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离别情意的诗句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03    阅读:

离别情意的诗句篇一
《表达离别之情的诗句》

表达离别之情的诗句

1、 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2、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5、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6、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7、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9、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10、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1、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2、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13、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4、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5、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6、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17、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18、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19、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20、南浦凄凄别,西风袭袭秋。一看肠一断,好云莫回头。

离别情意的诗句篇二
《离别诗的诗句及意象》

离别送别的诗句

1. 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2.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5.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6.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7.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9.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10.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1.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2.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13.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4.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5.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6.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17.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18.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19.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20.南浦凄凄别.西风袭袭秋.一看肠一断.好云莫回头.

------------------------------------

1.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把意思写出来就是咯

9.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唐.王维<杂诗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8.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1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20.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2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2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2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诗中乡情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别离诗鉴赏之意象

诗歌鉴赏题在高考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近年来的考察也越来越灵活,同学们在做这类题时也会力不从心,不知从何下手,所以我们就要找到正确的方法去鉴赏古代的诗仙文豪给我们留下的经典之作。

在中国古代诗坛上,别离诗一直是诗家的重要题材……或为拜师游学,或为求取功名,或为仕途奔走,或为生活所迫,不得不远走异域而别离亲人、恋人、友人。而这时,别离无论作为人生遭际还是作为创作题材,都会显得更为重要,更为深刻,更为壮烈,更为精彩。古时没有火车飞机,没有隧道轻轨,没有手机电脑,在交通通讯落后、路途艰险的情况下,只能“一别心知两地秋”“中间消息两茫然”。

就反映的别离形式来看,有送别、留别、赠别、酬别、话别、宴别、饯别、寄别诸多种类。而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则更多,可以数出来的有杨柳、杯酒、明月、江水、芳草、眼泪、残阳、孤云、远帆、歧路等。我们用近代艺术大师也就是后来出家当了和尚,法号为弘一法师的李叔同著名的《送别》开篇,来讲解别离诗的意象问题。“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首诗总结了古代经典离别诗所用的种种意象,“柳”、“长亭”、“芳草”、“夕阳”、“浊酒”等等意象概括了离别诗的“离愁别绪”。

一、 折柳赠别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柳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这一古老的风俗最早出现于汉代,汉乐府有古曲《折杨柳

歌》:“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此习俗产生的原因大体有三:

1、“柳”者,“留”也,二者谐音,因而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2、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绵绵的情意,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

3、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诗经〃小雅》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柳永在《雨霖铃》中写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王之涣有名气的《送别》是这样的: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二、芳草惜别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芳草 还有一种植物,也是别离诗中常常出现的意象。

在唐宋诗词中,漫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寄托了多少文人的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其中有一首大家都熟悉的诗歌: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一年一度春草绿”,草随时序而流转,最易于触动久别的忧思。

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喻离别的愁绪,让人看到离情的生生不息。

在空间的分布上,碧草连天,好像在将人的思念引向远方,遥无涯际。

古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芳草像纤柔的柳丝一样,缠缠绵绵,给人以依依不舍之情。

三、长亭饯别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长亭

中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地方表示送别,此后就成为专有的送别之地。

古时在城外路旁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除“长亭”之外,还有南浦也是离别诗中常常出现的地名,“南浦”即南面的水滨,是著名的水滨送别地。当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有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和长亭一样已成为送别之地的一个专有名词了。

同学们试着想一下,能够想出哪些关于“长亭”的诗句呢?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

四、 饮酒泣别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酒

除折柳送别外,把酒壮行也是一种源远流长的送别形式。辛弃疾《满江红》:“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杯中物所指的就是酒。许是因为以酒送行更宜于被人接受,也更易于尽抒胸臆,因此就数量而言,以酒送别的诗在别离诗中也是最多的。而就表情达意而言,那种悲壮激烈之情,恰好与以柳送别的缠绵悱恻形成鲜明对照。“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王维的《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这种情况下,送者或被送者,谁也很难生出什么兴致来,真是“愁颜”难慰,别恨又添所谓“借酒浇愁愁更愁。”

除了壮行之外,借酒还可以表达当事人的交情,并寄以某种企盼和祝愿。温庭筠《送人南游》所谓“唯以一杯酒,相思隔远天”。这就是“酒”这个意象所具有的奇特内涵。

五、日暮伤别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夕阳 。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日暮 送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夕阳”、“暮雪”、“暮钟”等表

明傍晚时分的词语。

送别诗中常出现傍晚月夜等时间意象。是古人喜欢在傍晚时分送别吗?

并非诗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并且,傍晚时分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李白写了很多关于别离的诗,其中《送友人》便是很成功的一首:“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一个落日便给我们描绘出一副夕阳西下,诗人与友人执手不忍分离的图画。

除了这些意象之外,还有很多意象也是古代经典别离诗常常使用的,比如,江水、孤帆、云朵等等。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在《别赋》中如是说。“别”愁、“别”思、“别”恋在众意象中被表达的淋漓尽致,我们在鉴赏古诗的时候要深刻理解意象的意义和功能,还要从意象中分析出诗人的感情和诗词的思想。

附:《长亭送别》读后感

崔莺莺并不叛逆

华德阳

《长亭送别》是《西厢记》里的一支奇葩,有人说在这一折戏里突出刻画了崔莺莺的叛逆性格,描写了她对功名利禄视如粪土和对爱情的大胆执著的追求。其实,崔莺莺并不叛逆,她的言行只是一个自然人的本能反应,还谈不上反抗封建礼教。

有人说,崔莺莺的唱词里有句“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等表明了她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显示了她的反抗精神。如果以此类推,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难道也是写了一个轻视功名利禄的具有叛逆性格的女子?显然牵强附会。

那么,此时此刻崔莺莺是怎样一种心情呢?

首先,崔莺莺之所以不让张生赴京赶考,不是轻视功名利禄,也不是叛逆。只要是一个正常的热恋中的女子都会这样做。相思折磨人啊!什么“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什么“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一朝拥有”!什么“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每个热恋中的男女都会视功名如粪土的,都会有叛逆精神的。现在的一些中学生早恋,在我们成人看来是浪费青春,耽误前程;但热恋中的学生们毅然、决然地投入,宁愿不考大学,也要卿卿我我。难道他们也如崔莺莺般伟大?也是在反抗“封建礼教”?

其次,崔莺莺不舍得张生去取功名,是因为“夜长梦多”。崔莺莺有深深的忧虑,明确地说就是怕张生“停妻再娶妻”。一旦张生金榜题名,他将成为高门望族的择婿对象,这个巨大的阴影折磨着崔莺莺。并且,恋爱中的人儿宜小别忌久别,张生这一走,回来的可能性就小了,因为外界的诱惑太大了,休怪他走累了“偏那绿杨堪系马”。也很难说张生不是陈世美,说不定又多了一个张世美,因为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不是没有历史根据的。

所以,崔莺莺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热恋中的女子,在送别的时候所表现出的只是离愁别恨,只是对爱情潜在的危机的一种无奈和担忧,而不是“革命女青年”般的叛逆,也不是反抗“封建礼教的斗士”,只是一个真实人性的本能反应罢了。

离别情意的诗句篇三
《谈古诗词中的别离意象》

离别情意的诗句篇四
《诗歌的意象 杨柳依依话离别》

离别情意的诗句篇五
《3多情自古伤离别——中国古代的离别诗(简)》

多情自古伤离别

——中国古代的离别诗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离别是古诗中常见而沉重的主题。举杯挥手之间,凝聚着对朝夕相处、悲欢与共的往昔的留恋,对别后天各一方、相见无期的恐惧,更引发人生短暂、世路茫茫的感慨。以离别为主题的诗歌,除“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等寥寥可数的几首诗能够唱出高昂的别调,大多数总以抒发缠绵悱恻、哀婉悲伤的感情为主。北宋词人柳永的《雨霖铃》几乎涵盖古诗中用以表现离情别绪的所有常见要素,意境清丽凄美,堪称千古名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起首三句通过对三种典型景物的铺叙,不仅点明地点和节序,更以离情别意笼罩全篇:寒蝉为初秋特有之景,长亭为即将分手之地,一场骤雨,将离人的心绪浇刷得分外凄凉。在渐起的暮色中,在秋雨的凉意里,断续蝉声撕扯着、侵蚀着词人的心灵。这三个四字句式蝉联而下,形成二二、一二一、二二的节拍,急促斩捷,单调中包含变化的因素,似乎在以节奏强调着“离别”这一不可抗拒的事实。接下来三句则以写实笔法描写典型场景,突显留恋与分离的矛盾:别宴上的美酒佳肴引不起词人的丝毫兴致,他将目光移向江面,精美的兰舟已扬帆待发,催促他尽快结束眼前这份缠绵。词人以万般不舍之情观照“兰舟”这一寻常而典型的景物,使其成为离别之紧迫与残酷的象征,具有了惊心动魄的力量。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人世死前唯有别”,伤感、牵挂、叮咛、祈盼,执手相对之际,万千言语哽在喉头,唯有相对流泪而已。这一场景太直白,太逼真,又太典型,它不仅是此次离别之情的凝结,更是古往今来无数次离别的浓缩,因而能够超越个体感受,具有永恒的感染力。无语相对中,他们的目光投向江面,行人将从此地登舟启程;他们内心的视线穿透沉沉暮霭,浩瀚烟波,遥望寥阔南天,那是行人将去的地方。由“念”字引领的这三句,表面上是通过写景,将哽咽浓情宕开一笔,实则进一步形象表达了去路茫茫、相聚何期的慨叹,同时自然而然过渡到下片中对别后情景的悬想。

“多情自古伤离别”,将此次离别放入无数离别的背景之中,在“多情伤离,自古皆然”的慨叹中,似有将令人窒息的浓情冲淡之意;“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则极言此次以冷落清秋为背景的离别所引发的伤感更甚于寻常,方见舒缓的情绪复又扣紧。“今宵”描绘想象中的旅途况味,风景清丽如画,意境凄美寥落,为全篇警策之语:今宵醉中黯然登舟,酒醒

梦回之际,已无眼前这可爱的容颜,唯见习习晓风吹拂岸边萧疏杨柳,一弯残月斜挂枝头。结尾四句全用情语,分别之后,美景无人同赏,风情无人共话,“应是”之句的毫无疑问,“更与”之句的无疑而问,烘托出词人万般无奈的凄凉心境,在无限惆怅中收束全篇。

同是从别宴写起,初唐诗人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一诗,也以善于融情入景、营造意境,收到极佳的艺术效果: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诗人即将告别家乡、奔赴东都洛阳求取功名,友人设宴为他送行。这首离别之作,就从对宴会场景的渲染落笔:晶莹洁白的蜡烛喷吐着袅袅青烟,金灿灿的酒杯点缀丰盛的筵席。这一联铺陈宴会隆重热闹的场面,遣词华美,形象鲜明,尤其突出色彩对比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但这毕竟是别宴,欢声笑语掩盖不住伤感惆怅之意,“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引入离别主题:厅堂上优美的琴声撩人心绪,诗人不由想到自己即将踏上未知的旅途,一个“绕”字,不仅形象展现跋山涉水的艰难行程,更赋予想象中的道路以一种飘忽、延伸的动感。在黯然神伤里,在觥筹交错中,诗人和朋友沉湎于醉意别情,待到发现明月已隐到高树之后,银河已融入曙色之中,方知依依惜别的长夜已经逝去,分手迫在眉睫。此去洛阳,悠悠万里长路,不知何日方是归时?

同是通过铺叙宴会场景渲染离情,同是在对行程的悬想中寄寓别意归思,《雨霖铃》以冷落清秋为背景,意境凄美如画,感情细腻缠绵;陈子昂这首诗则以明月辉映银河的春夜为背景,以秾丽之笔铺写宴会之盛,以婉曲之调传达离别之愁,又以空间的扩展和时间的推移映衬离情的深沉真挚。虽是离别,诗人毕竟对前途踌躇满志,充满建功立业的幻想与渴望,故而诗中虽有感伤色彩,终不同于柳词的沉郁低迴。

古人有赋诗送别的传统,若干人参加的送别仪式上,常常每人分赋一种时物或时景,寄寓离情,标题中则直接出现“赋得××送××”字样。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一诗紧扣“暮雨”和“送”字着墨,以飘飞的暮雨作为送别背景,暗喻离情的缠绵凝重: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楚江微雨里”点“雨”,“建业暮钟时”点“暮”,直切诗题中“暮雨”二字。微雨笼罩楚江,暮钟萦回天际,对景物的描写中点明送别时间和地点,也勾勒出诗人临江送别的形象。接下来四句描绘雨中江景:濛濛雨雾中,来帆湿重悬垂;飞向冥冥天际的鸟儿也因翅膀被雨打湿,失去往日轻盈迅疾的姿态。对来帆与去鸟情态的描绘,不仅侧面表现暮雨之细密迷离,“迟”、“重”二字尤有深意:上水船只航速缓慢,似乎暗示别后再见之不易;鸟飞天际的迟滞,似乎暗示着行人的恋恋不舍。沉重的画面,对应着雨中送别时凝重的气氛与心境。

诗人极目远望,暮色苍苍,李曹即将乘船远去的海门遥远深邃,目不可接;唯有远处江树浸润在湿漉漉的雨雾中,苍茫寂寥,隔断诗人眺望的视线。诗人总是选取使自己有独特感受的景物入诗,冥冥暮色、霏霏烟雨笼罩着的重帆、迟鸟、海门、浦树,都染上浓重的离情,凝成阴沉压抑的意境。诗人情难自已,潸然滚落的泪珠,与飘散的雨丝浑融交织在一起。将泪珠比作雨丝,不仅使飘忽的情感得到具象化的展现,又赋予漫天飘洒的雨丝以缠绵忧伤的情感色彩,使眼前的自然之景又添一层令人回味的意蕴。

以上三首诗词都着眼于表现某次特定的离别,北宋词人晏殊的《浣溪沙》则将离别作为生命中的必然要素,上升到人生观的高度进行观照: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此词表达人生有限的慨叹,离情别绪的困扰,鼓励自己在及时行乐中解脱生命与情感的烦恼。片刻的光阴啊,有限的生命!时间催人老去,这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以“一向年光有限身”这样凝炼的对比语句劈空呼出,具有撼人心魄的效果。随随便便的一次离别,都占去宝贵年光的一部分,都让人伤感不已,词人唯有强自宽解,积极享受每一次宴会,聊慰有限之身。登山临水,徒然引发对远方之人的怀念,“满目山河空念远”,照应上片次句;风雨之中繁花飘零,更让人感慨春光的容易消逝,“落花风雨更伤春”,照应上片首句。这两句气象恢弘,意境莽苍,在山河风雨中寄寓人生哲理的思索。既然空间难以逾越,时间无法挽留,不如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这才是多情人对抗短暂生命、销魂离别的最可能的途径。 “离别”意境的阅读提示:

起 因:离情别意 留恋

关 键 词:寒蝉 长亭 骤雨 兰舟 泪眼 绮筵 别路 暮雨 来帆 去鸟 散丝 念远 伤春 离别

情感基调:悲凉 缠绵 伤感

表现手法: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 以景衬情

离别情意的诗句篇六
《悠悠离别情》

悠悠离别情----武平附小常态化的毕业典礼

(作者:林园秀 何文贵 来源:武平附小 发表时间:2010-6-21 16:18:44 访问次数:1700 )

——记武平附小2010届学生毕业典礼

“又是一年花烂漫,更喜满园李芬芳。”

6月20日上午9时许,武平附小在多媒体教室为2010届毕业生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参加本次典礼的除了三百零九名毕业生、学校领导、六年级老师,还有许多学生家长。同学们看着多媒体播放的往日校园生活的掠影,不时发出开怀的笑声。毕业典礼由学生主持,钟明福校长热情洋溢的致辞,鼓舞着每一位同学。在《童年》的优美旋律中,钟校长给每一位同学颁发毕业证书,同时给8位“优秀毕业生”颁发奖状和奖品;接着由家长代表、学生代表发言;学生代表向母校赠送纪念品;唱着《感恩的心》的歌曲,同学们向老师献花并行感恩礼;在同学们响亮的毕业誓言中,典礼推向了高潮。

孩子们深情的回忆,真诚的感谢,衷心的祝福,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位同学、老师和家长。六(3)班吴富煌的母亲代表家长发言中动情地说:“六年前,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将孩子交给老师,从此开始了他人生的新篇章!是附小的老师们一步一步引着孩子前进,启迪着孩子们的智慧,引领孩子在知识殿堂遨游,教给孩子许多做人的道理。”“感谢武平附小为孩子们举行盛大毕业典礼,希望孩子们不管将来飞得有多高,都不应该忘记给与你们成功的种子,给与了你们起飞动力的母校!”钟明福校长的讲话,更是赢得了孩子们长时间的掌声。他说:“„„值此美好的时刻,我为大家壮行。我觉得今天我们不是庆祝结束,而是欢呼开始;不是纪念完成,而是宣誓进步。不管你们走到哪里,母校将永远关注你们,为你们的成功而喝彩,为你们不怕失败而鼓劲,为你们一帆风顺虔诚地祈祷!同时铭记我们的校训: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毕业典礼后,各班学生回到教室,继续召开茶话会,互诉衷肠、互道珍重。此项活动,武平附小自2001年有首届毕业生开始,至今已连续开展了10年。毕业典礼成为定格在孩子们记忆中最美好、最难忘的一个瞬间。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每每隆重的毕业典礼、热闹的茶话会结束,孩子们离开校园后,一种空落落的感觉,一丝丝惆怅总会随之涌上我的心头,挥之不去,许久都无法释怀。这时,我总觉得自己特别孤单!是啊,眷恋的何止是孩子?离别时一个深情的拥抱,老师对孩子的爱与眷恋之情在此时都显露无余。教孩子的时间短还好,教的时间长了,那种离别的痛楚真的是无语言表。记得我曾从三年级起教过一届学生,在毕业班茶话会上,我和孩子们都泪流满面、泣不成声,那种深深的不舍和眷恋只有我自己能够体会,别人也许无法读懂和理解我和孩子们在这四年的日子里所累积的那一份深深的情意,因为在和孩子们纯真的心灵悟对中,是他们牵引着我回到了真实的生命状态,是他们让我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此时,我对孟子“人生三乐”有了进一步的感悟。是啊,谁有“三乐”之机呢?唯有我等为师者也。

斗转星移,花开花落。“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孩子来了又毕业了,学校究竟该给孩子留下些什么呢?老师该教给孩子的又是什么呢?学校留给孩子的仅仅是知识就足够吗?老师只把孩子当作记分薄上的一个号码就行吗?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中都应该深思的问题。钟明福校长常说“教育是讲契机的”。武平附小每年为毕业班的学生举行隆重的毕业

典礼,用特有的方式诠释着自己的办学理念,我想这或许是对以上问题与思考给出的答案吧! 附钟明福校长历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稿(选)

在2001届(首届)毕业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同学们:

六年来,你们迎着晨曦,冒着风雨,伴着胸前飘扬的红领巾,从a、o、e学起,从1、2、3数起,从横、竖、撇写起,跟着老师愉快地学习,与同学亲密地合作,看着校园从小到大,数着同学从少到多,不知不觉中校园宽了,学校美了,我们的同学也从一个无知的孩童成长为今天具有一定文化素质、知识技能、分辨是非、善恶、美丑能力的翩翩少年。我首先代表学校全体师生祝贺同学们顺利完成六小学六年的学习任务,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毕业生!同时我们应感谢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感谢同学对我们的真情和友谊,感谢母校一草一木对我们的熏陶,尤其不能忘记的是你们身后为你们的衣食操劳,为你们的失败叹息,为你们的成功欣喜的亲人,是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的付出,苦口婆心的叮咛,辛勤愉快的劳作,为同学们的成长提供了一个温馨的环境、避风的港湾,同学们,起立吧,请转过身去,用你们自己的方式,向我们自己的可亲可敬的亲人道一声深深的谢意和爱意吧! 同学们,你们将拿到的鲜红的毕业证书,是你们在附小学习的见证,更是同学们一生学习生涯的开端,今后同学们将不断取得初中、高中、大学、硕士、博士毕业证书,并由此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但无论何年何月,无论何时何地,同学们都不会忘记这学习时间最长的小学校园,都不应忘记启蒙你们的小学老师,都不该忘记今天你领到的第一本毕业证书。老师和母校也将时刻牵挂着你们的行动,关注着你们的成长,祝福着你们的成功,期盼着你们早日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同学们,我们从附小起锚,从附小起航,驶向人生的海洋,让我们共同高呼我们的心声:“我以附小为荣,附小以我为荣。”

谢谢大家。

二0一年六月十九日

2004届(第四届)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为我们的孩子们顺利完成小学阶段的学习举行典礼。首先,谨让我代表学校向同学们成为合格的小学毕业生表示热烈地祝贺!

同学们,人生是一条漫长而又短暂的征途。小学作为你们人生旅途的第一个驿站,为你们下站的征程备足粮草,添油加水,为成功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石。试想,我们在座的同学今后不管读至大学,还是博士,有哪一个阶段比小学阶段学习的时间更长呢?六年啊,这六年来,同学们迎着晨曦,踏着朝霞,冒着风雨,顶着雪霜,在老师的教导下,从a、o、e学起,从‵、—、︳写起,从茫然无知的孩提进入初辨是非的少年。这其中凝聚我们父母多少希望与期待,浸透了我们老师多少辛勤与汗水。我提议让我们的热烈掌声,向为孩子的成长付出热与智慧辛勤与附小的家长和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同学们将从母校起航,成为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材,走向人生成功的彼岸。但不管走到哪里,母校的目光都将注视着你们,关心着你们,为你们的成功喝彩,加油,为你们的失利扼腕叹息。然而不管成功与否,希望每一位同学都成为母校的光荣与骄傲。

最后让我们共同高呼我们的心声:今天我以附小为荣,明天附小以我为荣。

2010届毕业生的业典礼上的讲话

又是一年花烂漫,更喜满园李芬芳!

尊敬各位家长,亲爱的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武平附小2010届毕业生的毕业典礼。这是一个光荣的时刻,也是一个庄严而充满希望的时刻。她将见证孩子们来之不易的成功,见证孩子们新的未来的开始。作为校长,我十分高兴与大家一起分享此刻的荣耀。

首先,我要祝贺同学们顺利地完成了小学六年的学习任务,祝贺你们就要从一个新的起点,开始人生又一段新的征程!同时,我也要向为你们的成长倾注了无数心血的老师和家长们表示深深的敬意。正是他们的言传身教,无私奉献,才使我们共同迎来了这个充满喜悦的丰收季节。

有人说,少年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是的,六年两千多页就这样匆匆翻过,回首来时的路,从呀呀学语到今天的充满智慧,你们留下了一串串深深浅浅的脚印。你们勤奋学习,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你们热爱学校,对学校的很多工作提出了不少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你们追求进步,从容面对各种考验。我为你们对母校的深切的责任感和深深的爱恋之情感动与骄傲。

孩子们, 毕业了,不能忘记隐藏在你们耀眼光环后面的全体老师那亲切、平易而疲惫的脸庞。多少个不眠之夜,老师们为你们筹谋畅想;多少回进出校门,值日老师为你们迎来送往;多少张试卷讲义,老师们为你们费尽思量„„当你们取得进步,笑容满面,当你们得到表彰、获得奖励,老师们满怀喜悦;你们无端的失误,令老师们追悔;你们忧郁的眼神,让老师担心;多少次手把手的亲切教诲,多少次面对面的促膝谈心,„„每一次长谈之后,你可否注意到了老师双眸中那盈盈的泪光?他们,甚至比你的父母更了解你的愿望需求,更明白你的喜怒哀乐,更知道你的长项与短处!当然,老师也有犯错的时候。也许,他曾经错怪了你;也许,他曾经忽视了你,甚至,你觉得老师曾伤害了你„„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在这里,我代表学校和全体老师郑重地向你们道歉——请原谅老师们的无心之过!

毕业了,依依不舍的是彼此之间建立了很深的感情。老师们喜欢课堂上你们思索的眼神,也欣赏运动场上你们风一样掠过的矫健身影;喜欢你们无拘无束的慷慨陈词,也欣赏你们在不断成长中表现出的深思熟虑;喜欢你们挫折时有些脆弱和疲惫、满含期望和信任的眼神,也欣赏你们在激烈地竞争中不屈不挠的勇气;敬佩你们朝着自己心中的理想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感动于你们携手共进的友情。但是,俗话说:“铁打的盘营,流水的兵”,“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美好的明天正等待着我们去开创!

同学们,作为附小的毕业生,你们承载了师友们太多的期望。我们期待着,期待着你们中间产生造福百姓的政治家,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探索奥秘的科学家,搏击商海的实业家,脚踏实地的现代化工人、农民„„我们期待着,期待着你们超越先辈,创造伟业,为母校争光„„我们期待着,期待着你们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成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成为“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值此美好时刻,我为大家壮行。我觉得今天我们不是庆祝“结束”,而是欢呼开始;不是纪念“完成”,而是宣誓进步。今后,不管你们走到那里,母校都将始终关注着你们、牵挂着你们,为你们的成功而喝彩,为你们不怕失败而鼓劲。我衷心地祝福你们,为你们一帆风顺虔诚地祈祷!最后,请同学们铭记我们的校训: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谢谢大家!

离别情意的诗句篇七
《多情自古伤离别——谈古诗中的别离意象》

多情自古伤离别—谈古诗中的别离意象

芗城中学

教学目标:

1、把握送别诗各异的情感,体会诗歌韵律美。

2、引导学生探究、理解、鉴赏“离别”意象,解读“离别”的意蕴。

3、提高古诗鉴赏能力,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掌握诗歌欣赏的方法即把握意象,再现意境,品味意蕴

教学设想: 从分析意象入手,引导学生体会送别诗的写法,从而学习鉴赏送别诗

教学时数:一课时 课堂类型:鉴赏课

辅助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

(播放徐小凤《相见时难别亦难》歌,渲染情境)

“相见时难别亦难”,在中国诗坛上,送别诗一直是诗家的重要题材,“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江淹《别赋》)作为至情至性的诗人,面临与挚友分别时,心中总会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激情。

而这种激情往往借助某些具有特定情感内涵的意象得以生发,这些意象被诗词作者不断袭用来表达离别的情感,久而久之,读者不需要借助任何文字,仅由交织在诗词中的意象,就能捕捉到作者的情感趋向。那么,与离别结缘最深的意象有哪些呢?这节课我们来共同探究古诗中的离别意象。

二、解读意象

(一)折柳赠别

在别离词的意象群中,“柳”出现的频率最高,蕴蓄的离思最深,因而也最为引人注目。“柳”者,留也。这一字音上的联系,已足以使柳获得诗人的青睐,更何况它那长条依依的体形活脱就是一种款款惜别的天然姿势。“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带话,别情无极”,周邦彦《六丑》即着眼于此。

正是鉴于它在字音上和体形上的这些特征,柳不仅成为送别时约定俗成的赠物,更成为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主要意象:《诗经 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是出现的最早的以杨柳表惜别之情的诗句,因为有了袅袅的柳枝为意象,离别的伤感仿佛更多了些春意与诗情。天下千树万树,“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而“灞桥”一词,不仅屡屡出现于别离文学作家笔下,且载于史籍。《三辅黄图》卷六云:“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折柳赠别”。《开元天宝遗事》卷下亦云:“长安东灞陵有桥,来迎去送皆至此桥,为离别之地,故人呼之销魂桥也”。由此可知它之成为别离诗词中司空见惯的意象,决非偶然。

在诗人笔下,柳有时以“多情”的形象登场有时又以“无情”的面目亮相。

高拂危楼低拂尘, 灞桥攀折一何频。 思量却是无情树, 不解迎人只送人。

诗中,对柳的无情的判断从何而来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从来都是折柳赠别,但从来都没有一次是能够将人留下来的,因此说柳是无情的。这里翻用其意,通过对柳树的“无情”的判断,更曲折、因而也更强烈的表达了惜别之情。有点类似于毛阿敏的一首歌《思念》:“又把聚会当成一次分手”。因此这是一种更强烈的表达。这种表达,在特定的情境中,意味要比正话正说更浓烈。

教师归纳: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一—折柳赠别 (板书)

(二)芳草惜别

唐宋两代是诗词高度繁荣的时期,而“芳草”意象的内蕴也在这一时期得到最为淋漓尽致的体现。在唐宋诗词中,漫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寄托了多少文人的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绵延不绝的连天碧草,不正应合了诗人心中无限的别思吗?

(播放背景音乐李叔同《送别》,情真意切,激发学生情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阳光下翠绿的野草一路蔓延连接着荒城。又要送走了那出门远行的友人,萋萋的芳草不也象极了我们此时依依不绝的别情?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同样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让人看到离情的生生不息,这里草的无穷体现出情的弥漫与更生。

芳草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情,离别的愁情似乎在“芳草”意象中得到了最好的表达。 教师归纳: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二—芳草惜别 (板书)

(三)长亭饯别

古人长途远行,由于道路崎岖,水陆交通都不发达,山河阻碍,跋涉艰难,且风餐露宿,路上有各种危险,亲故分别,再见难期,因此各地都有自己的送别之地。当时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

或饯别送行,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饯行送别是古人怅惋兴悲、触动心灵之事。“长亭”成为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如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写离人望着短亭长亭而不见人归来的伤心情景。可见,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地。

既然有陆上的送别之地,就有水边的送别之所,如“南浦”。屈原《九歌` 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它不断渗透进作家们的离情别绪,终于取得了被作家们争相用作意象的殊荣。

除此,还有谢亭、西楼、劳劳亭等,都是著名的送别之地。且看李白的《劳劳亭》:“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一、二句不说天下伤心事是别离,而说天下伤心处是离亭,李白另翻新意,超越了离别之事写离别之地、离别之境。

以上几种意象是送别诗中经常出现的,见到这些意象,就有可能表达一种送别之情。似乎可以说,凡是使用“南浦”或“灞桥”一词的诗词,必定与送别有关。

教师归纳: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三—长亭饯别 (板书)

(四)歧路歌别

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处分手,所以往往把临别称为 “ 临歧 ” 。聚宴送行的人,怀着离愁别恨,依着乐曲节拍和声调,边唱歌辞,边传柳条,此情此景则又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了。

古人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的意思。尽管我们很难统计当时的别歌曲子,但是从“渭城”“折柳”在唐诗中出现的频度,可以窥见歌别的流行程度。

《阳关三叠》是唐代一首著名艺术歌曲,其歌词原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之安西诗》。因诗中有“渭城”“阳关”两个地名,所以又称《阳关曲》《渭城曲》,又因其曲式有"三叠"的结构,故又称之为《阳关三叠》。

“长爱夫怜第二句,请君重唱夕阳关”(白居易);“我有阳关君未闻,若闻亦应愁煞人”(白居易)。刘禹锡《与歌者何戡》中也唱到“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

许浑历来为选家钟爱的《谢亭送别》也是一个例子: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谢亭又叫谢公亭,为谢眺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著名的送别之地,加之后来诗人在此不断的歌咏,使优美的谢亭风景也染上一层离愁了。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教师归纳: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四—歧路歌别 (板书)

(五)饮酒劝别

饮酒送别是一种起源更早、且具有更大的普遍性和覆盖面的习俗。古籍中经常提到的所谓“祖送”、“祖席”、“祖帐”、“祖筵”、“祖饯”等,都只不过是对这一习俗的雅化的异称。正因为这样,酒也就与别离文学结下不解之缘,成为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又一意象。

辛弃疾《满江红》“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在作者眼中,酒俨然成为主司人间离愁的神祇,它与离愁的关系是多么直接而密切!

《送殷溆》有云: “相看不忍别,更进手中杯。”因不忍就此分别而再度干杯,意在掩饰各自的伤感之态。

贯休《古离别》云:“离恨如旨酒,古今饮皆醉。”索性将离恨比作旨酒,说二者都能醉倒古往今来的任何人。

借酒抒离情的诗句中,传诵最广、影响最大的当推王维构思精巧、语言新鲜的七绝《送元二使安西》(又作《阳关曲》、《渭城曲》、《阳关三叠》):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两句看似脱口而出的劝酒之辞,却是作者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映现。作者“劝君更进一杯酒”,用意是极为深长的,其中既有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也有对友人处境与心态的深刻体察,同时还寓有前途珍重的恳切祝愿。在作者想来,友人多饮一杯美酒,就多带走自己的一份情谊——这酒,可是浸透著自己的相思、关切与祝愿的感情的琼浆啊!不仅如此,多饮一杯美酒,还可以使相聚的时间多延长一刻。这普普通通的一句劝酒之辞,意蕴是多么丰富、多么深厚!似乎可以说,酒之所以被后代作家一再袭用为别离诗词的意象之一,王维此句功莫大焉!

教师归纳: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五—饮酒劝别 (板书)

(六)挥泪泣别

在中国古典别离诗中流动着两种液体,一是酒水,一是泪水。酒的味道又辛又辣,泪的味道既咸且苦,可以说是五味俱全。这种纯感性的特色几乎构成了别离作品的全部。而酒与泪的飞洒,于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意义,它们也因此成了常写常新的题材。

在别离的场合,泪总是适时地挥洒而出,以致“挥泪而别”几乎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常用语。 在别离诗词中,泪往往有着神奇的效应。它不仅能损伤离人的眼睛:“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北

周·庾信《拟咏怀》);沾湿离人的衣裳:“赠言未终竟,流涕忽沾裳”(唐·杨炯《送临津房少府》);落满离人的酒杯:“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宋·黄庭坚《和答元明黔南赠别》);而且能染红枫叶、霜林:“莫道男儿心似铁,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金·董解元《诸宫调》);“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元·王实甫《西厢记》)。

在以泪为意象的别离诗词中,有唐代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既然“蜡烛有心”,那就难免为“多情”所感,而主动加入“惜别”者的行列。于是,在作者眼里,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也就带有惜别的意味了。较之正面描写离人自己通宵垂泪,这样著笔自然更加纡曲有致。

显然,泪的介入,往往不仅使别离的氛围变得更加惨淡,也使别离曲的旋律变得更为哀婉。别离,之所以为“黯然销魂者”,不就是因为它能催人泪下吗?作为内心苦水的结晶,泪的挥洒,说明离人委实已伤心到极点。而古往今来,有多少这样的伤心人啊!

教师归纳: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六—挥泪泣别 (板书)

(七)以水喻别

水,是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又一意象。水的纤柔,象征着离情的缠绵;水的悠长,象征着离思的绵邈。(此处插播歌曲李之仪《卜算子》,在悠扬乐曲中品味离情的缠绵)

(李之仪《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析读]词写得言短意长。全词围绕着长江水,展现一个女子的思念与离恨,表达了她“定不负相思意”的决心,感情由低向高层层发展,起伏跌宕。上片重复长江而有变化,下片又紧扣江水写思念而不得的怨恨。

语言明白如话,质朴自然,既体现了民歌的艺术特色,又极好

地传达出相思情深的意味,是一首充满民歌风味的不可多得的佳作。 )

古代作家习于用水来写照离情离思,恰如他们习于借柳咏别一样。古诗中以水为意象表达送别之情的也不少。如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深千尺的“桃花潭水”抒写别情,但仍“不及”汪伦送我时的情谊。再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那送别之情就如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向东流去,连绵不断。

水是具体的意象,作者以此来表达具体的情感,化无形为有形,化无情为有情,更形象地表达离别之情,仿佛看得见,摸得着。宋丹丹说:“你要问我爱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就是此道理。

教师归纳: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七—以水喻别 (板书)

(八)借月咏别

借月咏别,滥觞于南朝作家谢庄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这一飘落天外、匪夷所思的想像,开了借月咏别的先河。唐诗中的“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韦应物《寄李儋元锡》),“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等等。都是独运灵光的借月咏别佳句,而晏殊《蝶恋花》“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明月的银辉搅得离人彻夜无法入梦;天亮以后,残月的余辉仍斜射房中,不肯罢休,这是因为它不知道别离的痛苦。反用张泌诗意,而各有千秋。月,这一别离文学作家递相沿袭的意象,在宋代词人笔下分明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苏轼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段几乎家喻户晓的名言以月之圆缺比喻人之离合,兼具诗情与哲理,曾激起古往今来多少离人的强烈共鸣!

教师归纳: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八—借月咏别 (板书)

三、课堂小结:

综上所述,离别诗是有些固定的象征事物,但最重要的仍是真情实感含蓄而真挚的表达。

应当补充说明的是,“柳”、“水”、“酒”、“月”、“泪”、“草”、“云”、“南浦”、“灞桥”等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往往被作家们交织在同一首作品中,促使它们互生互济、相辅相成,共同负起烘托、渲染或写照、象征离愁别恨的使命。有的兼用月、泪,如晚唐韦庄的《女冠子》:“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有的兼用水、酒、月、草、南浦,如明代黄周星的《满庭芳》:“新绿方浓,残红尽落,多情正自凝眸。不堪南浦,又复送归舟。便倩江郎作赋,也难写别恨离愁。消魂久,斜阳芳草,天际水悠悠。。”如此变化组合,以至于无穷,而别离主题便在变化组合中不断得到新的生发。

“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始免别离愁。”杜牧在千年之前的一声喟叹依旧言犹在耳。离别作为一种永恒的存在自人类诞生之日以来的漫长岁月里就一直是文学、音乐以及戏曲表达的一个恒久主题。但与其说离别之愁是古人留下的深深印记,不如说是古人把人皆有之的离别悲情化。

四、拓展延伸

别离词大多涂抹着感伤的色彩,弥漫着悲剧的气氛。但并不是所有的别离词都一味作哀婉语、愁苦态。正如即使在乌云布满天空时,偶而也能看到一抹透过云隙的阳光一样,它掩盖不了尚有另一些别离词力图

以刚健语、旷达态冲破哀婉、愁苦氛围的事实。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作者在临别时劝慰杜少府说: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连,那么即使一在天涯,一在海角,远隔千山万水,而情感交流,不就是如比邻一样近吗?可不要在临别之时哭鼻子、抹眼泪,象一般小儿女那样。王勃的这一首,一洗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被誉为“婉约之宗”的秦观也作过变奏的尝试,而且其尝试非常成功: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

“两情”二句对眷眷然不忍分别的牛郎织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对爱情忠贞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当你独处逆境时,想到在那海角天涯,有一颗坚贞的心始终以同样的频率伴随自己的心跳动时,这不也是一种幸福吗?在作者的精心提炼和巧妙构思下,古老的题材化为词中闪光的笔墨,迸发出耀眼的思想火花,使所有庸常的伤离怨别之作黯然失色。

在宋代别离词,尤其是南宋别离词中,另有“悲壮”一格。即虽也有悲凉之语、沉郁之句,却不掩刚劲之骨、雄壮之气。因而亦归于“变奏曲”之列。张元干《贺新郎》是其中的显例: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我们听到的不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的凄惨之音,也不是“动离忧,泪难收”(秦观《江城子》)的哀怨之语,而是“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的金石之声——古往今来,有多少爱国者报国无门,却心志不灰,我们既然怀着生死不渝的报国之心,又岂肯像一般的小儿女那样计较个人的恩怨得失呢?这充分体现了作者的高风亮节,正是此词的不同凡响处。

从美学意义上说,别离词那哀婉、愁苦的主旋律似乎属于阴柔之美,雄健、昂扬的变奏曲则似乎属于阳刚之美。它们表现为不同的审美类型,都能产生强烈而持久的美感效应。如果真要分出高下,那么,前者的哀婉与愁苦,显示了对生命中的缺憾的被动的消极的喟叹;后者的刚健与昂扬,则表现了对生命中的缺憾的主动的积极的挑战——一种明知如此却不甘如此的挑战。

五、教师总结:

学生朗读诗歌。

师:反复的诵读和精彩的赏析将我们带入深沉悠远的离情氛围。当我们随凄清哀婉的送别而辗转伤怀时,当我们为清新明朗的送别诗而欢欣鼓舞时,当我们为离伤中渗出的身世之感际遇之悲而扼腕叹息时,我们已经走进了送别诗。只有走进送别诗,才能感受到诗歌美丽的文字中流淌出的悠长韵味;只有走进送别诗,才能感受到诗歌优美的词句中蕴含的深沉魅力。

(播放毛阿敏《同一首歌》,营造情深意重离情氛围)

结束语:人总要往前走,前进是为了更好的停留。人生如此,那我们不如祝福——当时间走过,现在的离别已为永远,变为一抹淡淡的涩,衬托这现在纯淳的甜!记住,前面有更美的圆!

六、实战演练

1、诵读各种类型的送别诗。

2、阅读下面两首诗,分析诗中表达的离别情感,各选取一个角度写一段10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下发材料)

送魏万之京(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

七、教学后记:

1、针对学生的特点,我发现,适当引导和指点后,整节课的难点便不在理解诗歌,而在于诵读诗歌。如果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注意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对诗歌的理解会大有帮助。

2、努力做到将知识性与文学性有机结合起来而不顾此失彼,将是今后诗歌教学中揣摩提高的重点。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爱情祝福诗句

下一篇: 形容忧伤的诗句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