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注释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3-18    阅读:

篇一:《山房春事》

山房春事(其二)

【唐】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方圆三百多里。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

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

12.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分)

13.请简要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3分)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

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

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节选自韩愈《原道》)

【注释】①宜:合宜,恰切。《礼记·中庸》:“义者,宜也。”②之:往。③煦煦:和蔼可

亲的样子。这里指小恩小惠。④孑孑(jié):谨小慎微的样子。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博爱之谓仁 (2)老子之小仁义 ..

14.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2分)

彼 以 煦 煦 为 仁 孑 孑 为 义 其 小 之 也 则 宜。

③④①②

15.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16.在韩愈看来,老子所说的“道德”与自己所说的“道德”含义是否一致,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2分)

河床开始回忆河流

施尔吉·原野

①大地上的河床像一个干瘪的口袋,粮食没了,口袋显出宽阔。我在各地见到许多

干涸的河床,它们不是耕地、不是广场,是从天边延伸而来的河床,只是没有水。

②所谓一无所有,说的正是河床。如果有,也只有一些鹅卵石。夏天,不长庄稼不长草

的土地是干涸的河床。乍见白花花的河床,心里惊讶,它是什么?它几乎什么都不是。你能相信一个宽阔的河流竟然一滴水都没有吗?在雨后,在盛水期见到干涸的河床让人不安,无法想象当年这里曾经有过河,可以用汹涌、清澈、波浪和白帆形容的河,它竟然没了。

③对大自然来说,河没了,比人丢了钱更痛苦。如果河没了,鱼和水鸟的家也没了。两

岸的青草没了,倒映在河里的星星也没了,因为星星不能倒映在石头上。如果河没了,连同河床一起消失是最好的。没有水,留下的河床好像是伤疤,是一条长长的干鱼的尸体。是的,干涸的河床如同尸体。是谁的尸体?是河的尸体吗?没听说河竟然还有尸体,水干了,白花花的河底只能是河的尸体。

④干涸的河床好像在回忆,它抱着不应该拥有的沉寂回忆涛声和蛙鸣。河床回忆什么是

水,它不知道水流到了什么地方,也不知道水会不会再来。当年水来的时候匆匆忙忙走过河床,带来鱼虾和泥沙。水没等站稳脚跟歇息,就被后面的水挤走了,水比车站的人流更拥挤。河床从来没想过一条叫做河的水流会干涸,这种惊讶比一个朝代的更迭更让人吃惊。

⑤河床的悲哀是一个母亲的悲哀,她的产床上已经没有了孩子,她还在等待,并且哭干

了泪水。一家外媒报道,从卫星上观察,中国境内二十年前约有五万条河流,现在这些河流中已经失去了两三万条。有两万多个河床母亲手里失去了孩子,她们怀里空荡荡的,等待人类把孩子还给她们。

⑥人说,人是无所不能的,起初我不相信。当我看到一条又一条干涸的河床时,我相信

了这一点,并为自己作为人类的一分子而感歉疚。人把河都消灭了,还有什么做不到呢?消灭一条河比建造(请原谅我使用的“建造”这个词,这完全是人类爱用的词,而河流无法建造)一条河更容易。把河流上游的树木和竹林砍光,草原沙化,河就死了,只剩下河床这条敛尸袋。

⑦当大街出现一个带刀痕的死人时,警察会为这个人的死因搜寻原因,曰侦察破案,人

类为此发明了一个词叫“人命关天”。如果一条河死了,没人破案,没人痛哭,更没人祭奠。所以,当中国死去两三万条河流时,人们并没觉得失去什么,因为他们不是小鸟不是青草。他们忍受气候变化并心安理得,却没一个人指认杀死河流的凶手。在所有的案件里,如果凶手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社会的时候,罪行自然会被赦免,我们都不是罪人。

⑧我们都不是罪人,我们劝自己欢乐并制造更多的欢乐。我们保持着正常情感。而河床

敞开空荡荡的怀抱,她的孩子没有了,她以为人们会惊讶会替她找回孩子。先前的人类离不开河流,人类所谓的“文明史”都诞生于河流的两岸。看地图,人类的城市多建造于河边,中国有多少城市的名字带着水字边。古时候,人祭祀河、景仰河,谁能想到后来竟杀死了河。这何止于狠,是把事做绝了。

⑨我们应该派人到河边告诉河床,河已辞世,水利术语叫断流。我们理应为河床献上

一些祭品表达歉意,因为河的消失毕竟不是小事。或者,在河边装一个高音喇叭,日夜播放河水流过的声音和鸟啼声。总之,人应该为河的陨灭略微表示一点态度。

(选自201 5年5月22日《光明日报》,有改动)

【注释】河床:河流两岸之间容水的部分。

17.请根据文意填空。(3分)

面对河的“辞世”,作者的情感是复杂而富有变化的。开始,

后来,借大自然和河床之口,

18.结合上下文,具体说说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答:

19.赏析第④段画线的句子。(3分)

水没等站稳脚跟歇息,就被后面的水挤走了,水比车站的人流更拥挤。

20.体会第⑨段画线句子的深刻含义。(4分)

总之,人应该为河的陨灭略微表示一点态度。

答:

21.本文以“河床开始回忆河流“为题,有何好处?(3分)

答:

家徽

余华

①国有国徽,校有校徽,厂有厂徽。奇怪吗?我家竟有家徽。我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

条画在门板上的鱼。那条鱼的图案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已。但它却有不寻常的来历。

②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牛高马大的男子汉。民国初年,战

乱频繁,家庭仗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勉强维持温饱。

③一天夜半,父亲起来小解,发现一个人影蹿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住

厨房门口。不一会儿,父亲弟兄几个都起来了,他们点着灯,拿着大木棒子和斧头,仔细地搜索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那时粮食就是性命,大家决心不把这窃贼打死,也得让他残废。厨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父亲弟兄几个说父亲定是半夜眼花,父亲赌咒发誓说肯定有人。还在大家争辩时祖父来了,祖父让儿子们都去睡觉。等他们走了之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只见水缸里水淋淋地站起一个人。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④祖父望着窃贼,叹口气说:“算了,你走吧,要是让我的儿子们看见了,你今天非残

废不可。”

⑤贼傻望着祖父,他不敢相信祖父就这样轻易地让他走,但祖父分明是平静地挥了挥手,

贼便从水缸里爬出来。祖父又把那水淋淋的米袋子交给他说:“带上它吧,它可帮你家度几天日子。”贼要说什么,眼眶却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走到门口。“慢着,”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你拿这钱去做点小生意,再也不要干这伤天害理的勾当了。”

⑥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几个响头便走了。

⑦不知过了多久,一天清晨,祖父一开门,便在门环上发现了一条两斤多的鲜鱼。祖父

先是感到奇怪,但他马上就猜到是那贼送来的,那人大约是做了贩鱼的生意。

⑧自此以后,我家门环上经常出现鲜鱼,家里便经常可以改善生活。父亲他们感到奇怪,

祖父便舒缓地向父亲弟兄们讲起鱼的来历。

⑨大约吃了几十条鱼后,祖父感到不安,说人家是小本经营,别吃垮了人家。于是连着

几天半夜守候着,一直熬了三个夜,终于让祖父遇见了那送鱼人,谁知不是那个贼,却是一个年轻渔人。这渔人是那贼的儿子,贼在临终前嘱咐他要坚持送鱼到我家来。祖父和父亲他们听得连连点头。为了不违亡人遗愿,祖父拿过一把刀子,让年轻人在我家门上刻一条鱼,并说从此不许他再送鱼,就用这条刻下的鱼替代好了。祖父并叮嘱父亲弟兄们要保管好这条“鱼”,牢记这件事。于是,我家按照祖父的意思,一直都保留着这鱼的图案。

⑩它,自然而然地成了我家的家徽。山房春事二首其二注释

(选自《余华作品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文章有删改)

19.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章第2段的作用。(4分)

20.阅读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贼人的心理变化的。(4分)

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贼要说什么,却眼眶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

21.细读文本,分析祖父的形象特点。(6分)

22.试探究“家徽”在本文中的丰富意蕴。(3分)

篇二:《泉港二中2014年秋季高二年(上)语文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泉港二中2014年秋季高二年(上)语文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卷山房春事二首其二注释

出卷、校对:郑辉腾

一、默写(10分) 1. ,吞声踯躅不敢言。(《拟行路难》) 2. ,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3. ,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

4.玉容寂寞泪阑干, 。(《长恨歌》)

5.塞上长城空自许, 。(《书愤》)

6.玉户帘中卷不去, 。(《春江花月夜》) 7. ,惟有幽人自来去。(《夜归鹿广歌》) 8. ,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9、吴楚东南坼, 。(《登岳阳楼》)

10、过春风十里, 。(《扬州慢》)

二、文言基础知识和阅读(6+15,21分)

(一)文言基础(6分)

11、与“奚以知其然也”中“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以五百岁为春 B、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去以六月息者也 D、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12、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而后乃今将图南

A、园日涉以成趣 B、襟三江而带五湖

C、目吴会于云间 D、漌拜表以闻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陈公弼传(苏轼)

公讳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进士第。始为长沙县。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通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公捕置诸法,一县大耸。去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扣头出血,愿自新。公戒而舍之。巫觋岁敛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公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盗起,知房州。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公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山南。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逐盗至竹山,甲不能戟士,所至为暴。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士皆植立如偶人,甲

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曰:“初不知公官军也。”吏士请斩甲以徇。公不可,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黩。

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免。诏公乘传往代之。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万石,谓之折役米。米翔贵,民益饥。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诏复以正民为鄂州。徙知庐州。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士方自疑不安。一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公笑曰:“此必醉耳。”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为京西转运使。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震动汝洛间。公闻之,即日轻骑出按。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致仕卒,享年六十四。其人仁慈,故严而不残。(选自《苏轼文集》,有删节)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一县大耸 耸:震惊。

B.以公少年易之 易:更换。

C.甲不能戟士 戟:约束。

D.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 蠲:免除。

14.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公弼治市“严而不残”的一组是(3分):

( )

①公戒而舍之 ②公禁之,民不敢犯 ③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

④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

⑤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

⑥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雩都当地的巫师,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以祭鬼免除火灾为借口,大肆搜刮百姓财物,陈公弼到任后,严令禁止。

B.陈公弼到房州后,面对盗贼横行、缺乏兵备、百姓惶恐的情况,组织了数百人,昼夜布防,声威赫赫。终于保得一方安宁。

C.淮南发生饥荒,安抚、转运使指责寿春太守王正民救灾不力,王被免职。继任者陈公弼认为王正民无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

D.陈公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曾经逮捕法办为非作歹的海印国师,严惩危害百姓的雷甲部下,后来又平息了周元的叛乱。

1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3分)

文:

⑵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3分)

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12分)

17.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6分)

中夜起望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声。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这首诗的诗眼是 。(1分)

(2)分析这首诗颔联的意境。(3分)

(3)联系本诗意境,分析“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2分)

18.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释]梁园:又名免园,西汉梁孝王刘武创建,周围三百多里。

(1)这首诗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2)明明是诗人深感物是人非,却偏说“庭树不知人去尽”这样写运用了什么手法?有哪些好处?(3分)

四、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37分)

(一)文学名著(31分)

19、阅读《三国演义》,填写下面空格。(21分)

(1)周瑜病逝,孙权心痛不已,遂令 代替周瑜之职。诸葛亮到江东吊孝,归途见 。因其相貌丑陋,孙权和刘备皆看不上他,刘备任命其为 。

(2)曹操南征, 在西凉太守 的帮助下

为 报仇。曹操被杀得 。

(3)听说张鲁来进犯, 束手无策。 自告奋勇前去 。说服曹操攻打张鲁,解 之围,并准备把 献给曹操。

(4)孙夫人在 劝说下,未禀报刘备,独自带着 往东吴而去,赵云独自来追,从孙夫人手中夺了阿斗,抱于船头。正进退不得时, 提剑来救,顺利救回阿斗,孙夫人回到 。

(5)关怀大意失荆州:孙权拜 为大都督。攻取荆州。 献计,经过周密安排,派士兵伪装成 ,骗过了关羽的守军,顺利渡江,招降了对关羽不满的 、 ,趁关羽毫无防备,骗开城门。兵不血刃,赠取了荆州。山房春事二首其二注释

20.下列各项中,对作品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刘备攻取西川时,诸葛亮观天象以为主将帅身上凶多吉少,而庞统却执意要与刘备兵分两路去攻打雒城,庞统带兵从小路进发。临行前,坐骑因眼生而失前蹄,把庞统掀下马。刘备将自己的“的卢”马与之交换。蜀军将领张任伏兵与山中,把庞统乱箭射死于落凤坡。

B.曹操临死之前,精神濒临崩溃,常常白日见鬼,见到被他害死的一干人等,不断向他索命。曹操知命不长久,于是指定曹丕继承大业。临终时,向身边的侍妾分香,希望她们今后能自食其力。又下令造疑冢七十二座,免得被人挖盗。

C.关羽退守麦城后,廖化向上庸守将刘封、孟达求援,孟达向刘封进谗言,致使廖化欲求援兵而不得。孙权派诸葛瑾劝降,关羽断然拒绝。麦城孤城难守,救兵不至,关羽弃麦城欲投西川,路遇孙权伏兵,被马忠所擒。孙权劝降不成,便杀了关羽、关平,但也厚葬了他们。

D.彝陵之战,陆逊大获全功,往西追袭刘备。在夔关鱼腹浦,误入诸葛亮所遗石阵。石阵杀气冲天,陆逊等急欲回马,却困在阵中无路可出。幸得诸葛亮的岳父将他引出石阵。陆逊出阵后自感不如诸葛亮,就决定班师。

E.南方蛮王孟获等兵起反蜀,孔明亲率大军南征,巧用反间计,破三路蛮兵。太守王伉迎诸葛亮入城,守将吕凯献上“平蛮指掌图”,诸葛亮大喜,提兵深入蛮境。魏延、赵云深入蛮地,大败孟获三洞元帅。孟获亲自出战,诸葛亮设下伏兵,一擒孟获。

21.简答题。(5分)

请简述“火烧连营”的故事。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注释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22、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

[注]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

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注]夷:平安、愉快

(1)填空题:

孟子分析“君子之不教子”的主要原因是:首先在 上行不通;其次父亲教育儿子必然用 的道理;如果行不通,父亲就

会 ,这样就会导致父子感情受到伤害而达不到教育的效果。

(2)结合文体,分析孟子“易子而教”这一教育方法所体现的教育观念。

五、写作(70分)

有人认为,世界上最痛苦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走在最前面的人;一种是走在最后面的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泉港二中2014年秋季高二年(上)语文第三次月考参考答案 一、

1、心非木石岂无感 2、出师未捷身先死 3、天长地我有时尽

4、梨花一枝春带雨 5、镜中衰鬓已先斑 6、捣衣砧上拂还来

7、岩扉松径长寂寥 8、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9、乾坤日夜浮

10、尽荠麦青青

二、文言基础和阅读

11、C C项与例句都是介词;凭借:A、介词:把 B、介词:用 D、连词:来

12、C C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动词;A、名词作状语,每天 B、名词意动用法

以„„为襟,以„„为带 D、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

13、答案:B.易,动词,据上下文,应解释为“轻视,看不起”。 解析:原文中“老吏曾腆侮法粥(同‘鬻’,卖)狱”,而且陈希亮刚到任,所以“易”解释为“更换”为错误解释。再者“更换”是“易”的基本义,是望文生义之解,亦断为错。

篇三:《2015年中考诗词赏析演练》

诗词赏析实战演练

1)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简要赏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寂抑郁的心情。

1.第四句中最生动传神的一个字是什么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析。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1、作者是怎样写自己和表弟“相逢”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青山”,请简要分析。(5分)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1、三四两句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本诗标题为“闺怨”,一开头却写“闺中少妇不曾愁”,是否违反了题意?为什么?

6)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注】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 愠:疾苦,怨愤。

1、请简要概括诗中所描绘的梧桐树形象的主要特征。(4分)

2

7)夏 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 ①别院:指正院侧旁的小院,是休闲的居所。②明:石榴花开得火红。③流莺,在树间飞来飞去的黄莺。

1、本诗一反盛夏炎炎的立意,表现了怎样的“夏意”?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8)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此诗写于诗人谪居江洲之时。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试作简要分析。

9)旅夜怀远客 许浑

异乡多远情,梦断落江城。病起惭书癖,贫家负酒名。

过春花自落,竟晓月空明。独此一长啸,故人天际行。

1.“竟晓月空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诗中有何作用?(4分) 4分)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释⑴宜阳:古县名,在今河南省福昌县附近,在唐代是个重要的游览去处,著名的连昌宫就建在这里。⑵芳树、春山:这两句互文见义,即春山之芳树。

译文

宜阳城外,长满了繁盛的野草,连绵不绝,山涧溪水向东流去,复又折回向西。

春山之中,树木繁茂芬芳,然空无一人,花儿自开自落,一路上鸟儿空自鸣啼。 1.全诗主要描写了哪几种景物?营造出一种怎样的意境? 2

3、古人在谈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这首诗句句写景,句句含情,诗中虽然写的是绿草、芳树、山泉、鸟语,都是一些宜人之景,但是这11)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山房春事二首其二注释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诗歌一二句写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2、请从艺术手法及其作用的角度简要赏析最后两句, 12)山馆 余靖

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

远岫穿云翠,畲田得雨肥。渊明谁送酒?残菊绕墙飞。

注:[1]野馆:即山馆,指余靖在曲江的乡居。[2]凭轩:轩(xuān),堂前的栏杆。凭轩,依凭着栏杆。

[3]竹扉:扉(fēi),门扇。竹扉,以竹编成的门扇。[4]远岫:岫(xiù),峰峦。远岫,远处的山峦。[5]畲田:畲(shē),火耕。畲田,焚烧草木,以灰肥田。

1、从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简要赏析颈联“远岫穿云翠,畲田得雨肥”(4分)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

注释:①时人:指普通的人。②凌云:直冲云霄。③始道:才说。

1、请结合第一、二句诗中的关键字,分析小松的形象特点。 从整体上看,本诗采用了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艺术手法。

14)马嵬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注:长生殿,又名集灵台,是唐玄宗祭祀天神的宫殿。)

1、作者在《随园诗话》中说此诗是“借古人往事,抒自己之怀抱”。这首诗借了哪些“古人往事”?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15)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前两句是怎样描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诗眼是“惆怅”一词。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本诗是他在贬谪期间所作。

1、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春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4分)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1、危樯:高耸的桅杆。2、星垂句:远处的星星宛如低垂至地面,使原野更为辽阔。3、月涌句:银色的月光映着奔流汹涌的长江。4、沙鸥:水鸟名。

1、这首诗前两联分别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1、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春愁”的四方面具体内容。(4分)

219)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1.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同题诗有二首,这是第二首。2.三万里河:指黄

河。“三万里”形容它的长,是虚指。3.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五千仞”形容它的高。古人以八尺为一仞。

4.胡尘:这里代指沦陷区 5. 王师:指宋王朝的军队。

1、 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2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词的上片通过对哪些事物的描写来营造氛围的,营造了怎样的氛围?(4分)

24分)

21)江村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1、有人说“不系船”是全诗关键,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22)虞美人 蒋捷①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①蒋捷,字胜欲,生活在宋、元换代之际,一生饱经战乱。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几年后宋亡,不仕。

1、这首词写了人生的三个阶段,分别指出各阶段的特点。(3分)

2字)(4分)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⑴登高: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历来有登高的习俗。 ⑵猿啸哀:指长江三峡中猿猴凄厉的叫声。 ⑶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 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风吹落叶的声音。 ⑸万里:指远离故乡。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⑹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⑺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苦恨:极恨,极其遗憾。苦,极。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⑻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新停:新近停止。重阳登高,例应喝酒。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1、结合诗歌内容,写出“万里悲秋常作客”中“悲”的多层原因。(4分)

篇四:《山房春事二首其二阅读答案_作者岑参》

<山房春事>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
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译文]
风和日丽,满目荡漾着春天的色彩,天气回暖,蝴蝶和蜜蜂也开始忙碌起来,不时厅房飞进飞出。山房春事二首其二阅读答案_作者岑参。道旁低一点的杨柳枝条新牙初发,轻拂着路人的衣襟,春风携带片片花瓣飘进窗内,散落在桌案之上。
[鉴赏]
山房就是营造于山野的房舍、别墅。春事指的是****、春光。这两首诗虽然都与春事有关,但内容与情调很不一致,可能不是同一时间的作品,不能算作组诗,只是编辑者的凑合。
第一首诗切合题意,写的是浓郁的春光充天塞地,第二首诗是吊古之作。山房春事二首其二阅读答案_作者岑参。梁园又名兔园,俗名竹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周围三百多里。园中有百灵山、落猿岩、栖龙岫、雁池、鹤洲、凫渚,宫观相连,奇果佳树,错杂其间,珍禽异兽,出没其中。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到了春天,更见热闹:百鸟鸣啭,繁花满枝,车马接轸,士女云集。
就是这样一个繁盛所在,如今所见,则是:“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这两句描画出两幅远景:仰望空中,晚照中乱鸦聒噪;平视前方,一片萧条,唯有三两处人家。当年“声音相闻”、“往来霞水”(枚乘<梁王兔园赋>)的各色飞禽不见了,宫观楼台也已荡然无存。不言感慨,而今古兴亡、盛衰无常的感慨自在其中。从一句写到二句,极自然,却极工巧:人们对事物的注意,常常由听觉引起。一片聒噪声,引得诗人抬起头来,故先写空中乱鸦。“日暮”时分,众鸟投林,从天空多鸦,自可想见地上少人,从而自然引出第二句中的一派萧条景象。

篇五:《李商隐:无题·其二》

作者:李商隐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其二

注释:

1、神女:即宋玉<神女赋>中的巫山神女。
2、小姑句:古乐府<青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
3、风波句:意谓菱枝虽是弱质,却不相信会任凭风波欺负。
4、直道两句:意谓即使相思全无好处,但这种惆怅之心,也好算是痴情了。直道:即使,就说。了:完全。清狂:旧注谓不狂之狂,犹今所谓痴情。李商隐:无题·其二。按:如作狂放解本也通,但既把诗中人作为女子解,那么,还是作痴情解较切。

译文:

重重帷幕深垂,
我孤居莫愁堂;
独卧不眠,更觉静夜漫漫长长。
巫山神女艳遇楚王,
原是梦幻;
青溪小姑住所,
本就独处无郎。
我是柔弱菱枝,
偏遭风波摧残;
我是铃芳桂叶,
却无月露香。
虽然深知沉溺相思,
无益健康;
我却痴情到底,
落个终身清狂。

赏析:

诗是抒写女主人公自伤不遇的身世。开头先写环境氛围的幽静,衬出长夜的孤寂;接着以楚王梦遇巫山神女和乐府<青溪小姑曲>的?小姑所居,独处无郎?的典故,抒写自己曾经有过幻想和追求,但到头来只好梦一场,依然独居;再写风波凶恶,菱枝柔弱,无力反抗,桂叶自有清香,却无月露润香;最后写即使如此,还要执着追求。意境深远开阔,措辞婉转沉痛,感情细腻坚贞,是一首很好的爱情诗。这两首诗,历来有人认为有所寄托。不管是否有寄托,作为爱情诗来读,还是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的。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