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赞美爱情的诗经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27    阅读:

赞美爱情的诗经(一)
《诗经中描写爱情的诗句》

《诗经》中描写爱情的诗句

《诗经》中描写爱情的诗句有很多,我最喜欢其中的两句,第一句是“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第二句是“绸缪束薪(楚),三星在天(户),今夕何夕,见此良人(粲者),子兮子兮,见此良人(粲者)何!”。 第一句出自《诗经.邶(bâi)风.击鼓》,原文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电视剧中把“说”通假为“悦”,显然是错误。在网上查找了一下张氏原著,也同电视剧一样,不知是张氏之误,还是盗版之错。是不是张氏根据剧情有意更改?我想不会,正因为“说”可以通假“悦”,所以在这儿没有人会冒着被人误解的风险这样改。这一句中,“契阔”是离合的意思,“说”在这里的意思是誓约、誓言。全句的翻译应为:人生难免生死离合,我与你共同盟誓: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白头到老!

第二段出自《诗经.唐风.绸缪》,共三层,剧中引用的是第一层和第三层,意思大致相同,这儿只谈第一层。绸缪是缠绕、捆绑的意思,三星指天上的星星,具体哪三星说法不一。剧中对该诗的翻译很到位,应是:把柴禾捆得再紧一些,看那星星高高挂在天上。今天是什么日子呀,让我见到可心的人儿。可心的人呀可心的人,见到可心的人儿我该怎么办!

下面习古堂国学网再给大家介绍一些诗经中其他有关描写爱情的诗句: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周南·关雎•先秦

关关雎(jū)鸠(jiū),在河之洲。

窈(yǎo)窕(tiǎo)淑女,君子好(hǎo)逑。

参差荇(xìng)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wù)寐(mâi)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zāi)悠哉,辗(zhǎn)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lâ)之。

诗经·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

诗经 ·王风 · 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yì),不知其期,曷(hã)至哉?

鸡栖于埘(shí),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⑥!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huó)?

鸡栖于桀(jiã),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诗经 · 郑风 ·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诗经 · 卫风·硕人

硕人其颀(qí),衣锦褧(jiong炯)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ti),如凝脂,领如蝤蛴(qiú.qí),齿如瓠(hù)犀。螓(qín)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yue)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fãn)镳镳(biāo),翟(dí)茀(fu)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gu)濊濊(huo),鱣(zhan)鲔(wěi)发发,葭(jiā)菼(tan)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qie)。

采薇

小雅·鹿鸣之什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mǐ)家靡室,玁(xiǎn)狁(yǔn)之故。不遑(huáng)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gǔ),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kuí)。君子所依,小人所腓(fãi)。

四牡翼翼,象弭(mǐ)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 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赞美爱情的诗经(二)
《诗经中描写纯真爱情的诗歌》

目录

目录 „„„„„„„„„„„„„„„„„„„„„„„„„„„„„Ⅰ 摘要 „„„„„„„„„„„„„„„„„„„„„„„„„„„„„Ⅱ 前言 „„„„„„„„„„„„„„„„„„„„„„„„„„„„„Ⅲ

一 自由浪漫的纯真爱情„„„„„„„„„„„„„„„„„„„„„2

二 男女相互倾慕„„„„„„„„„„„„„„„„„„„„„„„3

三 偶遇相思之情„„„„„„„„„„„„„„„„„„„„„„„4

四 对坚贞爱情的描写„„„„„„„„„„„„„„„„„„„„„4 参考文献 „„„„„„„„„„„„„„„„„„„„„„„„„„„5 致谢 „„„„„„„„„„„„„„„„„„„„„„„„„„„„„6

诗经中描写纯真爱情的诗歌

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人文科学系 张磊磊

内容摘要: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五个世纪的诗歌共305篇,《小雅》74篇,《大雅》31篇,《颂》40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在305之数。爱情主题是中国文学中最古老的主题之一。开辟中国文学抒情诗先河的《诗经》。其爱情诗灿若繁星,令人赏心悦目。在《诗经.国风》中的160篇诗作中,有52篇是直接描写爱情的,此外还有许多以家庭婚姻为题材的诗歌也不同程度地涉及到爱情内容。这些诗对男女间的爱慕、追求、幽会、相思等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或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恋者的神情心态,惟妙惟肖的描绘他们的内心活动,呈现出一幅幅或优美真切,或淳朴古拙,或哀婉动人的民情风习图。

关键词: 诗经 爱情 淳朴爱情 坚贞爱情 爱情文化

前言

产生的年代的《诗经》,是我国原始性的地方文化自由发展的时代,因而此期诗更多地体现出一种自由浪漫的艺术风格。表现男女青年纯真爱情的诗篇大都写的十分淳朴,热烈,率真而健康进一步的追求,多情而聪明的男子,采取积极乐观的解脱方法一一以想象来享受求而得之的欢乐。“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那位男子想象的将来和意中人要过的快乐生活,他幻想一旦能追求到姑娘,将千方百计让她高兴和快乐,以此诗的感情真挚,基调健康,孔子赞曰:乐而不废,哀而不伤。

诗经中描写纯真爱情的诗歌

一、自由浪漫的纯真爱情

《诗经》产生的年代已是我国原始性的地方文化自由发展的时代,因而此期诗更多地体现出一种自由浪漫的艺术风格。表现男女青年纯真爱情的诗篇大都写的十分淳朴,热烈,率真而健康,首篇《周南•关雎》是我国最早的情歌之一,诗中描写了一位男子对在河边采摘荇菜的“窈窕淑女”的恋情,大胆的抒发了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爱慕,一见钟情而后一往情深,“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至感情最迫切处“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终是一厢情愿“求之不得”。“求之不得”也止于“辗转反侧”罢了。没有更进一步的追求,多情而聪明的男子,采取积极乐观的解脱方法一一以想象来享受求而得之的欢乐。“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那位男子想象的将来和意中人要过的快乐生活,他幻想一旦能追求到姑娘,将千方百计让她高兴和快乐,以此诗的感情真挚,基调健康,孔子赞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郑风•溱洧》就是写春光明媚之时,青年男女相聚游玩,互赠信物,表达爱慕之情:“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关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徇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诗以两条水边春和景明、众多青年女男女相约游嬉的热烈场面为背景,特写一对恋人的亲密对话,温馨美好,情味悠长。《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这是一首月下怀念爱人的诗,高悬的明月,可以千里同照,而清澈幽冷的月色,又常给人一种静谧孤寂的感觉,境界极为明净,纯洁而又有些朦胧,使得彻骨的相思竟也不觉痛苦,反倒有了些“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纯真和一往情深。《邶风•静女》)以情人幽会时的小小场面抒写了男女青年相爱恋的纯真感情。“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踯躅”。一对恋人约会时互相逗趣的情景跃然纸上,极富生活情趣。

恋爱的曲折和苦恼。

《国风•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予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表达了远古时候青年男女自由相会,集体相会、自由恋爱的美好,女子把香美的瓜果投给集会上的意中人,男子则解下自己身上的佩玉等作为定情物回赠给心中的姑娘。这首诗带有明显的男女欢会色彩,一是互赠定情物,表示相互爱慕,一是邀歌对唱,借以表白心迹。

二、男女相互倾慕

《郑风•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

旧礼教的压迫下,忍痛拒绝情人前来幽会,诗歌以委婉的语言,真实细腻的表达了这个女子的内心矛盾和痛苦的心境她一方面在父母、兄长、外人等各种势力的干涉下,不敢同情人接触,一方面却又想念情人,欲拒心不忍,最后只得向对方说明自己的苦衷。这首诗把少女的矛盾心情,写得非常生动,少女的一往情深和未经世事、天真纯朴,也由此而得到鲜明的体现。从她幽怨的倾诉中,可以看到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的精神摧残。全诗三章,句式全同,但一章一韵,一章写一

个方面,往复回环,情韵相生,读之扣人心弦,是《诗经》中描写爱情的杰作。 又在爱而不可得,望而不可即的悲凉意境中展现了人类对更广阔更完善境界的不懈追求的心态。

(周南•汉广)中写道:“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可不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连用四个比喻叹自己所思慕的女子可望不可求,男子神魂颠倒的情思就如浩渺,茫茫的江汉之水,诗歌在比喻和暗示中展现了这个痴心男子因思念之深而产生的焦灼急虑。无可奈何的心境,有说不尽的爱慕,烦恼和惆怅。又写道:“翘翘错薪,言刘其楚。之子于归,言株其马。”这个男子追求游女的心怀是非常纯朴和诚挚的,当他在杂木丛生的林间取荆条和篓草时浮想联翩,如果那个女子出嫁,他会为她喂马儿,并无忌妒,恨怒等狭隘的自私之心。

《秦风•兼羡》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一个深秋的早上,大地铺着薄薄的霜花,诗人透过一片茂密浓郁的芦苇丛,久久的凝视着河对岸,那大概是他(她)意中人居住的地方。然而这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逆流而上吧,道路是那样崎岖遥远,顺流而下吧,他(她)又仿佛在水中央,同样无法到达那里。他(她)含情脉脉地痴想着,直到太阳把那晶莹的露水晒干„„从诗人流露出的这种彷徨失望的情绪看,似乎是爱情受到挫折,具体情况很难确定,然而不管怎么样,诗中所描绘的这一情景交融的画面,确实很动人的。

<齐风•鸡鸣》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以夫妇对话的形式,写清晨起床前的一个片段,妻子的催促、担心,丈夫的贪睡、托词,把夫妇情爱的深长表现的生动活泼。而《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这首诗写妻子乍见到久别的丈夫时的喜悦心情。在一个风雨大作、天色阴沉的日子里,她的周围除听见鸡叫声外,一切是那么沉寂,那么悲凉。可怕的寂静使她更加怀念阔别的丈夫。谁能想到就在这当儿,丈夫忽然到家了,霎那间她的一切忧愁烦恼,化为乌有,真象大病霍然得到痊愈,高兴得叫她没法说。诗人在三章中用了夷,瘳、喜三个字,便把这个思妇一霎那间感情的起伏变化传达出来了。使我们不能不佩服这位无名诗人“善于言情,又善于即景以抒怀。”更是以淳朴的歌唱,把夫妇久别重逢的喜悦,写得如同醇厚的陈酿,耐人品味。

三、偶遇相思之情

《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本诗叙写一对男女不期而遇的欢乐:原本是两个互不相识的人,只因气质和形象

赞美爱情的诗经(三)
《诗经鉴赏论文--浅谈诗经中的爱情》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代表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创作,其中描写爱情的诗篇占了很大的比重。《诗经》中的爱情诗,有的清纯而自然,有的热烈而浪漫,但也会有“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诀恋及婚姻不幸的痛苦哀怨。 杨老师在授课的时候主要以诗经中爱情为主线,旁征博引,层层递进,带我们重游了古人的情感之路。接下来我主要从爱情中的“相遇”,“相爱”再到“诀别”浅谈诗经中的爱情。

<一>,相遇:

伊人依新装,新颜欢心漾。

最喜欢泰戈尔的那首《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在古代的恋爱中是否亦如诗中所言呢?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诗经·周南·关雎》)这首诗作者热情地表达了自己对一位窈窕美丽、贤淑敦厚的采荇女子的热恋和追求,表达了对与她相伴相随的仰慕与渴望,感情单纯而真挚,悠悠的欣喜,淡淡的哀伤,展现了男女之情的率真与灵动。因此,孔圣人说:《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有人说,在爱情方面,女方总是处于被动,即使有了心仪的人也无

法表白,在古代是否真的如此呢?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诗经·卫风·淇奥》)这首诗便以一位女子的口吻,赞美了一个男子的容貌、才情、胸襟以及诙谐风趣,进而表达了对该男子的绵绵爱慕与不尽幽怀。显然,在爱情方面女方也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

落花如有意,流水情亦长。

记得,三毛曾说“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发现你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卫风·木瓜》)描述了古时候青年男女自由相会,集体相会、自由恋爱的美好,女子把香美的瓜果投给集会上的意中人,男子则解下自己身上的佩玉等作为定情信物回赠给心目中的那位姑娘。

从诗中透漏的不仅仅是他们的情感生活,还可以由此看出,《诗经》不单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而且对于我们研究古代习俗亦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二>, 相爱:

相伴共执手,有言无言良。

由相遇到相爱的过程很是微妙,左一秒是相遇,下一秒就成了相爱,似乎没有太明显的界限来划分左与右,自然也无法用粗糙的言语来说明其中的缘由了。

《郑风·子拎》是一首写女子对情人相思期会的诗:"青青子铃,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阀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诗歌末段写出了女子不见情人来时的焦灼心情,她"挑兮达兮",翘首以盼,虽然和情人只有一日未见,却如同隔了三个月一样漫长。这种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刻画出了人物的心理,对男子的思恋之情可见一斑。

从此结发老,生死两恋长!

《邺风·静女》是篇优美的民间小情歌,唱着人们心中的曲折。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短短的二句诗就充分显示出捕捉形象的能力和刻划人物的艺术技巧。少女与恋人相约在幽僻的地方见面,可是,当小伙子来到的时候,她也许因为羞怯,也许为了挑逗,却隐蔽起来了;见不到心上人,急得抓耳挠腮,走来走去。写少女时用"暗笔",从男子的内心感受刻划出了一个天真活泼而又美丽多情的少女形象。全诗笔调明快轻灵,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激荡着动人心怀的美好感情。 当然,相爱的两个人最美满的结果是踏入幸福的殿堂。《诗经》中的《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首诗相对来说轻快活泼,诗人热情地赞美新娘,并祝她婚后生活幸福。

<三> 诀别:

弱柳扶风美,无风柳为谁?

在乱火纷飞,战事频发的年代,男子应征入伍参军是再寻常不

过的事了,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相爱的两个人便不得已要分开了,丈夫背井离乡,妻子独守其家,相思之苦溢于言表。

其中,《卫风 伯兮》便写了一位女子自从丈夫别后,无心梳洗,思念之心日日萦绕期间,苦不堪言。“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也许为国征战是英勇豪迈的,可是人生的天涯孤苦和生离死别,总是让有情的人们感到撕心裂肺之痛。

女子如是,男儿亦然。“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国风·击鼓》)便刻画了一位出征在外的男子对自己心上人的日夜思念:他想起他们花前月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想起如今生离死别、天涯孤苦,岂能不泪眼朦胧、肝肠寸断?

昙花一现醉,怜花奈何摧!

其实,再美好的开始也有耐不住“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七年之痒”的时候。从《诗经》中的很多作品中可以看出,丈夫的喜新厌旧,另结新欢是夫妻情感决裂的主要原因。

其中,《卫风•氓》这首诗便是弃妇自述不幸的诗作,诗中首先以甜蜜的语气叙述了他们的相恋、嫁娶以及初婚的美好生活,然后又以悲凉的语气,叙述了年华的逝褪以及丈夫的变心和丈夫对她的粗暴相向,一种含辛茹苦、人生不幸的感叹以及对青春少年甜美生活的不尽留恋,弥漫在了诗的词句中——而古时男女地位的不平等以及妇女生活的不幸,亦由此可见一斑。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

已焉哉!

无独有偶。《谷风》,“习习谷风,维风及雨。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将安将乐,女转弃予!”讲述了在危难时期,两个人相依为靠,但在安乐之后,丈夫却将她抛弃的悲凉故事。

结语:

《诗经》中对美好爱情是歌颂而向往的,比如,当我读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青青子衿,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卫风·子衿》“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诗经·卫风·风雨》)这些美好的诗句时,便会有一种久违的感动涌上了心头,爱情是人类一永恒的话题,海可枯,石可烂,山无棱,天地和,不敢与君绝。而那些真诚率直的情感又让我们如此动容。

当然,对于那些始乱终弃的现象,《诗经》则持批判态度,并对受害者予以深深的同情。《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朵艳丽的奇葩,其爱情诗更是体现那个时代人民真实的情感生活,其思想内涵从现代的眼光来看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好的事物总是经得时代考验的,在几千年过去之后,《诗经》仍然以其非凡的魅力感染着后人。

赞美爱情的诗经(四)
《诗经中的爱情》

诗经中的爱情

●前言: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选集,并且为我国古代北方文学之代表,对后世文学发展趋势亦有什大关系,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其中收录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五六百年间的诗歌共三百一十一篇,而有六篇有题无文,剩三百零五篇取整数,故又喊为诗三百。

人云:『文学作品会反映时代背景』,这句话的确是不错的。 诗经最有价值的地方就在于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反应当代社会状况,文学之外,另有其社会意义。 当然这些社会意义不只在描述下层人民生活、阶级所带来的生活水准差异的作品中可以明显看见,在以描写爱情、历史为主题的诗篇里面也可以发现某种程度的现况反映。

而此论文著重在诗经中的爱情,透过古代男女之于爱情、古代男女的爱情命运、古代男女在文学中可见到的对爱情的表现来探讨诗经中爱情部分反映出的社会性和其代表意义、文学价值等等。 也因为诗经中以爱情为题材书写的诗大多都收录在《国风》中,因此取材用来讨论的范围也都在诗经中文学价值可说是最高的《国风》里。

论文内容几乎都以书籍为主要撰写依据,然后再参考过各家翻译、释义、赏析、评论而完成,不过因为还是以探讨诗经的文学面和爱情之关联为主旨,因此对诗中的爱情、情感人物的意境终究着墨较多。

●正文:

一、社会性

风即民歌,原来是风俗、风土的意思,因为从《国风》里的这些歌谣可以观民风,故称之为风。 透过《国风》,我们当能了解到诗经那个时代--在上古时代人民群体聚居所组成的原始公社演变到奴隶制度社会甚至是封建社会的时候--平民爱情的真正面目,纵使有少数人认为诗经应该是士人所写(注一),不过究竟养尊处优的士人写不写得出如此贴近生活的东西,想来看完诗篇后真相就自然大白了。

01.个人之于爱情

A.羞涩犹疑

虽然是向往爱恋的,不过青年中的男女面对自己喜爱的人儿总是羞涩而不知如何是好,《陈风》中的<月出>一篇就把这样又尴尬又欢喜的时刻写得很逼真:「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懮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可见在有好感的对象面

前我们很容易手足无措这回事,可不是现代人才有的毛病呀!

至于暗自欣赏对方却迟迟不敢说出口来的也是大有人在,家喻户晓的诗经名篇<蒹葭>就把这样的情怀写得入木三分:「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渲染得极为神妙,并且意境优美得风致嫣然,让人爱不忍释。

这样的诗在诗经中篇幅所占甚多,可知在传统的束缚之下青年男女是压抑情感多于表白心意的。 由此可见当时社会上礼教已有慢慢成形的趋势,并且规模大到能够影响个人。

B.大胆热烈

当然在一片内敛的情感里,还是有热烈地追求情人,毫不避讳别人言语的声音出现。 从《郑风》中<叔于田>大胆赞美异性威武雄壮的文字:「叔于田,巷无居人,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叔于狩,巷无饮酒,岂无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叔适野,巷无服马,岂无服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到热烈追求爱情,坚贞得叫人动容的<大车>中女子澎湃奔放的誓言:「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都看得出纵使是在重重阶级跟礼教的严格管制下,爱情还是给了无数男女勇敢地挺身争取幸福的力量,这股魔力,是再多教条也难以轻易磨灭的。

C.真挚淳朴

诗经中很多作品都是自平民生活中取材,所以对于平民青年淳朴而毫不做作的爱情也有什多描写,<采葛>中男女对答的情歌「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就很鲜明地呈现出古人爱情浓郁可是不做作的质朴感。 (注二)而《桧风》中的<隰有苌楚>就更简洁明快的表示出自己对同年纪异性的欢喜:「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隰有苌楚,猗傩其华,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家。隰有苌楚,猗傩其实,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室」通篇用字浅白流畅且情感显而易见,毫不掩饰的欣赏之意文字中俯拾皆是。

这样的作品在诗经里多的是,另一篇作品<静女>就更进一步地描绘出这种感情的相处细节:「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经文字仔细咀嚼而来,可发现这样坦率诚挚的情感实在是细腻有味极了!

02.社会之于爱情

A.保守传统

相较于个人,整体社会还是对自由恋爱多所限制的,这种限制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严格,直到现代才大有改善。 <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

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就是描写一位少女纵使深爱着情郎,却在家庭、社会的双重压力之下不得不委婉地劝戒她的情人不要爬过墙过来相会,以免引起麻烦的文章。 这样的文章怎么是跟人说教呢? 根本就是礼教的现实写照! (注三)

也因为这种要不得的礼教跟传统的影响,导致许多女子过门之后才知道所嫁非人,大势却已然难以挽回。 也是反映社会的一面吧,诗经中也有关于女子被丈夫始乱终弃的篇章,这方面以<氓>和<谷风>最具代表性。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昏,如兄如弟。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宴尔新昏,不我屑以」真真是打入读者的心坎,让人不禁也要为古代女子悲惨而难以预料的终身感到哀伤。

B.纯真朴实

不过也不是都这样,还是有少数几股开放让男女自由择偶,自己选择终身幸福皈依的清流。 <木瓜>就是描写关于男女自由选择对象的篇章:「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全篇给人快乐温馨的情致,读来也洋溢着一股仿佛恋爱的暖和感觉!

二、文学价值

虽然是几千年前古老人民的作品,但是透过文字的描写和意境的铺陈我们依然可以轻易地见到古人在当代让人惊讶赞叹的文字功力。 而诗主要又可以分为情感、意境、书写技巧等几个部分,所以这里就分成情感上、意境上和技巧上三部分简略论述。

01.情感

A.淡远有味

诗经中许多描写爱情的作品都是淡雅宜人的,纵使轻轻几笔,但却丝毫不差地描述出隽永的味道来。 《郑风》中<风雨>「既见君子,云胡不喜」的勾勒在风雨交加而且心情本来不甚愉快的时候看见情人出现的欣喜;<出其东门>里「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对情人的一心一意都是最佳例子。

另外<绿衣>中睹物思人的悲伤也是淡淡的愁:「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絺兮綌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即使人家说『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可是抚衣长叹的作者却总念旧的无法忘记那做衣服的人在生前对待作者的种种好处。 物在人亡的情感虽然哀伤,却也是感人而长怀心中的小小叹息。

B.甜蜜清新

当然也有甜蜜清新画面的写照,试看<女曰鸡鸣>:「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就是一派的新婚情调,甜蜜温馨得让人不由得对小夫妻彼此珍惜爱护的融洽气氛会心一笑。

C.缠绵入骨

『小别胜新婚』这句话一点也没错,离别的确是让思念转浓、让爱情更加缠绵多情,而<伯兮>正是这样的作品。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几句真是写得恰如其分,将妻子因为跟丈夫远别引起的相思而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模样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地好似在眼前。 相思刻骨,岂是我们才有的体悟呢?

02.意境

诗经描写意境是十分高明的,以《唐风》里的<绸缪>为例:「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短短几句开头就把洞房花烛夜里喜遇佳偶的快意写得淋漓尽致,真的是字里行间都焕发出得意新婚的光彩色泽! 《唐风》中的作品多写灰暗面,这或许正是乱世中遇到良配而喜上加喜的写照吧! (注四)

03.技巧

A.修辞技巧

在为人所知的赋比兴三种手法之外,诗经还有许多精妙之处,例如动词的掌握技巧诗经就十分高明。 以<木瓜>的开头两句「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为例,作者在此,用投和报这两个动作鲜明地展示出这幅生动的图画。 这个『投』字把姑娘的大胆劲儿一下子显露了出来,如果换成『递』或是『赠』,则诗味就寡淡了不少哩! (注五)

B.人物刻划

诗经中很多作品在人物刻划方面功力都甚高,诗经首篇<关雎>里几句「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就把青年男子对漂亮女孩展开热烈追求却苦于始终掳获不了佳人芳心的懊恼状连同绞尽脑汁的样子描绘得有趣鲜活,让人仿佛身历其境地留下深刻印象。

C.情节铺述

诗经对有层次的层层递进手法最是拿手,一层逼近一层地切入诗的主旨,精华

之处绝无遗漏。 而这样一唱三叹的格式所用甚多,在后世的山歌、文章体裁里也时常能够发现这样的笔法。 至于诗经中,<风雨>、<采葛>、<叔于田>、<桃夭>等等都运用了这样的递进方式,虽然呈现的主题不尽相同,难得的却是都把情节铺述的委婉有味,令人不禁吟之再三。

三、时代背景

诗经比起我们较为熟悉的唐诗宋词,在时代上的确是离我们比较有一段距离,除了文字上阅读的困难之外,也有风俗民情等等人文上的了解障碍。 或许爱情的本质是没有差异的,但是文章所表现出的面貌可能有出入了。 而透过时代背景这个角度,我们当能更进一步了解诗经的真正面目。

01.风俗民情

<木瓜>诗中提到的女子掷瓜果给喜欢的男子,男子若有意则回以玉石就是周代某些地方的风俗,<丘中有麻>也有提到类似的行为。 而这样可爱的习俗是有流传下来的,《晋书》中就有描写美男子潘岳出门常常满载瓜果而归的叙述:「岳美姿仪……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载而归。」(注六)可见六朝时仍有此周代古风。

当然后来这也演变成典故,投桃报李就是类似的引申词。 晋朝诗人陆机诗曰:「敢忘桃李陋,侧想瑶与琼。」其中描写的,正是这样美丽动人的习俗!

02.传统观念

透过诗经中的描写也可以看出古人的传统观念,<桃夭>一篇就层层递进地完整勾勒出新娘的美好。 全诗以桃花做比喻,象征新娘的种种好处,并且自新娘显而易见的外表艳丽迷人赞美到难以观察到的内在贤淑和睦。 从这首诗我们就能够明白或许漂亮是择媳的重点之一,但是古人更重视的却是新娘的德行和行为,毕竟家是组成国的基本单位,必须尽到生儿育女、让家族昌大和谐的义务,才真正能够算个好媳妇啊! (注七)

●结论

诗经中大部分的篇幅毕竟属于一般劳动阶级的老百姓之作,因此透过诗经中的篇章我们除了能够看到社会人文以及文学之美,也能闻出些无意间隐含的乡土味儿。 而诗经能够熬过代代的历练终于流传至今,可见就算到现在诗经仍有其不可抹灭的价值--历练过几千年的诗经现在不仅是文人的必读,甚至也是融入生活里成为随口引用的句子了。

至于爱情,那就更是永远不变的了。 『爱情是文人永恒的主题』这句话一点也不错,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爱情都会发生,并且成为生命里最璀璨的焦点。 或许平民限于现实条件而在爱情上没有士人的风花雪月,不过只要保存着那份最初的温柔美好情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冀望应该就能轻易地在每

赞美爱情的诗经(五)
《诗经中关于爱情的诗》

诗经中关于爱情的诗

1、《国风·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国风·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3、《国风·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曦。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4、《郑风·女曰鸡鸣》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

子兴视夜,明星有烂。

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 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5、《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6、《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7、《周南·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8、《郑风·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蕳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讠于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

士与女,殷其盈矣。

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讠于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

赠之以勺药。

9、《齐风·南山》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

鲁道有荡,齐子由归。

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葛屦五两,冠緌双止。

鲁道有荡,齐子庸止。 既曰庸止,曷又从止? 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 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 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既曰得止,曷又极止?

10、《郑风·出其东门》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阇,有女如荼。 虽则如荼,匪我思且。 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11、《郑风·萚兮》

萚兮萚兮,风其吹女。 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萚兮萚兮,风其漂女。 叔兮伯兮,倡予要女。

12、《鄘风·柏舟》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

赞美爱情的诗经(六)
《《诗经》中的爱情》

《诗经》中的爱情

最让人心动的爱情——《关雎》中的爱情

在古今中外的经典中,描写和歌颂爱情的文学作品琳琅满目,璨若星辰,数量惊人。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从来就不乏对于爱情的赞美和向往的诗文不胜枚举,而《诗经》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一部经典,其中对于爱情的描摹也堪称经典中的经典。所以我截取《诗经—关雎》,这首流传广泛的古诗,结合我所学所闻,对于《诗经》中描述的古人的爱情做一个小小的心得总结,也从侧面介绍一下我看《诗经》的所得所感。

《诗经》又名《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大约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在春秋中期结集的,距今约两千五百多年,主要收集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三百多篇作品,它的作者成分很复杂,产生地域广阔,《诗经》的内容广泛,反映了西周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风”“雅”“颂”和“赋”“比”“兴”是《诗经》的“六义”。从某种角度上说,正是由于《诗经》是民间采集,所以在《诗经》的时代,对于男女交往的限制,还不像后代那样严厉,少了诸多的禁忌。因此,我们能在《诗经》中看到感情质朴的爱情作品。它们完全是真实的自我流露。由此,可以说《诗经》中的爱情是纯真之恋。 爱情,是一个很难定义的概念。爱情,有很多的表现方式,但万变不离其宗,至少有一点是共通的,它们的根本特征是纯真,没有纯真的爱情谈不上爱情的美好,《诗经》所描写的爱情,既热烈又率真。 《关雎》就是这样的一首爱情诗歌,原文如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本诗是一首描写相思的歌,描写的是一个青年,看到了一位美丽淑女并心生爱慕之情,回到家中,思绪千回百转,夜里“辗转反侧”,后来在他自己的想象中与之相恋并结为夫妻的故事。这是一种对爱的追求,不但完全发自内心,而且有着对未来的美好的憧憬,因为这样,“琴瑟友之”成为后世形容夫妻之爱,伉俪情深的代名词。这首诗的感情,既热烈又浪漫,孔子对《关雎》的评价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热烈但不放荡,忧思绵绵,但无悲伤之慨!)

赞美爱情的诗经(七)
《试论_诗经_楚辞_中的爱情描写》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