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蓝墨水的上游阅读答案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3-08    阅读:

篇一:《蓝墨水的上游》

《蓝墨水的上游》

1.为了私利不惜破坏自然生态环境,(1分)不顾惜传统文化,(1分)这是一条破坏家园破坏文化之根的绝路。

2.①汨罗江因两位诗人而与民族诗歌联系在一起,作者在此求学,接受了这种人文精神的熏陶,被激起了创作激情。(2分)

②泪罗江畔风光秀美,景物充满生机和诗意,启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2分)

3.①在行文结构上有画龙点晴、深化主题的作用。(2分)

②表达了“我”对自然景观、美丽家园及人文景观、传统文化遭到破坏的痛惜之情,对自然资源和人文之根干涸的焦急和忧虑,意在提醒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麻木了自身的灵魂。(2分)

4.①绘声绘色。运用视觉、听觉感受,先写泪罗江周围的碧树鸟鸣,再写汨罗江水的清澈透明,给人一种由远及近的层次感、立体感。(2分)

②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汨罗江的环境有了灵动的特点,给人以鲜活的动态感。(2分)

③语言优美灵动,简洁明快,联想丰富,如“鸟”、“碧树”、“霞光”、“清泉”等许多意象都充满了诗意。(1分)

5.①屈原理想破灭主动求死,杜甫屡屡遭罪饥寒交迫而死,一个是浪漫主义,一个是现实主义。(2分)

②“上游”既可以指二者有着为后代诗歌创作提供创作动力与典范的能力,也可以指他们艺术成就上的高度。(1分)

③我们应当继承与发扬二者代表的精神成就,而不应该急功近利、只停留在无休止的物质追求的泥淖中,二者代表的精神成就应当成为我们后人生存与发展的动力之源。(2分)

《杰出的建筑家》

1.CE。(答案详解:本题考点指向“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做题时应抓住“超前意识”这四个字,阅读文章的三四小节知道ABD三项均表现其“超前意识”,所以答案应为“CE”)

2.(1)梁思成先生等继往开来,披荆斩棘,功不可没;(2)梁先生是近代建筑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3)他是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之一;(4)他是中国近代城市规划事业的推动者。(答案详解:本题考点指向为“分析综合”,解题时要把握住“从全文看”和“功绩”这两个重点词,首先把握文章思路,第一小节为总起,2、3、4三小节分别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梁思成的功绩,其次画出每小节的中心句,最后加以概括)

3.(1)他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2)建议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3)梁先生培养了一大批人才;(4)梁先生着手撰写《中国建筑史》与《图像中国建筑史》,堪称当时第一部高水平的中国建筑史(撰写建筑史的教材)。(答案详解:本题考点指向为概括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解题时首先抓住关键词“近代建筑教育

事业”,其次要找准对应的答题区间,第2小节。最后要分条概括,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

4.(1)学识渊博;(2)不辞辛劳的田野调查;(3)耐心细致的文献考据;(4)跨越国界的开阔视野;(5)爱国情怀。(答案解析:本题考点指向为“分析综合”。人物的精神风貌往往要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出来,所以分析主成功的原因,应该依据文本,细读全文,从作者的行文思路中找寻信息并加以概括,)

《听筝》

(1)① “听”字总领全诗,这首诗着力表达的正是诗人听筝的感受;(2分)③概括了听筝的总体感受,奠定了全诗悲怨的情感基调。(2分。)

(2)①颔联借用比喻,以春风、杨柳、花鸟形象地渲染了筝声中的所流露出的伤春惜别之情;②颈联展开想象,连连发问,通过灯下独愁、楼上空思等意象,也表现出了筝声中的孤单寂寞的思念之情;③尾联将笔触指向听者(“我”)的内心,写筝弦与自己心弦同声相应,我对远方亲人的怀念愁绪早已渗透到自己听筝的审美体验中,使筝声所蕴含的“悲怨”之情更为强烈。

《建业》

1.“遣”字传神,“使、令、让”的意思。(“满”也可)(2分)说明建业的残破荒芜是人为的,是蒙古军的铁骑和南宋统治者的昏庸造成的。(3分)

2.颔联将建业的今昔作了鲜明的对比。(2分)南宋王朝的领土十分广阔,建业的地势也相当的险峻,现在却落得个“社稷空”的下场,(2分)表达了诗人对元朝统治者的抗议之情和对南宋昏庸君臣的无情鞭挞。(2分)

篇二:《蓝墨水的上游是金沙江》

蓝墨水的上游是金沙江

——与吃水电饭的写作者谈心

张立先

●文化人的胸襟情怀

今天,我讲稿的题目是偷来的,或者说是“借”,因改了两个字:蓝墨水的上游是金沙江。

诗人余光中原话是:“蓝墨水的上游是汩罗江”。

我相信这是所有炎黄子孙的共同心声。诗人,文化人心中都有一个神——他就是屈原。试想一下,上下五千年,过往着几多朝代,我们推崇过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为什么偏要把屈原敬奉为诗神呢?

忧国,忧民:《天问》把什么都问遍了,包括他自己。

爱国,爱民。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福祉“上心”,政治抱负、人生理想、命运悲剧,成就了屈原诗魂,锻造了国魂、民族魂。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样的精神海拔高度,战国以后,谁能企及?

唐朝的李白,胸无济世之志,空有飘逸的诗风,只可成仙。

贫穷的杜甫,虽忧国忧民,然则空有哀叹,无力回天,只能入圣。

宋代的王安石、欧阳修、苏东坡们,缘何只可称大师级人物,而不能在精神层面晋级呢?举一个极端的例子作为反证:秦桧其人众所周知,我们现在依旧袭用的一种字体——宋体字,即是大书法家秦桧所创。古书法里有颜体、柳体,为何不说秦体而曰“宋体”?就是因为国家颜面、民族脸面。

说说现代,文化人胡适、梁实秋、周作人、胡兰成等,讲文品、学问,都可谓是厉害角色。蓝墨水的上游阅读答案

青年毛泽东只比胡适小两岁,却尊他为师长。中年毛泽东快成“神”时,见“统战”拉扯过来不成,便将其列为“战犯”。老年毛泽东则对胡适未来有个预言:“说实话,新文化运动他是有功劳的,不能一笔抹杀,应实事求是。到了21世纪,那时候,替他恢复名誉吧”。你们看,现实里胡适,又在我们心里复活了。 周作人患的病与秦桧一样,就不用说了。

当代呢,有一个文人非说不可。谁呢,大文豪郭沫若。这位先生崇拜屈原,还写过电影《屈原》,将屈原许多作品译成现代诗,也象屈原一样人生有大起落,当过比屈原还大的官。但这位先生曾是国民党,又是共产党,老来只唱赞歌只说假话,可怜他临终遗嘱:将骨灰洒在大寨梯田„„

昔日,文人的可悲,只知道中国文化的源流,是长江与黄河。

今天,我们可以清醒地说,中国文化的源流,除了长江与黄河,还有一条汩罗江。那里是我们民族真正的精神渊源。中国历史、文学史、文化史、文明史,无论是谁不管何朝何时,都休想绕过汩罗江。

好了,扯了好一阵闲话,不算跑题,却与我们今天面临的困感与尴尬有些距离。

●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不管你情愿与否,命运让我们吃上了水电饭,成了水电人。蓝墨水的上游阅读答案

从能源类型讲,有火电、水电、风电、核电、太阳能等。从品质上说,水电尽管清洁,但却不是优质电,因为它受季节影响大,汛期和枯水期都不能满负荷运行。 吃上水电饭,就要“王婆卖瓜”。成了水电人,应说自己能。道理和现实都明摆着哩,这就应了那句老括: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人活在现实里,都需吃喝拉撒,有七情六欲,还有梦,有精神追求。一条河流有一条河流的秉性。一个企业有一个企业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理念。我们三峡集团的这个理念,是将“建设三峡,开发长江”,演绎成可圈可点、实实在在的“四个一”:建好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造福一批移民。

理喻这一点,作为在企业里喜欢舞文弄墨的我们,作文就应该不那么难了。首先,要明白身处何境,更要明白身份,即:我是谁?

我是企业宣传员。在葛洲坝编了12年报,在三峡编了15年杂志,虽栖身有公开刊号媒体,有记者证,但我知道自己常年当“编辑匠”,充其量就是一名“宣传员”。如果说这此年有点什么成绩的话,顶多在宣传员前加两个字:熟练宣传员。

多年跑三峡库区,我走城乡,访移民,看多说少。许多人对我的身份感兴趣,总追问你是做啥子的,你越不想答人家越要打听,最后我就告诉他们:我是统一口径部的。

难道不是么?党报党刊,宣传是有纪律的,某时某地某项目,说什么不说什么,不量化口径行么?这话我后来学给三峡反对派领袖人物李锐先生听,他哈哈大笑,说我这个说法挺新鲜。我说这是现实,不算创意,但肯定是个不坏的人生状态总结。

明白身份,就该找准定位。几十年体验活着的滋味,我要求自己并且尽力做到一条:白天不长脑袋。因为你拿工资吃饭,白天不应当属于你自己。换句话说,工作时间为企业服务,遵命干活就对了。因为你是管理对象,你须学会服从,长脑袋就麻烦了。

事实上,我们与企业荣辱与共。引领水电开发话语,为企业发展美好前景鼓与呼、歌与舞,实在是我们的本份与责任。因为你要在你人生舞台上演出,不可以躲懒,更不能够逃避。那么好吧:吃宣传饭,养文化心。

从“宣传员”的视角与职责出发,我们来到成都,聆听樊总和梁、总指点迷津,虔诚地作一次“情系金沙江”创作采风,主题是:宣传工程建设,服务水库移民。回去以后,将在《中国三峡工程报》开辟专版,以文学样式展现金沙江下游水电建设实况和水库移民风采。

因此我说:蓝墨水的上游是金沙江。

●诚实写作,温情表达

什么叫诚实写作?

生活中的真善美,社会上的假丑恶,我们每一个成年人都能分辨,无须多说。问题是,学识和素养的差异,导致我们看物观景的“测量深度”和“测量高度”大相迳庭。正所谓:一百个三峡看客,便有一百种三峡。

蓝墨水的上游阅读答案

诚实的写作,要求你观察要准,看事物要透,在去伪存真上多思索,在立意上求雅,境界上求美。有了一颗诚心,攒了一份感动,你拿起笔来写冰冷的铁塔、潮湿的涵洞、凝固的钢筋混凝土,都会写出绵绵情意。这是什么,这是诗歌、散文、报告加文学了,那些干巴的总结、枯瘦的消息,岂可与之相提并论?

温情表达是潺潺流水,是温泉井喷,它所蕴含的是你情感的脉动,溢出纸面时呈现色彩,并且富于变化。由是,它应当具备一种功效:养眼。

温情表达是个性张扬,文采斐然。你的秉性,你的喜怒哀乐,你的肉体精神都被这魔方似的汉字包裹,被读者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啦。

当心哦,汉字有几千个,组合排列成行成句,你不用心,你不虔诚,你无善意与温情,它一翻脸,就成了一堆垃圾。

七扯八拉,算是写作之外的闲话,不中听,也是一种污染。打住!

(2011-5-12于废思堂)

篇三:《金华十校2013高考语文一模卷试题 及答案》

金华十校2012—2013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语 文

注意:本试卷共四大题,26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案一律做在答题卷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坊间(fāng) 臧否(pǐ) 瞭望台(liào) 不可小觑(qù) ....

B.罡风(gāng) 启碇(diàn) 好来坞(wù) 冰冷成坨(tuó) ....

C.甄别(zhēn) 不啻(chì) 处方药(chù) 外强中干(gān) ....

D.屐痕(jī) 苔藓(tái) 豁出去(huō) 长歌当哭(dāng) ....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受益惟谦,有容乃大”。与人相处,懂得谦虚礼让,我们才会有所裨益;人之相交,学会宽容善待,德行才会显得伟大。因此,即使是冥玩不化的人,我们也切忌对他忿然忌恨。

B. 谈到反腐问题时,总书记表示:“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反腐不能讳疾忌医,如果任其滋生蔓延,必会祸国殃民;他还称必须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C.文物造假者虽有百密必有一疏,假文物定会露出模仿的蛛丝马迹,我们将通过龙尾巴的历史演变与真品比较,揭穿“造假帮”的鬼域伎俩,使赝品原形毕露。

D.春天,莺歌燕舞,栗树新叶初发,几乎还是一派嫩黄,它们摇曳在屋顶上方,尤如刚刚出茧的蝴蝶娇弱的翅膀。姹紫嫣红的樱花,宛如旭日东升时飘在庄园上空的一片祥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市委书记着西装但没打领带,提前10分钟到会场,就打破了以往由副书记主持会议的惯例,.

在脱稿发言和互动交流中,充分听取了专家学者对城镇化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B. 2006年,马啸怀揣当主播的梦想到北京打拼。期间,他曾做过编辑,但在升迁中受挫。..

2011年,马啸因没有实现他与家人关于户口等方面的约定,选择回家参加法院系统考试。

C.石景山区开办了北京第一家打工子弟学校,招收了126名新生,但这对8万多名打工子弟来说,实在是不足挂齿。 ....

D.在历史的进程中,总有一些时刻因为决定一个国家的前途而彪炳史册,总有一段历程因为....

影响一个民族的未来而光耀千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网络暴力损害了人们对事件本身的关注,妨碍了网民的知情权,阻碍了有理想能思考的理性社会的孕育和成长,逾越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B. 如今,这项与所有人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改革正在成为衡量社会公正的试金石,让更多人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已经成为未来改革推进的大方向。

C.抗美援朝是新中国突然遭遇的一次大考,有无数理由可以让这个新生的国家被这场战争压垮,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共和国第一代领袖们围绕以究竟出不出兵为主题反复商讨,最终决定出兵朝鲜,保家卫国。

D.调查中发现,这些年,低收入家庭在就学、就医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就学方面得到了政府和社会方方面面的资助,他们更期待政府能够在就业、脱贫和大病救助方面能拿出具体有效措施,帮助他们早日走出困境。

5.《金华日报》“新动力新跃杯”征联比赛正在火热进行中,第14期的上联是:郊外春晴,人花共沐阳光浴。请你运用对联的有关知识,一展才情,拟写合适的下联。(4分)

6.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把序号填入题中横线处。(4分)

我们在朗读古典诗歌作品时,应充分体现出作品的音乐美、情韵美。 ▲ 。

(1)平声韵合于慷慨之意,仄声韵合于悲抑之情。蓝墨水的上游阅读答案

(2)因此,我们在朗读时应充分尊重古诗音韵的搭配规律,读出字音所蕴含的感情色彩。

(3)韵字开口越大者,一般越容易表现昂扬之情。

(4)中国古代诗人在创作时,大多是因情选词,按词定韵。

(5)开口度小、音阻大者,则易与凄婉之情吻合。

⒎议论文举例论证中有一种“列举法”,即用简短的语句连续举出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事例来证明同一个观点。这样的论证,气势和力度兼而有之。请以“有梦想才会有奇迹”为论点,补写两个事例(100字左右)。(4分)

袁隆平梦见水稻大到可以让人在稻穗下乘凉,怀揣这份梦想,他孜孜以求,成为了“杂交水稻之父”; ▲ ; ▲ 。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一国传统法律文化是该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最宽泛的意义上讲,是指该国在传统社会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法律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积淀的全部法律成果的总称。具体而言,它包括以传统社会法律设施为主的器物层面的法律文化,以古代法律规范、法律技术为主的制度层面的法律文化以及以传统法律思想、法律观念为主的心理或意识层面的法律文化。其中,心理或意识层面的传统法律文化体现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传统社会业已形成并在后世得以传承延续有关法和法律现象的群体性认知、评价、情感表达和思维方式,深刻反映出该民族国家传统法律的内在精神及其独特的价值观念。

在法制现代化理论中,根据法治生成的基础与来源的不同,世界各国的现代法治可以被归为两类:“内生型”法治和“外生型”法治。在“内生型”法治国家中,其现代法治系由本国传统法律文化在历史长河中自然孕育、演化而来,两者之间的继承、传续关系十分明显,在基本精神与价值观念上相互契合、几无差异。相反,在“外生型”的法治国家,由于其现代法治的生成并非社会内部自然演进的结果,而是在政府的主导下、通过借鉴移植、消化吸收他国法律制度才得以确立的,因此,作为一种外来的制度文化,其现代法治与本国固有的传统法律文化之间存在着质的区别,两种异质法律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张力将直接影响其法治建设的发展进程,甚至构成其法制现代化事业成败与否的关键性因素。

作为一个“外生型”法治国家,我国的法制现代化进程从一开始就面临着传统与现代这两种异质法律文化的冲突与融合问题。

我国近现代法制起步于清末修律,其主要方式是移植他国“先进”的制度文化来改造、重塑中国现行法律体系,以适应近现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对外交往的实际需要,即所谓“折中世界大同各国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沈家本语)。尽管如此,应当看到,自20世纪初以来,随着中华法系的解体,我国本土生成的传统法律文化虽然在制度层面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其中所包含的法观念、法意识作为某种“活”的法律文化积淀仍然以其特有的方式影响着民族每一成员的法律思维与行为选择。我国现代法治在规范社会生活、构建法律秩序的过程中经常遇到来自传统的阻力,难以从“纸面上”落实到社会成员的“行动中”,这一切都要求我们理性反思百余年来法制现代化进程在目标、路径上存在的问题,认真总结传统法律文化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的有效对接。

——节选自陈敬刚《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价值》

8.下列关于“传统法律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法律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宽泛来讲,是在传统社会的特定历史时期

的法律实践活动中所创造和积淀的全部法律的成果的总称。

B.传统法律文化包括以传统社会法律设施为主的器物层面,古代法律规范、法律技术为主的制度层面,传统法律思想为主的意识层面的法律文化。

C.传统法律文化深刻反映一个民族和国家的传统法律的内在精神及独特的价值观念,将直接影响其法治建设的发展进程,是其法制现代化的关键。

D.传统法律文化能体现一个民族和国家在传统社会形成并在后世得以传承延续有关法和法律现象的群体性认知、评价、情感表达和思维方式。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法制现代化理论中,根据法治生成的基础与来源的不同,可以把世界各国的现代法治归纳为“内生型”法治和“外生型”法治两类。

B.“内生型”法治国家,现代法治由本国传统法律文化在历史长河中自然孕育、演化而来,与本国传统法律文化之间传承关系明显,几乎没有差异。

C.“外生型”的法治国家,现代法治的生成并不是社会内部自然演进的结果,而是在政府的主导下通过借鉴他国法律制度才得以确立的。

D.从清末修律开始我国即走上了一个“外生型”法治国家之路,并通过移植他国“先进”制度文化,成功地新建了适应国情的中国现行法律体系。

10.联系全文,分点列述我国该如何“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的有效对接”。(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蓝墨水的上游

陈启文

①汨罗江,是湘江在湘北境内最大的一条支流。她有两个源头,一个源出江西修水,另一个源自湖南平江,这两股支流在平江城西合流之后,从东南向西北流到这里,就要流到洞庭湖口了。离湖口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水潭——河泊潭。我知道,我已走到了屈原投江的地方。屈原在这里写完《离骚》的最后一章,就投江了。可怜屈子,想死也死不了,投江后怎么也沉不下去。他顺着河流漂了一阵,又被水浪推回了岸边。他在这里嚎啕了一阵,仿佛突然清醒过来了,但不是清醒了怎么活,而是清醒了怎么死。这次,他在衣裤里填满了泥沙,他和这些泥沙一起沉了下去。他给这里创造了一个地名——沉沙港。

②早先的沉沙港,早已被土埋了。我记得这里有一个渡口,可以一直渡到河那边的屈子祠,一个人站在对岸看着这条河流,眼睛里流露出某种神圣的哀伤。那是屈原,一尊默然矗立的雕像。在老百姓那里,他不是一个诗人,而是一个好人,一个实诚人。越是好人特少的年代,他就越是被人想起。

③还有杜甫。杜甫也是一个好人,一个实诚人。他坐着一条船,从湘江到汨罗江,然后他好像是在这里迷路了。他一路上可遭罪了,但他不想死,可他还是死了,他是饿死的。杜甫墓,就在汨罗江上游的平江境内。这两个诗人以不同的死亡方式,把湘江的一条支流,变成了一个伟大..............................民族诗歌的上游,——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

④第一次读到余光中这句诗,我正在这条河边求学。我们那个学院,正处在平江青冲到汨罗古镇长乐之间,同我故乡的那条大河相比,那时的汨罗江,碧清碧清的,感觉比空气更清澈,更透明。她给我生命中留下了最美好的一段记忆。在恍惚如梦的追忆之中,每天黄昏我都要去那条河里游泳。那里的河滩,平缓,辽阔,河水在河中静静流淌,河床的颜色极为鲜艳,那里有各种植物,有各种动物,它们大都是水陆两栖的,属于生命中最暧昧的种群。河床上最多的植物是木蓿,一种匍匐生长的野菜,一种牲口最爱吃的野菜。埋头吃草的水牛,有鲜绿的草汁从它们的嘴边流出来。那时这里有很多的树和鸟,鸟落到了枝头,枝头上便有了歌唱。听见鸟唱,但看不见鸟。鸟躲在绿荫里。它旁边可能还有一只。我听见另一只鸟,在唱。每天黄昏,

当我们赤膊走向河流时,一行行碧树,全都默不作声地披着霞光,每一片叶子轮廓分明。一泓清泉,就被这样一大片碧绿的树掩映着,水中投下斜长的树影,水于是透明,碧绿。而河流总是愈明净,愈深邃。干净的河水里,晃动着我们年轻的身影,晚霞透过繁茂的枝叶照在我们身上,那时我们的身影也是干净的。是的,我曾潜入很深的水里,那么深,也有神奇的阳光照进来,照亮了水底下的动物和植物,一条条鱼闪亮的鳞片,在最深的地方闪烁出来。还有风,神奇的风,仿佛从另一个世界刮过。我之所以对这一切感到神奇,只因为我是人,我误入了一个不属于我的世界,很快我就支持不住了,我从水底下冒了出来,而我纯粹因为好奇的短暂进入,已给那个碧清碧清的世界制造了一场不小的恐怖,那一泓清泉突然变得浑浊了,很多的鱼惊恐万状地跳起来,它们可能被我搅浑的水呛着了,想换口新鲜空气。但它们活泼跳跃的样子却是人类很欣赏的,甚至觉得是很诗意的。

⑤那些年我写了很多诗。 .........

⑥但现在,这条河流已经毫无诗意和灵气了。河里漂满了船,但不是为屈子招魂的龙舟,也不是杜甫坐过的那一叶扁舟,那是淘金船,挖沙船。金子是好东西,现在,沙子也变成了好东西。我一路上看到的是坍塌的江岸,连绵的沙堆,倾倒在河谷里的垃圾。更有大量的矿砂、尾堆,把这条河流挤得越来越逼仄,汨罗江只剩下了半边水,半条命了。这条昔日的黄金水路,现在几乎看不到一条渡船,船已经很难走通了,连河流自己也走不通了。那如水的温柔,被日复一日地逼得严厉起来,河岸被她日夜冲刷得支离,破碎,江畔的农舍,田地,正在裂开了一道道缝,河边的土路,狭窄而倾斜,也是到处布满了裂缝。这条路,正在被人类走成一条真正...............的绝路,你感到它随时都会断裂,塌陷,随时都会跌入更深的疯狂。 ...

⑦不仅是汨罗江。我已经穿越了无数的河流,都已经很难觅见一泓清泉了。流失的不仅是水土,我感到血管里的血也在流失,——渴。渴得最厉害时,嗓子里有腥甜的味道,那其实是血的味道。血是腥甜的,只有最干渴的旅人才能感觉到。

11.文章第⑥段“这条路,正在被人类走成一条真正的绝路”,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真.....

正的绝路”的含义。(2分)

12.文章第⑤段说,“那些年我写了很多诗”,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我”写了很多诗的原因。(4分)

13.文章最后一段在行文上有什么作用?段中写了“我”的一种感受,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这种感受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4分)

14.作者在第④段对自己读书时的汨罗江景色作了详细的描写,请从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的角度对划线处进行简要赏析。(5分)

15.作者第③段中说:“这两个诗人以不同的死亡方式,把湘江的一条支流变成了一个伟大民族诗歌的上游。”请结合我国古典诗歌的相关知识,联系文章的主旨对这句话的含意作深层次的探究。(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范文正公文集叙

(宋)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注】,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

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其后三年,过许,始识公之仲子今丞相尧夫。又六年,.蓝墨水的上游阅读答案

始见其叔彝叟京师。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同僚于徐。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又十三年,乃克为之。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

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策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

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

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今其集二十卷,为诗赋二百六十八,为文一百六十五。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

孔子曰:“有德者必有言。”非有言也,德之发于口者也。又曰:“我战则克,祭则受福。”非能战也,德之见于怒者也。元祐四年四月十一日。 .

【注】韩、范、富、欧阳: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恨 遗憾 .

B.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 酬 实现 .

C.与先主策曹操、孙权,规取刘璋 策 鞭策 .

D.非能战也,德之见于怒者也 见 表现 .

1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B.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C.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

D.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

1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回顾了四十七年来对范仲淹的仰慕,真情实事,历历在目,叙事生动严谨,情文并茂。

B.文章以勋业卓著的历史人物作陪衬,以寥寥数语,为范仲淹的才情方略作生动写照,其政治家的气度由此跃然纸上。

C.文章专从道德根于其天性,发于其文章立论,评赞范仲淹的文集,高屋建瓴,识度超远。

D.文章先议后叙,叙议结合,由“虚”处入,以“实”笔收,语言平易流畅,感情真挚,堪称序文的上乘之作。

19.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

20.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3分)

(2)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4分)

篇四:《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诗意_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阅读答案_作者苏轼》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作者为唐代文学家苏轼。其诗词全文如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诗意_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阅读答案_作者苏轼。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鉴赏]
第一句写云: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诗中把乌云比作“翻墨”,形象逼真。第二句写雨:白亮亮的雨点落在湖面溅起无数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一个“未”字,第三句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诗意_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阅读答案_作者苏轼。“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最后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无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席慕容一百年后

下一篇: 闲居姚合翻译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