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优美的诗歌郭沫若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08    阅读:

优美的诗歌郭沫若篇一
《情绪的高涨与诗美的失落_郭沫若诗歌创作得失谈》

第5卷第2期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5 No.22003年5月        JournalofWuyi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May,2003

情绪的高涨与诗美的失落

———郭沫若诗歌创作得失谈

李征宙

(浙江丽水师范专科学校,浙江 丽水 323400)

  摘要: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自由体诗歌的出现,一举结束了早期新诗文白参半的稚拙局面。在具体的创作

中,郭沫若主张“形式的绝端自由”、“感情绝端的流露”,其结果是在获得一种“狂暴的技巧”的同时也失去了诗歌现代性的深层表现的朦胧美。探寻郭沫若诗歌创作的得与失,对当今日益衰微的新诗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郭沫若;诗歌;主情说;得失

中图分类号:I2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513(2003)02-0043-04

  郭沫若在中国现代新诗创作史上所作的贡献尤

其是在新诗形式解放方面的贡献是人所共知的。朱自清曾明确指出,五四新诗革命与近代“诗界革命”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新诗从诗体解放下

[1][P2]

手。”而导致诗体空前大解放的第一人,郭沫若。

众所周知,从放的历史胜利。容与旧的诗词的传统形式之间的矛盾。胡适、刘半农、刘大白等人首先冲破了文言和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尝试着用白话写作自由体诗。胡适在《谈新诗》一文里,明确指出“形式上的束缚,使精神不能自由发展,使良好的内容不能充分表现。若想有一种新内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缚精神的枷锁镣铐。”又说“新文学的语言是白话的,新

[2][P183]

文学的文体是自由的,是不拘格律的”,早期白话诗人的写作实践,证明了白话可以写诗,他们是勇敢的旧形式的破坏者。但遗憾的是,那时胡适对诗的性质和特征的认识有着其片面的地方。例如,他把新诗的革命仅仅看成是语言形式的革命,以为只要明白如话就是新诗,而不大注意诗的美学特征和创作规律。因此,他把散文分行甚至是“罗罗唆唆的讲学语录”,也当成了新诗。有人曾做过这么一项统计,在20世纪20年代的头两年,报刊上发表了新诗近一万首,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艺术粗糙的散文分行之作,缺乏诗味甚至根本没有诗味。

①收稿日期:2003-02-19

暂尝试之后,,,主张

[1][P4]

,不过在诗论和创作实,郭沫若又远远超过了胡适等人。郭沫若认为“诗是我们心中的诗意诗境之纯真的表现,生命源泉中流出来的Strain(诗歌),心琴上弹出来的Melody(曲调)”,无论是新体的或旧体的,今人的或古人的,我国的或外国的诗作,“凡是生之颤动,灵的喊叫,那便是真诗,好诗;便是我们人类欢的

[3][P233]

源泉,陶醉的美酿,慰安的天国”。郭沫若强调诗意的纯真,感情的美化,的确是揭示了诗的真谛。他的自由体诗充满了火山爆发般的反抗精神,集中体现了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闻一多先生为此称赞郭沫若“若讲新诗,郭沫若君的诗才配称新呢,不独艺术上他的作品与旧诗歌相去最远,最要紧的是他的精神完全是时代精神———二十世纪的时代精神。有人讲文艺作品是时代底产儿,

[4][P351]

《女神》真不愧为时代的一个肖子。”

公平而论,郭沫若在“五四”时期的诗体大解放中,冲破了一切旧体诗词格律的束缚,并身体力行地创作出了被称为时代号角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新诗集《女神》,它所体现的浪漫主义精神、美学原则及其独特的审美价值,达到五四时期中国新诗主潮的顶峰,为中国新诗的开拓和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其成就是前无古人的。然而,

),男,浙江松阳人,硕士,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作者简介:李征宙(1965—

・44・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

一个历史事实又为研究者们所公认:郭沫若自《女

神》开始,诗歌在先天上就缺乏一种诗美的质素,以后的诗歌在艺术上更是呈现了一种倒退的走向。到了《星空》则已经没有当年的“浪漫的、蓬勃

[5]

的、汹涌的、雄浑的热情”,缺乏撼人的艺术光彩。以后的几本诗集,从艺术上看更是每况愈下。甚至郭沫若本人也认为《前茅》可以值得提起的“就只在有左倾的意识一点”,《恢复》“不免有浓厚

[6][P42]

的感伤情绪”,艺术上也“没有多大价值”。那本由四十二首爱情诗组成的诗集《瓶》,不过是诗人“过去的恋情的痕迹”的一点“纪念”,[7][P271]艺术上没有新的突破,至于写在留居日本十年和归国投身抗战时期的《战声集》、《蜩螗集》,概念式的呼喊淹没了诗美的特质,一直到解放后真正好的诗也是屈指可数。因此,连诗人自己也不得不带着自嘲的口吻承认:郭老郭老,诗多好的少。要探究造成郭沫若诗歌创作步入疲乏与困顿的根本原因我认为仍要从郭沫若本身的诗歌创作理论为切入口。

郭沫若诗歌理论的核心是“主情说”。他曾在《革命与文学》中提出[8][P33]

终于感情的”在抒情。,自由诗、的束缚,破除一切已成的形式,而专挹诗的神髓以

立言”的封建诗歌和文艺,对那些空虚颓废、无病呻吟的苍白之作,都是有力的批判和否定。但在另一方面,由于诗人热情奔放,对感情的倾泻不加节制,任它天马行空,一气呵行,使得其许多诗作流于粗率,雄浑有余,意境不远,一览无余,显得单调乏味。周扬曾经评论郭沫若的诗歌说“你不用惋惜你在他诗中不免要遇到的粗率和单调,他在掌握内在的旋律、内在音节上所显示出来的天才将会弥

[13][P42]

补你一切。”要是这种粗率和单调只是指情绪的旋律和音节,那诗人的天才的确弥补了这个缺陷;但在此地我指的却是诗的内容、诗的意境。由于诗人有时兴之所至,感情迸发,求其痛快,不加调节,不少诗作缺少深远的意境,这不仅是诗人才华过于显露的结果,主要原因还在于没有饱满的生活血肉,感情像流星似的飞驰,譬如《晨安》一诗,;一口气呼出28个“,,,在《海外归鸿》一诗中郭沫若是这样呼喊着:“我和你别离了百日有奇,又来在你的门前来往;我禁不着我的泪浪滔滔,我禁不着我的情涛激涨。”这里的“泪浪滔滔”显然是形容过度,夸张失实,徐志摩在胡适创办的《努力周报》第51期上发表了《杂记・坏诗,假诗,形似诗》一文对此提出了严肃的批评:“我记得有一首新诗,题目好像是重访他数月前的故居,那位诗人摩按他从前的卧榻书桌,看看窗外的云光水色,不觉大大的动了伤感,他就禁不住……泪浪滔滔。固然做诗的人,多少不免感情作用,诗人的眼泪比女人的眼泪更不值钱,但每次流泪至少总得有个相当的缘由。踹死了一个蚂蚁,也不失为一个伤心的理由。现在我们这位诗人回到他三月前的故寓,这三月内也并不曾经过重大变迁,他就使感情强烈,就使眼泪‘富余’,也何至于像海浪一样的滔滔而来!……总之形容哭泪的字类尽有,比之泉涌比之雨骤,都还在情理之中,但谁能想像个泪浪滔滔呢?”这真是一语中的,击中肯綮。遗憾的是,郭沫若在当时不仅没有对自身的缺点加以认真审视,反而认为是徐志摩在有意抬杠,从此绝断了彼此的友谊。郭沫若的“主情说”还使得他过分注重情感的热力在诗歌创造中精神传达的作用,从而忽视了美感的传达作用。譬如《女神》一诗所体现的便是郭沫若崇尚的美学原则:“以情感人”的绝妙代表。

便于其自然流露的一种表示”。又说“情绪的律吕,情绪的色彩便是诗。诗的文字便是情绪自身的表

)我看要到这体相现。(不是用人力去表示情绪的。

[3][P243]

一如的境地时,才有真诗、好诗出现。”在谈到创作实践时说:“我作起诗来,也任一己的冲动在那里跳跃,我在一有冲动的时期,就好象一匹奔马。”“……每每有诗的发作袭来,就好象生了热病一样,使我作寒冷,使我提走笔来战栗着有时候写

[9][P203]

不成字。”而且郭沫若是这样说明诗的创作心理的:“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我想诗人底心境譬如一湾清澄的海水,没有风的时候,便静止着如像一张明镜,宇宙万汇底印象都涵映在里面;一有风的时候,便要翻波涌浪起来,宇宙万汇的印象都活动着在里面。这风便是所谓直觉、灵感,这起了的波浪便是高涨的情调。这活动

[12][P238]

着的印象便是徂徕着的想象。”基于这种“感情的自然流露”的“唯情”主张,一方面,使得郭沫若诗歌创作在“五四”狂飙突进时代,对于那些虚伪欺骗、矫揉造作,所谓“文以载道”、“代圣贤

第5卷第2期            李征宙:情绪的高涨与诗美的失落・45・

他首先注意的是情感的真而不是传达感情手段的美。诚然如沈从文批评的:“他沈默的努力,永不放弃那英雄主义者的雄强自信”,“他那同情的线是

[11][P311]

为思想而牵,不是为艺术而牵的。”郭沫若在《女神》序诗中表白的是整个作品产生之后与读者艺术创造的“自我失控”。诗人通过屈原之口说,他尊奉的是自由的表现自己的原则:“我有血总要流,有火总要喷,不论在任何方面,我都想驰聘。”(《湘累》)他又形象地描述自己创作激情到来时是怎样的发热发冷,战栗得不能自己。《凤凰涅般、木》

寻求的衔接点是脉搏“振动数”的相同与心灵“燃《天狗》、《站在地球边上放号》、《晨安》、《匪徒颂》

烧点”的一致,诗人渴望最大的审美效应就是拨动等充满“男性的粗暴”的诗篇,就是这种情感战栗青年的心弦,点燃青年的智光。属于艺术审美的更时的产物。一种美的创造的原则当然与诗人自身气多追求则是没有的了,这就使得《女神》的美变得质、性格有关。郭沫若自认为是一个偏于主观而又残缺不齐,或者说只有躯壳而没有灵魂。《湘累》富于冲动性的人,“我便作起诗来,也任我一己的一诗中诗人更是集中笔力表白了他的这种诗歌美学的价值观。听到娥皇女英在水中传来的悲切的歌声,三个人有一段对话很值得我们玩味。

屈原 哦,好悲切的歌词!唱得我也流起泪来了。流吧!流吧!我生命底泉水呀!你一流了

出来,好象把我全身的热火都浇息了的一样。我感觉着我少年时分,炎天热日之中,在长江里面游泳着一样快活。你这不可思议的内在的灵泉,你又把我复活转来了。哦,我的姐姐!你也在哭吗?吗?女须 呢!屈原 不然,不然,我不相信人们底歌声有那样泪晶一样地莹澈。

老翁 这便是娥皇、女英底哀歌了,这歌儿似乎还长,我在湖中生活了这么一辈子,听了不知道有多少次。我虽不知道是些什么意思,但是我听了总也不知不觉地要流下泪来。屈原 能够流泪的人,总是好人。能够使人流泪的诗,总是好诗。诗之感人有这么深切,我如今才知道诗歌底真价了。……郭沫若这段“夫子自道”,清楚地说明他诗歌审美价值的核心是以情动人,和他的诗论的核心“主情说”是完全相吻合的。这情的确是来自郭沫若生命的泉底,它以自身的热火使泉水沸腾,然后再去点燃别人的热血。这即是歌德讲的“灵魂热”的原则。按照这一原则,“浪漫主义诗人的光荣就在于他内心燃烧着最热烈、最激昂的感情,用烈焰烧光

[12][P179-180]

了一切坚固的形式,形象和思想”,诗歌的真正价值就在于感人的“深切”。显而易见,诗人在这里是非常重视诗歌创造主体的作用。但是郭沫若重视感情的热超过了关注传达的美,感情喷发的随意性超过了表现方式的选择性,造成了一种

冲动在那里跳跃。我在一有冲动的时候,就好像一匹野马,我在冲动窒息了的时候,又好像只死了的

[13][P128]

河豚。”但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诗人是应该懂得怎样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性格和气质在创作中的作用的。郭沫若在崇尚一种艺术原则时表现了失控的状态,缺乏艺术的节制和选,沈从文为此,而不

[4][P312]

。闻一多也说他不曾选择”,而“选择是创造艺术底程序

[14][P363]中最紧要的一层手续”,得到的便是情感传达的自然,丧失的却是情感传达中的美感作用。

此外,这种“自我失控”后产生的诗篇就表现了一种情感宣泄与艺术表现的不平衡性。《凤凰涅般木》就是在战栗中奋笔疾书,结果就出现了连作者

后来都感到是空洞而泛滥的歌唱。《晨安》一口气道出了28个“晨安”,虽然增强了诗歌的浪漫主义气势,其中一些诗句也经过想象锤炼而得到了升华,如“情热一样燃烧着的海山呀”,“梳人灵魂的晨风呀”,“我冻结的北方的黄河呀!黄河呀!我望你胸中的冰块早早融化呀!”等等,但是由于感情的过分放纵,读起来总有一种单调感,诗中许多句式也如散文式的直呼,没有诗的提炼,诗句缺少诗美的质素。《浴海》、《笔立山头展望》、《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匪徒颂》等诗篇均有这个毛病。朱湘为此曾经批评郭沫若的诗歌“对于艺术是很忽略

[15][P365]

的”,传达感情具有“单调的结构的倾向”。譬如《天狗》全诗分29行,出现了29个“我”,表述结构基本是“我是什么”、“我做什么”、“我怎样了”,古板单一,毫无变化,整篇诗文呈现了创造主体与被创造的艺术完全等同的命题。试看“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一类的诗句,这里创造主体的我和被创造的客体的我———即艺术中的自我形象之间的距离几乎等于零。生活原型语言与艺

・46・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1980.

[3]郭沫若.论诗三札-郭沫若论创作[M].上海:上海

术创造的语言之间的差异或空白被忽略到了乌有的

程度。难怪宗白华说郭沫若的诗歌“简单固定了

[16][P26]

些,欠流动曲折”,后人则干脆用“空虚”或“空洞”来批评郭沫若,附以解释就是他的作品

[11][P312]

“缺乏内含的力”。郭沫若的诗歌完全是激情的产物,也即感情的自然流露,也正因他具有着奔腾的想象和澎湃的激情,进而才形成了他诗歌构思的峻伟、夸张的奇特和色彩的瑰丽。毋庸讳言,郭沫若在诗歌创作强调“形式的绝端自由”和“感情的绝端流露”使其作品出现了散文化、平板化的倾向,在获得一种“狂暴的技巧”美的同时,失去了对诗歌现代性的深层表现的朦胧美的追求;在完成了打破旧镣铐建立新生的自由诗的任务同时,却没有肩负起诗歌表达方式走向更美的变革的责任。诗人的美学意识还未能进入一个新的大门就徘徊止步了。为此,我认为探寻郭沫若诗歌创作的得与失,对当今日益衰微的新诗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参考文献:

[1]朱自清.[:上

文艺出版社,1983.

[4]闻一多.闻一多全集・女神之时代精神(卷三)

[M].

北京:三联书店,1982.

[5]穆木天.郭沫若的诗歌[J].文学,1937,8(1).[6]郭沫若.郭沫若专集・郭沫若诗作谈(卷一)[M].四

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7]郭沫若.郭沫若文集・郁达夫〈瓶〉附记(卷一)[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

[8]郭沫若.郭沫若论创作・革命文学[M].上海:上海文

艺出版社,1983.

[9]郭沫若.郭沫若论创作・创造十年[M].上海:上海文

艺出版社,1983.

[10]楼栖.论郭沫若的诗[J].文学研究,1957,(2).[11]沈从文.沈从文选集・论郭沫若(卷五)[M].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12]勃兰兑斯.[M].北京:人民文

,)[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闻一多全集・女神之地方色彩(卷三)[M].

北京:三联书店,1982.

[15]朱湘.中书集・郭君沫若的诗[M].上海:上海生活

海文艺出版社,[2]胡适.谈新诗[A].建设理论[Z].

书店,1934.

[16]宗白华等.三叶集[C].上海:亚东书局,1920.

TheRiseofEmotionsandtheLossofPoeticBeauty

———AnexplorationintothesuccessesandfailuresinGuoMoruo’spoeticcreation

LI Zheng-zhou

(ZhejiangLishuiNormalCollege,Lishui323400,China)

Abstract:TheappearanceofromanticfreestylepoetryrepresentedbyGuoMoruoputanendtotheimmatureandclumsysituationoftheearlynew-stylepoetry’shalfliteraryandhalfvernaculardiction.Inhisownpoeticcreation,GuoMoruoadvocatedex2tremefreedomofformandcompleterevelationofone’sfeelings.Asaresult,helostthehazybeautyofpoetry’smodernisticin-depthexpressionwhileachievingaviolentskill.Anexplorationof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GuoMoruo’spoeticcre2ationhasfar-reachinghistoricalandrealisticsignificanceforthedevelopmentofnew-stylepoetrywhichisonthedecline.Keywords:GuoMoruo;new-stylepoetry;theviewthatthefunctionofpoetryistorevealone’sfeelings;advantagesanddis2advantage

[责任编辑 李 明]

优美的诗歌郭沫若篇二
《郭沫若诗二首》

优美的诗歌郭沫若篇三
《郭沫若诗两首》

二、指导学习 研讨 (一)导语设计

主备课人:高芳 备课时间:2012-11-26 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牛郎织女的故事吗?(指名学生概述这故事)

刚才这位同学说得很好,深深相爱着的牛郎织女被王母娘娘划出的天河相

第一课时《天上的街市》

隔着,只有每年农历七月七日才能鹊桥相会一次。这是一件多么痛苦的生

教学目标

活啊。同学们一定希望牛郎织女在天河中自由地骑着牛儿来往吧!我国著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名诗人郭沫若早在80多年前(1921年10月)就凭借自己丰富的联想和

2.了解这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想象,把这种美好愿望写进了自己美丽而迷人的诗篇——《天上的街市》。

3.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二)介绍郭沫若及时代背景

4.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尚武,沫若是笔名,四川乐山

重点:朗读训练;品味诗歌语言,理解内容,把握情感。

人,现代诗人、学者。192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女神》,成为中国新

难点:通过想象和联想去品味诗歌的意境。

诗的奠基人。一生主要文学著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瓶》《前茅》

教学过程

等;散文《我的幼年》《创造十年》等;戏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屈

一、布置预习、导学

原》《虎符》《棠棣之花》《高渐离》《蔡文姬》《武则天》等;另有《沫

1.注音:

若诗词选》及翻译歌德的《浮士德》等。

缥缈 (piāo miǎo) 灯笼(lonɡ)笼罩(lǒng)(zhào)

《天上的街市》选自诗人第二部诗集 《星空》。1921-1923年,郭

2.释义:

沫若三次从日本回国。这时,“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

(1)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也作“飘渺”。

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

(2)定然:必定。

黑暗现实,郭沫若感到极大的愤怒,苦闷感伤,但他并没有悲观失望,依

(3)珍奇:稀有而珍贵。

然不倦的探索和追求。就是这一时期,1921年10月24日,作者写下了

(4)甚:很、极。

《天上的街市》。

(5)闲游:闲暇时到外面随便游逛。

(三)学习《天上的街市》

注音释义:

1、诵读指导读出诗歌的音乐美。

(6)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注意朗读的节奏,标出朗读的重音

(7)疏星(shū):稀疏的星星,形容星星很少。

天上的街市

(8)鲛人(jiāo):神话传说中住在海底的神人。传说鲛人所流的泪能成为

远远的/ 街灯/ 明了,

珍珠。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南海水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

好像/ 闪着/ 无数的/ 明星。

其眼能泣珠。”

天上的/ 明星/ 现了,

★请学生用楷书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抄写三遍,要工整、规范、

好像/ 点着/ 无数的 / 街灯。

力求美观。

3 学生查阅资料与工具书,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下来。 我想那 / 缥渺的/ 空中, 4 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想一想,这两首诗表达定然有/ 美丽的/ 街市。 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街市上/ 陈列的/ 一些 / 物品,

定然是/ 世上/ 没有的/ 珍奇。

1

27、《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你看,/那浅浅的/ 天河, 定然是/ 不甚/ 宽广。

那/ 隔着河的/ 牛郎/ 织女, 定能够/ 骑着牛儿/ 来往。

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那么本诗是怎样逐步展开想象的? 提示:逐步展开想象的过程是:

街灯→明星 →天上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物品→牛郎织女的生活

作者运用想象,由人间有类似明星的街灯,而天上也有类似街灯的明

我想/ 他们/ 此刻, 星,进而创造性地想到天上也应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应有珍奇的“物定然/ 在/ 天街/ 闲游。 品”, 又创造性地想到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骑着牛儿来往、提着灯笼在天不信,/请看/ 那朵流星, 街闲游 是他们/ 提着/ 灯笼/ 在走。 3、读出诗的情感美。 2、读出诗歌的画面美。 (1)课文中有很多词语表现出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下面请同学们把这(1)请闭上眼睛用心听,想象诗中有哪些美好的事物或画面? 些词找出来,用“ 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 ”这一句式说一(2)师生研讨,形成板书。 句话。 街灯: 天上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物品 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 同学们作发言的准备。 明星: 实景 虚景 •“世上没有的珍奇”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很富足。 (3)理解诗中联想与想像运用的作用。 •“闲游”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很自在、舒适、幸福。 没有想像就没有诗。诗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运用想像。 •“浅浅的”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很自由,已经不是神话传说中的每年七月 ——艾青 七日才能相见一次。 理解诗中联想的作用。 •“那朵流星”中,“朵”字常用于花,花是美好的象征,把流星比作花,表现①“远远的街灯明了”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信息 明确:它表示时间是晚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像花朵一样美好。 上,天已经黑了。 (2)这首诗的语言很好。下面请同学们用“这首诗的语言好在 ”

这一句式说话。

②诗人面对黑夜看到了什么呢? 明确:看到了无数街灯点缀其间,像

同学们作发言的准备。

是夜空中的无数明星,无数明星也同样像是地上的无数街灯。这一节,诗

•这首诗的语言好在诗句押韵、和谐。例如第一小节的韵脚“星”、“灯”。

人把“街灯”比喻成“明星”,又把“明星”比喻成“街灯”,相映成趣,由近及远,

•这首诗的语言好在用词准确。例“珍奇”、“浅浅的”。又如“明”和“点”、“闪”

再由远及近,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诗美。

和“现”。

③那么“街灯”与“明星”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呢?

•这首诗的语言好在语气亲切。例“我想”、“你看”。

明确:共同特点是“无数”和明亮。这种自然而然地把“街灯”与“明星”联系起

•这首诗的语言好在表达信心很坚定。例“定”、“定然”。

来的表现手法,我们称为“联想”。

(3)小结:诗人由远远的街灯产生联想和想象,描绘了美丽的街市及牛

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由当前的事物回忆起

郎织女幸福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光明、自由、幸福、

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到另一事物,都是联想。事物

快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之间有某种联系就可以构成联想。

4、背诵

诗作开头这种由街灯到明星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联想,吸引着读者的视线

(1)教师:诗人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用优美而又亲切的语言,为我

从人间转到天上,为下文具体描绘“天上的街市”作好铺垫。

们描绘了美丽的天街,创造了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图景。字里行间,

(4)理解诗中想像运用的作用。

2

充溢着诗人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让我们有感情地来背诵这首诗,感受诗人的美好情怀吧。…… (2)学生背诵。 三、巩固 延伸

1.仿照示例,发挥想像和联想,续写下边的句子。 示例:我想那深邃的海底, 定然有美丽的龙宫。 那龙宫里的公主,定然是世上最美丽的姑娘。 我想那茂密的森林,定然有______________。 我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示例,发挥想像和联想,续写下边的句子。 示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①牵牛花开放了,…… ②笼中的小鹦鹉,…… ③月光照在地上,……

④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 ……

3.在第一节诗中运用了哪些动词?这些动词用得如何?请仔细揣摩。 明确:写街灯用了“明”和“点”;写明星用了“闪”和“现”。因为街灯是人使它亮的,所以用“点”;而星星本来就存在,只是随着天色的昏暗而逐渐看清,所以用“现”。街灯亮后不会有明显变化,所以用“明”,而星星却是不停地闪烁,所以用“闪”。

4.天上是如此的美好,牛郎织女的生活是如此幸福,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绪?(请结合时代背景理解)

明确:对黑暗的憎恶,对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板书设计:

3

第二课时《静夜》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了解这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3.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继续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4.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重点:朗读训练;品味诗歌语言,理解内容,把握情感。 难点:通过想象和联想去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语:今天我们来学习郭沫若写的另外一首诗《静夜》,也是写于1921年,在日本留学时的一个夜晚,面对朦胧的月色,引发了诗人的联想和想象,抒发了诗人无尽的情怀。 二、指导学习 研讨

(一)读出诗歌的音乐美。

教师提示:这首诗和前一首的感情基调差不多,也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朗读这首诗时节奏也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柔和、舒缓。

教师和学生互动互感,明确节拍和重音 静夜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 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二)读出诗歌的画面美。 诵读并思考:

1.哪些是写实的诗句?写出景物的什么特征?

明确:第一节写的是实景。淡淡的月光,笼罩着村外那一片松树林;天上团团白云之间,星光点点。透过诗,读者仿佛看到诗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一人踱到屋外,眼前是淡淡的月光笼罩下的松林,何等的清幽;诗人又向天上望去,团团白云间漏出了几点星星,何等的静谧。

2.哪些是联想或想象的诗句?诗人是怎样展开 联想与想象的? 联想 海雾模糊

月光 疏星 天河 鲛人在岸 想象 对月流珠

由月光疏星联想到天河,又由天河想象鲛人在岸边对月流珠——首先想象天河海雾模糊,再想象河岸边有鲛人,又想象鲛人在对月流珠。 3.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三)读出诗歌的情感美。 诵读并思考:

作者通过本诗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这首小诗,写于诗人留学日本期间,联系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处境,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作者既有对现实的失望,也有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在这月华满天的时刻,诗人虽然写的是鲛人在对月流珠,其实是诗人自己在对月流泪。诗人此时的哀伤、无奈、惆怅,化作了粒粒泪珠。作者写鲛人,目的是写自己的情感——流露出诗人对时代的失望和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念。这也是全诗抒发的感情。 (四)小结。

这首诗先写实景,后展开联想和想象写虚,但绝不是生硬的拼凑。诗人的联想和想象都是以前面的写景作为基础的。如果只写景不联想想象,全诗充其量只是一首写景的好诗,不会有思想的深化;如果没有写景就直接地想象,就会显得突兀,不自然,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二者相互融合,成为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给人以艺术的美感,共同营造了一曲“静夜”的乐章。

(五)全班齐读这首诗。 (六)试着背诵这首诗。 三、拓展阅读。

比较两首诗在结构及写景上的相似之处。 1.两首诗结构上的相似之处。

两首诗都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转入想象世界,收尾都出人意料,

4

让人产生无穷的回味和神往。 2.两首诗写景上的相似之处。

两首诗都是以前面的写景作为基础,想象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二者融为一体。

四、布置作业 。 1.完成课后练习。

2. 用自己的话描述《静夜》里的想象世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7、《郭沫若诗两首》学案 天上的街市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了解这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3.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4.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重点:朗读训练;品味诗歌语言,理解内容,把握情感。 难点:通过想象和联想去品味诗歌的意境。 学习过程

一、预习 导学 1.注音:

缥缈 ( ) 灯笼( )笼罩( )( ) 2.释义:

(1)缥缈: (2)定然: (3)珍奇: (4)甚: (5)闲游: (6)笼罩:

(7)疏星(shū): (8)鲛人(jiāo):

★请学生用楷书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抄写三遍,要工整、规范、力求美观。

3 学生查阅资料与工具书,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下来。

4 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想一想,这两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二、指导学习 研讨 (一) 导入

(二)介绍郭沫若及时代背景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尚武,沫若是笔名,四川乐山

5

人,现代诗人、者。192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女神》,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一生主要文学著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瓶》《前茅》等;散文《我的幼年》《创造十年》等;戏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高渐离》《蔡文姬》《武则天》等;另有《沫若诗词选》及翻译歌德的《浮士德》等。

《天上的街市》选自诗人第二部诗集 《星空》。1921-1923年,郭沫若三次从日本回国。这时,“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郭沫若感到极大的愤怒,苦闷感伤,但他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不倦的探索和追求。就是这一时期,1921年10月24日,作者写下了《天上的街市》。

(三)学习《天上的街市》 (一)读出诗歌的音乐美。

注意朗读的节奏,标出朗读的重音 (二)读出诗歌的画面美。

1.请闭上眼睛用心听,想象诗中有哪些美好的事物或画面? 2.师生研讨,形成板书。

3.理解诗中联想与想像运用的作用。

没有想像就没有诗。诗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运用想像。 ——艾青 理解诗中联想的作用。

①“远远的街灯明了”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信息? ②诗人面对黑夜看到了什么呢?

③那么“街灯”与“明星”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呢?

这种自然而然地把“街灯”与“明星”联系起来的表现手法,我们称为“联想”。 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由当前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到另一事物,都是联想。事物

优美的诗歌郭沫若篇四
《郭沫若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朗读诗歌并背诵,要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激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两首诗的写法和风格。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朗读训练;品味诗歌语言,理解意象,把握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想像和联想去品味诗歌的意境和蕴含。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夜空,是那样神秘,又是那样亲切。远眺夜空,总会勾起人们无尽的幽思遐想。诗人郭沫若不仅用眼睛眺望夜空,而且以自己的心灵感受夜空。〈天上的街市〉是诗人在以心灵的眼睛眺望夜空时所看到的。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诗人心中所向往的那份美丽,那份新奇。

二、交流收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并按“名、时、地、作、评”确定记忆重点。

三、朗读体验

1、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朗读节奏和重音,并用铅笔做上记号。

2、学生朗读,课件打出朗读的节奏和重音,让学生对照。

3、叫一个朗读较好的学生,配上音乐〈星空〉,诵读过程中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仔细体会诗歌思想感情。

4、自己有感情地朗读,同时充分调动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描述诗里的想象世界。

5、全班有感情齐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诗歌思想感情。

四、探究讨论

1、课件打出问题组,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①本诗是怎样逐步展开联想和想象的?

②课文中想象的牛郎织女的生活与神话故事中的有什么不同?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③这些想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④诗的后3节中连用了四个“定然”和一个“定”字说明了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归纳明确:

①街灯(联想)明星(想象)天上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珍奇物品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

首先让学生明确这首诗运用了联想与想像的手法。如,第一小节运用了联想的手法,诗人看到“远远的街灯”,星星点点,时隐时现,很像天上的星星,就自然而然地把街灯与明星联系起来。“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这就是联想,这种联想既描绘出迷人的夜景,又暗示出了对现实的不满,对光明的追求,把内容由人间转到天上,为下文展开想像打下了基础

第二~四小节,诗人描绘天上街市的美丽,街市上陈列物品的珍奇和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走的幸福,都是诗人想像出来的。这种想像,又是以在人间看到的街灯、明星为基础的。人间天上,亦真亦幻,折射出作者美好的人生理想与追求,体现了诗作的浪漫主义风格。

联想要有一定的基础,要有可以产生联想的那个相接点,而想像则是以现实情景和现实生活为基础的。

②神话故事中牛郎织女被无情地分隔在天河两岸,而在诗歌中,他们在一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美丽的街市”、“世上没有的珍奇”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很富足;“闲游’’表现了牛郎织女生活的自在、舒适、幸福;“浅浅的”说明了牛郎织女可以自由地往来,已经不是神话传说中的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见一次:“那朵流星”中,“朵”字常用于花,花是美好的象征,把流星比作花,比喻天上的生活像花朵一样美好。

③他改写了神话,想像牛郎织女在天上过着幸福的生活,表达了他对理想的向往和执着的追求。

④诗中的“定然”、“定”表现的明明是想像的内容,却用断定的语气加以肯定,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他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使读者受到感染和鼓舞。

五、背诵诗歌,体味语言

学生自由背诵课文,同时仔细体味诗歌语言好在哪里,并举例说明。 不求谈得多么全面,只要谈出自己的体会即可。如:a.诗句押韵、和谐。例如第一小节的韵脚“星”、“灯”;b.用词准确。例“珍奇”、“浅浅的”;c.语气亲切。例“我想”、“你看”等。

小结:诗人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用优美而又亲切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天街,创造了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图景。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向往与追求,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背诵一遍这首诗,感受诗人的美好情怀吧。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歌。

2、用自己的话把诗歌的想象世界写出来。

第二课时

一、导语

唐代诗人王维有一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在这样月光如水的晚上,你会有哪些遐思呢?(让学生畅所欲言)这节课,让我们再随同诗人观赏奇景,驰骋想像。

二、朗读品味

1、听〈静夜〉诗歌朗诵,配上二胡曲〈月夜〉。

思考:这首诗哪部分是写实,哪部分是想象?写实与想象部分都突出了夜晚的什么特点?

明确:第一节描绘了静谧的夜景,属写实,第二节属想象,无论是写实还是想象,都突出了夜晚的“静”

2、学生自己朗读第一节,描述一下作者所描绘的夜景景象。

这是一个“平和洁净”的世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翠绿的松林,还有旁近的村庄。月色白而淡,是一种朦胧的美;松林绿而浓,有一种苍劲之美。夜空明净,月朗星稀,抬头还可依稀瞧见团团白云,更有几点星星点缀天幕,似从白云缝隙漏出„„环境非常“雅”,而这种“雅”的氛围,是一种俗心难成的无言的教化。

3、在这样的月夜,作者想到了什么呢?

优美的诗歌郭沫若篇五
《郭沫若诗两首》

优美的诗歌郭沫若篇六
《郭沫若诗歌二首》

郭沫若诗歌二首(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过程

天上的街市

一、导入新课。

星空以其无比的广阔和神秘,引起人们纷繁多姿的遐想,创造出众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朋友,面对星空,你想到了些什么呢?我们说,诗人的想象最瑰丽,那么,我国现代大诗人郭沫若又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到《天上的街市》。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诗人、学者。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等。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牛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四、熟悉诗歌,指导朗读。

1.请学生自己试读全诗,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

明确: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丝忧郁。

2。这种感情基调的诗歌应怎样朗读?

明确: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3.放录音。听完录音后,再请学生根据听录音的印象试读。老师再明确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的划分。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你看,那浅的天河,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定然是/不甚/宽广。

天上的/明星现了,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定然/在/天街/闲游:,

街市上/阵列的/—些物品,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五、分析、解读全诗。

(一)讲解第一节诗。

1.教师范读第—节。

2.“远远的街灯明了”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信息?

明确:它表示时间是晚上,天已经黑了。

3.诗人面对黑夜看到了什么呢?

明确:登高远望,看到了暗空中无数街灯点缀其间,像是夜空中的无数明星,抬头望星空,无数明星也同样像是地上的无数街灯。这一节,诗人把“街灯”比喻成“明星”,又把“明星”比喻成“街灯”,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形成一种循环复沓的诗美。

4.有的同学在朗读的时候,往往漏掉“是”字,请同学们想一想:“是”字可有可无吗? 明确:“好像”后加—个“是”字,凑足音节,使其更舒展,同时更能表达作者赞赏的口吻。

5.这节诗中有两处运用了联想,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思考联想的特征。

明确:两处联想:街灯=明星

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二)讲解第二节诗。

1.请学生个别朗读第二节诗。

2.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事物的心理过程,两事物之间或具有因果联系或具有相似关系,譬如“街灯”和“明星”就具有发亮相似特点。那么什么是想象?:第二节诗中运用了想象吗?

明确: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使人由民间的街上有灯,而天上也有类似灯的明星,进而创造性地想到天上也应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应有珍奇的“物品”,这就是想象。

3.诗人是如何描绘自己的想象物的?

明确:诗人用“美丽的”来形容街市,用“世上没有的”“珍奇”来形容物品,并用“陈列”—词来说明物品的繁多。

4.作者极尽想象描绘这些景物的时候,语气是怎样的?

明确:极其肯定。从“定然是”一词可以看出来。

5,作者这样写流露出怎样的情绪?

明确:天上是那样繁华富庶,天上的生活当然是无比美好幸福的。字里行间,流露出 诗人对这种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三)学习第三节诗;

1,请—位同学朗渎第三节。

2,如果说诗的第二节描写的是诗人想象出的静止的景物,那么,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在第三节诗中描写了什么呢?

明确:诗人由“美丽的街市”“珍奇的物品”想到了天街上应该有人,有人的活动。这“人”就是牛郎织女,进而描写出动态的景物。

3.诗人描写的牛郎织女的命运如何?它与传说中的故事有何不同?

明确: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是不自由的,他们受王母娘娘的专制统治。诗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理想,大胆改造了这个民间故事。在这首诗中,牛郎织女解放了,他们生活得自由幸福美满。他们骑着牛儿来来往往,他们生活在一个自由的天地里。

4。诗人这样的想象合理吗?他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造?

明确:诗人的想象是合理的。他是依据星象来想象的,因为淡淡的银河,看上去确浅浅的,也不很宽广。作者这样写是要表达自己的理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对黑暗势力压迫的反抗,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四)学习第四节诗。

1.请一位同学朗读第四节。

2.这一节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写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天街闲游。

3.这节中的“闲游”一词能否和上节中的“来往”一词互换?

明确:不能。“来往”是指牛郎织女骑着牛儿蹬过浅浅的天河去见织女。而在天街上悠闲地游逛,只能说是“闲游”。

4.这节诗中有个量词用得很别致,请同学们找出来。

明确:“朵”

5.换成一颗的“颗”不更通俗明白吗?

明确:“朵”字说明了流星如花儿般的美丽,与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相映成趣。

(五)总结分析全诗: :

1.这首诗是怎样逐步展开联想和想象的?

明确:展开的过程是:街灯(明星)一街市—物品—人一生活。

2.这首诗既有写实也有想象,请同学们找出来,并体会各自在诗中的作用?

明确:第一节写实,后三节都是想象。写实为想象作铺垫,想象则表达了对美好的理想境界的向往。

3.作者在想象的时候,多处运用了“定然有(是)”“定能够”“不信”“是”等极其肯定的词语,这表明什么?请同学们根据时代背景和诗人的性格、气质、诗歌风貌的特征来思考。 明确: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静夜

一、指导朗读。

1.这首诗和前—首的感情基调差不多,请同学们先试读,试着划分节奏和重音。

2.朗读这首诗时节奏也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柔和、舒缓。全诗的节奏和重音划分如下:

静夜

月光/淡淡天河/何处?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远远的/海雾/模糊。

白云/团团, 怕会有/鲛人在举,

漏出了/几点/疏星。对月/流珠?

二、分析、讲解全诗。

1.全诗分两小节。请同学们思考—下,哪节写实?哪节写想象?

明确:第一节写实,写人间的月色和晚景。第二节写想象,想象天河岸边鲛人对月流珠的情形。

2.请同学们用优美的散文语言描述—下全诗的意境。

明确:淡淡的月色,.笼罩着村外那—片松树林;天上团团白云之间,隐隐约约露出了几颗星星。诗人独自站在大海边,望着远处迷蒙的海雾,不由得思绪翻涌,心想,此刻茫茫的天河岸边,是否也有—位美丽的鲛人.如我一样,面对如此宁静、美好却又凄清的月夜,伤怀流泪呢?

3.请同学们体会一下,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绪?

明确:流露出诗人因对时代失望和对祖国、家乡和亲人思念的淡淡的哀伤、无奈和惆怅情绪。

4.这两首诗都是由地上写到天上,由现实的情景联想到天上传说中的人和事,以此反衬诗人对现实的失望、不满和对前途感到渺茫,表达出诗人朦胧的理想和追求。但两首诗还是有些区别的,请同学们细心感受一下,两首诗中哪首流露出的诗人的思想感情更为明朗一点?

明确:前一首诗。这从两首诗所用的不同神话传说就可以看出来。

优美的诗歌郭沫若篇七
《郭沫若诗学主张》

一. 诗歌本质论

1. 诗歌是情绪的言语表现

郭沫若一贯主张:“诗的本职专在抒情,抒情的文字便不采诗形,也不失其诗。”这是他的诗学观最基本的体现,无论是中国古代诗歌,还是近现代诗歌,都要以抒情为第一要义。“五四”作家主观情感喷发的来势之猛是空前的,郭沫若特别强调说:“新诗便是不假修饰,随情绪之纯真的表现而表现以文字”,“要有纯真的感触,情动于中令自己不能不‘写’。”在诗歌的艺术中,抒情诗总是以抒发诗人的内心情感为主,在艺术的形象性与情感性这两者之间,郭沫若的诗歌理论更加偏重于艺术的情感性。

2. 诗歌是纯粹的内在律

郭沫若认为,诗歌是一个动的艺术,这个“动”主要由节奏表现出来。节奏包括“内在的节奏”和“外在的韵律”两个方面。关于节奏,郭沫若有这样的论述:“抒情诗是情绪的直写。情绪的进行自有它的一种波状的形式,或者先抑而后扬,或者先扬而后抑,或者抑扬相间,这发泄出来便成了诗的节奏。所以节奏之于诗是它的外形,也是它的生命,我们可以说没有诗是没有节奏的,没有节奏的便不是诗。”

在早期,郭沫若强调:“诗应该是纯粹的内在律,表示它的工具用外在律也可,便不用外在律,也正是裸体的美人。诗=(直觉+情调+想象)+(适当的文字),书面文字是一种外在律,有一定的格式,但是这个格式一定要听从于内心情感的需要,决不能以

辞害意。或者就如郭沫若所说,真正的好的诗歌就是一个裸体的美人,关键不在于是不是有华丽的衣服,而是她本身就是美,因为她本身就是有着节奏起伏的情感体现,就是具有优美旋律的音乐。

二. 诗歌创作论

郭沫若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主张:诗歌是“写”出来的,不是“做”出来的。评论家们一直把他的这个观点归纳为“自然流露”说,这一创作论至少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1. 让纯真的情感自然流露

他认为诗人的心宛如赤子之心,创作就要“自由的表现我自己”,即让自我的感情自然流露,这是他的诗歌创作论的主要成分,也是他前期诗歌理论的主要内容。那么既然是自我表现,表现出一种真实的感情,或者一种真实的想法,并且他写出来的东西能够给人以美感,就必然要注意这个诗人的人格问题,所以要做到“自由的表现我自己”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做人。因此,郭沫若提倡要先做人后作文,在宗白华给郭沫若的信中,曾经提到要多与自然和哲理接近,以养成完满高尚的“诗人人格”,郭沫若十分欣赏,并且找出了自己的偶像——能够称之为“球形发展的天才”的康德和孔子,认为这二人是诗人学习的榜样。

2. 诗歌的形式自由自主

郭沫若十分强调诗歌的内在韵律,可能开始并没有意识到这个理论有什么缺陷,而那时在他自己的诗歌创作上,并没有因为

一直提倡内在律而没有形式上的讲究,只能说,他在不自觉中仍然是沿袭了诗歌语言上的音乐性,韵律性。在后期,郭沫若在关于形式与内容的论述中,把内容抬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但是也没有把形式完全抛弃,而是强调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换句话说,郭沫若仍然主张形式的自由自主,只不过强调是在充实的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诗歌形式的自由自主性。

3. “为艺术”与“为人生”

郭沫若关于诗歌的功利性方面的论述,是前后矛盾的。“为艺术”与“为人生”的争论一直伴随着郭沫若的诗歌创作,也影响着他的诗作观。郭沫若前期是创作社的成员,强调文学创作的无功利性,郭自己也强调艺术的本身上是无所谓目的的,认为作诗的目的专在抒情。这便是后来被炒得沸沸扬扬的“为艺术的艺术”

但在 1928 年的《英雄树》及《留声器的回音》中宣称:“当一个留声机器——这是文艺青年们最好的信条。”在 1947 年的《盲肠炎题记》中他又回顾说:“二十多年前我也是喊过‘为写作而写作’过来的人,我可以斗胆地骂我自己:那只是幼稚的梦呓而已。”这种前后的转变很大,就是两个极端。但是并不突兀,在前期的思想中是可以看出他转变的端倪或者有一定的内在统一性的。在早期的《论国内的评坛及我对于创作上的态度》中我们可以找到线索:“艺术本身是有功利性的,是真正的艺术必然发挥艺术的功能。”“总之,我不反对艺术的功利性,但我对艺术上的功利主义的动机说,是有所抵触的。或许有人会说我是什么艺术派,

但我更是不承认艺术中可以划分出甚么人生派与艺术派。艺术与人生,只是一个晶球的两面。和人生无关系的艺术不是艺术,和艺术无关系的人生是徒然的人生。”可见,郭沫若是承认艺术的功利性的,只是他反对传统文艺观中“文以载道”式的艺术的庸俗功利主义,还有艺术的粗制滥造,他要发挥艺术的“大用”,反对作家迎合时事,认为那样文学是没有出路的。

三. 评价

从发展阶段来说,郭沫若的诗论大体上可以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文坛风向、自身文艺观的改变和外国诗人的影响是形成其不同时期诗论的主要原因,郭沫若自身的个性也促使他的诗论发生变化,而这个原因是常常被人们忽略的。情感和激情是郭沫若诗论一直不变的内核。郭沫若的诗歌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他彻底地打破了旧诗的束缚,创造了具有独特个性的自由体新诗,为诗歌的发展开启了一扇全新的大门。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助了新诗的散文化倾向。他的诗歌理论也曾引起过争议,例如功利性、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标语人”、“口号人”的含义、早期诗论的定性等,这些问题都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优美的诗歌郭沫若篇八
《现当代新诗(一)第二节 郭沫若的诗作》

优美的诗歌郭沫若篇九
《郭沫若诗两首现代诗三首》

初二语文同步辅导教材(第11讲)

【教学内容】

郭沫若诗两首

现代诗三首

《天上的街市》、《静夜》

【目的和要求】

一、体会两首诗联想和想象的表现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二、理解作者在诗中利用联想和想象表现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朗读,培养对诗歌的爱好。

【重点和难点】

一、联想和想象的作用。

二、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

【教材分析与拓展】

一、背景说明

1.《天上的街市》和《静夜》均选自诗人第二部诗集《星空》。《星空》写于五四以后诗人最苦闷的时期。当时诗人正在日本留学,其间诗人于1921年4月和次年暑期两度回国。面对"五四"高之后依旧"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郭沫若感到极大的愤怒,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但五四时期那种勇猛的反抗精神和烈火般的热情已经消退,有的只是“潮退后的一些微波,或甚至是死寂”(郭沫若语)。所以,在《星空》中,诗人流露出较浓重的失望和悲愁情绪,虽然表现了要求奋飞、新生和自由的愿望,但另一方面又包含了逃避现实、独善其身的消极情绪。这是《星空》给人的整体阅读印象。例如:

污浊的上海市头,/干净的存在,/只有那青青的天海!(《仰望》)

啊啊,天光渐渐破晓了,/群星消沉,/美丽的幻景灭了。/晨风在窗外呻吟,/我们日日朝朝新尝着诞生的苦闷。(《苦味之杯》)

彷徨,彷徨,/欲圆未圆的月儿/已高高露在天上。/旷渺无际的光波!/旷渺无际的海洋!„„(《海上》)

雨后的宇宙,/好像泪洗过的良心,/寂然幽静。/„„/有两三灯火,/在远远的岛上闪明——/初出的明星?(《雨后》)

郭沫若所写的“星空”,有两个特点值得注意,一是大多为晴空,二是大多为晚上。“星空”构成了郭沫若诗中独特的意象,诗人赋予了星空以渺远、清寥、可望不可即的特征,表达的是一种缥缈、空虚、寂寞、孤独、忧郁的思绪。但苦闷感伤中依然有着不倦的探索和追求。例如:

唉,我仰望着星光祷告,/祷告那青春时代再来!/我仰望着星光祷告,/祷告那自由的时代再来!(《星空》)

《天上的街市》也是如此。

二.诗歌解读

1.《天上的街市》

写作思路

第一节,从地上的街灯写到天上的街市。诗人由现实生活中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又由天上的明星联想到地上的街灯,再联想到天上的街市。这是由实到虚的联想,联想的交点是“街灯”与“明星”。地上灯,天上星,都是点状的发光体,它们的类似之处,成了诗人进行联想并发挥想像的基础。这一节诗句工整,比喻很有特色,街灯像明星,明星像街灯,这样回环往复的互喻,相映成趣,创造出一个充满幻想和诗情画意的美妙意境。

第二节,写天上的街市。“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诗人由天上的街灯,想到天上的街市;由天上的街市,想到街市上陈列的物品和街市的繁华、美丽,想像丰富而自然。天上是那样繁华而富庶,天上的生活当然美好幸福。这里诗人

连用两个“定然”,表达一种绝对肯定的语气,坚定地相信那样一个理想的世界是一定存在的。这就暗含了一种反衬,含蓄地表达出一种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不满情绪。但稍有科学知识的人都会明白,这样的街市是不可能有的,诗人犹如做梦,明知是假,却不愿面对,反认是真,这不是无知,而是迫不得已,欲躲进一个虚构的世界中忘却烦恼人世。

第三、四节,写天上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这是全诗的重点。诗人由街市进一步联想到民间传说,写天上神仙的生活。此时此刻,诗人自然联想到中国民间故事中的牛郎织女。但是,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是不自由、不幸福的,他们受着王母娘娘的管制,只有每年七月七日之夜才能在天河的鹊桥上相会一次。而在这首诗中,诗人一反传统的说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理想,大胆改造了这个民间故事。在诗人的想像中,牛郎织女解放了,他们在浅浅的天河中,骑着牛儿自由自在地来往。他们的生活是那么幸福:“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这里,专制的王母娘娘不复存在,自由的生活展现在他们面前。一对恩爱夫妻,于耕织之余,手提灯笼,悠闲地在美丽的街市上闲逛,多么自由!多么舒畅!在诗人奇妙的想像中,引进了流星,由流星联想到灯笼,情致动人。流星那灿烂的光芒不禁让人眼前一亮,天上的街市越发神奇美妙,令人向往。这两节诗中,诗人接第二节中两个“定然”,仍用两个“定然”一个“定能”,表达对牛郎织女天上生活的坚信不疑的态度,表现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无比执著。

写作特点

联想的自然,想象的丰富,意境的美妙,语言的优美,是这首诗的特色。

(1)这首诗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勾画出美好的意境。

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如由明亮的街灯联想到无数的明星,再由天上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街市,于是,想象使在这一加串的联想当中展现而比喻是联想中的“中介”。“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章点着无数的街灯。”两个比喻,两层联想,把人们引进了想象中的天上的街市。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如天上的街市美丽属于想象,由街市再想到人,想象牛郎织女怎样过着自由自在美好的生活,更是进一步的想象。这样,作者从人间写到天上,创造出一个充满幻想,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意境。

(2)美妙的意境。

街灯与星星都远远地在夜色中放明,视觉感受极相近似,诗人由此落笔,把地上天上融成一片,进而放纵想象于星空,十分自然;第二节用轻巧的笔触略加点染,幻想出天上世界美妙而朦胧的背影,第三节推出人物,想象更为具体、真切;第四节写流星,这一飞驰苍穹的光点,使全诗境界顿显活跃。诗人象是采用了我国绘画中层层皱染的传统技法,使画面越来越清晰,幻景越来越动人。结尾一句"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给读者一幅历历可见的牛郎织女游乐图。这也是对牛郎织女故事的全新诠释。这个反传统的创造,形象抒发了诗人的理想和追求。

(3)全诗语言朴素,用词准确。

在描写天街生活时,作者只写了牛郎织女"骑着牛儿来往"于"浅浅的"天河两岸,最后也只写了他们"提着灯笼在走"。内容和语言都很朴素,没有华丽的词句,没有过多的描写,却刻画了一幅淳朴和平的生活图景。正因为如此,这首诗才给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同时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

诗的第一节,作者用了两组词来表现明星和街灯。写街灯用了"明"和"点";写明星用了"闪"和"现"。因为街灯是在黑暗中亮起来的,是人们使它亮起来的,所以用"点"表现它的出现;而星星本来就存在的,只不过随着夜色的加浓而越来越明显,因此用了"现"来表现它的出现。又因为街灯亮了之后,不再发生明显变化,因此用"明"来表现它的状况,而星星却不停地闪烁着,所以用"闪"来表现它的状况。虽然是几个常用词,但用得恰当、准确。

诗中最巧的是一个'朵'字。一般说,星的量词'颗'。这里为何用了'朵'呢?因为流星是星际间分布的一些固体尘粒,它们飞进大气层,跟大气发生摩擦发热爆裂而发光。由一固体爆裂成许多小颗粒,形成了上小下大的喇叭花状,象花,自然就可以用'朵'来形容了。这就写出了流星的特征,用一个'朵'字给流星描了一幅画。

2.《静夜》

写作思路

第一节,写人间的月色和晚景。这是诗人站在地上写景。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淡淡的月色,笼罩着村外的那一片松树;天上团团白云之间,隐隐约约露出了几颗星星。短短四句,描绘了一幅极其宁静、美好的月夜晚景图,把人带进一个超现实的梦的世界。这为诗人下面展开联想营造了氛围。

第二节,写天上鲛人的故事。诗人展开想像的翅膀,飞向那茫茫的星空,描述了一个凄婉的故事。诗人抬眼看到的是一条海雾蒙蒙的天河,由这令古今多少人引发无穷联想的天河,诗人又想到了传说故事。可诗人这一次所写的不再是牛郎织女,而是传说中的鲛人。牛郎织女的故事可能家喻户晓,鲛人流

珠的传说人们也许就比较陌生。面对茫茫的天河,诗人并不能真正看见什么,只是凭想像,猜测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这是一个非常凄美的场面。在这月华满天的时刻,诗人想到天上的鲛人对月流珠,其实是诗人自己在对月深思。诗人此时的哀伤、无奈、惆怅,在这样凄清的月色之下,化作了诗行,这也可视为诗人的“流珠”吧。

这首小诗,写于诗人留学日本时期,其中包含了个人对于时代的失望情绪,也隐隐流两出对于祖国、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诗歌写得清幽、典雅,有着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如一首小夜曲,流过人们的心田,给人美的享受。

3.两诗的比较

这两首诗都是由地上写到天上,由现实的情景联想到天上传说中的人和事,以此反社对现实的失望、不满和前途的渺茫,表达诗人朦胧的理想和追求;诗人面对浩瀚的宇宙,敞开了自己的胸怀——此时,现实不复存在,宇宙在他心中。两诗都充满了淡淡的忧伤,就像那闪闪的星光,那淡淡的月色。但两诗比较,前一首诗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更为明朗一些,对故事喜剧化的改造使诗歌结尾略带一点亮色,读者淡淡的忧伤之余带一点淡淡的喜悦——毕竟牛郎织女有着自由美满的生活;而后一首诗则是一个令人感叹的悲剧性场面,鲛人孤独地对月流珠,他何尝又不是在对月流泪?他为何那样孤独,那样无望?他的亲人、朋友、伴侣呢?他一定很想回到温暖的人间吧„„诗作留下的空白尽可由读者自己填补。

这两首诗结构严整,想像新奇,节奏徐缓,音调和谐,感情愉悦流畅。郭沫若的研究者孙党伯说这两首诗“虽不能使人激动,却令人喜爱”。

三.朗诵:分清节奏、把握重音。

远远的/街灯/明了, ..

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

天上的/明星/现了, ...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

现代诗三首

教学目标要求

1.理解“纸船”的含义,体会《纸船》塑造的优美意境。

2.理解《我是一条小河》的诗意。

3.体会《色彩》中蕴含的哲理。

4.背诵这三首诗。简单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

知识重点、难点

1.学习诗歌托物寓情(《纸船》)、移情于景(《我是一条小河》)、寓抽象于形象(《色彩》)的表现手法。诗人的感情是抽象的。抽象的感情借助于具体形象表达出来。理解诗歌中具体形象所传达出来的丰富的浓烈的思想感情。

2.在优美的意境中去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材分析与拓展】

1《纸船》

诗中的“纸船”是作者思念母亲的载体。

1923年8月,冰心乘海轮赴美留学,面对茫茫大海,漫长的旅程,她倍感孤独,这时,她最思念的亲人便是母亲。于是她便“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纸船,执着地抛下海里,以寄托对慈母的思念,虽然有的被吹卷到舟中,有的沾在船头。她目送纸船远去,回想着母亲的音容笑貌。作者把这种思念寄托在“叠一抛一望一想”的过程中,表现了浓郁的思念情境。诗的第三节诗人利用奇特的设想表达出她祈求纸船载着她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流到母亲身边的真挚感情。这一结尾是全诗的高潮所在。

怀念母亲的感情比较抽象,但诗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抒发就显得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此外这首诗的诗行较长、语调缓慢,正与对母亲的绵长思念想协调。

2.《我是一条小河》

这首诗是冯至早期的作品。他作为“五四”以后觉醒了的知识青年,一方面想投身到火热的战斗生活中,一方面又未能突破个人生活的圈子,因此在对青春、爱情作热烈的赞美的同时,往往又流露出衰愁和苦闷的情调。作者把青春(美好事物)拟作“你”,借“我”——小河和“你”的邂逅思念,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前三节尽情地赞美青春的美丽,后二节表现了青春的理想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撞碎的惆怅的感受。诗作感情细腻,体会真切。

3.《色彩》是一首对生命的感悟,饱含深刻哲理的诗。

《色彩》首先将生命比作一张“没房价值的白纸”,这很容易使人想到一生碌碌无为。没有价值的生命便如同行尸走肉、紧接着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将生活中的色彩与人的生命中的品格、情感等联系起来,启发读者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色彩》中生命的“色彩”包含的哲理意味: “色彩”包含着“生命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创造生命的价值,使人生更有意义”的道理。

诗歌以“色彩”为题,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突出生命的意义,更加形象生动。

4.现代诗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

现代诗在艺术上有明显的特点:①它反对直接抒情,直接陈述,而是借助意象,表情达意;②想象丰富大胆,注意引人深思;③在艺术形式上,创造出具有散文美的自由诗体。

【同步练习】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需解释的词语。

缥缈( ):___ 笼罩( ): 鲛( )人:__ ...

飘漾( ):___ 溺爱( ):___ ..

二.填空。

1.这两首诗的作者是郭沫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_、_。他的代表诗集有____、____等

2.《纸船》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_家__._。在我们曾学过她的散文____。

3.《我是一条小河》的作者是___,他是我国现代诗人、学者,鲁迅称他是____.

4.闻一多是我国现代著名的___、__。代表诗集有《__》、《__》等。

三.阅读

1.阅读下面两节诗,然后答题。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 )。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 )。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箱在走。

(1).诗中的两处括号,依次填上合适的词的一项是( )。

A宽阔、闲游B.宽广、旅游 C.宽广、闲游D.宽阔、旅游

(2).诗中的牛郎织女的命运和传说中牛郎织女的命运有什么不用?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3).结合全诗,对本诗中心意思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由现实生活联想到美好的天街生活,表达了热爱生活的感情。

B. 作者通过描绘天街的美好生活,告诉读者那不过是缥缈的幻想,表达了自己郁闷的感情。

C. 通过天街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牛活的向往,激 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

想而奋斗。

D.通过天街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现实黑暗生活的逃避。

(4).给上面两节诗标上朗读的节奏和重音。

2.选出合适的词,填入下列诗句的空格处。

我从不肯_了一张纸,人总是留着——留着„„

A放弃B.丢弃 C.妄弃D.抛弃

我便__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A溺爱B热爱 C爱护D钟爱

3.阅读《色彩》回答问题。

(1).诗的第一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本体和喻体各是什么?

(2).作者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3).《色彩》中生命的“色彩”包含着什么哲理意味?为什么以“色彩”为题

(4).色彩是无生命的。但在人的直观与感觉下,都能够给人以精神上的启示。想一想,绿、红、黄、粉红、灰白、黑等色彩,能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和启示?

4.下面这首诗是冰心《繁星》中的第十首,阅读后,按要求答题。

嫩绿的芽儿, 和青年说: “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 和青年说: “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 和青年说: “牺牲你自己!”

(1).这首诗歌咏的对象是什么?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3).对这首诗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芽儿的“嫩绿”显示着青春的健壮、旺盛和朝气。 B.花儿是“淡白的”,而不是艳丽的,蕴含着

诗人希望青年人应朴素、纯洁,而不追求外表的华丽。 C.作者从芽儿写到花儿,果儿,似乎是在亲切告诉青年,你们让青春的芽儿开花结果吧! D.这首诗表现的内容是和花草对话,说明作者非常有童心,体现了朦胧美。

(4).作为一名新世纪的青年,联系作者的生活时代,谈谈你读了这首诗后的感受。

四. 仿照示例,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完成下边练习。

(1) 梦像一条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想捉住它,它已经跑了。

花盆中的含羞草像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底下的人影像__________________

(2) 成功是你梦寐以求的那朵玫瑰,挫折正是那遍及周围的针刺。 ....

(3) 悲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钱可以买来名贵的钟表,但是买不来宝贵的时间。 .........

金钱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答案】

一、miǎo,隐隐约约,zhào,jiǎo, yàng, nì,过分宠爱

二、1、诗人,学者。《女神》、《星空》 2、作家,冰心《小橘灯》

3、冯至 “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 4、诗人,学者《红烛》、《死水》

三、1、(1)C (2)参见“写作思路”、“写作特点”的有关阐述

(3)C (4)参见“朗诵指导”

2、CA

3、(1)比喻、生命、白纸

(2)一个生活得充实,丰富多彩,有价值,有意义的人

  • ·郭沫若的诗歌作品(2016-01-13)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下一篇: 妈妈的诗歌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