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船的诗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06    阅读:

船的诗篇一
《中国船(诗歌)》

中国船

——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本 土

历经五千年血与火

穿越八万里雷与电

中国船

从远古的神话中起航

沿着光荣与梦想的航线

劈风斩浪

一路驶来

带着盘古开天的神勇

带着夸父逐日的执着

带着精卫填海的壮烈

带着女娲补天的豪迈

有多少石破天惊

有多少壮丽辉煌

可是

当它驶入近代

驶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水域

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

已使它

变得摇摇欲坠

破烂不堪

那是一段血雨腥风的岁月

神州大地

到处是骨瘦如柴的身影

到处是被锁链捆缚的手脚

到处是如狼似蛇的皮鞭

和被皮鞭所抽打的生命

开裂在皮肤上

也开裂在心灵上的

伤痕

困厄与磨难

——笼罩着中国呀

贫瘠与羸弱

——充斥着中国呀

哀伤与辛酸

——写照着中国呀

屈辱与血泪

——浸泡着中国呀

然而

自从漫漫长夜中

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

开放出

一簇炽烈的火焰

中国船的命运

便一步步发生了改变

从此 从此啊——

以红船领航

中国船

不仅破开了迷雾

找准了航向

而且重整了旗鼓 加大了马力

开始如火如荼百折不挠地

朝着

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

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目标

奋勇进击

如今

我们的中国船

已变得硕大而威猛

昂然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民

正在当家作主的喜悦里

创造着自己

和谐幸福的生活

如今

我们的中国船

已变得靓丽而多彩

迅速富强起来的中国人民

正在风云际会的岁月里

描绘着自己

未来发展的蓝图

鲜花铺满锦绣的大地

阳光洒满晴朗的九州

广场上飞溅的喷泉

向历史述说着

什么叫焕然一新蒸蒸日上

节日里升腾的焰火

向世界昭示着

什么叫日新月异地覆天翻

划呀 划呀

快快地划呀——

八千万勇敢的船员们

划呀 划呀

快快地划呀——

十三亿智慧的水手们

而且 而且呀——

要把胜利的歌声

传唱得更响亮 更恢宏

因为在那慷慨激昂的歌声里

蕴藏着

千秋万代的渴盼与憧憬

让我们

伟大的中国船

驶入 繁华胜景的更深处

让我们

辉煌的中国船

驶入 浩瀚春光的更深处

作者姓名:张文喜

作品署名:本 土

作者简况:男,出生于1962 年,研究生学历。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北京创新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石化作协主席团委员,北京市房山区作协副主席,北京龙城诗韵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京房国鑫物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兼策划部经理。

通讯地址: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长虹东路2号

北京京房国鑫物资有限责任公司

邮政编码:102488

联系电话:010—89349828 13611062252

电子邮箱:zhbentu@163.com

船的诗篇二
《船与诗:一种文明的艺术考察》

船与诗:一种文明的艺术考察

【 正 文】

内容提要 船的发明在人类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的出现使茫茫水域成为可以自由航行的空间,因此在思想文化上船的意象意味着获救与希望,方舟模式是其经典形式。另一方面船也丰富了古代人类的诗情,船是诗是画也是音乐,扬帆起航、停舟夜泊牵系着诗人们丰富的情感世界。在诗人们的歌吟里,船也成为一种美学境界,春帆远水,秋月钓船,孤蓬落日,野渡舟横,是古典诗歌艺术的典型象征。

引言

人类在六千多年前就发明了船。《易·系辞》谓:“刳木为舟,剡木为辑,舟辑之利,以济不通致远。”船延伸了人类的脚,扩展了人类的路,使不可横绝的水域成为可以自由航行的空间,它既带来了空前的物质发展与生产进步,也拓宽了人类被狭小陆地所局囿的思维,引起人类对宇宙对社会更为深入的原始诗兴探索。方舟的出场更为船抹上一笔哲学与宗教相杂揉的神话色彩,船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人类获救与再传的社会符号。

“诗思浮沉樯影里,梦魂摇曳橹声中。”(戴复古《月夜舟中》)船不仅启迪了原始人类智慧,而且也丰富了古代人类的诗情。船是诗,是画,是音乐是水边初民世代赖以生存的依托,是青春少年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雄心壮志,是妆楼yù@①望的佳人梦中的期待,是人生不称意的士子啸嗷江湖,游戏红尘的最终寄托。船厚载了五味人生,看尽了众生百态,船上的沧桑炎凉几乎就是世上风风雨雨的缩影。

船也逐渐沉淀为一种美学意境:逆水行舟的劳累与艰辛,顺流而下的速度和节奏,徜徉水面的宁静与空灵,都给人类审美心理以启示与愉悦。春帆远水,秋月钓船,孤蓬落日,野渡舟横等以船为中心的审美意象,是古典诗歌艺术的典型象征,正是在千百年的反复歌吟中,船成为一种特殊意义的诗学语词。

一、超越阻隔:船文明的历史考察

触动原始人类造船的灵感是富有诗意的。《淮南子·说山训》谓:“见kuǎn@②木漂而知为舟”。《世本》谓:“古者观落叶因以为舟。”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既源于对自然的摹仿,也源于原始人类心中诗兴直观的思维。一棵顺流而下的树干,一叶浮于水面的小草,都给原始初民以发明创造的灵感启迪,如同历史将文字的创造归功于仓颉,船在阶级社会中成为明王圣哲的发明专利。《束薪发蒙记》谓:“伯益作舟。”《吕氏春秋》谓:“虞jù@③作舟。”《山海经》谓:“番禺始为舟。”这间接反映了后人对前贤的拥戴。《物原》将舟的发明归纳出一个具体完整的体系:“燧人以匏济水,伏羲始乘桴,轩辕作舟,颛顼作蒿桨,帝喾作柁樯,尧作维牵,夏禹作舵加以蓬碇帆樯,伍员作楼船。”前代名王贤哲皆榜上有名,既颂扬了前贤,又突出了船的出身之不凡。

原始的船种类繁多,分类细致,《天工开物》谓:“凡舟古名百千,今名亦百千,或以形名,或以量名,或以质名,不可殚述。游海滨者得见洋船,居江湄者得见漕舫,若局趣山国之中,老死平原之地,所见者一叶扁舟,载流乱筏而已。”

船出身不凡,家族庞大,名类繁多,其浩荡的气势是发明年代同样悠远的车所远远不及的。晋代崔豹《古今注》谓:“黄帝有熊氏始见转蓬而制车作指南,车以示四方。”船的灵感来源于水面的漂木,车的发明由于风中枯草的启迪,二者最初的起源同样富有诗意。

《诗经》中诸国多善于用车,而楚、宋等南方各国则习于用船,这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所决定的。北方平原辽阔,沃野千里,有行车的良好条件;仅有的黄河等几条大河又水阔浪急,是不得已而横渡的水域而非日常的交通便道,于是车成为北方的主要交通工具,如《诗经》中所描述的“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诗·召南·鹊巢》)“有车辚辚,有马白颠。”(《诗·秦·车辚》)“载驰载驱,归唁卫侯。”(《诗·yōng@④·载驰》)“大车槛槛,毳衣如tǎn@⑤。”(《诗·王·大车》)而楚,宋等南国又是另一番景象,

墨子在《公输》中谓:“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纵横交错的河流,星罗棋布的湖泊,使得船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

《楚辞》中描绘了多处行舟场面:“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屈原《哀郢》)“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屈原《涉江》)“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屈原《湘君》)庄子善于用舟来譬喻道的涵义:“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方舟而济河,有虚舟来触,虽有褊心之人终不怒也。”(《庄子·山木》)“饱食而遨游,泛然若不系之舟。”(《庄子·列御寇》)艺术来源于生活,《庄子》书中舟的出场不下十余处,正是生活中耳闻目见的到处是舟,文章中信手拈来的才是这熟悉得已深入潜意识中的物象。

两处山川风物孕育出两种文化特色:北国豪迈旷达,简洁质朴;南国柔婉含蓄,清空灵秀,后人谓《楚辞》多得山川之助,宜矣!

我们提车,指的仅是一种交通工具,而提到船,却不单纯指具体的船,而是含有一种特殊的文化意味,这两种交通用具的分歧是在后世逐步形成的。

我们可以没车,车能到的地方脚同样能到,我们却不可以没有船,没有船,茫茫水域永远寂寞清冷,彼岸永远遥不可及,人类永远超越不出世代蛰居的狭窄路地,而文明的春风也永远吹不到与世隔绝的穷乡僻壤。

水对于人类是一种阻隔一种拒绝一种关闭,中国古代学宫为防止外界的喧嚣与异性的接触多环水而建,称为泮宫,正是对水阻隔作用的利用,而船却是桥梁是路是一种超越,连接起此岸与彼岸,连接起陆地与水域,连接起文明与荒蛮,连接起渺小的心与广袤的宇宙。船载来了文明,送来了曙光,将人类文明的荒原变成了世代生息的乐土。

船是对水这种自然强力的挑战与突破,船使荒凉的水面洒满人类的足迹与声音,使历来被龙神独居的水中世界成为人类逍遥徜徉的又一静地,在对神秘宇宙的探索方面具有开拓意义。

船的这种开拓探险精神一直被世代传承,当今高科技的产物宇宙飞船、飞艇、航空母舰之所以以船的名称命名,一方面是因为这些飞行器在深邃渺茫的太空中航行犹如一叶小舟航行在烟波浩荡的沧海中,另一方面正是对船超越意义的恢复与再现,正因有了宇宙飞船,古人感到神秘莫测的太空对我们不再神秘,屈原《天问》中的迷惘我们可以逐一解释,我们减少了对宇宙的神秘感与诗意,却增加了知识,拓宽了思路。

将佛教传到中国的达摩老祖以一苇渡江;发现桃花源秘密的是一只渔舟。有了船,就没有超越不了的天堑,当然也就很少再有人迹不至的绝境。

二、方舟与获救:船文明的文化考察

人类社会历经两次起源,第一次是神创造了人。希伯莱神话中上帝创造了人类的始祖亚当与夏娃,中国神话中女娲造人并补天,回族神话中真主开辟天地创造人类。原始人类将自身的产生归功于神,正反映出原始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自身的迷惘。

使人类摆脱神的统治,获得自立与再传的是洪水这一世界性灾难事件,在洪水劫难中,神不再是人类的缔造者而是毁灭者,人依靠自身的力量获救并繁衍下去,在洪水中人创造了他自身。

世界上最著名的洪水神话是《旧约·创世纪》中记载的希伯莱洪水神话:“耶和华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就后悔造人在地上,心中忧伤,他说:“‘我要将所造人和走兽并昆虫以及空中的飞鸟,都从地上除灭。’”惟对挪亚一家开恩,让挪亚用歌斐木造一只方舟,将各种动物及其妻儿载入舟中,之后神降下四十天洪水,凡在地上有血肉的动物都被灭绝,将近十二个月的时间,挪亚才走出方舟,后来挪亚的三个儿子的后裔形成了人类的三大支系,分布世界各地,成为人类再次起源的始祖。(陶阳、钟秀《中国创世神话》第233—236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也有相类似的洪水神话。彝族的创世史诗《梅葛》中载:天神想要调换人种,于是降下洪水,神曾给学博若的小儿子三颗葫芦籽让他种下,当葫芦结得囤子一般大时,小儿子与妹妹一起住进葫芦避水,饿了就吃葫芦籽,洪水退后兄妹结婚生下怪葫芦,天神打开葫芦,从中走出汉、傣、彝、傈傈、苗、藏、白、回等族,这就是各民族的起源。 人类社会早期都经历过洪水的洗劫,除了希伯莱与中国神话记载外,埃及、印度、北美印第安等民族的古代典籍与神话传说中都记载有洪水这一事件,洪水是一种世界性的灾难记忆,是神与人创造人类的界点。

从神话角度来看洪水的起因,或由于天帝惩罚,或缘于天神争战,也有的是因为雷公复仇或自然灾害,而从自然历史条件来考察,人类社会初期地球环境恶劣,不稳定气候导致雨水频繁或冰川溶化,从而引起河流泛滥,山洪暴发等一系列水灾,这种水灾造成的人员伤亡,房屋毁坏,牛羊鸡豕随水横流的灾难性场景是令人心惊胆寒,毛骨悚然的,正是这种对洪水的畏惧与惊恐,作为集体无意识在各民族记忆中积淀与遗传,最终形成世界性的对洪水的灾难记忆。

人类惧怕洪水,洪水使人类濒于灭绝的边缘,神再也不能拯救人类,于是人类只有靠自身的力量,靠一叶小舟获得生存下去的契机。

当水作为一种阻隔时,船是一种超越是路;当水成为灾难后,船就是获救是希望是岸。挪亚及其妻儿坐在舟中幸免于难,获得人类再传始祖的殊荣;学博若的儿女躲在葫芦中侥幸脱险,使人类得以重新繁衍,在举目茫茫的汪洋大水中,一叶小舟拯救了洪水遗民,延续了已奄奄一息的生命火种,再创了整个地球千百年后悲欢离合的缘起。

人类躲避洪水依靠船,也依靠葫芦,葫芦在人类初期的作用与船相同,葫芦用来浮水的功能在《物原》中已有记载。《庄子·逍遥游》谓:“今子有五石之匏,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葫芦,除了与船有天然与人工之别外,在任何意义上,都是一条船。

人类靠方舟获救,方舟在人类潜意识中的拯救回忆世代堆积,逐渐变为一种社会性的希望的象征语词,其获救意义逐步推广开来,在哲学、文学、宗教中都有所反映。

获救在《周易》中的相应语词为“既济”与“利涉大川”,具体体现为通、顺利、成功。 既济“()”与“未济”()是《周易》最后两卦,根据《周易》“取象以立意”的指导原则和中国传统的两分思维习惯,分别以船的得济与否象征事情的成败藏否,反映出原始哲学诗兴直观思维的特点,也正是对方舟意象的哲学概括。

“利涉大川”在《周易》中出现了九次,分别是“需”“同人”“谦”“蛊”“大畜”“颐”“益”“涣”“中孚”,象征着光明亨通,利于济险历难,救危治乱,犹如小舟越过滔滔大川,无所不往。“不利涉大川”在《周易》的“讼”“颐”中出现了两次,以船的无法横渡暗示事情的失败与不利,船的获救功勋对后世印象如此深刻,船力排万物进入哲学中,成为《周易》哲学中独特的取象与内涵。

在动荡不安的岁月中,忧患是人们内心最深层的心情,“不济”是世人普遍的命运,在文学作品中,船之“不济”的无法获救触目皆是,流露着诗人深刻的落寞与感伤。《诗·卫·河广》“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刀与方是小船,面对茫茫白水,歌者无法横绝,彼岸永远遥不可及,内心向往的光明与通达在逐渐隐匿,屈原《涉江》中说:“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载着诗人的小舟在水中彷徨回旋,却挣脱不开如水一般缠绕在身边的毁谤与排挤,挣脱不开如水一般对故国的牵念与担忧,只能任着水的无情随波逐流,最终沉没于无边无际的水中。

才华绝世的曹植因其悲剧的一生,诗中更多以“不济”的意象表达自身英雄末路的悲愤心境,“我愿执此鸟,惜哉无轻舟”(《赠王粲》)“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杂诗》)“江湖迥且深,方舟安可极。”(《杂诗》)方舟是通达,光明的象征,得到方舟就得到了拯救,就可避免政治斗争中的风风雨雨,实现心中的理想,只是终其短暂的一生,曹植也没有寻到轻

济的方舟,只能在江湖边日夜喟叹了。

在“不济”的阴影普遍笼罩着大地的时候,偶而出现的“得济”的诗章凤毛麟角般可贵,代表着诗人的自信与自救。《诗·邶·谷风》“就其深矣,方之舟之。”一叶小舟终于跨越了面临的天堑,到达了彼岸,实现了目标,宣告了自身的胜利,这恐怕是文学中最早描写“既济”场面的诗篇。《离骚》中屈原“麾蛟龙使梁津兮,诏西皇使涉予。”以蛟龙暂充渡水的船横绝横亘前途的尘世的忧患与烦恼之水,“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娱乐。”获得超脱潇洒的心境,不仅哲学,文学中用船来象征光明,佛家也喜欢使用船来象征诸佛对众生的引导与拯救,在这个意义上,船更接近于它洪水神话中的获救意义,佛教中船拯救场景更类似洪水神话中的场景,如来佛宛如希伯莱神话中之挪亚。

但丁《神曲》中描述亡者的灵魂被溟河使者喀隆以船载过忘川,进入到地狱之中,佛家却用船将众生普渡过茫茫尘世苦海,进入到极乐之天国,获得永生的至乐。如来佛自称为无上船师正取义自方舟获救之功用,而尘世的生活犹如水降临之际般漂泊无依,苦难重重,只有依照着彼岸的引导者——无上船师的指引,乘着佛法这般慈航,“驾大般若之慈航,越三者之苦津”,才有可能超凡脱俗,达到永生的彼岸。挪亚方舟拯救了人的肉体,苦海慈航拯救了人的灵魂,船的获救意义被推到如此登峰造极的地位,实在是世上所有事物难以比拟的。

三、漂泊与回归:诗人行踪的考察

船不仅启迪了人类的思想,也丰富了古代人类的诗情。离别、航行,停泊、回归,无数诗人因着船的行程的感悟,用诗句描绘了一幅幅真实的人生。

李商隐曾喟叹:“人世死前惟有别。”(《离亭赋得折扬柳》)离别宛如一天黑色的阴云,千年来笼罩在历代诗人们的心头,成为人生挥不去的梦魇。“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晏殊《踏莎行》)离别对双方来说都是依依不舍的,对行人来说,离别意味着告别世代卜居的家园,告别拥炉夜话,觥筹交错的同伴;告别青梅竹马的爱侣,背弃白头相守的许诺,也意味着尘世的放逐与心灵的漂泊。

而对居人来说,朋友的远别更令他们无限牵挂,他们担忧着行人的旅程行宿,“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王之涣《宴词》)“愁君独向江头宿,水绕芦花月满船。”(白居易《赠江客》)担忧着行人前途的坎坷:“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做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因而他们极力挽留着去意彷徨的行人:“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去住若为情,西江潮欲平。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今日此尊空,知君何日同。”(舒tán@⑥《菩萨蛮》)“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橹。”(杨炎正《蝶恋花》)期待着有朝一日再次相逢:“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尊酒尉离颜。”(温庭筠《送人东归》)而更多的是酒醒人去后,他们面对着茫茫白水,缥缈的远帆,水面的寒鸦所受到的那一番冷寂:

风高帆影疾,目送舟痕碧。 ——李弥逊《菩萨蛮》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严维《丹阳送韦参军》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游子已如天边的浮云愈飘愈远,故人却依然久久伫立,如夕阳迟迟不肯落山,这份深沉的依恋与感伤,这种深深的牵挂与惦念,流露着居人对游子命运的深深关切。

而游子的航程并不都是惊涛骇浪,还有刻骨铭心的美丽邂逅,还有天涯相访的生死契阔的朋友,还有令人流连忘返的良辰美景,行舟中所遇到的风风雨雨一如人生。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顽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越人歌》)在青天碧水流云飞鸟的晴朗天地中,在晨曦暮云绚丽如画的背景下,萍水相逢般的偶然邂逅,仿佛“云无心以出

岫”(陶渊明《归去来辞》)般无意而自然,比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正统爱情更为自由,清新而热烈。这首柔情脉脉的《越人歌》就是当鄂君子暂泛舟河中时,爱慕他的打桨少女用越语唱出的,鄂君请人用楚语译出,相传鄂君在听懂了这首歌,明白了越女的心之后,就微笑着把她带回去了,而从此之后,船上的情诗情歌就拉开了序幕:“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崔颢《长干曲》)“船动湖光潋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皇甫松《采莲子》)一位是深沉含蓄,不动声色地以探问对方故乡居处来引起对方注意的成熟女子,一位却是天真烂漫,毫无掩饰与做作地向少年表露心迹的年轻单纯的小女儿。靠着横塘女子的自述,靠着采莲少女的行动,两副风情各异的女子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惹人遐思。船上的情诗一如陆地上的情诗,有“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储光羲《钓鱼湾》)的执着守侯;有“相逢畏相失,并著木兰舟”(崔国辅《采莲曲》)的舒心畅游;有“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雍裕之《江边柳》)的深情挽留;有“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屈原《湘君》)的哀怨;还有“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秦观《江城子》)的对往日爱恋的回忆与怅惘,因着邂逅的短暂,情感的易于凋谢而水的永恒,船上的情诗较之陆地上的情诗,画面更美丽,悲剧色彩更强烈,感人更深刻。

爱情之外,友情也是人生必不可少的。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冢。

——刘长卿《酬李穆兄寄》

雨歇扬柳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常建《三日妇李九庄》

春夏之际,乘一叶扁舟,穿过两岸的绿树红花,在柔和的清风中,在澄澈的碧水中,若有意若无意忽然来到了故人的门前,这种轻松、闲散、逍遥的心情,宛如一缕柔丝在风中轻荡,宛如一丝纤云在空中飘浮。“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当年王子猷雪夜乘舟去访戴安道,想必就是这种潇洒的心情。“君子之交淡如水”,那种背对背的默契,那种深沉如海的友谊,达到极至也许就宛如黎明日出前天际的一抹浅淡,在朋友有难时,这种友谊才明晰起来。

而被尘世放逐在天涯的诗人,忽然有一日见到不远千里来访的故人,心中该是一种怎样的惊喜与感谢!“若非怜同命,何人到白云。”这种患难之交才弥足珍贵。

白日的匆匆征程之后,是夜间的小楫夜泊;白日中青天、碧水、流云、飞鸟这些充满着生命力充满着朝气的动感画面之后,是幽夜中山影、群星、明月、芦荻这些朦胧模糊的背景。 日暮是游子泊舟小憩的时刻,也是笼置着悲凉之雾的时刻,“愁因薄暮起”(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暝色起愁缘于神话中的太阳文化,太阳的升沉把生命划分为生与死,阴与阳两个世界,那么黄昏就成为生命颓唐与衰败的象征”。(傅道彬《黄昏与中国文学的日暮情思》)日暮泊舟的游子在这巨大的历史沧桑感与心理重压下,无不感到那种亘古的忧伤。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游子的忧伤来源于对故园的怀念,来源于时不我待的惶恐,而泊船在黑暗的水面,让游子疲惫中仍执着不悔,悲伤失意中绝不沉沦的是游子船头那盏摇曳不定却彻夜不熄的灯——游子的心。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灯,象征着多少年始终如一的坚定信念:对家园的永久的系念,对爱侣永不背弃的思念,对理想的寻求,对高尚人格的操守。在天地一片漆寂之中,这盏灯如此孤独却又充满了光明,仿佛只照亮周围方丈之地却又是迷航者获救的灯塔。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回首东风销鬓影,重省,十年心事夜船灯。——吴文英《定风波》

船的诗篇三
《净土救生船诗》

净土救生船诗

自世尊悯念群生。随机施化。于一切法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莫如念佛求生净土。乃为长老舍利弗。说西方有世界名极乐。有佛号阿弥陀。因详述其中。种种依正庄严。劝诱众生。发愿往生彼土。由是净土之说兴焉。晋太元时。高僧慧远。结社庐山。与慧永慧持等。一十八人。同修净土之业。而刘遗民为着发愿文。王乔之等。复为念佛三昧诗。自是净土之学。与禅宗并重。信从益众。然诸贤念佛三昧诗。至今尚有流传。余尝读其一二。不过云至哉之念。主心西极。而于佛说净土法门。未能明白指示也。四明有沙门梵琦。着怀净土诗七十七首。其中有云。释迦设教在娑婆。无奈众生浊恶何。欲向涅槃开秘藏。须从净土指弥陀。庶几指破迷津。高登觉岸矣。然其诗亦惟是泛言大意。切指工夫。乃今读澹云上人。净土救生船。自为诗而自为注诗。凡四十八篇。每篇七言四句。而每篇之注。多或数千字。少亦数百字。发明三观圆修之义。提唱事理一心之旨。推而至于执佛从心现。不信西方有佛。执佛西来。不信自心显现。二端皆为邪见。正显事理圆通。可谓深切着明。至详至尽。而其归本在信愿行三门。使人知所入手。又谆谆于持戒之得。犯戒之失。劝孝戒淫。尤为切挚。循此以求净域。真可以一苇杭之矣。余本钝根。于西来大义一无所得。惟尝注金刚经二卷。阐发即住即降伏之旨。颇与他解有殊。上人见而善之。以是诗索序。敬为诵晋支道林诗云。维谓冥津遐。一悟可以航。愿与一切众生沉沦五浊者。同登此大愿船也。

光绪二十有二年太岁在柔兆涒滩夏六月德清曲园居士俞樾撰

No. 1216-B 小叙

不肖愚下凡夫僧宽量。字源海。号澹云。又号西舵。四明鄞县。应氏子。赋性懒戆。幼弃诗书。及长矫。恶尘俗。不与世缘和合。惟慕清凉。欢喜跏趺默坐。邂逅有道之僧伽。咨询无为之妙法。年满二十。决志祝发染衣。入空门而皈依佛海。受具于太白山天童名蓝。皆繇宿树正因。方能感斯胜报。自庆有幸。愿我世世生生。博通儒典而出家为僧。了悟心宗而宏宣正法。咸令见者闻者。皆大欢喜。信受奉行。华严云。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南海佛顶山分宗。蛟川慧寂道场。我

先师觉照和尚。在昔之时。而尝拈云。净业正因。逮将沉没。皆是怀宝迷邦。背真向伪。从其事者。纷如牛毛。具正见者。鲜若麟角。致令上慢之徒。轻忽吾佛之道。悲夫。去古时遥。法久成獘。正道湮微。邪法增炽。人多错解。蹉入邪途。不思净土一门。乃出轮回之捷径。其直如弦。其朗如日。奥旨在于经论之间。不遇明眼启迪。犹若群盲摸象。各说异端。从冥入冥。永缠邪见。可痛惜哉。其时也。(量)志慕宗乘。信而犹豫。再造天童。顶礼于 广昱和尚前。请益楞严七处征心。而

和尚。施以当头一棒。(量)惘然。更施慈悲。反覆开示。然其语虽反覆。义不雷重。悯我恩深。诲我无倦。嗣后

和尚退院。隐迹东湖青山寺。执侍左右。始获见地。乃往诸方参究。拈念佛是谁。参之既久。未能达无生之体。祇坐得清闲香。定中但觉轻安而已。一日携钵来杭。至玉泉与精觉上人同居茅茨。尝阅净土经论。自今观古。彼则钜贤至圣。咸舒藻以为盟。此则觉德鸿儒。尽摛毫而作誓。自兹回向绵续。倡和相寻。诚道德之通衢。常乐之直济也。是以恪遵

师命。惟念六字真言。别无余事。作半偈曰。山中专念佛。足不到人间。课佛之余。常勤思惟。经义所明。诸大菩萨以无所得故。证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后阅大智度论。方晓不舍者。诸法中皆有助道力故。不受者。皆法实相。毕竟空无所得故。如是则庄严门内万行无亏。真如海中一毫不舍。得无所得故。履得一之旨。豁尔消疑。所以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而道成。若得一万邪灭矣。若得一万事毕矣。宽量底下凡夫。穷陬晚学。罔通元义。素鄙空谈。回忆古人。当言而惧。发言而忧。念之及此。惭愧叠生。故我末法钝根。惟崇一心念佛。是以重实而不重虚。贵行而不贵说。涉有而不住有。行空而不证空。从小善而积殊功。仗微因而成大果。静溯圆顶具戒之后。理上未能相应之时。遂阅楞严各家注释。复舍注释。而静中观照经文。渐渐悟入。波水动静之源。真妄虚实之理。距知大哉楞严。至哉妙用。为南阎浮提清净音闻教体。不可得而思议者。其惟是经欤。普愿后来行道之人。始穷楞严。而终归于一心念佛。信愿相资。决定得生净土。还须严净毗尼。莫贪兔角名闻。龟毛利养。是为最要。安居既久。玉泉重运土木。移白沙泉护国寺而住入夏。细阅永明宗镜录。唯心诀。心赋。万善同归等书。至纵然未明道眼。也须成就净身。(量)豁然击节云。此竟契末世行人因地。即作偈曰。三业皎洁净身成。诸善回向资净因。钝根著相求菩提。坚信愿行获往生。尝诵口中。繇斯信愿弥坚。密密持名。转第一义谛于口轮。喻如钟之受杵。愈击愈鸣。愈叩愈莫能掩。如风行空不窒塞。放去收来得自在。君不见。香象渡河步步截流。狮子踞地频频返掷。凡先后栖息养闲之处。每触逆顺爱憎之境。必以此一句佛号为前锋。覆军杀将。亦不知其几矣。辛卯之夏。幻质失调。精神疲倦。于梦寐间。发现赤白莲华。光明晔晔。倏然气慡神清。一心念佛。密密不辍。甲午之秋。再移南山六通兰若。影不出山。立愿敬写华严经。功圆回向。滋润莲根永固。于是顿忘肤见。既竭心思。得净土诗凡四十八篇。广搜博采。各种经论。于神会中。默相孚契。符合净土者。汇纂注解。目之曰。净土救生船。自谓举六字而摄无边教海。立一理而收无尽真诠。一一标宗。重重引证。普令眠云立雪之人。栖心净土。遂使究理探玄之者。尽入圆宗。故我普为群灵。敬述兹集。仰凭佛眼。证此微诚。回向菩提。乞求加被。惟愿法界众生。乘此救生船。同出六道沉沦苦海。同游四土九品果海。是知紫金台上身登而本愿非虚。白玉毫中神化而一心自庆。所愿同见弥陀。同悟无生。同化含识。同证妙觉自恧福德俱薄。未可流通。时有徐孝廉莲臣先生谓(量)曰。尝闻药无贵贱。启病者良。法无精粗。救时为要。何故秘此不传。上人于法有悭心乎。(量)默然无语。徐孝廉怂恿付诸梨枣。谓此四十八章。详细诠注。遇明眼人。自知一片真实苦心。苟能枉者直之。邪者正之。疑者决之。迷者悟之。尽大地人。于一念中。同得念佛三昧。共证菩提。不亦伟欤。

光绪丙申岁仲春月丁丑日自序

No. 1216-C 观记

湖濵墓庐假息。屡辱枉顾。开我心胸。感佩无已。举天下醉生梦死。颠倒沉溺于利欲之中。儒教既绝。佛法亦衰。仆求学儒者而不可得。求学佛者而得上人焉。今观上人所著净土救生船。洞彻佛性。甚盛甚盛。

光绪二十二年九月二十六日富阳夏震武记

No. 1216-D 题词

西来大义演诗篇。岂是寻常文字缘。净域难求超度筏。婆心为设救生船。同游阿耨多罗地。自证虚灵不昧天。愧我钝根难索解。老来犹是滞言诠。

丙申之冬十月既望曲园居士俞樾再题于南山右台仙馆之归真室时年七十有六 No. 1216 净土救生船诗 四明鄞东沙门 宽量源海 集 境缘顺逆妄中邪。见地分明认本家。洞彻春风先及第。佛前受职记名华。 蕴素精神心最灵。宛然有佛寂惺惺。惺惺寂寂常光照。寂寂惺惺净土宁。 群生瘦死入囚牢。立志挺身效昔豪。滞相着空皆过害。叮咛反覆劝同袍。 念佛一心顿教门。无边经义摄归元。而今印合西飞日。先谢娑婆世所尊。 单方一味胜名医。功效超群宛若仙。定数分明相续念。弥陀是有救生船。 弥陀流出自心田。修道还须修德全。空有果然无妨阂。去来何用救生船。 梅花带雪笑吟歌。莫绊娑婆五浊窠。慈父弥陀原自性。频将四字忆心窝。 万汇虽分一念删。莲宗微妙即元关。洪名念到无心处。三界横超去复还。 七日执持心不乱。善根福德出乾坤。该罗四教行人妙。惟在当人一口吞。 魔佛境中莫妄谓。禅宗净土两相推。参禅原不立生佛。净土圆成佛定来。 一句顶来一句随。一声连续一声追。分明直指原无二。除却弥陀更有谁。 生入无生生净土。易行独妙赞功多。但教一心能忆念。孩童呼母出娑婆。 一念圆彰四土严。无生国里记名签。厌忻舍取原无碍。佛语当机妙独占。 信愿行三如鼎足。往生标准正因缘。吾非狮儿从空透。真实方归极乐天。 十方诸佛赞无穷。东土始宗谢远公。莲漏东林传往事。而今希望旧家风。 具缚凡夫业障多。全凭四字转心窝。慈悲慧日能除暗。得失居然在刹那。 吼石鞭尸上古传。自心懵憧入傍偏。迷人不识邪魔惑。佛孔衰残世运迁。 单提六字具三门。善导遗风千古存。专杂两途须仔细。打成一片见慈尊。

名字僧家不是僧。经论教理学何曾。因循饕餮为能事。老死临头受战兢。 尸罗严净自操持。证入菩提戒为基。受者固多依者少。犯人地狱堕无疑。 从来淫泆罪如山。失却人身万劫难。秽语邪言须切戒。一生清净自心安。 人间善事孝为先。割爱辞亲最可怜。罔极深恩还未报。椿萱共渡救生船。 佛与众生同体性。莫言食肉养精神。夭亡多病前因报。戒杀放生习至仁。 死生老病岂能期。十二因缘缘起时。早办临行归去计。净身口意植根基。 博学高闲与俗违。一心正念有神威。严身进道伽陀药。依此修成弹指归。 福慧原来宜兼修。祇须但向静中求。慈心利物仁为本。结果还归乐土游。 思专想寂发心华。一句当机达本家。七种胜因推念力。而今救取老丹霞。 弥陀愿力妙无穷。归命之人入化工。游子还家重检点。华开黄白与青红。 愿生彼国志坚强。念极而空达故乡。动念即时生净土。水清月现见心王。 应知龙树论三观。选优陀那乐可嘉。从此我心归着处。他年报满育莲华。 此方浊世苦娑婆。彼土莲邦快乐多。偏指境缘为较量。升沈美恶莫蹉跎。 念佛正信志不忘。群经显示放慈光。往生事迹如沙数。历历分明载典章。 五浊乱时唤奈何。释迦说法振昏波。而今达本还乡去。亲见慈悲我佛陀。 净土原来权实收。拟谈权设昧珠渊。弥陀不异遮那体。万里无云月正圆。 就路还家盗杀盗。妄中念念显真如。求生不乖无生法。生法全归心卷舒。 寿量光明无等伦。圆融中道便相亲。何须更觅安心法。事理同收念佛人。 不染尘劳志出群。真机非友岂能闻。痴空妄说离名字。名字先锋扫万军。 高声念佛妙如何。无念之言歧路多。瓦砾真珠圆一悟。秋天明月照山河。 疑情扫尽绝三疑。裂破四关坚自持。未到命终先备死。有缘辅道念相资。 八功德水注华间。到此令人惑业删。亿劫轮回生死脱。感应佛力有相关。

悟后方知正好修。列宗诸老语全周。圆人信口弥陀唱。扭转沩山水牯牛。 闻道西方乐益多。舌轮微妙转弥陀。念多念少须相契。字字分明仔细磨。 一句弥陀信口呼。一轮明月映西湖。而今一着通消息。拍手高歌称丈夫。 土净方知生死空。了明心地获圆通。质直中间无委曲。双忘净秽显双融。 净土易生理现成。往生终不乖无生。度生证入无生忍。究究无生八地行。

古人痛䇿有三方。刻骨镂肌誓不忘。百炼千椎成铁汉。堂堂得志驾慈航。

人人正好念弥陀。亲切无如自琢磨。磨得本心如朗月。灵光托质藕华窝。

经文无字袈裟白。沥血剖心愿不捐。回向菩提生净土。大家齐上救生船。

船的诗篇四
《净土救生船诗》

净土救生船诗.txt生活是过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放得下的是曾经,放不下的是记忆。无论我在哪里,我离你都只有一转身的距离。净土救生船诗   序  自世尊悯念群生。随机施化。于一切法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莫如念佛求生净土。乃为长老舍利弗。说西方有世界名极乐。有佛号阿弥陀。因详述其中。种种依正庄严。劝诱众生。发愿往生彼土。由是净土之说兴焉。晋太元时。高僧慧远。结社庐山。与慧永慧持等。一十八人。同修净土之业。而刘遗民为着发愿文。王乔之等。复为念佛三昧诗。自是净土之学。与禅宗并重。信从益众。然诸贤念佛三昧诗。至今尚有流传。余尝读其一二。不过云至哉之念。主心西极。而于佛说净土法门。未能明白指示也。四明有沙门梵琦。着怀净土诗七十七首。其中有云。释迦设教在娑婆。无奈众生浊恶何。欲向涅槃开秘藏。须从净土指弥陀。庶几指破迷津。高登觉岸矣。然其诗亦惟是泛言大意。切指工夫。乃今读澹云上人。净土救生船。自为诗而自为注诗。凡四十八篇。每篇七言四句。而每篇之注。多或数千字。少亦数百字。发明三观圆修之义。提唱事理一心之旨。推而至于执佛从心现。不信西方有佛。执佛西来。不信自心显现。二端皆为邪见。正显事理圆通。可谓深切着明。至详至尽。而其归本在信愿行三门。使人知所入手。又谆谆于持戒之得。犯戒之失。劝孝戒淫。尤为切挚。循此以求净域。真可以一苇杭之矣。余本钝根。于西来大义一无所得。惟尝注金刚经二卷。阐发即住即降伏之旨。颇与他解有殊。上人见而善之。以是诗索序。敬为诵晋支道林诗云。维谓冥津遐。一悟可以航。愿与一切众生沉沦五浊者。同登此大愿船也。  光绪二十有二年太岁在柔兆涒滩夏六月德清曲园居士俞樾撰  No. 1216-B 小叙  不肖愚下凡夫僧宽量。字源海。号澹云。又号西舵。四明鄞县。应氏子。赋性懒戆。幼弃诗书。及长矫。恶尘俗。不与世缘和合。惟慕清凉。欢喜跏趺默坐。邂逅有道之僧伽。咨询无为之妙法。年满二十。决志祝发染衣。入空门而皈依佛海。受具于太白山天童名蓝。皆繇宿树正因。方能感斯胜报。自庆有幸。愿我世世生生。博通儒典而出家为僧。了悟心宗而宏宣正法。咸令见者闻者。皆大欢喜。信受奉行。华严云。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南海佛顶山分宗。蛟川慧寂道场。我先师觉照和尚。在昔之时。而尝拈云。净业正因。逮将沉没。皆是怀宝迷

邦。背真向伪。从其事者。纷如牛毛。具正见者。鲜若麟角。致令上慢之徒。轻忽吾佛之道。悲夫。去古时遥。法久成獘。正道湮微。邪法增炽。人多错解。蹉入邪途。不思净土一门。乃出轮回之捷径。其直如弦。其朗如日。奥旨在于经论之间。不遇明眼启迪。犹若群盲摸象。各说异端。从冥入冥。永缠邪见。可痛惜哉。其时也。(量)志慕宗乘。信而犹豫。再造天童。顶礼于广昱和尚前。请益楞严七处征心。而和尚。施以当头一棒。(量)惘然。更施慈悲。反覆开示。然其语虽反覆。义不雷重。悯我恩深。诲我无倦。嗣后和尚退院。隐迹东湖青山寺。执侍左右。始获见地。乃往诸方参究。拈念佛是谁。参之既久。未能达无生之体。祇坐得清闲香。定中但觉轻安而已。一日携钵来杭。至玉泉与精觉上人同居茅茨。尝阅净土经论。自今观古。彼则钜贤至圣。咸舒藻以为盟。此则觉德鸿儒。尽摛毫而作誓。自兹回向绵续。倡和相寻。诚道德之通衢。常乐之直济也。是以恪遵师命。惟念六字真言。别无余事。作半偈曰。山中专念佛。足不到人间。课佛之余。常勤思惟。经义所明。诸大菩萨以无所得故。证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后阅大智度论。方晓不舍者。诸法中皆有助道力故。不受者。皆法实相。毕竟空无所得故。如是则庄严门内万行无亏。真如海中一毫不舍。得无所得故。履得一之旨。豁尔消疑。所以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而道成。若得一万邪灭矣。若得一万事毕矣。宽量底下凡夫。穷陬晚学。罔通元义。素鄙空谈。回忆古人。当言而惧。发言而忧。念之及此。惭愧叠生。故我末法钝根。惟崇一心念佛。是以重实而不重虚。贵行而不贵说。涉有而不住有。行空而不证空。从小善而积殊功。仗微因而成大果。静溯圆顶具戒之后。理上未能相应之时。遂阅楞严各家注释。复舍注释。而静中观照经文。渐渐悟入。波水动静之源。真妄虚实之理。距知大哉楞严。至哉妙用。为南阎浮提清净音闻教体。不可得而思议者。其惟是经欤。普愿后来行道之人。始穷楞严。而终归于一心念佛。信愿相资。决定得生净土。还须严净毗尼。莫贪兔角名闻。龟毛利养。是为最要。安居既久。玉泉重运土木。移白沙泉护国寺而住入夏。细阅永明宗镜录。唯心诀。心赋。万善同归等书。至纵然未明道眼。也须成就净身。(量)豁然击节云。此竟契末世行人因地。即作偈曰。三业皎洁净身成。诸善回向资净因。钝根著相求菩提。坚信愿行获往生。尝诵口中。繇斯信愿弥坚。密密持名。转第一义谛于口轮。喻如钟之受杵。愈击愈鸣。愈叩愈莫能掩。如风行空不

窒塞。放去收来得自在。君不见。香象渡河步步截流。狮子踞地频频返掷。凡先后栖息养闲之处。每触逆顺爱憎之境。必以此一句佛号为前锋。覆军杀将。亦不知其几矣。辛卯之夏。幻质失调。精神疲倦。于梦寐间。发现赤白莲华。光明晔晔。倏然气慡神清。一心念佛。密密不辍。甲午之秋。再移南山六通兰若。影不出山。立愿敬写华严经。功圆回向。滋润莲根永固。于是顿忘肤见。既竭心思。得净土诗凡四十八篇。广搜博采。各种经论。于神会中。默相孚契。符合净土者。汇纂注解。目之曰。净土救生船。自谓举六字而摄无边教海。立一理而收无尽真诠。一一标宗。重重引证。普令眠云立雪之人。栖心净土。遂使究理探玄之者。尽入圆宗。故我普为群灵。敬述兹集。仰凭佛眼。证此微诚。回向菩提。乞求加被。惟愿法界众生。乘此救生船。同出六道沉沦苦海。同游四土九品果海。是知紫金台上身登而本愿非虚。白玉毫中神化而一心自庆。所愿同见弥陀。同悟无生。同化含识。同证妙觉自恧福德俱薄。未可流通。时有徐孝廉莲臣先生谓(量)曰。尝闻药无贵贱。启病者良。法无精粗。救时为要。何故秘此不传。上人于法有悭心乎。(量)默然无语。徐孝廉怂恿付诸梨枣。谓此四十八章。详细诠注。遇明眼人。自知一片真实苦心。苟能枉者直之。邪者正之。疑者决之。迷者悟之。尽大地人。于一念中。同得念佛三昧。共证菩提。不亦伟欤。  光绪丙申岁仲春月丁丑日自序  No. 1216-C 观记  湖濵墓庐假息。屡辱枉顾。开我心胸。感佩无已。举天下醉生梦死。颠倒沉溺于利欲之中。儒教既绝。佛法亦衰。仆求学儒者而不可得。求学佛者而得上人焉。今观上人所著净土救生船。洞彻佛性。甚盛甚盛。  光绪二十二年九月二十六日富阳夏震武记  No. 1216-D 题词  西来大义演诗篇。岂是寻常文字缘。净域难求超度筏。婆心为设救生船。同游阿耨多罗地。自证虚灵不昧天。愧我钝根难索解。老来犹是滞言诠。  丙申之冬十月既望曲园居士俞樾再题于南山右台仙馆之归真室时年七十有六  No. 1216  净土救生船诗  四明鄞东沙门 宽量源海 集  境缘顺逆妄中邪。见地分明认本家。洞彻春风先及第。佛前受职记名华。  蕴素精神心最灵。宛然有佛寂惺惺。惺惺寂寂常光照。寂寂惺惺净土宁。  群生瘦死入囚牢。立志挺身效昔豪。滞相着空皆过害。叮咛反覆劝同袍。  念佛一心顿教门。无边经义摄归元。而今印合西飞日。先谢娑婆世所尊。  单方一味胜名医。功效超群宛若仙。定

数分明相续念。弥陀是有救生船。  弥陀流出自心田。修道还须修德全。空有果然无妨阂。去来何用救生船。  梅花带雪笑吟歌。莫绊娑婆五浊窠。慈父弥陀原自性。频将四字忆心窝。  万汇虽分一念删。莲宗微妙即元关。洪名念到无心处。三界横超去复还。  七日执持心不乱。善根福德出乾坤。该罗四教行人妙。惟在当人一口吞。  魔佛境中莫妄谓。禅宗净土两相推。参禅原不立生佛。净土圆成佛定来。  一句顶来一句随。一声连续一声追。分明直指原无二。除却弥陀更有谁。  生入无生生净土。易行独妙赞功多。但教一心能忆念。孩童呼母出娑婆。  一念圆彰四土严。无生国里记名签。厌忻舍取原无碍。佛语当机妙独占。  信愿行三如鼎足。往生标准正因缘。吾非狮儿从空透。真实方归极乐天。  十方诸佛赞无穷。东土始宗谢远公。莲漏东林传往事。而今希望旧家风。  具缚凡夫业障多。全凭四字转心窝。慈悲慧日能除暗。得失居然在刹那。  吼石鞭尸上古传。自心懵憧入傍偏。迷人不识邪魔惑。佛孔衰残世运迁。  单提六字具三门。善导遗风千古存。专杂两途须仔细。打成一片见慈尊。  名字僧家不是僧。经论教理学何曾。因循饕餮为能事。老死临头受战兢。  尸罗严净自操持。证入菩提戒为基。受者固多依者少。犯人地狱堕无疑。  从来淫泆罪如山。失却人身万劫难。秽语邪言须切戒。一生清净自心安。  人间善事孝为先。割爱辞亲最可怜。罔极深恩还未报。椿萱共渡救生船。  佛与众生同体性。莫言食肉养精神。夭亡多病前因报。戒杀放生习至仁。  死生老病岂能期。十二因缘缘起时。早办临行归去计。净身口意植根基。  博学高闲与俗违。一心正念有神威。严身进道伽陀药。依此修成弹指归。  福慧原来宜兼修。祇须但向静中求。慈心利物仁为本。结果还归乐土游。  思专想寂发心华。一句当机达本家。七种胜因推念力。而今救取老丹霞。  弥陀愿力妙无穷。归命之人入化工。游子还家重检点。华开黄白与青红。  愿生彼国志坚强。念极而空达故乡。动念即时生净土。水清月现见心王。  应知龙树论三观。选优陀那乐可嘉。从此我心归着处。他年报满育莲华。  此方浊世苦娑婆。彼土莲邦快乐多。偏指境缘为较量。升沈美恶莫蹉跎。  念佛正信志不忘。群经显示放慈光。往生事迹如沙数。历历分明载典章。  五浊乱时唤奈何。释迦说法振昏波。而今达本还乡去。亲见慈悲

我佛陀。  净土原来权实收。拟谈权设昧珠渊。弥陀不异遮那体。万里无云月正圆。  就路还家盗杀盗。妄中念念显真如。求生不乖无生法。生法全归心卷舒。  寿量光明无等伦。圆融中道便相亲。何须更觅安心法。事理同收念佛人。  不染尘劳志出群。真机非友岂能闻。痴空妄说离名字。名字先锋扫万军。  高声念佛妙如何。无念之言歧路多。瓦砾真珠圆一悟。秋天明月照山河。  疑情扫尽绝三疑。裂破四关坚自持。未到命终先备死。有缘辅道念相资。  八功德水注华间。到此令人惑业删。亿劫轮回生死脱。感应佛力有相关。  悟后方知正好修。列宗诸老语全周。圆人信口弥陀唱。扭转沩山水牯牛。  闻道西方乐益多。舌轮微妙转弥陀。念多念少须相契。字字分明仔细磨。  一句弥陀信口呼。一轮明月映西湖。而今一着通消息。拍手高歌称丈夫。  土净方知生死空。了明心地获圆通。质直中间无委曲。双忘净秽显双融。  净土易生理现成。往生终不乖无生。度生证入无生忍。究究无生八地行。  古人痛

船的诗篇五
《于坚:马斯河上的诗歌之船》

船的诗篇六
《唐诗宋词之最 最快的船》

唐诗宋词之最 最快的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 《早发白帝城》 ) 最多的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 《虞美人》 )

最消瘦的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 《醉花阴》 )

最憔悴的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 《蝶恋花》 )

最忧愁的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

眼力最差的人----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 《青玉案》 )

最深的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 《赠汪伦》 )

最高的楼----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李白 《夜宿山寺》 )

最美的笑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 《长恨歌》 )

最深的雪---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白居易 《卖炭翁》 )

世上最长的脸----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刚流到腮边。 (苏小妹戏苏东坡句)

白的最快的头发----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 《将进酒》 ) 最长的头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 《秋浦歌》 )

最高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李白 《望庐山瀑布》 ) 最大的雪花----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 《北风行》 )

最壮观的登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 《望岳》 )

最大的柏树----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杜甫 《古柏行》 )

最难请的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白居易 《琵琶行》 )

最难寻的人----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白居易 《长恨歌》 )

最亮的灯----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钱起 《送僧归日本》 ) 最让人感动的音乐----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李颀 《古意》 ) 最长的桥----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 杜甫 《野望》 ) 最长的一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 《遣怀》 ) 从征时间最长的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 《出塞》 ) 最不值钱的诗赋----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 (李白 《寒夜独酌有怀》 ) 最有威力的剑----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王维 《老将行》 ) 最长的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 《长恨歌》 ) 最贵的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杜甫 《春望》 )

船的诗篇七
《读船夫诗选》

读《船夫诗选》

一位大学同窗好友送给我一本《船夫诗选》。他现在是中文系的教授,对船夫先生及其诗作赞誉推崇有加,说人是难得的奇人,诗是难得的好诗。我读过后深有同感。

船夫的诗好读。

做诗如同做菜。菜要让人吃得下营养才会被吸收,诗要让人读得懂意思才会被领会。有些所谓的诗人如同不会配菜调味的村妇,弄些生字拗句堆砌成“诗”,让人不能卒读;船夫是能将罗卜青菜做成美味的高厨,他的诗文字不生僻,语句不生涩,语意明白晓畅,让人能轻松阅读。

船夫的诗耐读。

首先,船夫的诗文辞浅近意蕴深远。《你的意义》全诗只有六句:“你是最美的/我读不到你/我还有什么真正的快乐/ 我是最美的/没有你的欣赏/我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六句诗如同六句大白话,但能从中读出人生的价值和快乐之所在:人生的快乐是欣赏世界的美,人生的价值是奉献给世界美;读出相思或者失恋的辛酸失落惆怅无奈;还可以读出更多:美要彼此发现、美要彼此欣赏、美要彼此相爱„„;《东方之子》只二十四行,我们从中不仅能读出民族自豪感,读出作者高尚的人格追求,还能读出离离原上草的顽强,后皇嘉树的高洁,关关雎鸠的温情,千年沃土的厚重,神秘太极的深邃,泰山日出的壮丽;以及李白的浪漫豪迈清风傲骨,屈原的坚持操守执着探索,夸父的只争朝夕追求光明,„„ 其次,船夫的诗取材广博无所不包。朱光潜先生说:“所谓‘诗’并无深文奥义,它只是在人生世相中见出某一点特别新鲜有趣而把它描绘出来。诗人的本领就在见出常人之所不能见。”船夫的如炬目光里,山川草木鸟兽鱼虫日月星辰古今中外人生百态无不有诗。他《观看天空》,《凝眸太极》,《歌唱太阳》;探寻《石头里面有些什么》《小河为什么不停

地奔流》,感叹《好人为什么总是命不长》;《阅读女人》,讲《古国旧事》,《把歌声唱给世界》;《远离孔子》却《和毛泽东吃豆花面》;“想起倒塌的世贸大楼/想起阿富汗燃烧的战火”,《这个沉沉的夜晚我睡不着》;《流萤》、《蚂蚁》、《蝴蝶》、《大象》甚至《苍蝇》《蚊子》《一根头发》《一个小小的脚趾头》都被他信手拈来,以生花之笔,写成言近旨远的好诗。

第三,船夫的诗妙言要道、亦庄亦谐。《瘾》:“这婊子不是叫烟吗/这东西本质又黑又臭/她燃起阴毒的念头/把你的心灼得千疮百孔„为什么你总是离不开她/总是忍不住要亲近她„她不会轻易放过你/她将无完无了的纠缠你/与你展开一次次拉锯战/直到把你早早逼出人世”。《天命》:“狗生来就是吃屎/就是看看家摇摇尾巴/或咬咬陌生的人„当我看见一些人/像狗一样站不起来/我的感觉就不是滋味/就让狗去吃它的屎吧”。这些诗读起来令人哑然失笑,笑过后又如醍醐灌顶,发人深醒。烟草公司可以把“吸烟有害健康”印在烟盒上,但绝不敢把《瘾》印在烟盒上,因为它的销量会大减!与有些大道理相比,《天命》更能唤起人的志气骨气和尊严。

船夫的诗好读、耐读,但也要会读。读诗如吃菜。鲸吞蚕食,再好的菜也无味,也不利于营养吸收;吃过的菜不多,嘴也不会细,就分不出味,品不出味。所以好菜需要细嚼慢咽,需要常吃;诗也需要细嚼慢咽,需要多读。

诗是文学的最高形式,与小说散文等类相比更严谨,更纯粹,更精微,因此写诗需要功力,读诗需要功底。如果没有渊博的学识、没有敏锐的观察、没有深邃的思考、没有超人的想象、没有澎湃的激情、没有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力,船夫就写不出这么多韵味幽长、形神皆备、情理并现的好诗;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没有一定的文化积累、没有一点悟性,也读不懂船夫的好诗,当然也品不出它的味,觉不到它的好。

读《船夫诗选》

去年初,一位大学同窗相送给我一本《船夫诗选》。他现在是某大学中文系的教授,对船夫先生及其诗作赞誉推崇有加。我因平日事务太多,只有在“偷得浮生半日闲”时才能看点书。所以得此书已近一年,只断续、跳跃着读了一些。

春节期间,正上大三的女儿回家,要我推荐一本书给她。小女肖我,从小对诗有兴趣,在大学读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且与我三十年前就读的校、系相同。我把《船夫诗选》给了她。

开卷不到一分钟,女儿有些惊诧地指着书抬头问我:“您是这样理解的?” 我看书有作批注的习惯。她指的正是我在《你的意义》这首诗旁边作的批注。 《你的意义》全诗共六句:你是最美的/我读不到你/我还有什么真正的快乐/ 我是最美的/没有你的欣赏/我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

我的旁批是:人生的快乐是欣赏世界的美,人生的价值是奉献给世界美。 我也有些惊诧:“不对吗?”

“这明明就是一首失恋的诗嘛!”

“哦?”我拿过书,再读,果然从其中品出了辛酸失落惆怅无奈。

“你(您)的理解也有道理!”我们异口同声。

我们若有所思。稍顷,女儿若有所悟:“这是不是就是文学理论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或者如鲁迅所说《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 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因了上面的缘起,这个春节我和女儿都尽可能多的减少了应酬的次数,缩短了应酬的时间,躲在书房,读《船夫诗选》。

船夫的诗好读。

做诗如同做菜。菜要让人吃得下营养才会被吸收,诗要让人读得懂意思才会被领会。有些所谓的诗人如同不会配菜调味的村妇,弄些生字拗句堆砌成“诗”,让人不能卒读;船夫是能将罗卜青菜做成美味的高厨,他的诗文字不生僻,语句不生涩,语意明白晓畅,让人能轻松阅读。

船夫的诗耐读。

首先,船夫的诗文辞浅近意蕴深远。《你的意义》六句诗如同六句大白话,但初读,我从中读出了人生的价值和快乐,小女从中读出了失恋;再读,我读出了失恋,小女读出了人生的价值和快乐;稍加品味,我们读出了更多:美要彼此发现、美要彼此欣赏、美要彼此相爱„„;《东方之子》只二十四行,我们从中不仅能读出民族自豪感,读出作者高尚的人格追求,还能读出离离原上草的顽强,后皇嘉树的高洁,关关雎鸠的温情,千年沃土的厚重,神秘太极的深邃,泰山日出的壮丽;以及李白的浪漫豪迈清风傲骨,屈原的坚持操守执着探索,夸父的只争朝夕追求光明,„„

其次,船夫的诗取材广博无所不包。朱光潜先生说:“所谓‘诗’并无深文奥义,它只是在人生世相中见出某一点特别新鲜有趣而把它描绘出来。诗人的本领就在见出常人之所不能见。”船夫的如炬目光里,山川草木鸟兽鱼虫日月星辰古今中外人生百态无不有诗。他《观看天空》,《凝眸太极》,《歌唱太阳》;探寻《石头里面有些什么》《小河为什么不停地奔流》,感叹《好人为什么总是命不长》;《阅读女人》,讲《古国旧事》,《把歌声唱给世界》;《远离孔子》却《和毛泽东吃豆花面》;“想起倒塌的世贸大楼/想起阿富汗燃烧的战火”,《这个沉沉的夜晚我睡不着》;《流萤》、《蚂蚁》、《蝴蝶》、《大象》甚至《苍蝇》《蚊子》《一根头发》《一个小小的脚趾头》都被他信手拈来,以生花之笔,写成言近旨远的好诗。

第三,船夫的诗妙言要道、亦庄亦谐。《瘾》:“这婊子不是叫烟吗/这东西本质又黑又

臭/她燃起阴毒的念头/把你的心灼得千疮百孔„为什么你总是离不开她/总是忍不住要亲近她„她不会轻易放过你/她将无完无了的纠缠你/与你展开一次次拉锯战/直到把你早早逼出人世”。《天命》:“狗生来就是吃屎/就是看看家摇摇尾巴/或咬咬陌生的人„当我看见一些人/像狗一样站不起来/我的感觉就不是滋味/就让狗去吃它的屎吧”。这些诗读起来令人哑然失笑,笑过后又如醍醐灌顶,发人深醒。我说:烟草公司可以把“吸烟有害健康”印在烟盒上,但绝不敢把《瘾》印在烟盒上,因为它的销量会大减!女儿说:与有些大道理相比,《天命》让她更明白做人要有志气要有骨气要有尊严。

船夫的诗好读、耐读,但也要会读。读诗如吃菜。鲸吞蚕食,再好的菜也无味,也不利于营养吸收;吃过的菜不多,嘴也不会细,就分不出味,品不出味。所以好菜需要细嚼慢咽,需要常吃;诗也需要细嚼慢咽,需要多读。

诗是文学的最高形式,与小说散文等类相比更严谨,更纯粹,更精微,因此写诗需要功力,读诗需要功底。如果没有渊博的学识、没有敏锐的观察、没有深邃的思考、没有超人的想象、没有澎湃的激情、没有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力,船夫就写不出这么多韵味幽长、形神皆备、情理并现的好诗;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没有一定的文化积累、没有一点悟性,也读不懂船夫的好诗,当然也品不出它的味,觉不到它的好。

女儿和我都觉得这个春节过得特别愉悦且有意义:既享受了天伦之乐,又享用了精神大餐。

感谢船夫!感谢船夫的诗!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