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关于和田玉的诗词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17    阅读:

关于和田玉的诗词篇一
《关于玉的诗词

1.绿水结绿玉,白波生白圭。

2.玉瓶泻尊中,玉液黄金脂。

3.金玉有本质,焉能不坚强。

4.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5.钗头玉茗妙天下,琼花一树真虚名。

6.脱胎玉质独一品,时遇诸君高洁缘。

7.冰晶玉肌飘清韵,暴雨洗礼驻彩虹。

8.翠竹法身碧波潭,滴露玲珑透彩光。

9.钗头玉茗妙天下,琼花一树真虚名。

10.细观玉轩吟,一生良苦心。

11.雕琢复雕琢,片玉万黄金。

12.画图岁久或湮灭,重器千秋难败毁。

13.辨玉先辨石,论诗先论格。

14.玉器七千陈湛露,翠蛾三百舞灵风.

15.玉声贵清越,玉色爱纯粹

16.玉壶知素结,止水复中澄。

1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18.玉壶冰莹兽炉灰。人起绣帘开。

19.玉玺不缘归日角 锦帆应是到天涯

20. 古有和氏壁连成,今有泰山玉振声。

关于和田玉的诗词篇二
《【了解】常用有关玉的成语词句有多少》

有关玉石的成语词语

由于生产力的低下,生活的艰苦和解释不了的自然现象,先民们把硬度高的石头用石打石的方法制造工具,后又把色泽艳丽的美石,经过打磨穿孔,甚至系上自捻的小绳、套在颈项上以辟鬼魔、护身求安,这是最为原始的信仰与寄托。随着生活资源的丰富,先民们感到美的石头,不但能护身辟邪,而且它还是一种美化自己的饰物,这又是最原始的审美意识,一种最早出现的信念和虔诚。从这以后经过儿千年,玉不断的被赋予新的含意,发生着新的作用,在以后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更产生了许多和玉紧密关联的神话与传说,并终于出现了我国特有的一种玉文化及崇拜。并炼造了许多有关玉的美妙成语及词句,现列出最主要的如下:

鉴玉尚质,执玉尚谨,用玉尚慎。家家抱荆山之玉,人人握灵蛇之珠。藏玉显真情,佩玉升情操。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宁可玉碎,不愿瓦全。无阳不看玉,月下美人多。太平盛世玉生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丰年玉、荒年谷,无瑕胜美玉,化干戈为玉吊,莱霞倚玉树,玉貌花容,玉石俱焚,玉洁冰清,玉波静海,玉鱼之敛,玉皇大帝,玉姜避难,玉燕投怀,玉扇之报,玉昆金友,玉人吹箫,玉粒桂薪,玉川之奴,玉润珠圆,玉马白驹,玉山自倒,玉马朝周,玉石难分,玉山将崩,玉田娶妇,玉关人老,玉后无当,玉斧修月,玉石之美也,玉不琢不成器,金吊珠玉,金题玉嫂,金玉货赂,金科玉律,金玉良言,金相玉质,金玉满堂,金声玉振,金校玉叶,金口玉言,金马玉堂,金浆玉醒,金童玉女,冰壶玉尺,冰肌玉骨,冰清玉润,君子必佩玉,洁身如玉,亭亭玉立,温润如玉,守身如玉,以色辨玉,堆金砌玉,抛砖引玉,浑金瑛玉,琼浆玉液,东方玉文化,珠玉溅雾,清脆如玉,良金美玉,良玉不豫,白玉为皇,昆山之玉,昆山片玉,白玉楼成,伯雍种玉,出玉生金,大宋玉音,饭玉炊桂,封金刊玉,赴召玉楼,改步改玉,怀珠抱玉,兰摧玉折,蓝田生玉,佩玉晏鸣,窃玉偷香,美如冠玉,炫玉贸石,珠玉在侧,珠磐玉敦,被褐怀玉,夏玉敲金,琼枝玉叶,琼楼玉宇,喷金吐玉,怜香惜玉,香消玉硕,飞珠溅玉,玉树临风,美玉如斯,等。

关于和田玉的诗词篇三
《诗歌与玉石文化》

诗歌是中华文化宝库中异彩纷呈的奇葩,中国宝玉石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光芒四射的瑰宝,它们自古就有着密切的联系,相辅相成、相映生辉、相得益彰,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共同演绎了瑰丽多彩的篇张。古人对宝玉石美化生活的作用的认识日益加深,在诗歌中出现了大量的描写宝玉石的内容。在早期的《诗经》中,就有不少有关宝玉石文化的名子,例如“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投我以桃李,报之以琼瑶„„”,这里的“琼瑶”、“琼琚”指的是珍贵的玉器,用来象征淳朴美好愿望,表达了我国古人人民朴素善良的内心世界。如图所示:

先秦文学中,许多绚丽多姿的诗篇又给宝玉石文化增添了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例如屈原在《九歌》中写道“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桴兮击鸣鼓”,其中“玉桴”指的是玉头的鼓槌;《离骚》中“折琼枝以为羞兮,精琼靡以为米长;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这里的“琼枝”指美丽的玉,“琼靡”指玉的碎屑,“瑶象”指的是美玉的象牙,借宝玉石之美描写宏大万千的气势,抒发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经过长期的历史积累,出现了更多有关宝玉石文化的诗歌,例如乐府《战南城》中“双珠玳瑁簪”,《古诗为焦促卿妻作并序》中“耳着明月珠,”“口如含朱丹”这里的“珠”、“丹”都是指珠宝首饰,“朱丹”指红宝石;曹植《美女篇》中“玉帛不时安”,这里“玉”与“帛”一起为古代行聘之礼;《西洲曲》中“垂手明如玉”,以玉形容手之白„„这些诗歌都表明,当时的宝玉石已经在民间较为广泛的流传,珠宝首饰的种类与款式也更为多样,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唐宋明清时期,我国的宝玉石文化发展到高峰,当时灿若繁星的众多诗歌辞赋里出现了大量有关宝玉石的词句。例如,王之涣著名的《凉州词》里“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翰的《凉州词》里也有“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句子,李商隐《锦瑟》里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而李白以“明月珠”比喻贤能,辛弃疾以“玉漏迢迢”比喻时间漫长„„特别是《红楼梦》里的一块神奇的“通灵宝玉”,蕴涵了无尽的诗情画意,其中有许多关于宝玉石的诗句,比如“珍珠如土金如铁”、“白玉为常金作马”、“东

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可为达到了中国宝玉石诗词的极致。

然而到了近代,曾经灿烂辉煌的中国宝玉石诗歌却显得不如人意,关于宝玉石文化的诗词少而又少,几乎难以看见——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文化上的一个遗憾。选载:和田玉网:

关于和田玉的诗词篇四
《以玉开头的诗句 1至100》

以玉开头的诗句

1、玉楼宴罢醉和春(唐·白居易·《长恨歌》)

2、玉容寂寞泪阑干(唐·白居易·《长恨歌》)

3、玉户帘中卷不去(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玉粉轻黄千岁药(宋·苏轼·《浣溪沙》)

5、玉勒雕鞍游冶处(宋·欧阳修·《蝶恋花》)

6、玉管声凄切(宋·欧阳修·《蝶恋花》)

7、玉枕纱厨(宋·李清照·《醉花阴》)

8、玉枕纱厨(宋·李清照·《醉花阴》)

9、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一场春梦日西斜 (宋·晏殊·《浣溪沙》)

10、玉碗冰寒滴露华(宋·晏殊·《浣溪沙》)

11、玉碗冰寒消暑气(宋·晏殊·《蝶恋花》)

12、玉管声凄切(宋·晏殊·《蝶恋花》)

13、玉手轻弹水面冰(宋·苏轼·《鹧鸪天》)

14、玉颜醉里红潮(宋·苏轼·《西江月》)

15、玉童西迓浮丘伯(宋·苏轼·《菩萨蛮》)

16、玉笙不受朱唇暖(宋·苏轼·《菩萨蛮》)

17、玉殿何须侬去(宋·辛弃疾·《西江月》)

18、玉阶空伫立(唐·李白·《菩萨蛮》)

19、玉钗头上风(唐·温庭筠·《菩萨蛮》)

20、玉楼明月长相忆(唐·温庭筠·《菩萨蛮》)

21、玉纤弹处真珠落(唐·温庭筠·《菩萨蛮》)

22、玉骨那愁瘴雾(宋·苏轼·《西江月 梅花》)

23、玉关音信稀(唐·温庭筠·《菩萨蛮》)

24、玉钩褰翠幕(唐·温庭筠·《菩萨蛮》)

25、玉炉香(宋·晏几道·《鹧鸪天》)

26、玉笙声里鸾空怨(宋·晏几道·《鹧鸪天》)

27、玉笙声里鸾空怨(宋·晏几道·《鹧鸪天》)

28、玉炉香(宋·晏几道·《鹧鸪天》)

29、玉为容(宋·辛弃疾·《鹧鸪天》)

30、玉人好把新妆样(宋·辛弃疾·《鹧鸪天》)

31、玉人今夜相思不(宋·辛弃疾·《鹧鸪天》)

32、玉奴那忍负东昏(宋·无名氏·《鹧鸪天》)

33、玉座临轩宴近臣(宋·无名氏·《鹧鸪天》)

34、玉为鞭(宋·无名氏·《鹧鸪天》)

35、玉炉消息记钱塘(宋·无名氏·《鹧鸪天》)

36、玉搔头(宋·无名氏·《鹧鸪天》)

37、玉钩斜傍西南挂(宋·晏几道·《蝶恋花》)

38、玉楼深处绮窗前(宋·晏几道·《临江仙》)

39、玉钩斜傍西南挂(宋·晏几道·《蝶恋花》)

40、玉露凋伤枫树林(唐·杜甫·《秋兴八首》)

41、玉堂金马(宋·辛弃疾·《水调歌头》)

42、玉唾长携彩笔行(宋·辛弃疾·《破阵子》)

43、玉座金盘(宋·苏轼·《减字木兰花》)

44、玉觞无味(宋·苏轼·《减字木兰花》)

45、玉房金蕊(宋·苏轼·《减字木兰花》)

46、玉指冰弦(宋·苏轼·《减字木兰花》)

47、玉阶山立(宋·辛弃疾·《满江红》)

48、玉渊澄碧(宋·辛弃疾·《满江红》)

49、玉阶不信仙凡隔(宋·辛弃疾·《满江红》)

50、玉为餐(宋·黄庭坚·《鹧鸪天》)

51、玉陛听胪传(宋·无名氏·《水调歌头》)

52、玉燕纪呈祥(宋·无名氏·《水调歌头》)

53、玉润继汾阳(宋·无名氏·《水调歌头》)

54、玉成西爽(宋·无名氏·《水调歌头》)

55、玉?炝荚(宋·无名氏·《水调歌头》)

56、玉斧折丹桂(宋·无名氏·《水调歌头》)

57、玉果酌琼卮(宋·无名氏·《水调歌头》)

58、玉立诸郎秀(宋·无名氏·《水调歌头》)

59、玉果倾杯(宋·无名氏·《满庭芳》)

60、玉金*芦桔梗(元·无名氏·《满庭芳》)

61、玉人斜拈一枝看(宋·无名氏·《浣溪沙》)

62、玉英珠颗傍妆台(宋·无名氏·《浣溪沙》)

63、玉貌香腮天赋与(宋·无名氏·《临江仙》)

64、玉钩帘卷日偏长(宋·无名氏·《浣溪沙》)

65、玉梳云发润(元·无名氏·《临江仙》)

66、玉骨从来瘦(宋·无名氏·《菩萨蛮》)

67、玉步金莲细(宋·无名氏·《菩萨蛮》)

68、玉皇殿阁微凉(宋·辛弃疾·《水龙吟》)

69、玉容长笑花枝老(宋·欧阳修·《渔家傲》)

70、玉容不及花枝好(宋·欧阳修·《渔家傲》)

71、玉阶遥献南山寿(宋·欧阳修·《渔家傲》)

72、玉炉沈水袅残烟(宋·李清照·《浣溪沙》)

73、玉鸭薰炉闲瑞脑(宋·李清照·《浣溪沙》)

74、玉炉沈水袅残烟(宋·李清照·《浣溪沙》)

75、玉鸭熏炉闲瑞脑(宋·李清照·《浣溪沙》)

76、玉箸应啼别离后(唐·高适·《燕歌行》)

77、玉筋应啼别离后(唐·高适·《燕歌行》)

78、玉麟颁晓(宋·无名氏·《满江红》)

79、玉做小亭高树(宋·无名氏·《西江月》)

80、玉骢未解锦障泥(宋·无名氏·《西江月》)

81、玉杯温莹如脂(宋·无名氏·《西江月》)

82、玉柱斜飞雁(宋·晏几道·《菩萨蛮》)

83、玉容长有信(宋·晏几道·《菩萨蛮》)

84、玉纤初试琵琶手(宋·辛弃疾·《菩萨蛮》)

85、玉箸莫偷垂(宋·辛弃疾·《菩萨蛮》)

86、玉阶方寸地(宋·辛弃疾·《菩萨蛮》)

87、玉人浴出新妆洗(宋·李清照·《渔家傲》)

88、玉枕钗声碎(宋·贺铸·《菩萨蛮》)

89、玉纤匀面脂(宋·贺铸·《菩萨蛮》)

90、玉人飞阁上(宋·贺铸·《菩萨蛮》)

91、玉钩帘下香阶畔(宋·欧阳修·《玉楼春》)

92、玉漏催人街已禁(宋·欧阳修·《玉楼春》)

93、玉钩垂下帘旌(宋·欧阳修·《临江仙》)

94、玉辔红樱(宋·秦观·《满庭芳》)

95、玉叶迎风举(宋·周邦彦·《蝶恋花》)

96、玉帐鸳鸯喷兰麝(唐·李白·《清平乐》)

97、玉箫手汗错成声(宋·周邦彦·《浣溪沙》)

98、玉砧犹想纤指(宋·辛弃疾·《念奴娇》)

关于和田玉的诗词篇五
《描写玉的词语》

描写玉的词语 鉴玉尚质,执玉尚谨,用玉尚慎。 家家抱荆山之玉,人人握灵蛇之珠。

藏玉显真情,佩玉升情操。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无阳不看玉,月下美人多。

太平盛世玉生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丰年玉、荒年谷,无瑕胜美玉,化干戈为玉帛,莱霞倚玉树,玉貌花容,玉石俱焚,玉洁冰清,玉波静海,玉鱼之敛,玉皇大帝,玉姜避难,玉燕投怀,玉扇之报,玉昆金友,玉人吹萧,玉粒桂薪,玉川之奴,玉润珠圆,玉马白驹,玉山自倒,玉马朝周,玉石难分,玉山将崩,玉田娶妇,玉关人老,玉后无当,玉斧修月,玉石之美也,玉不琢不成器,金吊珠玉,金题玉嫂,金玉货赂,金科玉律,金玉良言,金相玉质,金玉满堂,金声玉振,金校玉叶,金口玉言,金马玉堂,金浆玉醒,金童玉女,冰壶玉尺,冰肌玉骨,冰清玉润,君子必佩玉,洁身如玉,亭亭玉立,温润如玉,守身如玉,以色辨玉,堆金砌玉,抛砖引玉,浑金瑛玉,琼浆玉液,东方玉文化,珠玉溅雾,清脆如玉,良金美玉,良玉不豫,白玉为皇,昆山之玉,昆山片玉,白玉楼成,伯雍种玉,出玉生金,大宋玉音,饭玉炊桂,封金刊玉,赴召玉楼,改步改玉,怀珠抱玉,兰摧玉折,兰田生玉,佩玉晏鸣,窃玉偷香,求玉索剑,精金良玉,象等玉杯,不吝金玉,萧史弄玉,以玉抵鹊,切玉断金,如花似玉,蝇粪点玉,投瓜报玉,候服玉食,葬玉埋香,芝兰玉树,钟山之玉,紫玉成'烟,美如冠玉,炫玉贸石,珠玉在侧,珠磐玉敦,被褐怀玉,夏玉敲金,琼枝玉叶,琼楼玉宇,喷金吐玉,怜香惜玉,香消玉硕,飞珠溅玉,玉树临风,美玉如斯。

关于和田玉的诗词篇六
《收藏与鉴赏和田玉收藏》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 院:东方科技学院 班 级:10级工程管理2班 姓 名:严 冰 学 号:201041915208 课程论文题目:中国玉文化——和田玉收藏

课程名称:收藏知识与藏品鉴赏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中国玉文化浅谈

中文摘要: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不仅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更成为了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玉器是中国之粹,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结晶,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持续不断、连绵发展长达万年之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社会功能,为中华文明的诞生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关键字:中国;玉文化;和田玉;收藏。

根据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考证:中国玉器诞生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早期,至今有七、八千年的历史。从出土玉器考证,公元前四五千年前左右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辽河流域红山文化,黄河时代距今8000-4000年之间,此后玉器与钢器并用了约1000年,玉器盛行上下约3000年,我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且绵延时间最长的国家,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可见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不仅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更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玉促进了文明社会的产生,从而为国家产生打下了基础。历史知识告诉我们,在国家形成之前,首先是文明社会的产生。文明社会所包含的现象和内容很多,比如文字的起源和应用、专门治人的劳心者

阶层的形成、手工业工匠和作坊的产生、宗教和巫师的出现、工艺美术、装饰绘画及其它艺术品的大量创作和运用等。玉本身的性质也推动了私有制社会的发展历程:玉由于难得和稀有,成为当时人们为数不多的奢侈品之一,是权力、地位、财富的象征,为了得到这些东西,便开始了掠夺和占有谁掠夺和占有的越多,谁的地位就越高。这种过程逐步演化,人与人之间就产生了奴役和被奴役的关系,于是就产生了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在这许许多多的文明现象中,玉器和其他文化产物相比,有过独占鳌头、特别引人注目的地位。

在医学方面,玉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古医书称“玉乃石之美者,味甘性平无毒”,并称玉是人体蓄养元气最充沛的物质。认为吮含玉石,借助唾液与其协同作用,可以“生津止渴,除胃中之热,平烦懑之所,滋心肺,润声喉,养毛发。”因而玉石不仅作为首饰、摆饰、装饰之用,还用于养生健体。玉的养生机理已经被现代科学所证实。据化学分析,玉石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锌、镁、铁、铜、硒、铬、锰、钴等,佩带玉石可使微量元素被人体皮肤吸收,活化细胞组织,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故有中医所说“有的病吃药不能医好,经常佩带玉器却治好病”,道理就在于此。倘佩带玉手镯长期的良性按摩,不仅能被动除视力模糊之疾,而且可以蓄元气,养精神。

文化方面,玉更是密切地融于其中。古往今来,关于玉的诗词是数不胜数。例如玉女,玉色,玉貌,玉体,与人等都用来形容美女或其某

一特征;玉楼玉虚玉京等用来形容古代仙宫或者皇帝居住之地;《诗经》中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之说;另外玉更是出现于文学著作中,尤其是《红楼梦》这一部恢宏的巨著本身写的就是一块“玉”,曹雪芹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描写了一块通灵宝玉。这块玉大如雀卵,可大可小,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这正是玉典型的特征。把玉的形、色、质、美表现的淋漓尽致。金玉缘主人公叫贾宝玉,通灵宝玉佩在身上,莫失莫忘,不离不弃,是贾宝玉的命根子。而另一位女主人公叫林黛玉,又是玉,一个是良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就是林黛玉和贾宝玉。还有一位很重要的人物,就是妙玉,又是一块玉。曹雪芹在判词中写“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玉带林中挂”倒过来念,就是林黛玉,写妙玉“可怜金玉质,终陷泥草中,”把妙玉比为金玉质。玉文化包含着有“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洁气魄。可见玉在人们的心中是神圣的,纯洁的。

中国古玉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影响深远,玉和中国民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存在着密切关系,它影响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人们的观念和习俗,影响着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典章制度,影响着一大批文学、历史著作。中国古玉器世代单件作品的产出与积累,与日俱进的玉器生产技艺,以及与中国玉器相关的思想、文化、制度,这一切物质的、精神的东西,构成中国独特的玉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个重要的分支而光照全世界。

而其中以和田玉为最。和田玉,顾名思义,乃中国新疆和田地区所产的玉石。和田古名和阗,这里所谈的和田玉也就是和阗玉,非广义的软玉,或狭义的“玉”。

中国和田玉历史悠久,蜚声中外。自古至今,它不仅仅是财富和身份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人们常说的一些成语和词汇里依然体现着“王玉时代”的语言文化特征,比如“洁白无暇”、“瑕不掩瑜”、“温润而泽”、 “君子如玉”、“如花似玉”、“花容玉貌”、“粉妆玉琢”、“亭亭玉立”、“玉树临风”等等,可以说玉文化无处不在……

虽说玉文化无处不在,但在封建王朝统治下的中国,普通百姓离真正的“和田玉”距离还是很远。从近几年各大艺术品拍卖行的图录上就可以看出,在明清两代传世的和田玉拍品中,算得上和田玉精品的凤毛麟角、微乎其微。从明清两代的王朝垄断到解放后的外贸独家收购,和田玉矿产资源和艺术品一直是国家统一开采、加工和销售的。随着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众多个人和民间团体加入了资源地承包和开采队伍,在苏州、扬州、上海、河南等地也逐渐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和田玉加工和销售市场,这也就意味着“王玉时代”的彻底终结,“民玉时代”的到来。各类精美的和田玉作品最终走近千家万户,走进我们的生活……尤其是近些年的艺术品收藏风和投资热,更使得和田玉产品无论是质还是量,都有了一个跨时代的飞跃…… “知识”和“价值”说到收藏,就不得不提到两个词——“知识”和“价值”。无论是收藏还是投资,都离不开这两个概念。在掌握了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夏日荷塘古诗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