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桃花现代诗歌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3-03    阅读:

桃花现代诗歌(篇一)
《青少年最喜欢的现代诗歌经典_《桃花神韵》》

作者:知音

我的心封存已久。

昨天,沐浴着春阳,去山上踏青。

看见了桃花,看见了满山遍野的桃花。

我喜欢桃花,喜欢她那嫩粉粉、嫩紫紫的色彩,喜欢她那粉面含春的神韵。

归来时,采了几枝开放着、蓓蕾着的桃花。

我把它们插在客厅的花瓶里。

古朴的家具映衬着嫩粉粉、嫩紫紫的桃花,这是无论何也描画不出的风味啊!

花瓶好像也得到了新生。

有古诗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怎样的一种意境呢?

想起这首诗,我便陷入一种莫名的烦恼中,犹如《少年维特之烦恼》。

阳春三月,试问?男子会多情吗?女子会怀春吗?

莫名的烦恼和踏青后的疲劳使我很快进入梦乡„„晨曦和鸟鸣把我唤醒,淡淡的、清醇的花香已盈满居室。

我真不知花香来自何处?

哦!原来是来自于我客厅花瓶中的那几枝桃花!

开放着的桃花已落缨!似桃花雨洒了一地。蓓蕾着的桃花已怒放!

枝丫长出了美丽、嫩绿的新叶!

啊!春天已活在了我客厅的花瓶里了!

我的心已萌动,不知能否在阳春三月里开出绚丽的桃花来!

桃花现代诗歌(篇二)
《桃花诗》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崔护《题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杜甫《绝句漫兴》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立徐步立芳洲。癫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吴融《桃花》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

刘敞《桃花》

小桃西望那人家,出树香梢几树花。只恐东风能作恶,乱红如雨坠窗纱。

袁枚《题桃树》

二月春归风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

韩愈《题百叶桃花》

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珍珑。应知吏侍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

杜甫《风雨看舟前落花绝句》

江上人家桃树枝,春寒细雨出疏篱。 影遭碧水潜勾引,风妒红花却倒吹。

杨凭《千叶桃花》

千叶桃花胜百花,孤荣春软驻年华。 若教避俗秦人见,知向河源旧侣夸。

周朴《桃花》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

谢枋得《庆全庵桃花》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陆游《泛舟观桃花》

桃源只在镜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红。自别西川海棠后,初将烂醉答春风。

李白《忆秋浦桃花旧游》

桃花春水生,白石今出没。摇荡女萝枝,半摇青天月。

元稹《桃花》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齐己《桃花》

风暖仙源里,春和水国中。流莺应见落,舞蝶未知空。

苏轼《桃花》

争花不待叶,密缀欲无条。傍沼人窥鉴,惊鱼水溅桥。

唐寅《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武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张旭《桃花溪》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李白《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黄巢《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王维《桃源行》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桃花吟》选自《读月楼诗存》

风生温情夜露润,心思随春月招魂。 色如红梅先烈血,最艳最美最惹人。

现代律诗:【中华新韵】七律·桃花

(作者:杏花村落网站杏花文社版“书心剑胆”、池州人网站舞文弄墨版“江南闲客”) 生在阳春三月间,热情奔放欲燃天。丽枝灼引蝴蝶乱,倩影夭招诗客旋。偶隐源头观翠色,时来墙外伴红颜。贫寒富贵皆能守,只与东风一手牵。

【注】

●热情奔放——人们常用“火红”比喻旺盛、有生气。这里指桃花充满热情,充满活力。 ●燃天——对天燃烧。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枝——通“肢”。

●灼引蝴蝶乱——鲜明的花枝引得蝴蝶乱舞。灼:鲜明,《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夭招诗客旋——茂盛美丽的桃花招来诗人在其周围转来转去。夭:桃花茂盛美丽,《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客:诗人。旋:转动。

●偶隐源头——偶尔隐居在江河的源头。源:水的源头,这里指“桃花源”。 陶渊明《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翠色——青绿的山色,亦泛指青山。

●时——有时候。例“时冷时热”。

●伴红颜——陪伴靓女。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

●富贵贫寒皆能守——桃花随遇而安。富人穷人都能栽培桃花。

小桃西望那人家,出树香梢几树花。

只恐东风能作恶,乱红如雨坠窗纱。

——宋.刘敞:《桃花》

桃花现代诗歌(篇三)
《桃花诗词》

诗经•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经•国风•魏风•园有桃

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我知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园有棘,其实之食。心之忧矣,聊以行国。不我知者,谓我士也罔极。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作者简介:崔护 字殷功,博陵(今河北定县)人。贞元十二年(796)登第(进士及第)。大和三年(829)为京兆尹,同年为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终岭南节度使。其诗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作者简介: 李白 (701年~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共称“大李杜”。身长七尺有余(约1.83米)。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伤昔 韦庄

昔年曾作五陵游,午夜清歌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下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字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惟见水东流。

作者简介:韦庄(约公元836~910年左右,生卒年不详),字端已,唐末五代诗人.京兆杜陵(今西安)人,唐初宰相韦见素后人,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

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作者简介:黄巢(?~884),汉族, 唐末农民起义首领。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稍通书记,屡举进士不第,以贩私盐为业。家富于财,善击剑骑射。

春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红粉当垆弱柳垂,金花腊酒解酴醿。

笙歌日暮能留客,醉杀长安轻薄儿。

作者简介:贾至(?~772) 唐代文学家。字幼邻,一作幼几。洛阳(今属河南)人。 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元和十年自郎州召至京师戏赠 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代汉族人,冒称中山刘氏,洛阳人,字梦得 。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水流,怕有渔郎来问津。

作者简介:谢枋得(1226~1289)南宋文学家。字君直,号叠山。信州弋阳(今属江西)人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作者简介:张旭 字伯高,一字季明,吴郡(江苏苏州)人。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

三十年来寻剑客志勤

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

生查子 辛弃疾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

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享年67岁,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汉族。

鹧鸪天 朱淑真

独倚阑干昼日长,纷纷蜂蝶斗轻狂。

一天飞絮东风恶,满路桃花春水香。

当此际,意偏长,萋萋芳草傍池塘。

千钟尚欲偕春醉,幸有荼蘼与海棠。

出关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翻飞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五律•看山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

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

热来寻扇子,冷去对美人。

一片飘飘下,欢迎有晓莺。

送沈亚之歌并序 李贺 吴兴才人怨春风,桃花满陌千里红。 紫丝竹断骢马小,家住钱塘东复东。 白藤交穿织书笈,短策齐裁如梵夹。

雄光宝矿献春卿,烟底蓦波乘一叶。

春卿拾材白日下,掷置黄金解龙马。

携笈归江重入门,劳劳谁是怜君者。

吾闻壮夫重心骨,古人三走无摧捽。

请君待旦事长鞭,他日还辕及秋律。

浩歌 李贺

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

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

青毛骢马参差钱,娇春杨柳含细烟。

筝人劝我金屈卮,神血未凝身问谁?

不需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

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惟浇赵州土。

漏催水咽玉蟾蜍,卫娘发薄不胜梳。

看见秋眉换新绿,二十男儿那刺促。

题赵生壁 李贺

大妇然竹根,中妇舂玉屑。

冬暖拾松枝,日烟生蒙灭。 木藓青桐老,石井水声发。 曝背卧东亭,桃花满肌骨。 仙人 李贺

弹琴石壁上,翻翻一仙人。

手持白鸾尾,夜扫南山云。

鹿饮寒涧下,鱼归清海滨。

当时汉武帝,书报桃花春。

古意 王昌龄

桃花四面发,桃叶一枝开。

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

清筝向明月,半夜春风来。

留别武陵袁丞 王昌龄

皇恩暂迁谪,待罪逢知己。

从此武陵溪,孤舟二千里。

桃花遗古岸,金涧流春水。

谁识马将军,忠贞抱生死。

下邽庄南桃花 白居易

村南无限桃花发,唯我多情独自来。

日暮风吹红满地,无人解惜为谁开。

春晚寄微之 白居易

三月江水阔,悠悠桃花波。

年芳与心事,此地共蹉跎。

南国方谴谪,中原正兵戈。

眼前故人少,头上白发多。 通州更迢递,春尽复如何? 红鹦鹉 商山路逢。 白居易 安南远进红鹦鹉,色似桃花语似人。

文章辩慧皆如此,笼槛何年出得身?

彭蠡湖晚归 白居易

彭蠡湖天晚,桃花水气春。

鸟飞千白点,日没半红轮。

何必为迁客,无劳是病身。

但来临此望,少有不愁人。

送友人上峡赴东川辞命 白居易

见说瞿塘峡,斜衔滟预根。

难于寻鸟路,险过上龙门。

羊角风头急,桃花水色浑。

山回若鳌转,舟入似鲸吞。

岸合愁天断,波跳恐地翻。

怜君经此去,为感主人恩。

三日寻李九庄 常建

雨歇阳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戏题湖上 常建 湖上老人作矶(岛)头,湖里桃花水却流。 竹竿袅袅波无(白波)际,不知何者吞吾钩? 送元公之鄂渚寻观主张骖鸾 孟浩然

桃花春水涨,之子忽乘流。岘首辞蛟浦,江中问鹤楼。

赠君青竹杖,送尔白苹洲。应是神仙子,相期汗漫游。

寄归 赵嘏

三年踏尽化衣尘,只见长安不见春。

马过雪街天未曙,客迷关路泪空频。

桃花坞接啼猿寺,野竹亭通画鹢津。

早晚粗酬身事了,水边归去一闲人。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复偶见 韩翃

桃花脸薄难藏泪,柳叶眉长易觉愁。

密迹未成当面笑,几回抬眼又低头。

天仙子 和凝

洞口春红飞蔌蔌,

仙子含愁眉黛绿。

阮郎何事不归来,

嫩烧金,慵篆玉,

流水桃花空断续。

天仙子 和凝

柳色披衫金缕凤, 纤手轻捻红豆弄。 翠娥双敛正含情, 桃花洞,瑶台梦,

一片春愁谁与共。

梦江南 皇甫松

楼上寝,残月下帘旌。

梦见秣陵惆怅事,

桃花柳絮满江城。

双髻坐吹笙。

竹枝 皇甫松

山头桃花谷底杏,

两花窈窕摇踵映。

忆江南 刘禹锡

春去也,

共惜艳阳年。

犹有桃花流水上,

无辞竹叶醉尊前。

惟待见青天。

调笑令 王建

胡蝶,胡蝶, 飞上金枝玉叶。 君前对舞春风, 百叶桃花树红。

红树,红树,

燕语莺啼日暮。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鹧鸪天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红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阮郎归 晏几道

来时红日弄窗纱。春红入睡霞。去时庭树欲栖鸦。香屏掩月斜。

收翠羽,整妆华。青骊信又差。玉笙犹恋碧桃花。今宵未忆家。

御街行 晏几道

年光正似花梢露。弹指春还暮。翠眉仙子望归来,倚遍玉城珠树。岂知别后,好风良月,往事无寻处。

狂情错向红尘住。忘了瑶台路。碧桃花蕊已应开,欲伴彩云飞去。回思十载,朱颜青鬓,枉被浮名误。

桃花现代诗歌(篇四)
《中国现代诗歌精选》

中国现代诗歌精选

十首最值得阅读的现代诗:

一、第十首,余光中的《等你, 在雨中》:

等你, 在雨中, 在造虹的雨中

蝉声沉落, 蛙声升起

一池的红莲如红焰, 在雨中

你来不来都一样, 竟感觉

每朵莲都像你

尤其隔着黄昏, 隔着这样的细雨

永恒, 刹那, 刹那, 永恒

等你, 在时间之外在时间之内,

等你, 在刹那, 在永恒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 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 我会说, 小情人

诺, 这只手应该采莲, 在吴宫

这只手应该

摇一柄桂浆, 在木兰舟中

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

耳坠子一般的悬着

瑞士表说都七点了 忽然你走来

步雨后的红莲, 翩翩, 你走来

像一首小令

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

从姜白石的词里, 有韵地, 你走来

看过好多关于这首诗的评论,印象最深的是一篇关于科学馆和瑞士表那阕如何精彩的

文字,说是古典与现代结合云云,不过,个人认为,这两个意象的出现也许就是这首诗唯一的败笔,西装和瓜皮帽的搭配让人看着怎么也不舒服。

二、第九首 ,林徽音的《笑》:

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

和唇边浑圆的漩涡。

艳丽如同露珠,

朵朵的笑向

贝齿的闪光里躲。

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

水的映影,风的轻歌。

笑的是她惺松的鬈发,

散乱的挨着她耳朵。

轻软如同花影,

痒痒的甜蜜

涌进了你的心窝。

那是笑——诗的笑,画的笑:

云的留痕,浪的柔波。

据说徐志摩就是因为爱慕这位才女才开始写诗的,不过,林徽音最后却选择了梁思成,后来很多人知道这个名字也是因为这个典故。我想,一个能写出这样作品的名字是不需要借助典故来记忆的。

三、第八首,废名的《星》:

满天的星,

颗颗说是永远的春花。

东墙上海棠花影,

簇簇说是永远的秋月。

清晨醒来是冬夜梦中的事了。

桃花现代诗歌(篇五)
《从桃花诗看中国诗的文化心灵》

从桃花诗看中国诗的文化心灵

——胡晓明教授在华东师范大学的讲演

中国诗是贵族文学、赤子文学、还是士人文学?中国诗中,社会历史人生信息量越少越好么?中国诗人的心灵主体,是小知小觉,还是先知先觉?是光秃秃、幽暗破碎、封闭无意识的自我,还是兴象葱笼、天机流转的心灵?中国诗学的核心概念是什么?

从中国诗中几首有名的桃花诗入手,以“文化心灵”为路径,将诗学理论、抒情传统、文化大义、历史意象和诗性感悟融为一炉,走进《诗经》、陶渊明、杜甫、苏轼以及陈子龙柳如是等人的诗歌世界,一边散步品赏诗史上的经典风景,一边也不忘深入解答诗学中的重大问题。或许,一种超越文化研究和文学性研究的“文化诗学”,有助于重建中国诗学与中国文化思想的生动联系,有助于再认中国文化的价值系统。

一、何谓“文化心灵”

“文化心灵”,即在代代相承的文学传统中养成的、具有悠久深厚文化内涵、具有深刻的华夏民族特点的艺术心灵。为什么要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诗歌?这是因为,“心”是中国文化传统第一重要的概念。绘画史上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张璪,见《历代名画记》卷十),音乐史上的“高山流水”(伯牙子期,见《韩诗外传》卷九),哲学史上的“为天地立心”(张载,见《近思录》卷二),“我来看此花时,此花与我心一起明白过来”(王阳明《传习录》下),以及宗教史上的“以心传心”(《五灯会元》卷二)等等,说“心”是中国文化传统世代相承的核心价值,应是无可置疑的。中国诗是中国文化最具有心灵价值的创造,通过中国诗来理解中国文化的心灵世界,通过中国文化的特点来理解中国诗,这是题中应有之义。 “兴”,是最富于文化心灵意味的诗学概念。“兴”最重要的文化内涵,即生命与生命相接触。兴的逻辑起点,即“人神沟通”。即巫史时代,人心与来自天神的信息相通。无论是后来的“引譬连类”、“托事于物”,还是“起发己心”、“合乐而歌”,都有一个感发、接通的心理机制,此一心理机制,首先由“人神沟通”奠定,后转化而成“心物相通”,即天地万物气化生成的心理图式,最终转化而为“起发己心”的诗学。不同的生命之间,以及在古人看来代表着生命的词语,为什么具有相感发的力量?我们细思其中的奥秘,其心理动力,即生命与生命相接触。无论是人神生命的接触,还是心与自然物生命的接触,还是人心与人心的生命相接触。最近有人认为“兴”的起源,正是一种挽诗的仪式,是与死去的亲人或友人的魂相沟通的歌唱仪式,这个新说法也加强了“人神相通”的文化内核,所以,生命与生命相接触,也包括精神生命在内。

“兴”的生命与生命相接触,对于中国诗学的心灵内涵,具有决定性的贡献。因为,生命不止于小生命自身,所以有“比兴”,生命与时代社会等大生命相接触,此即先知先觉的心灵的来源。生命不止于个人,不止于当下,而具有历史的回声,与传统中生命相接触,所以有“兴喻”,此即古今相连的心灵的来源。生命不止于有限,不向下沉沦,所以有“兴会”“兴感”,此即生生不息的心灵的来源。生命又肯定人心与人心的照面,不幽闭自我,所以有“兴寄”,此即心心相印的心灵的来源。

二、桃花诗所含蕴的“文化心灵”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首桃花诗来理解。作品也是潜诗学,可以补助理论的不足。按其表现的文化心灵内涵,可分成以下几组。

(一)人世生活的心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周易》:夫妇,人伦之始也。《孟子》: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这首诗有重要文化意蕴。“男女以正,婚姻以时,文王风化之盛”(朱子)。表明这首诗是早

期中国文化成熟之际、良俗美序的表现。“送嫁和迎亲的婚姻仪式歌”(张西堂)。是人间的欢天喜地的婚典歌。“平平常常,细思之,殊觉古初风俗之美”(崔述),个体的人生,是在一个大的背景下才得到真实意义的。从文化看,这首诗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一上来就是结婚,似乎男女交往,恋爱不重要,而直奔结婚的目的。然而这完全符合《诗经》的实际。为什么这样呢?这关系到中西文学一个根本的区别:西方文学是表现的,是顺着人生的欲望表现人生的;而中国文学是文化的,文化即教化,所谓人文化成,不是顺着人生的欲望,而是顺着人心的要求,是要来建构人生。如果不单单从表现的意义上来看,而更从人生的真实问题来看,那么,婚姻生活就比恋爱有更多的困难,更多的麻烦,须要更多的关心和指导,即现代人所谓相爱容易相处难。而恋爱生活是不需要指导的。因而,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结果的地方,其实是一个开始;表面上看起来没有问题的地方,其实是处处有问题的。所谓文学的文化性,即表现在回应人生的真实问题。

第二,美善合一。夭夭,其少壮也、舒展也。灼灼华之盛也。这是自然生命之美。蕡,实貌。这是道德人品之美。蓁蓁,至盛也,最充实的内在生命之美。这已经过了单纯的青春唯美时节,也经过了单一的道德主位的时节,这是内外合一之美。自然生命的内在化,与道德生命的自然化,一种由内而外、从内部生长出来的美与善融合之美,像一株生机盎然的树一样的美。中国诗的文化心灵,推崇这样一种从道德看过去是情感,从情感看过去是道德,人性之真与正与美的合一。

第三,兴。从人神相通,到心物合一(生命与生命的感发)。从巫术中挣扎而出。从巫师独占神意,到天意与人心和谐。心物合一的意思是,不是光秃秃的、荒漠化的心,不是孤立的破碎的心。是生命与生命相接触。一方面,不是孤立的专注于感觉世界的美,而是涵有对于人事世界自发的关注,自觉的参与,将人事世界融入其中的美。现代主义诗学或西方唯美主义诗学,认为诗是信息越少越好,这从根本上就不是中国诗;另一方面,人事世界的美,又是活的、洋溢着自然气息的,兴象葱笼、天机流荡的美。我们看这首诗对于一个好女子的歌咏,又是把她说成是一株又舒展又亮丽、又充实又生动的桃花,看见桃花,受自然生命感动兴发,灼灼夭夭,都是原始、质朴、喜气的生命相感。这就是对天地万物有情。一方面是世界的心灵化,流转化也是情意化,另一方面则是心灵的自然化、日常化。

第四,宜。合适。心灵之间的感受,一整幅的大和谐,一整幅的人心与人心相通。是给人家的感受,也是自己的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及时、生命的季节),人与人的和谐(宜其家人),人与自己的和谐(其叶蓁蓁)。生命与生命相接触(自然、人心、己心)。不是平面化的心。生命意蕴的深层向度的开掘(悦形、悦意、悦神)。

第五,很明亮。没有罪感。也没有二元化。这是一个特质。你可以说人生的负面不够。但是这是反幽暗意识和黑暗的心。

(二)先知先觉的心

杜甫《题桃树》:小径升堂旧不斜,五株桃树亦从遮。高秋总馈贫人实,来岁还舒满眼花。帘戸每宜通乳燕,儿童莫信打慈鸦。寡妻群盗非今日,天下车书正一家。

车书一家,是时北宼平、蜀乱息、而吐蕃退。诗人回到草堂,身心得到暂时的复苏。 黄生曰:此诗思深意远,忧乐无方。寓民胞物与之怀,于吟花看鸟之际。其材力虽不可强而能,其性情固可感而发。

第一,志在天下、先知先觉。不是封闭的、破碎的心灵。上推天人之理,下有万物之情。仁者爱及万物。“惟君子为能通天地之志”(《易》)。“诗者,天地之心”(《诗纬含神雾》)。“通天地万物为一心,更无中外可言;体天地万物为一本,更无本心可觅”(刘宗周)。“盈天地皆心也”(黄宗羲)。“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张载)

第二,中间四句是一个结构:宇宙与人心。高秋来岁,是春去秋来,天地自然之永远的

仁意。帘户儿童,则是与人心世道之不舍的善心。尽管,“每宜”是一个命定的善,而“莫信”则是一个祈使(实践)的善(需要干涉儿童的行为,参与善的过程),表明人心世道的善既是信仰,又是人的现世活生生的实践,所谓苦口婆心、所谓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而宇宙与人心,在仁爱上统一,成为一种诗人对此世的大信。所以才会有最后两句:一句说历史的恶,一句说人道正在进行的善。两句是说尽管历史是恶的,可是在这个背景下,人类向美善的努力永远也不放弃。“忧乐无方”,是说诗人想得很深,内心痛苦而光明幸福。可以称为忧乐圆融的文化心灵。中国文化的心灵,既不是罪感,也不是乐感,而是忧乐圆融。

陶渊明《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既是对专制社会的批判,又是自由精神的歌唱,展现了一个超越时间、放弃人为、体现自然而然的生命节奏的世界。在此不赘。

陶杜,一个是对历史人生的纵贯的透视,一个是对时代人生的全幅的关怀,十字打开,都是志在天下,都是士的文学精神。这是中国文学中国诗最深度的文化心灵,最重要的抒情传统。对天下有道的向往,对自由精神的追寻,对一个美好的世界念兹在兹的想像与追求,是中国诗人先知先觉的心灵表现。有些现代人,只从自己浅薄的人生出发,说杜甫一生只是哀愁可怜,说陶渊明只会逃避现实,实在是都不能顺着中国文化的脉络来讲,都不过是在文化心灵的外面来看他们。

(三)古今相连的心

自由精神有不少变体: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沓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王维)

这是神仙化、唯美化的自由精神。消解了其中有历史文化真实人生的严肃内容,化而为准宗教的解脱意味。解放变而为解脱,与唐代道教文化的广泛影响有关。

神仙有无何渺茫,桃源之说诚荒唐。……人间有累不可住,依然离别难为情。船开棹进一回顾,万里苍苍烟水暮。世俗宁知伪与真,至今传者武陵人。(韩愈)

这是世俗化、儒家化的自由精神。一方面不相信,另一方面又能体会其中的美好。一方面企想乌托邦,一方面又不舍世俗。

一来种桃不计春,采花食实枝为薪。儿孙生长与世隔,知有父子无君臣。渔郎放舟迷远近,花间忽见惊相问。世上空疑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王安石《桃源行》)

这是重回陶渊明的自由传统。明确表示对于迄今以来的历史,都是专制的历史。宋诗比较重思想。

传统诗学中,有“以古为新”、“高古”、“夺胎换骨”、“古典今典合一”、“诗犯古人”、“比兴寄托”等,这表明,诗人主体,并不是孤立的自我主体,而是有历史回声、人文共同体有的主体。

(四)生生不息的心

忧乐圆融也有不少变体。

苏轼《和蔡景繁海州石室》:芙蓉仙人旧游处,苍藤翠壁初无路。戏将桃核裹红泥,石间散掷如风雨。坐令空山出锦绣,倚天照海花无数。花间石室可容车,流苏宝盖窥灵宇…… 苏诗说的是宋诗人石曼卿做海州通判时,山岭高峻,人路不通,植树不易。有一天忽发奇想,叫人将黄泥巴裹着桃核为蛋,一个个往山岭上扔。这一两年下来,竟然桃花满山,烂若锦绣,而正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接下来桃花树中间的大石室,可以停得大车、可以看得天宇。

这里当然也更可以看出苏东坡的刚健人格,以及宋代诗学的转悲为健。东坡的这一品质,是对于生命无明、历史无明的一个回应。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诗品,表明中国文化的一个意思:在任何无理、无文、无序的沙漠之地,总有人文思想的希望的绿洲。

(五)心心相印的心

有一支相当个人化、灵心化的诗学。友朋、情人间的心灵对话。

柳如是《西湖八绝句》:垂杨小苑绣帘东,莺阁残枝蝶乘风。最是西陵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

这首明清之际著名的诗,是一首很美的情诗。背后隐藏着美人与英雄的刻骨铭心的故事。这里不仅用了苏小小《歌词》:“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以及冯延巳《蝶恋花》:“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也不仅用了崔护的“人面桃花相映红”,而且更是“心灵秘史”。据陈寅恪先生的考证:是今典(本事)古典(故实)的融合。有暗码系统。陈子龙《寒食》七绝:“今年春早试罗衣,二月未尽桃花飞。应有江南寒食路,美人芳草一行归。”“垂杨小苑倚花开,铃阁沉沉人未来。”以及陈子龙《春日早起》:“独起凭欄对晓风,满溪春水小桥东。始知昨夜红楼梦,身在桃花万树中。”皆此诗的今典。表明:真正的情诗,是心灵与心灵的相印。陈寅恪先生对于陈柳姻缘诗的考证,给我们理解中国诗的文化心灵的启示是:

1、表现与感应。我们常常将艺术语言理解为“表现”。即单单强调作者对于自我的呈露,以我为主的传达。其实,深度的艺术语言乃是一种“感应”。对于传达对象的沟通与印心,亦即陈寅恪所说的“思旨印合”。今典中有古典,古典中有今典,能所双亡、主宾俱冥,这就超出了艺术表现自我这一浅见,透入生命照面、灵心呼应的层面。这里涵有东方艺术精神的一个重要秘奥。

2、抒情与叙事。解构了西方诗二分的模式。自我与指涉性。人们一般将诗歌分为抒情与叙事两大类。抒情美学的品质是:用语言符号构成表现其内在的精神特质、精神性格,相反,叙事艺术则通过指涉性符号的运用,外在地投射他们所创造的世界。抒情美学关心的是情感“体验”,个别性而向普遍性敞开,而叙事艺术则更关心“经验”,从经验出发的特殊性的场合的独特感受。我们如果将陈寅恪的“古典”看作抒情美学的象征性,而将“今典”视为叙事艺术的指涉性,则今典古典合一的诗歌写作可视为“叙事的抒情诗”或“抒情的叙事诗”,抒情可以转化为叙事,叙事也可以转化为抒情。于是,可以提供一种西方美学传统分类之外的新美学品质。内在的精神生活既是其表现对象,内在世界的投射及其反应与欢乐的痕迹、飞鸿雪泥般的人生经验,亦是审美创造的目的。这是兼有生命的内敛自足与生命的感通融合的东方美学。交流的当下性、创造的独特性,与形而上的抒情传统思想之流的永恒性、延伸感,在这里统一在一起。

3、比兴问题。“兴”是中国古典诗歌的诗学原点与根本大法。“兴”首先是眼前景、心中事、当下情在诗人心中所引起的创作冲动。亦即诗歌原质中最基本的感发力。有“诗兴”的诗歌必然保证审美表现的相当的新鲜度。而诗兴与创作冲动的联系,使中国诗歌非常注重某一特殊的从经验(而非超验)出发的场合,以及某一特定、不可重复的时刻的强烈感受。这是中国诗从《诗经》《楚辞》以来的传统中的深层要素。“兴”义经过汉儒的诠释衍生,更与具体特定的“事”、“情”相关联,使第一次诗兴都成为不可重复、不可替代的创造。这种不可重复、不可替代的特定性,在明清诗学的发展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柳如是这首诗是一佳例。

另一方面,兴义在中国传统诗学中的固定用法,又与“引譬连类”、“兴者比也”、“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等说法相关联,与“寄托”、“意境”、“言有尽而意无穷”相关联。这又使“兴”义具有上述直接性、当下性、感发力、唯一性之外,更涵具延伸性、间接性、厚味、深酿性等特点。特别是在心灵性很强的诗歌中,兴具有心灵生活的深度,与精神意蕴的浓度。这当然与兴义中人神相通的原初义有关系。这就不是主张单面化、平滑化。人性通往神性,使中国诗保证了一定的超越层。上述这两方面结合在一起,既超越又内在,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点。

三、“展开”与“根源”的结合

中国诗学的文化心灵的特点:有展开的存在,有根源的生命。先知先觉、古今相连、生生不息、心心相印,都既是展开,也是根源。每一种心灵维度,都含有展开与根源,但不是二重性,是即根源即展开。先知先觉的根源是士,展开也是士。古今相连的根源是“文”,展开也是“文”。生生不息的根源是“气”(宇宙),展开也是“气”(刚健)。心心相印的根源是“性情”,展开也是“性情”之灵妙无方。前者是翕,后者是辟(熊十力);前者是阴,后者是阳;诗的文化心灵,就是二者的应答过程。

讲演者小传 胡晓明 1955年8月生,四川成都人。1990年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学批评史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社会兼职有: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秘书长、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副秘书长等。著有《中国诗学之精神》、《万川之月:中国山水诗的心灵境界》、《灵根与情种:先秦文学思想研究》、《饶宗颐学记》等,编有《释中国》等。

唐诗与中国文化精神

——胡晓明教授在上海图书馆的演讲

两个老先生和两个禅师

很多年前,华东师大的施蛰存老先生招考研究生时出了一道题目:“什么是唐诗?”这是一个大有意味的问题。唐诗是一个美好的词语。汉语中有很多美好的词语。比如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等。唐诗也是汉语中最美好的词语之一。我们提起唐诗,就有一种齿颊生香的感觉。唐诗只是风花雪月么?只是文学遗产么?只是语言艺术么?当然是的,可是我们又总觉得不够。我们仅从风花雪月去看唐诗,或许表明,我们的人生可能太功利了。我们仅从语言艺术和文学遗产去看唐诗,我们又可能把唐诗看得太专业了。唐诗还可不可以指向一些更远更大的东西?

我知道,唐代有兼容并包的文化精神:丝绸之路,以长安为中心,西至罗马,东至东京,各种宗教,和平共处;有世界主义的文化精神:国力极强盛,版图辽阔,经济发达,文化既大胆拿来,又讲送去主义,元气淋漓,色彩瑰丽;有继承创新的文化精神:秦汉帝国的文化格局、南北朝职官、府兵、刑律等等融为一炉。在教科书上,似乎只有这些才是唐诗的文化精神。不是说这些不重要,然而谈到唐诗的文化精神,就只能是“遥想汉唐多少宏放”,我觉得这似乎是一个成见。今天我们都不从这些大地方讲起,诗歌毕竟是关于心灵的事情,我们从唐诗的心灵世界讲起。不是说这些不重要,而是心灵性才更是唐诗幽深处的文化精神。 我常讲诗歌,也常常想起杭州的西湖边上,花港观鱼的旁边,曾经住着近代的老先生、仙风道骨的诗人马一浮先生。

诗是什么呢?马先生有四句话说得好:诗其实就是人的生命“如迷忽觉,如梦忽醒,如仆者之起,如病者之苏”。后来叶嘉莹教授说,这是关于诗的最精彩的一句定义了。诗就是人心的苏醒,是离我们心灵本身最近的事情,是从平庸、浮华与困顿中,醒过来见到自己的真身。我们为什么说仅仅从风花雪月、语言艺术、文学遗产、汉唐气象等来读唐诗,总觉得不够呢,那就是隔了一层,没有醒过来跟自己的真身相见。

这似乎有点玄了。有没有真身,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进一步论证的事情。但是我这里姑且将它作一个比喻:人生有很多幻身、化身,诗是这当中那个比较有力量、自己也比较爱之惜之的那个自我,而且是直觉的美好。我又想起古代有两个禅师有一天讨论问题。第一个禅师说了一大套关于天地宇宙是什么的道理。轮到第二个禅师时,他忽然看到池子里边有一株荷花开了,就说了一句:“时人见此一枝花,如梦相似”。我读唐诗,似懂非懂、似问似答之间,正是“见此一枝花,如梦相似”。因为读诗是与新鲜的感性的经验接触,多读诗,就是

桃花现代诗歌(篇六)
《中国现代诗歌精选》

中国现代诗歌精选

十首最值得阅读的现代诗:

一、余光中的《等你, 在雨中》:

等你, 在雨中, 在造虹的雨中

蝉声沉落, 蛙声升起

一池的红莲如红焰, 在雨中

你来不来都一样, 竟感觉

每朵莲都像你

尤其隔着黄昏, 隔着这样的细雨

永恒, 刹那, 刹那, 永恒

等你, 在时间之外在时间之内,

等你, 在刹那, 在永恒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 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 我会说, 小情人

诺, 这只手应该采莲, 在吴宫

这只手应该

摇一柄桂浆, 在木兰舟中

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

耳坠子一般的悬着

瑞士表说都七点了 忽然你走来

步雨后的红莲, 翩翩, 你走来

像一首小令

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

从姜白石的词里, 有韵地, 你走来

看过好多关于这首诗的评论,印象最深的是一篇关于科学馆和瑞士表那阕如何精彩的

文字,说是古典与现代结合云云,不过,个人认为,这两个意象的出现也许就是这首诗唯一的败笔,西装和瓜皮帽的搭配让人看着怎么也不舒服。

二、林徽音的《笑》:

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

和唇边浑圆的漩涡。

艳丽如同露珠,

朵朵的笑向

贝齿的闪光里躲。

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

水的映影,风的轻歌。

笑的是她惺松的鬈发,

散乱的挨着她耳朵。

轻软如同花影,

痒痒的甜蜜

涌进了你的心窝。

那是笑——诗的笑,画的笑:

云的留痕,浪的柔波。

据说徐志摩就是因为爱慕这位才女才开始写诗的,不过,林徽音最后却选择了梁思成,后来很多人知道这个名字也是因为这个典故。我想,一个能写出这样作品的名字是不需要借助典故来记忆的。

三、废名的《星》:

满天的星,

颗颗说是永远的春花。

东墙上海棠花影,

簇簇说是永远的秋月。

清晨醒来是冬夜梦中的事了。

昨夜夜半的星,

清洁真如明丽的网,

疏而不失,

春花秋月也都是的,

子非鱼安知鱼。

冯文柄把他酷爱的老庄融入诗中,作品中到处流淌着思想。那些所谓的哲理诗和他相比,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

四、卞之琳的《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在所有以断章为题的作品中,这个是最有名的了。不过,很多权威评论家的解释却是作者本人不能苟同的。

五、郑愁予的《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蛰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也许这个错误不只是对窗内人说的,对过客来说也一样,因为窗内人等的并不是他。郑愁予的诗很多都值得阅读,尤其是《情妇》。

六、闻一多的《死水》: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也只有这样性格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作品。

七、冯至的《蛇》:

我的寂寞是一条长蛇,

冰冷地没有言语---

姑娘,你万一梦到它时,

千万啊,莫要悚惧!

它是我忠诚的侣伴,

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

它在想着那茂密的草原,

---

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

它月光一般轻轻地,

从你那儿潜潜走过;

为我把你的梦境衔了来,

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冯至被鲁迅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也只有他能写出这样作品。他的《南方的夜》也好到让人无话可说。

八、何其芳的《预言》:

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於来临。

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

我听得清不是林叶和夜风的私语,

麋鹿驰过苔径细碎的蹄声。

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

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轻的神?

你一定来自温郁的南方,

告诉我那儿的月色,那儿的日光,

告诉我春风是怎样吹开百花,

燕子是怎样痴恋著绿杨。

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歌声里,

那温暖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

请停下,停下你疲倦的奔波,

进来,这儿有虎皮的褥你坐,

让我烧起每一个秋天拾来的落叶,

听我低低唱起我自己的歌。

那歌声将火光一样沉郁又高扬,

火光一样将我的一生诉说。

不要前行,前面是无边的森林,

古老的树现著野兽身上的斑文,

半生半死的藤蟒一样交缠著,

密叶里漏不下一颗星星。

你将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

当你听到第一步空寥的回声。

一定要走吗,请等我与你同行,

我的足知道每条平安的路径,

我可以不停地唱著忘倦的歌,

再给你,再给你手的温存。

当夜的浓黑遮断了我们,

你可以转眼地望著我的眼睛。

我激动的歌声你竟不听,

你的足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

像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

消失了,消失了你骄傲的足音……

呵,你终於如预言所说的无语而来

无语而去了吗,年轻的神?

语言华丽的极限是什么?这个就是。当然还有他的《梦歌》、《花环》。

九、戴望舒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行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桃花现代诗歌(篇七)
《桃花诗词

诗经•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经•国风•魏风•园有桃

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我知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园有棘,其实之食。心之忧矣,聊以行国。不我知者,谓我士也罔极。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作者简介:崔护 字殷功,博陵(今河北定县)人。贞元十二年(796)登第(进士及第)。大和三年(829)为京兆尹,同年为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终岭南节度使。其诗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作者简介: 李白 (701年~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共称“大李杜”。身长七尺有余(约1.83米)。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伤昔 韦庄

昔年曾作五陵游,午夜清歌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下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字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惟见水东流。

作者简介:韦庄(约公元836~910年左右,生卒年不详),字端已,唐末五代诗人.京兆杜陵(今西安)人,唐初宰相韦见素后人,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

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作者简介:黄巢(?~884),汉族, 唐末农民起义首领。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稍通书记,屡举进士不第,以贩私盐为

业。家富于财,善击剑骑射。

春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红粉当垆弱柳垂,金花腊酒解酴醿。

笙歌日暮能留客,醉杀长安轻薄儿。

作者简介:贾至(?~772) 唐代文学家。字幼邻,一作幼几。洛阳(今属河南)人。

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元和十年自郎州召至京师戏赠 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代汉族人,冒称中山刘氏,洛阳人,字梦得 。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水流,怕有渔郎来问津。

作者简介:谢枋得(1226~1289)南宋文学家。字君直,号叠山。信州弋阳(今属江西)人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作者简介:张旭 字伯高,一字季明,吴郡(江苏苏州)人。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

三十年来寻剑客志勤

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

生查子 辛弃疾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

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享年67岁,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汉族。 鹧鸪天 朱淑真

独倚阑干昼日长,纷纷蜂蝶斗轻狂。

一天飞絮东风恶,满路桃花春水香。

当此际,意偏长,萋萋芳草傍池塘。

千钟尚欲偕春醉,幸有荼蘼与海棠。

出关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翻飞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五律•看山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 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 热来寻扇子,冷去对美人。 一片飘飘下,欢迎有晓莺。 送沈亚之歌并序 李贺

吴兴才人怨春风,桃花满陌千里红。 紫丝竹断骢马小,家住钱塘东复东。 白藤交穿织书笈,短策齐裁如梵夹。 雄光宝矿献春卿,烟底蓦波乘一叶。 春卿拾材白日下,掷置黄金解龙马。 携笈归江重入门,劳劳谁是怜君者。 吾闻壮夫重心骨,古人三走无摧捽。 请君待旦事长鞭,他日还辕及秋律。 浩歌 李贺

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 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 青毛骢马参差钱,娇春杨柳含细烟。 筝人劝我金屈卮,神血未凝身问谁?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春节诗句搞笑

下一篇: 思乡天的诗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