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画菊 古诗鉴赏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01    阅读:

画菊 古诗鉴赏篇一
《古诗鉴赏练习设计》

古诗鉴赏练习设计

1,阅读下列诗歌,完成文后问题。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蝉(李商隐)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采莲曲 (王昌龄) 采莲曲(白居易) 荷叶罗裙一色栽, 菱叶萦波荷飐风,

芙蓉向脸两边开。 荷花深处小船通。 乱入池中看不见, 逢郎欲语低头笑, 闻歌始觉有人来。 碧玉搔头落水中。 ①简析两首诗中采莲少女形象的异同之点。(答案不超过60个字)

答: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①两首诗中蝉的形象与诗人各自的身世有哪些相似之处?两首诗的尾联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②两首诗运用了哪些相同的艺术手法?

答: 2,阅读下列诗歌,完成文后各题。

咏柳 (贺知章) 柳 (李商隐)

碧玉妆成一树高, 曾逐东风拂舞筵, 万条垂下绿丝绦。 乐游春苑断肠天。 不知细叶谁裁出, 如何肯到清秋日, 二月春风似剪刀。 已带斜阳又带蝉。

①贺诗中的“裁”字,李诗中的“逐”和“拂”字,用词有什么特点?对表现诗的意境有什么作用?

答:

②李诗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具体分析诗中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诗人的感情?

答:

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文后各题。

。 ②两首诗刻画人物的手法有什么不同?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答: 。 4,阅读下面古诗,完成文后各题。

从 军 行(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①概括说明诗中西北边陲景象的特征对刻画戍边将士,表现主题思想的作用,指出这是什么表现手法? 答: 。 ②“黄沙百战穿金甲”这句诗概括了丰富的内容,请用四字格短语简要答出五点。

A,; B,; C,; D,; E,;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文后各题。

江 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安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江村:在成都效外浣花溪畔,是受安史之乱影响较小的西南富庶之乡。唐肃宗上元元年,经过四年流亡生活、备尝颠沛流离之苦的诗人来到这里,终于有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

①这首诗的首联、颔联、颈联描写了环境、物态和人情,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 作用:。 ②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

1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文后各题。 。 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 ②“奢云艳雨只悲风”用什么方法概括历史事实?“奢”、“艳”、“悲”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靖。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三字用词的巧妙之处是什么? 欲济无舟辑,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答: ①概括这首诗的主旨,不超过20个字。 。 ②用四个字格短语概括洞庭湖的特点,并简要说明景物描写在诗中的作用。 A,洞庭湖 B,。 6,阅读下面古诗,完成文后各题。 舟中读元九诗(白居易)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 把君诗卷灯前读, 残灯无焰影幢幢, 诗尽灯残天未明。 此夕闻君谪九江。 眼痛灭灯犹暗坐, 垂死病中惊坐起, 逆风吹浪打船声。 暗风吹雨入寒窗。 ①两首诗同写对老友的怀念、关切,但诗人的心情有何不同?两首诗怎样各自直写心情? 答:A,白居易 ; 元稹 。 B,白诗 元诗 ②白诗四句中三用“灯”字,作用是什么?元诗结句用什么手法描写景物?作用是什么? 答:A, B, C, 7,阅读下面古诗,完成文后各题。 吴宫怀古 (陆龟蒙) 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吴宫:吴王夫差昔日的寝宫; 香径、长洲:采香径,长洲苑,昔日吴宫里的处所: 云雨:用巫山神女的故事喻吴王夫差与西施的风流韵事。) ①诗人所见吴宫景象有什么特点?诗人认为夫差王国的原因是什么? 答:

。 8,阅读下面古诗,完成文后各题。 观书有感(其一)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①上联写景怎样具体描绘方塘的清澈明净?诗人用方塘的感性形象比喻什么?

答: ②这首说理诗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 。 9,阅读下面古诗,完成文后各题。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计,正是橙黄桔绿时。 ①上联描写残秋景象,诗人要表达什么情意?联系全诗看,写荷、菊的作用是什么? 答: 。 ②诗人为什么称“橙黄桔绿”是一年好景?从诗人对冬天的盛赞中我们能发现一个什么人生哲理? 答: 10,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文后各题。 游山西村 (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乘闲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①诗人游山西村有哪些亲切感受?答案不超过15字。 答: 。 ②这首诗的尾联意蕴丰富 ,余味无穷。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2

12,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文后各题。 蝶恋花 (苏轼) ③诗的颔联写景中寓含哲理,是脍炙人口、千古传颂的名句,就此谈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谈你的看法。(不超过40个字。) 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答: 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 ①这首小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在下面空格中填上答案。 1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文后各题。 菊 (郑谷) 画菊(郑思肖) 王孙莫把比蓬高, 花开不并百花丛, 九日枝枝近鬓毛。 独立疏篱趣未穷。 露湿秋香满池岸, 宁可枝头抱香死, 由来不羡瓦松高。 何曾吹落北风中。 (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 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形似松; 这首《画菊》诗是生活于宋元易代之际的南宋诗人在宋亡之后写的。) ①两首咏菊诗分别以菊象征了怎样的品格? 答:《菊》 ; 《画菊》 。 ②郑谷《菊》诗怎样突出菊花的高尚品格?试作具体分析。 答: ③简要说明《画菊》诗中一些词语的喻意。 A,; B,; C,; D,; 11,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文后各题。 山园小梅 (林靛)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与金樽。 ①从对山园小梅的吟咏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品格情趣? 答: ②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怎样描写小梅的优美风韵? 答:

答:词人感叹 。 ②具体说明上片所写景物为什么引起词人伤感?

答: 。 ③下片用什么手法表现词人的烦恼?请做简要说明。 答: 。

13,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文后各题。 西 江 月(辛弃疾)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①这首词的上片勾画出的农村夏夜图具有怎样的特点?词人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

答: 。 ②“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这两句诗正常的语序是什么?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 。 14, 阅读下面元曲,完成文后各题。 [中吕]山坡羊 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①这首小令感怀、议论的事实基础是什么?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说明。 答: 。 ②结尾说赢、输“都变成了土”指什么而言?诗人的议论针对什么而发? 答: 。 15,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文后各题。

3

千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夕下,断肠人在天涯。 ①这首元曲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秋郊晚景图”,结合文意试作具体分析。

答: ②这首元曲给我们塑造了怎样的一位形象,试作具体分析。

答: 18、读陆游《卜算子·咏梅》,从形象、表达技巧等方面进行赏析。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赏析: (答:这是一首咏物词,作作者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仕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他虽粉身碎骨而此志不移的斗争精神。因此,陆游笔下的梅花不同于一般文人所写,它不是“雪满山中高士卧”的象征,而是“摧伤虽多气愈厉,直与天地争春回”的精神写照。

③试默写出与本诗所表达的感情相同的一首诗。

答: 16、阅读下面诗句,完成文后各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动征铎:驿站里响起了铃铎声,催促旅宿的客人动身上路。铎:大铃铛。 杜陵梦:诗人曾居长安杜陵,因此梦回杜陵。)

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脍灸人口的名句。它的语言结构有什么特点?它集中表现了什么内容?怎么表现的?

A. B. C. ②“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与“凫雁满回塘”分别是何处景色?各有什么特点?写两种景色的作用是什么?

A. B. C. 17、阅读下面一首古诗,试从思想内容、语言、表达技巧等角度加以鉴赏,要求言之成理,语句通顺。不少于100字。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这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答:

词的上片作者用“寂寞断桥”“黄昏风雨”两个意象营造了一种愁苦悲凉的氛围,但在下片中作者又用“一任”“碾作尘”“香如故”的主观精神与上片的客观环境构成强烈的对比。这不仅愈加丰满了梅花的形象,突出了它的斗争精神,而且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这首词物我融合,情寄于物,物因情见,主客观统一,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完美境界。)

19、阅读下面一首古诗,试从思想、意境、手法等方面鉴赏。

碛中行(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答:

4

画菊 古诗鉴赏篇二
《诗歌鉴赏 1105》

画菊 古诗鉴赏篇三
《古诗词鉴赏》

画菊 古诗鉴赏篇四
《古诗鉴赏形象之物象[1]》

画菊 古诗鉴赏篇五
《古诗赏析》

画菊 古诗鉴赏篇六
《咏物诗鉴赏 优秀公开课》

画菊 古诗鉴赏篇七
《高三咏物诗鉴赏》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