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内心悲凉的诗词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29    阅读:

内心悲凉的诗词(篇一)
《论曹操诗歌的悲凉感》

2009年第3期

No13,2009青海社会科学QinghaiSocialSciences2009年5月May,2009

论曹操诗歌的悲凉感

化晓方

  【摘要】曹操血脉中流淌着代表汉人理想风貌的热血,他性格积极乐观、豪迈纵横;但另一方面,他的内心悲凉孤独、感情复杂。因此体现于诗歌多有悲凉之句。其悲凉感表现在他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对戎旅生涯艰苦生活的抒发,以及对岁月易逝、人才不得、功业难成的忧虑和尊崇汉室却被疑心的孤独。“烈士多悲心”,曹操诗歌的悲凉特点使他的诗歌风格更为阔大悲壮,。

  【关键词】曹操;诗歌;悲凉;英雄

  【中图分类号】I207122  【文献标识码】A  【】—)—04

  曹操作为千古豪杰,集狡诈。政治风云中的他,,,多谋善断,志满意得。文学创作中他《邺都引》中评价曹操“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然而曹操的霸气、乐观积极只是他性格的一个方面,他将悲凉苍莽、内心世界的孤独、无可奈何之感发于诗歌,体现了他英雄气质的另一面。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所有在哲学、艺术、政治上有杰出成就的伟人,无不具有孤独而忧郁的气质。”曹操也不例外,钟嵘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王世贞评“曹公莽莽,古直悲凉”,都指出了曹操诗歌所具有的悲凉特征。

曹操自20岁举孝廉,先后为郎、洛阳北部尉、骑都尉、济南相、典军校尉、议郎等,后南征北战,统一北方,身为丞相,“人臣之贵以极”。但其内心却有着很深的悲凉感,这种悲凉之感被自身所处的地位和与生俱来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所遮掩,但发为诗篇,我们仍能感受到这位枭雄的寂寞与悲凉。

首先是人民的流离失所、天下大乱的现实使他悯时伤乱,诗以言志,吐为诗歌,自有悲凉之气。曹操生活在汉魏交替的最黑暗时代,满目疮痍的四境给人们的直接感受是“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1]是“经过至我碣石,心惆怅我东海”,是“心常叹怨,戚戚多悲”,曹操在诗歌中流露了他的忧愁,他是

[2]逯钦立1汉魏六朝文学论集[C]1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1478—4791

[3]许学夷1诗源辨体[M]1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1871

[4]陆侃如1古典文学论文集[C]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6361

[5]社科院文研所编著1中国文学史[M]1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12141

[6]游国恩等编写1中国文学史[M]1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12001

[7]刘大杰1中国文学发展史[M]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2841

[8][9]余冠英1汉魏六朝诗选[M]1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11、1511

[10]袁行霈主编1中国文学史[M]1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511

【作者简介】 王丽珍,女,青海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文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89

一个有着雄伟理想和壮阔襟怀的人,渴望建功立业,希冀理想的太平社会。他的《对酒》一诗,叙述了他理想中的太平之世:“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良臣。咸礼让,民无所争讼。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然而现实却与之相反,汉王朝传世二十余世的帝业骤然破败,小人做乱,民生多艰。理想与现实间巨大的差异及社会尖锐的矛盾,发为诗歌不可避免地带有悲凉慷慨之气。在《薤露行》中,他写道:“惟汉二十世,所任诚不良……瞻彼洛城郭,微子为感伤。”董卓之乱后,洛阳被洗劫一空,宫室长满野草,曹操途径洛阳,想到了殷朝微子将朝周,过殷之故都所起的禾黍之悲。首句感叹“惟汉二十世,所任诚不良”到末句的禾黍之叹,融入了曹操对社会人生的思考,汉代百年基业顷刻颠覆到底原因何在?由于用人不良,导致政治腐败,奸臣得势,以致宗庙燔丧。想及此,曹操悲慨填胸。方东树评价此诗:“咏丧亡之哀,足当挽歌也”;又说:“此诗浩气奋迈,古直悲凉,音节词

[2]旨,雄恣直朴。一起雄直高大,收悲痛哀远。”

在天下大乱之际,各路兵马起兵只为争权夺势,而无匡扶汉室的决心和行动。而曹操起兵,却为匡扶汉室,恢复天下安定。“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恨声无秩,满腔的忧愁与不平指向现实。然而英雄毕竟有不同于凡人之处,即使在落寞之中,也会不失豪情。目睹所谓关东义士的畏前怕后、百姓的尸骨横陈,激起了他不平之气,为了维护王朝的统一、社会的安定,他不惜变卖家产,败,但仍不愧为失败的英雄。

《三国志》注引《魏书》说曹操:“登高必赋,,创作的巨匠,他爱好音乐,:“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他以敏感睿智的内心体验到时代、社会的悲剧,,质朴古直,不造作不矫饰,这使他的诗歌具有悲凉特质的内涵。,,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

[3]说:“其实,曹操是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鲁迅一向敬仰敢于奋斗进取的国人,哪怕失

败,哪怕落后,他曾说:“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曹操借献刀刺杀董卓,率先迎战董卓,都先后归于失败,虽落寞悲凉,但不愧是失败的英雄。

对丰功伟业的追求和实现统一中国远大抱负的不易,使性格复杂的曹操有着比凡人更多的经历和感悟,这是他的诗歌具有悲凉之气的又一因素。

曹操生于宦官家庭,宦官声誉在东汉末年极为恶劣,所以陈琳在《讨曹檄文》中拿曹操的出身大做文章,骂曹操是“赘阉遗丑”,辱及三世。虽然出身宦官家庭让曹操缺少岩穴之士的名望,但曹操的家世也是较显赫的。曾祖父曹节,字元伟,有很高的德行,《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司马彪《续汉书》:“腾父节,字元伟,素以仁厚称。邻人有亡豕者,与节豕相类,诣门认之,节不与争;后所亡豕自还其家,豕主人大惭,送所认豕,并辞谢节,节笑而受之。由是乡党喟叹焉。长子伯兴,次子仲兴,三子叔兴。腾字季兴。”季兴就是曹腾,也就是曹操的祖父。史载曹腾在朝中30多年,前后侍奉过四位皇帝,却从没有过失误,而且善于给朝廷推荐贤能之士,所以众人对他评价非常高。他所推荐的人,如陈留虞放、边韶、南阳延固、张温、弘农张奂、颍川堂谿典等,都位至公卿,有所作为。这样的宦官家庭出身一方面使曹操底气不足,“自惜身薄祜,夙贱罹孤苦”,看重外界的评价,希望得到声誉。他去拜访许邵,要求评价自己,许邵是当时的名士,以“识人”闻名。许邵不语,经曹操再三要求后评价道“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操大喜而去”。曹操之所以高兴,是因为在他看来“能臣”也罢“奸雄”也好,都是豪杰。曹操不介意奸雄的评价,也有出身宦官家庭形成他通脱的性格有关;另一方面,曹操祖父、父亲皆为亲重之任,三世见信于汉庭,在这样的家庭长大,曹操也深受儒家传统的影响,对忠义之士仰慕敬重。对于乐毅、蒙恬之忠心,曹操也深受感动,渴望踵武前贤,他说“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

()。然流涕也”《让县自明本志令》

90

曹操身世的复杂,使他比别人更积极务实,能包容人才。他曾三下求贤诏求举人才,对于贤能之士他甚至像知己般对待。谋士郭嘉与曹操惺惺相惜,曹操言“唯奉孝为能知孤意”。郭嘉叹赏:“真吾

[4]主也。”可惜他早逝,曹操后多次表达怀念之情。《三国志》记载曹操知人善察,“拔于禁于行伍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曹操一生都在求贤,为得不到贤才而忧伤,《短歌行》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饮宴当歌之际,“忧从中来”,思慕贤才之情至深至真,如明月一般不可辍绝。曹操即使写“忧”,也有一种悲凉之气充溢其间,强者之忧愁非常人的闲愁,陈祚明评此诗

(“跌宕悠扬,极悲凉之致”《采菽堂古诗选》卷五),谭元春在《古诗归》中评此诗“热肠余情,含吐纸

上”。

曹操带兵常年征战,战争的胜负、人命的生死存亡常常就在一瞬。作为军事指挥者,每一场战争他都肩负着巨大的责任,压力重大。但生性豪迈、面对现实始终具有顽强精神和积极人生态度的曹操不愿流露出感伤、犹豫、迷茫之情,但这些往往存在于他的内心意识之中,他内心的忧愁之感比常人更甚,曹操的愁却带着强烈的曹操特色。建安十一年,曹操征伐高干,途经太行山,正值冰雪连天的寒冬,军队行军异常艰难。《苦寒行》一诗记录了冰雪中行军之艰辛:“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怫郁?,薄暮无宿栖。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雪地行军,北风呼啸,虎豹出没,,,完成统一中国的远大抱负更为不易,,想及此,生出悠悠悲哀之感。曹操。吴淇在《六朝选诗定论》卷五评价此诗:“此苦实过《东山》,哪得不悲?,,却把自己平生心事写出。”曹操北征乌桓,写下《步出夏门行》:“云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临观异同,心意怀游豫,不知当复何从?经过至我碣石,心惆怅我东海。”他在这此诗中直言自己因大水受阻,途经碣石,面对东海,内心充满忧伤惆怅。一片坦诚,情真意切,语言朴质,格调却高古悠远。

建安十三年,曹操征伐乌桓返回,途经邺县,由于袁绍的残酷统治,连年战争使这里田地荒芜,民不聊生。曹操目睹当地情景,压抑不住愤怒之情,写下《土不同》这首诗:“乡土不同,河朔隆寒。流斯浮漂,舟船行难。……心常叹怨,戚戚多悲。”曹操忍不住屡屡将“悲”、“哀”、“惆怅”等字直接抒发于诗歌,但却难掩其诗歌的干云豪气,并因其情感真挚又所写皆事实,后人评价其诗歌是“汉末实录”。

真正的英雄豪杰,亦有悱恻心肠。曹操久戍在外,也产生伤羁旅、思念故乡之情。《却出东西门行》云:“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馀里,行止自成行。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奈何此征夫,安得驱四方!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全诗以鸿雁、转蓬、猛兽以比兴,诉说思乡之情。鸿雁尚可北返,转篷永与根辞,狐死首丘不离本土,但征夫却难望见故乡。王夫之于《船山古诗评选》曰:“‘万岁不相当’,情真悲极。”的确,曹操虽是一代枭雄,却也有着和普通人一样的思乡之情,又因其经历的坎坷丰富,甚至有着比凡人更多更深的体会。

对于一代政治家,曹操将忧伤迷茫求诉于诗歌,而这种忧伤迷茫之感不同于苦闷文人对一己的感伤,曹操体验着人生的艰辛与悲壮,他沉重的压力往往借助大自然得以宣泄释放,在宇宙浩渺之间他思索着人生,寄诗以言志,他直接感受着的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这是悲壮之美、慷慨之音,是曹操执着地以天下为己任的气魄!

曹操内心有很深的悲凉寂寞之感。他说自己无篡汉自代的意志,但不放弃兵权是因“诚恐已离

()。他深知在那个重视门阀家世的社会里,没有高贵血统为依托,兵为人所祸也”《让县自明本志令》

91

却做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会令多少人忌恨。而他积极投身于拯救衰世、改革恶政、抑制豪强、实行屯田、发展生产、提倡法治,这一系列措施必然又触及某些人的利益。这些他并不在意,作为政治家,他目标明确,大刀阔斧执行自己的施政纲领。而在他统一北方、成为三足鼎立中实力最强者时,孙刘联盟抨击他“托名汉相,实为汉贼”,朝野上下也对他多有诽谤谣言,说他“欲代汉自立”。孔融、荀U等他敬重的人,或名士,或谋臣,有的他甚至视为知己,却没人能够理解他,只看到了他的野心,却未能了解他的忠心。

他写下著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表白心迹,“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曹操坦诚地回忆过去,自己的最大愿望是为汉家王朝建功立业,并未有人们所私心相评论的“不逊之志”。曹操最后完全可以称帝,但他没有违背自己的诺言,这与他深受忠孝思想和中庸思想的影响有关。他屡次提到齐桓公,不仅在文章中表示崇敬之情,在诗歌中他也写道:“齐桓之功,为霸之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车。正而不谲,

()历史上齐桓公虽然强大,但仍尊崇周室,曹操以齐桓公自比,表白自己会尊崇其德传称。”《短歌行》

汉室,谨守臣节。无疑,此诗也旨在涤除别人的误解,为表白政治态度而写。

曹操期望得到世人的肯定,获得美好的声誉,但他终未得到理解,他内心是孤独寂寞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统一中国的理想仍未实现。“不戚年望,忧世不治”,这种英雄落寞的悲凉心理发为诗歌有时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忧愁,有时是“,酣饮不知醉。……冲静得自然,荣华何足为”的解脱,有时是“,《秋胡行》之低沉情绪……

成就一代霸业,,转瞬成空。曹操晚年创作游仙痛哭(《三国志・诗,,描绘虚幻世界的奇幻多姿,抒发自己暮。《气出唱》、《精列》、《秋胡行》,曹操在游仙诗中描写遨游蓬莱、与神仙相交往的情境,也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曹操曾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回忆他年轻时的向往生活:“欲春夏读书,冬春涉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弊……然不能得如意。”多年的戎马生涯让他痛感岁月的倏忽,时势造就了曹操成为英雄,得到了他年轻时未敢企及的功业,但也失去了悠游烟霞、独卧诗书的闲逸生活。人到暮年,有思念故乡之情,也有渴望自由的情愫,对于曹操,还有不已的壮心……而升云凌天的幻想能够表达诗人复杂的情感,遨游于神仙境界可以弥补现实生活的缺憾。

余冠英论及曹操诗歌的悲凉特点说:“作者感慨很多,但是这种感慨却是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或

[5]对丰功伟业的追求紧密结合的。曹植有诗道‘烈士多悲心’,曹操的感慨就是所谓的烈士悲心吧?”

惟有烈士,才有那种深深的不可释怀的悲心,曹操诗歌的悲凉感也因此而生。曹操是性情中人,又是英雄,他比普通人有着更丰富的人生经历,更多的对人生功业的感受,也有更多的寂寞。像曹操这样的英雄,非为做诗而做诗,他的自然表达其心志就尽显英雄本色。陈祚明在《采菽堂古诗》卷五中评论:“孟德所传诸篇,虽并属拟古,然皆以写己怀来……本无泛语,根在性情,故其跌宕悲凉,独臻超越。细揣格调,孟德全是汉音……”曹操的诗歌悲壮苍凉,但在悲凉中又有奋进之激扬,虽生于汉末,却有汉人的雄心气魄,展示了一代枭雄的性情和人生追求。

【参考文献】

[1]邱英生,高爽1三曹诗译释[M]1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1

[2]方东树著,汪绍楹校点1昭昧詹言[M]1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1

[3]鲁迅1而已集[M]1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

[4][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1三国志・郭嘉传[M]1北京:中华书局,20051

[5]余冠英1三曹诗选[M]1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1

【作者简介】 化晓方,女,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92

内心悲凉的诗词(篇二)
《古诗词》

八(下)古诗词背诵

闻 雁

【唐】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译】

故乡遥远,模糊不清,不知道在哪里啊?

归家的思绪正无穷无尽。

在淮河南部的夜晚下着冰冷秋雨,

我听到大雁的叫声由远而近地传来。

【简析】

首句直抒胸臆,一个“渺”字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悲哀、凄凉;第二句借景抒情,其中

“秋雨”以绵绵不绝、淅淅沥沥的雨来衬托诗人一言难尽的愁思,渲染了一种萧瑟、凄清的气氛;“高”字更体现出诗人的孤独。全诗语言纯朴,自然含蓄,耐人寻味,主要表达了远宦思念家乡的情感,也蕴含了对动乱时代的苦闷感受,结尾留下广阔的空间,引读者自己去思考,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池 鹤

【唐】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译】

在高高的竹笼前没有自己的同伴,在乱哄的鸡群却有着自己的风度。低下头怕丹砂落

下,晒翅的时候担心白色的短尾消失。转眼看到鸬鹚觉得它毛色污浊,又讨厌鹦鹉的叫声太谄媚。对风鸣唳想的究竟是什么呢?惆怅地望向青青的田野和天之遥的云水之间。

【简析】

《池鹤》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本诗借物抒怀,以池鹤自喻,一个“怅”

字,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本诗也可以说是作者托物言志,以物寓人。

这首诗描写了鹤的生活环境和风格的与众不同,突出了它的形态美、色彩美和声音

美。以鹤与鸡、鸬鹚、鹦鹉作对比,表现了鹤不事权贵的孤高品格和超凡风姿,同时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仕途沉浮、官场黑暗的厌恶。

迎燕

【宋】葛天民

咫尺春三月, 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 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 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 相伴过年华。

【译】

在近已咫尺的阳春三月里,在一户普通的老百姓家中 。

为了迎接新一年里燕子的归来,不放下破旧的帘子把房屋遮蔽起来。

一场春雨后燕子的翅膀上沾着丝丝的雨滴, 土地里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泥土香味,里

面还混杂着雨滴砸落的花瓣。

燕巢早已筑修好了,连小燕子都长大了 。一人家一燕家两户家庭相伴着又度过了一

个美丽的年华。

【简析】

燕子秋去春来,巢于檐下,民间视为吉祥物。“寻常百姓家”即借鉴刘禹锡的“旧时

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正因为燕子不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主人也“不下旧帘遮”,热情地迎接燕子的归来。“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两句,更是把燕子看成生活的一部分了。

首句一个“咫”字,指八寸,也表现了暮春的转瞬即逝,抒发了作者对春的珍惜之情。

“寻常百姓家”借用了刘禹锡的“飞入寻常百姓家”,歌颂了燕子不趋炎附势,不嫌贫爱富的质朴、高尚的品格,表达了燕子对百姓的眷恋。第三句“微”形容雨之小,描写了燕子在雨中穿梭无数次,为幸福的生活勤劳地筑巢,“泥香带落花”描写了春天温馨、幸福的场面。尾句是对燕子勤劳地赞美,也再次表现了人与燕之间的深厚情谊,同时又是诗人幸福隐居生活的写照。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释】

⑴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

建,并改名为叠嶂楼。饯别:以酒食送行。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⑵长风:远风,大风。

⑶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⑷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⑸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称为大谢、小谢。这里用以自喻。清

发(fā):指清新秀发的诗风。发:秀发,诗文俊逸。

⑹俱怀:两人都怀有。逸兴(xìng):飘逸豪放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超远的意兴。

⑺揽:摘取。

⑻称(chèn)意:称心如意。

⑼明朝(zhāo):明天。散发(fà):不束冠,意谓不做官。这里是形容狂放不羁。古人束发戴冠,散

发表示闲适自在。弄扁(piān)舟:乘小舟归隐江湖。扁舟:小舟,小船。春秋末年,范蠡辞别

越王勾践,“乘扁舟浮于江湖”。

【译】

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

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恼忧愁。

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

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

你的文章就像汉代文学作品一般清新,

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秀丽。

我们都满怀豪情逸致,飞跃的神思像要飞到天上,

想要去摘取青天上那皎洁的明月。

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湍急了,

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消去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

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

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好啊。

【简析】

思想感情的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在这首诗里被

完美地统一起来了。诗一开头就平地突起波澜,揭示出郁积已久的强烈精神苦闷;紧接着

却完全撇开“烦忧”,放眼万里秋空,从“酣高楼”的豪兴到“揽明月”的壮举,扶摇直

上九霄,然后却又迅即从九霄跌入苦闷的深渊。直起直落,大开大合,没有任何承转过渡

的痕迹。这种起落无端、断续无迹的结构,最适宜于表现诗人因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而

产生的急遽变化的感情。

渔家傲

【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

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

征夫泪。

【译】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

地声音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孤单单的城,城门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远隔万里的家乡,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之日无法预料。

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出征的人不能入睡,将军连头发都白了,战士们流下眼

泪。

【简析】

词的上片着重写塞外秋景,而景中有情;下片写塞外乡思,着重抒情,而情中有景。

首句“寨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地域、时令及作者对边地风物的异样感受。次句“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文,是为了符合词的格律而颠倒词序的。衡阳即今湖南省衡阳市,旧城的南面有座回雁峰,相传大雁飞到这儿便不再南飞。“西风紧,北雁南飞”,是出于动物自然迁徙的本能,无所谓留恋不留恋,作者却说“无留意”,实际上是以物写人的感受,雁犹如此,人何以堪。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看到雁阵,暗指“鸿雁传书”。这样又为下阕写思乡作铺垫。“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指的是天色向晚,远处隐隐约约传来牧马的悲鸣和瑟瑟的秋风声,此时,军营中又响起了高亢悲壮传令的号角声。放眼望去,四面山峦环绕,连绵不断;天似穹庐,残阳似血。不禁令人想起“天苍苍,野茫茫”、“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其中“孤城闭”突出了守边军人警觉之高,戒备之严,战事之紧,让人更觉苍凉。这样壮阔苍茫的景象,如此雄浑悲凉的境界,为下阕的抒情奠定了基础。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家万里”与“酒一杯”对举,形成强烈对比,一杯浊酒怎能浇万里思归之愁呢?其结果必然是“举杯销愁愁更愁”。然而,将士们之所以不得归去,其原因是“燕然未勒”。燕然,即今蒙古境内的杭爱山。勒,刻石记功。东汉时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勒石记功而回。“燕然未勒”是说没有建立破敌的大功。词人把将士们的军旅生活及其心境跃然纸上。连年征战,久戍边关,自然不免要思乡思亲,却又有家不能回,于是只得饮下这一杯浊酒。本想借酒消愁,安然入梦,可是,偏偏不知从何处传来缕缕幽怨缠绵的羌笛之声。有道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何况是面对冷月严霜?虽已夜深,人却难眠。“将军白发征夫泪”,听着如泣如诉的笛声,将军和士兵们内心愈发凄苦,一杯杯浊酒化作了思乡思亲的热泪。“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10个字扣人心弦,写出了深沉忧国爱国的复杂感情。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译】

天色昏黄,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路口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凉的夜色里,唯有孤独伤心的游子漂泊在远方的路上。

【简析】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被赞为秋思之祖的成功曲作。

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意境的创造。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的本质特征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马致远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曲上的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但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乃心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以动衬静,更显其静,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释】

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用诗歌赠答。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见赠:送给(我)。

巴山楚水: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刘禹锡曾被贬到这些地方做官,所以用巴山楚水指诗人被贬到之地。

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到写此诗时,共22个年头,因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

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置:放置。弃置:贬谪(zhé)。

怀旧:怀念故友。

吟:吟唱。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到:到达。

翻似:倒好像。翻:副词,反而。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侧畔:旁边。

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长(zhǎng)精神:振作精神。长:增长,振作。

内心悲凉的诗词(篇三)
《那些曾经从心底里感到悲凉的爱情诗词》

那些曾经从心底里感到悲凉的爱情诗词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这位姑娘,请你停下美丽的脚步,你可知自己犯下什么样的错误?”

“这位官人,明明是你的马蹄踢翻了我的竹篮,你看这宽阔的道路直通蓝天,你却非让这可恶的畜生溅起我满身泥点,怎么反倒怪罪是我的错误?”

“你的错误就是美若天仙,你婀娜的身姿让我的手不听使唤,你蓬松的乌发涨满了我的眼帘,看不见道路山川,只是漆黑一片;你明艳的面颊让我胯下的这头畜生倾倒,竟忘记了他的主人是多么威严。”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

莫攀我,攀我太心偏。

我是曲江临池柳,

这人折了那人攀

恩爱一时间。

我曾经爱过你:爱情,也许 在我的心里还没有完全消失 但愿它不会再去打搅你

我也不想再使你难过悲伤

但愿上帝保佑你,

另一个人也会象我爱你一样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

而是当我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看不到我的爱

而是当我们真诚地相爱

却不能够长相厮守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相爱不能相守

而是当我已无力抵挡思念的痛楚 却要装作你从未在我心中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任何别的

而是你那冷漠的心上 我永远也无法渡过的河

内心悲凉的诗词(篇四)
《古诗》

九年级诗词赏析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一、这首词的作者是 北宋 朝的 苏轼 。(人名)

二、词语解释1、老夫:作者自称 2、聊:姑且,暂且 3、黄: 黄犬 4、苍: 苍鹰5、千骑:上千个骑马的人6、骑:一人一马称一骑 7、倾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8、胸胆尚开张:胸怀还很宽阔,胆气还很豪壮 9、 微霜:稍白 10、节: 符节 11 会 12 13队。

三、词、名句赏析

1. “千骑卷平岗”中“千骑”是数量,极言其多,那么“卷”字有什么好处? 答:一个“卷”字,写出尘土飞扬,声势浩大。极言行走之快,表现了出猎者的情绪高昂和精神抖擞。

2、己要像孙权当年一样,亲自弯弓射虎。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运用典故 ,使表达委婉含蓄

使表达委婉含蓄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运用典故,塑造了一个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表达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运用典故 ,使表达委婉含蓄

四、内容与主题全解

上片: 记叙此次出猎的情况。 下片: 抒写立志为国效命的情怀。

答: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时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地表达出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五、写法特点: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一、这首词的作者是 南宋 朝的 辛弃疾

二、解词

1 2、壮词 3

4、 5、 6、、炙:切碎的熟肉8、五十弦:原指瑟,这里泛指各种乐器。 9、翻:奏

10 12

13

15三、词句赏析

1.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运用两个细节写出了作者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

2. 人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

3.4.酬的抑郁、愤慨。

四、内容与主题

上片: 描述军旅生活。下片:描写战斗场面表达渴望杀敌报国的情怀和壮志难酬的失落。 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希望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五、写法

1.首尾照应,都是写现实,中间写梦境。

2.对比。现实与理想对比宣泄了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一、作者 范仲淹 字希文 世称“范文正公”。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选自《唐宋名家诗选》 渔家傲,是 词牌名 。

二、解词

①衡阳雁去:“雁去衡阳”的倒语。相传北雁南飞,到湖南的衡阳为止。

②边声:边境特有的风声,乐声和马嘶声等。

③角:军中的号角。

④千嶂:崇山峻岭。

⑤长烟:荒漠上的烟。

⑥羌管:羌笛。羌族乐器的一种。

⑦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刻石记功。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⑧塞下:边地。风景异:指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三、译文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和战士们愁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

一、 赏析

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这10个字勾勒出一派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致。站在山头,放眼望去,戈壁延绵千里,大漠中蒸起腾腾水汽,似烟若雾,飘散开去.已是夕阳时刻,荒芜的大漠里只有一座孤城镶嵌其中,禁闭的城们隐隐中透出将士们内心的无奈. 一股苍茫之气直逼出来,使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和一种静穆与悲凉的北地征戍之苦。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词人运用典故写出了边防将士以国事为重,勇敢保卫边疆的高度责任感。含蓄地表达了对朝廷对外政策的不满,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

五、文章内容与中心

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崇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作

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特别是词中的“长烟落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下片抒情,抒发的是边关将士的愁情。作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出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①词的上片写景,以"异"字统领以下背景:雁云、 边声、 长烟 、落日 、孤城既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漠,又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②词的下片抒情,“”一句诗就强烈抒发出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中心: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

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2]

六、写法特点

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全词通过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九年级(上)理解性背诵默写

 (一)《望江南》(温庭筠)

1. 《望江南》中写出了思妇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和盼望心上人归来的殷切心情: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2.《望江南》中写思妇盼夫未回失望极深的句子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3.《望江南》中充分体现思妇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的诗句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 洲

 (二)《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1.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

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 (三)《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1.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表明自己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的词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文笔豪迈奔放,有江河一泻千里的气概,词中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于豪迈之外,稍含不满之意的两句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诗句是: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4.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诗句是: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 (四)《武陵春》(李清照)

1.李清照的《武陵春》中写人事变迁让人伤心的句子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2.宋代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在《武陵春》中独辟蹊径,抒发内心沉重的哀愁的句子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五)《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1.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战斗场面激烈,表现义军所向披靡(或从视角和听角着笔,描写激烈的操练演习场面)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2.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明作者对陈同甫寄予希望且直接表达他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由外在形象渗透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位落魄英雄的典型形象: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六)《观刈麦》(白成易)

1.《观刈麦》中正面描写刈麦时的艰苦劳动与紧张(或最能表现农民在烈日下在田间艰苦劳作)的诗句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2.《观刈麦》中,最能表现割麦农民极度辛苦而又企盼延长干活时间这种矛盾心理的诗句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3.白成易《观刈麦》中,描写妇女儿童支援农忙场景(或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句子的诗句是: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4.白居易的《观刈麦》中直接提示劳动人民生活艰辛的原因的句子: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5.白居易的《观刈麦》中表现作者对农家的同情和关心.同时也表达作者深深自责的句子有: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6.白居易的《观刈麦》中揭示农民赋税繁重的句子:家田输税尽。

 (七)《月夜》(刘方平)

《月夜》中表现春气萌发,蛰虫涌动的诗句是: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 (八)《商山早行》(温庭筠)

1.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由十个名词构成,蕴含六种景物,表现了早行之早的句子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2.温庭筠《商山早行》中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诗人思乡怀亲之情的句子是: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 (九)《卜算子·咏梅》(陆游)

1.陆游《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即使遭遇摧折也坚持自己的操守和品行的句子是: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2.陆游《卜算子·咏梅》中表现梅花高洁傲岸的句子是: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 (十)《破阵子》(晏殊)暂无

 (十一)《浣溪沙》(苏轼)

《浣溪沙》中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和细节描写,表现细雨途中行路的辛苦的句子是: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 (十二)《醉花阴》(李清照)

1.李清照《醉花阴》中形容人极度悲伤,愁苦的千古名句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醉花阴》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其中以生动的形象来表达相思之苦,并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义蕴含其中的诗句是:人比黄花瘦。

内心悲凉的诗词(篇五)
《伤感诗歌:拧在心里的丝》

伤感诗歌:拧在心里的丝 拧在心里的丝

深深地打着结 从斑驳到血液 丝丝入扣丝丝殷红

关闭行进的脉搏 把温存避开引入痛楚 在凄惨的记忆里孕育沉默 让泪眼孤寂滴落

那丝丝的切盼 如火焰碎裂

每一丝都灼伤心肠 不留痕迹冷漠温和

拧在心里的丝 深深地打着结

内心悲凉的诗词(篇六)
《古诗词》

一、《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

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

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一)阅读诗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回答问题

2、《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是一首送别诗。写送别情景的是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

以酣高楼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一、二两句蕴含了作者对时光飞逝,功业难成的精神苦闷,也饱含着诗人对污浊的政治

现实的感受。

B、三、四两句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图画,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

襟。

C、五、六两句,上句赞美李云的风格刚健,下句自比小谢,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

D、最后两句写作者在精神上遭受重压之后,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显示出逃避现实的消

极色彩。

6、简要谈谈你对“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一句的理解和看法。

表明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寄情山水,超脱尘世的豁达胸襟,但也表现了作者逃避现实的消

极悲观的思想。

(二)对《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李白的一位官为校书郎的族叔李云将要离去,李白为饯别行人而写成此诗。诗中不

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愤懑。

B、此诗开头两句展示了这首诗的基调,但并没延续着写烦说忧,而是展现出另一番

天地。其中三、四句写春季天高气爽,万里长风中雁群高飞,面对着这样开阔的景致,可

以在高楼上把盏痛饮。

C、结尾两句说在这个社会里理想不能实现,诗人将解除烦忧、获取自由的希望寄托

在明朝,这虽是一个渺茫的幻想,但表现了他那不甘沉沦的、豁达乐观的精神。

D、此诗开头两句用散文句法表达内心浓重的烦忧,诗的中间部分起伏跌宕,开阖变

化,充分体现了诗人内心有无法解开的烦忧之结。

(三)阅读诗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回答问题

1.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核心是一个字:愁 。

2.将开头两句诗翻译成现代汉语_“昨日”那些时日弃我而去,不能挽留;现在的时日扰

乱着我的心,使我有许多烦忧

3.开头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_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

4.诗人在此诗中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请举一例说说其作用。.

示例一:逸兴、壮思本来很不容易说清,而诗人用“欲上青天揽明月”这一比喻很形象,

很具体,使人容易理解。示例二:诗人用“抽刀断水”比喻“举杯销愁”,使人更强烈地

感受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内心更加忧愁苦闷的心情。

5诗的最后两句表现出了诗人消极的态度,对此,你如何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

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这样做不免有些消

极,但是他这样做也是在表示对恶势力的不屈服,表示与现实社会的决绝。

二、《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一)阅读诗歌《渔家傲》,回答问题

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塞下秋景,下阕写 守边将士思乡

报国之情 ,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群山连绵,

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异常荒凉

3、选出对《渔家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B )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概括,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他的怀乡思亲的

心绪。

B.边塞风光在作者笔下苍凉悲壮。“衡阳雁去无留意”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出

边地的荒凉,这是托物寄兴。“四面边声连角起”一句,从视觉上进一步加深悲凉的感受。

至“千嶂里”两句,又从听觉上把整个塞上荒僻的情景生动形象地描画出来,使读者如身

临其境。

C.“浊酒一杯家万里”,由写人的生活细节转入人物内心的刻画。“家万里”归去已不

易,“燕然未勒”归去更无望。真是“举杯销愁愁更愁”。

D.“不寐”又紧密地把上景下情联系在一起。“羌管悠悠”是“不寐”时之所闻;“霜

满地”是“不寐”时之所见。内情外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一句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此时此刻,驻守在边关重镇、满怀乡愁的将士们个个难以入睡,将军整日操劳,白发染白

了双鬓;久征在外的士兵们艰苦异常,止不住悄悄地流泪。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

忧国的情怀。

(二)根据课文填充。

(1)上片以“ ”字统领,描写了“ ”、“ ”“ ”三幅边塞特

有的景色,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答:异 衡阳雁去 四面边声 长烟

落日孤城闭)

(2)片 , 二句,揭示全词的核心内容,表达了词人和“征夫”的矛盾

心理。(答: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3)“ ”是引发征人愁思的直接原因,“ ”是“归无计”的心理外现。

词的意境悲凉、壮阔,真切感人。(答:羌管悠悠霜满地 将军白发征夫泪)

(三)阅读下面古诗《渔家傲》,按要求回答问题。

1、作者是北宋时期的范仲淹,政治家、文学家,我们还学过他的文章是《岳阳楼记》。

2、这首词的上片渲染出西北边地的荒漠,暗示出将士们的 思念家乡 之情;下片着重

写边关将士生活的 艰辛 以及思乡报国的感情。

3、由“长烟落日孤城闭”你会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中的“ 大漠古烟直, 长河落日圆”。另外再写出与“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意境相近的一句唐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4、请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的理解。

答:表现了作者壮志难酬、思念家乡的感情。

5、这首词的上片写景为主,着力渲染边塞景色的 奇特 ,尤其是一个“异”字表

现了边陲之地的 孤寂、荒凉 ;下片以抒情为主,其中“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表达了戍

边将士的 爱国情怀 。而“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则表达了戍边将士的 思

乡的苦闷 的矛盾心理。(2分)

6、用“/”划出下面诗句的诵读节奏。(1分)

长 烟/ 落 日/ 孤 城 闭 或 长烟/落日/孤城/闭

7、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C )A、浊酒/一杯/家/万里 B、燕然/未勒/归/无计

C、羌管/悠悠/霜满/地 D、将军/白发/征夫/泪

8.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无留意”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词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词感情悲壮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9.试分析评价“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守边将士思念家乡亲人是人之常情,这两句诗写出了边塞军人的内心情感,真实合

理。但抗敌大功尚未完成,回家的事也就不能去计议了,这突出表现了他们以天下为先、

以国事为重的胸襟。

(四)赏析范仲淹的《渔家傲》并答题。

1、词的上片写景,以“异”字统领以下背景:雁去 边声 长烟 落日 孤城,既渲染了

西北边地的荒漠,又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2、词的下片抒情,“ ”一句诗就强烈抒发出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

的情怀。

3、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词的上阙写的是“落日孤城”的边塞景象。

B.词的下闻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抗敌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情。

C.“人不寐”三字突出地反映当时孤城危急的战况。

D.这首词基调悲壮,意境开阔,风格和“苏辛”相似。

4、发挥想象,用一段话来表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景致。(不多于100字

1、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D )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言之成理即可)

2、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回答下列问题。

1、你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的“寐”?(2分)睡觉

2、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2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答: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

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3、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完成下列三题。

(1)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2分) 慨叹功业未立;思念家乡。(“壮志

难酬、有家难归”、“爱国的情怀、思乡的苦闷”)

(2)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1分)

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

戍守的艰辛。(答对其中一点得全分,若答“交代时令特征”或“借景抒情”、“渲染气氛”

之类的内容,也得1分)

(3)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2分)

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全分)

4.品读范仲淹的《渔家傲》,然后答题。

(1)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 雁去”(限2个字)。(1分)(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 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 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 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D. 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解题指导:本题主要考点有分析诗歌内容、诗词意境的理解与感悟等。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 “霜满地”不是指如霜的月光,是指满眼的白霜遍地,秋景之一。作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出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通过比较,A项符合一般诗词的规律,B项“长”“大”表示无尽头或者广阔无边,范围广,跟D项的壮阔意境相一致,C项应该结合诗题去理解,霜应该是意象,不是月亮

三、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作者是元代的散曲家马致远。

2、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深秋晚景图

3、 前三句用九个细节构成一幅画面,极力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现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

4、“夕阳”照应上文中的“昏”字,见此情此景,自然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

5、最后两句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6、本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突出了景色的 萧索、凄凉 ,诗中 枯、老、昏、古、西风、夕阳 (不少于三个)等字暗合了这种景色的基调。

7、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天涯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8、除了“夕阳西下”,词中点明时间的词语还有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等。(答出三个即可)

9、“小桥流水人家”一句,看似恬静明丽,与上下句凄凉意境迥异,其实,它更能反映诗人的浓浓乡愁。为什么?因为“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虽美,但却更能使游子想起自己的羁旅生活,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这样以乐景写愁,表达效果则更好。

(二)赏析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并答题。

1、“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曲名(曲的题目)。点明全篇主旨的句子是断肠人在天涯

2、前三句在写景抒情上的突出特点是用九个细节(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天涯游子的惆怅之情。

3、这首小令在写作上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 断肠

(三)赏析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并答题。

1、“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深秋晚景图

2、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游人孤寂悲苦的心情 3、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B)

A “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

B “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

C “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

D “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四) 选出《天净沙》分析正确的一项是(D):

A枯藤老树昏鸦“枯藤”是秋初之景。“昏鸦”指黄昏时的归巢之鸦。见此景如何不动游子思乡之情。

B小桥流水人家 他人无家而我独有,使我没有一点思乡之情。

C古道西风瘦马 古道荒凉,西风起而一年将尽。马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但人感觉良好。 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点出特定时间。“夕阳”照应上文“昏”字。最后一句卒意显志。

二、品读《天净沙•秋思》 , 填空答题。 (5 分)

1). 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 , 被《中原音韵》誉为“秋思之祖”,

为历代所传诵。小令仅 28 字 ,写了十种景物 , 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2)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内心悲凉的诗词(篇七)
《高中古诗词复习提示》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