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有关幸福的诗经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19    阅读:

有关幸福的诗经篇一
《简单的幸福(诗经研究)》

简单的幸福

AP0901510 廖烈欢 摘要:婚姻是人生不可或缺的部分,从古时开始,人们对婚姻生活的描述一直没有中断。《诗经》中的“女曰鸡鸣”恰恰描写了一对夫妇生活中最平凡的一个晨起的场景,但是,正是如此简单的一幕却体现他们婚姻生活中满满的幸福。幸福其实并不难以企及,只需人们的细心发现。

关键词:女曰鸡鸣 婚姻 简单 幸福

婚姻一直是我们人生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从古至今,人们对婚姻的描写更是不在少数。

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一类诗专门描写结婚仪式和结婚情景、表达婚嫁时各种情感的诗篇。这类诗篇被统称为婚嫁诗。

这些诗篇中或是描写婚宴时盛大的场面,或是描写女子出嫁时的复杂心情,或是婚后生活的变化。其中,“诗经·国风·郑风”的“女曰鸡鸣”让我印象尤为深刻。这首诗描写了一对猎人夫妻在婚后某天早上的一幕对话场景。虽然话语普通平淡,只是一个妻子催促丈夫晨起工作的言语,却让人感受到这对夫妻在平淡与普通的生活中洋溢出的幸福。

这首诗一共描写了三个镜头。第一个是鸡鸣催起。清晨之时,鸡鸣刚过,勤劳的女子便起床开始一天的工作,并对床上熟睡的丈夫说“鸡鸣”。“女曰鸡鸣”一句说得非常委婉,即使是晨间的催起也充满着对自己丈夫的无限爱怜之意。“士曰昧旦”,丈夫不愿起来,直接的回应显露出一丝不快。然而却又似乎怕妻子催促之声再起,于是连忙又补充道“子兴视夜,明星有烂”。 但是在妻子用柔顺却坚决的语气说出第二次催促时,“将翱将翔,弋凫与雁”,丈夫做出了积极的回应。

诗篇在次转入第二个镜头,是妻子对丈夫的祈愿。“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这是妻子对丈夫出外狩猎时发出的一连串祈愿,她希望丈夫出外狩猎能满载而归,希望往后的日子能够富足,更希望夫妻俩能和睦相处,白头偕老。从一连串的祈愿可以看出妻子的温柔体贴,夫妻间的温馨不言而喻。

在妻子祈愿后紧接着是丈夫赠佩的情景。丈夫在感受到妻子浓浓的情意后,解下自己的佩送给妻子以表达自己对妻子爱意的回应。“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连续用三个结构相同、意义相近的句子表示夫妇间相敬相爱的情意。妻子的“来之”,“顺之”,“好之”得到了丈夫的“赠之”,“问之”,“报之”。夫妻之间的相知相爱在这一情景流露无遗。

“女曰鸡鸣”用这三个镜头以人物对话的方式展示了一对猎人夫妻的家庭生活场景,显示他们正过着一种真正幸福的琴瑟和谐的幸福生活。“女曰鸡鸣”描写的正是我们生活中再平凡不过的一幕晨起短剧,然而也是这简单的一个场景告诉我们幸福并不是难以企及的。

幸福不需要我们攀山越岭只为那悬崖上的一枝玫瑰,不需要我们费尽心思只为那浪漫的一夜烛光,更不需要我们劳师动众只为那特别的示爱。幸福是每天起床能听到那充满情感的催促,幸福是每次出门那不厌其烦的叮咛,幸福是两人相知不言而喻的眼神。只要留心,我们总能在简单而平凡的生活中体会到满满的幸福。古往今来,人们追求幸福婚姻的信念从未改变,而诗经国风中的“女曰鸡鸣”恰恰是婚姻生活中简单幸福的写照。

有关幸福的诗经篇二
《诗经》

有关幸福的诗经篇三
《与诗经有关的现代文阅读》

与《诗经》有关的现代文阅读

与《诗经》有关的现代文阅读

推荐书目:《思无邪:追绎前生的记忆》 安意如

诗经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

其实它只是民歌,没有想象中那么疏远不可亲近。只是,在渡河的时候,被我们无声的遗落在另一个时代,当你返身去找时,它已经没入河流之中。

用诗的清雅去寻找,用经的深邃去看待,它也许是前世的前世,我们心底曾经响过的声音。我们在一起曾经唱过的歌谣。

诗三百,不过是前生无邪的记忆。

一、(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横穿《诗经》的河流

洪 烛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掀开《诗经》的第一页,总是那条河流阻挡住我的去路,所以我无法真正进入文字背后的生活。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记载了古老的爱情与农事,两千多年前的浪花溅湿我苍苔斑驳的草鞋。谁曾经贴着水面行走,并且歌笑歌哭?淑女与君子,艄公与过客,母亲与儿女,乃至时光与记忆,隔着同样一条河遥遥相望,构成周而复始的白昼和黑夜。如今,它又借助单薄的纸张间断了祖先的吟唱与后辈的倾听——这条跟血缘、传统、汉语有关的河哟。人间的银河,此岸是高楼广厦,齿轮与车辆,灯火通明的都市,而彼岸呢,彼岸有采薇的村姑、祈雨的礼仪,以及以渔猎为生的星罗棋布的部落„„

②英国诗人库泊说:“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诗经》在我心目中,尊贵如东方的圣经,记录着农业文明最古老的光荣。在这部边缘泛黄的典籍里呼吸的男女居民,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生活在离造物主最近的地方,门前的原野、山峦、岩石,无一不是造物主最原始的作品。只有阡陌属于自己,于是那些手摇木铎的采诗官奔走于阡陌之上,聆听着大自然苍老的声音和人类年轻的声音,充满感恩的心情。村野气十足的《诗经》象征着一个时代,民族的时代,那也是人类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时代。在大自然的露天课堂里,稚气未脱的书声琅琅。连文盲都可能成为真诚的歌手——只要他们用心灵读懂造物主手中的无字天书。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些目睹造物主的指纹而成长的无名诗人,在平凡的劳动、情爱、游猎中获得神秘的智慧。和这些诗兴大发的自然之子相比,我们是苍白的,一生所触及的仅仅是书本、墙壁、道德以及间接的经验。今天的世界已经是被修改了的原稿。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我们很难发现上帝的手迹——灵感的花朵,因为贫血而枯萎,而失去了天真。

③“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不读《诗经》,简直无从想像,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过哪些事情?死亡的人物、流亡的事件、中断的对话,从纸上重新浮现——借助音乐与文字的力量。耕种、狩猎、婚嫁、祭祀、园艺、兵役„„是人类一代又一代遗传的生活方式。哦,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总把我带回农历的年代,我开始低头寻找一把祖传的农具(譬如名称古怪的耒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仿佛置身

于鸡犬之声相闻的村庄,模仿祖先熟稔的农事,刀耕火种。在阅读中我延续着古人的生活。

④《诗经》会将你领进一个河汊密布的地带,弥漫的水雾扑面而来。《诗经》本身就是一条河流,一条文字之河,在台灯下读书,你愿意做一尾潜泳的鱼吗?哦,在《诗经》的掌纹里游动,那苍老的浮云与涛声,遗传在我们的血管里„„

⑤我们的血管,业已形成那条河的支流。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永远生活在《诗经》的下游,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在地图上无法查证的河。

⑥我们无法回到《诗经》的时代,男耕女织的时代,或者说我们无法恢复古人的那份单纯与天真。那简直堪称人类的童年,所以《诗经》里回荡着银铃般灿烂的童音,无法模仿。在充斥着欲望、高音喇叭的现实中,这属于天籁了。做天籁的听众,是幸福的。古人以纠缠的音乐的旋律结绳记事,那粗糙的双手搓出来的牧歌,鞭挞着我们世故的灵魂:该往何处去放牧自己失落的童心呢?我一向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丧失了原始的浪漫与激情,《诗经》里的那条河,已经流淌两千多年了,沿岸有数不清的读者,饮水思源。这条民间的河流哟。

⑦“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岸边的伐木者,面目模糊,背对着我从事永恒的职业,我只注意到一柄闪亮的斧头,被举过头顶,整部《诗经》,都回响着斧头砍伐树木的声音,今天晚上,那柄远古斧头,又在敲击我麻木的耳膜,这是一种提醒:有一群人,仍然在岁月的河边坚持„„

1.在作者眼中,《诗经》所反映的先民的生活有哪些特点?请从第⑥段中找答案,分两条概述。(4分)

①自由、单纯而天真②充满原始的浪漫与激情(4分,对一点得2分,对两点得4分,每点意思对即可)

2.读下列问题,联系原文作答(6分)

(1)第②段“灵感的花朵,因为贫血而枯萎,而失去了天真”一句中,为什么会“贫血”?(3分)

(1)因为远离了自然,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一生所触及的仅仅是书本、墙壁、道德以及间接的经验。(3分)

(2)第②段中引用了英国诗人库泊的话“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结合全段,谈谈引文在此段的具体含义和表现力?(3分)

(2)说明《诗经》反映的是自然、纯朴、真实的生活和情感。而现代人却远离了那种生活和情感。(3分)。

3.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引用了《诗经》中有关篇目的若干名句,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4分)

①既呼应标题,又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②增加文章诗味和意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和想象空间,极具感染力(4分,对一点得2分,对两点得4分,每点意思要点有即可。)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A )( D )(4分)

A.本文以充满深情的笔调抒写阅读《诗经》的感受,以“《诗经》是一条河流”为行文思路,语言凝炼而富有诗意,表达了作者对《诗经》的崇敬之情,对《诗经》中自然质朴生活的神往之情。

B.第①段“总是那条河流阻挡住我的去路”中的“那条河流”指的就是《诗经》第一篇《关睢》中写到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的那条河,这个意象优美而开阔,一下子将读者的思绪和情感牵回到了两千多年前的《诗经》时代。

C.第①②⑥段中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分别写到了“高楼广厦,齿轮与车辆,灯火通明的都市”“钢筋水泥的城市”“充斥着欲望,高音喇叭的现实”,其用意在于表达作者对现代都市文明的讽刺和厌恶之情。

D.纵观全文,标题“横穿《诗经》的河流”中“《诗经》的河流”一语意义丰富,其一,在作者看来,《诗经》即如文字构成的一条河流;其二,《诗经》反映的生活大多与河流有关;其三,“《诗经》的河流”比喻的是中华民族曾有的生活方式。

E.本文大量使用隐喻,显示了作者丰富而奇特的想像力,但也造成了不少语句表意晦涩,令读者费解,如“苍苔斑驳的草鞋”“苍老的浮云与涛声”“我们的血管”“一柄闪亮斧头”等。

(B“那条河流”指的就是《诗经》第一篇„„的那条河,说法错误,“那条河流”在作者心中已经虚化为一条“血缘、传统、汉语有关的河”;C“讽刺和厌恶”言之过重;E并不是晦涩,而是形象和诗意盎然)

二、现代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1~4题。

美丽的《诗经》

鲍鹏山

《诗经》对我们而言,是一个谜,它有着太多的秘密没有被我们揭开。可是,它实在是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诗经》是我们民族最美丽最缥缈的传说,可它离我们那么近,“诗云”与“子曰”并称,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几乎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圣经,左右着我们的思维与判断,甚至我们表情达意的方式都蒙它赐予——所谓“赋诗言志”。但它又总是与我们保持着距离——“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我们已经把“子曰”完全历史化,孔子其人其事已经凿凿可信,铭刻在历史之柱上,而作为“诗云”的《诗经》,却一直不肯降为历史——虽然我们也曾认定它与其他经典一样,是史,但那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它本来就不是描述“事实”而是表达“愿

望”,如果说它是我们的心灵史,那倒很准确。它确是反映了周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堪称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我们也因此为它冠以“现实主义”之名,但它真正的价值是它表达了那个时代的痛与爱、愤怒与柔情、遗憾与追求„„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在“痛苦着他们的痛苦,追求着他们的追求”。它永远是鲜活的生活之树,而不是灰色的理论与道德教条。虽然,从孔子及其门徒开始,我们就在竭力把它道德化;至少从汉代开始,我们就一直把它学术化,但它永远是诗,是艺术,是感性的、美丽的,是作用于我们的心灵与情感并一直在感动我们而不是教训我们的。是的,它应该是,也一直是大众的至爱,是我们心灵的寄托与表达。

《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事实上,我们无论对《诗经》本身及其中具体诗篇的解释,还是对《诗经》的搜集编辑成书、分类标准及意图,及它所呈现出的艺术独特风采,都莫衷一是。莫衷一是的事实表明我们都只是在臆测,在推断,而不是在证明与发现。是的,我可以稍微武断一点地说,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对《诗经》中的很多问题我们都各持不同见解而互不相让。即便有些问题看起来已经被“公认”,但那也正是全体的无能为力——是全体的无能,从而无力提出更有说服力的结论,便只好就这么得过且过,大家一齐装糊涂,往前挨日子。 种种学术上的疑问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正如一位绝世佳人,她吸引我们的是她的美丽和风韵,而不是她的身份和背景。事实上,正如苏格拉底早就警告过的,“学术”在“美”这样的问题上是无能为力的。纯洁的爱情是没有背景的,真正的文学欣赏也可能正是没有学术性的,我们是否被感动、被感染,是文学欣赏是否发生的唯一标准,而我们是否能被感动或被感染,正是我们是否具有欣赏能力的重要标志。正如一个人对他所追求的绝世佳人身世背景的过分关注,会让我们怀疑他的真正用心一样,过分学术化的文学研究,也让我们怀疑他是否有“爱”文学的能力,甚至是否真的爱文学,或是仅仅因为这种学术研究能给他世俗的好处。所以我有时大逆不道地劝我的学生不要去读学者们的文学史。学术化的东西有时很煞文学的风景。

1.作者说《诗经》“一直不肯降为历史”,下列不属于其判断理由的一项是(3分)( B ) ...

A.《诗经》本来是表达“愿望”而不是描述“历史”的。

B.《诗经》反映了周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堪称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C.《诗经》表达了那个时代的丰富的情感,这些情感今天还影响着我们。

D.《诗经》永远是鲜活的生活之树,不是灰色的理论与道德教条。

(A、C、D三项扣住《诗经》的文学特征,说明其“一直不肯降为历史”,B项反映的是《诗经》具有“现实主义”特点,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3分)

2.对文章最后一段“一位绝世佳人”的作用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 D )

A.用“绝世佳人”作比,形象地论证“学术”在“美”这样的问题上是无能为力的。

B.用以说明真正的文学欣赏是没有学术性的,我们是否被感动、被感染,是文学欣赏是否发生的唯一标准。

C.说明学术化的文学研究追求的是世俗的好处,会给真正的文学欣赏造成伤害。

D.说明《诗经》的魅力和价值在于它自身的美而不是其他外在的东西,种种学术上的疑问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

(A与“‘学术’在‘美’这样的问题上是无能为力的”不存在直接论证关系;B原文是“真正的文学欣赏也可能正是没有学术性的”,“可能”表示并未十分肯定;C原文是“怀疑”它有这样的用心,“会给真正的文学欣赏造成伤害”不是“绝世佳人”的作用)(3分)

3.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 )(B ) ...

A.这是一篇洋溢着学者气息的文艺评论,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诗经》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剖析,并由此揭开了《诗经》的神秘面纱。

B.文章运用夹叙夹议的手法,用饱含激情的笔调回顾了《诗经》产生的过程,给读者以历史感、真实感。

C.与“诗云”相提并论的“子曰”,指的应该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作者认为,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经典著作已经被历史化。

D.“大家一齐装糊涂,往前挨日子”,是作者对《诗经》研究现状和《诗经》研究者无作为的一种形象概括。

E.文章的语言严谨而整饬。作者个人的主观思想与审美对象的有机融会,使作品更富于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

(A“揭开了《诗经》的神秘面纱”,文中并没有表现出这样的内容,也不符合作者的观点;B“夹叙夹议”是记叙类文章的手法,用在此文不当,且“回顾了《诗经》产生的过程”也没有依据)(答对一项得1分,答对两项得5分)

4.阅读全文,(1)说说第一段 “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 中 “恋恋不舍”的含义,(2分) ...

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2分)

(2)我们为什么对《诗经》“恋恋不舍”?请分条列出原因。(5分)

①它神秘,它是我们民族最美丽最缥缈的传说;②它神圣,它在相当长的时期内

几乎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圣经;③它美丽,它一直是大众的至爱,是我们心灵的寄托与表达。(5分)(评分标准:答对一项得1分,答对两项得3分,答对三项得5分,意思对即可。)

三、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

揣摩了三千年的心事

丁国强

有关幸福的诗经篇四
《诗经)》

关于《诗经》——概述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多用四言,内容广泛,是我国现实主义的源头。

关于《诗经》——诗经六义

风-民间歌谣

雅-宫廷乐曲歌词

颂-宗庙祭祀的乐歌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即陈述铺叙)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譬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开头)

关于《诗经》——内容

 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表现了他们的不满,以至于深刻的仇恨和愤怒的反抗情

绪。如《魏风·伐檀》,《魏风·硕鼠》

 反映人们的爱情生活和婚姻问题。《周南·关睢》《静女》《卫风·氓》

 反映爱国思想。如《秦风·无衣》

关于《诗经》——艺术技巧

《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句来表达思想感情,使诗歌在音律上和修辞上都收到美的效果。还运用叠字、双声(两个字或几个字的声母相同)、叠韵(两个字或几个字的韵母相同)等修辞手段。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诗歌 总集。

收入 西周到春秋 时期的诗歌 305 首。

汉以前被称为 《诗》 或 《诗300》 。

内容:风雅颂

手法:赋比兴

形式:四言为主

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 现实主义 的源头。

关于《诗经》——编集过程

汉代学者有采诗的说法。统治阶级采诗的目的:

①教育自己的子弟

②娱乐

主要③是为了解人民的反映,考察其政治效果,进一步巩固统治。所谓:“ 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汉书·艺文志》)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靶向式批注

1《氓》字里行间,充满血泪,让人动容,让人心碎,哪些地方是令人动容和心碎的血泪之言?

2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的作用是什么?(暗示着什么?) 3 对“氓”的称谓有多种变化,蕴含着女子怎样的情感?

优点:目标明确、集中

不足:限定学生思维

依赖于教师的问题设计的质量、时

关键在教师对文本的解读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及其开创的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优秀传统。

2、能辨别赋比兴的写作手法,能找出诗歌中有关比兴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3、能体会人物情感,会正确评价人物形象,体察诗歌对个人追求与命运的思考。

教学重点: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体会人物情感,

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

结合注释通读全诗,思考研讨与练习一:《氓》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简单概括情节

叙事线:

恋爱——婚变——决绝

人物分析

诗中女子的形象特点?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勤劳、温柔、坚强,对爱情与幸福有热烈追求,最终无辜、无奈被损害,但对婚姻有较为清醒认识的妇女形象。

情感脉络

通过诵读,体会三个阶段女子情感变化

欢乐甜蜜——怨恨伤感——无奈决绝

“耽” — “悼”—“怨”

从诗中可以看出女主人公对于往事是一种什么心情?

追悔哀怨,有苦涩心酸之味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容若

(以乐写哀,倍增其哀)

上邪

《汉乐府》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女性对爱情的坚贞

作者把女子的伤心怨恨之情写得如此深刻,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1.对比

氓婚前与婚后的态度形成对比。

女主人公与氓对婚姻的态度形成对比。

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性格形成对比。

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思想感情形成对比

2.赋、比、兴手法

赋: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赋);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赋);

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赋)。

《氓》的赋是为了抒情铺垫,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有利于抒发情感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

暑退将寒时 十一月 bì风寒 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

寒风凛冽 没有衣服怎样过冬 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

sì修耕具 举足而耕 yè送饭 亩。田畯至喜。

jùn农官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叙述农夫在一年中所从事的农业劳动,反映了人民的艰苦生活。

《氓》中哪些诗句是比兴句?好处是什么?

内容上:

一、比兴句唤起人丰富的联想。

①女子容颜

②爱情

二、用女子很熟悉的桑树作比,与女主人公劳动女性的身份非常切合(从“抱布贸丝”一句来看,她养蚕做丝),富于生活气息,同时还暗示了她的勤劳。

结构上:

①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使叙事暂时中断,这样就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一览无余; ②所插入的比兴句在内容上又起了暗示作用,读者能从中意识到女子的婚后生活并不美满,因此,叙事的线索似断实连;

③诗的前半部分写婚前,后半部分写婚后,中间的比兴起过渡作用。

《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起兴,以雌雄和鸣的雎鸠,引出“君子”“淑女”的融洽。 概括出诗中成语,理解其含义

①二三其德:形容没有一定的主张。

②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

③白头偕老:夫妇共同生活到老。常用以形容婚姻美满。

④总角之交:指儿时就相识的好朋友。

⑤信誓旦旦:形容誓言极其诚恳可信。

赋,即铺写叙述客观事物以抒发主观思想感情的创作手法。其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叙事,或写景,或抒情,或对话,或议政,或兼而有之。

排比反复句。

叙事: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烘托气氛:将木兰一家人为出征紧张而周密地进行准备的气氛完全烘托出来了。 表现人物情感:木兰积极的从军态度和精心挑选作战器物在在铺陈中得到表现。

比,是借助某些客观事物的形象作比喻,以比附主观思想感情的创作手法,一般称前者为喻体,后者为本体。

一、比兴句唤起人丰富的联想。

比:

①女子容颜:以桑叶的新鲜润泽有光比女子的容颜亮丽润泽;以桑叶的枯黄飘落凋零比女子的容颜衰老、憔悴。时光流逝,蹉跎岁月带走了美貌的容颜,如今已人老珠黄,年长色衰。

②爱情:以桑叶的新鲜润泽有光,生机勃勃比男女主人公初结婚时的浓情蜜意,感情甚笃;以桑叶的枯黄飘落凋零比两人的感情枯竭,爱情凋零,爱已成为了往事。

• 比:比喻“以彼物比此物“

• 以孔雀的美丽比喻兰芝的美丽

• 以孔雀飞时“五里一徘徊”比喻夫妻分离时的不舍

•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 孔雀徘徊反顾为全诗奠定了深沉悲哀的基调,统领全篇,引起下文

兴,亦是一种创作手法,即借助其它事物开头,通过联想,触景生情,再转到本题。其主要表现方式有三:

借物起兴,与后文诗意无关,如“扬之水,不流束楚”(《郑风·扬之水》);

借物起兴,与后文诗意有关,如“有兔爰爰,雉离于罗”(《王风·兔爰》);

以描写自然景物起兴,渲染气氛,寄寓情思,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秦风·蒹葭》)。 ①河边芦苇的露水凝结为霜,以寒霜浓重的秋水岸边的秋凉景色起兴,渲染出深秋的凄凉。(景语即景语)

②以凄凉的秋景,河水的阻隔,衬托出意中人只能遥遥相望,可望而不可即的凄凉伤感的心情。(景语即情语)

自由式批注法示例

•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以你之喜为我乐,以你之怒为我忧,你的喜怒哀乐牵动我的神经,我可以委屈,你不要生气!

品句关键语句——体会人物心理

•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乘”让我第一时间看到你;“望”是我的望眼欲穿,是我的满心期待;“泣涕涟涟”只是因为没见你,失望和思念让我泪花闪闪;“载笑载言”还是因为你,相会和聊天让我欢喜又缠绵。一个纯情少女的痴情模样!

品词关键动词——把握人物形象

三岁食贫;三岁为妇,靡室劳矣;数字三指多年,多么艰辛又勤劳的女子;士贰其行,二

三其德,数字二指不专一,多么善变又不专的男人!

品词数词——对人物塑造的作用;对比的方法的运用

☆恋爱中的女人,处于无我境界;结婚后的女人,处于忘我境界;离婚的时候,才是有我境界;女人呀,一生中要时刻记得你有自我!

情节推进人物变化——谈主题、谈启示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苦海无边,离婚是岸。

运用熟语或成语批注

不足:综合性弱,缺少从整体宏观角度进

行全面考虑。

单身是领悟,

恋爱是失误,

分手是觉悟,

结婚是错误,

离婚是醒悟,

再婚是执迷不悟,

《诗经》中的许多书写爱情的诗歌与“河流”有着密切的关系,以“河边的爱情”为题,写一篇小短文,字数在600字左右。

《氓》《蒹葭》《关雎》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有关幸福的诗经篇五
《诗经》

《诗经》

蒹葭:是秦国的民歌,这是一首爱情诗,写在恋爱中一个痴情人的心理和感受,十分真实、曲折、动人。“蒹葭”是荻苇,芦苇的合称,皆水边所生,后亦有“思念异地友人”之说。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十五国风160篇包括周南、召南、北耳风、庸耳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幽豚风,多是民歌。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雅分为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和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40篇。分周颂,商颂,鲁颂。 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赋: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赋运用十分普遍,能够很好的叙述事物,表达感情。如《七月》叙述农夫在一年中的生活,就是用赋法。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做比喻。如《王风·黍离》“中心如醉”、“中心如噎”,以“醉”和“噎”来比喻难以形容的忧思。

#兴: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大多在诗歌的发端。兴句与下文并无明显联系。

#重章:《诗经》中的重章,许多都是整篇中同一诗章重叠,只变换少数几个词,来表现动作的进程和情感的变化。

#叠句:有的在不同诗章里叠用相同的诗句,如《周南·汉广》三章都以“汉之广矣,不可泳思,不可方思”结尾;有的叠用相同或相近的诗句,如《召南·江有汜》三章在倒数第一 第二、三句分别叠用“不我以”、“不我与”、“不我过”

#重章叠句:是指在《诗经》中,在诗歌的不同段落的同一位置,相同或相近的诗句、诗段重复出现的一种表现手法。这种手法具有回还反复的表达效果与音乐美。为了让表达更完整,更美妙而重复的写法。

#《诗经》中爱情诗的思想内容

1自由浪漫的纯真爱情。

《诗经》产生的年代已是我国原始性的地方文化自由发展的时代,因而此期的爱情诗更多地体现出一种自由浪漫的艺术风格,表现男女青年纯真爱情的诗篇大都写的十分淳朴、热烈、率真而健康。如《周南.关雎》,《卫风.木瓜》

2坚贞的爱情。

《诗经》表现坚贞爱情的诗大都呈现出一股感人至深的力量,读来不觉慨之叹之。如《郑风.出其东门》

3难耐的相思之苦与求嫁女子的心声。

对于热恋中的情人,分秒的离别对他们来说已是难耐的煎熬,“挑兮达兮,在城胭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郑风.子铃》)

4对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痛苦之情。<诗经》中有些诗篇表现了对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痛苦心理,又在爱而不可得、望而不可即的悲凉意境中展现了人类对更广阔更完善境界的不懈追求的心态。(周南.汉广)

5封建礼教压抑下的屈服与反抗。礼教的束缚、干预和压抑往往成为扼杀自由爱情和幸福婚姻的凶手。如《郑风.将仲子》

#〈诗经〉中爱情诗的艺术风格。

1. 优雅的环境描写。《诗经》分爱情诗的艺术性,总的说来是自然、浑朴、绝少雕饰的痕

迹。

2. 浓烈的抒情风格《诗经》爱情诗大都具有强烈的抒情性。这是由诗反映的内容本身所决定的,因为爱情本身就象一首抒情诗。如《卫风.氓》

#《诗经》比兴的艺术手法:

《诗经》的比兴手法一般是触景生情,是写实;往往只是一首诗的片断,是一种比较单一的比喻、联想;比,一般说就是比喻。A.修辞意义的手法,诗经中最常见的一种情形,如《卫风•硕人》中连用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另一种情形是整首诗用比,如《魏风•硕鼠》等。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起

到起韵的作用。A.兴与诗歌情思相关,如《关雎》的起兴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此起彼伏的水鸟和和鸣,比喻青年男女的求偶。B.兴与诗歌情思不相关的,如《唐风•山有枢》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 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 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诗经•周南·关雎•先秦》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有关幸福的诗经篇六
《诗经》

《诗经》原称《诗》,后被列为________ 经典之一,故称《诗经》。 A 儒家 法家 道家

《诗经》约编于________ 时代,共三百零五篇。 C 夏 周 春秋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________ 大多是民间歌谣,反映了当时中下层劳动者的生活状况及精神风貌。 A 《风》 《雅》 《颂》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 。 A 诗歌总集 诗集 诗词

《诗经》收集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共________ 。 B 三百篇 三百零五篇 三百零一篇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________ 大多是最高统治者用于祭祀或其他重大典礼的颂歌,赞美祖先功绩,歌颂苍天恩典。 C 《风》 《雅》 《颂》 《诗经》反映了当时的________ 、典章制度、风俗习惯以及社会各阶层的状况。 A 社会生活 政治制度 现实生活

“国风”共有作品160篇,基本上都是________ ,是《诗经》中最富有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精华之所在。 C 祭祀诗 政治讽刺诗 民间歌谣

《雅》有《大雅》和《小雅》之分,主要是描写________生活的,共计105篇。 B 中下层劳动者 统治阶级 农业生产

“颂”诗分为“周颂” 、“鲁颂”和“商颂”共计40篇,多以歌功颂德为宗旨,是________祭祀及宴会的乐歌。 B 劳动者 统治者 民间

________ 全部收在“周颂” 、“鲁颂”和“商颂”之中。 A 祭祀诗 颂赞诗 怨刺诗 ________ 数量较多,大部分集中在大、小雅中。 B 祭祀诗 颂赞诗 怨刺诗

________ 多是揭露时弊、感叹时艰、讽谕朝政的诗歌。 C 祭祀诗 颂赞诗 怨刺诗 ________ 多见于“国风”中,《关睢》、《氓》等都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优秀诗篇。 A 婚恋诗 颂赞诗 怨刺诗

________ 散布见于“国” 、“雅”之中,反映徭役问题的有《式微》《鸨羽》等。 C 怨刺诗 颂赞诗 征役诗

《诗经》中有关恋爱和婚姻的诗在________ 中数量最多。 A 国风 大雅 小雅 《诗经》最大的成就是在诗歌创作上建立了________ 的优良传统,面向生活,反映现实。

A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相结合

《诗经》的精华在________ 。 A 国风 大雅 小雅

“国风”中以________ 最为精彩动人。 B 颂赞诗 婚恋诗 怨刺诗

________ 选自《周南》,是《周南》的第一篇,也是《诗经》全书的第一篇。 A 《关睢》 《氓》 《汉广》

________ 是《诗经》首篇,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优美动人、影响深远的民间情歌。

A 《关睢》 《氓》 《汉广》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________ A 《关睢》 《氓》 《月出》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窈窕解释为________ C 好看 漂亮 美好貌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淑女解释为________ C 好看的女子 漂亮的女子 善女,好姑娘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君子解释为________ C 男子 正人君子 古时对贵族男子的通称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好逑解释为________ A “佳偶”,理想的配偶 喜欢 追求

《氓》选自________ 。 B 《周南》 《卫风》 《齐风》

《氓》描述了女主人公的恋爱经过,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受尽虐待终被遗弃的妇女形象。氓解释为________ C 人民 男子 民,指那个负心的男子

________ 是一首描写西周农业生产和农夫劳动生活状况的诗,展现他们依据物候变化合理安排农业生产的具体情况。 A 《七月》 《六月》 《采芑》

《七月》成功地运用了________的表现手法。 A 赋 比 兴

《诗经》________中保存了许多优秀的爱情诗,它们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表现爱情主题的作品。 A 国风 大雅 小雅

________就是对事物的直接描写或铺陈。 A 赋 比 兴

________就是比喻,就是用浅显常见而又特征鲜明的具体事物作喻体来打比方,用以描绘或渲染与之有某种相似点的对象。 B 赋 比 兴

________就是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以引起所咏之词”。它往往含有联想、象征、寄寓、烘托、渲染等意味。 C 赋 比 兴

《采薇》选自________,描写了出征多年的士兵在归途中回顾作战的艰苦情况和思颔家乡、思念亲人的迫切心情。 C 国风 大雅 小雅

《王风.采葛》中用“一是不见,如三秋兮”来形容恋情的热切。运用了________的手法。

B 比喻 夸张 借代

《诗经》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其中尤其以________最为出色。 A 国风 大雅 小雅

《诗经》所采用的________的表现手法,对后代文学影响较大。 C 夸张 描写 赋、比、兴

在形式上,《诗经》多是________体诗,多采用复沓方法,创造了浓郁的诗意。 A 四言 五言 七言

《蒹葭》是一首情诗,选自________。 C 诗经卫风 诗经王风 诗经秦风

________ 将农夫一年十二个月中各种农活及其吃、穿、住诸方面情况一一铺陈叙写出来。

A 《七月》 《伐檀》 《蒹葭》

________ 详尽地展现出农夫的劳动生活画面。 A 《七月》 《伐檀》 《采薇》 《诗经》依音乐不同分为“风” 、“ 雅” 、“颂”三个部分。________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 A 风 雅 颂

《七月》基本上按________的先后叙事,以月份为经,以农事、杂事为纬,纵横交错,叙、议结合,既高度概括,而又错落有致。 C 人物 地点 时间

“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取彼狐狸,为公子裘”出自________ A 《七月》 《伐檀》 《采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________ A 《秦风·蒹葭》 《周南·桃夭》 《王风·采葛》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________ C 《秦风·蒹葭》 《周南·桃夭》 《卫风·硕人》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________ A 《王风·黍离》 《王风·采葛》 《卫风·硕人》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________ B 《王风·黍离》 《王风·采葛》 《卫风·硕人》

“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 。_______ A 正统音乐 乐器 歌舞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________ C 《王风·黍离》 《王风·采葛》 《郑风·子衿》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________ C 《王风·采葛》 《郑风·子衿》 《卫风·木瓜》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________ B 《小雅·鹿鸣》 《小雅·采薇》 《小雅·鹤鸣》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________ A 《周南·桃夭》 《周南·关雎·序》 C《王风·采葛》

静女如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________ A 《静女》 《子衿》 《硕人》

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________

A 《硕人》 《静女》 《子衿》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________ B 君子喜欢追求苗条美丽的女子。 容貌美丽、品德善良的女子,正是君子的好伴侣。 男子喜欢美丽、品德善良的女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伊人”指________ C 恋人 爱人 那人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________ A 《王风·黍离》 《王风·采葛》 《卫风·硕人》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________ C 《周南·桃夭》 《秦风·蒹葭》 《周南·关雎·序》

________是一首弃妇的怨诗,全诗以女主人公自述的口吻,倾诉了她从恋爱、婚变到决绝的经过。 A 《氓》 《静女》 《蒹葭》

________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A 《氓》 《伐檀》 《采薇》 ________是一首慷慨激昂的军歌,反映了兵士间团结友爱,同仇敌忾、英勇抗敌的昂扬斗志和爱国精神。 A 《无衣》 《氓》 《静女》

________生动地描写了恋爱青年美丽的约会。 C 《氓》 《采薇》 《静女》 《卫风·氓》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最好的一首________。诗歌通过一个妇女的哭诉,生动地叙述了这个妇女从恋爱、结婚直到被遗弃的完整过程,抒发了她的悲愤与怨恨,客观上揭露了当时的阶级压迫。 A 弃妇诗 婚恋诗 怨刺诗

《硕鼠》便是运用了“________”的手法非常典型的诗。其诗作者将奴隶主喻为大老鼠。诗人发出了”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的愤怒控诉。 B 赋 比 兴 《伐檀》中有一句“河水清且涟漪”,可将它当作“________”的使用,即作者言黄河之水是“假”,控诉剥削者的行径是“真”。 C 赋 比 兴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解释错误的为________ C 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 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离家出走? 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你是什么人啊?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解释错误的为________ B 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指提意见的人没有错误,说的不对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指提意见的人只要用意是好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无所谓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正确的解释为________ A 雎鸠在水中

欢快鸣叫,成双成对。容貌美丽、品德善良的女子,正是君子的好伴侣。 水中的雎鸠在叫,苗条美丽的姑娘,受到男子的追求。 雎鸠在水中欢快鸣叫,君子喜欢容貌美丽、品德善良的女子。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木瓜)正确的解释为________ A 赠我木瓜,回报之美玉。不是为了答谢,而是永合相好。 赠我木瓜,回报之美玉。不是为了回报,而是永远相好。 赠我木瓜,回报之美玉。不是为了回报,而是为了永远和好。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这首诗运用了________手法。 C 描写 比喻 借代和对比

伯兮齃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乐,首如飞逢。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________ A 《卫风·伯兮》 《卫风·硕人》 《郑风·子衿》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是一首________。 C 颂赞诗 婚恋诗 爱情诗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意思是________。 B 高树无荫,所以不能休息。 乔木太高大,爬上去休息是不可想像的事。 高大的乔木,不可以爬上去休息。 指出下列其中一句不是《诗经》中的名句________。 C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指出下列其中一句《诗经》中的名句________。 A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相见恨晚,仰天长叹。 万般柔情,奈何难断。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王风·黍离)错误的解释为________。 C 知我者,说我内心忧愁,不知我者,问我到底有何求。苍天啊,这些是什么人啊! 知我者,说我内心忧愁,不知我者,问我到底有何需求。苍天啊,这些是什么人啊! 了解我的,说我内心忧愁,不了解我者,向我索求。苍天啊,这些是什么人啊!

________写出征多年的士兵在回家路上的复杂感情,在每章的开头,他都唱道:“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A 《东山》 《硕人》 《子衿》

________中有许多情诗,咏唱着迷惘感伤 A 国风 大雅 小雅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讽刺当时统治阶级荒淫无耻的诗________。说他们连老鼠都不如,表现了人民都统治阶级的痛恨和鄙视。 B 《硕鼠》 《相鼠》 《伐檀》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衷。对这首诗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是________。 B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说出征时是春天。“依依”形容柔弱的柳条随风摇摆不定的样子,似乎是为人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说归来时是冬天。“霏霏”是形容雨和雪下得很大,似乎表示欢迎,又似乎表示冷漠。 “行道迟迟”的意思是慢慢地在路上走。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衷。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 A 这首诗运用了起兴的手法。 前四句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以出征时和归途中所见的不同景色对比,写出了内心的伤悲。 这首诗写的是守边战士在归途中的心情,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守边是时的苦况,对从军生活的厌倦,对和平的家庭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硕鼠》便是运用了________的手法的非常典型的诗。其诗作者将奴隶主喻为大老鼠。诗人发出了“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的愤怒控诉; B 赋 比 兴

《伐檀》中有一句“河水清且涟漪”,可将它当作________的使用,即作者言黄河之水是“假”,控诉剥削者的行径是“真”; C 赋 比 兴

《关雎》一诗的开头两句诗,更是典型的________。 C 赋 比 兴

下列各句中的代词类别一样的是________。 A 彼君子兮、逝将去女 适彼乐土 胡瞻尔庭有悬鹑兮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是________问句? B 设问 责问 疑问

解释正确的一项________ 。 C 《无衣》是一首军中歌谣,表现士兵同仇敌忾 慷慨从军的乐观精神和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全诗分三章,采用起兴和重章复唱的手法。 《氓》第三章写女主人公对敢于追求爱情而不能自主的追悔,只用了比喻的手法,自然 贴切而又形象地表达了女主人公对少女的告诫。 《氓》描写一个被遗弃的妇女的不幸遭遇和她对负心汉的强烈怨恨,反映了夫权桎梏下妇女的悲惨命运。诗中女主人公是个敢爱敢恨、果断坚强的妇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解释正确的一项________ 。 C 贰:不专一,有二心 爽:爽快 也:语气助词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 ,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点明全篇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 A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 ,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对于这首诗,下面解释错误的是________。 C 第一节中勾画典型的农村晚景图的诗句是: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第二节中反衬主人公不平静心情的诗句: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点明全篇主旨的诗句是;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无衣》.阅读以上诗,回答问题:对这首诗的词语理解及评价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_。 C 袍:长衣,即战袍。于:语气助词,不译。兴师:出兵。同仇:你的仇人就是我的仇人,引申为共同对敌。 泽:同襗,即内衣。偕作:一起行动。裳:下身的衣服,即战裙。偕行:一同出发。 或同穿一“袍”,或同穿一“泽”,或同穿一“裳”,是说明百姓们从军时贫穷“无衣”,反映了他们悲愤哀怨、无可奈何的感情。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对这首诗的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________。 A 第一节是全诗的总领。为了“同仇”这个目标,所以才能“同袍” 、“同泽” 、“同裳”。 第一、二节诗表达了同心协力共同对敌的决心。反问句的使用,语气强烈,增强了诗句的艺术感染力。 第三节诗句式与前两节相同,但表达的感情与上文不同,主要强调了慷慨从军一同出发这一中心。

下面________不是诗经中的名句。 C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________这首诗是一个被遗弃女子的自诉,她叙述了自己从恋爱结婚到遗弃的过程,对负心丈夫充满怨恨,最后她从痛苦中醒悟过来,表示要坚决同他决裂。本诗从一个侧面揭露了奴隶社会的罪恶。 A 《氓》 《关雎》 《静女》

对下面《氓》中的诗句解释有误的是________。 C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年轻貌美;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女子面容憔悴,被遗弃的痛苦; “于嗟鸠兮,

有关幸福的诗经篇七
《诗经》

《氓》教案

一.检查预习情况

匪:fēi 愆:qiān 将:qiāng 载:zài 于:xū 说:tuō

徂:cú 汤:shāng 裳:cháng 靡:mǐ 隰:xí 角:jiǎo

二.播放录音,同学梳理字词

三.齐读,请四位同学分别讲述本首诗的内容

全诗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感情基调?

恋爱(第一、二章) —— 热情、幸福

婚变(第三、四、五章)—— 怨恨、沉痛

决绝(第六章) —— 清醒、刚烈

四.提问教读

1、在第一节中,诗作的叙事节奏颇似电影蒙太奇手法,选取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来表现。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这三个场景。

明确: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约期相别

2.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蚩蚩”,忠厚老实

3.氓是如何来提亲的?女主人公怎样对待他,是否马上答应了他?

男主人公:“抱布贸丝”,假借物物交换的买卖来和我谈婚事。

女主人公:深情远送“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婉言拒绝“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4.男主人公是如何回复女主人公的话?婚事是否谈成?

男主人公:(想象)生气

女主人公:“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5、提问:在这些场景中表现了两人什么性格?姑娘与心上人约定了婚期,在漫长的等待中,姑娘是什么样的表现?

明确:男青年表里不一、急躁、任性

姑娘则温柔、体贴、情深意重、 传统 、 善解人意。

“乘彼”等六句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热恋中的少女的心理及表现。

“复关”大概是男青年的居住地。姑娘一会“泣涕涟涟”一会儿“载笑载言”,足见对男青年的思念及深情。恋爱中的姑娘是那样的天真、活泼、热烈。

6.结婚前氓做了什么?结果如何?“尔卜尔蓍,体无咎言”

7.结婚前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男:对婚姻很郑重其事,认真

女主人公:痴情

8.女主人公为什么突然写到“桑树”叶落前和叶落后的变化,这是什么手法?

看到桑树想到其荣枯前后,如同自身命运比兴

9.女主人公对女子发出什么感慨?你如何看待她的观点? 无与士耽

10.女主人公婚后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她认为婚姻悲剧的过错在哪里?

三岁食贫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11.周围的人是如何看待女主人公?咥其笑矣

12.婚后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男:不体谅人 暴躁 三心二意

女:勤劳肯吃苦 任劳任怨 专情柔弱

13.最后一段中女主人公对男子表现出一种什么态度?“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暗含什么意思?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决绝分离的态度

比兴,一方面说自己的愁思,另一方面也表明自己的态度,对男子的忍耐也有极限 男:易变

女:决绝,刚强

五.深化探讨

1、 从文化视角体会当时的风土人情。进行今昔对比,体会人物的特点。

明确:“抱布贸丝”原始的物物交换,造成了人与人之间交流范围的狭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精神领域的道德方面,尤其爱情观方面,少了更宽泛的选择范围,他和她上演了悲剧。她:温柔体贴,情意绵绵,嫁作他妇,任劳任怨,遭受暴虐,失望决绝。他:喜请良媒,娶她为妇,感情变换,虐待其妻。

2.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

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3.赋比兴手法在本文中的应用

全文用赋,“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比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以斑鸠贪吃桑葚为例告诫女子不要为爱着迷。(孔子“过犹不及”)

以桑叶新鲜润泽的自然情状喻女子年轻貌美之情状,也指两人恋爱时情意浓密;以桑叶枯黄掉落的自然情状比喻女子年老珠黄之情状,也指氓变心感情枯竭。同时由桑树引发对自己年长色衰,惨遭遗弃的叙述,这是“兴”。整体看有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爱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

六、讨论题:

1、他们的婚姻失败除了氓的变心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2、女主人公婚变后还有没有可能获得幸福?

《卫风 氓》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2、 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3、 《氓》的情节和主题。

重点难点

1、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

3、《氓》是一首叙事诗,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教学过程

一、 简介《诗经》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领头的羊,共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

二、简介《氓》

《卫风 氓》是一首叙事诗。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氓》在回忆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比兴手法的运用,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三、诵读诗歌,然后根据课后的注释来翻译课文。

诵读时要注意,《诗经》是典型的四言诗,它的节奏韵律非常明显,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注意一些重点字词的注音和解释。

四、情节和主题

《氓》是一首叙事诗。叙事诗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请一位同学说说故事情节。

全诗分六章,第章十句(十个分句,可分成五个复句)。

第一、二章追述恋爱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劝氓“无怒”;“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

第三五章追述婚后生活。第三章,以兴起,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第四章,以兴起,概说“三岁食贫”,“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作者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下面是全诗叙事结构和感情基调:

[板书]

情节) 恋爱 婚变 决绝

(章句) 第一、二章 第三、五章 第六章

(诗句) 秋以为期 无与士耽 亦已焉战

载笑载言 士贰其行

至于暴矣

(基调) 热情、幸福 怨恨、沉痛 清醒、刚烈

诵读全诗,要安排好抑扬顿挫的语气语调,反映情节发展的节奏,表现女主人公感情的基调。

五、鉴赏要点

1、回忆和对比

《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对比。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我”纯真、热情。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更突出的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对比。婚前,“氓之蚩蚩”,婚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凶暴起来。在恋爱、生活的对比中,女主人公还认识到了有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从痛苦的经历中等到了教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

耽兮,尤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她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特点。

2、《诗经》开创比、兴手法

《氓》中第三四章用了兴的手法。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又桑叶鲜嫩,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意是相连的。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

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

六、背诵本诗

七、课后思考

请把本文和读本上的两首诗作简要的比较。

《采薇》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常识:风、雅、颂、赋、比、兴。2.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3.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4.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教学时间]一课时

[学习步骤]

一、了解《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魏、唐、秦、陈、桧、曹、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业的。

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二、学习《采薇》

1.学生朗读,整体把握。思考讨论: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2.再读诗歌,疏通词句。

3.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

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及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

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

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

4.赏析:诗末章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王夫之在《薑斋诗话》里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读罢全诗,我们仿佛看见一个身心憔悴的戍卒,冒着大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大雪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

三、布置作业:背诵最后一段。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下一篇: 快乐诗句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