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星星月亮的诗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20    阅读:

星星月亮的诗篇一
《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居秋瞑》)

《宿《山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里馆》)

(李白:(李白:(王维:《月《古《竹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中秋》)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1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1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3、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居易《暮江吟》

1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15、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洒》

1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17、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8、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19、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星星月亮的诗篇二
《儿童诗星星》

星星

晚上,寂静的天空中有月亮, 还有小星星。

星星在一闪一闪的,

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

他似乎在说

劳累了一天的大人们, 早早歇息吧!

学习了一天的小朋友们, 甜甜的进入梦乡吧!

亲爱的爷爷奶奶们,

能有一个甜美的梦。

还有,还有……

可爱的小鸟,

快快飞回树林里的鸟巢吧! 鸟妈妈正在为你担心呢。 淘气的小猫咪,

快回到主人身旁。

撒了一天野的小狗狗们, 快回到自己的岗位上, 守护主人的安全。

黎明快来到时,

星星也该休息了,

繁忙的一天又要来了。

三(3)班 李加禾

星星月亮的诗篇三
《古典诗歌中的八种经典月亮》

古典诗歌中的八种经典月亮

孙绍振

八种经典月亮之一——新月和圆月

中国古典诗歌的月亮是诗的意象,并不是客观的想象,而是主观的某种情感特征与客体的某一特征的猝然遇合,极富中国的民族特色。全世界人民心目的月亮各有特色。飞白先生在《比月亮――诗海游踪之二》说“诗人代表着民族的眼睛,据我的统计,圆月在中国诗中(另外还有日本诗中)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世界其它地区,因此完全可以概括地说‘中国的月亮比外国圆’。这证明我们见到的月亮,不是月亮的物象,天上的月亮同是一个,但是我们见到的月亮是不同语言的格式塔,中国月亮的格式塔是圆月(按因为有团圆的联想),法国和中东月亮的格式塔是新月,法国和中东甚至在民族特色食品上也有体现。你们知道,中国月饼是圆的,而著名的法国‘月饼’croissant,直译是词义就是‘新月’,形状也是新月形的。”(按,这就是所谓的羊角包)。飞白先生还指出,在法国人的想象中,新月意和镰刀联系在一起,意谓着“丰收”“光辉的前景”“善”“吉祥”和“完成”。这一点和中东人的想象有相近之外,不过在阿拉伯人的想象中,新月的颜色是绿的。他们的历法是根据月亮的盈亏来计算的,“新月是人事和朝谨的计时,斋月的开斋和封斋也是看新月。为了迎接新月,专用白银制作祭祀法器。作为牧民,他们的原始图腾是一对公羊角,两解弯成弧形,构成的正是一对新月的形状。”故中东和法国诗歌中,多有歌新月而不是圆月之作。[1]

月亮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一个传统的母题。在对月亮的天体性质有科学认识的时代,月亮和太阳一样很容易触发诗人的想象和意象。太阳,最初,在诗人们心目中,比较自由,不但有赞美的,而且也有咒骂的:“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尚书•汤誓》)。)在那农业社会,太阳对于农作物,是太重要性了,这就决定了歌颂性的意象在太阳上凝聚起来了。扶桑、若木的神话典故,驾苍龙,驰赤羽的意象,最后竟成了至尊所独享,日为君象的性质就固定下来,而诗人与太阳的关系,除了葵藿倾心(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的忠贞以外,竟没有任何想象余地。赞美太阳,就得贬低自己。自己跪下来,君王才显得伟大。但是,月亮却不同,月亮在中国古典诗歌里,比较平民化,比较人性化,和人的悲欢、亲情和爱情,骨肉之间的悲欢离合紧密相连。赞美月亮不但不意味着一定要贬低自己,恰恰相反,往往是展示自我,美化自我。月亮早在《诗经》就是佼好的意象:“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国风•陈风•月出》)以月光临照天宇吸净显示感情的纯净。经过了千百年的审美积淀,在曹操的《短歌行》中,“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是以月的无边透明,美化忧愁的无限的。谢灵运的“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写明月透明与雪色之白融为一体。让朔风劲吹其间,长驱直入,从质上,为这个纯净的宇宙定性为“哀”,从量上,显示整个宇宙的悲凉。到唐代月亮意象的符号意味在思乡的亲情上趋于稳定。这个意象具备了公共性。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之所以不朽,就是因为它表现了乡愁在潜意识中敏感到不触而发。但是李白在月亮的这个意象上的贡献并不限于此,而在于突破了这个意象公共的单一性,展开了想象的多样性。在李白现存诗作中,不算篇中间出的月亮意象,光是以月为题的就达二十余首,从月亮意象衍生出来的群落,其丰富和深邃,大大超过唐宋以来的一切诗人。李白赋于月亮以自己的生命,使月亮焕发出多元的生机,改变了它作为观赏对象的潜在成规,月亮和李白不可羁勒的情感一样运动起来,静态的联想机制被突破了,随着李白的情感变幻万千。当他童稚未开,月亮就是“白玉盘”“瑶台镜”(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当友人远谪边地,月光就化为他的友情对之形影不离地追随(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

西)。月亮可以带上他孤高的气质(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也可以成为豪情的载体在功成名后时供他赏玩(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嵋月)。金樽对月意味着及时享受生命的欢乐(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对月可比可赋,无月亦可起兴(独漉水中泥,水浊不见月。不见月尚可,水深行人没。)抱琴弄月,可借无弦之琴进入陶渊明的境界。 “明月出天山,沧茫云海间”中的月带着沧凉而悲壮的色调,“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断,总是玉关情”,思妇闺房的幽怨弥漫在万里长空之中,幽怨就变得浩大。月对于李白来说,月不但可以“待”(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而且可以“邀”,视之为自己孤独中的朋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不但可以咏歌之,“弄”(弹奏)之,甚至可以“揽”(“欲上青天揽明月”),使之交织着“逸”兴和“壮”思。在他以前,甚至在他以后,没有一个诗人,有这样的才力营造这样统一而又丰富的意象。虽然皎然也曾模仿过,写出“吾将揽明月,照尔生死流”(《杂寓兴》),只是借月光的物理性质,而不见其丰富情志。千年以后,毛泽东“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艺术上亦粗放,不能望其项背。这里选择的月不是被“弄”“邀”“揽”而是可以“问”的。但是这种问并不仅仅限于屈原式的对神话经典的质疑 (白免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而且最深邃的是是对生命苦短的传统母题的反思和突破。

八种经典月亮之二——李白《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在那远距离交通不发达的古代,月亮的意象和亲游子思乡和闺怨的结合为一体,似乎已经成了想像的定势。但是,李白在这首古诗(古风)中,却对月亮的固定母题进行了一次突围。突围的关键,就在题目中的一个“问”字。

为什么会“问”起来呢?

在这首诗题目下面,李白自己提供了一个小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这个贾淳是什么样的人士,目前还不可考。但是,他居然“令”李白问月.这里有两点值得分析,一是,他与李白的交情不一般;二是,看来,这位贾淳先生,对于当时的诗中,关于月亮的流行写法有看法。一般写写月亮的题目大抵都是描述性的,如春江花月夜,或者闺中月、关山月,最老实的就是一个字:月,或者:咏月,到了拜月,步月,玩月,就是挺大胆的了。在全唐诗中,光是“望月”为题者,就有五十首。可能是这位贾淳先生对这样的单调的姿态有点厌倦了,所以才敢于“令”李白来一首“问月”。李白之所以接受这样的命令,可能也是受这个“问”的姿态所冲击,激发出灵感来。要知道,向一个无生命的天体,一种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发出诗意的问话,是需要才情和气魄的。在唐诗中,同样是传统母题的“雪”,也有对雪,喜雪、望雪、咏雪,玩雪,但是,就是没有问雪。在贾淳那里,“问”就是一种对话的姿态,但是,到了李白这里,则不是一般的问问,而是“把酒问”: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这是李白式的姿态,停杯,是把酒停下来,而不是把杯子放下来,如果是把酒杯放下来,就和题目上的“把酒问月”自相矛盾了。这种姿态和中国文学史上屈原那样的问法是不太相同的: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出自汤谷,次于蒙氾。自明及晦,所行几里?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屈原更多的是,对天体现象的追问:老天怎么安排天宇的秩序,为什么分成十二等分,太阳月亮星星是怎么陈列的,太阳从早到晚,走了多少里,而月亮的夜光,消失了怎么会重新放光。凭着什么德行?这是人类幼稚时代的困惑,系列性的疑问中混淆着神话和现实。屈原的姿态是比较天真的,但是,李白的时代文明已经进化到不难将现实和神话加以区别

的程度。故李白要把酒而问,拿着酒杯子问,姿态是很诗意的,很潇洒的。酒,是令人兴奋的,也是令人迷糊的。酒是兴奋神经的,又是麻醉神经的。酒在诗中的功能就是让神经从实用规范中解脱出来,使想象和情感得以自由释放。故在诗中,尤其是在李白的诗中,”把酒”是一种进入想象境界,尽情浪漫的姿态: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这里提出了一个矛盾,人攀明月不可得,说是的是,十分遥远,而月亮与人相随,说的是十分贴近。这就构成了一种矛盾,似乎是很严肃的。但是,这完全是想象的,并不是现实的,因而是诗意的“无理而妙”。人攀明月,本身就是不现实的。月行却与人相随,关键词是“相随“,也是不是现实的。月亮对人无所谓相随不相随。相随不相随,是人的主观感受,是人的情感的表现,这种情感的特点是什么呢?月亮对人既遥远,又亲近到紧密地追随。这种矛盾的感觉,把读者带进了一个超越现实的境界,天真的、浪漫的境界.接下去,并没有在逻辑上联贯地发展下去,而是一下子,跳跃到月亮本身的美好上去: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这两句换了入声韵脚,同时也是换了想象的角度。上句的关键词是“皎”,是比洁白更多一层纯净的意味。有了这一点,诗人可能觉得不够过瘾,又以“丹阙”来反衬。纯净的月光照在官殿之上。这里的丹,原意是红色,皎洁的月亮照在红色的宫殿之上。丹阙,似乎不一定在色彩上拘泥原意,可直接解作“皇宫”:古代五行说以五色配五方,南方属火,火色丹,故称,南方当日之地,引申为帝王的。如:丹诏(皇帝的诏书);丹跸(帝王的车驾);丹书铁券(皇帝颁给功臣使其世代享受免罪特权的诏书)。丹阙就是帝王的居所。下面一句,则写月之云雾。不是说云雾迷蒙,因为云雾是黑白的,而这里却说是绿烟。绿的联想是从什么地方生发的呢?我想应该是从飞镜来,今天,我们用的镜子是玻璃的,没有绿的感觉,而当时,镜子是青铜的。青铜的锈是绿色的,叫做铜绿。有了绿烟,不是不明亮了吗?但是,这里的铜绿,是被“灭尽”了的,一旦被月光照耀,就是发光了。但是不说发光,而说“清辉”焕发。清与绿有一点联想的自然,还有一点透明的意味,辉,也不像光那样耀眼,有一点轻淡的光华。全联从“飞镜”到“绿烟”到“清辉”构成统一互补的联想肌理。这是一幅静态的图画。接下去再静态,就可能单调,所以李白让月亮动起来: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这个动态的特点是,第一,幅度是很大的,一是从空间上来说,从海上来,到云间没。从时间说,从宵到晓。第二,从活生生的“来”到神秘的“没”?到这里,语气是既可以是疑问,又可以说是感叹。这是本诗许多句子的特点。因为诗人虽然是问月,但是,并不指望有什么回答。只是表达自我对现成现象的质疑和惊讶。倒是下面的句子真格地问起来了:

白免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好像是对神话的发问,也并不在乎有什么回答,只是诗人的感兴。这在他的《朗月行》中也曾经发出过“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白兔捣药,老是捣个没玩,和谁一起享用呢?这好像不过是问着玩玩而已。其实,深意隐约可感。句子中的那个“孤”字。白兔是不是有伴,嫦娥是不是有邻?孤独感,而这正是诗人反复强调的意脉,而这也是他与屈原不同的地方。接下去,跳跃性就更大了。一下子跳到: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这种孤独感,从哪里来的呢?这是这首诗的主题的关键。值得细细分析。

第一,生命在自发的感觉中,并不是太暂短的,而是相当漫长的。然而,一旦和月亮相比照,就不一样了。 “今月曾经照古人”,那就是说,古月和今月,是一个月亮。今人中却没有古人,古人都消失了。生命是之暂短的主题就显现出来了。第二,“今人不见古时月。”本来月亮只有一个,今古之间,月亮的变化可以略而不计,不存在古月和今月的问题。但是,李白作为诗人,却把“古时月”和“今月”作了区分。这是一个想象的对比,有利于情感的抒发,好像真有古月和今月之分似的。有了古今月亮的区别,古人和今人的

区别就很明显了,由于古人已经逝去了,他们感觉中的月亮,已经不可能重现了。把古月今月对立起来,不过是为了强调古人和今人的不同(暗示生命的大限)。第三,虽然古人今人是不同的,但是,他们在看月亮的时候,其命运又是相同的: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古人今人虽是不同的人,然而在像流水一样过去这一点上是一样的。[1]和明月的永恒相比,在生命的暂短这一点上,古人今人毫无例外的。这似乎有点悲观,有点宿命。但全诗给读者留下的印象似乎并不如此,相反倒是相当开怀的。原因在于,李白对生命苦短,看得很达观。最后用这样的话,来作结:

惟愿对酒当歌时,月光常照金樽里。

对酒当歌,其中的当,是门当户对的当,对也就是当,并不是应当的当。这是用了曹操诗歌中的典故。但曹操是直接抒发人生几何的苦闷,!而李白则是,用一幅图画,这幅图画,由两个要素构成,一个是月光,一个是金樽。本来月光是普照大地的,如果那样,就没有意味了。只让月光照在酒樽里,也就是把其它空间的月光全部省略。让月光所代表的永恒和金樽所代表的对暂短生命的欢乐,二者统一为一个意象。暂短的生命由于有了月光,就变得精致了。永恒不永恒的问题被诗人置之脑后,诗人就显得更加潇洒了。

这几句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属于千古绝唱一类。除了因为表现出当时士人对生命的觉醒之外,还因为其思绪非常特殊。在自然现象的漫长与生命的暂短,在人世多变与自然相对稳定不变的对比中显示出一种哲理的深刻。在艺术上,之所以能够这种把生命暂短的悲歌转化为欢歌,原因还在于,其月亮的意象的奇特和心灵对话的自由。

李白没有辜负老朋友贾淳命意的期望,这首诗成为神品。对后世许多诗人产生巨大影响。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辛弃疾《太常引》(一轮秋引转金波)《木兰花慢》(可怜今夜月)。王夫之在《唐诗评选》卷一中说到这首诗“于古今为创调,乃歌行必以此为质,然后得施其体制。” [2] 此话,在今天的读者来看,可能有点隔膜。关键词是“歌行”,说的是,这首诗是歌行体,是李白时代的“古诗”。这种古诗与律诗、绝句不同,不讲究平仄对仗,句法比较自由,句间连贯性比较强,古人、今人,古月,今月,作相互联绵地生发,明明是抒情诗,却似乎在推理,用的不是律诗的对仗,而是流水句式,情绪显得尤为自由、自如。

八种经典月亮之三——李白《月下独酌》

孙绍振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後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一首以月光和酒为意象的主体。但从根本上与《把酒问月》是不相同的。把酒问月的

姿态已经是够浪漫的了。这一首,仍然有把酒,举着酒杯的姿态,但是,不同在于,没有把月亮当成被问的对象,而是在想象中把它当作有生命的大活人. 可以说是与月共舞以反抗孤独五重奏。

在内涵上,这一首也和上面一首不太相同。从标题上看就很清楚。月下独酌,关键词是

一个“独“字。也就是孤独。前面一首《把酒问月》,还有一个朋友在边上窜缀他问月,而这里的诗意,就从没有朋友的感觉中激发出来一开头,就是: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很孤独,只有自己一个人,没有一个亲人,话说得很直白。属于直接抒情的手法。孤独的

主题,在唐诗中,以独坐、独游,独往、独酌、独泛、独饮、独宿、独愁为题者甚多,孤独比之群居,更受诗人青睐。李白有许多孤独为题的诗,似乎对独酌之美更有体悟。光

是以独酌为题的主诗他就写了七首。这一首是从《月下独酌》四首中选出的。

其实其它几首也是很精彩的:如其三中说:“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在醉意中可以忘却生死、荣辱等等的痛苦。正是因为这样,酒才是超越圣贤、神仙的自由的象征: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这就显示出来孤独之饮,关键在于可以忘却痛苦,;孤独是寂寞的,然而又是高傲的,不为世俗所拘束的,达到自由的精神境界的。当然,所有上述的诗歌,都是一种豁达的人生之悟。但是,这种豁达,是一种直接激情的表白,以痛快淋漓,极端化,不留余地为特点。而我们面前的这一首,则是想象意象群落的描绘: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本来是独酌,没有亲人。本诗的立意就是在要打破孤独,举杯邀月,把月亮当成朋友这是第一层次。对影成三人,这是第二层次。层次的上升,强化了欢乐的氛围,但,同时也增添了孤独的色彩。本来在中国诗文中,“形影相吊”是孤独的表现,李密在《陈情表》中创造了这种经典性的意象.但是,李白却把它变成了形影相邀,造成成了排除反抗孤独的意境.更精彩的是,李白把形影相吊的意象群落,变成形影共舞,把它与自己的生命的特殊体悟结合起来.李白所强调的是,毕竟月亮和影子并不是人。把月亮和影子当成朋友,恰恰是没有朋友的结果。正是因为这样,这里抒发出来的感情,不是一般单线的,而是复合的,一方面是想象中解脱自由,一方面则是现实的孤独压力,其间交织着欢乐和悲凉。这一点到了下面情绪就酝酿着转折了: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毕竟月亮和影子的友情,缺乏人的特点,月既不解饮,也就是不能解愁,影子随身则更是

徒然的,对影成三人,就完全是空的。这不是把想象境界彻底解构了吗?不然: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虽然是月亮和影子是没有生命的,但是不能因此而陷于孤独的痛苦之中。还是赶紧行乐,

享受生命欢乐。只要我进入欢乐的境界,月亮和影子的“徘徊”“零乱”,就有了生命的动态。但是,这种动态并不是生活的真实,多多少少是有点醉时的幻觉的。那是不是值得多虑呢?不!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哪怕是暂时的欢乐,也是应该尽情享受的,一旦真正醉了,没有感觉了,分散了,也不是悲观的理由。为什么呢?这里隐含着诗人在人世孤独的悲凉。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在天上,在银河之上,会有相逢的日子。这当然是一种自我安慰,安慰中有沉重的无奈,

但是,更多的是对孤独的反抗。

这首诗发挥了古风的自由体的,不以传统的比兴取胜,更不属于成为套路的情景交融, 完全是直接抒发,又不是一般的直接独白,而是在想象中层层推进,其想象之奇特,之精致,是其成功之道,但是,其想象之所以奇,又由于其想象逻辑之曲折。首先,其曲折的特点是一再向相反方面转折。第一次反向转折,是举杯邀月,使孤独感减少,进一步转折,则是对影成三人,使孤独感变成了欢聚感。第二次反向转折,月不解饮,影徒随身,则复归孤独。第三次,则是,坚持反抗孤独,“行乐须及春”。这种及时行乐的母题,是古诗十九首早就确立的,不过写得天真直白,而李白的杰出就在于将之美化,美化的关键

星星月亮的诗篇四
《关于月亮的诗和词》

星星月亮的诗篇五
《儿童诗创作:月亮 五(4)班部分学生作品》

儿童诗创作:月亮 五(4)班部分学生作品 您的位置:首页-->学生频道-->作文精选 儿童诗创作:月亮 五(4)班部分学生作品 来源: 作者:濮鲜花 录入:濮鲜花 发布时间:2009-6-4 16:05:37 五(4)班儿童诗创作,主题是月亮。大家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创作了许多有趣的儿童诗,现选部分供大家欣赏、 邵可璇茫茫的宇宙就像一张嘴巴, 这张嘴巴很喜欢吃糖, 里面有许多种口味的糖果: 荔枝味的、葡萄味的、苹果味的…… 可它最喜欢月亮这颗柠檬味的糖果。这张嘴巴舍不得吃月亮, 虽然有时嘴馋,却只是偶尔舔一口,尝尝味道于是月亮便时而圆,时而有一个缺口了。。卢璐月亮就像一个棒棒糖,它的香味引得旁边的小星星口水直流,有时实在忍不住了,偷偷地咬上一口,甜得它们咧开嘴巴一个劲地笑,月亮妈妈见了,也开心地笑了。巫佳妍月亮就像一个大大的棉花糖十分柔软每天都精心呵护着自己的孩子们看着星星们活蹦乱跳心里便和可口的棉花糖一样甜月亮姑娘也吸引着天上可爱的玉兔们和星儿们她们不时忍不住咬上一口眼看月亮姑娘越来越小星星们便茁壮成长起来周璐月亮像一位善良的姐姐,吐洒着点点月光,照耀大地月亮就像一位神秘的魔术师,有时又圆又亮,有时又尖又弯,有时遮住了笑脸,有时全部显露出可爱的脸庞张明希月亮,你是什么?我觉得你是一面镜子,把太阳的光辉送给地球,为我们的夜晚带来光明。月亮,你是什么?我觉得你是一扇门扉,接连着天上和人间,当十五来临,天神来观察人间,你便把门大大打开。刘倩寅月亮像什么?它像一位奇妙多变的魔术师,它一会儿把自己变得像小船一样瘦,一会儿又把自己变得像西瓜一样胖……它总是不停地换着造型

,摆着不同的POSE。月亮像什么?它像一只顽皮的皮球。每天都要在地上来回打滚。直到没了气,干巴巴的,才不得以请来小精灵为它吹上一口,就这样反复着……月亮像什么?它像一块特别大的棉花糖,松软极了,还富有弹性。所以,宇航员叔叔可以蹦得很高很高!赵玥月亮像月饼,有时会被一些馋嘴的小星星给咬上一口;月亮像小船,有时载着嫦娥姐姐在宇宙中玩耍;月亮像摇篮,有时玉兔宝宝会在里面和嫦娥姐姐做游戏;月亮像新娘,看月十五时会穿着红妆展现一下自己的身段呢!瞧,月亮多爱美!顾雨菱月亮像一个大嘴巴,像天空的嘴巴。你瞧,当天空看着一位位学生经过不懈的努力成为栋梁之时,月亮就变成了月牙儿,咧开着嘴,欣慰地笑了。你看,天空无意间发现如今家长们只用成绩来衡量孩子,月亮就变圆了,惊讶得张大了嘴,充满了疑惑。方文静月亮,月亮就像冰糖葫芦嫦娥姐姐心灵手巧把桂花酿成甜甜的蜜涂在月亮上。每当正月十五,令人垂涎三尺的冰糖挂在天上,把我们这些馋猫馋的呀、、、、、、咦?月亮怎么缺了一口?哦,我们造出了太空飞船,飞到月亮上,把它咬了一口。田兴姝月亮像什么?像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喜欢,在夜里,轻轻地,看着我们美丽祥和的大地。月亮像什么?像摇篮这是漂亮的摇篮。它喜欢,在夜里,静静地,带我们进入甜美的梦乡。月亮像什么?像神灯,这是奇异的神灯。它喜欢,无私地,为迷离的人们指引方向。耿以非月亮像一颗珍珠,每一个月都要展览。星星们实在不敢看那美丽的珍珠,生

怕人们的目光,被她吸引。于是,在展览结束之际,她们才出门,欣赏着夺目的珍珠。吕雅秋月亮呀,你好像一个大月饼,香味把小星星们引过来了,馋嘴的小星星们,你一口,我一口,吃的还成一点了。又来了一批小星星,把剩下的也吃光了。月亮呀,你还像一张嘴巴,天爷爷一惊讶,你就变圆了。天爷爷高兴了,笑了,你就变得弯弯的了。韩煜月亮像一面镜子,是王母娘娘在过100大寿时送给长夜姐姐的,每天夜晚嫦娥姐姐都要照一照,看看自己美不美。有一天嫦娥姐姐不小心将镜子摔碎了,碎片变成了一颗颗闪烁的小星星。月亮像一个大月饼,在星星宝宝饥饿时,它总会慷慨地献出自己。王梓轩月亮像农民的工具,你看:圆圆的,像农民挡烈日的草帽;弯弯的,像农民的弯刀,为他割麦子、割杂草。消失了,怎么回事?哦,原来是冬天了,农民伯伯收起了农具,回家过年去了!这就是变化无常的月亮。张影月亮像一个挂在夜空中的吊灯,又大又亮,为在行走的路人照亮,加夜班的人们很喜欢它。月亮像一顶漂亮的帽子,又圆又美,给人们做装饰,姑娘们很喜欢它。朱泓汀月亮妈妈很慈祥,她弯弯的时候就像一个温暖摇篮,让星星宝宝坐在上面,摇啊摇,摇啊摇……月亮妈妈圆圆时她就像一个美味大月饼,星星宝宝都馋得想吃一口。月亮妈妈真是太慈祥了! 以下是引用片段:查看评论 上一篇:刮“风”(新鲜事) 下一篇:区征文一等奖:我心目中的南京外滩  版权归属南京市下关区第二实验小学 联系电话:85506964地址:下关区和燕路东井村三号 邮编:210028 E-Mail:njxgesx@126.com

星星月亮的诗篇六
《星星和月亮》

夜晚,大地万籁无声,天空被一个大黑幕罩着,金色的月光撒在大地上,暖暖的,人们都在赞叹着:“真不错!真美!”月亮高兴极了!人们欣赏着!

可这一下,星星可不乐意了。一颗星星想:凭什么我们星星家族就就只能给月亮家族做点缀呢?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取而代之呢?难道我们星星家族就只能一辈子做点缀吗?还有,历代文人墨客的诗句中这么多都是有月亮的,什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如果没有这讨厌的月亮,这诗句说不定就会变成“海上生明星,天涯共此时”了!那该多爽呀!都怪那讨厌的月亮!星星越想越生气,最后,星星忍无可忍,来到月亮的旁边,想找月亮讨个说法。

“ 喂,你在天空中风光了这么久了,也该让让位了吧!”星星傲慢地说。

星星说的话让月亮听见后,月亮可生气了。反驳道:“你自己没本事,还怪我吗?

再说了,我当老大这是很自然的,几百亿年来都是这样的。就凭你?想让我让位?门都没有,哼!”

星星气得暴跳如雷,说:“你凭什么指责我,你都占了天空这么久了,难道不应该让位吗?再说了,„新陈代谢嘛‟这么简单的道理你都不懂吗?”

月亮本来就有点生气了,一听星星这话,更是火上浇油:“你自己没本事,还怪我!真是的!没道理,哼,懒得理你!”

月亮和星星不停的争吵,最后,月亮被逼无奈,终于离家出走,到太阳系去打工了!这下星星们可高兴了,月亮被轰下了台,天空是星星们的了!

可是,人们很快就发现了,咦!月亮呢?月亮到哪里去了!只有星星在天空中也太单调了吧!这不符合人们的审美标准呀!同时,人们也感受到了:太可怕了!天空中竟然只有星星了!月亮竟然不见了!可人们却不知道,这是争强好胜的星星把月亮逼走的,人

们也不知道,月亮有些小家子气,星星才说几句月亮就离家出走了!人们只有疑惑和惊慌,以为将会有什么灾难降临!

可是不久,月亮又回来了!这次是太阳公公把月亮送回来的,并跟星星和月亮说了一番话。可是争强好胜的星星和小家子气的月亮并没有听太阳公公的劝告,还是在闹矛盾。不过还好,这次,他们换了一种吵架方式,那就是沉默,互相的,都不理对方! 所以,现在,大家看见月亮并没有和星星贴得很近!

那就是星星和月亮还在闹矛盾呢!

星星和月亮吵架了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我想世界上如果没有这些星星,就少了许多乐趣;我想夜晚如果没有月亮就没有光明;我想让月亮和星星天天都在夜晚绽发光彩,给

人们光亮。

一天夜晚就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了:月亮伸了伸懒腰从床上爬起了,匆匆忙忙去了天上,到了那里一看星星们都没在,生气的就在天上发牢骚,大喊大叫。星星们听见了就赶忙去了,月亮就对星星大叫说:“怎么现在才来,看都迟到了半个小时,有没有纪律啊?”星星反驳道:“我才没有呢,你再看看是你早来了,哼,还有脸说我们。”月亮从裤兜里拿出来工作表一看星星们来的正急时。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给星星道了歉。

这个短篇作文就是要告诉大家:以后同学之间不要无缘无故的发生矛盾了,要友好相处。

星星月亮的诗篇七
《关于月亮的诗文》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