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西岳华山古诗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3-24    阅读:

篇一:《2014古诗》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小学生“经典诵读”修订稿(电子版) 三年级

目 录

(一)必背古诗20首:

1、《山行》(唐)杜牧

2、《竹里馆》(唐)王维

3、《江南春》(唐)杜牧

4、《乐游原》(唐) 李商隐

5.《少年行》(唐)王维

6、《蜂》(唐)罗隐

7、《元日》(宋)王安石

8、《人日思归》(南北朝) 薛道衡

9、《书湖阴先生壁》(宋) 王安石

10、《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

11. 《咏菊》(唐)白居易

12、《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13.《客中行》(唐)〃李白

14.《暮春》(清)翁格

15、《示儿》(宋)陆游

1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

17、《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18、《四时田园杂兴》(宋) 范成大

19、 《风》 唐〃李峤

2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二、成语(20个)

三、名言、警句(各10个)

四、儿童诗(5首)

五、推荐阅读书目

(一)必背古诗词20首:

1、《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注释】

①山行:在

②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③石径斜:石头铺成的小路弯曲而上。斜,今音xié,古读xiá,

这读古音,押韵。

④白云深处:白云笼罩的地方,指高山的深处。西岳华山古诗

⑤坐:因为

⑥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红色。

⑦红于二月花:比二月开的花还要鲜艳。

【译文】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缭绕而生的地方,居然还有人家。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的枫林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

2、《竹里馆》

(唐)王维

huang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

①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 huang是竹林。

②长啸:长声呼啸

【译文】

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竹林里辟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3、《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注释】

①郭:外城。此处指城镇。

②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③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

④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译文】

千里江南,到处是黄莺婉转啼叫,到处是绿叶映衬着红花。在水边的村落、靠山的城镇,到处都有酒旗迎风招展。昔日南朝建造的一座座寺庙,如今都隐现在一片迷茫的烟雨之中。

4、《乐游原》 ...

(唐)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注释】

① 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② 不适:不悦, 不快。

【译文】

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5.《少年行》

(唐)王维

dǒu xiá shǎo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

【注释】

①新丰:在今陕西临潼(tóng)县西北,是出产美酒的地方。

②斗(dǒu)十千:一斗酒值十千钱(钱是古代的一种货币),形容酒的名贵。斗是古代的盛酒器,后来成为容量单位。

③咸阳: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④游侠(xiá):游历四方的使客。

⑤少:读shǎo。

⑥意气:指两人之间感情投合。

⑦系(xì)马:拴马。

【译文】

新丰的美酒斗有很多,咸阳的游侠也很多而且大多都是年轻人。游侠们相遇,意气相投,于是在一起饮酒,把马儿系在楼边的杨柳数旁。

6、《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西岳华山古诗

[注释]

① 山尖:山峰。

篇二:《古诗》

苏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

七(上)诗词赏析

一、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次:旅途中停宿。

主题内容: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旅途思乡之作,诗人在江南北固山下停宿,清晨为北固山下壮美秀丽的景色所陶醉,不由生起思乡之情。

名句赏析: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以小景与大景互相映衬,写出春潮涨平之后,江面十分开阔,一片白帆顺风而来。

2.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分别以"生""入"写海日和江春,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在描写自然的时序交替中,暗示着时间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物中孕育新事物。景中含情,景中出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二、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释:①折戟(jǐ)折断的铁戟。戟,古代兵器。②周郎:周瑜

③铜雀:铜雀台。④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

主题内容:这首诗歌咏历史上面重大题材――赤壁之战,从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写起,触物生情,抒发感慨,表达诗人怀才不遇的慨叹。这是由小到大的艺术手法。

名句赏析:

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议论构思巧妙,别出心裁地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富有情致,令人回味。

三、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què),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子由:苏轼之弟苏辙。 归去:回到天上去。 琼楼玉宇:美玉做成的楼宇。宇,屋檐,引申为房屋。 胜:能承担,经得起。 何事:为什么。婵娟:这里指月亮。

主题内容: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写对月怀人。由感伤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全词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名句赏析: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富含哲理,由自然现象想到人的悲欢离合,说明人月无常,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

2.结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千古传唱的名句,表达词人对人类最真挚的美好祝愿。

四、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 愈西岳华山古诗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主题内容:诗的重点是写早春之景,小雨滋润大地,小草萌动生机。 名句赏析:

1.后两句"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是议论,以对比手法,突出了早春的可爱。2、 "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是全诗最为精彩的一句。草因雨而绿,但初始时并不是惹眼的一片碧绿,而是若隐若现,似有似无,写出了早春特有的景色。

五、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注释:左迁:贬官降职。古人以右为尊,左为卑,故称。

主题内容:这是一片以景传情的怀念友人的诗。意境新颖,感情真挚。 名句赏析:

1.诗的一二句以"杨花飘落"和"子规悲啼"融情于景,渲染并烘托了暮春的特定节令和环境,也象征了飘零之感和离別之痛。

2.诗的三、四两句抒情,以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 "我寄愁心与明月"意思是诗人要把满腔悲愁托付给普照寰宇的明月,带给远隔数千里的天涯沦落人。表达了诗人一片真挚的友情,一颗赤诚的心。

七(下)诗词赏析

六、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主题内容:这是一首讽喻诗。诗歌一开头四句便交代了写作背景,表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接着四句描写了妇女带着小孩赶往田间地头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水送饭的情景。接着,然后又描绘了更令人心酸的图景:"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手悬敝筐。"一个贫穷的妇女怀抱幼小的孩子,手里提个破篮子在一旁拣拾收麦时遗落的麦穗,原来为了缴纳官税,她家买光了田地,如今无田可种,只好靠着别人收割时散落的碎麦来过活!以上描写的两种情景深刻地揭示了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的农民们的艰难生活,强烈的讽谕尽在其中。在诗的结尾处, 诗人触景生情,由农民们痛苦的生活联想到自己的舒适与安逸,因此感到无比的愧疚与伤怀,诗歌也从上面的叙事转为抒发内心的同情之意。 名句赏析:

1."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描写青壮年们不辞辛劳地在南冈麦田低头收麦的场景。

2."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的意思是尽管他们已经筋疲力尽,但为了抢收麦子而顾不得烈日的烘烤了,写出了农民的矛盾心理。

七、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huī)下炙(zhì),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西岳华山古诗

注释:八百里炙:指烤牛肉。 作:如。 的卢:骏马名。

主题内容:这首词上片描写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沙场上点兵时的壮阔场面。 "醉里挑灯看剑"一句有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醉里还挑灯看剑是写念念不忘报国。次句"梦回吹角连营",写拂晓醒来时听见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上句是看,此句是闻。接下三句写兵士们的宴饮、娱乐生活和阅兵场面, "八百里分麾下炙" 意思是:兵士们在军旗下面分吃烤熟的牛肉。"五十弦翻塞外声",指各种乐器合奏出雄壮悲凉的军歌。下片写投入战斗的惊险场面,"弓如霹雳弦惊",比喻射箭时弓弦的响声如雷震。"了却君王天下事"两句,描写战斗获胜,大功告成时将军意气昂扬的神情,"天下事"指收复中原。结句笔锋急转,"可怜白发生"是梦醒后的叹息,理想在现实生活中幻灭,表达了壮志未酬而年纪已老的境况。

名句赏析:

1. 用自己的语言描写"沙场秋点兵"的场面:在肃杀的秋风中,战场上军队正在检阅,准备出征。

2. 词的最后三句:表达了词人希望了却君王统一国家的心愿,同时也使自己名垂青史,但却壮志难酬的悲愤感情。

八、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 都护在燕然。

注释:征蓬:随风远飞的枯蓬。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

主题内容:诗人重点写景。写出使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又写沙漠中的壮丽景色,将孤寂的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名句赏析: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用词精练,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一种劲拔、坚毅之美。落日,本来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圆"字和"直",不仅描绘了沙漠浩瀚无边的景象,而且深切表现了的孤寂情绪,可谓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辽阔的沙漠上一道烽烟直升云天,遥远的黄河尽头是一轮圆圆的落日。

八(上)诗词赏析

九、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sāo)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主题内容:这首诗写国都沦陷的悲痛之情,也包含了在战争中思乡思亲的情感。 名句赏析:

1.首联写国家残破,河山尚存,只是江山换了主人。暮春时节,长安城中草木丛生,可人烟稀少,一片荒凉。景中含情,写出了对国都沦陷的悲痛之情。

2.颔联借花鸟来表达诗人那种伤乱思家的感慨。此句用拟人的手法,写因感叹时事,悦目的花朵也流下了眼泪;因深恨离别,鸟儿的心也惊动,从而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忧伤。

十、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主题内容:杜牧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社会危机四伏,感到唐王朝前景可悲。当他来到当时还是一片繁华的秦淮河上,听到酒家歌女演唱《后庭花》,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忧时伤世的思想。

名句赏析:诗的后两句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了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篇三:《古诗词17》

背一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

1.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同题诗有二首,这是第二首。

2.三万里河:指黄河。 “三万里”形容它的长。 3.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 “五千仞”形容它的高。古人以八尺为一仞。西岳华山古诗

4.王师:指宋王朝的军队。

读懂诗意

三万里的黄河呵向东注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呵上摩青天。 沦陷区的遗民眼泪都已哭干了,眼巴巴地盼望南宋军队一年又一年!

资源支持

赏析精妙

这是一首爱国主义诗篇,作于宋宗光绍熙三年(1192)的秋天,诗人当时在山阴(今浙江省 绍兴市) 。诗人热情地赞美了沦陷区的祖国大好河山,对沦陷区百姓的痛苦予以极大的同情,而对南宋 统治者不收复失地表示无比的愤慨。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这两句描写了沦陷区祖国山河的壮美,充满了向往 之情。黄河滚滚东流,一直流入大海;西岳华山高耸,直插云霄。诗人大笔如椽,极力赞美祖国 的山河。然而这美好的河山却一直被金人占领,字里行间流露出悲痛之情。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两句写沦陷区的百姓热切盼望恢复之情景。沦陷 区的百姓在金人的铁蹄下痛苦呻吟,他们的泪水已经流干了,他们多么想回到祖国的怀抱啊,然 而年年盼望王师北伐,年年都注定失望。

西岳华山古诗

“泪

尽”“又”都是充满感情的词汇。南宋统治者奉行投 、 降路线,每每和金人签定“和约” ,他们置沦陷区百姓的死活于不顾,诗人的感慨之情溢于言表。 这首诗爱憎分明, 感情真挚、 沉痛, 尤其是前两句用夸张手法极力赞美祖国半壁河山的壮丽, 正所谓“以乐景写哀,则哀感倍生” 。

故事会

篇四:《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诗意_作者陆游》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作者是宋代文学家陆游。其全诗如下: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前言]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的组诗作品。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诗意_作者陆游。第一首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表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第二首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
[注释]
⑴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⑵天汉:银河。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诗意_作者陆游
⑶怆:悲伤。
⑷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河:指黄河。
⑸五千仞(rèn):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岳:指五岳之一西岳华山。一说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极高。摩:摩擦、接触或触摸。
⑹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泪尽:眼泪流干了,⑺南望:远眺南方。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译文]
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又一年盼望官军收失地。
[鉴赏]
组诗的第一首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从所见所闻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一再鸣”三字,可见百感已暗集毫端。三四句写“有感”正面。一个“欲”字,一个“怆”字表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
第一首以沉郁胜,第二首则以雄浑胜。第一首似一支序曲,第二首才是主奏,意境更为辽阔,感情也更为沉痛。
“三万里河”指黄河,“五千仞岳”,有人说是泰山,因为泰山最高,被列在五岳之首,历代君王也多要去泰山封禅,用黄河与泰山作为中原大好山河的象征似乎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赖汉屏认为岳指华山,理由是黄河与华山都在金人占领区内。陆游诗中的“岳”是指华山,可以从<宋史·陆游传>以及陆游的诗词中找到证据。<宋史·陆游传>中有这样的记载:“王炎宣抚川、陕,辟为干办公事。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从中可以看出陆游收复中原的策略,就是通过四川进入陇右,先夺取长安,然后凭借关中的屏障进攻退守,像秦一样收复中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陆游把这么多心思用在这一块土地上,可见他的主张是横贯其诗歌创作的始终的,那么“五千仞山上摩天”中的岳指华山自然就最恰当了。“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然而,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使人感到无比愤慨。这两句意境扩大深沉,对仗工整犹为余事。
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泪尽”一词,千回万转,更含无限酸辛。眼泪流了六十多年,怎能不尽?但即使“眼枯终见血”,那些心怀故国的遗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
中原广大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期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以“胡尘”作“泪尽”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结句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他们哪里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得干干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1] 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诗人为遗民呼号,目的还是想引起南宋当国者的警觉,激起他们的恢复之志。
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转的心情。这是悲壮深沉的心声。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读之令人奋起。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下一篇: 清明诗歌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