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名家诗歌精选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11    阅读:

名家诗歌精选篇一
《名家朗诵精选100篇》

名家朗诵精选100篇 电视散文

(2010-12-13 21:05:00)

转载

标签: 分类: 读书看报影视欣赏

杂谈

名家朗诵精选100篇 电视散文

白杨礼赞 朗诵野狼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泰戈尔最经典的诗

等你作者:洞庭一扁舟 朗诵:珍惜

汪涵朗诵《手》

配乐诗朗诵:《相信》——献给80后 90后的孩子们 蒋雯丽柔情朗诵《别哭,我的宝贝》吕思清小提琴独奏 电视散文《在秋天里行走》

春江花月夜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诗歌,朗诵

荷塘月色 作者:朱自清 朗诵:珍惜

以生命的名义潘虹葛优梅婷刘劲秦海璐邓超朗诵 《十里长街送总理》朗诵

《声声慢》李清照名词浅析 作者:商山人 诵读:珍惜

梦桐朱军朗诵《在寒冷腊月的夜里》

李白——将进酒

康辉朗诵《思念北方》

女人如花 作者:快乐的漂泊 朗诵:珍惜 多情自古江南雨 朗诵:珍惜

我爱这土地(任志宏朗诵)

点燃一盏心灯 作者:梅亭映雪 朗诵:珍惜 鲍国安朗诵《岳阳楼记》

徐涛朗诵—父亲

《绿》 作者:朱自清 朗诵:珍惜

一棵开花的树

冬之韵 作者:快乐的漂泊 朗诵:珍惜

地球 我的母亲濮存昕朗诵

离开网络我们还能爱多久

你是我生命中最美丽的相遇

一朵微笑 作者:快乐的漂泊 朗诵:珍惜 管彤崔治刚朗诵《我眷恋这土地》

等我们老的时候朗读:雪冰子

电视散文 尚湖寻梦朗诵

海霞张泽群朗诵《无题》

朗诵—海棠花祭

沉静中的流年作者:海狼 朗诵:珍惜

江南-龙井茶

九百岁水乡

电视散文 雪乡周末 朗诵

大漠深处的胡杨 作者:海狼 朗诵:珍惜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作者:王怀让 朗诵:珍惜 诗朗诵再别康桥

海霞陈铎朗诵:悼念一棵枫树

一个人上路 作者:海狼 朗诵:珍惜

淡淡兰香 作者:雨后荷塘 朗诵:珍惜

刘芳菲王小丫朗诵诗歌《别》

黄山春雪随想 央视《电视诗歌散文》 朗诵:珍惜 朗诵—感悟清明;少年中国说(节选)

拥抱春天 作者:快乐的漂泊 朗诵:珍惜 春 作者:朱自清 朗诵:珍惜

电视散文诗《邂逅》

忆江南 作者 唐白居易 朗诵 任志宏

配乐朗诵:《朋友,认识你真好!》

所谓知已 朗诵:珍惜

配乐朗诵:《你是我生命中最美的相遇》

桃花源记朗诵任志宏

张丹丹、李兵冰雪朗诵《为了那盏温暖的灯》 清淡的女人 作者:自然清新 朗诵:珍惜 满江红朗诵-野狼

父亲是我生命的过往 作者:海狼 朗诵:珍惜

方明《蜀道难》朗诵

《灵魂朝拜的天堂》(电视散文)

欧阳夏丹朗诵《你是我心底的一首歌》 方言朗诵:你是人间四月天

董浩朗诵《死水》

范冰冰和李冰朗诵《送给天堂的孩子》 朱军徐莉朗诵《雪》

荷塘月色 作者:朱自清 朗诵:珍惜 雨巷 作者:戴望舒 朗诵:珍惜

崔永元周涛朗诵《预言》

乡愁 作者:余光中 朗诵:珍惜

朱军朗诵《教我如何不想她》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匆匆 作者:朱自清 朗诵:珍惜

余光中朗诵自己的诗歌《乡愁》

春江花月夜

杨柳方琼朗诵:山雀子噪醒的江南

梦里水乡之3莲叶田田

电视散文 尘世朗诵

沁园春 制作人在旅途 朗诵 方明

陈道明领诵【我们与你同在】爱的奉献晚会朗诵 放不下的是你 作者:逸野 朗诵:珍惜 央视主持人朗诵《赞美》

《放不下的是你》(电视散文)

戴望舒诗《雨巷》

王小丫朗诵《望星空》

倪萍和候勇朗诵《母子情》

杨柳朗诵戴望舒名篇《雨巷》

坦然看生活 作者:余秋雨 朗诵:珍惜 将进酒 朗诵野狼

朗诵《心里话》

董卿深情朗诵《南方的夜》

朗诵《百年圆梦》(刘澄宇加10个运动员代表) 背影 作者 朱自清朗诵 泛舟

祖国我为你歌唱

(朗诵)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

散文朗诵认识你真好

电视朗诵:安塞腰鼓

黄河颂 朗诵浩瀚 制作 人在旅途

著名主持人方言朗诵

朱镕基深情朗诵的《狮子山下》

名家诗歌精选篇二
《名家鉴赏王维诗歌》

名家鉴赏《积雨辋川

庄作》

赵庆培

辋川庄,是王维隐居之地。《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维兄弟俱奉佛,居常疏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采。”诗人把自己优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首联写田家生活,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正是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空气潮润,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来,山下农家正烧火做饭

呢。女人家蒸藜炊黍,把饭菜准备好,便提携着送往东菑——东面田头,男人们一清早就去那里劳作了。诗人视野所及,先写空林烟火,一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再写农家早炊、饷田以至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使人想见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

颔联写自然景色,同样是诗人静观所得:“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看吧,广漠空蒙、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起飞,意态是那样闲静潇洒;听啊,远近高低,

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样甜美快活。辋川之夏,百鸟飞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如果说,首联所写农家无忧无虑的劳动生活已引起诗人的浓厚兴趣

和欣羡之情,那么,面对这黄鹂、白鹭的自由自在的飞鸣,诗人自会更加陶醉不已。而且这两联中,人物活动也好,自然景色也好,并不是客观事物的简单摹拟,而是经过诗人心灵的感应和过滤,染上了鲜明的主观色彩,体现了诗人的个性。对于“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的王维来说,置身于这世外桃源般的辋川山庄,真可谓得其所哉了,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无穷的乐趣。下面两联就是抒写诗人隐居山林的禅寂生活之乐的。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

葵以供清斋素食。这情调,在一般世人看来,未免过分孤寂寡淡了吧?然而早已厌倦尘世喧嚣的诗人,却从中领略到极大的兴味,比起那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场,何啻天壤云泥!

典故:“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野老是诗人自谓。诗人快慰地宣称:我早已去机心,绝俗念,随缘任遇,于人无碍,与世无争了,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我呢?庶几乎可以免除尘世烦恼,悠悠然耽于山林之乐了。《庄子•杂篇•寓言》载: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

名家诗歌精选篇三
《名家诗词特色》

1.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2.与喷发式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3.与作诗的气魄宏大和想象力丰富相关联,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但是,李白诗里亦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4.在李白诗里,用得最多的色彩字是“白”。他天性开朗,喜欢明丽的色调,不喜欢灰暗色。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具有清亲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雕饰的诗,常呈现出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光彩,反映出其不肯苟同于世俗的高洁人格。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1.诗人常将自己的主观感受隐藏在客观的描写中,让事物自身去打动读者。2.杜诗语言平易朴素、通俗、写实,但却极见功力。他还常用人物独白和俗语来突出人物性格的个性化。3.杜诗在刻画人物时,特别善于抓住细节的描写。4.杜甫诗风多变,但总体来看,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史记的艺术特点1.塑造了丰富多彩的、性格鲜明的一系列人物形象。 2.谋篇布局,独具匠心、善于选择、剪裁和集中史料,善用“互见法”,善写大事和紧张场面,并以细节描写来刻划人物。3.寓褒贬于叙事,有强烈的抒情性。 4.语言生动、准确、灵活。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和艺术特点内容:大致反映了汉末的下层士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一类是描写游子思妇的相思离别之情,一类是写追求功名富贵的强烈愿望与仕途失意的苦闷哀愁。、艺术成就:一是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二是通过生活细节抒写作者内心活动,以含有叙述成分的情节突出诗中主人公的形象,三是比兴手法的大量运用,其衬映烘托,语短情长,含蓄蕴籍,四是语言不饰雕琢,浅近自然而又精练丰富,情味隽永。诗经的内容和艺术特点第一,《诗经》是以抒情诗为主流的。除了《大雅》中的史诗和《小雅》、《国风》中的个别篇章外,《诗经》中几乎完全是抒情诗。而且,从诗歌艺术的成熟程度来看,抒情诗所达到的水准,也明显高于叙事诗。第二,《诗经》中的诗歌,除了极少数几篇,完全是反映现实的人间世界和日常生活、日常经验。第三,《诗经》在总体上,具有显著的政治与道德色彩。密切联系时事政治,批判统治

者的举措失当和道德败坏。其意义虽主要在于要求维护合理合度的统治,给予人民以较为宽松、可以维持生存的条件,但这对于社会的发展,当然是有价值的。第四,《诗经》的抒情诗,在表现个人感情时,总体上比较克制因而显得平和。辛弃疾词的内容和艺术特点1. 境界雄奇开阔,形象鲜明飞动。2. 艺术手法多种多样,增强了词的表现力。3. 创新并丰富了词的语言,体现出高度的语言技巧。4. 刚柔相济,瑰奇多姿的艺术风格。内容:首先表现在他对被分裂的北方的怀念和对抗金斗争的赞扬上。其次,表现在他对南宋苟安局面的强烈反感上。第三,表现在他志业、才能上的自负和怀才不遇、有志无成的不平上。王维诗歌的艺术特点王维在其诗歌创作中很好地体现了他诗画意境统一的观念。“诗中有画”是王维诗歌作品的艺术特征,自然也就体现在各个重要的创作环节上。(一)结构。王维的诗往往采用组诗的形式来写,每首诗都可构成一个画面,合起来可以集结成一幅和谐的全景画面。(二)炼材。指的是选材练意,王的诗善于捕捉形象和创造形象,在诗中体现出绘画的特点。(三)语言。王的诗善于运用词句描绘形象的声、色、光、态。苏轼在词上取得的成就和艺术特点成就:苏轼对词的贡献很突出。苏轼出现前,词的内容受传统念束缚,局限于旖旎温柔的艳情腻语的范围之内;苏轼则吊古伤今、感叹时政,描绘山川景色、农村风光,以至谈论哲理等题材都进入了词中,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与意境,为宋词的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在风格上,苏轼开创了豪放一派。艺术特点:诗词并重,词自是一家,抒性情怀抱,扬人格个性,对人生的思考,广阔的社会生活的描写,对自然山水的描写,对乡村的描写,开创了豪放词风,以诗为词,突破了音律的束缚,语言创新,苏词风格的多样化。柳永词的艺术特点(1)、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第一,由官宦的峻台重阁转向平民百姓的市井青楼,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第二,工于羁旅行役,第三,展现了北宋承平之世繁华富庶的都市生活与多彩多姿的市井风情,这在柳永之前的词作中是不曾见过的。 (2)、发展了词的长调体制(3)、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4)、革新了词的语言表达方式红楼梦的艺术特点1、网状形式的艺术结构。2、典型生动的人物形象。3、丰富多样的文学手法。(1)按照实际生活塑造人物,是《红楼梦》描写人物的基本特征。(2)善于在广阔的社会联系中,从不同角度,多侧面地刻画人物的性格。(

3)善于通过对立人物的对比、相类人物的相互映衬来显示人物性格、思想的特点和差异。(4)善于通过大场面、大事件、把人物安插在冲突的漩涡之中,从人物对事件的态度来显示他们各自的思想活动和性格特征。(5)善于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来描写人物的心理,提示人物的精神面貌。(6)善于创造适合人物思想、气质、性格的生活环境和不同的意境来烘托人物的气质和性格。(7)用诗词韵文来表现人物,是《红楼梦》艺术上的一大特色。(8)《红楼梦》写人的艺术手法是多种多样的,而最基本的是白描。4、独具风格的语言文字。质朴自然,富有哲理,对俗谚的改造的运用,富于情趣。离骚在艺术上的成就《离骚》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典范之作。成就如下:首先,突破了《诗经》既有的“比兴”手法,开辟了香草美人的新典范,在屈原笔下,花鸟虫兽、日月风雷、仙灵神鬼、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都成了诗人展示内心世界的意象;其次,《离骚》具有鲜明的楚地特色,楚方言的字大量运用,说明楚辞是用楚地人民口语写的;最后,作者中还含有不少散文化的句式,大量运用了之、乎、者、也等语助词,打破了《诗经》四言为主的句法形式,创造了舒卷自如的新诗体。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一、词作刻画了清丽高洁,孤愁哀婉的抒情女主人公形象二 描写了情景交融,连贯流动的日常生活化场景三、语言清新自然,纯净优美,具有大众化和口语化的特色,广为人们传颂。南北朝乐府名歌的不同特点南朝民歌多角度多侧面地反映了爱情生活,所写之情极其真实,流自肺腑,颇为感人①以抒情为主,主要采用五言四句的形式,改汉乐府民歌多长篇、多叙事的特点。②长于委婉细腻的笔法,善于描写心理活动,将主人公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表现得淋漓尽致。③语言的运用清新自然,多用比兴、象征,充分利用汉语谐声的特点,大量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北朝乐府民歌产生于长期处于混战状态的北方,又出于各个民族,因此反映现实生活比南朝要远为深广。其中以反映战争、徭役和人民流离失所的诗篇最多;其次是反映北方民族的尚武精神,表现壮烈牺牲,歌颂战斗英雄的,还有少数诗篇写婚姻恋爱和北国风光的。可见,北朝民歌数量虽然比南朝民歌少,但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是南朝民歌所不能比的。北朝民歌语言朴素,感情直率,就是情歌也大都大胆泼辣,这就形成了北朝民歌刚健豪放的风格,与南朝民歌的艳丽柔弱迥然不同。

名家诗歌精选篇四
《家数˙名家˙大家──有关古代诗歌品第的一个考察》

家數˙名家˙大家──有關古代詩歌品第的一個考察蔣 寅内容提要 由思想到文學,中國古代很早就形成「自成一家」的獨創性觀念及其習慣表述,並以「家數」概念為中介,在文學批評中形成大家、小家、名家等一系列品第概念。古人使用這些概念並沒有嚴格的定義,尤其是「大家」與「名家」,批評家對其分寸感的把握和對具體適用對象的聯想都有微妙的差異。本文試圖通過對古代文學批評史上有關資料的梳理,勾勒出前人對此的看法,以揭示中國古代文學批評的基本觀念及其尺度。关键词 家數、名家、大家、品第作為文學獨創性觀念的習慣表述,中國古代很早就形成了「自成一家」的說法。其源頭可追溯到司馬遷〈報任安書〉的「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此所謂成一家之言,指形成獨自的思想和知識體系,是子書時代的著述目標。m[1]直到三國時代,人們談論著述還保持着這一習慣,曹丕《典論˙論文》即稱徐幹「著《(中)論》,成一家言」。到別集取代子書成為文人主要的著述形式後,自成一家的含義就集中在思想的獨創性和形成個人風格兩個方面,而詩文中的自成一家則意味着對特定寫作範式和風格統一性的追求,如袁枚說的,「所謂一家者,謂其蹊徑之各異也。」:[2]這種觀念初見於《北史˙祖瑩傳》:「作文須自出機杼,成一家風骨。」 [3]後相沿為老生常談,如劉知幾《史通˙載言》云:「詩人之什,自成一家,故風雅比興,非三傳所取。」 [4]元范梈《木天禁語˙家數》云:「詩之造極適中,各成一家。」 [5]葉燮《原詩》內篇下云:「立言者,無力則不能自成一家。夫家者,吾固有之家也。」 [6]這裡「家」的語源應出自諸子百家的「家」 [7],但用於文學批評,卻正如《木天禁語》所暗示的,其內涵相當於後來詩文評中常用的「家數」。龔鵬程指出:「家數,是把家族觀念運用到風格判斷上的用語,凡創作活動,能顯出某種特殊成熟的風貌,就好像一個人已有能力自立門戶一樣,可以自成一家了。因此,家,是個獨立的風格單位,風格路數相同、自成一類者,即為一家。」˙[8]其說甚確。在古代文學史上,「家數」因作者才力高下不同、風格特徵各異而形成兩種劃分方式,一種是以鍾嶸《詩品》為代表的品第論,一種是以張為《詩人主客圖》為代表的宗派論。前者發展出一套如上下、大小及能品、神品、逸品之類的品第概念,後者則發展出一套主客、登堂、入室、正宗、旁枝、接武、餘響之類的定位概念。就現有文獻看,以「家數」論詩文書畫

起於宋代,後而有名家、大家之目。明胡應麟《詩藪》云:「大家名家之目,前古無之。然謝靈運謂東阿才擅八斗,元微之謂少陵詩集大成,斯義已昉。故記室《詩評》,推陳王聖域;廷禮《品彙》,標老杜大家。」、[9]所謂大家,應該源於宋人「大家數」的概念。劉克莊《中興絕句續選》舉南渡後王履道、陳去非「一二十公,皆大家數」。 [10]合真德秀《文章正宗》、元揭傒斯《詩法正宗》等標舉的正宗概念,便形成文學批評中評價作家才能、成就及影響的概念系列,並在明初高棅的《唐詩品彙》中得到最系統而齊備的運用。王漁洋《香祖筆記》卷六云:「宋元論唐詩,不甚分初盛中晚,故《三體》《鼓吹》等集率詳中晚而略初盛,覽之憒憒。楊仲弘《唐音》始稍區別,有正音,有餘響,然猶未暢其說,間有舛謬。迨高廷禮《品彙》出,而所謂正始、正音、大家、名家、羽翼、接武、正變、餘響皆井然。」 [11]有關高棅所定「正始」至「旁流」九個概念的宗旨及涵義,蔡瑜已有很好的詮疏,「盛唐的大家和名家,有高下之分;正宗、大家和名家、羽翼,有主次之別」, [12]條理昭然。現在我要進一步討論的是大家、名家概念本身的規定性,或者說後人使用時默認的標準。高棅使用的九個概念明顯分為兩類,大家和名家是品第概念,其餘都是定位概念。定位概念雖在實際使用時存在着判斷的困難,但概念自身的內涵、外延還是較清楚的,而品第概念則不然,它們不像正宗、接武等有着約定俗成的內涵,其程度差異沒有清楚的界限,很難嚴格地定義,使用時只憑論者的感覺。「大家」在高棅《唐詩品彙》中只有杜甫獨居其位,蔡瑜推尋其把握「大家」意義的基本原則是:(1)杜詩可謂唐詩之大備;(2)「大家」必須具備多種風格,並具兼善並美的藝術水準,而根本在於能變化自得,故正變格皆備;(3)杜甫「大家」之變,是在盛唐範圍內的新變,與中晚唐以後的變格,實質不同。一[13]如此理解「大家」,固然接近詩家的一般理解,但仍只能說是高棅的一家之言。僅杜甫獨居大家這一點,也很難為後人所認可。清末朱庭珍《筱園詩話》曾品第古代著名詩人,列出一個大家、名家、小家的排行榜,他的品第似乎比高棅的說法更具公信力。為了看起來更豁目,現將它分行排列如下:古今合計,惟陳思王、阮步兵、陶淵明、謝康樂、李太白、杜工部、韓昌黎、蘇東坡可為古今大家,不止冠一代一時。若左太沖、郭景純、鮑明遠、謝宣城、王右丞、韋蘇州、李義山、岑嘉州、黃山谷、歐陽文忠、王半山、陸放翁、

元遺山則次於大家,可謂名大家。如王仲宣、張景陽、陸士衡、顔延之、沈隱侯、江文通、庾子山、陳伯玉、張曲江、孟襄陽、高達夫、李東川、常盱眙、儲太祝、王龍標、柳柳州、劉中山、白香山、杜牧之、劉文房、李長吉、溫飛卿、陳後山、張宛丘、晁沖之、陳簡齋等,雖成就家數各異,然皆名家也。惟名家之中,又有正副,合分為二等論次之耳。如郊、島、張、王,則郊猶可附列名家,島則小家,張、王亦是小家。又如劉禎、張華、潘岳等,雖魏、晉時人,亦是小家。即初唐四子及沈、宋二家,並中晚之郎士元、錢起、元微之、李庶子、鄭都官、羅江東、馬戴,及宋之秦淮海、梅聖俞、蘇子美、范石湖等,皆小家也。而小家亦有上中下之分焉。其餘旁支別流,不一而足,不可以家數論,只可統名曰詩人而已。 [14]這個榜單還只就宋、元以前的詩人而論,即已難有定讞,想必誰都可以進退某些詩人。更何况元、明以後詩人,經典化的過程尚在發軔階段,定位愈加複雜:「自遺山後,青丘最為名家,可遙繼遺山之緒。蓋在明代,為一朝大家,合古今統論,則為名家。南渡以來,惟遺山高於名家,可列古今名大家中。其餘最高者可參名家,如明之青丘、元孝是也。餘人皆在小家之列。蓋上下千古,不比一時一地、一朝一代之較易雄長也,成家豈易言哉!」家[15]這裡的大家、名大家、名家、小家(又分上中下)依據什麼標準劃分,朱庭珍並未具體說明,倒是用意象化的語言形容過其間的差別,仍分行轉錄於下:大家如海,波浪接天,汪洋萬狀,魚龍百變,風雨分飛;又如昆侖之山,黃金布地,玉樓插空,洞天仙都,彈指即現。其中無美不備,無妙不臻,任拈一花一草,都非下界所有。蓋才學識俱造至極,故能變化莫測,無所不有。孟子所謂「大而化,聖而神」之境詣也。大名家如五岳五湖,雖不及大家之千門萬戶,變化從心,而天分學力,兩到至高之詣,氣象力量,能俯視一代,涵蓋諸家,是已造大家之界,特稍遜其神化耳。名家如長江、大河,匡廬、雁蕩,各有獨至之詣,其規格壁壘,迥不猶人,成堅不可拔之基,故自擅一家之美,特不能包羅萬長,兼有眾妙,故又次之。小家則如一丘一壑之勝地,其山水風景,未始不佳,亦足怡情悅目,特氣象規模,不過十里五里之局,非能有千百里之大觀,及重嶺叠嶂,千崖萬壑,令人游不盡而探不窮也。然其結撰之奇、林泉之麗,盡可擅一方名勝,故亦能自立,成就家數也。若專學古人一家,肖其面目,而自己並無本色,以

及雜仿前賢各家,孰學孰似,不能稍加變化者,雖有才筆,皆不得謂之成就,只可概稱為詩人而已,則又小家之不若矣。 [16]朱庭珍區劃不同品第的尺度還是比較清楚的:大家的特徵主要是「變化莫測,無所不有」,大名家「已造大家之界,特稍遜其神化」,名家「自擅一家之美,特不能包羅萬長」,小家則「亦能自立,成就家數」,但氣象規模終不大。爭奈意象化的類比終究彈性很大,讀者的理解會有很大不同。而名家和大家的區別尤為微妙,在古今批評家的筆下,內涵、外延及具體適用對象的聯想都有不小的差異。古人對此雖時有議論,並在特殊的語境下有所判斷、說明,但未見系統的辨析和清晰的界說,這給我們理解和使用這些概念帶來了困難。當代的批評史研究,一直關注風格學和文體論的辨析,對品第論及相關概念的研究向來缺乏。為此,本文想梳理一下這些概念的源流,對其內涵和適用對象略作辨析,以求為理解這些概念,並進而把握中國古代文學批評的基本觀念、藝術標準和話語方式,提供一些參照。一、「家數」溯源正如前文所述,詩學中作為品第概念的大家、小家、名家的「家」,其語源可上溯到先秦的諸子百家。自從漢、魏間「自成一家之言」的獨創性話語形成以後,談詩論藝者無不將自成一家作為追求的目標和成功的標誌。除前引祖瑩、劉知幾、范梈、葉燮之說外,還有白居易〈與元九書〉稱韋應物五言詩「高雅閑澹,自成一家之體。」能[17]《蔡寬夫詩話》云:「退之詩豪健雄放,自成一家,世特恨其深婉不足。」 [18]陳岩肖《庚溪詩話》卷下稱黃庭堅詩「清新奇峭,頗造前人未嘗道處,自為一家。」 [19]吳可《藏海詩話》云:「如貫穿出入諸家之詩,與諸體俱化,便自成一家,而諸體俱備。」 [20]推而廣之,郭熙《林泉高致集》論畫也說:「人之學畫,無異學書,今取鍾、王、虞、柳,久必入其彷彿。至於大人達士,不局於一家,必兼收並覽,廣議博考,以使我自成一家,然後為得。」庭[21]作為詩學概念的「家」,自宋代以後常以「家數」的形式出現在詩論中。如嚴羽《滄浪詩話˙詩法》云:「辨家數如辨蒼白,方可言詩。」 [22]元楊載乾脆就以《詩法家數》名其所撰詩格。據王應麟《困學紀聞》卷十九「俗語皆有所本」條,「家數」一詞出《墨子˙尚同篇》:「天下為家數也甚多。」 [23]但這裏的“家數”並不是一個詞,而是指大夫之“家”的數量,與諸子百家的“家”意義有別。在宋代文獻如羅燁《醉翁談錄》中,家數用來指包括詩文在內的專業技能。而到元代以

後,家數就成爲詩文評通用的概念。楊載《詩法家數》以家數論整體性:「詩要首尾相應,多見人中間一聯,盡有奇特,全篇湊合,如出二手,便不成家數。」涵[24]謝榛《四溟詩話》以家數論時代:「謝靈運『池塘生春草』,造語天然,清景可畫,有聲有色,乃是六朝家數,與夫『青青河畔草』不同。」 [25]黃宗羲〈張心友詩序〉以家數論詩派:「滄浪論唐,雖歸宗李杜,乃其禪喻謂詩有別材,非關書也;詩有別趣,非關理也,亦是王孟家數,於李杜之海涵地負無與。」 [26]薛雪《一瓢詩話》以家數論技法:「作詩家數不必畫一,但求合律,便可造進。」 [27]錢謙益《列朝詩集》王履傳還以家數論畫:「及游華山,見奇秀天出,知三十年學畫,不過紙絹相承,指為某家數,於是屏去舊習,以意匠就天則出之。」 [28]故畫論中也有笪重光《畫筌》「拘法者守家數,不拘法者變門庭」的說法。 [29]由個人論家數派生出的類似概念有「家格」,如孔尚任〈焚餘稿序〉:「能寫其性情者,即能傳其詩。迨其傳也,遂成一家格,人人效之。蓋自有其性情,則自有其家格。」 [30]而由流派論的「家數」派生出來的類似概念則有「派家」,如舒岳祥〈題潘少白詩〉曰:「早從唐體入圓妥,更向派家事掀簸。」 [31]「派家」在此與「唐體」對舉,應指江西詩派而言。那麼,家數的詩學含義是什麼呢?且看嚴羽〈答出繼叔臨安吳景仙書〉的說法:「作詩正須辨盡諸家體制,然後不為旁門所惑。今人作詩,差入門戶者,正以體制莫辨也。世之技藝,猶各有家數。市縑帛者,必分道地,然後知優劣,況文章乎?僕於作詩,不敢自負,至識則自謂有一日之長,於古今體制,若辨蒼素,甚者望而知之。」嚴[32]綢布莊的家數是辨別紡織品的質地,詩人的家數則是辨別體制,如此說來,家數也就是掌握體制的能力和方式。鄭梁〈橫山文集序〉稱「殷玉才高學廣,於古無所不能為。詩則唐,詞則宋,曲則元,而文則為八大家,間亦為《左》、《史》,若以家數言,固已不讓今之作者矣」夫[33],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的。然則家數與體制,只是一個問題的兩面,當家數與性情對舉時,如高峻烈序玉書《常談》,稱其「所著《青園詩草》,自據性情,不戔戔於家數」 [34],家數側重於流派;而當家數與才華對舉時,如魏禧〈答毛馳黃〉云:「今天下家殊人異,爭名文章,然辨之不過二說,曰本領,曰家數而已。」 [35]則家數又偏重於體制了。一個作家掌握體制的能力,再加上方式(或者說意識),就決定了他的風格傾向。意識清楚、能力强的作家容易

名家诗歌精选篇五
《名家说古诗词》

编辑推荐

海上明月共潮生:名家说唐诗:

  名著名篇;名人名评;古典诗词鉴赏启蒙读本;考据严谨点评精辟阐释深刻;与“戏说”“歪评”“误读”划清界线;感受品读回味!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气象雍容诗歌巅峰

  诗里无我,现实生活里有我。别的文字类型也都有这种情形,不过诗里更容易见出。读诗的人直接吟味那无我的情感,欣赏它的发而中节,自已也得到平静,而且也会渐渐知道节制自己的情感……诗可以陶冶性情,便是这个意思。所谓温柔敦厚的诗教,也只该是这个意思。

                                   ——朱自清心悦君兮君不知:名家说古诗:

  名著名篇;名人名评;古典诗词鉴赏启蒙读本;考据严谨点评精辟阐释深刻;与“戏说”“歪评”“误读”划清界线;游子相思怀人!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祁祁伤幽歌,萋萋感楚吟。

  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驱马复来归,反顾望三河。

  荣华难久居,盛衰不可量。昔为三春蕖,今作秋莲房。

  一般人认为诗只能综合地欣赏,一分析诗就没有了。其实诗是最错综的,最多义的,非得细密的工夫,不能抓住它的意旨。若是囫囵吞枣的读者,所得着的怕只是声调辞藻等一枝一节,整个儿的诗会从你的口头眼下滑过去。

             ——朱自清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名家说诗经:

  名著名篇;名人名评;古典诗词鉴赏启蒙读本;考据严谨点评精辟阐释深刻;与“戏说”“歪评”“误读”划清界线;倾听低吟追忆!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坎坎伐檀兮,置之何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诗三百篇质拙传神

  近年赏析之风颇为流行,但我认为这类文章并不好作。尤其是讲《诗三百首》中的作品,首先须通训诂,其次还要明诗旨。因为风、雅、颂距今已远,其可赏析外往往即在字、词的训诂之中。                                   ——吴小如

似曾相识燕归来:名家说宋词:

  名著名篇;名人名评;古典诗词鉴赏启蒙读本;考据严谨点评精辟阐释深刻;与“戏说”“歪评”“误读”划清界线;恋恋思量无言!

  蓦山溪 满江红 清平乐 青玉案

  天仙子 点绛唇 相思引 水调歌头

  水龙吟 鹧鸪天 虞美人 破阵子

  定风波 声声慢 念奴娇 浣溪沙

  婉约豪放典丽醇雅 

  吾人学文固须识好丑,尤不可不知惭愧。是以发愿虽切,着眼虽高,而步武却决不可乱……耳之所闻,目之所见,心之所感,虽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一毫端,一微尘,发而为文,苟其诚也,自有其不可磨灭者在,又何必定要鞭笞鸾凤,呼吸风雷,始为惊世骇俗的神通乎?

                                     ——顾随

本书简介

这套小书精选了数十篇介绍、评析古典诗词的文章及论著,初辑分为“诗经”“古诗”“唐诗”“宋词”四册,入选的文章大都出自现当代卓有建树的大家之手,评析的对象也都是文学史上早有定评、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编选时有意回避了目前常见的鉴赏辞典、入门指导一类针对初学者的指导文字,而力求网罗那些既有睿知灼见,又带有作者个人鲜明的风格风采,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具有相当影响的重要篇什。对大众来说,程度上可能偏深一些,但同时.也相应地增加了阅读和品味的乐趣。

本丛书的文章既不出自一人之手.写作年代也有数十年的跨度,在行文用字上难免与现在通行的现代汉语规范有抵牾的地方。

目录

海上明月共潮生:名家说唐诗

 林庚 唐代四大诗人

 吴经熊 唐诗四季

 闻一多 唐诗杂论(选)

  类书与诗

  四杰

  宫体诗的自赎

  孟浩然

  贾岛

  杜甫

 朱自清 《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

 编者后记

心悦君兮君不知:名家说古诗

 先秦

  人民的诗人——屈原

  屈原问题——敬质孙次舟先生

  什么是九歌

  怎样读九歌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易水歌

 两汉

  说汉诗

  说汉乐府诗《羽林郎》

  再说乐府诗《羽林郎》

  说汉乐府《长歌行》

  介绍《孔雀东南飞》

  漫谈《孔雀东南飞》古诗的技巧

  古诗十九首释

  涉江采芙蓉

  迢迢牵牛星

  说古诗《行行重行行》

  说古诗《西北有高楼》

  说古诗《冉冉孤生竹》和《回车驾言迈》

  说古诗《凛凛岁云暮》

  青青河畔草

  步出城东门

 魏晋

  曹操的两首诗

  短歌行

  说曹植《杂诗》三首

  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

  释蔡琰《悲愤诗》

 南北朝

 陶渊明《挽歌诗》三首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说谢灵运《七里濑》

 说谢灵运《从斤竹涧越岭溪行》

 舂晚绿野秀

  说鲍照诗三首

 寒槐渐如束秋菊行当把借问此何时凉风怀朔马  漫谈庾信《昭君辞应诏》

  谈《西洲曲》

  《西洲曲》臆解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名家说诗经

概论篇

  胡适 谈谈《诗经》

  周作人 谈《谈谈

下载后 点击此处查看完整内容

名家诗歌精选篇六
《唐诗名家作品欣赏》

唐诗名家作品欣赏: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陆游

●苏轼 ●李商隐 ●杜牧 ●韩愈

●柳宗元 ●张九龄 ●王昌龄 ●王之涣

●高适 ●刘长卿 ●韦应物

●元稹 ●李贺 ●张若虚

●刘禹锡 ●王维 ●屈原

●欧阳修 ●曹操 ●陈子昂

宋词名家作品欣赏:

●苏轼 ●辛弃疾 ●姜夔

●柳永 ●张先 ●欧阳修

●朱敦儒 ●陆游 ●史达祖

●刘辰翁 ●周密 ●王沂孙

●蒋捷 ●张元干 ●陈亮

●温庭筠 ●张炎 ●刘克庄

●吴文英 ●晏几道 ●贺铸

●晏殊 ●纳兰性德

●岑参 ●孟浩然 ●陶渊明 ●温庭筠 ●周邦彦 ●李清照 ●元好问 ●张孝祥 ●刘过 ●秦观 ●黄庭坚

唐诗精选:

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读唐诗,崔颢的《黄鹤楼》一定要品鉴一番的:

《黄鹤楼》

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鉴赏全文)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此诗乃千古绝唱,有“以孤篇压倒全唐(孤篇横绝全唐)”之誉,闻一多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所以欣赏唐诗,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不得不品鉴一下的:

《春江花月夜》

作者: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鉴赏全文)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名家诗歌精选篇七
《《二十世纪中国诗歌精选》赏析》

《二十世纪中国诗歌精选》赏析

【背景助读】

1、 名家介绍

沈尹默

[近现代](1883年-1971年),中国书法家,诗人。原名君默,字中、秋明,号君墨,别号鬼谷子。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早年留学日本,任北大教授和校长多年。1949年后历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等职务。“五四运动”期间从事新文化运动,为《新青年》杂志的编辑之一。晚年寄居上海鬻书自给。

沈尹默书法工正形草书,尤其擅长行书。初学褚遂良,后遍习晋唐诸名家。晚年融会了苏轼,米芾等人的风格,用笔清圆秀润,中有劲健遒逸之姿。主张以腕行笔,反对模拟结构。著作有《历代名家书法经验谈辑要释义》,《二王书法管窥》等。

沈尹默目力不佳,晚年益甚,至两千两百度,对面不能见人。尚能作朱丝精楷,纯熟秀美,为世所重。

周作人(1885~1967)

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原名魁寿。字星杓,后改名槐寿,奎缓,自号启孟、启明(又作岂明)、知堂等,又取名作人,笔名仲密、药堂、周遐寿等。1885年1月生于浙江绍兴,鲁迅二弟。1903年进江南水师学堂学习海军管理,毕业后考取官费留学日本。1906年7月到日本攻读海军技术,后改学外国语。此间与羽太信子(1888-1962)结婚。1911年回国后在绍兴任中学英文教员。辛亥革命后,任浙江省军政府教育司视学、绍兴县教育会会长、省立五中教员。1917年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对中国前途悲观失望。抗日战争爆发后,投靠日本,出任伪北京大学文学院长、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总署督办,堕落成为汉奸文人。

1945年以叛国罪被判刑入狱,1949年出狱,后定居北京,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事日本、希腊文学作品的翻译和写作有关回忆鲁迅的著述。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遭受冲击,于1967年5月7日病死。

刘半农

原名寿彭,后改名复,初字半侬,时用瓣秾,后改字半农,号曲庵。江苏汀阴人,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同时,他又是我国语言及摄影理论奠基人。他的《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康士坦丁语言学专奖”。是我国第一个获此国际大奖的语言学家。

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1911年曾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后在上海以向鸳鸯蝴蝶派报刊投稿为生。1917年到北京大学任法科预科教授,并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积极役身文学革命,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1920年到英国伦敦大学的大学院学习实验语音学,1921年夏转入法国巴黎大学学习。1925年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所著《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法国康士坦丁•伏尔内语言学专奖。1925年秋回国,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讲授语音学。 1926年出版了诗集《扬鞭集》和《瓦釜集》。1934年在北京病逝。病逝后,鲁迅曾在《青年界》上发表《忆刘半农君》一文表示悼念。

胡适(1891-1962)

原名洪马辛、嗣糜、字希疆,参加留美考试后改名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

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胡适是个学识渊博的学者,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均有不小的建树。胡适著作很多,又经多次编选,比较重要的有《胡适文存》、《胡适论学近著》、《胡适学术文集》等。

胡适治学有两个主要领域,一是中国哲学史,一是中国文学史。尽管《中国哲学史大纲》只出版了上卷,《白话文学史》也没有下编,可这两部书都是建立规范并奠定学科基础的经典性著作。后人可以赞赏,也可以批评,却无法漠视其存在。前者的平视诸子以及历史的眼光,后者的双线文学观念,都是对本世纪学术发展影响甚深的“大胆假设”。另外,他首创新红学,重修禅宗史,以及用历史演进法来研究中国章回小说,都是开一代新风,功不可没。

抗战以后,因奔走国事,再加上自身学术路数的内在限制,胡适学术上未能更上一层楼。晚年沉醉于《水经注》疑案,目的在为戴震辩白,下力甚大,据专家说,至今无人在《水经注》的研究上超过他。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

原名郭开贞,为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考古学家、思想家、革命活动家、诗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新诗。1924年到1927年间,他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莹》、《卓文君》。1928年流亡日本,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参加“左联”东京支部活动。1938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这一时期创作了以《屈原》为代表的6个历史剧。他还写了大量杂文、随笔、诗歌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联一、二、三届主席,并任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新华颂》、《东风集》、《蔡文姬》、 《武则天》、《李白与杜甫》等

写作背景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使诗歌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代,它从内容到形式都焕然一新,和五四启蒙的思想运动相合拍。在中国最初诞生的新诗中,表达个性解放、呼唤自由与光明的爱情诗篇占了很大的比重。如沈尹默的《月夜》、周作人的《小河》、刘半农的《教我如何不想她》等就是其中的代表。在新诗的萌芽和发展初期,胡适和郭沫若两人的贡献最大。胡适在1920年就出版了中国现代的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其中主要的内容是表现自我价值和个性解放的精神,影响很大。而郭沫若更是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划时代的人物,他的诗集《女神》以其豪放不羁的叛逆精神和强烈的自我意识以及浪漫诗风影响了一个时代,吹奏了一曲时代精神的最强音。《女神》在内容上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旧时代的诅咒,对自由、个性解放的追求和赞美,充溢着爱国主义的激情,呼唤一个喷薄黎明的到来。在艺术上,《女神》形成了豪放洒脱、气势雄浑的风格,是一次艺术形式的大解放。诗集中的《凤凰涅柴》、《天狗》、《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尤其是长诗《凤凰涅架》以"凤凰死而复生"的传说象征着旧时代的灭亡和作者心目中新中国的诞生,是中国新诗的代表作。

诗歌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一个重要载体和表现方式,也是启迪人们心灵和智慧的灯塔。同时它也排除功利和世俗的羁绊,永远属于那些向往青春、幻想和美的人。作为朝气蓬勃的青年人,理应和新诗为位,为了使自己的心灵充实,同学们,请在诗的世界中邀游吧。

【名篇赏析】

《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这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

全诗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接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这首诗表现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技巧。诗人将具体景物与想象糅合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融汇为意境,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诗的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全诗7节,每节4行,组成两个平行台阶;1、3行稍短,2、4行稍长,每行6至8字不等,诗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诗与自由诗二者的形式糅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现代化的建筑美。诗的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诗人闻一多20年代曾提倡现代诗歌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再别康桥》一诗,可以说是“三美”具备,堪称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汇总,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汇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虽然是受古代诗词中一些作品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戴望舒从这些诗词中吸取了描写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来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这种吸收和借鉴是很明显的,但是能不能说《雨巷》的意境和形象就是旧诗名居“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的扩充和稀释呢?我认为不能这样看。在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时,诗人既吸取了前人的果汁,又有了自己的创造。第一,古人在诗里以丁香结本身象征愁心,《雨巷》则想象了一个如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瞬忽即失的形象,与古典诗词中套用陈词旧典不同,也与诗人早期写的其他充满旧诗词调子的作品迥异,表现了更多的新时代气息。“丁香空结雨中愁”没有“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更能唤起人们希望和幻灭的情绪,在表现时代忧愁的领域里,这个形象是一个难得的创造。第二,在古代诗词里,雨中丁香结是以真实的生活景物来寄托诗人的感情的。诗人依据生活的经验而又加上了自己想象的创造。它是比生活更美的艺术想象的产物。

《教我如何不想她》:作者刘半农(1891—1934),江苏江阴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健将。 这首诗作于1920年诗人留学欧洲期间。也许是情人不在身边,也许是对祖国的想念,伴着那景色,诗人唱出了心底潜藏的最纯真的爱情和热切的思念之情。诗名开始时叫做《情歌》,不久诗人将名字改成《教我如何不想她》。那时的诗人远离祖国故土,心中时时生出对故国的依恋,而那时的中国更是千疮百孔,其时诗人对故国的关心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天空明净,大地宽阔。云儿在天空中飘着,微风轻吹,吹乱了诗人的头发,也唤起了诗人心中思念故土和亲人的感情,接着诗人一声感叹:“教我如何不想她?”反问加强了那感情和思念的程度。

在夜里,银色的月光照在宽阔的海面上。在这“蜜也似的银夜”,诗人却不能和恋人相伴,不能和心中的恋人在一起。这月光和海洋契合无间、依傍难分的情景在诗人的心中激起了怎样的感情呀?“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上落花,水底游鱼,燕子飞舞。这花因为燕子可有着“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担心?这游鱼因为燕子的出现可有着被水抛弃的担心?也许,燕子送来了家乡的信息,让诗人的心里有着更深的触动,更深的思念,“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中摇动,残霞映红了半边天,如野火在烧。这冷的风和天边的残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更加衬出了诗人远离故国的失落和热切的思念之情。思念之余,诗人看到的还是一片冷冷的暮色——残霞。这是一种强烈的反差,在诗人最冷的心灵感受中,暗藏着对祖国深深的爱。

刘半农的诗歌代表了中国新诗早期的风格,他也是早期新诗的作者中创作路子比较宽的一个。他一方面吸收歌谣的散体或者外国的诗歌特点,另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诗歌的特点和手法——重视意境的营造、比兴等。如这首诗中,每一段的开头渲染了不同的景色,以引起感情的抒发;每一段都营造了优美的诗歌意境,实感的景色引起人们无穷的想象。同时,诗人采用了西方抒情诗的一些特点,反复吟唱,用生活中的白话来抒发心中强烈的感情。这首诗无论是在意境的营造上,还是在抒情方式的表现技巧上,都是后来中国白话新诗的楷模,对中国的新诗产生了启发式的影响。

《都是平常经验》作者胡适。这是一首节奏明快、主题明确的哲理诗。日有所思,才夜有所梦,而诗人总以为自己比别人看得更远,所以才变幻出多少新奇的诗句。梦和诗是相对独立的概念,也许在一般人看来,找不出任何关联,而在作者眼中,做诗和做梦却是相通的:我做我的诗,你做你梦,只有投身其中,才能体会到乐趣。诗和梦可以相互引用,却不能取而代之。

在“五四”时代,文化发展正处于一种新旧交替、东西交替的状态,双方争论不断升级、炽热化。我们可以假设:一种观点是梦,另一种观点是诗。那么,这两种观点的对立是无可厚非的。胡适强调“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表面上看来是有关风月,其实不然,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只是个开端,它的好坏应该由实践来评判。

一是章法结构。全诗分三节,每节四句,逢偶句押韵,并且在句式长短这方面有很好的把握,这已经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新诗格式相差无几,而在此后的20年代,新诗史上最有影响的新月派诗人很大程度上都是以这种章法出现的。但胡适作为新诗的开山鼻祖,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这跟作者所受西方文化影响有关,比如说里乐尔克的十四行诗,《梦与诗》是多少有所借鉴的。直至30年代,冯至才在十四行诗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实际上,后来胡适的政治构想也是受了西方政治的影响的。

《地球我的母亲》文中郭沫若一个人在和地球母亲对话,而却无旁人。这就是本文一大特点,摆脱了那象征性的号召语句。时而激昂,时而乎静的语气扣人心弦,从作者的赞美中,我体会到了他的用意。“我”不单单指作者自己,泛指全人类。从地球母亲成千上万关怀举动透出地球也尽到了责任,而我们人类远未做到尽孝子的责任,作者以巧妙的手法让人们自然地行动起来,比号召性的文字作用更强。作为人类,有理由不报答母亲吗?

本文无平铺直叙,全诗丰富的意想和饱满的情绪组织在一个层次,井然的结构之中,色彩瑰丽。书的第二大特点在此,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如反复、拟等,形象生动的描述了地球

慈母般胸怀,如:“地球,我的母亲!从今后我知道你的深思,我饮一杯水,纵是天降的甘露,我知道那是你的乳,我的生命。” 用比喻和比拟手法,表现地球上万物的珍贵,而全人类正是要有这样理念,才会尽到保护地球的责任。除此之外,本文用意想来抒情“我羡慕那一切的动物,尤其是蚯蚓----我只不羡慕那空中的飞鸟,它们离了你要在空中飞行。”用“蚯蚓”和“飞鸟”抒发自己渴望近地球的恋之情。作者笔触气势磅礴,“我想这宇宙中的一切都是你的化身:需要是你呼吸的声威,雪雨使你血液的沸腾。”他把地球描绘成一位伟大的母亲;一位伟大的女性。地球是有如宏大的力量来抚育世界人类,与前 作对比,她又何尝不是细腻而温柔的呢?这使得地球母亲的形象更加丰满。

在本文主题上,人与地球超越了现实的自然关系。人是地球的儿女从,物质到精神都受地球的深固。人类应报答地球母亲,不应做她的不孝子孙,通过作者的描绘,我看到的是一个辛劳母亲的形象,听到的是一个未尽孝道的孩子的心声,而在文章末尾更阐明了报答深恩的实际行动就是学着劳动精神,前文也有呼应。

《死水》是新月派代表作家闻一多先生最重要的作品,其笔法之辛辣老到、隐晦曲折,其构思之新颖精巧、虚实相映,其语言之典雅富丽、意味悠长,向来为人称道。

全诗五节,依次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节为第一层,第二至第四节为第二层,第五节为第三层。首尾两节感情一致,遥相呼应,中间三节动静结合,重在反讽,构成诗歌的主体部分。

诗歌主体部分三节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来描绘“死水”的可怕而又可恶,可笑而又可怜的处境。

诗人对“死水”,对黑暗腐败的旧中国,特别是对反动腐朽的北洋军阀政府,有一种迎头痛击,除恶务尽的战斗姿态,诗人心中充溢着一股熊熊燃烧的怒火,这怒火似闪电列空,似炸雷轰响,似风暴肆虐,令革命者群情激愤,人心大振,令反动当局瑟瑟发抖,胆颤心惊! 除此之外,闻一多《死水》中的“火”还指一种渴望光明和美好,呼唤新生和希望,主张抗争和战斗的热情之火。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闻一多二十世纪的主导思想来看,还是从创作并发表《死水》的特定背景来看,或者是从同一时期的类似作品来看,我们都有理由确证,《死水》决不只是肤浅地传达诗人诅咒黑暗、鞭挞当局的愤激之情,字里行间,言外之义,还有对光明自由的呼唤,对理想正义的追求,对爱国献身的颂扬,而这种深藏不露的思想感情,才是我们品读诗歌时需要特别留心体会的。

《纸船》是冰心1923年去国留学途中在海船上写的一首诗,副标题为:寄母亲。

讴歌母爱、童真与大自然,是冰心早期文学创作的三大主题。写于船上的《纸船》,是冰心面对大海,以赤子之心,寄情于慈母的诗作,虽只三小节十一行,却把“三大主题”都融汇于其中了。

在这首诗里,诗人凭借叠纸船嬉水这种孩提时常玩的游戏,遥寄自己对母亲的怀恋,亲切自然地创造出一种梦幻似的悱恻的意境,不禁令人凄然泪下。

全诗分三小节。

第一节,写行动:我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接连两个“留着”,不仅形成了诗韵的旋律感,也使诗人执著的情感得以强化。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与前两句衔接,这“一只一只”,自然是说船儿虽小而数量却多,体现出诗人这一行动的意切情真。

第二节,写意愿。前两句: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乍看似写自然环境的无情干扰,其实是表达诗人内心的痛楚。她知道,自己此去,与

名家诗歌精选篇八
《名家散文》

1、余秋雨经典散文

2、余光中散文精选

3、贾平凹散文精选

4、张爱玲经典散文

5、梁实秋散文集

6、张小娴散文选集

7、季羡林散文集

8、韩寒作品集

9、席慕容散文集

10、郁达夫散文集

11、史铁生散文集

12、鲁迅散文集

13、冰心散文集

14、杨绛散文集

15、毕淑敏散文

16、安妮宝贝经典语录

17、郭敬明作品

18、徐志摩诗集

19、朱自清散文

20、沈从文散文

21、吴伯箫散文集

22、海子诗集

23、周作人散文

24、林清玄散文

25、张晓风散文

26、巴金散文集

27、胡适散文

28、亦舒散文

29、杨朔散文

30、老舍散文集

31、林语堂散文

32、李广田散文

33、丰子恺散文

34、俞平伯散文集

35、谢冰莹散文集

36、艾青作品

37、钱钟书散文集

38、吴冠中散文集

39、三毛散文集

40、张恨水散文集

41、叶圣陶散文集

42、周国平散文集

43、郭沫若散文集

44、舒婷诗集

45、张抗抗散文集

46、王蒙散文集

47、赵丽宏散文

48、冯骥才散文集

49、刘墉散文

50、铁凝散文集

51、宗璞散文

52、董桥散文集

53、徐霞客游记

55、迟子建散文

56、池莉散文集

57、张中行散文

58、茅盾散文

59、苏雪林散文

60、辛弃疾诗词

61、李清照诗词

62、秦牧散文

63、张悦然散文

64、柯灵散文集

65、杨莹散文集

66、萧红散文集

67、丁玲散文

68、耿林莽散文诗集

69、简贞散文集

70、杏林子散文集

71、孙犁散文

73、罗兰散文

74、林文月散文集

75、朱天文散文

76、许地山散文

77、朱湘作品

78、苏雪林散文集

79、韩小惠散文集

80、林徽因散文

81、台静农散文

82、汪曾祺散文集

83、林海音散文

84、叶灵凤散文

85、何其芳散文诗歌集

86、闻一多散文诗歌

87、张悦然语录

88、刘白羽散文集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