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毛泽东诗词句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3-27    阅读:

篇一:《毛泽东诗词名句集锦》

毛泽东诗词名句集锦

整理人:吴方华

1、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2、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3、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4、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5、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6、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7、敌军围困万千重,我字岿然不动。 8、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9、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10、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11、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处处鲜。 12、横扫千军如卷席。

13、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14、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15、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16、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7、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18、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19、一唱雄鸡天下白。 20、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21、千秋功罪,何人曾与评说? 22、俱往矣,数风流人

物,还看今朝。

2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24、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5、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26、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27、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28、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29、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30、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毛泽东诗词风格浅析

郑金峰

1、毛泽东是现代一们独具艺术风格的大诗人,他的诗词立意高远,感情深邃,构思精巧,意境优美,气势磅礴,语言凝炼,情感激越、深沉,寓意深刻。

2、毛泽东的诗词,每一首都是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以磅礴宏伟的气势,形象而深刻地勾勒了中国的历史风貌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他的诗词是对当年生活的高度概括和富有感染力的再现,滋润着读者的心田,引起读者的共鸣,给人以美的精神享受。

3、毛泽东的诗词象生活的短剧,处处扣动着读者的心弦,毛泽东的诗词,犹如中国大地上的明珠,点缀着中国革命不同时期的

光辉典范!散发着浓郁的醉人的醇香!

毛泽东的诗词不仅在当代诗人中独领风骚,就是历史上历代诗词名家也很少人能与之齐肩。总之,毛泽东的诗词是语言的高度概括,是历史的浓缩,是中华诗词中的典范之作。

教师温馨提醒:在写作中如能恰当地引用毛泽东诗词中的名句,定能为你的文章增色不少。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积累以上的一些名句。

分享

1

阅读(3798)┊ 评论 (2)┊ 收藏(0) ┊转载(1) ┊ 顶▼ ┊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

前一篇:大学生为什么会认为白毛女应嫁给黄世仁

后一篇:毛泽东经典诗词12首

篇二:《毛泽东诗词名句佳句》

毛主席诗词名句选

开 博:2007.12.10

1.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西江月•井冈山》

2.洒向人间都是怨, 一枕黄梁再现。《清平乐•蒋桂战争》

3.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菩萨蛮•大柏地 》

4.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 会昌》

5.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

6.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念奴娇• 昆仑》

7.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平乐•六盘山》

8.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9.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

10.一唱雄鸡天下白。《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11.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水调歌头•游泳 》

12.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蝶恋花•答李淑一》

13.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七律二首•送瘟神》

14.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七律•到韶山》

15.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七律•登庐山》

16.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

17.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18.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

19.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

20.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21.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22.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念奴娇•鸟儿问答》

23.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沁园春•雪》

24.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

2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诗词,以其深刻的思想政治内容和极其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其中许多诗词脍炙人口,流芳百世。如中学语文教材选入的《沁园春•长沙》、《水调歌头•游泳》、《沁园春•雪》等。纵观毛泽东的三十九首古体诗词,不仅有众多佳作名篇,更有许多诗句成为我们今天所谓的“名言警句”,广为传颂。在此,笔者摘录整理如下:

1、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西江月•井岗山》)

2、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

3、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

4、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长征》)

5、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长征》)

6、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平乐•六盘山》)

7、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沁园春•雪》)

8、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

9、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诗词句

10、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1、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和柳亚子先生》)

12、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水调歌头•重上井岗山》)

1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送瘟神》)

14、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送瘟神•其二》)

15、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到韶山》)

16、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为女民兵题照》)

17、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登庐山》)

18、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题庐山仙人洞照》)

19、金猴奋起千斤棒,玉宇澄清万里埃。(《和郭沫若同志》)

20、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卜算子•咏梅》)

21、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毛泽东诗词句

22、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冬天》)

23、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毛泽东诗词名句集锦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毛泽东《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毛泽东《念奴娇·昆仑》)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沁园春·雪》)

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毛泽东《清平乐·会昌》)

毛泽东诗词句

***************************************************************** 沁园春长沙1925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 七律长征1935.10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诗词句

*****************************************************************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04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水调歌头游泳1956.06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

***************************************************************** 蝶恋花答李淑一1957.05.11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毛泽东诗词名句

编者按:以下收录的是本站收集的毛泽东诗词常见名句,加黑体字部分属中学生背诵范畴。如果你知道更多,请在发表评论页中添加。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毛泽东)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毛泽东)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毛泽东)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毛泽东)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毛泽东)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泽东)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直上重霄九。(毛泽东)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毛泽东)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毛泽东)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毛泽东)

·早已森严避垒,更加众志成城。(毛泽东)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毛泽东)

·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毛泽东)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毛泽东)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毛泽东)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毛泽东)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毛泽东)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毛泽东)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毛泽东)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毛泽东)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毛泽东)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毛泽东)毛泽东诗词句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毛泽东)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毛泽东)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毛泽东)

篇三:《毛泽东诗词名句集锦》

毛泽东诗词“名篇名句”集锦

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井赞》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赠父诗》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咏蛙》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菩萨蛮·黄鹤楼》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西江月·井岗山》

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柱其间。《十六字令三首》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忆秦娥·娄山关》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七律·长征》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念奴娇·昆仑》

天空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平乐·六盘山》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浪淘沙·北戴河》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水调歌头·游泳》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蝶恋花·答李淑一》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七律·送瘟神二首》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七律·到韶山》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七律·登庐山》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七律·为女民兵题照》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七律·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七律·冬云》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断句》

一钩残月问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虞美人·赠杨开慧》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给彭德怀同志》 花落自有花开时,蓄芳待来年。《卜算子·悼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艾地同志》

篇四:《毛泽东诗词读后感》

[篇一:毛泽东诗词读后感]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是诗经的缠绵悱恻;“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是楚辞的磅礴奔放;“荒城虚照碧山月,古木尽入苍梧云”是唐诗的浪漫不羁;“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宋词的温婉细腻;“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是元曲的苍凉凄美……巍巍华夏五千载,多少风流人物于翰墨丹青里不朽,而那已然是不可触及的古代,那些曾经熠熠生辉的姓名,也变成了书卷上一个文化的符号,毛泽东诗词鉴赏读后感。

每每提及毛泽东,“伟人”“军事家”和“政治家”仿佛三个标签,将人们的对他的看法限定于政要元首;看罢<毛泽东诗词鉴赏>,撇去毛泽东伟人的光辉,,因为我们每个人不都是天才,不可能一次就深刻的理解。

<实践论>是毛主席一篇杰出的、具有创造性贡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既丰富和发展了<反对本本主义>关于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基本思想,又是对<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哲学升华。深刻地阐明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中的实事求是的基本观点,科学地解决了几千年来中国哲学史上争论不休的知、行关系问题,为中国哲学发展史增添了极其光辉的一页。为我们党确立了科学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为延安整风作了理论准备,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如果没有毛主席的这篇实践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依然会在党内生存下去,依然阻挡着我们继续前进。因此,可以说毛主席的这篇文章解救了大半个中国,而且我觉的这篇文章不止影响着当时的人们,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虽然有些东西看不懂,但是正如毛主席所说,我们应该通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如此循环重复下去,不论我们做什么事,我想我们都会获得最终的成功。

[篇二:毛泽东<实践论>读后感]

今天,我通读了毛泽东同志所著的<实践论>这篇文章,读后使我感悟颇深,同时也使我更加明白了毛主席他老人家在生前为什么在全党大力倡导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因为它是我们党的事业能够健康发展,能够一次又一次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保证,也正因为有了它,我们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由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我们依然秉承着他老人家制定的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作作风,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奋力拼搏着。

毛主席的这篇文章写于1937年7月,他是为着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去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这些主观主义的错误而写的。在当时,我们党内有些人盛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的决议和(前)苏联的经验神圣化,这样死板、教条的做法,给我们党的事业带来了重大的损失,特别是在江西苏区那会儿的第四、五两次反“围剿”的失败,就足以说明问题。诚然,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于世界革命特别是东方革命,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但是,正如国际共运史所表明的那样,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并不能对任何国家的革命特别是中国这样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东方大国的革命,提供现成的公式和答案。因此,在当时,就给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一个重大的问题,那就是如何才能够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形成正确的指导思想,这在当时可以说是极其艰巨而又复杂的任务。然而,当时在我们党内,却一度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的指示和苏联的经验神圣化的倾向,教条主义者无视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唯上”、“唯书”,生吞活剥马列著作中的片言只语,动不动就把“国际指示”搬出来吓唬人,而王明就是当时党内教条主义的主要代表,可以说,在教条主义盛行的同时,党内也存在着严重危害革命的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者虽然形式不同,但实质都是主观和客观的脱离,认识和实践相分裂的主观主义的东西,两者都否认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说到这里,我要说,这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纸上谈兵,要去实践才行,这平时搞生产劳动是这样,这搞中国革命这样重大的社会变革运动也是如此。它不仅要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来做指导,同时还要在实践中来认识和运用这些理论,否则,就达不到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运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经过生产活动,也在各种不同程度上逐渐地认识了人和人的一定的相互关系。一切这些知识,离开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的”,是啊,一切知识,离开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的,这不仅是指人类生存、生产劳动这些社会实践,这革命实践也是如此,如果你不去实践,而只是照抄照搬书本上的教条,那也只能是本末倒置,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为,这马列主义也只是从大方向上来指导各国的共产主义运动,而各国又有着各自不同的国情,而要使这些马列主义理论在各国都能运用好,就必须要密切联系本国的实际来研究它,运用它,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使中国的革命事业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再这一点上,毛泽东同志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在红军长征途中,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会上彻底清算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内的统治,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之后,在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下,红军数战数捷,胜利地到达了陕北,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最终把抗日的大本营定在了西北,所有这些,都是毛泽东同志正确运用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成果。

再有,这理论与实践,不仅反映在革命运动上,同时也反映在其它领域中,不知大家是否记得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在东北的松辽平原举行的那场大规模的石油会战,在那场石油会战中,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新中国第一代石油工人,破除书本上的一些条条框框,认真学习了毛主席所写的<矛盾论>和<实践论>这两篇文章,给那些散布中国“贫油论”的国内外的所谓“专家”、“学者”以有力的回击。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

除了这些以外,这人对社会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方面。”其实,这事实也正是如此,就拿原始社会来说,最开始,人们为了生存,也只是吃野果,穿树叶做成的“衣服”,就连打猎打来的“野味”,也只知道生吃,而不知道做熟了再吃。而到了新石器时代,就显得进步得多了,人们发明了石头做成的各种工具,开始了刀耕火镰,开始了种地、纺织等劳动,就连吃东西也知道做熟了再吃,可以说是比原始社会进步了一大块,这就是人们认识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的发展。可以说,正是因为人们通过实践不断地认识和改造社会,社会才发展到了这个具有高度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今天。可以说,书本上的知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得出来的经验和结晶,但是,世界还在不断发展,我们不能因循守旧,故步自封,还要在此基础上,继续加以实践,只有这样,才能继续发展自己,壮大自己,否则,将一事无成,这些,不仅是指社会生产、科学技术而言,对于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关来说也是如此,前面我们谈到在建党之初有人把马列主义教条化,照抄照搬。乞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到头来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为,这马列主义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但是,这各国又有着各国的国情,这同样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革命,如果你不根据自己所在国的国情来指导自己国家革命的话,那结果只有一个,这革命不受挫折才怪呢!这红军时期的第四、五两次反“围剿”的失败不就是如此吗!不去实践,而只是单纯地照抄照搬书本上的东西,不失败还往那儿跑啊!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是啊,“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这句话说得真是太对了,真是太贴切不过了。记得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召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刚刚开始实行的时候,在社会上就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有人怀疑这样做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否还是社会主义的继续,甚至有人还说出了“革命革了几十年,一夜回到了解放前”这样的怪话。但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人却不为所动,执着地进行着这样的实践,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叫事实说话,而事实也确实证明了在农村所实行的包产到户责任制是完全正确的。通过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不到几年的时间,就使全国八亿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有的甚至成了“万元户”。所以,八亿农民无不拥护邓小平同志,无不赞扬是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使他们富了起来,记得一户农民过年时曾在自家门前贴上了这么一幅对联,上联是“翻身不忘毛主席”,下联是“致富不忘邓小平”,从这幅对联的内容上我们不难看出,富裕起来的广大农民对党的富民政策是多么的拥护,同时,也证明了改革开放之初,所实行的包产到户的政策通过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这也正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毛泽东思想在新的时期的不断发展的结晶;从而也更加证明了,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的,这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也是如此,而且这个发展也是在实践中才能得到证实,才能成为真理,否则,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要不是这样,毛泽东同志能得出“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这一结论吗!

说到这儿,我联想到了我所从事的查收工作,做这项工作就要和用户打交道,那这里面的学问可就大了,为什么这么说呢?诚然,查收工作有查收工作的规章和制度,对于这些制度,我们是要无条件地加以执行的。但是,在和用户打交道方面,我们还是要讲究些方式方法,特别是对于一些“个色”的用户,更是如此。他们这些人为了达到不交或者少交费的目的,经常以各种理由来跟你找茬,什么“表快了”、“帐不对劲儿了”等等吧。对于这些,我们可以在坚持原则,不违反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机智灵活地做用户的思想工作,使他们能够心悦诚服,交清欠费。当然,这些也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来完成。通过实践,使我们积累了工作经验,并且在此基础上还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工作方法,使我们的查收工作能够一步一个台阶地向前发展,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反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法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总而言之,通过学习<实践论>这篇文章,使我更加认识到了实践这一社会活动,无论是在什么时候都是不可缺少的,理论学习固然重要,但实践也不可缺少,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的工作做好,才能使我们的事业发展得更快更好。

[篇三:毛泽东<实践论>读后感]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最杰出的哲学着作之一。毛泽东同志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实践,深刻地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联系。在读完<实践论>全文之后,我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实践论>文题虽为“实践论”,但其论述的过程却始终不离开认识。通过不断阐述认识与实践的联系,从而更能深刻地表达实践、解释实践。

<实践论>首先说明了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里,人的社会实践其内容正是生产活动、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等等。因此认识对社会实践同样有着依赖关系。

通过阐述认识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人的认识究竟怎样从实践产生,而又服务于实践。

首先,认识来源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人们通过自身的感官得出事物的各个表象、各种片面以及事物的外部联系,即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然后,随着社会实践的继续,人们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全体以及事物的内部联系,感性认识达成飞跃,成为理性认识。而认识的飞跃,是绝对不能离开实践的。认识的不断深化,无不基于实践这一基矗

但是,认识的目的不是认识本身,而是用于实践、改造世界。因而认识来源与实践,并要回归实践。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在获得理性认识之后,还有更重要的过程,那便是从理性的认识到指导实践又一个飞跃。通过得来的认识指导实践,并且在实践中检验的发展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继续。

认识运用于实践并得到证实之后,人们对于某一客观过程在某一发展阶段内的认识运动便是完成了,对于过程的推移来说认识并没有完成。事物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实践活动也会跟着变化发展,所以,认识同样要不断变化和发展。

于是,我们得出,在单个对于某一客观过程在某一发展阶段内的认识中,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实践论>不仅深刻而又系统地论述了认识与实践密切关系,同时也对一些与实践相关的问题给予了精辟独到的见解,使我深受启发。

关于人们在面临新的实践活动的信心问题。通常人们都不愿在没有把握、不清楚情况的时候去进行某种实践。在<实践论>的论述中,谈到了一个人的勇气与信心跟他对工作的内容和环境有没有规律性的了解直接相关。这对于我们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在学习、研究以至将来的工作都会面临各种机会与挑战,而对于面临的实践活动我们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我们的信心。许多人总埋怨机会太少,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们要积极提升自我,积极了解各方面知识与经验,这样当机会来临时,我们才能把握机会,创造成功。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对于实践的正确而系统的见解,对于指导当时的中国革命,指导我们现在、将来各种实践活动都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它,并领悟其中的思想,应用于我们的实践,从而使我们更好的参与实践,收获成功。

[篇四:毛泽东<实践论>读后感]

1937年7月,正是中国革命的生死关头,党内却出现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误导了党和军队的革命决策,严重妨害着革命的发展。毛泽东就是为了揭示这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危害,纠正当时党和军队的错误指导思想,突出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中实践的重要意义,而写出<实践论>。

<实践论>开篇就批判了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即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这是毛泽东结合中国的客观实际和中国革命的特殊情况而得出的评价。同时,<矛盾论>又讲到“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理。”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仍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领导,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全军;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内的部分先进的思想分子和革命战士根据马克思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运用以及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说明不能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教条化和经验主义。

在阐述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时,毛泽东首先说明了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毛泽东承认生产活动活动是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同时又提出了“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这样的一种观点纠正了一些人狭隘的实践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也为迷惑中的人们指明了参与社会实践的方向。

有人说毛泽东的<实践论>文题虽为“实践论”,但其论述的过程却始终不离开认识。确实如此。毛泽东在“哲学就是认识论”(1964年)就说过,“通过不断阐述认识与实践的联系,从而更能深刻地表达实践、解释实践。关于从实践到感性认识,再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的道理,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没有讲清楚。列宁也没有讲清楚。列宁写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只讲清楚了唯物论,没有完全讲清楚认识论。”在整个<实践论>中,毛泽东都没有脱离认识而独写实践。

认识与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讲知行一致同样需要建立在认识的基础上,而实践在认识的整个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首先,认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人们通过自身的感官得出事物的各个表象、各种片面以及事物的外部联系,即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然后,随着社会实践的继续,人们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全体以及事物的内部联系,感性认识达成飞跃,成为理性认识。再而,“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认识的飞跃,是绝对不能离开实践的。认识的不断深化,无不基于实践这一基础。无产阶级对于资本主义的认识,中国人民对于帝国主义的认识,以及战争的领导者对于战争的认识等等皆是如此。

“认识——实践——再认识”是<实践论>的实践路线。认识的目的不是认识本身,而是用于实践、改造世界。因而,就认识而言,它是为实践做准备的,它是为实践服务的。实践的成功与否既知行能否一致很重要的就是在于是不是很好的运用了认识的成果。古语云,“吃一鉴,长一智”若长一智的是别人,就有必要听听老人的意见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早在革命时期的毛泽东对于这句话给了一个深刻准确的诠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于是认识被证实了,如果达不到,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在失败中得到教训、改正思想,然后取得成功,此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失败者成功之母”。邓小平上台后的一系列实践也证明了毛泽东当时的诠释是正确的,知行一致也在此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实践出真知。<实践论>谈到,“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生活也是实践。人们是在学车的一次次跌倒和爬起中体会到如何掌握方向、如何保持平衡、如何将自己推向前方的;人们是在一次次演算、一次次试验后将卫星送上太空,把民族力量推向高峰的。

<实践论>是毛泽东对于实践的正确而系统的见解,对于指导当时的中国革命,指导我们现在、将来各种实践活动都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实践论可以给青年尤其是“80后”或成为“泛90”的当代大学生以重要启示和指导。在学习上,要多动脑勤动手,比如我们学英语,因为说得差而不说,总是把话放在心里念,一个个“哑巴英语”我们就不可能说好英语。在与人交往中,要真心诚意,客观的对待他人。以后参加工作,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积极参与。许多事物,必须我们亲身实践才能得到真实的、正确的感知,才会知道葡萄不仅有酸的还有甜的,才能经得住实践的考验,做到知行一致,。以旁观者的心态,是不能学到东西的;以纸上谈兵的方法开展工作,只能造成挥泪的结局。知行一致,需要实践先行。

[篇五:毛泽东<实践论>读后感]

从当时的写作背景看,全国正值革命的关键时期,而党内两种错误思想又不断的冲击着革命道路,险些把中国革命带向危险的地步。作为当时的明眼人毛泽东审时度势,写下这篇实践论(以及后来的矛盾论)。重点其实是为了端正思想,把革命思想统一,把革命带向正路。而事实上,文章一出,也的确获得不错的效果。

另外,这篇作为中国哲学史上伟大的着作,在现今的社会上,仍然有着重大的意义,它毛泽东思想对马列主义继承和批判的结果,是人类思想的又一大进步。如今,它仍旧指引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前进方向。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难以忘记它和它的作者对中国革命,对中国建设,对中国历史所作的贡献

不知不觉,我就把整篇文章看完了,当然受到文章的强烈震撼。这的确是篇情理兼备的文章。读完后,我既有文学上的美感,又有哲理上的收获。我个人觉得,它给我几个比较重要的启示是:

1、实践的必要性和首要性。这其实是认识论的首要的观点,我们学习了马列主义这么多年,这个观点还是应该不仅深深留在脑里,还时刻提醒着我们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凡事须躬亲、力行之。

2、有了实践便有了认识的需要和发生,但是,认识更要比实践进一步。即文章说的,要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上做工夫。通常我们会被大部分或真或假或虚或实的现象材料所迷惑。这时,就要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忘亲身实践,在一大堆材料中找到自己所要的东西。这种能力在以后的工作中也犹为重要。

3、实践对实际的依赖。实践是实际情况的需要,所以实践要完全立足于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产生正确的依据和评估,进一步得到正确的方针和政策。并不断的将正确的理论运用于再次的实践中。所以,尽量营造成一个实践、认识、总结、再实践的良性循环。

[篇六:毛泽东<实践论>读后感]

1937年7月,正是中国革命的生死关头,党内却出现了两种非常不好的思想,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妨害着革命的发展。为了揭露这种不好的现象,从而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毛泽东写了这篇著名的文章。通观全篇,此文几乎是一篇完美无缺的哲学论文,到处闪耀着思辩的哲学光芒;同时又因为毛泽东是文学家,身上流着中国文人的血,理所当然地使这篇文章充满了文学气息。

实践是寻求真知的唯一途径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际的情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中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内在实质,“认识——实践——再认识”是<实践论>的实践路线。

实践要注意方法

实践,就是一个怎样验证真理是否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本来面目的过程。谈实践的方法,我想从实践的特性开始说起。

一则,实践具有时间性和地点性:实践的内容会随时间、随场合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被前期、他地的实践所证明的东西不一定适用于当时(以及未来)、当地。“刻舟求剑”者犯得就是类似的错误。

二则,实践具备局部性和偶然性:某种局部实践的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全局实践,某种偶然实践的结果不一定体现基本的、普遍的规律。“守株待兔”者犯得就是类似的错误。

三则,实践具有层次性:此一层次实践的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其他层次和全部层次。

四则,实践具有主观性: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不可能绝对摆脱实践主体主观因素的制约;绝对客观的人类实践,是不存在的。主体能动发挥程度的不同,必会影响到实践的具体效果。

上述特性的共同作用,则形成了人类实践的“隐蔽性”,或曰局限性。正因如此,仅仅依靠一时一地的、个别的、局部的具体实践,来完全否定或肯定某种认识,那是不充分的;仅仅依靠具体实践所得出的具体结论,而不给予理性地抽象、概括和总结,却来完全否定或肯定某种认识,同样是不充分的。

具体实践只能用以证明具体结论,基本实践只能用以证明基本结论,普遍实践则可用以证明普遍结论;而唯有借助于人类的理性思维能力(能动),把人类的全部实践从局部上升到基本、从基本上升到普遍、进而抽象地形成人类的普遍实践(绝对实践),才能足够地证明客观事物的真理。

另外,还要预防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这篇文章,对当时中国革命的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它批判了当时革命中存在的两种不良倾向,其一是经验主义,其二是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有什么害处呢?不妨举一例说明。一队科研人员要到某雪山顶上探险。一位专家指出,高山顶上酷寒,煤气孔容易被冻住,需多带几根钢针以防不测。但是负责装备的是个老队员,他仅凭经验认为,一根钢针就足够了,因而没有听从专家的劝告。结果这群人全部被冻死在山顶,就因为那根钢针不小心弄断了,煤气孔堵塞,无法取暖。这个例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能够极好的说明,经验是要得的,但经验主义是万万要不得的。我想,犯经验主义的结果就是,决策前“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实践后“鼻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一酸眼泪流下来”。

实践要注意总结

总结的过程是一个认识飞跃的过程。要善于在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中学习,在再认识的环节上下功夫。不论是学习还是总结,都要找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在结合中升华,在结合中创新,在结合中发展。为此,要把调查与研究结合,既弄清情况,又理出头绪;把经验与教训结合,成功的经验固然重要,但失败的教训更可贵,从教训中学习往往使人更聪明;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既要有丰富的材料,又要找出本质;把集中起来与坚持下去结合,既要善于集中正确的意见形成科学的决策,又要持之以恒的抓好落实。这样,经常不断地升华,使零碎的变成系统的,朴素的上升为理性的,又回到实践中运用,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发展。从而,形成实践、认识、总结、再实践、再认识、再总结的良性循环。

人类的活动,本质上就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一个认识的过程。实践和认识的统一,才是人类发展的根本。没有认识过程的进步和积累,人类的实践永远是猴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的实践生存过程。没有实践的进步和积累,人类的认识只能是天上漂移的云。所以,正确对待实践与认识过程中的辨证关系,才是观看人类及自然无穷真理的前提。

曾有学者读了<实践论>后,感慨之余,写了一首诗,形象的阐述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行路要识道,道通在于行。行后要知理,理通便于行。”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有关于桂林的诗

下一篇: 静心的诗词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