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舍不得离别的诗句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04    阅读:

舍不得离别的诗句篇一
《离别(诗歌)》

离别(诗歌)

八一班 韩新月

离别是一杯醉人的葡萄酒

无边的大海是我对你的相思

美丽的珍藏是记忆真挚的感情与美好的回忆 天上最美的是星星

人间最美的是温情

脸上最美的是笑容

那天,你轻轻的走了

你像风一样离去

不留下一片痕迹

你说:

一个微笑可以融化沉重的脸

一句安慰的话可以鼓舞丧气的心田 一点帮助可以减轻人生的重担

青春是打开就合不上的书

友情是找到了就舍不得丢的宝库 人生是踏上了就回不了头的路

生活是升起了就拨不开的迷雾

而离别只是对对方的一种解脱

愿你走在洒满阳光的小道上

没有思愁和忧虑

风沙缠绵,你我离别

随雨化作相思泪

随风荡漾在秋波里

1. 月归

生在百灵中。 草色迷人眼, 月落何时归, 情乡意如何。

2.愁

昨夜闲弹不胜愁, 闻歌一曲听蝉鸣。 边秋一雁声无愁, 艰难苦恨谁了知?

3.刻痕

何年何日见? 匆匆又一年。 花落迹无痕, 存世惟有等。

舍不得离别的诗句篇二
《送 别 诗 词 鉴 赏》

舍不得离别的诗句篇三
《诗歌《离别的车站》》

《离别的车站—庆阳》

寂寥而孤独的夜色中,

皎洁的月色一泻千里,

透过路灯,为行色匆匆的旅人披上了一层洁白的轻纱, 马路两旁苍白无力的积雪,

映得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像极了暮春时节努力挣扎在枝头的的梨花, 人山人海的车站,

没有春节的喜庆,没有银铃似的笑声,

有的只是在杂吵得声音中断断续续传来的哽咽。

抬头望望车站里最醒目的大红色屏幕上的时间表, 极其不情愿地爬上了将要开往他乡的旅车,

脸紧贴在冰冷的玻璃窗上,不自觉的咬咬嘴唇, 沙哑的喉咙已喊不出心中那一千个一万个舍不得, 不舍……不舍……

虽然列车的终点是一个别样缤纷多彩的世界,

但是……但是……

此时此刻心中的悲戚已淹没了终点站那个城市的繁华, 终于……终于……

列车在时间的催促下启动了,

一句句叮咛与祝福也被凝结在了夜空,

还是……还是要走了

透过泪眼向朦胧夜色里的父母挥挥手, 道一句……道一句珍重

珍重.珍重!我亲爱的阿们!

舍不得离别的诗句篇四
《初三语文送别诗》

初三语文诗歌复习学案(送别诗)

设计人:孟小梅 审核人:丁建军

一、什么是送别诗:

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它一般是按照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 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送别诗中尤其以赠友送别诗最为典型和常见。 【“赠友送别诗”的特点与鉴赏】

赠友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数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尤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互赠,以表达离愁别绪。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关于送别诗的作法,《诗法家数》曾作过如下归纳:“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说情景,或带思慕之情;第四联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赠友送别诗的特征:

文字特征:一般会出现“送”、“别”、“赠”等字样。

意象特征:一般会出现与送别相关的“杨柳”、“行舟”、“劳歌”等词语;

情感特征:表达的是离别时的不舍和伤感,别后的孤寂和思念以及对友人的劝勉和安慰。 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以物喻人,或是心理刻画。 学过的送别诗: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李白《赠汪伦》、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柳永《雨霖铃》等。 二、送别诗鉴赏方法:

合写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第二、三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末句要有理警,意味隽永为佳。

(1)、杨柳、酒 从《诗经》中“昔我往也,杨柳依依”开始,“柳”便与离别结下了不解之缘;加上“柳” 与“留”谐音,古人送别时折柳相赠,所以杨柳便成了一个离情别绪的意象。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2)、长亭、短亭、劳劳亭 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3)、南浦 也是一个表离情别绪的意象,多用于水边送行,如:江淹“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4)、寒蝉、船(舟)、阳关、古道、夕阳、月落、暮钟、西风、灞桥、美酒等也都是与离别有关的意象。

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为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情感2:宽慰 别董大 (情深意长的勉励)

千里黄云白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情感3:劝慰中带难分难舍

送元二使安西(情深意长的勉励)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情感4:表诗人志节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情感5:想象友人别后的怅惘、孤寂、落寞。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情感6:朋友间的友谊。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小结:古代送别诗一般表达对友人的留恋、关怀,或对友人的宽慰,对友人的思念,表达自己的志节,依依不舍,分别后自己的孤寂、惆怅、落寞。 三、常用表现手法

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或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送别诗主要抒写离别之情。考察其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1、直接抒情

好友分别,离情别绪自是深重,深情厚谊不吐不快,所以,在送别诗中,有很多是直抒胸臆的作品,如高适的《别董大》前两句直写落日之景,后两句直写真诚情谊,全是肺腑之言而毫无保留阻碍,慷慨悲歌,一吐为快。再如李白的《赠汪伦》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友情之厚,深及千尺,借助潭水直抒胸臆,则更是把浓重的离愁别绪直吐出来而不假任何掩饰。

当然,直抒胸臆是一种坦诚,是深情厚谊的最直接的体现,但是,深挚的情感又往往是说不尽道不完的,所以有很多诗人不愿去仰声长呼,而是借助别的方式表达出来,于是他们找到了间接抒情这一法宝。

2、间接抒情,又有多种形式。

①以喻显情,如刘过的《柳梢青•送卢梅坡》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②借酒抒情,见《世纪金榜》

③借物抒情,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心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言下有“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意思。这样写更能深化主题而富于魅力。如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通过写柳条藤蔓、黄莺的伤离别表现人的情思心绪。

④借景抒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的确,景物在诗人的眼中是会变的,它会因诗人的情绪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在送别诗中,诗人们在送别时的眼前的景物也都往往附上了浓重的情

感的色彩。这也就是王国维所说的“有我之境”,这一点在送别诗中也有深刻的体现,是送别诗一个相当显著的特点。

除了以上四种抒情方式以外,还有两种方式需要注意:

⑤以乐景衬哀情,送别环境千差万别,有凄风苦雨中的送别,也有良辰美景中的离别。写凄风苦雨固然可以烘托别离之苦,写良辰美景又何尝不能反衬离人的懊恼。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和离别的难堪,美好景色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

如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⑥想象(虚拟),送别诗常在作者触景生情的基础上向前推想,大抵是想象分别后朋友行旅中的孤寂和在这种孤寂环境中的愁苦心情,更主要的则展示了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

如王昌龄的《送魏二》“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想象分别后友人月下船泊潇湘,“愁听清猿”,甚至在梦里也因旅夜孤独而不得安寝的幻想,借以加倍地表现离别的惆怅和对友人深切的关怀。 四、鉴赏示例

【鉴赏示例1】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宫苑。砧衣:捣制寒衣的声音。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鉴赏示例2】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 1.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答: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

2.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鉴赏示例3】

【双调】沉醉东风 关汉卿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

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1、这是一曲言情之作,与一般送别抒情曲相比较有何特色?请从内容与表现手法两方面加以说明。 答:从内容上,这首散曲虽然与一般送别抒情曲一样表达离别时的依依不舍的送别情意和对好友“保重将息”的叮咛,但没有那种缠绵悱恻的悲伤与愁绪,而是以一句“鹏程万里”来激励对方,从而体现一种昂扬向上、充满自信的送别情调。

从表现手法看,此曲主要以行为、心理、语言描写来表现主题。一般的送别诗多是“借景抒情”,即通过典型的景物描写来抒发主人公的悲伤情感。而本曲没有常见的“离别之景”的描绘,偏重于送别时的动作、心理、语言等细节来表达此曲主题。【注意一二句的比喻,后三句的对比】 五、实战演练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 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 谢亭送别 许 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3、这首诗的前两句与后两句描写的是否同一时间的事?作者这样处理,表达了什么感情? 。 4、诗中两处描写自然景物,其作用有什么不同?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5、“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6、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初三语文诗歌复习学案(行旅诗)

设计人:孟小梅 审核人:丁建军

一、什么叫行旅诗:

行旅诗即羁旅诗,古人或者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羁旅诗通常

表现客居他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与向往。

这些感情是人类亘古相通的,容易引起共鸣,所以羁旅诗大多浅显易懂。 二、鉴赏羁旅诗应从以下几点切入: (1)把握情感类别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的第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在朦胧夜色中,江边的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之所以径称“江枫”,也许是因枫桥这个地名引起的一种推想,或者是选用“江枫”这个意象给读者以秋色秋意和离情羁思的暗示。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慈母的一片深情,是在琐琐碎碎点点滴滴的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担心儿子迟迟难归,所以针针线线,细细密密,将爱心与牵挂一针一线缝在游子的衣衫之上。

③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柳中庸的《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这首诗意在写征夫长期守边,东西辗转不能还乡的怨情。诗的首句写守边时间延续,地点转换;第二句写天天战争不息,生活单调凄苦;三句写边塞气候恶劣,暗隐生还无望(归青冢);四句写边塞形胜,点明生涯之不定。以怨为题,却无一“怨” 字,用叠字和名词,浑成对偶反复,回肠荡气,虽无“怨”字,怨情自生。 (2)挖掘关键信息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这些都是鉴赏的切入点。标题中的“怀归”就是解读诗歌的钥匙。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3)留心诗中意象

月亮:[见月怀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以幻作真,为突出对故乡的思念;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杜鹃:又叫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 之说。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落日意在爱惜,如“故人”;

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与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还有暮霭、落日、夕阳也可表现游子思乡之情。

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

①“望月怀远” ②“鸿雁传书” ③“折柳送别” ④“杜鹃啼血”等。 (4)注意两种手法

羁旅诗的创作手法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①乐景衬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②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 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妻子写得娇美动人,也衬托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动人。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从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三、鉴赏示例:

夜到渔家 【唐】张籍

渔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行客欲投宿,主人犹未归。 竹深村路远,月出钓船稀。遥见寻沙岸,春风动草衣。

注释:①张籍仕终国子司业故称。②宋人刘攽《中山诗话》评张籍诗说“张籍乐府词,清丽深婉,五言律诗亦平淡可爱,至七言诗,则质多文少。”

【赏析】

首联描画渔家的住舍环境,首句扣题中的“渔家”一词,交代了投宿地点;同时点出了诗人行途所经之处。“潮水入柴扉”,承上句的“在江口”三字,交代渔家住所的位置。屋舍濒临江口,便于打鱼;江潮直逼柴门,可见地处低洼,居住条件很差。同时,这句也表明时值涨潮,正是渔家忙碌劳作的光景。

颈联叙述“行客”投宿的情景。“欲投宿”表明天色已晚,行客一天劳顿,疲乏不堪,正巴望着能早点借宿歇脚。驻足柴门外,举目四望,一派萧索、静寂的景象。久扣柴扉不闻应,陋舍阒无一人,饥肠辘辘,腰酸脚软的“行客”不免平添多少失望。一“欲”一“犹”,两相照应,将“行客”渴盼投宿而不得的焦急、迫切的心情惟妙惟肖地传达了出来。

颔联写“行客”急切找寻渔家主人的情景。这一联对仗工稳,由前文的叙事转笔写景,遥呼首句的“在江口”与“潮水入”两句,衔接连贯。它描绘了江口渔村的萧疏、散淡的景象。你看,碧竹深深,浓荫匝地,村路弯弯,时隐时现,更显出几分幽眇曲折;月上高天,清光流泻,空明澄澈,因而可见江面上稀稀疏疏的钓船。“钓船稀”表明渔家将归,“行客”原本失望的心陡然燃起了希望,先前的焦躁又为期待所取代了。这两句写景,突出渔村的静谧;但静中有动,充满生气,那就是人的劳动——渔家的辛苦劳作,使自然显示出充盈的生命力!

尾联写“行客”等来渔家主人的欣喜的情景。他伫立于凄清落寞的江畔,翘首以待主人的归来。看,远远的江波上,一叶扁舟正向江边驶近,那渔家正在寻找泊靠的沙岸,他身上的蓑衣在春风中飘动,这大概就是他要投宿的那家渔舍的主人吧!于是,“行客”此时的心情顿然爽朗、舒畅起来了。这两句写的是动景,表现了莫名的喜悦。结句,着一“动”字,使全篇为之鲜活,境界亦为之开阔。 【思考题】

1.简要分析“行客欲投宿,主人犹未归”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内容?

答:运用了对比手法,把行客夜到渔家而主人未归的焦急、无奈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2.诗歌的最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表达了主人盼望渔人归来的急切心情以及看到渔人归来后的喜悦。颈联首句写行客因急切地盼望渔人归来而遥望竹林深处的村路,含蓄地表达了“行客”的焦急心情。等待已久,天色已晚,钓船渐稀,远远望去,沙堤之上,春风吹拂,一个披着蓑衣的身影忽然闪现出,行客喜出望外。 四、实战演练: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赏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诗中“日暮客愁新”的“客愁”因何而起?

4、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5、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分水岭 再宿武关 温庭筠 李 涉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6、 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溪水”?请指出两首诗中通过溪水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

点,并作简要分析。

7、有人认为,“溪水无情似有情”中的“似”字改成“却”字更好,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送别诗答案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3、这首诗的前两句与后两句描写的是否同一时间的事?作者这样处理,表达了什么感情?

答:不是同一时间,中间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间隔。作者这样处理是为了强化送别的感伤,酒醒以后,才意识到朋友已经离得很远,倍感凄凉孤寂。 4、诗中两处描写自然景物,其作用有什么不同? 答:前者描写红叶青山的美景是乐景衬哀情,反面衬托对朋友的留恋之情,后者描写满天风雨是正面衬托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5、“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

6、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行旅诗答案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赏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答:“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答: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作者从对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而说家人想念自己,更突出了自己的思家之情。诗的语言朴实无华,晓畅易懂。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诗中“日暮客愁新”的“客愁”因何而起?

答:因日暮泊船而起。

4、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答:寂寞之中寻求到一点慰藉。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5、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分水岭 再宿武关 温庭筠 李 涉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6、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溪水”?请指出两首诗中通过溪水所表现出来的

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拟人。前一首诗写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在和自己这个同行三日的友

舍不得离别的诗句篇五
《六下古诗》

七步诗

词句注释

⑪持:用来。

⑫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⑬漉:过滤。

⑭菽(豉):豆。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⑮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⑯釜:锅。

⑰燃:燃烧

⑱泣:小声哭

⑲本:原本,本来。

⑳煎:煎熬,这里指迫害。

⑴何:何必。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诗人、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是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dàn),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自幼颖慧,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落笔成文,深得曹操的宠爱。

鸟鸣涧

注释

①鸟鸣涧:鸟儿在山中鸣叫。 ②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③桂花:一种春桂,木犀的通称。一般在八月开花。

④空:空寂、空空荡荡。空虚。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⑤月出:月亮升起。

⑥惊:惊动,扰乱。

⑦时:时而,偶尔。

⑧时鸣:偶尔(时而)啼叫。

⑨山鸟:山中的鸟

注:“春山”和“春涧” 都是地名。

译文

月光下的山谷寂静无声。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月亮出来了,小鸟被月光惊动。时不时的在山涧中传出一阵阵清脆的鸟鸣。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芙蓉楼送辛渐

词语注释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这首诗是作者在江宁做官时写的。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平明:天亮的时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楚地的山。这里的楚也指南京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

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冰心,比喻纯洁的心。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直译

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一说山西太原人。诗擅长七绝,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其边塞诗很著名,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登开元十五年进士第,补秘书郎。二十二年,中宏词科,调汜水尉,迁江宁丞。晚节不护细行,贬龙标尉卒。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集六卷,今编诗四卷。有《王昌龄集》。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1400首诗词流传至今。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

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

①独步:一个人行走,这里指的步指散步,全意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②寻花:赏花

③蹊(xī): 小路。

④留连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留连”是个“联绵词”。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连”也写作“流连”,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⑤时时:时常。

⑥自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

⑦娇:婉转动听的。

⑧啼:(某些鸟兽)叫声。

⑨江畔:江边

⑩戏:嬉戏。

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压垂了枝条。舍不得离开嬉戏着的不停飞舞的彩蝶,自由自在娇媚的黄莺啼鸣和谐,动听。

石灰吟

词注释

1.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虚词,形容很多。锤:锤打。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浑:全。

5.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诗句译文

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祖籍考城(今河南省民权县) ,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竹石

诗词注释

咬定:咬紧

立根:扎根。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坚韧:坚强有力。

任:任凭,无论,不管。尔:你

诗句译文

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郑燮(1693~1765),清代书画家、诗人。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江苏兴化)人。擅画竹、兰、石,书法以“六分半书”名世,诗文也写得很好,所以人称“三绝”。其画在画坛上独树一帜。与罗聘、李方膺、李鳝、金农、黄慎、高翔和汪士慎并称”扬州八怪“。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词语注释

⑪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

⑫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⑬涕:眼泪。

⑭却看:回头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⑮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⑯放歌:放声高歌。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

⑰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作伴:与妻儿一同。

⑱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⑲便:就的意思。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白话译文

在剑南外忽然听到官军已经收复河南、河北一带,高兴得连泪水都沾湿了我衣裳,回头看妻子儿女的忧愁都不知道去哪了,我随意地用手卷起书本,高兴得简直要发狂。我忍不住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纵情高歌,开怀畅饮,一路春光可以伴我回故乡了。我准备即刻从巴峡穿过巫峡,又直下襄阳回到洛阳。

·杜甫(712~770),字子美,常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己亥杂诗

词语注释

1.浩荡: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2.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3.天涯:指离别京都的距离,亦可翻译成天边,形容很远的地方。

4.落红:落叶。

5.化作春泥:变成春天的泥土。

6.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7.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8.恃(shì):依靠。

9.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10.天公:造物主,这里指皇帝。

11.己亥:时间。

12.降:降生,降临,出现。

作品译文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伤。

我奉劝皇上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泥一定规格选取更多的人才。

·龚自珍(1792年(壬子年)8月22日~1841年(辛丑年)9月26日),字璱(sè)人,号定庵(ān)。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浣溪沙 词牌简介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

注释

蕲qí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浸:泡在水中。

萧萧:形容雨声。

子规:布谷鸟。

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白发:老年。

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

译文

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舍不得离别的诗句篇六
《诗词试题一》

诗词试题一

一、李白诗选读

知人论世

四川江油县青莲乡,是一代大诗人李白的故里。一代诗仙就从这里起步,以隐隐雷声的脚步闯进诗坛,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一座永不褪色的丰碑。

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二十四岁时,“仗剑去国,辞亲远行”。“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踏遍了黄河中下游和整个长江流域。

他当过隐士,养了无数的驯鸟;也当过道士,痴情于采药炼丹,求仙得道;他精于骑术,擅长射箭、击剑,以游侠自命。他有过皇帝召见的殊荣,也有安史之乱中卷入政治斗争,被关进了监狱成为囚犯的耻辱。他一生的大起大落,充满了荣光和艰险。

传说,他是为捉到月亮跳入长江而死的。他乘着酒兴,要把发光的生命交于浩阔的长江。于是他化成了皎皎的明月,滚滚的波涛,永远在中华大地上照耀着,奔流着。

实战演练

1 李白 (一)丁都护歌○

2上征去,两岸饶商贾○3。吴牛喘月○4时,拖船一何苦! 云阳○

5半成土。一唱都护歌,心摧○6泪如雨。 水浊不可饮,壶浆○

7,无由○8达江浒○9。君看石芒砀○10,掩泪悲千古! 万人凿磐石○

1《宋书·乐志》记载,彭城内使徐逵之被人杀害,宋高祖丁旿去处理后事。徐逵之的妻子○

是宋高祖的长女,她叫丁旿到她的府阁下,亲自询问殡殓之事,每问一句,都叹息“丁督护!”语声很哀切。后人根据她的悲叹声写成哀怨的《丁督护歌》。本诗是李白运用旧题,另创新

2云阳,意,写纤夫的悲苦。○今江苏丹阳,是长江下游商业繁荣区,有运河直达长江。当时,

3太湖多产孔石,云阳地近太湖,官吏驱民把石料通过运河运往中原,以供园林建筑之需。○

4吴牛喘月:南方的水牛怕热,见月疑是日,故喘。 ○5壶浆:饶商贾(gǔ):商贾云集。○

6心摧:极度伤心。○7磐石:大石头。○8无由:没办法。○9江浒(hǔ):江边。壶里装的水。○

10石芒砀(dàng):石头又大又多。 ○

参考译文

(炎炎夏日)纤夫们逆水拖船,艰难地行走在商贾云集的云阳城里,他们气喘如牛,拉纤的生活是多么的痛苦!江水浑浊,纤夫们只能就河中取水而饮,一壶水中竞有半壶为泥土。他们唱起凄切哀怨的《丁督护歌》,全都伤心得泪下如雨。即使有万人之力,也难以凿开、拖曳这些磐石到达江边,请你看看这采之不尽,输之不竭的石头吧,它们足以让人忍泪悲伤千年啊!

1、 对诗歌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云阳上征去”六句写暑天拖船之苦。读者似乎看到一群褴褛的纤夫,背牵着纤,喘着气,低着头,一步一步地行进在江边„„

B. “一唱都护歌”二句写纤夫的心情。他们拖着船,唱着号子,歌声凄切哀怨,故口中唱,心中悲,泪水更是如雨一样零落不止。

C. “万人系磐石”二句,场面更为让人惊心动魄,磐石大且多,即使有万人之力拖曳也难以达至江边。此句照应了“拖船一何苦”,极言行役之艰巨。

D. “君看石芒砀”二句是实写诗人眼前所见。这样的石头又大又多,采之不尽,输之不竭,而纤夫之苦足以感伤千古,没有尽头。深化了诗歌主题。

2、本诗的诗眼全在一个“苦”字。用波浪线划出描写纤夫们劳苦的句子,谈谈对这些诗句的理解。

3、全诗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D 2“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纤夫们拖着采石船,哼着号子,唱着悲歌歌,他们口中唱,心中悲,泪水更是像雨一样零落

不止。 3这首诗诗人运用乐府旧题,另创新意,通过写纤夫们夏日拖船之苦,表达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二)越女词

李白

1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2不出来。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

1棹:摇船。○2佯羞:假装害羞。 ○

参考译文

一群采莲姑娘,她们见有陌生的客人过来,便唱着渔歌,掉转船头,笑着躲进荷花丛里去,装着怕难为情就不出来了。

4、炼字:“棹”、“入”二词是入神之笔,请选一字品味。

5、悟美:此诗风格清新自然,体现了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风。说说耶溪采莲女美在什么地方?

6、对比:谢灵运有《东阳溪中问答》诗,应是此五首诗之所本。谢诗曰:“可怜谁家妇,缘流洗素足。明月在云间,迢迢不可得。”“可怜谁家郎,缘流乘素舸。但问情若为?月就云中堕。” 试比较李诗与谢诗中描写的女子有何异同。 4“棹”指摇船的动作。摇船时还唱着歌,可见行船之轻松欢快;“入”是“笑”着划船钻入荷花里面,欲出不出,假装害羞,天真活泼之态,历历在目。

5耶溪女美就美在她们美妙的歌声、如花的笑脸和娇羞的神态:荷花人面相映,欲出不出,天真活泼之态,历历在目。

6相同点:两诗中的女子都美艳绝伦,一似莲花一似月,“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不同点:李诗中的采莲女能划船,会唱歌,爽朗豪放,生性活泼好动;谢诗中的妇人,皮肤如银,似乎不多言语,矜持典雅。

(三)长相思 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1秋啼金井阑○2,微霜凄凄簟色寒○3。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1络纬: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2金井阑:精美的井阑。○3簟色寒:指竹席的凉意。 ○

参考译文:

长相思啊长相思,我的相思在长安, 秋天蟋蟀常悲鸣,声声出自金井阑。

薄霜凄凄送寒气,竹席已觉生凉寒; 夜里想她魂欲断,孤灯伴我昏暗暗。

卷起窗帘望明月,对月徒然独长叹; 如花似玉美人呵,仿佛相隔在云端!

青山冥冥啊,上是无边无垠的蓝天, 清水渺渺啊,下是浩浩汤汤的波澜。

天长长来地迢迢,灵魂飞越多苦辛; 重重关山阻且险,梦魂相见亦艰难。

长相思啊长相思,每每相思摧心肝!

7、理清结构:此诗形式匀称,“”这个独立句把全诗分为篇幅均衡的两部分。前面由两个三言句发端,四个七言句拓展,写 ;后面由四个七言句叙写,两个三言句作结,写的是 。全诗从“长相思”展开抒情,又于“长相思”一语收拢。

8、“一切景语皆情语”。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纺织娘在金井栏边鸣叫,已到了有霜的时节,连竹席上都透着寒意。说说此处环境描写的作用,再找出诗中的另一处环境描写。

9、对“美人”的思念,其实也是对理想的追求。“美人”其实是一种政治的托寓,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作用的思想感情?

7 8 渲染悲凉的气氛,引出下文对心上人的思念。“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9 全诗表达了诗人追求政治理想却不能实现的抑郁和苦闷。

(四)关山月① 李白

明月出天山②,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③。

汉下白登④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⑤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⑥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①关山月:古乐府诗题,多抒离别哀伤之情。 ②天山:指祁连山,位于今青海、甘肃两省交界。③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④白登:白登山,在今大同东北。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胡:此指吐蕃。窥:有所企图。⑤戍客:指戍边的兵士。⑥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

参考译文

一轮明月从天山升起,穿行于苍茫的云海之间。

那横跨数万里的长风,一直吹越玉门关。

想当年汉军曾出兵于白登山一逞的山道上,而今胡兵又断窥伺着青海湾。

自古以来,此地就是兵家必争要地,多少出征战士奔赴前方,却不见有人生还。 守边的士兵们凝望着荒凉的边城,不尽的思归情感使他们无不愁眉苦脸。

值此明月高悬之夜,可怜的征人妻子,因痛感丈夫的远别而叹息不已。

10、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B本诗写离人思妇之情,显得过于纤弱和愁苦,境界也显得有些狭窄。

C诗人放眼于古来边塞上的漫无休止的民族冲突,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所带来的痛苦,但对战争并没有作单纯的谴责或歌颂。

D这首诗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并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合进去,从而展开了更深远的意境。

11、诗的开头四句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试根据自己的理解,描绘或重组这壮阔的意象。

12、“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一实一虚,写尽了相思之苦;“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你认为是谁在“叹息”?是“戍客”,还是“思妇”?

10 B11 一轮皎皎的明月从天山升起,穿行于苍茫的云海之间。士卒们身在西北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但觉长风浩浩,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构成一幅万里边塞图。12应该是战士们想象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在苍茫月夜,叹息不止。

(五)沙丘○1城下寄杜甫

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2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3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4。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1沙丘,在山东汶水流域。○2高卧:这里指闲居。○3日夕:朝暮,从早到晚。○4鲁酒两句:○

《庄子·胠箧》:"鲁酒薄而邯郸围"。此谓鲁酒之薄,不能醉人;齐歌之艳,听之无绪。皆因无共赏之人。

参考译文:

究竟是为了什麼原因,使我来到了沙丘城这个地方?使我尝尽了孤独乏味的闲居生活。自从你离开之后,每天每晚上陪伴我的,只有那城边的老树,以及萧瑟的风吹叶动之声。一个人独自喝著薄酒,怎能尽情欢醉?一个人独自聆听齐歌,又如何能安慰寂寞的心情?我对你的思念之情正如这一川浩荡的汶水,紧紧追随著你一同南去。

13、“借景抒情”乃诗歌创作中的主要手法,请分析李白在这首诗中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

14、“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这两句诗是如何表现诗人对杜甫的深深怀念之情的?

13、第一道题实际上是鉴赏本诗的写法,只要抓住“古树”“日夕”“秋声”“汶水”这几个意象,结合景色的特点分析,就能感受到诗人哀婉凄凉的心情。参考答案:“古树”“日夕”“秋声”这些特定的景物无疑烘托出一种近乎于哀婉凄凉的心情,由此可见,杜甫的离去使诗人此时此刻的心绪极为不佳;再有,将自己的思念之情喻为汶水,浩浩荡荡随友而去,亦表现出此情的深远之处。

14、此题主要是鉴赏内容,在萧瑟的秋风里,凄寂的气氛中,更令诗人思念友人,追忆往事,更叫诗人愁思难解。怎么办呢?“别离有相思,瑶瑟与金樽”。然而,此时此地,此情此景,非比寻常,酒也不能消愁,歌也无法忘忧。“不可醉”,即没有那个兴趣去痛饮酣醉。“空复情”,因为自己无意欣赏,歌声也只能徒有其情。这么翻写一笔,就大大地加重了抒情的分量。参考答案: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因为杜甫不在身边,喝酒听歌都不能解愁,由此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

(六)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①,西望长安②不见家。黄鹤楼③上吹玉笛 ,江城④五月落梅花⑤ 。 注释:

①迁客去长沙: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李白也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牵连,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所以诗人以贾谊的遭遇自比,引为同调.迁客,指贬谪之人. ②西望长安:诗人写此诗时在江夏(今湖北武昌),所以向西边望长安. ③黄鹤楼:故址在武昌长江边的蛇山上. ④江城:即江夏. ⑤落梅花:即笛曲《梅花落》,为押韵改称"落梅花". ⑥郎中:官名,各部尚书,侍郎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15、诗歌首句提及的“迁客”当指西汉贾谊,作者借他来表达自己的什么心情?

答:

16、《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江城五月,恰逢初夏,当然无梅,可是耳

闻笛声吹寒,不觉眼前便有梅花漫天飘飞。作者运用的是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答:

15、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抒发了诗人迁谪之感、去国之情。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含有自我辩白之意。

16、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运用了通感(移觉)修辞手法,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七)子夜吴歌(四首) 李白

A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素手○1抽针冷,那堪把剪刀。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B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C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D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4,良人罢远征○5。 注释:

1素手:洁白的手。多形容女子之手。○2菡萏hàndàn,未开的荷花为菡萏。○3留连:即○

留恋,舍不得离去。○4平胡虏:平定侵扰边境的敌人。○5良人:指驻守边地的丈夫。罢:结束。 参考译文:

长安城里皓月当空,千家万户捣衣声此起彼落。那阵阵秋风怎么也吹不尽啊,声声都是怀念丈夫的深情。哪日才能荡平敌寇,亲人呵!将从此不再远征。

17、《子夜吴歌》是李白写的四季组诗,请指出四首诗各是写的哪个季节的人事景物。 A( ) B( ) C( ) D( )

18、弄清“人、事、景、情”,往往是解读诗歌的四把钥匙。请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作答。

1人:四首诗各写了什么人? ○

2事:四首诗各写了什么事? ○

3景:四首诗各写了什么景? ○

4情:四首诗各写了什么情? ○

19、串串烧:请将李白诗歌中的名句序号填入对应的思想内容中。

1名句: ○

a“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 b“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c“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e“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f“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g“安得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思想: ○

A蔑视权要富贵,宣泄愤懑抗争( )

舍不得离别的诗句篇七
《改写古诗》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花什么诗

下一篇: 描写心累的诗句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