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反映气像物候的诗句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13    阅读:

反映气像物候的诗句篇一
《有关气象物候的诗句》

有关气象物候的诗句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游庐山大林寺》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之一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杜甫《屏迹三首》之一

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 桑麻深雨露,燕雀半生成。 村鼓时时急,渔舟个个轻。 杖藜从白首,心迹喜双清。

贾至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欧阳修《鸟啼》

穷山候到阳气生,百物如与时节争。 花深叶暗耀明日,日暖众鸟皆嘤鸣。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之一 竹外桃花三两技,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赵师秀《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袁枚《题桃树》

二月春归风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 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

反映气像物候的诗句篇二
《气象物候古诗词赏析》

《凉州词》 王之涣

主题思想: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荒凉寂寞的景象。全诗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对即将逝去生命的战士的哀叹、无奈。

诗词赏析: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这两句,运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生动地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地处险要,境界孤危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表面意思是,不要用哀怨的笛声吹奏《杨柳枝》送别曲,来抒发满腔的幽怨,要知道,春风是吹不过玉门关的。)这两句,运用比喻,“春风”喻指皇上的恩泽。表现塞外的荒寒景象、将士们的凄凉的生活处境和征人的怨情,含蓄地指责朝廷不关心边塞士兵。表现出诗人对统治者的批判讽刺,对边塞将士们的同情。 《塞下曲》 卢纶

主题思想:这首诗主要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表现将军豪迈的气概。 诗词赏析:

(1)“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景叙事相结合,第一句描写了月黑雪猛,宿雁惊飞的情景,将军判断出敌人正借夜色的掩护仓惶逃遁。既烘托了战斗前的紧张气氛,又赞扬了将军丰富的作战经验,还充满了对敌人的蔑视和我军必胜的信念,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描写了严寒的雪夜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威武的气概。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却引逗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意蕴无穷。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主题思想:这首题图诗,着意刻画了一派初春的景象,表达了春到人间的喜悦。 诗词赏析: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三两枝”“先”表明季节是早春。)两句用白描手法,从视觉、触觉角度写景,描写了疏落的翠竹与几枝桃花红绿掩映、群鸭在江面嬉戏的早春景色,显示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表达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礼赞。

(2)“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运用联想和想象,虚实相生,即景生情,诗人看到遍地蒌蒿,芦苇刚刚吐芽,便想到以之做烹调佐料的河豚,合情合理。这句虽离开画面,但仍写春江,通过想象弥补了画面所不能表现的内容,生动形象而又极富生活气息。抒发了诗人对严冬已尽、春到人间的喜悦。

反映气像物候的诗句篇三
《唐诗中的物候答案》

唐诗中的物候答案

11.依次填入文中划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A.领悟考验感悟 B.领略考验感觉

C.领悟考证感悟 D.领略考证感觉

12. 从文章内容看,本文作者认为江南春天来临的信息是什么?

绿色.

13.“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诗人几经推敲才改定的,本文作者认为用“绿”字的好处是什么?

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王安石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

14. 文章引用李白《扶风豪士歌》中的诗句目的是什么?

使语言典雅而具有说服性,更生动形象的证明“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带来的象征,黄沙比绿叶更有代表性。”进而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

反映气像物候的诗句篇四
《古代诗词中的物候》

反映气像物候的诗句篇五
《唐诗中的物候》

反映气像物候的诗句篇六
《物候专题》

物 候 专题 达 标 自 测 时间: 45分钟 设计:黄月兰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积累关于气象物候的诗词、成语、俗语。每类不少于三条。 诗: 词:

成语:

俗语:

二、下面是苏州9月21日的天气预报,电台计划播送时,在各条信息内加上一些体现人文关怀的内容。请你为电台设计一段这样的话,50字左右。

今天白天全市晴到多云,夜里多云转阴,有阵雨或雷雨。明天阴有阵雨或雷雨,雨量中等,局部大雨,偏南风四到五级,夜里转偏北风四到五级,阵风六级。今天最高气温34度到35度。明天最低气温21度到22度。今晨最低气温26度。

三、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揭示了哪些物候规律?

1

在大气中从地面往上升则气温下降,平均每上升200米,温度要下降1℃。能否再举一例句反映这一物候现象。

五、在学习“气象物候”专题的小组活动过程中,小明发现,在古诗文中有许多关于“雁”和“燕”的诗句,并且摘录了下来。请你帮小明解读出“雁”和“燕”在古诗文中各自的文化内涵。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了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葛天民《迎燕》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六、阅读下列诗句,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探究诗中所蕴含的物候现象。(2分) A、“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气象物候》专题 教案

主备:黄月兰

学习目标

1、了解气象物候的基本知识

2、学习本专题的说明形式,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提高语文综合实践能力,能考虑用专题的形式整合自己某方面的知识

3、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学会经过精心观察与认真思考,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发现规律,初步具备辨别疑难的意识,培养一种基本的科学意识,注意从日常事物中找寻学习的内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气象:大气的状态和现象,例如刮风、闪电打雷、结霜、下雪等气候现象。

物候:指动植物或非生物受气候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季节变化现象。(如植物的发芽、开花、结实,动物的冬眠、始鸣、繁殖、候鸟的迁徙等。非生物现象如初霜、始雪、初冰、解冻等)你知道哪些预知天气的方法?我们一起从《看云识天气》。一文中会得到了解。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2、本文是采用什么结构形式来组织全篇的?全文的中心句是哪句? 3、本文结构顺序怎样的?据此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4、研讨主体部分,思考问题

(1)云的形态、高度与天气的变化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2)第二部分分三个层次,具体是怎样划分的?

(3)具体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请仔细阅读该部分,完成下列表格。

5、《看云识天气》一文中说“云能够帮助我们识别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如通过观察晕、华、虹、霞的位置,色彩,形状,预测天气情况。你认为这种凭经验测天气的方法有没有价值,为什么? 三、精读深思,细心品味

(1)写“积云”变化为“积雨云”的一段用了哪些表示时间的词,找出来,说说它们的作用。

(2)为了说明如何看云识天气,作者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四、积累背诵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看云识天气》,知道了如何通过看云来识别天气的变化。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学习通过其他方法去了解气象物候。大自然不会说话,但他也有自己的语言,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大自然的语言》。你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2

理清晰地说明了物候现象的特征、成因和意义。 三、读课文,研讨问题。

1、阅读第一部分,试给“物候学”下一个定义。

2、为了介绍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都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有哪四个因素,其语言标志是哪些词语。 4、研究物候学具有怎样的意义。 四、诗词部分

1、阅读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分析: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一诗中“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一句会引起我们的注意。农历五月,多数植物早已过了花期,而天山仍是冰雪一片,原因在于高度差异。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的也是高低气温差异。查阅资料可以从地理资料、气象资料、旅游资料、文学作品中去找,如有条件,可以直接在网络上输入相关词语搜索。(注:可以是“天山”,也可以是“祁连山”)

问题:你从李白的“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诗句中了解到怎样的物候现象,并分析形成这种物候现象的原因。

明确:五月的祁连山(天山),天气寒冷,白雪皑皑,看不到春花;高下差异是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2、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明确:课文中说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夏秋两季越往高处越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正说明了这一点。诗人在大林寺里重遇春天美景,在喜出望外中,不禁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其实,诗人并不会真的以为如此,这只是文学笔法罢了。 3、王之涣《王之涣》

问题:王之涣《凉州词》的第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竺可桢先生从物候学的角度,认为应作“黄沙”。“黄河”与“黄沙”,你觉得各是从哪个角度讲的?说说你的理由。 明确 从物候学的角度看,“黄沙直上白云间”是事实,从地理学角度分析,“黄河远上白云间”则不可能。从文学角度看,“黄沙直上白云间”过于直白,“黄河远上白云间”富有美感。文学是可以发挥想象的。 4、卢纶《塞下曲》

问题:数学家华罗庚针对卢纶的《塞下曲》中“月黑雁飞高”提出质疑。想一想他的理由是什么?

明确:北方大雪时,不可能有大雁,因为大雁早已南迁。 5、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理解:(1)资料没有关于鸭对温度敏感的记载。苏轼看到画中有鸭,故说“春江水暖鸭先知”。鸭是水陆两栖,在作者看来,它体会冷暖要比水中鱼敏感。

(2)鸭有御寒的本能,对水温变化又十分敏感,所以只要春回水暖,自然就“先知”了。(3)桃花在春天开放,蒌蒿、芦芽和河豚都是江南春天的美味,宋代烹饪以蒌蒿、芦芽和河豚同煮,钱钟书认为,本诗前三句写惠崇画中的事物,末句写的是苏轼心里的想像。因此苏轼看到蒌蒿、芦芽就想到了河豚,“河豚欲上”是即景生情的联想。

(4)“河豚欲上”也可以理解为“春江水发,河豚向上游”。河豚产卵季节要溯江而上,这是从物候学角度作的解释。

根据3、4两点,诗意可以理解为:看到了蒌蒿满地、芦芽发出短芽,就想到(可以和这两种菜一同煮的)河豚正在溯江而上。 六、背诵诗词

《气象物候》达标自测参考答案:

一、【诗】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4.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7.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9.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0.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1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词】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2.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3.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谚语】1.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2.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3.东虹轰隆西虹雨。4.雁鹅过,赶快播。雁下地,就嫌迟。

【成语】春暖花开、秋高气爽、秋风扫落叶、一叶知秋、春华秋实、春光明媚、春风得意、春华秋实、春意盎然、春花秋月、春寒料峭、春雨如油、冬裘夏葛、 秋高气爽、一叶知秋、千秋万代、平分秋色、明察秋毫、春花秋月、暗送秋波、望穿秋水、寒冬腊月、秋去冬来、夏炉冬扇、雨后春笋、春暖花开、风起云涌、烟消云散、雨过天晴、晴天霹雳

二、答:今天白天全市晴到多云,夜里多云转阴,有阵雨或雷雨。明天仍是阴雨天气。且气温下降5度左右。请出行时带好雨具并做好防寒工作。

三、【答】:这首诗开头两句揭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植物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变化;第二,这种循环变化是随气候为转移的,春天一到,万物就要复苏了。 四、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五、答: “雁”,秋天来临,北雁南飞,寄托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表明季节是秋天。(1分)“燕”是春的使者,表明季节是春天(1分)或:“莺歌燕舞”一贯认为是春的景象,因为莺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

六、A句反映了物候与纬度有关系;B句反映了物候与地势高下有关系。

3

《气象物候》达标自测参考答案:

一、【诗】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4.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7.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9.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0.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1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词】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2.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3.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谚语】1.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2.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3.东虹轰隆西虹雨。4.雁鹅过,赶快播。雁下地,就嫌迟。

【成语】春暖花开、秋高气爽、秋风扫落叶、一叶知秋、春华秋实、春光明媚、春风得意、春华秋实、春意盎然、春花秋月、春寒料峭、春雨如油、冬裘夏葛、 秋高气爽、一叶知秋、千秋万代、平分秋色、明察秋毫、春花秋月、暗送秋波、望穿秋水、寒冬腊月、秋去冬来、夏炉冬扇、雨后春笋、春暖花开、风起云涌、烟消云散、雨过天晴、晴天霹雳

二、答:今天白天全市晴到多云,夜里多云转阴,有阵雨或雷雨。明天仍是阴雨天气。且气温下降5度左右。请出行时带好雨具并做好防寒工作。

三、【答】:这首诗开头两句揭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植物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变化;第二,这种循环变化是随气候为转移的,春天一到,万物就要复苏了。 四、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五、答: “雁”,秋天来临,北雁南飞,寄托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表明季节是秋天。(1分)“燕”是春的使者,表明季节是春天(1分)或:“莺歌燕舞”一贯认为是春的景象,因为莺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

六、A句反映了物候与纬度有关系;B句反映了物候与地势高下有关系。

反映气像物候的诗句篇七
《关于气象物候的诗词、成语、俗语积累》

关于气象物候的诗词、成语、俗语积累: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7.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9.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0.人间四月芳菲尽,林寺桃花始盛开。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3.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谚语

1.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2.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3.东虹轰隆西虹雨。

4.雁鹅过,赶快播。雁下地,就嫌迟。

成语

春暖花开 秋高气爽 秋风扫落叶

一叶知秋 春华秋实

物候谚语

蚯蚓路上爬,出门要赤脚。

蚱蜢扑脸,大雨不远。

蜘蛛添丝天放晴,蜘蛛结网大风起。

久雨闻鸟鸣,天空会转晴。

燕低飞,披蓑衣。

蚂蚁搬家,蛇过道,不久雨就到。

晴蜓高,晒得焦,晴蜓低,带蓑衣。

盐缸还潮,大雨将到。

蚊子成群嗡嗡叫,大雨就要到。

烟不出屋,滴滴笃笃。

雨后知了叫,晴天便到。

四季谚语

春季

东南风燥松松,东北风雨太公

春东风雨祖宗,夏东风热烘烘,秋东风晒死老虾公,冬东风雪花白蓬蓬。 未到惊蛰打天雷,四十二天雨门开。

东闪西闪,晒死泥鳅、黄鳝。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春雾雨水夏雾热,秋雾凉风冬雾雪

立春晴一日,耕田不用力。

先雷后雨雨必小,先雨后雷雨必大。

早西晚东风,晒死塘底老虾公。

五月南风满大水,六月南风海也枯。

六、七月里吹北风,一、二日内刮龙风。

雨打早五更,雨伞不用撑。

雨打鸡啼丑,雨伞不离手。

立夏落,蓑衣笠帽挂屋下;立夏晴,蓑衣笠帽站田塍。 食过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二更上云三更开,三更上云雨便来。

南云过北,无水磨墨,北云过南,大路成潭。 云向东,一场空;云向西,披蓑衣。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早晨起霞,等水烧茶,晚上起霞,晒死青蛙。 日落红霞照满天,风暴在眼前。

虹高日头低,大路冲成溪,虹低日头高,明朝晒断腰。 东虹日头,西虹雨,早虹晴,夜虹雨。

雾里日头,晒破石头。

日晕三更雨,夜晕午时风。

日出日落胭脂红,不是雨来就是风。

夏至有云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六月急雨隔田塍。

西甑山戴帽大雨就要到。

“夏九九”歌(夏至后81天): 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

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夜眠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日中秋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凉勿入寺;

七九六十三,夜眠盖被单;

八九七十二,想着盖夹被;

九九八十一,开柜寻棉衣。

秋季 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燥到底,

当日南风当日消,三日南风大雨浇。

秋前西风大水淹,秋后西风断雨点。

立秋下雨廿日旱,旱过廿日烂稻秆。

夏雨隔牛背,秋雨隔灰堆。

霜打秋头,没草饲牛。

霜降见霜,五谷满仓。

天上起了鲤鱼斑,明天晒谷不要翻。

冬季

北风连夜起,雪花满天飞。

四季北风四季雨,四季西风四季晴 冬至落雨星不明,立春下雪步难行。 先下雪后下霜,一个麦头二人扛。 冬雪是被,春雪是刀。

“冬九九”歌(冬至后81天) 一九二九,双手不出袖;

三九二十七,桠头如笔立; 四九三十六,夜眠水里宿; 五九四十五,日头开门户; 六九五十四,黄狗看阴地; 七九六十三,棉袄扁担担; 八九七十二,鲤鱼跳过滩; 九九八十一,犁头闸田缺。

反映气像物候的诗句篇八
《2010气象物候作业纸答案》

《气象物候》专题

一名句默写:

(1)晓战随金鼓, ____________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

(2)______________ ,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 王之涣)

(3)欲将轻骑逐, _______________。(《塞下曲》 卢纶)

(4) _____________,正是河豚欲上时。(《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苏轼) 二关于气象物候的诗词、成语、俗语积累

(1).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 (2)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________。

(3)小荷才露尖尖角,_______________。 (4)好雨知时节,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6)五月天山雪,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一片孤城万仞山。

(8)_____________,单于夜遁逃。 (9)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_____ 。

2、 词

(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_,红杏枝头春意闹。

(3)泪眼问花花不语,_____________。

3、 谚语

(1)朝霞不出门,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_,月晕午时风。

(3)东虹轰隆_______。

4、成语

______ 花开 秋高______ ______扫落叶 一叶______ 春华______ 风和______ ______莺飞

三、探究:

(一)仔细阅读下面三首诗,请你归纳出我国各地入梅时间的基本规律。

(1)《梅雨》,柳宗元作于广西柳州。“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注:小春,指农历三月。)

(2)《梅雨》,杜甫作于四川成都。“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注:南京,指当时的成都。)

(3)《舶趠风》,苏轼作于浙江湖州。“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几处萦回度山曲,一时清驶满江东。惊飘簌簌先秋叶,唤醒昏昏嗜睡翁。欲作兰台快哉赋,却嫌分别问雌雄。”(注:三时,指夏至以后的十五天,时当农历五月。)

答题要点:各地入梅时间不一,一般是由南向北逐步推进。(4分。视答题完整性分4、3、2给分。)

(二)自古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就用谚语、诗歌、成语来记录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气象物候现象。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垂柳成林,正像是一种倒挂林,春天当柳絮抽芽的时候,枝条上满是白白的絮芽,淡淡的,白中带绿,绿中带黄,整片柳林上就像笼着一层淡淡的绿烟;等到柳絮飞遍原野的时候,像满天的棉花,又像是满天的白雪,而树下却又是碧绿的田野。

(——选自李辉英《垂柳》,有删改)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选自朱自清《春》)

①请你用宋祁《木兰花》中的两句词句来表现语段中景物的特点。

②请你写一两条关于上面两个语段所示季节物候的谚语或成语。

(1)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2)不设标准答案,只要写出春天的物候即可

(三)阅读下列诗句,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探究诗中蕴含的物候现象。(6分)

A.“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答案:A句:北风席卷大地, 白草被刮得折断了, 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物候规律: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冬天来得越早。

反映了物候与纬度有关系。B句反映了物候与地势高下有关系。

四:口语交际:

在《气象物候》专题学习中,老师布置同学们收集反映气象物候的谚语。星期天刘勇准备去采访一位老农和一位气象员,他应该怎么说来表明来意,完成学习任务呢?

采访老农: 采访气象员: 要求:有礼貌称呼,态度诚恳,不同的对象说话要语言得体。(4分。视内容和语言分4、3、2给分。)

五、学过气象物候的专题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一)赏析: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

(1)文中所写的地方在哪里?

(2)“五月”本该是春花烂漫的季节,而祁连山脉一带又是怎样的呢?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景象?

(3)“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一句表现了战士们怎样的情怀?

(4) 你从李白的“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细柳,春色未曾看”诗句中了解到怎样的物候现象,并分析形成这种物候现象的原因。

答案:1)天山(新疆)(2)下雪、天寒、无花;表现边疆气候寒冷,守边战士生活艰苦,为后面写战士们高涨的士气做铺垫。(3)思乡之情(4)物候现象:农历五月,多数植物早已过了花期,而天山(祁连山)天气寒冷,白雪皑皑,看不到春花;原因在于高度差异。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关于书的诗句

下一篇: 岁月流逝的诗句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