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山中送别阅读答案,诗人的心理活动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08    阅读:

山中送别阅读答案,诗人的心理活动篇一
《《山中送别》(阅读欣赏)》

王文杰 wangwj1974@163.com 1 山中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作品最主要的为山水田园诗。王维个人精通诗词音乐书画,苏轼赞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现存诗约四百余首,有《王右丞集》。

主题

此诗写送别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题材非常普遍,构思却独具匠心,极有特色。其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并非就"送别"二字做文章,而着墨于送别后的行动与思绪,并表达了诗中人期盼来年春草再绿时能与友人团聚的情怀。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感情深厚真挚,独具匠心,耐人寻味。

赏析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诗人在把生活接入诗篇时,剪去了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第二句"日暮掩柴扉",不写与友人话别的情景,也不渲染分手之际的环境气氛,而偏写送走友人之后日暮掩上柴扉的举动,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诗人身虽在柴扉之内,心却在柴扉之外。但所有这些,诗人都没有直接说出来,让读者自己从"掩柴扉"这一动作细节中体会。诗有"空白",就耐人咀嚼。

1

2 王文杰 wangwj1974@163.com

第三句“春草明年绿”,是诗人的想象,也是对来年的期盼。春草明年又会绿,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岁月更迭光阴流转。但是“王孙归不归”?

“王孙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照说应当在相别之际向行人提出,这里却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心头,成了一个并没有问出口的悬念。这是"相送罢"后内心深情的流露,说明诗中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却已经在盼望友人的归期,又担心友人一去不归,离愁别绪跃然纸上。

题库

1、诗中表现诗人送别友人后怅然若失的心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2、表现诗人期盼友人归来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2

山中送别阅读答案,诗人的心理活动篇二
《经典古诗文情景阅读填空题》

经典古诗文情景阅读填空题(一)

1.小红暑假与妈妈都大西北旅游,火车路过大戈壁,她看到了高大的白杨树,傍晚,她看到太阳圆圆的,像个大红灯笼在天边漫漫往下沉,一户农家冒着烟袅袅上升,一条黄河缓缓流淌,她忽然想起: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句。夜晚,他看到起伏的山的上空,月亮像把镰刀,月光下的沙漠,好象下了雪,小红真想用李贺的:“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勾。”来赞美。

2.小明书法写得好,还会画梅花,妈妈夸他的梅花颜色真好看,可小明却说,我要学王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3.小英雄被敌人抓住了,敌人对他说:“只要你肯说出八路藏在哪里,我给你糖吃,给你银子,知道吗!可小英雄昂着都说我要像石灰一样:“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小英雄被敌人杀害了,可他永远留在我们心理。

4.小王和小胖出去钓鱼,忽然下起了小雨“小王对小胖说,我们赶快回去吧!可小胖说:“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5.爸爸对小胖说,你想吃什么?我带你去个地方,那儿有青青的山,有白鹭飞翔,有粉红桃花,还有一种鱼,让你口水直流三千尺,春天是吃这种鱼最好的季节。请用一句诗:“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来回答。

6.我们划着小舟在西湖游玩,刚划到芙蓉花水塘边,就有一群水鸟被惊起四处飞散,哇!真是太美了。小玉词兴大发,诵起,想起宋带词人李清照:“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8.我们读书,不但要读课内书,更要多读课外书,因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样,我们才可以学到更多新知识。◎我们读书不能死读书,只读有字之书,还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爱国诗人陆游去世时对儿子说,我去了,只求你一件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最大的悲痛是:但悲不见九州同。

9.人们往往因悲伤而哭泣,可杜甫却高兴而哭,因为“忽传剑外收蓟北。”表现杜甫万分激动的诗句是“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10、现在是新时代,社会需要各种人才,三百六时行,行行出状元,请你用一句诗来表达怎样选人才最好:“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1.汶川地震让孩子们失去了学校,失去了亲人,如果我们要鼓励灾区的小朋友学会坚强,我们用《竹石》的:“千锤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来鼓励最好!

12.小明学习很刻苦,可不爱思考,小王很聪明,可老不用功,结果,每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因为他们: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

13.小红学习超棒!老师让她为大家介绍学习经验,可她说:“我的经验就是复习、复习、再复习”,我是用论语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成功的。

14.小光7:00想看新闻节目,可妈妈说,都六年级,要升学了,少管闲事。请你用一句古代名言“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来劝妈妈改变主意。

15.小敏考了100分,很骄傲,妈妈语重心长的点说:“满招损,谦受益。”妈妈叫小聪好好学习,可小聪很烦,请你用一句古代名言: “少壮不努力,老来徒悲伤”来劝他。

16.古人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是说答案不只一个,是丰富多彩的。这就是创新,我国诗人苏轼早在宋代就写个这样的诗句是:横看侧岭侧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苏轼也写过这样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告示我们我们看待事物,不要光看到局部,还要看到整体。

17.反动派不让鲁迅发表革命文章,但革命的春天是关不住的,真是:“春色慢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18.魔高一尺,道高一仗,真是:“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更有强中手。 俗话说,农村的孩子早当家,《四时田园杂兴》写孩子当家的诗句是:“村庄儿女个当家,童孙未解共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9.小艳穿了件新衣,问妈妈好看吗?妈妈说,女儿穿什么都好看。请用古诗名句来形容“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20.梅花像雪,未见其花,先闻其香的名句是: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1.描写迎接春节的诗句有: 《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2.写节日的诗句有:《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3.写春天的古诗名句有:《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4.爸爸刮胡子,过2天又长出来。小明幽默地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5.写长江的古诗句有:《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6.描写湖面无风如镜的诗句是: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把洞庭湖比作玉盘的诗句是: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27.表面写雨过天“晴”,实写人间有“情”的古诗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胜有情。

28.写孩子们报答不完母亲养育的诗句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春雨无声的诗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9

30写月的古诗句有:《静夜思》

31.古诗趣题:有人说“王之涣”写诗婆婆妈妈,写了这样一首诗PK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 一片孤城。 羌笛何须, 春风不渡。 王之涣说:“我甘拜下风”。请你写出原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

经典古诗文情景阅读填空题(二)

(1)“明日复明白,明日何其多,今日若不为,此事何时了。”是啊,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呢,却是一去不复返。不抓住今天,永远期盼着明天,幸运会向你招手吗?

(2)我们几个手挽手默默地走在去火车站的路上,彼此无语。朝夕相处三年的挚友呀,怎舍得刹那间的分离。“《山中送别》(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大家泪眼相视,情意无限!

(3)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4)又一次竞选的失败,将我的心抛入到万丈深渊。哎,要知道我投入了多少精力,花费了多少时间应对这两次竞选呀,老天爷怎么对我一点也不开恩呢?我几时才能“《登科后》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呀!

(5)中秋佳节,皓月当空。那一轮圆月被黄灿灿的月晕衬托着,月光如透明的薄纱,朦朦胧胧地罩在大地上,清风拂面,不由撩动我思乡的情怀:离别故土几载,家乡的亲人可好!酸楚的我不禁潸然泪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亲人啊,可知道海外游子的心!

(6)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此景象真可谓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7)到了瀑布脚下,捧着清澈的泉水,舒服极了。昂首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朵朵美丽的玉花。望着这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来。眼前这瀑布里没诗中那瀑布的壮景,却也有“飞落数来崖,碎玉叹飞花”的奇观。

(8)深秋,校园的梧桐叶枯黄了,时而像打着秋千,飘飘悠悠;时而像降落伞,摇摇欲坠;时而像一群燕子,自由飞翔„„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地面上像是铺上一条无比宽大的金毯子。望着这景象,我不由地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落叶虽不是春天的“落红”,却具有“落红”的献身精神,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冯?

(9)梅,自古以来就倍受人们的称赞。要说古人赞颂梅的诗句,就更是数不胜数了。“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便是一个例子。梅独自傲立于风雪中的顽强精神,确实令人感慨万千。

(10)“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不错,桃花的花瓣上还带着昨夜的露珠,还不停地催促其他小花儿快快开放,笼罩在烟雨之中的柳树绿得翠生生的,绿得碧澄澄的,此情此景真令人心旷神怡!

(11)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踏破铁鞋无觅处,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了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岸花明又一村”,于是迅速地解开了这道难题。

(12)老师,你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上的银发,有一丝为我而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

(13)春雨,古今中外多少人赞美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大诗人杜甫描述你来到人间的佳句。你来了,如烟似粉,悄无声息,垂柳在你的抚慰下吐出新芽,竹子在你的滋润下拔节,禾苗在您的沐浴下盈盈闪光„„

(14)“吹而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泥土的信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15)月亮渐渐西沉,星星又悄悄地眨起了眼睛。望着满天星星,我不由得想起了爸爸白天对我说的话,是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爸爸,请你放心,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16)中秋佳节,手捧着香香甜甜的月饼,凝神眺望着皎洁的月亮,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远在大连的表弟,心里默默祈祷着:“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7)战火连连,兵荒马乱,“望湖楼”酒家却依然是一片灯红酒绿,歌舞升平,歌女搔首弄姿,这真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达官贵人竟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这被侵占之地何时才能收复,

(18)爷爷70大寿,亲朋好友都前来祝贺。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可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霜叶红于二月花。”爷爷,你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爷爷笑了,摸摸我的头:“就你会耍贫嘴!”

山中送别阅读答案,诗人的心理活动篇三
《2013年四川雅安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

雅安市二○一三年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 选择题) 和第Ⅱ卷( 非选择题) 两部分。第Ⅰ卷1 至3 页, 第Ⅱ卷3至8 页。全卷满分120 分, 考试时间为150 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20 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 5 毫米的黑色墨迹签字笔填写在答 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 选择题使用2B 铅笔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位置上; 非选择题用0. 5 毫米黑色墨迹 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 无效。

3. 考试结束后, 将试卷和答题卡收回。

一、选择题( 20 分, 每小题2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 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阔绰( chuî) 疟疾( nüâ) 荫庇( yīn) 苦心孤诣( yì)

B. 窈窕( tiǎo) 阴晦( huì) 阴霾( mái) 鲜为人知( xiǎn)

C. 哺育( bǔ) 干涸( hã) 狙击( zǔ) 深恶痛疾( wù)

D. 脊梁( jí) 狭隘( ài) 真谛( dì) 相形见绌( chù)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相辅相成 触目伤怀 义愤填膺 变换莫测

B. 哎声叹气 猝然长逝 人声鼎沸 粗制滥造

C. 委曲求全 莫衷一是 孜孜不倦 不可名状

D. 油光可鉴 娓娓到来 脍炙人口 明辨是非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 恰当的一组是

生活中, 面对别人的困难, 有的人总是一副________的姿态。殊不知, 自私导致自伤, ________没有一个人能够________到一生不会遇到任何困难, 如果大家都________别人的困难, 那么当自己遇到困难时, 又能指望谁来帮助呢? 切记, 助人即是自助。

A. 事不关己 因为 幸运 漠视

B. 心安理得 因为 幸福 漠视

C. 心安理得 所以 幸运 无视

D. 事不关己 所以 幸福 无视

4. 下列各项中, 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毕业了, 初三( 1) 班的同学欢聚一堂, 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B. 看着4 岁半的小侄女模仿《甄嬛传》中人物的表演, 全家人都忍俊不禁地笑了。

C. 假酒销售团伙气焰嚣张, 锐不可当, 但在我市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 这些团伙被彻底粉碎了。

D. 老师常常给我们讲民族英雄的故事, 我们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

5. 下列各项中, 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据科学家统计, 蜜蜂每酿造一斤蜜, 需要采集大约50 万朵左右的花。

B. 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 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C. 农民工返乡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D. 由于林书豪在篮球上的杰出表现, 被大家冠以“林旋风” 的称号。

6. 下列对联与文化名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①为古今中外君民立允极, 合诗书礼易春秋集大成。

②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③翁去千余载, 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 亭影不孤。

④萃父子兄弟于一门, 八家唐宋占三席; 悟骈散诗词之特征, 千变纵横识共源。

A. ①孟子 ②诸葛亮 ③欧阳修 ④ “三苏”

B. ①孔子 ②诸葛亮 ③欧阳修 ④ “三苏”

C. ①孟子 ②诸葛亮 ③范仲淹 ④ “三苏”

D. ①庄子 ②刘备 ③王安石 ④ “三苏”

7. 下列句子的顺序排列准确的一项是

①关键是要保持好奇心, 不断积累知识。

②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首先要坚信这一点。

③一旦产生小的灵感, 相信它的价值, 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④不满足于一个答案, 而去探求新思路, 去运用所得的知识。

⑤如果能够做到这些, 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A. ②①④③⑤ B. ②①③④⑤ C. ②③①④⑤ D. ②③①⑤④

8. 下列语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老李对父亲刚去世三天就来上班的老张说: “家父刚过世, 你还是在家里多休息几天吧。”

B. 小马老师参加工作刚一年, 她对教学经验丰富的高老师说: “教学上我有许多不懂之处, 请您多多指教。”

C. 王老师高兴地对我说: “你此次夺冠, 为班级增了光, 你真是我的高足呀! ”

D. 小兰在刚开张的小店里买到了她心仪已久的音乐盒, 兴奋地对店主说: “下次我还会光临贵店, 多多惠顾贵店的。”

9.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和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 都抒发了作者内心深处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B. 皇帝的新装》和《丑小鸭》都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作品, 其中《丑小鸭》告诉我们: 只要心怀梦想, 即使身处逆境也能成才。

C. 莎士比亚,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家、诗人, 代表作有《哈姆雷特》《奥赛罗》《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D.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全书一百三十篇, 被誉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10. 选出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山中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A. 从此诗的题目可以看出, 这是一首送别诗; 从诗句字数可以看出, 这是一首五言诗。

B. 诗的一、二句叙写送别后的情景, 三、四句是对朋友的询问和期待。

C. 此诗拾取生活中的平凡素材, 详细叙述了一次送别过程, 表达了深厚真挚的感情。

D. 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 此诗语言不作任何雕琢, 显得朴素自然, 平淡中蕴涵着深意。

第Ⅱ卷( 非选择题100 分)

说明: 第Ⅱ卷所有答案必须书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处。

二、现代文阅读理解。( 35 分)

( 一) 阅读下面文段, 完成11—16 题。( 13 分)

蔷薇几度花

①喜欢那丛蔷薇。

②与我的住处隔了三四十米远, 在人家的院墙上, 爬着。我把它当做大自然赠予我们的花, 每每在阳台上站定, 目光稍一落下, 便可以饱览它了。这个时节, 花开了。起先只是不眼的一两朵, 躲在绿叶间, 素素妆, 淡淡笑。眼尖的我发现了, 欢喜地叫起来, 呀! 蔷薇开花了。我欣赏着它的点点滴滴, 日子便成了蔷薇的日子, 很有希望很有盼头地朝前过着。

③也顺带着打量从蔷薇花旁走过的人。有些人走得匆忙, 有些人走得从容, 有些人只是路过, 有些人却是天天来去。

④看久了, 有一些人, 便成了老相识。譬如那个挑糖担的老人。老人着靛青的衣, 瘦小, 皮肤黑, 像从旧画里走出来的人。他的糖担子, 也绝对像幅旧画: 担子两头各置一匾子, 担头上挂副旧铜锣。老人手持一棒槌, 边走边敲, 当当, 当当当。惹得不少路人循了声音去寻, 寻见了, 脸上立即浮上笑容来。呀! 一声惊呼, 原来是卖灶糖的啊。

⑤可不是么! 匾子里躺着的, 正是灶糖。奶黄的, 像一个大大的月亮。久远了啊, 它是贫穷年代的甜。那时候, 挑糖担的货郎, 走村串户, 诱惑着孩子们, 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只要一听到铜锣响, 孩子们立即飞奔进家门, 拿了早早备下的破烂儿出来, 是些破铜烂铁、废纸旧鞋的, 换得掌心一小块的灶糖。伸出舌头, 小心舔, 那掌上的甜, 是一丝一缕把心填满的。

⑥现在, 每日午后, 老人的糖担儿, 都会准时从那丛蔷薇花旁经过。不少人围过去买, 男的女的, 老的少的, 有的人买的是记忆, 有的人买的是稀奇———这正宗的手工灶糖, 少见了。

⑦便养成了习惯, 午饭后, 我必跑到阳台上去站着, 一半为的是看蔷薇, 一半为的是等待老人的铜锣敲响。当当, 当当当———好, 来了! 等待终于落了地。有时, 我也会飞奔下楼, 循着他的铜锣声追去, 买上五块钱的灶糖, 回来慢慢吃。

⑧跟他聊天。“老头! ” 我这样叫他, 他不生气, 呵呵笑。“你不要跑那么快, 我追都追不上了。” 我跑过那丛蔷薇花, 立定在他的糖担前, 有些气喘吁吁地说。老人不紧不慢地回我: “别处, 也有人在等着买呢。”

⑨祖上就是做灶糖的。这样的营生, 他从十四岁做起, 一做就是五十多年。他是天生的残疾———断指, 两只手加起来, 只有四根半手指头。却因灶糖成了亲, 他的女人因喜欢吃他做的灶糖嫁给他的。他们有个女儿, 女儿不做灶糖, 女儿做裁缝, 女儿出嫁了。

⑩ “这灶糖啊, 就快没了。” 老人说, 语气里倒不见得有多愁苦。

(11)“以前怎么没见过你呢?”

(12)“以前我在别处卖的。”

(13)“哦, 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 我这样一说, 老人呵呵笑起来, 他敲下两块灶糖给我。奶黄的月亮, 缺了口。他又敲着铜锣往前去, 当当, 当当当。敲得人的心, 蔷薇花朵般地,开了。

(14)一日, 我带了相机去拍蔷薇花。老人的糖担儿, 刚好晃晃悠悠地过来了, 我要求道:“和这些花儿合个影吧。” 老人一愣, 笑看我, 说: “长这么大, 除了拍身份证, 还真没拍过照片呢。” 他就那么挑着糖担子, 站着, 他的身后, 满墙的花骨朵儿在欢笑。我拍好照, 给他看相机屏幕上的他和蔷薇花。他看一眼, 笑了。又举起手上的棒槌, 当当, 当当当, 这样敲着, 慢慢走远了。我和一墙头的蔷薇花, 目送着他。我想起南朝柳恽的《咏蔷薇》来:“不摇香已乱, 无风花自飞。” 诗里的蔷薇花, 我自轻盈我自香, 随性自然, 不奢望, 不强求。人生最好的状态, 也当如此吧。

11. 第⑨段的记叙顺序是_____________。( 1 分)

12. 第⑥段中“记忆” 和“稀奇” 分别指什么? ( 2 分)

“记忆”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稀奇”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结合上下文, 理解划线句子的含义。( 2 分)

①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 躲在绿叶间, 素素妆, 淡淡笑。

②哦, 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

14. 文中的“我” 对挑糖担老人是怎样评价的? ( 2 分)

15. “蔷薇” 在文中的作用有哪些? ( 3 分)

16. 作者认为, 人生最好的状态是“随性自然, 不奢望, 不强求”, 而有人认为“努力, 拼搏, 追求” 才是人生的最好状态, 请谈谈你的看法。( 3 分)

( 二) 阅读下面文段, 完成17—21 题。( 10 分)

①从天而降的片片雪花给人们带来欢乐, 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无须额外投入的清洁能源。

②专家推算, 10 万吨雪换算成等量制冰所需能耗, 相当于1. 2 万吨石油。如果用来进行存雪制冷, 节约的燃油为数十分可观。现在, 无能耗的“雪能源” 正在北半球北方市民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入冬以后, 人们随时把降雪积存起来, 集中保管在专用的雪库里。来年夏天, 把它循环往复地送入各户以达到制冷的目的。据报道, 在某市最近出现了一座以存雪为制冷剂的6 层空调住宅楼, 这一奇特方式目前尚属世界首例。虽然一个夏天的用雪量为数不小, 但该市每年的降雪量很大, 一个冬天郊外地面积雪可厚达2 米。一间雪库可积存100 吨, 足以满足夏天需要。

③除了制冷以外, 雪还可以用于空气净化。雪的晶粒结构非常复杂, 即使攥成雪团, 内部的微孔仍可保持足够的空间, 含有甲醛等有害物质的空气从中经过, 这些化学成分就会吸附在上面, 把空气流量调整至适当程度, 可滤除90% 以上的甲醛等有害成分。

④雪水, 经过蒸发后会重新凝结, 成为冰状水。它是一种超软水。它不含钾、钠等矿物。它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因此, 对人体有着奇妙的保健作用。对治疗红眼病、皮肤烫伤、冻伤都有效果, 尤其对于轻患者, 只需每三四个小时涂洗一次, 可不用其他药物, 45 天就能痊愈。常用雪水洗澡, 可以增强皮肤的抵抗力, 促进血液循环, 减少疾病。清纯的雪水还是一种美妙的天然饮料。研究表明, 雪水中所含酶化合物比普通水多, 所以当今医学界普遍认为, 每天饮12 杯雪水, 可使血中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 能防治动脉硬化症。俄罗斯的医学专家还提醒人们, 随着年龄的增长, 体内冰结构水会日显不足, 从而加速人的衰老, 所以上了年纪的人喝雪水更有好处, 可以延年益寿。

⑤目前已收集到的实验数据表明, 户外4 米高的雪堆, 盖上30 厘米厚的木屑、树叶等,到8 月份仍可保持2. 5 米高度。同样方法, 如果将雪堆改为半地下方式, 按照高25 米, 边长100 米规模堆放, 可存雪20 万立方米左右, 夏天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取用, 在空调或粮库恒温系统中发挥作用。来自大自然生态环境的雪, 回过头来又开始为保护生态做贡献。

17.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 1 分)

18. 本文介绍了“雪” 的哪些功能? ( 2 分)

19. 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分别有什么作用? ( 2 分)

20. 请围绕“雪水”, 用一句话对第④段划线部分的句子加以整合。( 3 分)

21. 下列理解和分析, 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2 分)

A. 雪内部的微孔结构可保持足够空间, 甲醛等有害成分可滤除90% 左右。

B. 雪水对人体有奇妙的保健作用, 对所有患者都有很好效果。

C. 目前已收集到的实验数据表明, 将雪堆改为半地下方式, 按照高25 米, 边长100 米规模堆放, 可存雪20 万立方米左右, 夏天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取用, 在空调或粮库恒温系统中发挥作用。

D. 随着年龄增长, 人体内冰结构水日益不足, 加速人的衰老。俄罗斯医学专家认为上了年纪的人喝雪水有好处, 可延年益寿。

( 三) 阅读下面文段, 完成22—26 题。( 12 分)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

读人, 比读文学写就的书就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 读了大半辈子, 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 有的人, 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 而下雨的时候, 他却打伞悄悄地先走了。 ① 。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淋着( 况且是人家的伞) , 也不愿意分担别人的困难,你能说什么呢? 还是自己常备一把伞吧。

有的人, 在面对你倾诉深情的时候, 语言的表述像流淌一条清凉、甜美的大河, 而在河床的底下, 却潜藏着一股污浊的暗流。 ② 。因为凡是以虚伪的假面来欺骗别人的人, 人前人后活得也挺难的, 弄不好还会被同类的虚伪所惩罚, 你应该体谅他的这种人生方式。等待他的人性的回归和自省吧。

有的人, 在你辛勤播种的时候, 他袖手旁观, 不肯洒一滴汗水, 而当你收获的时候, 他却毫无愧色地以各种理由来分享你的果实。 ③ 。因为有人肯于分享你丰收的甜蜜, 不管他怀着什么样的心理, 都应该保持欢迎的态度。你做出一点牺牲, 却成全了一个人的业绩欲, 慢慢地, 会让他学会一些自尊和自爱。

有的人, 注重外表的修饰, 且穿着显示出一种华贵, 而内心深处却充满着虚伪, 充满了无知和愚昧, 那种文化的形态, 常常不自觉地流露在他的言语行动中。 ④ 。因为他不懂得服装是裁缝师制作的, 仅仅是货币的标志, 而人的知识、品德和气质, 却是一个人的真正的人生价值。对于庸俗的人, 你可以反观对照一下自己的行为。

读别人, 其实也在读自己。读真、读善、读美的同时, 也读道貌岸然背后的伪善, 也读美丽背后的丑恶, 也读微笑背后的狡诈。

读人, 最重要的是读懂怎样为人。

读人, 是为了要做一个真正的人。

因此, 读人时, 要学会宽容与大度, 才能读出一些有益的东西, 才能读出高尚、欢乐和幸福。

尽管我还没有读完这本“人之书”, 但我会一直努力从各方面去阅读。

22. ① 本文采用的论证方式是_______________, 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 2 分)

②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分)

23. 以下四个句子是从原文中①②③④处抽取出来的, 且顺序已被打乱, 请将正确的顺序填

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只填代号) ( 2 分)

A. 你读他时, 千万别反感他 B. 你读他时, 千万别憎恨他

C. 你读他时, 千万别鄙视他 D. 你读他时, 千万别埋怨他

24. “读人, 是为了要做一个真正的人” 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 3 分)

25. 给本文拟一个标题。( 5 字以内) ( 2 分)

26. 请你围绕本文的中心, 补写一则事实论据。( 2 分)

三、文言文( 15 分)

27. 按要求默写古诗。( 3 分)

①浊酒一杯家万里, 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②_______________ , 中间小谢又清发。(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③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怀念故人, 感慨世事变迁的情感的诗

句是: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28. 联系所学课文,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2 分)

①薄暮冥冥, 虎啸猿啼。( ) 《岳阳楼记》

②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 ) 《桃花源记》

③旦日, 卒中往往语, 皆指目陈胜。( ) 《陈涉世家》

④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 《曹刿论战》

阅读文言语段, 完成29—32 题。( 10 分)

管仲夷吾者, 颍上①人也。少时尝与鲍叔牙游②, 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 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 不以为言。

山中送别阅读答案,诗人的心理活动篇四
《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2:古诗词阅读-课外》

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阅读(课

外)

1、【浙江台州】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第13-22题。(4分)

浣溪沙

【宋】苏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准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①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泡。②午盏:午茶。③蓼(liǎo)茸:蓼菜嫩芽。④春盘: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赠亲友。

13.上阕中, ▲ 和 ▲ 两种景物增添了晴天河滩的妩媚。(2分)

14.“人间有味是清欢”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

2、【浙江舟山】忆钱塘江(4分)

宋·李觏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②③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著淡红衫。

【注释】①觏:读gòu。 ②涵:包含。 ③水仙:指水中女神。这里喻指归帆。

13.这首诗描绘了▲时分的景色。诗中“隐隐“照应了前句中的“▲”一词。(2分)

14.此诗想象奇特,比喻生动。请描绘三、四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

13.黄昏(傍晚) 醉

14.最迷人的是夕阳返照江面,江水一片红光。水面上,点点的白帆也泛着淡红光芒,在夕阳的辉映下,宛如一群穿着淡红衣衫的水仙,凌波微步,美艳动人。 ①

3、【山东德州】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10.以下诗歌,与上面这首诗歌体裁完全相同的是()(1分)

A.《龟虽寿》(曹操)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C.《竹里馆》(王维) D.《月下独酌》(李白)

11.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3分)

12.尾联采用了何种抒情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

10.答案:B 共1分。

11.答案示例:比喻。用“浮云”比喻漂泊不定,“流水”比喻时光消逝,生动形象。(或者:

对比。用“一别”的短暂与“十年”的漫长相对,突出了人世的沧桑,言简义丰。)共3分。

12.答案示例:尾联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方式,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言之成理即

可,共3分。

4、【湖北黄冈】㈠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回答17~18题。(4分) 题乌江亭(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①,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期:期望,预料

17. 这两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相遇,但对项羽评价的感情态度不同,第一首:

;第二首:2分)

18.这两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2分)

杜 牧:

李清照:

答案:

17. 遗憾,惋惜;赞扬,肯定(2分)

18. 杜牧:表达了对胜败得失、世事变化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有时要忍辱负重,重

整旗鼓,或能转败为胜,东山再起。(意近即可)(2分)

李清照:认为做人要讲求节操,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5、【江苏扬州】(一)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9.(1)首句中运用了叠词“苍苍”“切切”,好在那里?(3分)

(2)请描绘“月明荞麦花如雪”的景象,并指出这句蕴含了诗人的什么感情。(3分)

答案:

6、【江西】(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题。(4分)

春泛若耶溪①

唐·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②。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③,愿为持竿叟。

【注释】①若耶溪,相传为西施浣纱处。作者綦( qí)毋潜,江西赣州人,其诗喜写山林,此诗为诗人归隐后的作品。 ②南斗:指天空中的南天斗宿。 ③生事且弥漫:人生世事如溪水边弥漫的烟雾。

7.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诗中描写了诗人春花月夜泛舟溪上所见的幽美景色。

B.诗中“晚”字点明泛舟的时间,“花”字切合诗题中的“春”。

C.诗句“潭烟飞溶溶”写出水潭边云雾弥漫、炊烟袅袅的清幽宁静。

D.诗句“愿为持竿叟”表明作者热爱若耶溪的山水,追慕幽意人生的态度。

8.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句“此去随所偶”与《与朱元思书》中的“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有异曲同工之妙,流露出诗人随遇而安的闲适心情。

B.“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一联运用对偶修辞,写出泛舟时时间的推移和景致的转换。

C.全诗紧扣“泛”字进行景物描写,移步换景,富有动势。

D.这首诗风格清幽激越,语言清新自然,浑然天成,体现出一种兴味深长的意境。 答案:7.C(2分) 8.D(2分)

7、【四川成都】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上句“破纸窗间自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屋外狂风急雨,吹动窗上破纸,瑟瑟作响,就像自言自语一样,这样就把风吹动纸响给人格化了,生动形象;特别是“自”字衬托了诗人“独宿”博山的孤寂心情,渲染了凄凉破败的氛围。(1分)

(2)诗人平生为了国事操劳奔走于塞北江南,终老时却落得罢官闲居,壮志未酬的结局,辛酸之情跃然纸上。他半夜惊觉,眼前的景象不再是沙场点兵而是饥鼠蝙蝠,残灯破窗和自己的满头白发,落差之大可悲可叹。(1分)上片荒凉孤寂的景物为结语“眼里万里河山”的无限感慨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可见他失意时心系的不是自身处境的艰难而是中原统一的大业,表现出诗人志在千里的理想和崇高的报国热情。(1分)

8、【四川遂宁】10.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作答。(6分)

湖 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全诗写出了游人怎样的心情?(2分

)

(2)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4分)

9、【四川雅安】10.选出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

山中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A.从此诗的题 目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句字数可以看出,这是一首五言诗。

B.诗的一、二句叙写送别后的情景,三、四句是对朋友的询问和期待。

C.此诗拾取生活中的平凡素材,详细叙述了一次送别过程,表达了深厚真挚的感情。

D.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此诗语言不作任何雕琢,显得朴素自然,平淡中蕴涵着深意。

答案:C

10、【浙江丽水】(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8-19题。(4分)

偶 题

朱 熹

①②青山门外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

③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

【注释】①幅巾;古代文人用绢一幅束发,称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②崔嵬(wéi):山高大不平。这里指山。③底处:何处。

18.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首句“堆”得精妙。请说说“堆”字为何用得精妙。(2分)

19.选出下列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2分)

A.“幅巾”是古代文人一种儒雅的装束,诗中借此交代诗人的身份与闲适、高雅的生活情趣。

B.“终日”一词,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厌倦读书生活,希望早日得到朝廷重用的急迫心理。

C.第三、四句诗是说常人只见到云腾致雨的现象,却不知云从何处来,因而悟出凡事都要追根溯源的道理。

D.这首诗抒写诗人生活中的偶然所见,虽然着笔不多,却耐人寻味,能够引导人们积极思考。

答案:

11、【浙江温州】(一)(5分)

柏林寺南望 (唐)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注释】①精舍:寺庙,指柏林寺。 ②霁:雨止。

13.诗的前两句描写诗人遥闻钟声、泊舟穿径的情景,“微”、“深”二字体现出了柏林寺 的环境特点。(2分)

14.诗的后两句描写云峰相依的景象,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3分)

答案:

12、【浙江杭州】

13、【江苏南京】

[古诗阅读]

减字木兰花 琴

[宋] 苏轼

① 神闲意定,万籁收声天地静。玉指冰弦,未动宫商意已传。 悲风流水,写出寥

寥千古意。归去无眠,一夜余音在耳边。

[注释]①宫商:这里指曲调。

8.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4分)

当时的气氛;“玉指冰弦”写琴女抚弄琴弦,“⑵ ”,令人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未成曲调先有情”。

词的下片,前两句写⑶ ;末尾两句写词人听琴归来仍觉余音绕耳,侧面表现出琴女演奏技艺的精湛。

要求:⑴用词中的字填空;⑵用词中句子填空;⑶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表述。 答案:

8.(4分)⑴静 ⑵未动宫商意已传 ⑶示例:琴声如悲凉的风吹过,潺潺的水流淌,带给听者悠远寂寥的千古情思。(前两空每空1分,第三空2分)

14、【江苏省宿迁市】

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5分)

宴词 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宴词:写于送别宴席上的诗。畎:田间小沟

山中送别阅读答案,诗人的心理活动篇五
《山中送别》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

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

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王维是盛唐

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

《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

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赏析】:

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王维善于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深厚、真挚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远。这首《山中送别》诗就是这样 !

温馨提示:朗诵时要做到声音清晰、响亮。前两句以低沉、舒缓的语气,读出寂寞之情。后两句语速稍快,询问友人能否早点回来,读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

山中送别阅读答案,诗人的心理活动篇六
《2013年四川雅安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雅安市二○一三年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3至8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2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收回。

一、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阔绰(chuò)

B.窈窕(tiǎo)

C.哺育(bǔ)

D.脊梁(jí)疟疾(nüè)阴晦(huì)干涸(hé)狭隘(ài)荫庇(yīn)阴霾(mái)狙击(zǔ)真谛(dì)苦心孤诣(yì)鲜为人知(xiǎn)深恶痛疾(wù)相形见绌(ch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相辅相成

B.哎声叹气

C.委曲求全

D.油光可鉴触目伤怀猝然长逝莫衷一是娓娓到来义愤填膺人声鼎沸孜孜不倦脍炙人口变换莫测粗制滥造不可名状明辨是非

的姿态。殊不知,自私导致自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生活中,面对别人的困难,有的人总是一副

伤,

是自助。

A.事不关己

B.心安理得

C.心安理得

D.事不关己因为因为所以所以幸运幸福幸运幸福

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漠视漠视无视无视没有一个人能够到一生不会遇到任何困难,如果大家都别人的困难,那么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又能指望谁来帮助呢?切记,助人即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毕业了,初三(1)班的同学欢聚一堂,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B.看着4岁半的小侄女模仿《甄嬛传》中人物的表演,全家人都忍俊不禁地笑了。

C.假酒销售团伙气焰嚣张,锐不可当,但在我市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这些团伙被

彻底粉碎了。

D.老师常常给我们讲民族英雄的故事,我们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需要采集大约50万朵左右的花。

B.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

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C.农民工返乡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D.由于林书豪在篮球上的杰出表现,被大家冠以“林旋风”的称号。

6.下列对联与文化名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①为古今中外君民立允极,合诗书礼易春秋集大成。

②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③翁去千余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④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共源。

A.①孟子 ②诸葛亮 ③欧阳修 ④“三苏”

B.①孔子 ②诸葛亮 ③欧阳修 ④“三苏”

C.①孟子 ②诸葛亮 ③范仲淹 ④“三苏”

D.①庄子 ②刘备 ③王安石 ④“三苏”

7.下列句子的顺序排列准确的一项是

①关键是要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②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

③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④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

⑤如果能够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A.②①④③⑤B.②①③④⑤C.②③①④⑤D.②③①⑤④

8.下列语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老李对父亲刚去世三天就来上班的老张说:

天吧。”

B.小马老师参加工作刚一年,她对教学经验丰富的高老师说:

之处,请您多多指教。”

C.王老师高兴地对我说:“你此次夺冠,为班级增了光,你真是我的高足呀!”

D.小兰在刚开张的小店里买到了她心仪已久的音乐盒,兴奋地对店主说:

会光临贵店,多多惠顾贵店的。”

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下次我还“教学上我有许多不懂“家父刚过世,你还是在家里多休息几

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和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都抒发

了作者内心深处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B.皇帝的新装》和《丑小鸭》都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作品,其中《丑小鸭》告

诉我们:只要心怀梦想,即使身处逆境也能成才。

C.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家、诗人,代表作有《哈姆雷特》《奥赛罗》《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

之离骚”。

10.选出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山中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A.从此诗的题目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句字数可以看出,这是一首五言

诗。

B.诗的一、二句叙写送别后的情景,三、四句是对朋友的询问和期待。

C.此诗拾取生活中的平凡素材,详细叙述了一次送别过程,表达了深厚真挚的感情。

D.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此诗语言不作任何雕琢,显得朴素自然,平淡中蕴涵

着深意。

第Ⅱ卷(非选择题 100分)

说明:第Ⅱ卷所有答案必须书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处。

二、现代文阅读理解。(35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1—16题。(13分)

蔷薇几度花

①喜欢那丛蔷薇。

②与我的住处隔了三四十米远,在人家的院墙上,爬着。我把它当做大自然赠予我们的花,每每在阳台上站定,目光稍一落下,便可以饱览它了。这个时节,花开了。起先只是不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眼尖的我发现了,欢喜地叫起来,呀!蔷薇开花了。我欣赏着它的点点滴滴,日子便成了蔷薇的日子,很有希望很有盼头地朝前过着。

③也顺带着打量从蔷薇花旁走过的人。有些人走得匆忙,有些人走得从容,有些人只是路过,有些人却是天天来去。

④看久了,有一些人,便成了老相识。譬如那个挑糖担的老人。老人着靛青的衣,瘦

语文试卷第3页(共8页)

小,皮肤黑,像从旧画里走出来的人。他的糖担子,也绝对像幅旧画:担子两头各置一匾子,担头上挂副旧铜锣。老人手持一棒槌,边走边敲,当当,当当当。惹得不少路人循了声音去寻,寻见了,脸上立即浮上笑容来。呀!一声惊呼,原来是卖灶糖的啊。

⑤可不是么!匾子里躺着的,正是灶糖。奶黄的,像一个大大的月亮。久远了啊,它是贫穷年代的甜。那时候,挑糖担的货郎,走村串户,诱惑着孩子们,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只要一听到铜锣响,孩子们立即飞奔进家门,拿了早早备下的破烂儿出来,是些破铜烂铁、废纸旧鞋的,换得掌心一小块的灶糖。伸出舌头,小心舔,那掌上的甜,是一丝一缕把心填满的。

⑥现在,每日午后,老人的糖担儿,都会准时从那丛蔷薇花旁经过。不少人围过去买,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有的人买的是记忆,有的人买的是稀奇———这正宗的手工灶糖,少见了。

⑦便养成了习惯,午饭后,我必跑到阳台上去站着,一半为的是看蔷薇,一半为的是等待老人的铜锣敲响。当当,当当当———好,来了!等待终于落了地。有时,我也会飞奔下楼,循着他的铜锣声追去,买上五块钱的灶糖,回来慢慢吃。

⑧跟他聊天。“老头!”我这样叫他,他不生气,呵呵笑。“你不要跑那么快,我追都追不上了。”我跑过那丛蔷薇花,立定在他的糖担前,有些气喘吁吁地说。老人不紧不慢地回我:“别处,也有人在等着买呢。”

⑨祖上就是做灶糖的。这样的营生,他从十四岁做起,一做就是五十多年。他是天生的残疾———断指,两只手加起来,只有四根半手指头。却因灶糖成了亲,他的女人因喜欢吃他做的灶糖嫁给他的。他们有个女儿,女儿不做灶糖,女儿做裁缝,女儿出嫁了。

⑩“这灶糖啊,就快没了。”老人说,语气里倒不见得有多愁苦。

瑡“瑏以前怎么没见过你呢?”

瑢“瑏以前我在别处卖的。”

瑣“瑏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我这样一说,老人呵呵笑起来,他敲下两块灶糖给我。奶黄的月亮,缺了口。他又敲着铜锣往前去,当当,当当当。敲得人的心,蔷薇花朵般地,开了。

瑤一日,我带了相机去拍蔷薇花。老人的糖担儿,刚好晃晃悠悠地过来了,我要求道:瑏

“和这些花儿合个影吧。”老人一愣,笑看我,说:“长这么大,除了拍身份证,还真没拍过照片呢。”他就那么挑着糖担子,站着,他的身后,满墙的花骨朵儿在欢笑。我拍好照,给他看相机屏幕上的他和蔷薇花。他看一眼,笑了。又举起手上的棒槌,当当,当当当,这样敲着,慢慢走远了。我和一墙头的蔷薇花,目送着他。我想起南朝柳恽的《咏蔷薇》来:“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诗里的蔷薇花,我自轻盈我自香,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人生最好的状态,也当如此吧。

11.第⑨段的记叙顺序是(1分)

12.第⑥段中“记忆”和“稀奇”分别指什么?(2分)

“记忆”指。“稀奇”指

语文试卷第4页(共8页)。

13.结合上下文,理解划线句子的含义。(2分)

①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

②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

14.文中的“我”对挑糖担老人是怎样评价的?(2分)

15.“蔷薇”在文中的作用有哪些?(3分)

16.作者认为,人生最好的状态是“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而有人认为“努力,拼

搏,追求”才是人生的最好状态,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7—21题。(10分)

①从天而降的片片雪花给人们带来欢乐,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无须额外投入的清洁能源。

②专家推算,10万吨雪换算成等量制冰所需能耗,相当于1.2万吨石油。如果用来进行存雪制冷,节约的燃油为数十分可观。现在,无能耗的“雪能源”正在北半球北方市民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入冬以后,人们随时把降雪积存起来,集中保管在专用的雪库里。来年夏天,把它循环往复地送入各户以达到制冷的目的。据报道,在某市最近出现了一座以存雪为制冷剂的6层空调住宅楼,这一奇特方式目前尚属世界首例。虽然一个夏天的用雪量为数不小,但该市每年的降雪量很大,一个冬天郊外地面积雪可厚达2米。一间雪库可积存100吨,足以满足夏天需要。

③除了制冷以外,雪还可以用于空气净化。雪的晶粒结构非常复杂,即使攥成雪团,内部的微孔仍可保持足够的空间,含有甲醛等有害物质的空气从中经过,这些化学成分就会吸附在上面,把空气流量调整至适当程度,可滤除90%以上的甲醛等有害成分。

④雪水,经过蒸发后会重新凝结,成为冰状水。它是一种超软水。它不含钾、钠等矿物。它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因此,对人体有着奇妙的保健作用。对治疗红眼病、皮肤烫伤、冻伤都有效果,尤其对于轻患者,只需每三四个小时涂洗一次,可不用其他药物,45天就能痊愈。常用雪水洗澡,可以增强皮肤的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疾病。清纯的雪水还是一种美妙的天然饮料。研究表明,雪水中所含酶化合物比普通水多,所以当今医学界普遍认为,每天饮12杯雪水,可使血中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能防治动脉硬化症。俄罗斯的医学专家还提醒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冰结构水会日显不足,从而加速人的衰老,所以上了年纪的人喝雪水更有好处,可以延年益寿。

⑤目前已收集到的实验数据表明,户外4米高的雪堆,盖上30厘米厚的木屑、树叶等,到8月份仍可保持2.5米高度。同样方法,如果将雪堆改为半地下方式,按照高25米,边长100米规模堆放,可存雪20万立方米左右,夏天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取用,在空调或粮库恒温系统中发挥作用。来自大自然生态环境的雪,回过头来又开始为保护生态做贡献。

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

山中送别阅读答案,诗人的心理活动篇七
《与名师对话2014高考语文对点训练:专题12-2 鉴赏诗歌的语言 Word版含答案]》

板块一 炼字

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

陆游 ①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 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两岸白红蓼,映一蓑新绿”:“”是一种生在浅水中的水草,“蓼”也是一种水边生长的草,味辛辣。一“白”一“红”,色彩鲜艳,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恬美幽静、令人心醉的美景图。“蓑”比喻为新绿,新颖别致;“映”字体物精妙,令人怡悦。

答案:“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向子①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 ①向子,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考查诗歌的语言的鉴赏。鉴赏诗歌的语言要能见出诗人所用的技巧,更重要的是依托诗句展开联想,体味语言的妙处。“斜红叠翠”使用借代手法,以“红”代花,以“翠”代叶,达到含蓄而不直露的效果;一个“斜”宇,写出花朵娇柔多姿、毫无呆板之态,一个“叠”字,则强调了叶片丰茂繁密的长势。

答案:“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3.阅读下面宋词,按要求完成问题。

昭君怨 咏荷上雨

[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这首词的动词使用得生动别致,请以“跳”字为例分析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跳”字写出了雨之急、雨之大;“跳”这个动词绘声绘色地把雨打荷叶的情景极为传神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题目。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有人说,颈联中的“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对全诗的理解,本诗颔联写大自然的景物,颈联则写人世的悲欢。那低沉、幽咽的筝声,好似谁家的白发老母枯坐灯前,为游子不归而对影啜泣;又好似谁家的红颜少妇伫立楼头,因丈夫远行而望月长叹。考生作答时应注意“独”与“空”所蕴涵的情感。

答案:“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表达到了极致。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

吴锡畴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五亩园私涑水翁。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 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②③①

颈联中“逆”“私”二字极为精妙,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其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逆”是迎接的意思,“私”是偏爱的意思。颈联使用拟人手法,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其主人的亲昵之状,曲折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

陆游

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

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

【注】 ①这首诗写于乾道元年(1165)秋天,陆游初任隆兴(治所在今江西南昌)通判时,当时41岁。②琼糜:琼浆玉液,比喻精美的食品。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历来被认为是这首诗中最精彩的两句,请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具体分析其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②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特色的能力。该题要求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分析这两句的特色,所以考生要在认真阅读诗歌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答案:从形式上看:“白发”对“青灯”,“无情”对“有味”,“老境”对“儿时”,对仗工整,对比鲜明。

从内容上看:“侵”字点出了岁月之无情,生有“白发”逼近“老境”的人,对着“青灯”夜读,唤起的却是“儿时”读书的记忆,体现出诗人慨叹岁月无情、人生易逝的心情;“有味”二字体现出诗人一生以读书为乐的情趣。

板块二 诗眼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③②①

【注】 ①从弟:堂弟。②越吟:越人庄舄(xì),在楚国为官,曾唱越歌以寄托乡思。③杜:即杜若,香草名。

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是夜越吟苦”中“苦”的妙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一步,突出该字(词)对主旨所起的作用。本诗以描写为主,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词只有“苦”。从全诗来看,它是全诗感情所在。

第二步,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词)写了哪些内容。“荏苒几盈虚”反映的是时光的流逝;“澄澄变今古”暗含着朝代的更替;“是夜越吟苦”,运用典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千里共如何”,联系诗题,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这一切都在诗人心中归结为“凄苦”的心绪。

第三步,从该字(词)在诗中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苦”实际是全诗画龙点睛的词语。 答案:“苦”字言简意丰,吟者借此感慨时光流逝、朝代更替、异地飘零、故乡难回、友人命运等,感情凄苦,为全诗感情所在,可谓点睛之笔。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宫词

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 ①建章:宫殿名。

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锁”字是第二句中的诗眼。“锁”字形象地表明了满庭春色闭锁在高墙之内,无法泄露;而宫女的年华,也锁于重门之内,白白消逝。

9.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有人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10.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许多人说“留得枯荷听雨声”是全篇的点睛之笔,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一句写诗人因旅宿思友而彻夜不眠,而雨打枯荷的清韵,暂时能慰藉思友之情。本诗是怀友诗,所以说此句是点睛之笔。(或:本诗是怀友诗,雨打枯荷的声音,单调而凄清,更衬出环境的寂寥,从而加深了对友人的思念,所以说此句是点睛之笔。)

板块三 语言风格

11.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中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送别诗的语言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是一首送别诗,语言朴素、自然。这种朴素、自然的语言,恰到好处地表达出了自己对朋友的那种朴素真挚的情感。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遣兴

[宋]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请简要分析这首词的语言风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为什么醉里贪欢笑?为什么会觉得古人的书全无是处?为什么昨夜会醉倒松边?词中无一字交代,全靠读者自己去玩味。下片描写醉态形象生动,跃然纸上。 答案:这首词的语言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含蓄蕴藉,不明说为什么醉里贪欢笑,为什么会觉得古人的书全无是处,为什么昨夜会醉倒松边,让读者通过词句自己去揣摩联想,使得整首词的思想更显深沉感人;二是形象生动,通过动作、语言描写把醉态写得活灵活现。

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四首选一)

杨万里

山中送别阅读答案,诗人的心理活动篇八
《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九册课内阅读及答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九册复习材料

1课《窃读记》

1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为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2理解句子

①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贪婪”: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 比喻句: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 一页页贪婪地阅读比作饿狼进食。 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②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我”渴望读书,而又无力购买,因此只好“窃读”。 窃:在本文中指“只读不买。” 快乐:“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与快乐。 惧怕: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驱赶。

这种书中世界的吸引与沉迷,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与惧怕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受,正是窃读的滋味。

③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对比: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

写出“我”为雨天能够有个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无比,更加表现出了“我”对读书的喜爱。

④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作者用“咽了一口唾沫”这样一个动作)。 ,写出了此时的“我”尽管是腿酸脚麻、饥肠辘辘,却在两个多钟头的饱读之后有一种满足感、充实感。窃读收获了知识与智慧。

⑤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吃饭长大”是指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 ⑥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写出了书店的顾客之多,更表现了“我”对读书的如饥似渴。 生字:转(zhuǎn)过街角 目的(dì)踮(diǎn)起脚尖 暂(zàn)时

腋(yâ)下 惧(jù)怕 饥肠辘(lù)辘 支撑(chēng)

句子变换:我的腿真酸啊,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双重否定句)

我的腿真酸啊,我必须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改为陈述句)

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

1《走遍天下书为侣》将书比喻为家、故地、另一个人、朋友、伴侣,表达了爱书人与书之间的关系亲密,阅读所带给人的收获和精神享受。

2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作者认为一本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自己的家,是自己的伴侣,是一处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就像与自己同行的另一个人,不管看多少遍,总能从中发现新东西。

句子:

①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作者将书喻为朋友和家,的确是一种妙喻。朋友和家,人人皆有,而且感情深挚,充分表达出了对书的喜爱。更重要的是朋友间次次相见,家日日都回,却不会生厌,反而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以常见的事物为喻,生动而又巧妙地说明了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读而不厌。 ②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这句话是作者在列举了“一遍遍地读一本书”的方式方法后的由衷感叹。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读,无论是理解故事内容,揣摩写作目的,续编故事,品味写法,还是积累所得,都能读得津津有味,收获颇丰。书,不是枯燥的、呆板的,而如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生动。这句话也与题目《走遍天下书为侣》相呼应,相对照。

③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想去就去的故地。

“故地”,指书已读多遍,了解并熟悉;“想去就去”,是说方便,随心所欲,想读就读。由前面的“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到现在的“就是”“也是”,愈加表达出了作者对书浓郁的情感,对一本书喜爱到百读不厌的程度。

④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指读者因阅历、体验不同而感受不同。作者指的是每个人都有个性化的读书方式、方法,收获也是独特的。以自己的方式阅读,对书有独到的见解,才能使书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仿写: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_。

(如: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杯耐人寻味的绿茶,也是一盏陈年的佳酿。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段最难忘的人生奇遇,也是嘴边一段喜爱的小曲。是智者,是良师,是诤友,也是伴侣。营养面包,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是一次秘密的旅行,也是精神上补钙。)

字音:一趟(tàng) 背诵(sîng) 娱(yú)乐

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本文是访谈录,“小苗”指苗苗,“大树”指知识渊博的季羡林。委羡林老先生指出: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

字音:

水浒(hǔ)传(zhuàn) 绿(lù)林 济(jì)公 藏(cáng)在

将(jiàng)领 彭(pãng)公案 三(xiá)侠五义

4* 我的“长生果”(叶文玲)

“长生果”即吃了使人长生不老的果子,这里将书比喻成“长生果”,意思是说:书是人类的精神粮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

字音:

禁(jīn)不住 美差(chāi) 差(ch)不多 奔(bân)向 撒(sǎ)给

心扉(fēi) 一阕(quâ) 乐意 呐(nà)喊 囫(hú)囵(lú)吞枣 磁(cí)石 莎(shā)士比亚 黯(àn)然神伤 锻(duàn)炼 酵(jiào)母 皎(jiǎo)洁 誊(tãng)抄 借鉴(jiàn) 呕(ǒu)心沥血

5课《古诗词三首》

1《泊船瓜洲》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A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不知何时才能回到家乡的惆怅的思想感情。

B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句诗: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描写了诗人停船瓜洲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

2《秋思》全诗的大意是: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A全诗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 B“秋风”给人的感觉是萧条、凄凉,在诗中更能表达诗人羁泊异乡的孤独寂落和思乡怀亲的心情。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写了诗人在洛阳城见秋风而思乡,写信给家人,却感觉信短情长,无法尽诉,表达了浓浓的思想怀亲之情。

3《长相思》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A这首词叙写了戍边打仗的将士,在北方的风雪声里因思念家乡夜不成寐,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感情。

B词分上下两阙,上阙写将士深夜羁旅野外,离家乡远,行军艰难,下阙写将士夜不成寐、思念家乡。

4这三首诗词都表达了思乡之情,《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秋思》是叙事抒情,《长相思》写景与叙事相结合,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水间(jiàn) 万重山(chïng) 照我还(huán) 风一更(gēng) 聒(guō)碎

6课《梅花魂》

课文回忆了“我”与外祖父之间的五件小事。讲述了外祖父爱梅花,把梅花当做祖国的象征,他把爱祖国的情怀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外祖父这位身在异地他乡的老华侨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课文回忆了“我”与外祖父之间的五件小事1教“我”读唐诗宋词时,读到思乡诗时会落泪,24临走送我墨梅图,5到船上送我带着梅花的手绢等。

句子: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经历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这一大段对梅花和中华民族有气节人物的赞誉,是外祖父对“我”说的,这里不乏老人对孩子的希望和教诲,其实,也是老人自己心灵的表白。他漂泊海外,中国人的气节没有变,对祖国的爱没有变,就像他深爱的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

直接表达这种感情: ①教“我”读唐诗宋词时,读到思乡诗时会落泪。 ②因年龄大不能回国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

间接表达这种感情: ①因为“我”弄脏墨梅图而发脾气

②临走送我墨梅图 ③到船上送我带着梅花的手绢。

2课文表面上是赞美了梅花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品格,实质上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和眷恋之情。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这种写法的好处是:深化主题,突出中心。 3“梅花魂”中“魂”指的是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秉性”是本性的意思。这里梅花的秉性就是指梅花的精神,梅花魂。 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是唐代王维《山中送别》中的诗句,(“王孙”是古代对人的尊称);“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北宋诗人秦观的词《浣溪沙》中的句子。

字音

颇(pō)负盛名 腮(sāi)边 葬(zàng)身 玷(diàn)污 杭(háng)州 秉(bǐng)性 衰(shuāi)老 蒙胧(lïng) 华侨(qiáo) 眷(juàn)恋 梅花魂(hú) 冷飕飕(sōu) 低头折(zhã)节

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1、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吗?

这清白的梅花,是不容玷污的。

2、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指出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

1、桂花盛开的时候,真是香飘十里。 (夸张 )

2、喜鹊在树上欢乐地唱着歌。 ( 拟人 )

7*桂花雨(散文)

作者由自己最喜欢桂花以及它迷人的香气,引出回忆狸摇桂花的事情,即使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也会时时想起当年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反映了儿时生活的乐趣,也写出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字音:几大箩(luï) 成熟(shú)

句子: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

8*乡下人家(谢冰莹)

文章描写了故乡如画的风景和恬淡、闲适的生活情况,表达了作者对故园的无限向往和眷恋。 字音:

潺潺(chán) 婀(ē)娜(nuï) 粼粼(lín) 点缀(zhuì) 干涸(hã) 唱和(hâ) 螃(páng)蟹(xiâ)

9《鲸》

1《鲸》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2说明方法:

①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作比较) ②目前已知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列数字)

②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运(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③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鲸呼气时喷出来的气比喻成“花园里的喷泉”。

3、作者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加以说明。

课文第一自然段的说明方法:运用比较、列数字、举例等多种说明方法,集中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大”。

字音:上腭(â) 鱼鳍(qí) 过滤(lǜ) 喷(pēn)泉 哺(bǔ)乳

11课《新型玻璃》 【写作特点】用词准确,表达生动形象,也是这篇课文在表达上的重要特点。

这篇课文重点应该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及作用,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 《新型玻璃》

字音:

嫌(yí)疑 安然无恙(yàng) 藕(ǒu)断丝连 噪(zào)音 废(fâi)水 尽(jǐn)管 夹(jiā)丝网 划(huá)破 看(kān)守

句子:

1、报警的不是值夜班的看守,而是被划破的玻璃!

2、它非常坚硬,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

3、尽管这位“隐身人”难以对付,人们还是想出了许多制服它的办法。

4、临街的窗子如果装上这种玻璃,街上的声音为40分贝,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12分贝了。 10* 松鼠(文艺性说明文)

1

2 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物;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字音:

榛(zhēn)子 桦(jǔ)实 粟(lì)子 玲珑(lïng) 纓(yīng)形 驯(xùn)良 掌舵(duî) 蛰(zhã)伏 苔(tái)藓(xiǎn) 狭(xiá)窄 勉(mián)强(giǎng) 圆锥(zhuī)

12* 假如没有灰尘

1作者正是通过灰尘的作用,揭示出一个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2 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这段话先运用列举数字介绍了灰尘的大小,接着又运用对比的突出了灰尘非常细小的特点。

山中送别阅读答案,诗人的心理活动篇九
《山中送别》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以及新词;朗读古诗并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背诵、默写课文。

2、联系生活实际、资料查询、讨论等相结合。

3、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喜欢学习诗歌。

教学重难点:朗读古诗并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我们走进李白的时代,和他享受诗的快乐。

板书:赠汪伦

读诗的名字。

二、自学古诗:鼓励:请同学们自己读这首诗,根据注释,或查字典自己尝试理解一下诗句的意思,我相信大家有能力完成。

学生各自投入地读书,然后自己尝试解释诗句。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向身边的同学求助

三、学习古诗,体会诗的意境:

1、引导:谁来说说你怎么理解这首诗的。

2、鼓励:你很能干,不用老师讲,自己就理解得这么好,谁再试一试?

3、.提示:很好,看来,大家的自学能力挺强,离开老师也能自己学习了。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问。”对这首诗,你们有什么问题?

4、鼓励将问题进行整理得更准确:你们真会提出问题,但是,我更相信如果你再仔细读读诗,再仔细思考思考,讨论讨论,可以提出更有水平的问题。

5、学生读诗,提出新的问题。

6、学生再一次说自己的理解。

7、学生提问:“踏歌声”是什么意思?李白为什么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和汪伦的感情为什么这样深?”

出示补充的资料(教参)

8、鼓励:这两个同学很会联系生活实际,按理说送人应该在家里告别,送别朋友一般又比较伤感,他们发现了诗中写的和生活实际不同。请大家围绕“汪伦为什么要等到李白上船时再送?”“为什么是欢欢喜喜地踏歌相送?”

9、提示:谁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

10、鼓励:汪伦真是李白的知己,你们真是李白和汪伦的知己,也是这首诗歌的知己啊!你能把这首诗歌背诵下来吗?

11 、提示: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诗?用什么形式送的?

板书:以歌送别

12、学生细细地读诗歌,将问题进行系统准确化:“一般人离别时都很伤感,为什么汪伦送李白时,高高兴兴地踏歌相送呢?”“为什么汪伦偏偏要等到李白上船要走的时候才来相送呢?”

13、学生讨论。

14、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15、学生背诵。

16.、学生:以歌送别。

四、指导学习古诗《山中送别》:

1、提示:汪伦以歌送别李白,王维也在送别自己的朋友,出示: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2、提示:请你借助课下注释、字典等相关的资料进行自学!有困难的同学仍然可以与身边同学交流。

小组交流

3、引导:谁能将这首诗歌解释一下?

4、学生自由读一读。

5、学生借助相关的资料进行自学。

6、提示:如果说汪伦用歌送自己的朋友李白,那么王维用什么送别自己的朋友呢?

板书:以话相送

7、学生相互讨论学习,然后进行展示。

8、学生说说:以话相送.

五、师生总结:

提示:古人不论是以歌送别、以话相送、以酒相送、以目相送,说到底诗人是以什么相送?

板书:以心相送 以情相送

激发情感:待人以真心相送,以真情相送,让我们都怀着和诗人一样的心情吟诵这两首诗歌吧!

学生说说:以心相送 以情相

学生进行背诵。

六、作业:

提示:课后搜集相关的送别诗歌,进行背诵。

送给老师几句诗。

学生完成。

山中送别阅读答案,诗人的心理活动篇十
《与名师对话2014高考语文对点训练:专题12-2 鉴赏诗歌的语言 Word版含答案]》

板块一 炼字

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

陆游 ①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 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两岸白红蓼,映一蓑新绿”:“”是一种生在浅水中的水草,“蓼”也是一种水边生长的草,味辛辣。一“白”一“红”,色彩鲜艳,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恬美幽静、令人心醉的美景图。“蓑”比喻为新绿,新颖别致;“映”字体物精妙,令人怡悦。

答案:“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向子①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 ①向子,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考查诗歌的语言的鉴赏。鉴赏诗歌的语言要能见出诗人所用的技巧,更重要的是依托诗句展开联想,体味语言的妙处。“斜红叠翠”使用借代手法,以“红”代花,以“翠”代叶,达到含蓄而不直露的效果;一个“斜”宇,写出花朵娇柔多姿、毫无呆板之态,一个“叠”字,则强调了叶片丰茂繁密的长势。

答案:“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3.阅读下面宋词,按要求完成问题。

昭君怨 咏荷上雨

[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这首词的动词使用得生动别致,请以“跳”字为例分析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跳”字写出了雨之急、雨之大;“跳”这个动词绘声绘色地把雨打荷叶的情景极为传神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题目。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有人说,颈联中的“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对全诗的理解,本诗颔联写大自然的景物,颈联则写人世的悲欢。那低沉、幽咽的筝声,好似谁家的白发老母枯坐灯前,为游子不归而对影啜泣;又好似谁家的红颜少妇伫立楼头,因丈夫远行而望月长叹。考生作答时应注意“独”与“空”所蕴涵的情感。

答案:“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表达到了极致。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

吴锡畴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五亩园私涑水翁。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 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②③①

颈联中“逆”“私”二字极为精妙,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其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逆”是迎接的意思,“私”是偏爱的意思。颈联使用拟人手法,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其主人的亲昵之状,曲折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

陆游

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

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

【注】 ①这首诗写于乾道元年(1165)秋天,陆游初任隆兴(治所在今江西南昌)通判时,当时41岁。②琼糜:琼浆玉液,比喻精美的食品。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历来被认为是这首诗中最精彩的两句,请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具体分析其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②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特色的能力。该题要求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分析这两句的特色,所以考生要在认真阅读诗歌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答案:从形式上看:“白发”对“青灯”,“无情”对“有味”,“老境”对“儿时”,对仗工整,对比鲜明。

从内容上看:“侵”字点出了岁月之无情,生有“白发”逼近“老境”的人,对着“青灯”夜读,唤起的却是“儿时”读书的记忆,体现出诗人慨叹岁月无情、人生易逝的心情;“有味”二字体现出诗人一生以读书为乐的情趣。

板块二 诗眼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③②①

【注】 ①从弟:堂弟。②越吟:越人庄舄(xì),在楚国为官,曾唱越歌以寄托乡思。③杜:即杜若,香草名。

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是夜越吟苦”中“苦”的妙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一步,突出该字(词)对主旨所起的作用。本诗以描写为主,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词只有“苦”。从全诗来看,它是全诗感情所在。

第二步,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词)写了哪些内容。“荏苒几盈虚”反映的是时光的流逝;“澄澄变今古”暗含着朝代的更替;“是夜越吟苦”,运用典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千里共如何”,联系诗题,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这一切都在诗人心中归结为“凄苦”的心绪。

第三步,从该字(词)在诗中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苦”实际是全诗画龙点睛的词语。 答案:“苦”字言简意丰,吟者借此感慨时光流逝、朝代更替、异地飘零、故乡难回、友人命运等,感情凄苦,为全诗感情所在,可谓点睛之笔。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宫词

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 ①建章:宫殿名。

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锁”字是第二句中的诗眼。“锁”字形象地表明了满庭春色闭锁在高墙之内,无法泄露;而宫女的年华,也锁于重门之内,白白消逝。

9.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有人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10.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许多人说“留得枯荷听雨声”是全篇的点睛之笔,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一句写诗人因旅宿思友而彻夜不眠,而雨打枯荷的清韵,暂时能慰藉思友之情。本诗是怀友诗,所以说此句是点睛之笔。(或:本诗是怀友诗,雨打枯荷的声音,单调而凄清,更衬出环境的寂寥,从而加深了对友人的思念,所以说此句是点睛之笔。)

板块三 语言风格

11.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中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送别诗的语言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是一首送别诗,语言朴素、自然。这种朴素、自然的语言,恰到好处地表达出了自己对朋友的那种朴素真挚的情感。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遣兴

[宋]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请简要分析这首词的语言风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为什么醉里贪欢笑?为什么会觉得古人的书全无是处?为什么昨夜会醉倒松边?词中无一字交代,全靠读者自己去玩味。下片描写醉态形象生动,跃然纸上。 答案:这首词的语言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含蓄蕴藉,不明说为什么醉里贪欢笑,为什么会觉得古人的书全无是处,为什么昨夜会醉倒松边,让读者通过词句自己去揣摩联想,使得整首词的思想更显深沉感人;二是形象生动,通过动作、语言描写把醉态写得活灵活现。

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四首选一)

杨万里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喜欢的诗句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