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伤感的文言文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16    阅读:

伤感的文言文篇一
《唯美、悲情的优美句子和古文诗句2》

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2.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4.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5.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6.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郑愁予《赋别》7.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8.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9.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10.凄凉别後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11.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12.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13.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14.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台湾竹枝词》15.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室思》16.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1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18.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19.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20.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21.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22.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2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24.相思***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张仲素《燕子楼》25.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2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27.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张可久《塞鸿秋》28.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29.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箇安排处。-李冠《蝶恋花》30.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江城子》31.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佚名《诗经唐风绸缪》32.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3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

恨歌》34.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文廷式《蝶恋花》35.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曹雪芹《枉凝眉》3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李商隐《无题》37.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况周颐《减字浣溪沙》38.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欧阳修《玉楼春》39.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佚名《诗经周南关雎》40.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41.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42.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43.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44.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裏人。-陈陶《陇西行》45.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摸鱼儿》46.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三首其三》47.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结发为夫妻》48.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箇窗儿滴到明。-聂胜琼《鹧鸪天》49.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柳永《昼夜乐》50.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李白长相思二首其一》51.不要因为也许会改变,就不肯说那句美丽的誓言,不要因为也许会分离,就不敢求一次倾心的相遇。-席慕蓉《印记》52.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车遥遥篇》53.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戴叔伦《相思曲》5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55.诚知此恨人人有,贫*夫妻百事哀。-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56.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敻《诉衷情》57.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58.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六首其六》59.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乐婉《卜算子》60.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白居易《浪淘沙》61.玲珑骰影埠於梗 牍窍嗨贾 恢 浚 峦ン蕖堆盍 Α?62.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邵瑞彭《蝶恋花》63.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64.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著,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曹雪芹《终身误》65.人如风後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周邦彦《玉楼春》66.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曹雪芹《红豆词》67.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二首其一》68.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冯小青《怨》69.锺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朱彝尊《高阳台》70.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横塘路》71.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72.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四首其二》73.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晏殊《山亭柳赠歌者》74.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75.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陈叔达《自君之出矣》76.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结发为夫妻》77.休言半纸无多重,万斛离愁尽耐担。-陈蓬姐《寄外二首其二》78.妾似胥山长在眼,郎如石佛本无心。-朱彝尊《鸳鸯湖棹歌》79.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韦庄《女冠子二首其一》80.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佚名《涉江采芙蓉》81.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八六子》82.从别後,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一》8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84.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晏殊《玉楼春》85.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86.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韦庄《应天长》87.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卢仝《有所思》88.直缘感君恩爱一回顾,使我双泪长珊珊。-卢仝《楼上女儿曲》89.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牋费泪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二》90.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91.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鹧鸪天》92.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曹雪芹《红楼梦引子》93.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鹊踏枝》94.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白居易《长恨歌》95.泪纵能乾终有迹,语多难寄反无词。-陈端生《寄外》96.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苏曼殊《本事诗》97.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温庭筠《南歌子四首其二》98.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鹊踏枝》99.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100.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晏殊《清平乐二首其二》1、 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2、

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3、 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 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4、 终是谁使弦断,花落肩头,恍惚迷离5、 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6、 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7、 任他凡事清浊,为你一笑间轮回甘堕。8、 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9、 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

伤感的文言文篇二
《文言文阅读》

题库——文言文阅读

一、(2016预测)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4题。(13分)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弗敢专也( ) (2)必以情( ) ..

(3)公将鼓之( ) (4)夫大国,难测也( ) ..

【答案】(4分)(1)不 (2)(以)实情判断 (3)击鼓进军 (4)推测,估计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答案】(4分)(1)(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2)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枯竭了。

3.请结合文章谈谈鲁庄公对战争胜利做出了哪些贡献。(3分)

【答案】从谏如流,听取曹刿意见。

【解析】此题考查人物形象。文中曹刿两次“未可”“可矣”,鲁庄公都听从了他的意见可见看出鲁庄公从谏如流,听取曹刿意见。

4.如果你当时听到了“乡人”与曹刿之间的对话,你会对乡人说些什么?请写下来。(2分)

【答案】(2分)示例:你这样说是不对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国家的一部分,我们自己也是国家的主人,当国家面临危难的时候,我们有义务贡献自己的力量,来拯救我们的国家,不能只依靠统治者。

【解析】根据“乡人”的话“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可知,“乡人”认为治理国家是统治者的事,与普通老百姓无关,普通人没有必要参与其中。由此可以判断“乡人”的态度是错误的,把握了这一点然后组织语言反驳“乡人”的观点即可。

二、(2016预测)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题。(11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隋主尝怒一郎,于殿前笞之。谏议大夫刘行本进曰:“此人素清,其过又小,愿少宽之。”帝不顾。行本于是正当帝前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臣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若非,当致之于理。岂得轻臣而不顾也?”因置笏于地而退。帝敛容谢之,遂原所笞者。

【注释】①隋主:隋文帝杨坚。②一郎:一位官员。③笏(hù):笏板,古代官员上朝时捧在面前,用于记录向皇帝上奏的有关内容,通常用象牙制成。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 ..③①②

(2)于殿前笞之 笞: .

(3)此人素清 素: .

【答案】(3分)(1)国君身边的近臣 (2)鞭打 (3)向来

【解析】(3)句“素”同《陈涉世家》中“吴广素爱人”中的“素”,为“一向,向来”之意。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答案】(4分)(1)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大王你受到的蒙蔽很严重啊。(2)燕、赵、韩、魏听说了这件事,都来齐国朝见。

3. 刘行本为那位官员求情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答案】(2分)这个人一向清廉,这次他的过失又很小,希望稍微宽恕他一点。

【解析】刘行本为官员求情原因的原句是“此人素清,其过又小,愿少宽之”。做此题时要注意“素”“少”的理解,“素”有“向来,平素”之意,“少”有“稍微”之意,与《口技》中“宾客意少舒”“少”意思一样。

4. 从邹忌和刘行本进谏的过程看,邹忌、刘行本各是怎样的人?(2分)

【答案】(2分)邹忌能用生动委婉的方式进谏,足见他是一位智慧的臣子,也能看出他是一个敢于进谏的人;从刘行本进谏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敢于进谏,性格耿直的人。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段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人物传记一般通过事例来体现人物性格品质。阅读时要准确把握主要事例,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参考译文】【乙】隋文帝曾经责备一位官员,在大殿之上鞭打他。谏议大夫刘行本上奏说:“这个人一向清廉,这次他的过失又很小,希望稍微宽恕他一点。”皇帝不理睬。刘行本在这个时候站在皇帝面前说:“陛下您不嫌弃我无能,把我安放在您身边,我说的如果对,陛下您怎么能不听;如果是错的,应该跟我讲道理。怎么能轻视我不看我一眼呢?”随即把笏板放在地上然后退下。皇帝收敛了怒容向他道歉,随后原谅了所鞭打的人。

三、(2016预测)阅读《马说》,完成1~4题。(12分)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

(1)衹辱于奴隶人之手( ) .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 .

【答案】(2分)(1)只是 (2)喂养

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 虽有千里之能 何陋之有 ..

B. 策之不以其道 河曲智叟无以应 ..

C.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足肤皲裂而不知 ..

D. 其真无马邪 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答案】(2分)C

【解析】A项中两个“之”意义和用法分别是“助词,的”;宾语前置标志不译。B项第一个“以”是“按照”的意思,第二个是“用来”的意思。C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折。D项第一个“其”是表反问,相当于“难道”;第二个“其”是代词,代指千里马。

3.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答案】(4分)(1)和普通的马一块死在马厮里,不被人称作千里马。

(2)日行千里的马,有时一顿能吃一石谷子。

4. 为避免千里马的悲剧再发生,请从伯乐或千里马的角度谈谈如何使人才在现代社会中脱颖而出。(4分)

【答案】(4分)示例一:从伯乐方面谈——要善于发现人才,引导人才,给人才创造展现才能的机会。示例二:从千里马方面谈——一是要学习专业技能,充实自己;二是要善于展现自己,自己去创造机会。

【解析】此题为开放性试题,从伯乐方面谈可围绕伯乐不识人才方面来谈,围绕善于发现人才展开叙述。从千里马角度来谈,则可围绕充实自身知识和积极表现自己来谈,言之有理即可。

四、(2016预测)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10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②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③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 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④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⑤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选自苏轼《游白水书付过》)

【注释】①过:即苏轼儿子苏过。②殆:差不多,大概。③缒(zhuì):用绳子拴住人或东西从上往下送。④汰:水波。⑤余甘:也叫油柑,可食用。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

(1)念无与为乐者() (2)顾影颓然() ..

【答案】(1)考虑,想到(2)回头看

2.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案】(4分)(1)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2)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

3. 请从两文中找出描写月的句子,填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甲】文中描写月光皎洁的句子:

【乙】文中描写月光明亮的句子:

【答案】(2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4. 【甲】【乙】两文中作者都有夜不能寐的状况,试说明他们无法入睡的原因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2分)

【答案】(2分)不相同。【甲】文主要因为作者内心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因此在看到月亮时触景生情,漫步中庭,无法入睡。【乙】文则因为作者的闲情逸致以及豁达乐观的态度,在看到优美的景色时,为之陶醉,因而不能入睡。

【解析】【甲】文是作者在流放期间深感无用武之地时所写,作者通过描写月表现的是自己内心的悲凉,含有伤感的色彩,一个“闲人”便是体现。【乙】文则因为白天游玩看到的景色特别美,因而急着和儿子分享,是对美景的陶醉,展现的是作者的闲情逸致以及随遇而安、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据此可总结出无法入睡的原因即可。

【参考译文】【乙】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一起游览白水山佛迹院。在温泉中沐

浴,水很热,它的源头大概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向东走,在稍微偏北的地方,有大约一百丈高的瀑布。山路曲折了八九处,每个曲折的地方就有潭水,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拴住石头从上往下放下去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欢喜又畏惧。水边的悬崖上有几十处巨大的脚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

傍晚时我们顺原路返回,看着山中像燃烧的火一般的夕阳。或弯腰或抬头地看这些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从山后面出来,我们用船桨击打起朵朵浪花,玉盘似的月影倒映着晶莹的浪珠,真可以捧起来玩赏了。

回到家已是二更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煮菜。回头看自己的影子,我精神振作不起来,再也睡不着觉。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苏过。东坡老人。

伤感的文言文篇三
《2014中考文言文大全》

2014中考古文句子翻译

1、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时机不如有利作战的地形重要,有利作战的地形(又)不如得人心,上下团结重要。

2、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敌人既然来)包围并攻打踏,一定是得到了适宜作战的时令。

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不能用兵器和盔甲的锐利坚固来在天下建立威信。

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施行仁政,得到民心(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没有得到民心(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5、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不能用山河的险要来巩固国防。

6、以我酌油知之。

凭我倒油这件事知道这个(射箭凭手熟的道理)。

7、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陈康肃公擅长射箭,陈康肃射箭的本领在当时世上没有一个人比得上他,他也凭借这个自夸。

8、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卖油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9、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

10、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的妖媚。

1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它的茎)中间是通透的,外形是挺直的,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莲花的香气)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幽,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1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却不可以亲近不庄重地玩弄它。

13、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里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1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5、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假如)大王有一位大臣,把妻子儿女托付给他的朋友(照顾),自己到楚国去游历。

16、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等他回来的时候,他的妻子和孩子却在受冻挨饿,对待这样的朋友,应该怎么办?

17、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一个国家没有治理好,那么对他怎么办?

18、王顾左右而言他。 齐宣王环顾四周的大臣说起别的事。

19、夫子何命焉为? 先生你有什么教导吗?

20、吾义固不杀人。 我崇尚仁义从来不杀人。

21、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杀伤自己所不足的人民却去争夺多余的土地,不能算是明智。

22、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您崇尚仁义不肯帮助我杀死(欺负我的)一个人,却甘心(为楚国攻打宋国而)杀死很 多人,不能说是明白类推的道理。

2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能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人。

2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神说实话。

26、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这才是对百姓尽了本职的一类事,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了。作战时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27、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耗尽了。

28、彼竭我盈,故克之。 他们的勇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27、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那些(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

28、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后来)我看到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29、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我十五岁有志于学习,三十岁做事合于礼,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

对事理都能明白),不受迷惑。

3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学习却不思考(其中含义)就会迷惑不解(无所收获),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不得其义,无所收获,对学习)感到危险(而没有信心)。

3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他)聪明好学,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谥号)为“文”。

32、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好比填平洼地,即使只倾倒下一筐土,如果继续前进,这是自己前进的。

33、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即使有(一种)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晒它一天,冻它十天,(也)没有能 够生长的。

33、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

34、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尚书》。

35、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36、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 我和王相见的次数太少了,我退居在家而那些献谀小人就趁机来到王的身边,我怎么能使他的善良之心萌发呢?

37、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仁道的人在天下没有敌手,凭极仁道的周武王征伐极不仁道的殷纣王,怎么会血流漂杵呢。

38、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一心认为有天鹅将要飞来,想着拿起弓箭去射它。

39、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人们求学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去学,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困难了。

40、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

41、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穷和尚告诉富和尚:“我想要去南海,怎么样?”

42、子何恃而往? 你凭着什么去呀?

43、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事情)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露出了惭愧

的神色。

44、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西边的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远啊,有钱的和尚不能到达,没有钱的和尚 却可以到达。

45、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一个人要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和尚吗?

2014中考古诗词理解

一、文学常识

1、《望岳》是由唐朝杜甫在青年时期写的一首诗,体裁是五言古诗

2、《饮湖上初晴后雨》由宋朝苏轼写的一首咏赞西湖美景的名作。

3、《黄鹤楼》的作者是 唐 朝代的 崔颢 ,这是一首 满怀乡愁 的诗作。

4、《山居秋暝》的作者是 唐 朝代的 王维 ,是盛唐时期的“ 山水田园派 ”诗人。 苏轼评价为“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5、《送友人》作者是唐朝的李白,这是一首意味深长的送别诗。

6、《卖炭翁》的作者是 唐 朝的白居易 ,是新乐府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这是一首叙事诗,同时也是一首讽喻诗。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的作者是 唐_朝的刘禹锡_。诗中的“乐天”是指 白居易_。

8、《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的作者是 唐_朝的 常建_。

9、《江城子 密州出猎》的作者是宋朝的苏轼。

10、《如梦令》的作者是宋朝的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11、《诉衷情》是由宋朝的 陆游 写的。

1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的作者是宋朝的辛弃疾写的。

13、《四块玉·别情》的作者是 关汉卿 ,是 元 朝代的著名 戏剧 家。

14、《天净沙·秋》的作者是 元 朝的 白朴 。

15、《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 元 朝的马致远。

16、《水仙子·咏江南》的作者是元 朝的 张养浩

17、《观沧海》的作者是三国时期的曹操,字孟德。

18、《钱塘湖春行》由作者是唐朝的白居易,字乐天。

伤感的文言文篇四
《文言文》

蛛与蚕

原文

蛛语蚕曰:“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口吐经纬,黄口灿烂,固之自裹。蚕妇操汝入于沸汤,抽为长丝,乃丧厥躯。然则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蚕答蛛曰:“我固自杀。我所吐者,遂为文章,天子衮(gǔn)龙,百官绂(fú)绣,孰非我为?汝乃枵(xiāo)腹而营,口吐经纬,织成网罗,会伺其间,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自饱。巧则巧矣,何其忍也!”蛛曰:“为人谋则为汝自谋,宁为我!”噫,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

注释

固:固之自裹:使……坚固。 我固自杀:固然。 经纬:织物的直线叫经,横线叫纬。 厥:代词,意同“其”。

适:恰好。

文章:指带花纹的织品。

衮龙:龙衣,古时帝王的礼服。

绂绣:祭祀时穿的礼服。

枵腹:空腹。

孰:哪一样。

营:营造

译文

蜘蛛对蚕说:“你每天吃足一直到老。口吐出纵横交叉的丝,金光灿灿的样子,使牢固地裹住自己(使动用法,使.......牢固)。蚕妇拿着你们放入到沸腾的水,抽取成为长丝,于是丧失你们的躯体。既然这样,你们的丝恰恰用来自杀,不也是愚蠢的吗?”蚕回答蜘蛛说:“我本来自寻死路,我所吐的丝,都成为带有花纹的织品,帝王穿礼服,百官祭祀时所穿的礼服,难道不是我吐得丝做成的呢?你现在空腹营造(网),吐出纵横交叉的丝织成网,在那上面等候。看见经过的蚊、虫、蜂、蝶没有不杀了它们而(让)自己(吃)饱的。巧妙是巧妙啊,多么残忍啊!” 蜘蛛说:“为别人着想就做你;为自己着想的宁愿做我。” 唉,世上做蚕不做蜘蛛的人少啊!

寓意

选文通过蜘蛛与蚕的对话,描写了人生观截然不同的两种人: 一种人利己不利世.自私自利,一种人利世不利己,舍身为人.这个寓言故事,赞扬了蚕的无私,高尚和奉献精神 ,批评了蜘蛛的冷血和残忍 。作者赞扬前一种人,并感叹社会上这种人太少了.

邴原泣学

原文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以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译文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路过书塾,(听见琅琅的书声)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孩子,你为什么哭泣?”邴原回答说:“失去父亲的人容易悲哀,贫穷的人容易伤感。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有亲人(的孩子)。(我)一来仰慕他们有父亲,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的样子,说:“(你)想要读书,就去读吧!”邴原说:“(我)没有钱交学费。”老师说:“你如果有志读书,我可以白白地教你,不收你的学费。”于是邴原就开始学习。只过了一个冬天,就能背诵《孝经》和《论语》。 释义

少:小时。

过:经过。

书舍:书塾。

亲:父母亲,即亲戚。

羡:羡慕。

中心:内心里。

恻:心中悲伤。

苟:如果,要是。

徒:白白地,此处指免费上学。

资:学费。

就书:上书塾(读书)。

得:能够。

欲书可耳:想读书的愿望可以这么强烈。 恻然:怜悯、同情。

孤:指失去父母的小孩,称为“孤儿”。但文中的“孤”,指的是失去父亲的孩子。上文“邴原少孤”,意为邴原小时候失去了父亲。另外,“欧阳修少孤,其母教其识字”,这里的“孤”显然指失去父亲,因为他的母亲还在。

志:志气。

伤:悲哀。

感:感伤。

李将军

原文

1.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矣。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3.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伤感的文言文篇五
《初中语文文言文解析》

七年级上册:1、童趣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

七年级上册:3、山市

七年级上册:4、《世说新语》两则

七年级上册:5、智子疑邻

1、塞翁失马

伤感的文言文篇六
《文言文梳理》

一、字音 (一)多音字 所谓多音字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的字。一个汉字,读音

不同还意味着词性不同、意义不同和用法不同。因此,掌握好文言文中的多音字,对于文言

文的学习十分重要。 如:1.夫 有读fú 予观夫巴陵胜状 若夫霪雨霏霏 夫环而攻之

有读fū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其夫呓语 2. 间 有读jiān 奉命于危难之间 有

读jiàn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遂与外人间隔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应该归类整理 (二)异读字 所谓异读,是

指一个字有两个以上的读法。文言文中的异读有三类:破音异读、假借异读、古音异读。1、

破音异读 前人又叫“读破”“破音”。它是用改变字的通常读音来表示不同词性和意义的一

种办法如:王 原音wáng 破音wàng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语原音yǔ 破音yù 此中

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 通假异读 。 通假异读,是指在通假现象中,通假字要按本字的读音去读。如:孰为

汝多知zhì乎 知同智 河曲智叟亡wú 以应 亡同无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 有同又

3、 古音异读。所谓古音异读,是指古代的一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

器物名、姓氏等,因其专有,就有了固定性,从而保留发古音。 可汗 kâhán yān燕山

吴广者,阳夏jiǎ人也,字叔 。

二 文言实词古汉语实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他们有实在的意义,

能单独回答问题。(一)古今异义。在文言文中,有些古今相同时词,由于演变的结果,词

的含义表现出以下几种差异: ①词义扩大。如“江”和“河”古时专指长江与黄河,现

在泛指江河。 ②词义缩小。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儿子,现

在专指男子的配偶。 ③词义转移。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古义指低微而鄙

俗(即地位低见识浅),而现在是品德恶劣、不道德的意思。④词义交叉。如“怜”,古今意

义都有怜悯的意思,但“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中的“怜”解释为爱怜

比较适合文意。古今异义的单音词集录 去 汤 郭 寻(不久)走 裙 致词(对――说话)

但(只是) 赞(传记结尾处的议论文字)曾(还、尚且)谢(道歉) 借(即使 假设 借

第令勿斩) 比(等到 比至陈) 间 控(拉开)恶(怎么) 委 池 入 出 发 举 征

(征验)夫 或(有的人 某人)进 退 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狱 鄙 再 向(过去

的 以前的)师(军队 取法)古今异义的双音词集录 绝境 交通 妻子 无论 前

途(前面的路程) 所以(――的方法――的原因)会计(聚会商议) 往往 经纶(筹划 治

理)亲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他的成员 古意:父母兄弟至

亲骨肉) 南极(从南面到达某地) 排空(冲向天空) 卑鄙(低微而鄙俗) 痛恨(痛心和

遗憾) 开张 感激(感慨而激动) 牺牲 于是(介词于和代词是的连用)以为(把――

作为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可以 明年 几何(多少) ( 二) 词类活用。文言文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临时改变它原来所属词类的

意义和功能,当成另一类词使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中的“域”意思是限制。一狼洞其中 打洞 妇

抚儿乳喂奶 名之者谁 取名 公将鼓之 击鼓 置人所罾鱼腹中 用网捕 狼不敢前

上前 愿为市鞍马 买 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 ②名词作状语。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中的“箕畚”指用箕畚(装土石),表示运输的工具。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一样 狐鸣呼曰

孔子东游 乃丹书帛曰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亮躬耕于陇亩 亲自 ③形容词活用为

名词。如:“此皆善良”中的“善良”指善良、诚良的人。 温故而知新 旧的知识 新的知

识 择其善者而从之 优点 长处 亲旧知其如此 亲戚朋友 将军身被坚执锐 坚固

的盔甲 锐利的武器 百废具兴 废弃的事情 行阵和睦 优劣得所 能力强与能力弱的

人 作奸犯科④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亲贤臣,远小人”中的“亲”“远”意为亲近,

疏远。 京中有善口技者 擅长 善于 恢弘志士志气 发扬光大 ⑤动词活用为名词。

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中的“出”“入”意为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 猛浪

若奔 奔跑的马 屠惧,投以骨 屠户 ⑥意动用法。某些名词、形容词带了宾语,语意

含有“以„„为„„”,“认为„„是„„A.名词的意动,主观上认为宾语是什么 例: 父

利其然也 。利:原为名词,现做意动动词,可译为“认为这样是有利的”B.形容词的意动,

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某种特征、特点。 例:不耻下问 认为――是耻辱 一览众山小 认

为――都是渺小的 固以怪之矣 认为这样很怪异 ⑦使动用法 A.动词的使动

用法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使――恼怒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B.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无案牍之劳形 使――劳累

(三)一词多义。古汉语绝大多数是一字一词,因此一词多义实际上主要是一字多义。所谓

“多义”,即既有本义又有引申义,比喻义等。理解一词多义要了解学习它们在古汉语中的

多种意义,并要在具体语境中辨别确定其含义。 初中常见文言实词集录安 (1)形容词,

安定的、安逸的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形容词,安稳的、稳定的 如:风雨不动

安如山 (3)疑问代词 怎么;如:安得广厦千万间 (4)动词 养 衣食所安,弗敢专

也,必以分人把 (1)动词 拿、持 如:把酒话桑麻 把酒临风 (2)形容词,白色的

如:绿杨阴里白沙堤 可怜白发生 比 (1)动词 挨着 对着 天涯若比邻 (2)动词 比

作 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3)动词 相比 曹操比于袁绍 兵 (1)士兵 军队 如:

可汗大点兵 (2)兵器 武器 兵革非不尖利也池 (1)名词,古代 护城河 如:城非不

高也,池非不深也 (2)名词水池 墨池记出 (1)动词,出现、露出 如:我以日始出时

去人近 (2)动词出去、出来 如:不复出焉 (3)动词 拿出 如:皆出酒食 (4)

动词产生 如:江山代有才人出处(chù)(1) 名词 地方 几处早莺争暖树 (2)名词 时

候 时间 乡书何处达 (3) chǔ 动词 处在 处江湖之远次 (1)名词, 层次 不

可计其层次矣 (2)动词 ,编次、编排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3)动词,驻扎、停留 又

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次北固山下 从 (1)动词,跟从,跟随 择其善者而从之 (2)

动词,依从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3)形容词,从前的,以前的 来从楚国游 (4)形

容词,从容 道 (1)动词 说 不足为外人道也 (2)名词 道路 古道西风瘦马 (3)

名词 道德 伐无道,诛暴秦 (4)名词 规则 正确的方法 以谘诹善道 (5)名词 学

问 即加冠,益幕圣贤之道 (6)名词,道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得 (1)动词,

得到 既出,得其船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2)动词,达到 (3)动词 ,能

够,可以 余因得遍观群书 (4)通“德”动词 感激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发 (1)名词,

头发 可怜白发生 (2)动词 出发 朝发白帝,暮至江陵(3)动词 发出 野芳发而幽香 (4)

动词 征发、征派 发闾左谪戍鱼阳负 (1)动词,背负 负者歌于途 (2)动词 依靠,

依附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感 (1)动词 感动 帝感其诚 (2)动词 伤感 满目萧然,

感极而悲者矣 (3)动词 感慨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臣不胜受恩感激观 (1)

名词 景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动词,观看,观赏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3)

动词 阅读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以上尽是一些例子,复习时,应学会归类整理。

三 .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是指文言文中那些没有明确实在意义,而偏重于语法意义的一类

词。它的基本作用是帮助实词构成句子,表达一定的意思,初中阶段要求熟悉掌握“之、以、

而、其、于、者、乃、夫、且、然、盖、则、焉”13个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其中“之、

以、而、其、于”应重点掌握。在学习和掌握文言虚词时,首先根据它在句中位置,弄清在

句中充当什么成分,再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词语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它的词性,辨别它的

意义。之 (1)代词 指代前面出现的人、事、物。如:渔人甚异之 愿陛下亲之信之 (2)

助词 a 用在主谓之间 无意 两狼之并趋如故 无丝竹之乱耳 b 结构助

词“的”忘路之远近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3)复指代词 译为“这样的,那样的”曾

不能损魁父之丘 (4)动词 译为 “到 ”辍耕之陇上 寡助之至 多助之至 (5)

音节助词 无实际意义,可不译 怅恨久之 久之,目似瞑(6)提前的标志 孔子云“何陋之有?”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于 (1)介绍与动作发生相关的时间地点 a 在 其一犬坐于前b 到 指通豫南 C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介绍行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 “向”“给”“对” a向 告之于帝b 给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 对 万钟于我何加焉 (3)介绍比较的对象,可不译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以 (1)绍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凭借的条件 可译为“凭借、用”以刀劈狼首 (2)介绍行为动作的对象 可译为“把”屠惧,投以骨 咨臣以当世之事 介词(3)介绍行为动作的原因 可译为 “因为”“由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起点时间 可译为“从” (5)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根据 可译为“根据”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连词(1)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以便”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河曲智叟无以应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属予作文以记之

(2)表原因 可译为“由于”“ 因为”扶苏以数谏故 (3)表结果 可译为“以致”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以伤先帝之明 (4)表连接 可译为“而”,或不译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焉 语气词 (1)用在句尾,表直陈的语气,相当于“呢”“了”,也可不译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用在句尾,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呢”万钟于我何加焉? 又何间焉? 兼词 相当于“于之”其中于为介词 之为代词 可译为“在这里”“从这里”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夫大国,难测焉,惧有伏焉 代词 (1)用在动词后做宾语,相当于“之”,可译为与之相当的词语 (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且焉置土石为 (1)介绍与行为动作发生相关联的对象,可译为“替”“给”等 尚思为国戍轮台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为天下唱 不足为外人道也 介词(2)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原因或目的,可译为“为了”“因为”等愿为市鞍马 为宫室之美 为报倾城随太守(3)介绍动作的主动者,译为“被”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士卒多为用者连词 wâi 表因果关系 因为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尾助词 夫子何命焉为所 (1)特殊代词,它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必须和别的词组成所字短语,才能做句子成分,“所“字经常位于动词前和动词组成“所”字短语,所字指代的是受它后面的动词支配的人、事、物。这种短语是名词性的,在句子里一般做主语、宾语、谓语、定语。 问女何所思-„„-所思 所忆都是所字短语 ,即想的人、事、物,做宾语 问所从来,具答之 所从来,即来的地方,做宾语 (2)“所以”,这是“所”字短语后来慢慢发展成的,“以 ”是介词,表示方法、手段或原因 亲贤臣 ,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 (1)知识代词,常用来指代上文所说的情况,含有“这样”的意思,常常充当谓语,也可单独成句,偶尔还做状语。虽然,受地于先王 (2)由代词演化来做词尾,常常附在动词、副词、象声词、形容词等后面,一起充当谓语或状语,以模拟声响或描绘事物、动作、状态、可译为“„„的样子”,或不译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整齐的样子 杂然相许 (3)连词 表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然足下卜之鬼乎?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4)连词 相当于现代汉语“然后”“然后才”,表示承接 人恒过,然后能改 然则 相当于现代汉语“既然这样,那么”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然而 相当于现代汉语“虽然这样,可是”表转折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其 (1)代词 a 通常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有时在句子里做定语。代人,可译为“他的”“她的”;代事、代物。可译为“它的” 屠大窘,恐前后 受其敌 既出,得其船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b 如果“其”后面跟的是代词,那么“其”就译为“其中的”,做定语。 其一犬坐于前c 特殊:第一人称代词 蹲其身,使与台齐(2)加强语气 其如土石何?乃 (1)连词a 表前后两件事在情理上顺承,时间上一前一后,可译为“于是就 于是才 终于” 陈胜、吴广乃谋曰 乃行卜 乃悟前

狼假寐 b 表条件关系,前一分句提出的条件,后一分句说明了这种条件的结果 弗胜,守臣死,乃入据陈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2)副词 a表示对事物或事情的确认。可译为“是”“实在是”“本来是”等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表出乎意料之外。可译为“竟然” 闻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夫 (1)指示代词 念fú 表远指,相当于“彼”,可译为“那”“那个”予观夫巴陵胜状 (2)语气词 a用于句尾 表感叹,相当于“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b用于句首,表示将要发表议论,用来引出议论。 夫战,勇气也 夫环而攻之而

(1)表顺接 可译为“然后”“就” 温故而知新 聚室而谋曰 (2)表转折 可译为“却”“可是”人不知而不愠 环而攻之而不胜 (3)表并列 可译为“并且”,或不译 黑质而白章 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4)表修饰,可译为“地”,或不译 默而识之 恂恂而起 四 文言句式 1.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 „也”。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 (1)“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中蛾冠儿多髯者为东坡 (2)“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例: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例:吟鞭东指即天涯 (4)“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 例:斯是陋室,惟吾德 闻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6)“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 非天质之卑 兵革非不坚利也 (7)“„„,„„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8)“„„者,„„也”。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9)“„„者,„„” 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0)“„„,„„也” 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夫战,勇气也 (11)“„„也”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被动句。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句。二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1)没有标志词语,意念上的被动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被„„所感动(2)有标志词语 a “为”表被动 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b “为„„所„„”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为所吞”即“被„„吞掉” c “于”表被动 管夷吾举于士 “举于„„”即“在„„被举荐”。 3.倒装句。倒装句主要有四种:( 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4)介宾结构后置 (1)主谓倒装 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2)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A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a 介宾倒装 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何以”是“以何”

伤感的文言文篇七
《所有文言文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1、童趣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

七年级上册:3、山市

七年级上册:4、《世说新语》两则

伤感的文言文篇八
《文言文赏析》

初一语文诗文训练2009-11-4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2、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杜牧的《赤壁》,然后答题。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苏轼的《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一词,然后答题。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5、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6、“黄鸡”的本意是:_________________,诗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把词上阕的“溪边风光图”用现代汉语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是写诗人对亲人的怀念,因此,整首词充满了伤感压抑的情调。

B.上片写词人“欢饮”时的想像,下片写“无眠”时对人生的思索探求,作者寓哲理于抒情之中。

C.词中把“天”与“月”人格化了,创造了一种神话般的境界。

D.“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的“转”、“低”,以月光变化表示夜已深,“无眠”表示想念亲人,难以入睡,由此引出下面“何事”一问。

9、对这首诗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地白”说明秋天很冷,地上下了一层白霜;"树栖鸦"三字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景,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冷露无声湿桂花",诗人由秋露打湿的庭中桂花联想到月中桂花,这句话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C"不知秋思落谁家",意思是诗人觉得中秋望月怀人的太多了,不知道这种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一边,正是自己是没有这份情绪的.

D这是一首7言绝句,押a韵,韵脚是"鸦"花""家"

翻译下列句子

1、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物外之趣”指哪三件趣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求剑若此,不亦感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一语文诗文训练答案

(一)

1、D

2、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入旧年”;回答中要扣住”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来表述原因。

(二)

3、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

4、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与此相近的表述即可)

(三)

5、C

6、指黄鸡报晓。代指时间,时光流逝。

7、略

8、A

9、B、D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