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滕王阁诗答案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03    阅读:

滕王阁诗答案篇一
《滕王阁诗(原创)》

滕王阁诗答案篇二
《滕王阁诗》

滕王阁诗

王 勃

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释]江:赣江。 帝子:指滕王。 槛:jiàn 栏杆。

[译文]高高的滕王阁靠着江边,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早上,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闲云的影子映在江水中,时日悠悠不尽;风物更换季节,星座与转移方位,度过几个春秋。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空自流淌不息。

[赏析]这首诗原附于《滕王阁序》后,序末“四韵俱成”一句中的“四韵”即借代此诗。由于序文的影响太大,掩没了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很多读者,只知道王勃的《滕王阁序》,却不知道王勃的《滕王阁诗》。

诗歌第一句“滕王高阁临江诸”直接点题,一个“临”字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之势。第二句由今及古,遥想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诗人不禁产生了人生盛衰无常的怅惘。第三、四两句写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既写出了滕王阁居高临远之势,又写出了滕王阁如今冷落寂寞的情形。融情于景,寄慨遥深。“闲云潭影日悠悠”一句,笔触则由空间转入时间,“悠悠”二字点出了时日的漫长。第六句则很自然地生发了事物变换、星座移动、年复一年的感慨。末尾两句,诗人在提出建阁的人如今何在的疑问后,以景作结,似答非答,更进一步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槛外长江空自流”一句与李白的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历代吟咏滕王阁的律绝中,王勃的《滕王阁诗》可谓上乘之作。诗歌以凝练、含蓄的文字概括了序的内容,气度高远,境界宏大,与《滕王阁序》真可谓双璧同辉,相得益彰。 王勃《滕王阁诗》赏析练习

滕王阁诗

王 勃

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阅读上面诗歌,完成1~2题

1、对这首诗文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写出滕王阁的居高临江之势,第二句写出了滕王阁意兴阑珊的现状。

B.三、四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进一步写出了滕王阁的高远之势,也写出了今天滕王阁冷落寂寞的情形。

C.五、六句由空间转入时间,诗人生发了光阴流逝的感慨。

D.七、八句的意思是: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空自流淌不息。

2、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四两句对仗极为工整和谐。

B.最后一句以景作结,与李白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 有异曲同工之妙。

C.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

D.这首诗情景交融,诗人精神振奋,全诗基调也昂扬向上。

附答案:1、B;2、D。

滕王阁诗答案篇三
《《滕王阁序》练习题及答案》

【跟踪试题】

一. 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注音全都正确 的一组是:

A.翼轸(zhen) 骖(can)騑 睇眄(mian) 捧袂(mei)

B.瓯(ou)越 潦(liao)水 簪(zhan)笏 桑梓(zi)

C.台隍(huan) 舸(ge)舰 帝阍(hun) 叨(dao)陪

D.懿(yi)范 彭蠡(ni) 虢(guo)州 遄(chang)飞

2.下列几组成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物华天宝 钟明鼎食 老当益壮 高山流水

B.人杰地灵 鱼舟唱晚 穷且益坚 清云之志

C.千里逢迎 天高地迥 桑榆非晚 白首之心

D.高朋满座 萍水相逢 一介书生 俊采星弛

3.下面两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③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②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④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

A.①句与②句的“且”字相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不同。

B.①句与②句的“且”字相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也相同。

C.①句与②句的“且”字不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也不同。

D.①句与②句的“且”字不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相同。

4.下列各组加点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六国灭亡之故事 ..

B.都督阎公之雅望/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

C.十旬休假,胜友如云/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

D.敢竭鄙怀,恭疏短引/《谏太宗十思疏》 ..

二. 填空题

5.江南三大名楼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唐四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字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文集存世。

6.默写填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③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⑤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北海虽赊,扶摇可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高试题】

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0题: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 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

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7.下列各组加点词语含义和用法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若属皆且为所虏

B、潦水尽/宾主尽东南之美/满城尽带黄金甲

C、即冈峦之体势/胡天八月即飞雪/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D、穷岛屿之萦回/穷且益坚/觉宇宙之无穷

8、找出与例句对偶句式结构相同的一项

例:披绣闼,俯雕甍

A、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B、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C、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D、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9、下列对有关语句分析不正确着的一项是: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本句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

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

物,是近景。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鹜自下而上,相

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秋晚暮色之美。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此句所写为眼前所见

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

10.对文中下列典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

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

C.“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表明自己身处逆境,仍能达观看待。

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怨世恨俗而放任自流。

四.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1-14题:

黄鹤楼记 阎伯理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讳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宠苁,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何必濑乡九柱①、东阳八咏②,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刺史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荆岳沔等州都团练使,河南穆公名宁,下车而乱绳皆理,发号而庶政其凝。或逶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王室载怀,思仲宣③之能赋;仙踪可揖,嘉叔伟④之芳尘。乃喟然曰⑤:“黄鹤来时,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有命抽毫,纪兹贞石。时皇唐永泰元年,岁次大荒落,月孟夏,日庚寅也。

(注)①濑乡九柱:指位于懒乡的老子祠,故址在今河南鹿邑.柱,屋柱,代指屋宇.九,泛指多数.②东阳八咏:指南齐文学家沈约任东阳太守时所建八咏楼.楼原名元畅楼,沈约有《登台望秋月》等诗八首,称八咏诗,故称.③仲宣:汉文学家王粲(177—217),善诗赋。所作《登楼赋》颇有名。④叔伟:荀叔伟,曾于黄鹤楼上见到仙人驾鹤而至。⑤“乃喟然曰”五句:传说汉辽东人丁令威学道成仙,化鹤归来,落城门华表柱上,有少年欲射之,鹤乃飞鸣作人言:“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

11.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遂以名楼---于是就用这件事来给楼命名

B.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也是荆吴一带最美好的风景。

C.下车而乱绳皆理---从车上一下来就先整理混乱的绳子。

D.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游玩和集宴一定都在这里。

12.下列各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点明黄鹤楼所在的位置在城的西南角。

B.“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宠苁”是刻划黄鹤楼的整体形象,着重突出了楼高。

C.“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用典说明黄鹤楼可代替这些楼以观景集仙。

D.“或逶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指来往的过客行人都在这里经过停留。

13.下列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②月孟夏,日庚寅

A.“井邑”即有“闾阎”之意,“孟夏”指夏季的第一个月。

B.“井邑”即有“舸舰”之意,“孟夏”指夏季的第二个月。

C.“坐窥”是讲抬眼看市容,“日庚寅”是用干支纪日。

D.“俯拍云烟”可见楼之高,“日庚寅”是指当时天气良好。

14.对本文的内容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第一段写景,有上有下,有远有近,有内有外,有虚有实。

B.“荆吴形胜”一句对楼的重要性作了极为简明扼要而又极有分量的概括。

C.第二段点出曾在黄鹤楼活动的历史人物,表达了历史的苍桑感。

D.本文取材得当,层次分明,有掌故,有事实,有议论,也有感慨,情辞并茂。

【创新试题】

五.阅读下面三首唐诗,完成15-16题。

滕 王 阁 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黄 鹤 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登 岳 阳 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15. 从上述三首诗中各找出一句与“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同属主谓结构的对偶句: 王诗:

崔诗:

杜诗:

16.理解三诗内容,简要回答下列问题(要简述理由):

①从诗的格律形式来看,三诗有何共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诗的立意内容来看,哪两首更为接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诗的主题来看,哪一首更切近现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你比较喜欢哪一首,理由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C 3.C 4.A 5.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子安、《王子安集》 6.略 7.C 8.D(动宾结构) 9.D(虚实结合) 10 .B(无恨主之意)

11. C(刚上任就治理得好) 12.D(只指穆公) 13.A 14.C

15.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16.①三首都是律诗。八句四联,双句末尾押韵。②王诗和崔诗更为接近。因为都表达出了物是人亡、繁华不再的感慨。③杜诗更接近现实。写出了自己的贫病交加和国家战乱的忧患。④略

滕王阁序·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俊采..星驰 俊采:指人才

都督阎公之雅望.. 雅望:好名声

B.宇文新州之懿范.. 懿范:美好的风范

时维.九月 维:在

C.披.绣闼,俯雕甍 披:披着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扑:满。

D.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凌:超过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赊:远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B.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C.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D.舰舸弥津,青雀黄龙之轴

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控蛮荆而引.瓯越

A

恭疏短引.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B

公又与遂书,多所点窜.

譬渚草木,区.以别矣

C

彩彻区.明

识盈虚之有数.

D

以为李广数.奇,毋令当单于

4

(1)襟.三江而带五湖[ ]

A.以……为襟 B.胸襟 C.衣襟

(2)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 .

A.连接 B.接着 C.结交

(3)恭疏短引[ ] .

A.疏通 B.撰写 C.疏远

(4)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 .

A.铺陈 B.给予 C.一种文体

5.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C.古今异俗,新故异备 .

D.既克,公问其故 .

6.下列句中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B.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C.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D.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二、常识填空

7.本文作者为唐著名诗人________,与杨炯、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初唐四杰”。标题原作“_________”。

8.十旬休假________,________;千里逢迎,________。

9.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

10.________,纤歌凝而白云遏。

11.关山难越,________?________,尽是他乡之客。

12.老当益壮,________?穷且益坚,________。

13.胜地不常,_________;________,梓泽丘墟。

三、阅读白居易《与元九书》(摘录)回答问题

微之!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仆虽不肖,常师此语。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以出时之不来也为雾豹为冥鸿寂兮寥兮奉身而退①进退出处,何往而不得哉?故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②之则为诗。谓之讽喻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故览仆诗,知仆之道焉。其余杂律诗,或诱于一时一物,发于一笑一吟,率然③成章,非平生所尚④者但以亲朋合散之际,取其释恨佐欢⑤。今诠次之间⑥,未能删去。他时有为我编集斯文者,略之可也。

[注]:

(1)雾豹:藏在雾里的黑豹,喻指隐退的贤人。冥鸿:飞在高空的鸿雁,比喻远走高飞的人。奉身而退:抽身退隐。

(2)言而发明:用艺术语言阐发清楚。

(3)率然:随意。

(4)非平生所尚:不是平生所重视的。

(5)释恨佐欢:用诗来消除怨恨,助长欢乐。

(6)诠次:编造。

14.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加标点。

15.对作者写作指导思想认识有误的一项是[ ]

滕王阁诗答案篇四
《课外默写练习答案》

高 一 课 外 名 句 积 累

1.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2. 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史记》)

3.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4.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

5.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6.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7.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沙》)

8.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9.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0.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

11.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

12.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13.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14.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15.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16.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黄琼传》)

17.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8.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9.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0.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史记·张仪列传》)

21.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 太史公自序》)

22.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23.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24.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25.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26.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论语·卫灵公》)

27.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8.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子·儒效》)

29.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3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31.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论诗》)

32.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33.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34.强弩之末,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飘鸿毛。(《汉书·韩安国传》)

35.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对楚王问》)

36.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37.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38.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论语·子罕》)

39.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王勃《滕王阁诗》)

40.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41.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史记》)

42.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

43.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44.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45.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46.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二首》)

47.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48.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

49.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50.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1.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52.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涉江》)

53.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谏逐客书》)

54.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昭明文选》)

55. 前车之覆轨,后车之明鉴。(《晋书》)

56.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57.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孔子》)

58.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5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四十五章》) 60.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氏春秋》)

61.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

62.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63.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道德经》) 64.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

65.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66.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汉·刘向《战国策》)

67.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68.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孔子家语 六本》)

69.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韩非子》)

70.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孙子兵法》)

71.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72.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刘向《说苑》) 73.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74. 人一能之,己百之; 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75.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76.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孟子》)

77.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78.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

79.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80.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81.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82.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

8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

84.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

8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86.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

87.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88.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礼记·大学》)

89.礼尚往来,往而不来, 非礼也; 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90.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91.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9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93.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尚书》)

94.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

95.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96.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97.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98.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

99.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汉书》)

100. 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晋书》)

滕王阁诗答案篇五
《滕王阁诗赏析及其他》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释]

江:赣江。 帝子:指滕王。 槛:jiàn 栏杆。

[译文]

高高的滕王阁靠着江边,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早上,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黄昏,

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闲云的影子映在江水中,时日悠悠不尽;风物更换季节,星座与转移方位,度过几个春秋。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空自流淌不息。

[赏析]

1、意象意境:靠近水边的滕王阁,早上画栋飞来了南浦云,傍晚珠帘卷入了西山雨,闲云倒影水中,长江之水脉脉流淌。这是一个凄美落寞的情景。

这首诗原附于《滕王阁序》后,序末“四韵俱成”一句中的“四韵”即借代此诗。由于序文的影响太大,掩没了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很多读者,只知道王勃的《滕王阁序》,却不知道王勃的《滕王阁诗》。

诗歌第一句“滕王高阁临江渚”直接点题,一个“临”字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之势。第二句由今及古,遥想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诗人不禁产生了人生盛衰无常的怅惘。第三、四两句写画栋飞上了南浦的

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既写出了滕王阁居高临远之势,又写出了滕王阁如今冷落寂寞的情形。融情于景,寄慨遥深。“闲云潭影日悠悠”一句,笔触则由空间转入时间,“悠悠”二字点出了时日的漫长。第六句则很自然地生发了事物变换、星座移动、年复一年的感慨,时间飞逝,事业无成的感慨。末尾两句,诗人在提出建阁的人如今何在的疑问后,以景作结,似答非答,更进一步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槛外长江空自流”一句与李白

的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历代吟咏滕王阁的律绝中,王勃的《滕王阁诗》可谓上乘之作。诗歌以凝练、含蓄的文字概括了序的内容,气度高远,境界宏大,与《滕王阁序》真可谓双璧同辉,相得益彰。

初晴游沧浪亭 苏舜钦

夜雨连明②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滕王阁诗答案篇六
《《滕王阁诗》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学案教师版》

《滕王阁》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一、《滕王阁》

王 勃

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首联写出了滕王阁的什么特点,用哪个词表达?作者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

场景,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特点:高 “临”字突显了滕王阁的高耸

诗人描绘了一幅坐着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的豪华场面,反

衬了现实的凄凉 ,表达了诗人对繁华易逝,兴衰无常的感慨。

2、颔联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颈联借景抒情,融情入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诗人用“画栋”“南

浦云”“珠帘”“西山雨”营造冷落凄凉的意境,描绘了滕王阁昔盛今衰的情

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繁华难再的感慨。“飞”“卷”化静为动,赋予

静景以动态,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和灵动感,。一俯一仰,一高一低,错落有

致,紧承首联,营造了冷落凄凉的意境,抒发了盛衰无常的感慨。

3、体会颈联中“日悠悠”“几度秋”所蕴涵的诗人的感情?

颈联有空间描写转为时间描写,诗人以博大永恒的景象衬托了人生的短暂,抒

发了珍惜光阴、积极进取的感情。

二、《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首联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两个字?简要分析。

用了拟人的手法。“吐”“对”分别写出了离别的筵席将结束,分手在即的撩

人心绪和寂静状态。“吐”字使人想到亲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凝滞青

烟出神的神情,“对”字写除了举杯劝酒之外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

此时无声胜有声,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2、颈联两句写什么时间的情景?“隐”“ 没”两字有何作用?

颈联两句写的是黎明时分。这两句承上文写把杯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

“隐”“没”两字表明时间过得太快,似乎在催人分手,从而传达处依依惜别

之情。

二、高考链接( 09年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 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

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

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

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

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

【鉴赏】

这二十八字。可算是惜墨如金,不仅描绘了一幅精雅、清幽的石湖图卷,

而且传过出画笔难于表现的情韵。可以想象姜夔当年是坐船造访石湖的。“桥

西一曲水通村”,自然是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色,同时也自远渐近,显现出范氏

别墅的方位。湖上烟波浩渺,湖岸林荫繁茂,凭什么来认得“水通村”呢?“岸

阁浮萍绿有痕”,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边滞留着绿色的痕迹,便是村中平静的

池塘时飘流出的浮萍。这正像武陵渔人发现水上漂流的桃花而寻到桃花源一

样。“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个多么深邃的所在。

果然,“家在石湖人不到”。这自然是说范成大别墅的远绝烦嚣,实亦

是对范品格的称颂。范成大以廊庙之才,归隐江湖之上。他在朝时,希望能为

恢复中原而竭智尽忠,但不得孝宗的信任,御史便挟私憾攻击,于是他落职退

隐江湖。他视富贵如浮云,惟恐缁尘再染素衣,所以“家在石湖人不到”。这

“人”应该是指那些趋炎附势,抗尘走俗的人。能做到“人不到”,足见操守

清介,志在遂初。因而他能在退隐中怡然自乐,沉醉于自然美景中。“藕花多

处别天门”,专开门户在荷花繁盛的地方,是何等的雅人深致!三四两句,写

景实即写人,写人的品格、胸襟、情趣。

【答案】⑴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的恬

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

藕花飘香。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

⑵同意:诗的后两句写范成大由入相到出世,一方面突出了他漠视功名,

淡泊利禄的高洁品行,另一方面也衬托出那些趋炎附势之人的辱人贱行,同时

还写出了诗人对范的崇仰、敬佩与赞美。

不同意:前两句以景衬人,后两句以事写人,突出范的品格高尚。“人

不至”更加衬托出环境的优雅,也突出地赞美了范成大达到了无人能及的高尚

境界。

【考点】第一问:考查诗歌的形象的分析 第二问:考查对诗歌思想内

容的分析及个性解读

【解析】第一问:分析诗歌“意境”,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

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意

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

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

萧条、繁华热闹等。

第二问:分析“思想感情”和作者“观点态度” ,第一步,调动积累,

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春江花月夜》

一、《春江花月夜》

1.诗中哪句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可怜楼上月徘徊;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

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思妇对离人的怀念。

2.诗篇题目令人心驰神往。__春___、__江____、_花_____、_月____、__夜,

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

境界。

3.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哪些诗句是写有关月的,你能写出几句来吗?

答:“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 王昌龄)

“明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宋 苏轼)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唐 刘禹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唐.张九龄《望

月远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4、“白云一片去悠悠„„落月摇清满江树”这一部分共写了两方面的内容,

⑴写思妇怀人;

⑵写游子想家。

5、在前几句诗中,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

描绘这副画面。

参考: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

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

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

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6、“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诗人由江边青枫浦上远去的白云想到_____想到扁舟离家的游子__。

7、最后这几句写落月,落花闲潭,蕴含什么道理?

隐含思妇青春将逝。在这春江花月夜,不知有几许游人能乘月而归

8、结构上,此诗既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

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

二 、高考链接(09年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6分)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 :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答: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答: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答:

滕王阁诗答案篇七
《初一语文试卷(含答案)(适合测试)》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升初一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15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湍(tuan)急 B、潜(qian)移默化

C、裨(bi)益 D、略无阙(que)处

2、下列加点字的书写有错误的是( )

A、遽契其舟 B、静谧

C、根深缔固 D、帷幕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

A、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

B、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

C、诵读经典对提升修养、陶冶性情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D、这次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水平都在伯仲之间。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开展“无烟日”活动,可以增强人们的自我保护。

B、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C、人们常常在意自己失去了什么,却往往忽略了自己拥有了什么。

D、我们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

5、下列关于作者作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巴金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家》、《春》、《秋》。

B、《春》的作者朱自清,著有散文《背影》。

C、《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D、《韩非子》是儒家的重要著作。

二、名句填空(30分)

1、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3、朝辞白帝彩云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早发白帝城》)

4、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8、千山鸟飞绝,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江雪》)

9、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0、滕王高阁临江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珠帘暮卷西山雨。(王勃《滕王阁诗》)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三、仿写句子(12分)

写出朱自清《春》中描写“春天”的3个句子。

春天像

春天像

春天像

用同样的修辞手法写出描写“夏”、“秋”、“冬”的3个句子。

夏天像

秋天像

冬天像

四、文言文阅读(13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断句:郑 人 有 欲 买 履 者

2、解释加点的字:

欲: 先:

而: 遂:

度(duo): 度(du):

3、翻译句子:何不试之以足?

五、作文(30分)

中学生富于幻想,易动感情。在同学们的心灵深处一定会不断地萌发出许许多多的“渴望”。如渴望得到父母师长的理解,渴望有位好友,渴望获得成功,渴望有自己的空间,渴望得到某种物品等。

请以“渴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500字以上。

一、选择题初一语文答案 、 B潜(qian)移默化 2、 C根深缔固

3、A不苟言笑不能形容为人 4、C

5、D《韩非子》是法家的重要著作。 1

二、名句填空

1、铜雀春深锁二乔

2、窗含西岭千秋雪

3、千里江陵一日还

4、海内存知己、儿女共沾巾

5、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6、人有悲欢离合、千里共婵娟

7、晴空一鹤排云上

8、万径人踪灭

9、天街小雨润如酥

10、 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

11、 稻花香里说丰年

三、略

四、1、郑 人 有 欲 买 履 者

2、欲: 先: 而: 遂:

度(duo): 度(du):

3、为何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呢?

五、略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