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写一首表达离别情绪的诗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3-10    阅读:

篇一:《送别诗三首》

鉴赏·评论 送别诗三首(2课时)

课前预习

1.搜集诗人的生平资料。

2.熟读诗歌,积累精妙的写景、抒情名句。

相关课程标准

“了解诗歌这种文学样式,学会欣赏诗歌,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诗歌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位诗歌中富有哲理的语言。”“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掌握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领悟重点诗句的情味。

3.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深厚情感,感受人间友情的美好,懂得珍惜友情。 评价任务

1.反复诵读,把握诗歌节奏和感情基调。

2.大胆想象,悟出诗歌传达的情感。

3.比较探究,品味三首诗的异同。

4.链接生活,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展示

1.情景创设:(播放乐曲《送别》)

千百年来,故园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多少人的心!离别,留给人的总是无限的惆怅。古人常用杨柳、杨花或柳絮来表达离愁别绪。同是送别,表达的情感又不尽相同:或挽留,或祝福,或劝慰。让我们一起走进《送别诗三首》,去慢慢品味那无限的离愁别绪吧!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送别》的乐曲,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创设一种浓郁的人文氛围,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让学生很自然地走进诗的意境。)

2.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 掌握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

(3)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深厚情感,感受人间友情的美好,懂得珍惜友情。

二.自主学习

1.有法可依 (教师介绍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作者,解诗题;

(2)重朗读,明诗意;

(3)多想象,悟诗情。

2.作者名片 (学生根据资料,为三位作者设计名片。)

学生卡片展示: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公元701-761)字摩诘,人称“诗佛”,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作品有《送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思》等。9岁就负有才名,19岁赴乡试中解元(即第一名举子),21岁成进士。 苏轼曾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此诗为赠别

而作,千古传诵,脍炙人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公元650-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擅长五律、五绝及七言歌行,在“初唐四杰”中最杰出。有《王子安集》,《全唐诗》存诗二卷。“初唐四杰”分别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是王勃在京城长安送别一位姓杜的朋友到蜀地任县令时所作的抒情诗。朋友即将上任,诗人劝慰他不要为远别而悲伤:虽然远隔天涯,但友谊不会因为距离的遥远而淡薄,他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别董大》:高适(约701-765),字达夫,唐代诗人,他的边塞诗和岑参齐名,并称“高岑”。在唐人赠别诗篇中,有凄清缠绵、徘徊留连的,有慷慨悲歌、豪放健美的。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董大,可能是当时著名的琴师董庭兰,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3.诗题解说 (学生以解说的形式写出对诗题的理解。)

学生解说展示

《送元二使安西》:诗题又作《渭城曲》。使,出使。本诗是作者送别好友元二时所写的一首抒情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之,动词,到。之任,是赴任的意思。本诗为送朋友杜少府到蜀州赴任时所写。

《别董大》:这首诗是诗人送别朋友董大时写的。“别”表明诗歌的内容是离愁别绪,言离别之苦。

三.交流研讨

1.读一读:

(1)读准字音

写一首表达离别情绪的诗

浥 阙 宦 歧 曛

(2)读准节奏:

七言古诗多为二二三,五言古诗多为二三。

(学生听录音朗读,跟读,自由读,有感情地赛读,并适当作些点评。)

2.写一写

(1)自主读诗,学生用笔在诗句旁边对字词作批注,并写下对古诗大意的理解。

(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互议释疑,交流对诗意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读诗、批注、思考、交流等实践活动,理解诗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真正读懂诗意。)

学习成果汇报

(1)《送元二使安西》:

①渭城朝雨浥轻尘,

渭城(点明地点) 朝(点明时间):早上 浥:湿润(注意字形)轻尘:尘埃 师:这一句你认为怎样读?指几名学生读。

②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旅店。 舍:shè 新:焕然一新。

师:这一句诗都是描写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和前一句连起来读读。 ③劝君更尽一杯酒,

劝:请。君: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更尽:再饮完。

师: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维和元二喝了好几杯,却还没离开,看出他们依依不舍)读出来,好吗?

④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向西行走。 故人:老朋友。

师:从这一句诗你体会到什么?元二喝下这杯酒了吗?我分明感觉到这酒里还有点别的滋味。你品出来了吗?这一杯酒够不够?那就„„读出来。

诗意:朋友,请再干了这杯酒。待你将来凯旋而归,西出阳关的时候,恐怕已不能再看到我了啊!惟有这渭城的细雨,青青的客舍,以及随风而舞的扬柳,还会像今天一样在此恭侯。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阙(què):皇宫前面的望楼。辅:护卫。五津:指四川岷江的五个渡口。 宦(huàn):做官的意思 。海内:四海之内,即全中国。无,同“毋”。

无为:不要。歧路:分手的路口。儿女:青年男女。沾巾:沾湿手巾,指哭。 (学生带着感受,配乐诵读。)

诗意:三秦护卫着巍峨的长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离别时,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感慨,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3)《别董大》:

曛:天色昏暗。前路:将要去的地方。识:赏识。

诗意:落日黄云,大野苍茫,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感到日暮天寒、游子何往之感。因人才而沦落至此,即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领悟诗意诗情,教师紧扣重点词句,针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去读书、去思考、去交流,去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享受审美乐趣,再通过自己的诵读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3.悟一悟

引导学生再次诵读这三首诗,感受诗的文字之美,体会诗人所传达出的真挚情感。

(学生交流讨论后,各抒己见。)

小结:三首诗都传达出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

4.赏一赏

你最欣赏三首诗中的哪句,为什么?想象当时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诗人与友人会说些什么?并选取一首古诗,根据诗意画一幅画。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人剪裁下这临行送别时的一瞬,使其成为了永恒。老友即将远行,将赴满地黄沙的边疆绝域。此时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见,千言万语无从说起,能说出口的只有一句:喝下这杯离别的酒吧!依依惜别之情、所有的关怀与祝福早已融进了这杯酒中。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两句把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诗人设想别后: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3)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两句一改前两句的哀怨、惆怅、消极,而成为开朗、振作、进取。劝友人不要因离别而伤感。在未来的人生路上还会结识许多新的知己,因为你才华出众,

人品又好,天下谁人不识?谁人不敬?谁人不乐于结交呢?最后一句既是对友人的热情赞美和深情劝慰,也是诗人的一种自慰:我也不用太过分伤感,我友人这么好,他一定会被天下人欣赏和敬重的。诗人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皆蕴含其中。语句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在读中开启学生的想象之门,通过想象再现诗歌描绘的送别情景,走入诗的意境,体会诗句中蕴涵的深情,获得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写一首表达离别情绪的诗

5.比一比

请同学们带着对诗歌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看看三首诗在格律、内容、情感、写法上有怎样的异同?写一首表达离别情绪的诗

(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三首古诗之间的对比,使学生深化了情感体验,真切地体会到人间贵有真情在。)

四.检测拓展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进一步体会诗人用字的妙处。

(1)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

(2)千里黄云白日(),北风()雁雪纷纷。

2.把三首古诗中流传千古的名句默写在自己的名言警句本上。

3.你还知道哪些感人肺腑的离别诗?仿照《唐诗是早晨,不是下午茶》的评点方法,写出自己的评点。

(设计意图:古诗教学应将课堂上的内容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扩大知识范围,体味我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兴趣和能力。)

五.反馈总结

1.学生谈收获。(回应教学目标)

2.结束语:

人间最深情的一刻,是诗;人心最美丽的邂逅,是诗。诗歌,是文学王冠上的明珠,它让我们亲近生活。有人说离别是诗,有人说离别是歌,有人说离别是画,有人说离别是泪水。“相见时难别亦难”,我们要学会珍惜友情。因为有了情,这些文字才被人们代代传颂;因为有了情,这些诗才被称为民族的瑰宝。就让我们在诗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吧!

3.作业:

(1)背诵、默写《送别诗三首》。

(2)同学们,天下无不散之筵席,面对初三的离别,请用学过的诗句,或自己创作的诗句和老师话别。

(3)在班级举行“古诗展示会”,从自己所积累的古诗中选取一首,通过感情朗读、诗配画、讲故事、演唱等形式展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将对古诗的读、诵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之中,在诵读中感悟,在学习中有所发现,在表达中加深体会,在情景中完成对诗意的理解,在理解和体会中去背诵。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让学生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深刻品味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朗诵诗歌的方法指导较细致,学生感情较投入,积极性较高,有利于理解诗意。

学生活动较充分,特别是“交流研讨”这一环节,我设置了让学生读、写、悟、赏、比五步,将诗歌的内容、情感与自己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把三首诗相比较,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并与《唐诗是早晨,不是下午茶》一文链接,学会对古诗进行点评,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诗中蕴涵的情感。

在“比”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教师对借景抒情、古诗的点评等方法指导不够具体,学生理解得不够深入、透彻。

篇二:《高三语文总复习送别诗》

唐诗宋词选读之送别诗

寿光五中 语文组 慈兆敏

四、诗歌鉴赏

(一)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1、读题目,明题材,说感情。

2、读作者,陈子昂,家世豪富,少任侠,性情豪迈,年十八始发愤读书,二十四岁举进士,官至右拾遗,多次上书论政,陈述时弊。后被诬陷入狱,忧愤死于狱中,时年42岁。他反对齐梁的浮艳文风,力主恢复汉魏风骨。

复习《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塑造了一位具有悲剧性格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表现出他的怀才不遇,他的不平,他的忧愤,他心底的波澜。)

时年26岁的陈子昂离开家乡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有人设宴欢送他。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

3、读诗句,抓意象、关键词。注意字音(绮筵、没)和句中停顿。 4、读注释,探诗意。(请整体理解,补出跳跃的内容,用现代语言译写。)

5、读提问,作解答。

(1)该诗从体裁分是一首 ,从题材上看是一首 ,诗人是如何通过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来表达离别之情的?(教材P5第4题)

(2)指出“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这两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这首诗歌的颔联是怎样表现离愁别绪的?试从内容与艺术手法的角度来分析。

(4)古人创作诗歌大都精于炼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哪两个字特别传神?请简要说出好在何处。写一首表达离别情绪的诗

(二)李颀《送魏万之京》 1、读题目,释题意。 2、读作者。(见注解)

3、读诗句,抓意象、关键词。注意字音(砧)和句中停顿。 4、读注释,探诗意。

5、读提问,作解答。

(1)诗的开头两句为什么不按时间先后的顺序来写?

(2)简要分析诗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气氛?对表现情感有什么作用?

(3)颔联和颈联写景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4)诵读全诗

(三)李白《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读题目。 2、读作者。

3、读诗句,抓意象、关键词。注意字形(蓬、班)和句中停顿。 4、读注释,探诗意。

5、读提问,作解答。

(1)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2)分析“孤蓬”、“浮云”、“落日”三个意象在诗中的作用?

(3)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本诗结尾有什么特色,请简析?

(四)《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写一首表达离别情绪的诗

1、读题目。 2、读作者。 3、读诗句,抓意象、关键词。注意字形(蓬、班)和句中停顿。 4、读注释,探诗意。

(1)结合书下注释,同桌互相译释诗句,圈点疑问。 (2)诗的前四句皆叙题中“ ”,后四句转写题中“ ”。 5、 讨论交流。 (1)、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什么? (2)、仔细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抒写途中的感受的?

6、 课文小结

这首诗叙事高度概括,写景境界开阔,抒情真挚动人,三者融合一体,形成了悲怆壮美的艺术效果,读来令人感慨不已。

面对诗人此种情形,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以为该如何处理这种问题,又该以何种心态来面对呢?

五、拓展训练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6分)(2010天津卷)

篇三:《离别诗练习 阅读下面一首诗》

写一首表达离别情绪的诗

离别诗练习

1.阅读下面王勃的两首诗,回答问题。(6分)

江亭月夜送别(其一)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江亭月夜送别(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王勃的这两首同题送别诗,在表达感情方面有何主要区别?请作简要分析。(3分)

(2)有人评点《江亭月夜送别(其二)》这首诗时,称赞“寒”字之妙:“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3分)

(1)第一首用“谁见泣离群”直接抒情,表达离愁;第二首用寓情于景、景中见情的手法委婉(间接)地表达离情。(3分)

(2)同意。作者感到此夜江山寒,一个“寒”字极写出友人离去后心情的沉重与冷寂。(3分)(此题为开放题型,言之成理即可)

2.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亭夜月送别 唐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唐诗笺注》中称赞此诗末句的“寒”字说“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在这首诗中,能透露离情的字眼其实不止一个“寒”字,请举两例加以分析。

首句中的“乱”既写夜烟迷乱之景,也暗示了诗人送别前的心情迷乱;次句中的“飞月”既表明时间的推移,也暗示了诗人伫立凝视时间之久,表达了诗人别情之浓和聚散匆匆之感;第三句中的“寂寞”看似写外界景物,实则与诗人在送友人离去之后内心孤独惆怅之情(举出两例即可)。(每例3分,言之成理即可。写出词语1分,分析正确2分)

篇四:《关于离别情绪的诗句》

1、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赠别>

2、影渐不见声渐无,情思却被天涯阻。

3、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4、风萧萧兮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关于离别情绪的诗句

5、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6、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暮霭纷纷。

7、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8、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南唐·李煜·<相见欢>

9、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10、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潇潇雨。

11、短聚别离愁满腹,翘首凝望,1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关于离别情绪的诗句

13、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14、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北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15、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秋风清>唐·李白

16、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7、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唐·李白

18、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长相思二首>唐·李白

19、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唐·李白<长门怨>

20、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21、一曲哀怨幽恨诉,曲尽人散,临行叮咛嘱。

22、峰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3、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

2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5、婆娑泪流湿双睦,拂袖轻拭人回顾。

26、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

2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8、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9、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30、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篇五:《表达离别之情的诗句》

1、南浦凄凄别,西风袭袭秋。一看肠一断,好云莫回头。

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表达离别之情的诗句

4、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

5、此地为一别,孤蓬万里征。

6、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7、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8、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9、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表达离别之情的诗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0、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11、李白乘舟将欲行,12、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13、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4、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5、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16、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7、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18、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9、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0、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21、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22、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