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白居易的诗有些什么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3-12    阅读:

篇一:《小学生所学过的白居易的诗有哪些?》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池上(唐) 白居易 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篇二:《白居易的有名诗句》

白居易的有名诗句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情绵绵无绝期。《长恨歌》

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夜筝》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买花》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暮江吟》

银屏乍破水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琵琶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琵琶行》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琵琶行》白居易的诗有些什么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行》

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长恨歌》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卖炭翁》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琵琶行》白居易的诗有些什么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行》

白居易的诗有些什么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放言五首(其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烟波淡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琵琶行》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行》

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色彩。《长恨歌》

多少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

江南好,景致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卖炭翁》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干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门前冷清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琵琶行》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行》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卢橘子低山雨重,棕榈叶战水风凉。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蹋晴沙。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白居易的诗有些什么

为我踟蹰停酒盏,与君约略说杭州。山名天竺堆青黛,湖号钱唐泻绿油。大屋檐多装雁齿,小航船亦画龙头。所嗟水路无三百,官系何因得再游?

白居易的有名诗句

篇三:《谈白居易诗歌》

谈白居易诗歌

白居易诗歌现存近三千首,在唐代首屈一指,他的诗歌题材比较广泛,他自己曾分为四类,即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其中价值最大、自视最重的是讽喻诗。他自称这类诗是“兼济之志也”(以上均见《与元九书》)。现代许多古文研究者也充分肯定了白居易的讽喻诗,给予极高的评价,如游国恩在其《白居易及其讽谕诗》中指出,"白居易之所以值得我们重视,也就是因为他继承了杜甫那样的同情人民的传统",他"一生作品中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也就是讽谕诗",这些讽谕诗"大胆揭露了当时政治社会的黑暗及阶级矛盾",表现了作者"有正义感"、"肯替人民说话"的斗争精神;郭沫若在《关于白乐天》则指出,白居易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而且他十分同意日本学者片山哲先生称白居易为"大众的诗人",是"为劳动人民祈福的和平诗人",是"清廉洁白、毅然有所自立的诗人";谭丕模的《白居易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也认为,白居易的诗歌忠实地反映了现实。从他的诗歌所表现的人民性来看,他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者,他是一位多产的诗人,而且是多产讽刺诗的诗人。他讽刺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讽刺统治者的荒淫无耻,希望减轻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同时也歌颂了那些减轻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的政治措施,憧憬着人民的理想与要求。白居易的讽喻诗以《新乐府》五十首和《秦中吟》十首为主,另外还包括一些与新乐府精神相通的诗作,如《观刈麦》、《宿紫阁山北村》、《采地黄者》等,这些诗作集中体现了诗人为君、为臣、为民、为物的诗,对当时社会的诸多问题提出了比较系统的规劝之辞,反映的社会内容极为丰富。今天,我们读白居易的这些讽喻诗,是诗人为民请命的现实主义精神,依然强烈地冲击着我们的心灵。白居易的诗有些什么

(一)反映的真实性 ———— 关注 民生 疾苦

白居易的讽喻诗所反映社会内容的真实性体现在充分反映了社会底层各类人物的悲惨命运和深重苦难。如《杜陵叟》写杜陵的一位老农种一顷多薄田,春秋连遭灾害。官吏却不报灾,而“急征暴敛求考课”,逼得这位老农只好“典桑卖地纳官租”。《观刈麦》写一个贫妇被盘剥得靠拾田里的遗穗过活:“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缭绫》写女工之劳。缭绫这种向朝廷供奉的精美丝织品,极费织工,“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无非是供给宫中制舞衣之用。《新丰折臂翁》写一位八十八岁的老翁为逃避穷兵黩武的战争,二十四岁时自用大石槌折一臂。“此臂逝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至今风雨阴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缚戎人》写西北一个边民被虏入吐蕃四十年,冒死逃归,却被腐朽边将死认作吐蕃人,发配江南,“自古此冤应未有,汉心汉语吐蕃身。”《上阳白发人》写宫女的凄苦命运,从十六岁入宫到六十岁尚未出宫,“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她的美妙青春和一生年华都成了帝王的牺牲品。《卖炭翁》深刻地揭示了手工工人卖炭翁的艰辛困苦生活,并有力地控诉了“宫市”的罪恶。《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类诗中思想和艺术结合完美的代表作。首四句勾画老翁艰辛劳苦的形象。南山即长安南郊的终南山,老翁终年劳作在这座深山里。“伐薪烧炭”四个字包含了艰苦的劳动过程。他登山入林,一斧斧砍下薪材,再把它拖到窑地,一窑窑烧制成炭。长年累月,烟熏火燎,所以“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那烟尘的脸色,那斑斑的鬓发,那黑乌乌的十指,那是艰辛劳动的印迹。这个形象已足够引起人们的怜惜与同情了。“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浅淡的词语,包含沉重的感情,说明卖炭换钱是老人惟一的生活来源,不由人不珍视他那炭的价值了。接下去六句写老人为穷困所逼的复杂心理和载炭赴市的艰辛。“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从下两句知道这正是一个严寒季节,身上还穿着单衣,说明全部辛劳所得还不足以维持正常生活。虽然身上衣单,为了卖个好价钱,还祈望着天再冷一些。老人炭价的重要,渲染得更加突出了。一个薄衣单衫在寒风中瑟缩的老人,盼望天气更冷,可见他被贫困摧残到何等境地了。他这个凄苦的愿望实现了,“夜来城外一尺雪”,

一尺深的雪,天自然增寒,炭价不会降了,说不定还上涨些许,不免在凄苦的心境里涌起一股兴致,一大早便赶车载炭上市了,“晓驾炭车辗冰辙”。山路遥遥,赶着装载千余斤炭的牛车,在一尺深的雪路上行走,到了长安市场的南门外,已经太阳老 高了,“牛因人饥日已高”,牛也困乏不堪,人也饿得不得了。早上出来还是大雪遍地,经过日晒,雪已融化,歇脚在泥水中,“市南门外泥中歇”。老翁这时满心的希望,是遇上一个好买主,将炭变卖成钱,吃上一顿饱饭,再置办点生活必需的东西。但是正当他眼巴巴盼着的时候,迎来的却是一场噩运。“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皇宫中的采办来了。他们有特殊的服色,黄衣白衫;也有特别的权力,只要他们看上的,便分说不得,因为他们是给皇家买货的。“翩翩两骑”,言语不多,已经透露出那骄矜自得的神气。果然厉害异常,“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这时牛困也顾不得,人饥也管不得了,“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结果如何呢?忍着牛困人饥将炭送到宫里,却是“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千余斤炭,只换得半匹纱一丈绫。“系向牛头”,极传神,不管你肯与不肯,要与不要,摔在牛角上,就是它了,那一种蛮横无理、盛气凌人的神气,都在四个字后面隐现出来。这就是当时病民的恶政之一“宫市”。韩愈《顺宗实录》载,过去宫中需买外物,令官吏负责采办,按市购置。后来不再通过官吏,宦官“置白望数百人于两市(长安东西两市),并要闹坊,阅人所卖物,但称宫市,即敛手付与。”还记载一个农民卖柴的事:“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勒索农民供奉门户钱),仍缴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白居易所写的卖炭翁,不过其中的一事。

(二)讽喻的深刻性————直斥统治阶级及其弊政

白居易深刻的认识到底层人民的苦难,来自封建统治阶级的剥削掠夺以及种种病民的弊政,作为封建 社会的一员,诗人能够冲破自身局限清醒认识到这一点,实是难能可贵的。从上面所举的一些篇章里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点。白居易的有些讽喻诗更侧重于直接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及罪恶。白居易在《策林》中曾指出“官吏之纵欲”,“君上之不能节俭”是人民穷困的重要原因。他的讽喻诗不少是指斥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生活的。在《歌舞》中,诗人写那些公侯贵官“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买花》写富贵人家以重价购置和莳养牡丹的习俗,“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诗人通过田舍翁的口批评道:“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李肇《唐国史补》说:“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一本有值数万者”。可见其奢靡耗费。《轻肥》专写宦官。中唐以来,宦官专权,他们由皇帝的家奴一变而为势要人物,控制着军政大权,骄奢豪横,不可一世。诗截取他们去赴“军中宴”这一片断来写,所说的“军”是指天子的禁军神策军,由宦官统领。诗没有先交代赴宴,那样就平铺直叙没有神气了。而是先摄取一个路上的镜头,一开篇便风神饱满。“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前一句把盛气骄横的味儿写得十足,后一句从鞍马上写其富贵豪奢。鞍马的光华可以照尘,自可想见鞍上华丽的金银珠翠装饰和马身毛色的光泽。那么这是一些什么样的人物呢?诗人用一设问句,醒目地点出,此即“内臣”,也就是宦官。宦官不过是宫中的奴仆,怎么如此豪横骄奢起来了呢?原来今非昔比,他们都已成为高官贵人,“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了。到了这里诗人才交代出他们是去赴宴:“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一个“夸”字,显出其自得炫耀之态,一个“云”字,写出其成帮结伙之多。以上八句诗,经过诗人这样的匠心结构,波澜起伏,振荡有势。接下去六句写“宴”,以四句铺排其饮食的精美,九酿之酒,海陆之珍,洞庭之橘,天池之鳞;以两句状其兴高采烈之态,“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珍味饱食,志满意得,酒酣兴浓,盛气高扬。接着诗人的笔锋陡然一转:“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一方面是山珍海味,一方面是人食人。诗人把二者鲜明地摆在那里,让读者自己去体味其中的意义。在文章的脉理上,这末二句又

形成一个突起的浪峰,不仅结得有力,也增加了全篇的波澜。

统治阶级为维持其奢华的生活,必然加重对人民的掠夺,而生出种种病民的弊政。白居易的讽喻诗广泛接触了这一主题。《文献通考》载,“德宗既平朱泚之后,属意聚敛,藩镇常赋之外,进奉不已。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有‘日进’,江西观察李兼有‘月进’,他如杜亚、刘赞、王纬、李錡,皆徼射恩泽,以常赋入贡,名为‘羡余’。”“日进”也好,“月进”也好,“羡余”也好,都要从百姓的头上搜括来,在税外加码。白居易的《重赋》就是反映这一问题的。诗中作农民的口气控诉说:“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缲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号为羡余物,随月献至尊。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宿紫阁山北村》写神策军“暴卒”横暴地闯入民宅,不由分说地将庭中生长三十年的“奇树”砍去,主人只能任其所为。《红线毯》揭露宣州太守进贡开样加丝毯,对这种用心不在民事而在进奉的行径,诗人怒喝道:“宣州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三)讽喻对象的广泛性————多角度出击

白居易诗歌创作中最精华的部分,是他的讽谕诗,这些诗篇广泛反映了中唐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如《观刈麦》、《采地黄者》、《重赋》、《杜陵叟》等写农夫的辛苦和赋税剥削的沉重;《宿紫阁山北村》、《卖炭翁》等写宦官的飞扬跋扈和宫市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轻肥》、《歌舞》、《红线毯》、《两朱阁》等揭露豪门贵族的穷奢极侈;《新丰折臂翁》、《缚戎人》、《城盐州》等反映边防问题和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西凉伎》指责边将忘仇:“缘边空屯十万卒,饱食温衣闲过日。遗民肠断在凉州,将卒相看无意收。”其中表现了爱国思想。;《涧底松》、《赢骏》、《悲哉行》、《谕友》等为门第限制下人才受压制而抱不平;《井底引银瓶》、《议婚》、《母别子》、《上阳白发人》等为礼教束缚下妇女的悲惨命运发出控诉;《伤友》、《和雉媒》、《天可度》等抨击世风衰败和人情浇薄;《海漫漫》、《梦仙》等讽刺迷信神仙的虚妄愚昧。此外,《两朱阁》刺佛寺之有增无已,《草茫茫》惩厚葬,《天可度》恶诈人:官牛》讽刺执政宰相,所讥刺批评的都是诗人视为不好的风气。这些作品都称得上心苦力勤,直气凛然。在广泛反映现实的基础上,诗人对不合理的现象痛下针砭,如“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重赋》);“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红线毯》);“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杜陵叟》),措辞激切,毫无顾忌,突破了儒家“温柔敦厚”诗教的框框。这在古代批评时政的诗歌中是十分突出的。

一部分讽谕诗则采用寓言托物的手法,借自然物象以寄托作者的政治感慨,如《黑潭龙》写家家户户杀猪祭龙王,酒肉实际上喂了狐狸,而深居九重的龙王却什么也不知道,形象地描绘出皇帝耳目闭塞、官吏近侍贪污中饱和小民惨遭剥削的情况。《题海图屏风》则通过海中大鳌兴风作浪、鲸鲵助威肆虐,造成“万里无活鳞,百川多倒流”的景象,为当时藩镇割据、联合叛唐的政治局面作了真实的写照。还有把鹤、鸟、松、竹等动植物拟人化,用以表现社会生活中的各类人物及其关系,如晚年所作《禽虫》十二章,就属于这类寓言诗。

白居易的闲适诗多用于表现闲情逸致,抒写对归隐田园的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洁身自好的志趣,不少篇章还宣扬了省分知足、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但也有一些醒目的警句,如“作客诚已难,为臣尤不易”、“直道速我尤,诡遇非吾志”(《适意二首》)以及“况多刚狷性,难与世同尘。不唯非贵相,但恐出祸因”(《自题写直》)等等,仍从侧面反映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说明他追求闲适,只是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

篇四:《白居易的诗有哪些》

1、<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的诗有哪些

2、<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3、<后宫词>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4、<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5、<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的诗有哪些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6、<琵琶行>

浔言江头夜送客,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沈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7、<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星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馀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子弟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8、<卖炭翁>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
千余斤,
官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9、<买花>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10、<轻肥>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樽(上三田下缶)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11、<孟夏思渭村旧居寄舍弟>

啧啧雀引雏,梢梢笋成竹。
时物感人情,忆我故乡曲。
故园渭水上,十载事樵牧。
手种榆柳成,阴阴覆墙屋。
兔隐豆苗肥,鸟鸣桑椹熟。
前年当此时,与尔同游瞩。
诗书课弟侄,农圃资童仆。
日暮麦登场,天时蚕坼蔟。
弄泉南涧坐,待月东亭宿。
兴发饮数杯,闷来棋一局。
一朝忽分散,万里仍羁束。
井鲋思返泉,笼莺悔出谷。
九江地卑湿,四月天炎燠。
苦雨初入梅,瘴云稍含毒。
泥秧水畦稻,灰种(上余下田)田栗。
已讶殊岁时,仍嗟异风俗。
闲登郡楼望,日落江山绿。
归雁拂乡心,平湖断人目。
殊方我漂泊,旧里君幽独。
何时同一瓢,饮水心亦足。

12、<寄微之三首>

之一

江州望通州,天涯与地末。
有山万丈高,有水千里阔。
间之以云雾,飞鸟不可越。
谁知千古险,为我二人设。
通州君初到,郁郁愁如结。
江州我方去,迢迢行未歇。
道路日乖隔,音信日断绝。
因风欲寄语,地远声不彻。
生当复相逢,死当从此别。

之二

君游襄阳日,我在长安住。
今君在通州,我过襄阳去。
襄阳九里郭,楼堞连云树。
顾此稍依依,是君旧游处。
苍茫蒹葭水,中有浔阳路。
此去更相思,江西少亲故。

之三

去国日已远,喜逢物似人。
如何含此意,江上坐思君。
有如河岳气,相合方氛氲。
狂风吹中绝,两处成孤云。
风回终有时,云合岂无因?
努力各自爱,穷通我尔身。

13、<送兄弟回雪夜>

日晦云气黄,东北风切切。
时从村南还,新与兄弟别。
离襟泪犹湿,回马嘶未歇。
欲归一室坐,天阴多无月。
夜长火消尽,岁暮雨凝结。
寂寞满炉灰,飘零上阶雪。
对雪画寒灰,残灯明复灭。
灰死如我心,雪白如我发。
所遇皆如此,顷刻堪愁绝。
回念入坐忘,转忧作禅悦。
平生洗心法,正为今宵设。

14、<和元九悼往感旧蚊帱作>

美人别君去,自去无处寻。
旧物零落尽,此情安可任?
唯有缬纱幌,尘埃日夜侵。
馨香与颜色,不似旧时深。
透影灯耿耿,笼光月沉沉。
中有孤眠客,秋凉生夜衾。
旧宅牡丹院,新坟松柏林。
梦中咸阳泪,觉后江陵心。
含此隔年恨,发为中夜吟。
无论君自感,闻者欲沾襟。

15、<八骏图>

穆王八骏天马驹,后人爱之写为图。
背如龙兮颈如象,骨竦筋高脂肉壮。

16、<八月三日夜作>

露白月微明,天凉景物清。
草头珠颗冷,楼角玉钩生。
气爽衣裳健,风疏砧杵鸣。
夜衾香有思,秋簟冷无情。

17、<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临风一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18、<巴水>

城下巴江水,春来似麴尘。
软沙如渭曲,斜岸忆天津。
影蘸新黄柳,香浮小白苹。
临流搔首坐,惆怅为何人?

19、<把酒>

把酒仰问天,古今谁不死?
所贵未死间,少忧多欢喜。
穷通谅在天,忧喜即由己。
是故达道人,去彼而取此。

20、<白发>

白发生来三十年,而今须鬓尽皤然。
歌吟终日如狂叟,衰疾多时似瘦仙。
八戒夜持香火印,三元朝念蕊珠篇。
其余便被春收拾,不作闲游即醉眠。

篇五:《禁中夜作书与元九翻译赏析_作者白居易》

<禁中夜作书与元九>作者为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其诗词全文如下:
心绪万端书两纸,欲封重读意迟迟。
五声宫漏初鸣后,一点窗灯欲灭时。
[前言]
<禁中夜作书与元九>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写于公元810年(唐宪宗元和五年)。禁中夜作书与元九翻译赏析_作者白居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孤独寂寞,和对好友的无限思念、无限关心之情。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孤独寂寞,和对好友的无限思念、无限关心之情。但这一切并没有明确说出,作者只是写自己写完书信后,将信纸装入信封;又觉得似乎还有许多话尚未说完,似乎还应当补充或修改些什么,于是又把信取出来重读了一遍;但却又不知道该补充什么。因此心潮不定,思绪万千,茫然不知所从。诗人这时具体都想了些什么,我们大体上可以从其他诗中推断出来。例如,这里有作者对元稹生活起居的关心,如作者在另一首诗中所说的:“犹恐清光不同见,深心藏陷阱,巧言织网罗”。禁中夜作书与元九翻译赏析_作者白居易。此外也有作者对自己从前思想行为的总结回顾,和自己日后究竟当怎样生活、怎样处世的展望。因为作者写了<秦中吟>,已经使“ 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矣”;由于作者写了<登乐游苑望>又使“执政柄者扼腕矣”;而<宿紫阁山北村>更使“握军要者切齿矣”。今后自己的路子该怎么走,这些也是该和老朋友一起商量的;当然眼前最重要、最迫切地还是为元稹申冤,自己定当竭尽所能为之申说,但是朝廷里恶势力很大,寡不敌众,正不压邪,元稹的事情恐怕也难以很快解决,这是愧对老朋友的,如此等等。这些话,有的也许已经在那“书两纸”上写了,也许有的没有写,因为引起了很多联想和回忆, 这封信看来是写了好长时间,也可能是写了又撕,撕了又写,以致直到五更天气,已经快到上早朝的时候了,他还没有装上封好。
“五声宫漏初鸣后,一点寒灯欲灭时”,诗人迟疑茫然的神情与一盏光焰摇曳,奄奄欲灭的寒灯相映衬,显得多么空旷、多么沉寂、多么凄清啊!然而更鼓也提醒他,作者的思绪必须从几千里外的江陵收回来了;这封信也必须立即收束封缄了;眼前这种尽管寂寞但却可以自由地驰骋自己对朋友思念之情的环境气氛,也马上就要消失了;那个被权势、被名利扭曲了的社会马上就要复苏起来、活跃起来了。这些不由地又使诗人的心头涌上一层漠漠的焦躁与哀愁。
这些都是读者的分析与推测,诗中并没有明说,实际上其中所包含的思想还要远比读者所说的这些更深沉、更微妙。白居易的诗有许多因为直白而被人批评指责,而这首<禁中夜作书与元九>却是异常含蓄的。作者只给读者描绘了一种环境气氛,一种饱含感情的生动形象。至于这个形象在想什么,诗人根本没有说,一切都在不言中。而这种“不言”,却恰恰是作者在<琵琶行>中所说的“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 ·关白居易的诗(2016-05-10)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带有颜色的诗句

    下一篇: 写思乡的诗歌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