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秋季诗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19    阅读:

秋季诗篇一
《秋季古诗文》

1主旨A

2 风格B

3 手法 C

1 炼字(诗句中哪个字用的好,找出来并做分析)

2 内容(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这首诗是由哪些意象构成的?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what 作者是如何去说?作者怎样去说的?----HOW

3 主旨或情感

4鉴赏(诗中的某个句子在诗歌中有什么样的作用?手法、表现手法、方法、写法、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表达方式?风格?)

5阅读延伸

知识点一 古诗文的主旨

男人==流浪===山水

1、李白---纵情山水

2、王维---归隐 闲适 禅味

送别

1、李白---情谊深厚

2、王维---友情、仕途失意、

被送者对故土留恋

田园

归隐闲适

打战===战争

边塞

1、残酷

2、思乡

3、边塞的风光

南宋-金

1、对国土大量沦陷的痛心和对金人入侵的痛恨

2、对祖国的忠诚

3、为祖国建功立业,收复失地

明-清(遗民诗)

遗民——从前朝遗留下来的那些功臣,他们不承认清朝的统治不与他们合作。

1、亡国之恨 故国之思

2、对故国的忠诚

3、为故国建功立业

想象===抒情

1、伤春悲秋(早春、仲春、暮春)作者的情感出现了什么样变化? 爱春====惜春=====伤春

伤春:对春天即将离去的伤感

悲秋:表达了作者对秋天那种凄楚和哀伤的感觉。

2、仕途失意(反向命题,如果书下注释没有直接点明官员是因为被贬的时候,请小心可能是该诗人表达一种与民同乐和积极入世的个人情感)

3、旷达乐观

说理(宋朝)

怀古

1、历史沧桑感(个人人生苦读,时光易逝)

2、借古讽今

知识迁移 芣苢

直陈其事以言之===telling you a story

七月流火 九月授衣

万里悲秋常作客=====沉郁顿挫

是日惊秋老

第二个知识点 风格

婉约 豪放

雄浑壮阔----李白

豪放旷达----苏轼

沉郁顿挫----杜甫

慷慨悲壮----辛弃疾

现实主义---《诗经》---赋 比 兴

赋----讲故事 叙事 日记

比----比喻 硕鼠硕鼠

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

莫我肯顾

兴----欲言此物,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事

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

彼女出嫁

宜室宜家

浪漫主义---《楚辞》

君子----凤凰、素蝶、蝉、太阳。。。

---1、品行高洁

2、遭到小人的排挤,

有才能而不得施展

3、痛苦伤心失望

小人----燕雀 余晖 浮云---1、排挤

2、得势

都由下面三个因素构成

A 意译诗句(根据题目内容确定所要翻译的诗句,接下来采用字字对译的方式把需要翻译的句子进行字字对译或者概括。如果碰到需要翻译的句子是写景句,则只需要抽出其中的意象进行概括即可。在翻译过程中如果碰到不认识的字或无法翻译出来的字,直接跳过,不扣分)

B添加风格或手法

C添加主旨或情感

炼字 A+C//A+B+C

内容A//A+C(如果内容题让考生概括写景句子的内容,则只需要将诗句中的意象提出即可)

主旨或情感 C//A+C

鉴赏(作用;风格;手法)B+A+C

读诗

1、看题目(因为题目是整个诗句的背景所在,诗句本来比较短,不可能介绍背景,因此考生必须认真理解题目,知道行文背景,这样在阅读时才能真正理解诗句)

2、看注释(大部分的诗句,在看完注释后基本能够判断出诗歌的主旨)

3、作者 熟悉===%>_<%

不熟悉===:-D

4、读诗(写景的句子只需要看懂写的是哪里的景色,不必每个字都看懂;请注意字字对译,虽然这样看起来诗句翻译不完整,但却能够帮助你读懂诗歌;看不懂的句子直接划掉)

做题

1判断题目类型(炼字、内容、主旨或情感、鉴赏)

2 根据题目类型确定答案要素是哪些(炼字a+c//a+b+c)内容(a//a+c)主旨或情感(c//a+c)鉴赏(b+A+c)

2、词的风格与宋代苏轼和辛弃疾的风格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豪放流派。

3、作者是以旷达乐观的胸怀对待风波的。试分析之:

先举三四两句,这两句中作者明明是船行洞庭湖畔皇陵庙下为风浪所阻,但他却说这是水神故意挽留他来欣赏西下的斜阳;从中见出作者的乐观;

再举五六句,这两句本来是作者被风浪所阻,他却说明天风向变动就能够正常行驶,今夜在这里露宿一夜又能够怎么样呢?从中见出作者的旷达之情。

2、肝胆的含义对故国的忠诚。

阅是见证的含义。

表达了作者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和对故国的忠诚。

我认为两者确实风格相似,都是沉郁顿挫。

顾炎武的诗歌感情深沉,基调顿挫,传递出作者内心深处的那样一种独有的亡国之恨和故国之思,所以充满了一种顿挫之感。

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也是表达客居他乡时内心中的那样一种深沉的痛楚,充满了沉郁的风格。

已和过两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和友人已经错过很久才转过头来追问对方身份,仔细查看后才发现是自己的故人;从而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那样一种亡国之恨和故国之思。

秋季诗篇二
《关于秋天古诗赏析》

我十分喜爱的秋季古诗第一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出自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诗人原来是一直在那里思念着远隔重城的朋友的,由于神驰天外竟没有留意天气的变化。不知不觉间,下起了淅沥的小雨,雨点点点滴滴地洒落在枯荷上,发出一阵错落有致的声响。诗人这才意外地发现,这萧瑟的秋雨敲打残荷的声韵竟别有一种美的情趣。枯荷给人一种残败衰飒之感,本无可“留”的价值;但自己这样一个旅宿思友整夜不眠的人,却因聆听枯荷秋雨的清韵而略慰相思,稍解寂寞,所以反而深幸枯荷之“留”了。“留”蕴涵有一种不期而遇的喜悦。而诗人“听”到的,也不止是那凄楚的雨声。枯荷秋雨的清韵,常人难解其中滋味。这单调而凄清的声音却又更增加了环境的寂寥,从而更加深了对朋友的思念。第二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出自<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两句咏菊诗,是人们对菊花的共识。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她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第三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这两句是出自我最喜欢的诗人杜牧的《齐安郡中偶题二首》,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秋季诗篇三
《2010秋季诗歌语言》

秋季诗篇四
《秋季诗1》

山 行

[唐]杜 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驱车沿着遥远而又蜿蜒的山路向寒山行进, 远望山顶白云缭绕那里居住着几户人家。 我不时地停下车来欣赏,因为这枫林晚景太美,这经霜变红的枫叶远远胜过二月盛开的红花。 这首小诗不止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人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秋季诗篇五
《秋季诗2》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夕阳西下,天边留下一抹残存的晚霞,在孤零零的村落上空升起缕缕炊烟,落光了叶子的老树上,栖息的几只乌鸦。天空中掠过一只大雁。远处是一片青山绿水,其间是白草、红叶、黄花,好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意图。

此曲题目虽为“秋”,并且写尽秋意,却找不着一个“秋”字。此曲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此曲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在烟霞朦胧之中,传达出一种地老天荒式的寂寞和淡淡的哀愁。

秋季诗篇六
《2010秋季诗歌形象》

秋季诗篇七
《秋天诗歌赏析》

悲秋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传统主题,但也偶有美秋之作,一旦酿制,定是美酒。晚唐诗人杜牧的《山行》和《长安秋望》就是美秋的佳酿名篇。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是杜牧早年作于南国的《山行》,是一首秋的颂歌。山路弯弯曲曲,蜿蜒伸向山头,在那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诗人惊奇地发现在夕阳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尽染,满山云锦,如烁彩霞,他只得停车领略,因为这美景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

诗中的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美妙动人的画面。景象主从有别,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的地位;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

杜牧透过满山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在秋季到来的时候,诗人毫无哀伤叹息,而且意兴飞扬,歌颂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乐观豪迈的个性,与命运抗争的精神,以及英爽峻拔的气概,可见诗人的才气和见地非同一般。

与《山行》相映生辉的诗作是杜牧晚期写于北方的《长安秋望》。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诗人赞美的是远望中的长安秋色:登楼望远,霜树高耸挺拔,长天明净澄洁,终南山那峻拔入云的气势,象是要和高远无际的秋色一赛高低,虚实相生,不仅终南山的高远如在目前,抽象虚泛的秋色也有了具体可感的形象,它们那清肃峻拔的动态与精神一齐跃然纸上,而全诗意境中所表现的诗人的高远抱负与高扬意绪,那更是不待多言的了。这是一首高秋的赞歌。

一双璧玉,两颗珍珠,《山行》和《长安秋望》都是写景颂秋的,运用衬托的手法,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丽秋色,体现诗人峻拔向上的精神。而《山行》写的是南方秋光,《长安秋望》咏的是北国秋色,前者明丽热烈,后者明快雄浑,前者俊爽而偏于阴柔之美,后者俊爽而偏于阳刚之气,前者为“无我之境”,后者是“有我之境”,它们是杜牧秋歌的南北二重唱。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下一篇: 泰山名句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