生命的终极存在的关怀与眷顾,在某种意义上是与世俗生活无法共存的。因此,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表达的“在尘世获得幸福”的憧憬,只存在于诗人一时间的想象中。他把祝福更多地留给了世人,而诗人自己却没有(或不愿)找到尘世的幸福生活。联想到几个月后海子的夭折,使人感到一种深深的怅惘。创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一时期的海子,大概面临着生命中两难的境地:选择尘世的幸福则可能意味着放弃伟大的诗歌理想;弃绝尘世的幸福生活则可能导致弃绝生命本身。海子最终选择了后者。

生者长叹,死者已矣!愿海子在天堂获得幸福!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