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秋诗句大全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31    阅读:

秋诗句大全篇一
《秋天的诗古诗大全》

秋天的诗古诗大全 1、《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3、《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4、《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5、《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6、《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7、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8、《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9、《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0、《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1、《中秋月》【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12、《长安秋望》【唐】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天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13、《秋风引》【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4、《秋词》【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15、《秋日》【唐】耿玮

返照入闾巷,忧来谁共语?

古道少人行,秋风动禾黍。

16、《秋思》【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7、《秋夜曲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飞逐鸟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18、《苏幕遮》【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9、《渔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秋诗句大全篇二
《关于描写秋天的经典词语大全》

秋诗句大全篇三
《秋天的古诗词

【关于描写秋天的古诗】小学生古诗词20首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1.《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秋词》唐.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3.《秋思》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4.《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5.《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7.《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8.《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9.《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10.《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11.《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2.《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3、《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4、《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5、《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6、《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7、《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8、《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9、《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0、《中秋月》【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11、《苏幕遮》【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2、《渔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3、《秋波媚》【宋】陆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14、《秋月》【宋】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15、《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16、《秋风引》【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7、《秋词》【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18、《秋雨中赠元九》【唐】白居易

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

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

19、《初秋》【唐】孟浩然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20、《秋晚江上遣怀》【唐】杜牧

孤舟天际外,去路望中赊。贫病远行客,梦魂多在家。

蝉吟秋色树,鸦噪夕阳沙。不拟彻双鬓,他方掷岁华。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浣溪沙 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婉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晚 白居易

烟景淡蒙蒙,池边微有风。

觉寒蛩近壁,知暝鹤归笼。

长貌随年改,衰情与物同。

夜来霜厚薄,梨叶半低红。

终南秋雪 刘禹锡

南岭见秋雪,千门生早寒。

闲时驻马望,高处卷帘看。

雾散琼枝出,日斜铅粉残。

偏宜曲江上,倒影入清澜。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有美堂暴雨 苏轼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尊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秋窗风雨夕 曹雪芹

秋花惨淡秋草黄 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 哪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 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 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 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 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 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 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 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 已教泪洒窗纱湿

秋诗句大全篇四
《秋天的诗古诗大全》

秋天的诗古诗大全

1、《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3、《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4、《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5、《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6、《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7、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8、《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9、《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0、《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1、《中秋月》【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12、《长安秋望》【唐】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天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13、《秋风引》【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4、《秋词》【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15、《秋日》【唐】耿玮

返照入闾巷,忧来谁共语?

古道少人行,秋风动禾黍。

16、《秋思》【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7、《秋夜曲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飞逐鸟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18、《苏幕遮》【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9、《渔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0、《秋波媚》【宋】陆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描写秋天的词语

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

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

秋色宜人、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

一丛金黄、一丛火红、秋意深浓、秋兰飘香、

秋风过耳、丹枫迎秋、枫林如火、秋风习习

秋诗句大全篇五
《关于秋天的古诗》

关于秋天的古诗

1、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难望王师又一年。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5、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7、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8、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9、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10、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1、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2、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13、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14、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15、中秋月(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16、已凉(唐)韩翎

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

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17、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秋诗句大全篇六
《关于秋的古诗及赏析》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诗的开头两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是诗人用大手笔勾画的雨后山村的自然画卷。其清新、宁静,淡远之境如在目前。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诗人隐居于此是何等的闲适,如此描绘山水田园之典型环境流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被雨水洗涤后的松林,一尘不染,青翠欲滴;山石显得格外晶莹、剔透新亮;就连月光也像被洗过一样,极其明亮皎洁;山雨汇成的股股清泉顿时流淌于拾级而上的石板上,又顺着山涧蜿蜒而下,发出淙淙的清脆悦耳的欢唱,好似宛转的“小夜曲”奏鸣。“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虫下”构成对偶,句式工整。以“明镜”喻“两水”,写出秋水的清澈、品莹;以“彩虹”喻“敬桥”,写出双桥之美。一个“夹”字,写出二溪合流绕城的情景:双桥好似彩虹,这“彩蚵”的影子落入了“明镜”之中,一个“落”字,将天上与水中联系起米。 3.诗人政治欠意的苦闷与寂寞之情。诗人找不到出路,只得寄情山水缅怀古人,这种复杂的情感却无人理解。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景寄寓客愁乡思。诗人很自然地摄取适于表达旅途孤寂、飘泊之感的眼前景物,采用白描的手法,着墨轻淡地写来,却传达出了真切的情意。诗人先描绘暮霭迷濛的江边洲渚 ,指出夜宿建德江的时间、地点。接着,更具体地描写泊舟烟渚上所见的江天景色。先写远景,再写近景,层次分明。“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是很精彩的景句。因为原野空旷,视野广阔,以致造成远天低于近树的错觉,因为江水清澈,月影浮荡在江中,人在船上,江月仿佛和人更接近了。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景致,诗人只以十个字,便细致、逼真地描绘出来了。没有锐敏的观察力和白描传神的表现力,就不可能把由于野旷和江清而引起的天与树、月与人的关系变化,描绘得那么准确、生动。

《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这是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蘅塘退士评曰:“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只„卧看‟两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

《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 ,归结到别情。形象集中,境界高远 ,语言清丽,意味深长。

秋波媚 【宋】陆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这首词以形象的笔墨和饱满的感情,描绘出上至"明月"、"暮云",下至“烟柳”、“池馆”都在期待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的情景,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情调。词中大胆的想象、拟人化的手法增添了这首词的韵味。

《长安秋望》【唐】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天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这是一曲高秋的赞歌。题为“长安秋望”,重点却并不在最后的那个“望”字,而是赞美远望中的长安秋色。“秋”的风貌才是诗人要表现的直接对象。首句点出“望”的立足点。“楼倚霜树外”的“倚”,是倚立的意思,重在强调自己所登的高楼巍然屹立的姿态;“外”,是“上”的意思。秋天经霜后的树,多半木叶黄落,越发显出它的高耸挺拔,而楼又高出霜树之上,在这样一个立足点上,方能纵览长安高秋景物的全局,充分领略它的高远澄洁之美。所以这一句实际上是全诗的出发点和基础,没有它,也就没有“望”中所见的一切。 次句写望中所见的天宇。“镜天无一毫”,是说天空明净澄洁得象一面纤尘不染的镜子,没有一丝阴翳云彩。这正是秋日天宇的典型特征。这种澄洁明净到近乎虚空的天色,又进一步表现了秋空的高远寥廓,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当时那种心旷神怡的感受和高远澄净的心境。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第三句转笔写到远望中的终南山。将它和“秋色”相比,说远望中的南山,它那峻拔入云的气势,象是要和高远无际的秋色一赛高低。

《秋风引》【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诗以“秋风”为题;首句“何处秋风至”,就题发问,摇曳生姿,而通过这一起势突兀、下笔飘忽的问句,也显示了秋风的不知其来、忽然而至的特征。 诗的后两句“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把笔触从秋空中的“雁群”移向地面上的“庭树”,再聚焦到独在异乡、“归思方悠哉”的“楚客”,由远而近,步步换景。“朝来”句既承接首句的“秋风至”,又承接次句的“萧萧”声,不是回答又似回答了篇首的发问。它说明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却又附着它物而随处存在,现在风动庭树,木叶萧萧,则无形的秋风分明已经近在庭院、袭来耳边了。

《秋思》【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这首《 秋思 》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异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 ,却有含蕴 。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 ,百卉凋零 ,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羁留异乡的游子,见到这一派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异常丰富的。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第一句用“寒”字,是为了唤起第四句“霜叶”;每二句写“白云”,是为了用色彩的强烈对比反衬第四句的“霜叶”异常“红”艳,给人以“红于二月花”的感受。更有力的铺垫还是由急于赶路而突然“停车”以及由此突出的那个“爱”字,前面已分析过了。还有“枫林晚”的那个“晚”字,意味着夕阳将落,火红的光芒斜射过来,更使满林枫叶红得快要燃烧。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

《赠刘景文》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诗写秋景,是赠给他的好友刘景文(名孝孙)的。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暮江吟》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大约是822年(长庆二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该诗从侧面反映出了作者离开朝廷后轻松畅快的心情。诗人在这首诗中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端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是唐朝中期著名诗人刘长卿的一首诗,采用五言律诗的形式。此诗悲壮苍凉,深刻反映了唐朝中期、安史之乱后荒凉破败的景象,也反映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心声。这是一首咏怀古迹的吊古诗。首联是写因观南朝古迹吴公台而发感慨,即景生情。第二联一写近景,一写远景,第三联以夕阳衬旧垒,以寒磬衬空林,旧日辉煌的场所如今是衰草寒烟,十分凄凉。在一个秋风萧瑟的日子里,诗人登上南朝旧垒吴公台。台上的寺庙已经荒凉,人踪稀少;远望山峦,皆在云罩雾缭之中。傍晚的太阳沿着旧日的堡垒缓缓下落,寺院中传出的钟磬之声慢慢向空林中扩散。秋风四起,这钟磬之声也似带有一种寒意。南朝故迹尚存,人去台空,只有长江之水,在秋日的夕阳中独自流淌。末联写江山依旧,人物不同。

《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三四两句起,进入题意。“相望”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由思念而“登万山”远望,望而不见友人,但见北雁南飞。诗人的心啊,似乎也随鸿雁飞去,消逝在遥远的天际。这是写景,又是抒情,情景交融。雁也看不见了,而又近黄昏时分,心头不禁泛起淡淡的哀愁,然而,清秋的山色却使人逸兴勃发。“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是写从山上四下眺望。天至薄暮,村人劳动一日,三三两两逐渐归来。他们有的行走于沙滩,有的坐歇于渡头。显示出人们的行动从容不迫,带有几分悠闲。再放眼向远处望去,一直看到“天边”,那天边的树看去细如荠菜,而那白色的沙洲,在黄昏的朦胧中却清晰可见,似乎蒙上了一层月色。这四句诗是全篇精华所在。在这些描述中,作者既未着力刻画人物的动作,也

未着力描写景物的色彩。用朴素的语言,如实地写来,是那样平淡,那样自然。既能显示出农村的静谧气氛,又能表现出自然界的优美景象。正如皮日休所谓:“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涵涵然有云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沈德潜评孟诗为“语淡而味终不薄”,这实为孟诗的重要特征之一。在这四句诗里,作者创造出一个高远清幽的境界,这同“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等诗的意境,是颇为近似的。正所谓“每诵之,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这代表了孟诗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照应开端数句。既明点出“秋”字,更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从而显示出友情的真挚。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虽没有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都没有脱离边塞诗的风韵。月色如银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静,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痛苦;秋风不息,也寄托着对边关思念的深情。读来让人怦然心动。结句是闺妇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声。

忆江上吴处士 贾岛

闽国扬帆后,蟾蜍亏复圆。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这首诗中间四句言情谋篇都有特色。在感情上,既说出诗人在秋风中怀念朋友的凄冷心情,又忆念两人往昔过从之好;在章法上,既向上挽住了“蟾蜍亏复圆”,又向下引出了“兰桡殊未返”。其中“渭水”、“长安”两句,是此日长安之秋,是此际诗人之情;又在地域上映衬出“闽国”离长安之远(回应开头),以及“海云端”获得消息之不易(暗藏结尾)。细针密缕,处处见出诗人行文构思的缜密严谨。“秋风”二句先叙述离别处的景象,接着“此地”二句逆挽一笔,再倒叙昔日相会之乐,行文曲折,而且笔势也能提挈全诗。全诗把题目中的“忆”字反复勾勒,笔墨厚重饱满,是一首生动自然而又流畅的抒情佳品。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钓罢归来不系船”,首句写渔翁夜钓回来,懒得系船,而让渔船任意飘荡。“不系船”三字为全诗关键,以下诗句全从这三字生出。“江村月落正堪眠”,第二句上承起句,点明“钓罢归来”的地点、时间及人物的行动、心情。船停靠在江村,时已深夜,月亮

秋诗句大全篇七
《关于秋的诗句》

关于秋的诗句

【标题】:悲秋

【年代】:唐

【作者】:卢殷

【体载】:七绝

【内容】:--------------------

秋空雁度青天远,疏树蝉嘶白露寒。

阶下败兰犹有气,手中团扇渐无端

【标题】:悲秋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载】:五律

【内容】:--------------------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

【标题】:悲秋

【年代】:南宋

【作者】:陆游

【内容】:--------------------

秋灯如孤萤,熠熠耿窗户;秋雨如漏壼,点滴连早暮。

我岂楚逐臣,惨怆出怨句?逢秋未免悲,直以忧国故。

三军老不战,比屋困征赋。

可使江淮间,岁岁常列戍?

【标题】:子夜秋歌

【年代】:南北

【作者】:南北无名

【内容】:--------------------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标题】:蝶恋花

【作者】:苏轼

【体载】:词

【内容】:--------------------

昨夜秋风来万里。月上屏帏,冷透人衣袂。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长如岁。羁舍留连归计未。梦断魂销,一枕相思泪。衣带渐宽无别

意。新书报我添憔悴。

【标题】:秋

【年代】:宋

【作者】:程颢

【体载】:七绝

【类别】:记时

【内容】:--------------------

洗涤炎埃宿雨晴,井梧一叶报秋声。

气从缇室葭莩起,风向白苹洲渚生。

【标题】:秋

【年代】:唐

【作者】:高蟾

【体载】:七绝

【内容】:--------------------

阳羡溪声冷骇人,洞庭山翠晚凝神。

天将金玉为风露,曾为高秋几度贫。

【标题】:秋

【年代】:唐

【作者】:李山甫

【体载】:七律

【内容】:--------------------

傍雨依风冷渐匀,更凭青女事精神。来时将得几多雁, 到处愁他无限人。能被绿杨深懊恼,谩偎黄菊送殷勤。

邹家不用偏吹律,到底荣枯也自均。

【标题】:秋

【年代】:唐

【作者】:王睿

【内容】:--------------------

蝉噪古槐疏叶下,树衔斜日映孤城。

欲知潘鬓愁多少,一夜新添白数茎。

【标题】:秋

【年代】:唐

【作者】:无名氏

【体载】:七古

【内容】:--------------------

月色驱秋下穹昊,梁间燕语辞巢早。古苔凝紫贴瑶阶, 露槿啼红堕江草。越客羁魂挂长道,西风欲揭南山倒。

粉娥恨骨不胜衣,映门楚碧蝉声老。

【标题】:秋

【年代】:唐

【作者】:韦应物

【内容】:--------------------

束带自衡门,奉命宰王畿。君侯枉高鉴,举善掩瑕疵。

斯民本已安,工拙两无施。何以酬明德,岁晏不磷缁。 时节乃来集,欣怀方载驰。平明大府开,一得拜光辉。 温如春风至,肃若严霜威。群属所载瞻,而忘倦与饥。 公堂燕华筵,礼罢复言辞。将从平门道,憩车沣水湄。 山川降嘉岁,草木蒙润滋。孰云还本邑,怀恋独迟迟。

【标题】:秋

【年代】:唐

【作者】:翁洮

【体载】:七律

【内容】:--------------------

宋玉高吟思万重,澄澄寰宇振金风。云闲日月浮虚白, 木落山川叠碎红。寥泬雁多宫漏永,河渠烟敛塞天空。

侯门处处槐花□,献赋何时遇至公?

【标题】:秋

【年代】:唐

【作者】:刘长卿

【内容】:--------------------

晚节逢君趣道深,结茅栽树近东林。吾师几度曾摩顶, 高士何年遂发心。北渚三更闻过雁,西城万里动寒砧。

不见支公与玄度,相思拥膝坐长吟。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潇洒诗句

下一篇: 桃的诗句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