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怀念友人的唐诗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3-31    阅读:

篇一:《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班级 姓名 学号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 施雪芹 时间:2015年3月10日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安史之乱”及中唐的重大政治事件对诗人的人生及诗歌风格的影响。

2、能够了解本专题诗人及其作品所代表的风格特征。 3、初步体会中唐诗歌风格的多姿多彩的风貌特征。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诗歌,引导学生领会诗人独特的性格和遭遇对他们创作的巨大影响

教学难点:

了解诗人的创作特点

教学方法:

以自学、讨论为主,诵读训练贯穿始终。

专题内容概说: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由盛转衰,诗坛也失去了盛唐的蓬勃气象。这一时期的诗歌,其情感基调是徘徊惆怅,哀怨感伤;其艺术风格或高雅闲淡,或雕琢炼饰;其审美趣味有外拓趋向内敛,有昂扬趋向低沉,有浓郁趋向高秀。唐诗可谓是风格种种,流派多多。

中唐时期“创新”与“求变”是其诗歌的主要创作趋向,中唐的社会背景(如藩镇割据、朋党之争、科举考试的弊端以及用人制度诸因素),为诗人群体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也促使不同群体形成风格各异的诗歌流派。

中唐诗歌大约有以下几派:

(1)以白居易和元稹为首,包括李绅、王建、张籍等人在内,倡导新乐府的创作,要求“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揭露中唐社会政治的各种弊端,反映时弊民疾,在诗歌形式上只要求浅显平易通俗自然,他们的创作在当时乃至以后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一派诗人,从尚奇怪,重主观的创作主张出发,着力于探讨诗歌的新的艺术形式,并且通过个人的遭遇来反映社会的黑暗。这一派诗人除了韩孟之外,还有刘叉、卢仝、马异、贾岛、李贺等,其中韩、孟、李最为出色。

(3)韩、孟、元、白之前的中唐早期,尚有刘长卿、韦应物与大历十才子等诗人,带着对盛唐的依恋,以萧条、冷落的心境表现山林隐逸的生活情趣。

(4)柳宗元、刘禹锡等“元和贬谪”诗人,或借异乡山水以抒发贬谪之苦闷,或借历史古迹抒发千古兴亡之慨叹,柳的山水诗写得清淡秀丽,峻洁峭激,刘的咏史诗则豪迈畅朗。

【教学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27课时)

【教学要点】

《寄李儋元锡》是如何表达诗人面对时局的一种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

1.背景介绍

这首七律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唐德宗建中四年(783)暮春入夏时节,韦应物从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刺史,离开长安,秋天到达滁州任所。李儋、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寄赠好友以答。诗中叙述了别后的思念和盼望,抒发了国乱民穷造成的内心矛盾和苦闷。在任职的一年里,他亲身接触到人民生活情况,对朝政紊乱、军阀嚣张、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有了更具体的认识,深为感慨,严重忧虑。就在这年冬天,长安发生了叛乱,唐德宗仓皇出逃,直到第二年五月才收复长安。在此期间,韦应物曾派人北上探听消息,可以想见诗人的心情是焦急忧虑的。

2.预习检测

学生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讲述诗意

去年春天花开时节,我与您在长安分别,现在春暖花开了,又是一年。国家的前途,个人的前程,都觉得茫茫一片,自己无法预料。面对春色,心中闷闷不乐,独自睡去,难以睡着。我身体多病,想回乡归隐,自己任刺史所管辖的地区,还有逃亡流落在外的饥民,我拿了俸禄而没有使百姓免于饥寒,因而感到惭愧。听说您要来,我不断地探望,多少次月儿缺了又圆,我站在西楼上眺望,仍不见您来。

二、自主学习

(1)首联为何从“花”写起?

以花里逢别起,即景勾起往事,有欣然回忆的意味;而以花开一年比衬,则不仅显出时光迅速,更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正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感伤意味。

(2)、结合背景谈谈诗人在颔联中表现的情感。

就在作者出任滁州刺史的当年冬天,长安发生了朱泚叛乱,称帝号秦,唐德宗仓皇出逃,前来增援的朔方军又与朱泚相勾结,致使战乱进一步扩大。当时,诗人曾自滁州间道遣使探听消息,写作此诗时,使者尚未返滁。因此,“世事茫茫”是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个人的前途。这种形势下,他只得感慨自己无法料想国家及个人的前途,觉得茫茫一片。他作为朝廷任命的一个地方行政官员,到任一年了,眼前又是美好的春天,但他只有忧愁苦闷,感到百无聊赖,一筹莫展,无所作为,黯然无光。 三、合作探究,小组讨论:

颈联具体写自己的思想矛盾,“愧俸钱”可看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正说明诗人志在有为,不甘窃位苟禄,乃是作者思想的主导因素。正因为他有志而无奈,所以多病更促使他想辞官归隐;但因为他忠于职守,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这样进退两难的矛盾苦闷处境下,诗人十分需要友情的慰勉。

四、检测提升

侧重从内容角度鉴赏整首诗。

这首诗大约写于唐德宗兴元元年(784)春天。前一年初夏,作者由尚书省比部员外郎刺

滁州(今安徽滁县),本年春在滁州任所写此诗寄赠友人李儋、元锡。

去年春花招展中分别,今年再见花开而怀友,既是睹物思人,顺理成章。又暗含着时光易逝之感,正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感伤意味。开端扣题,由去年说到今年。与友人分别,又逢花开,已经一年,而用春花关联起来,自然而又流畅。一年来,国家政局更加动荡不安。就在作者出任滁州刺史的当年冬天,奉命东征叛乱藩镇的泾原兵在长安又哗变作乱,并奉朱肶为帝,德宗出奔奉天。前来增援的朔方军又与朱泚相勾结,致使战乱进一步扩大。当时,诗人曾自滁州间道遣使探听消息,写作此诗时,使者尚未返滁。因此,“世事茫茫”、“春愁黯黯”,不是泛泛之论,都包含着实实在在的社会内容。由于国乱民穷,自己又有志难申,欲弃官归隐,而又不忍漠视家国百姓之难。于此,就不禁将内心的重重矛盾推心置腹地向朋友倾诉。“世事茫茫”,给人以混茫无涯、难以捉摸之感,正是当时特定的政治局势的写照。“春愁黯黯”,涂上了一层阴沉黯淡、纷扰纠结的色素,恰好展示了作者此时的心绪,情愫如此,因而只好抱膝独卧。“世事”就客观而言,“春愁”就主观而言。“难自料”承“已一年”而申述其变化,“独成眠”承“逢君别”以表明独处怀友。“身多疾病”承“春愁”句,申述了自身的困难;“邑有流亡”承“世事”句,表达出人民的疾苦。自身困难虽加剧归隐之念,人民疾苦却唤回济时之心。中间四句归结到“愧俸钱”,正说明志在有为,不甘窃位苟禄,乃是作者思想的主导因素。

尾联归结全诗,回应首联。“闻道欲来”,写对方关念自己;“西楼望月”写自己盼望对方。怀人望月,由来已久。就本篇来说,诗人不仅想借普照两地的月光来传递相互关照之情,更要用月轮的缺而复圆来寄托盼望朋友团圆的拳拳之心。而“望月几回圆”,又正说明了自己盼友为时之久,心情之切。至此,招请速来之意,不言自明,耐人体味。全诗始于感叹分别,终于盼望团聚,绾合紧密,浑然一体,而友情之深挚浑厚,溢于言表。

韦诗以描写山水见长,但其诗中亦有不少忧念国事、关怀民瘼的内容。在这首怀念友人的诗篇中,作者对大唐王朝前途的叹惋,对自己忧愧交加的内心世界的揭示,都说明诗人对国计民生的大事并没有忘怀。尤其是“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一直受到人们的赞扬,被誉为“不负心语”(沈德潜《唐诗别裁》)。这两句诗真实地表现了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一个正直的地方官吏无可奈何的处境和高尚的人格美。这首律诗写来平易亲切,通篇不用典实,节奏流丽响亮。刘熙载《艺概》说:“律诗不难于凝重,亦不难于流动,难在又凝重又流动耳。”既凝重又流动,正是这首诗的特色。

第二课时(总第28课时)

【教学要点】

细读品味《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体会诗中流露出的诗人怨愤之情和凄楚之情

【教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

1、作者简介

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三岁丧父,由嫂氏抚养成人。提出“文以载道”的观点,与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反对骈文,提倡散文;诗歌创作亦力求独创,不避险僻,以文为诗,形成宏伟奇崛的特点。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在文学成就上,同柳宗元齐名,称为"韩柳".

2、背景介绍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佛教的传播也盛极一时,法门寺是史书所载中国境内珍藏佛骨的四大名刹之一(或称十九座寺院之一),自然成为唐代皇室所敬重的佛法圣地。从唐贞观年间开始,一共举行了7次迎送佛骨的活动,第六次迎佛骨的时候,韩愈上书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这是他在南行途中所作。左迁,古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送行。韩愈当时悲歌当哭,慷慨激昂地写了这首名篇送给韩湘,抒写忠而获罪的愤慨、为国除弊的决心和眷恋朝廷的心情。

3、预习检测

诵读全诗,理解大意

早晨向朝廷呈上一封奏章,傍晚就贬往八千里外的潮州。

一心想替皇上消除国事中弊政,哪里肯因为老病而顾惜残年余命。

阴云遮蔽秦岭,不见家乡何处;大雪阻塞蓝关,征马不愿前行。

我知你远道而来的心意,好为我收尸于瘴气弥漫的岭南水滨。

二、自主学习

1、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什么?

明确:肯将衰朽惜残年。表明自己凛然无悔、刚直不阿的品格。

2、仔细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抒写途中的感受的?

明确:这两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这两句诗就是通过景物描写委婉地表达这种情感。

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上一句是回顾,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怀国事。下一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因而徘徊不前。“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

三、合作探究,小组讨论:

清人纪昀认为《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语极凄切,却不衰飒”,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朝奏夕贬” “路八千” “衰朽残年” “家何在” “马不前” “好收吾骨瘴江边”,表明作者感到回朝廷无望和前途渺茫,都是极为凄切的,但诗人的情感基调并不衰飒。原因是诗中融入了诗人慷慨激昂、刚直不阿的情感:如颔联亦叙亦议,表明心志,写诗人欲除弊事反遭贬,且不惜残年而无悔,意气坚定;同时在写景抒情上,“云拥雪横”,境界雄浑,气势磅礴,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所以读起来不觉得衰飒。 四、检测提升

首联中的“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对比,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其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朝奏”,点名获罪的原因是“自取”,是尽职尽责;“路八千”指出贬所的遥远偏僻。这两句透露出作者忠而遭贬的怨愤,也含蓄地表现了他刚直不阿、坚持真理的倔强性格。

第三课时(总第29课时)

【教学要点】

赏析《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洲》,领会其独特的艺术美

【教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

1、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后迁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柳宗元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十年后返京,但又被贬为柳州刺史。此诗作于柳州刺史之时。

2、背景介绍

公元805年,唐德宗李适死,太子李诵(顺宗)即位,改元永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势力的反扑,仅五个月,“永贞革新”就遭到残酷镇压。王叔文、王伾被贬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二王八司马”事件。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但当他们赶到长安时,朝廷又改变主意,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时写的。怀念友人的唐诗

这是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展现了一幅情景交融的动人图画,而抒情主人公的神态和情怀,也依稀可见。这情怀,是特定的政治斗争环境所触发的。

3、预习检测

朗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字面意义,初步掌握诗歌内容。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来。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山上的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江流曲折就像九转的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是音书滞一乡。

我们一起来到百越这个纹身的地方,虽然处于一地音书却阻滞难通。

二、自主学习

1、诗人的悲愁具体指什么?

篇二:《古诗》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

专题 古诗文默写

【必背知识点】 一、 直接性默写。

1、树木丛生,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2、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

3、潮平两岸阔, 。海日生残夜, 。 4、几处早莺争暖树, 。乱花渐欲迷人眼, 。

5、 , 。小园香径独徘徊。 6、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7、老骥伏枥, 。烈士暮年, 。 8、绿树村边合, 。

9、曲径通幽处, 。山光悦鸟性, 。 10、杨花落尽子规啼, 。我寄愁心与明月, 。

11、何当共剪西窗烛, 。 12、 ,夜泊秦淮近酒家。 13、正入万山圈子里, 。

1

14、常记溪亭日暮, 。 15、问渠那得清如许? 。 二、理解性默写。

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 ;表示在生活中,我们要向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句子是: 。 2、曹操的《观沧海》一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 。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的诗句是: 。

4、《钱塘湖春行》一诗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并透露出诗人喜悦之情的诗句是: 。 5、杜牧的《泊秦淮》一诗中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诗句是: 。 6、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表达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是: 。

7、曹操的《龟虽寿》中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满怀壮志的情感的诗句是: 。8、朱熹的《观书有感》中说明只有思想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的哲理的句子

是: 。 9、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见于诗句: 。 10、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 ”两句诗,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

11、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中表明游子漂泊在外的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

是: 。12、晏殊的《浣溪沙》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 。 13、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体现早春花草茂盛的句子是: 。

14、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一诗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 三、 运用型默写。

1、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的

“ ”。 2、站在江边,微风轻拂,江水浩淼,波平浪静,一叶白帆悠然地飘荡在

2

江面上,恰似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

“ ”的美景。 3、王教授已退休多年,仍在勤奋著书。如果要送他一幅书法作品,用曹操的诗句中比较合适的、连续两句

是: 。 4、羁旅之人,每当孤独愁苦之时,往往会用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中的

“ ”来抒发自己的愁思。 四、 归类默写。

1、 写出古今诗文中表达雄心壮志的名句。

2、 请你从古代诗词中找出连续两句写春雨的句子(含“雨”字)。怀念友人的唐诗

3、 请写出连续两句你喜欢的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4、 请写出古代诗词中与花有关的诗句。

5、写出一个有关友情的古诗文名句。

【能力检测】

1、 根据要求默写。

(1)《〈论语〉十二章》中提醒人们应该对朋友守信用的句子是: 。

(2)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 。

(3)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生的价值不只仅仅在于学习,还必须有思考的能力。”这句话跟《〈论语〉十二章》中的“ ” 十分相似。

2、 根据上下文提示默写。

(1) ,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 (2)潮平两岸阔,

(3)《钱塘湖春行》中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的诗句是: , 。

(4)《天净沙 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

3

3、 古诗文默写。

(1) ,洪波涌起。 (2)海日生残夜, 。

(3)《〈论语〉十二章》中感叹时间流逝飞快的句子是: 。

(4)请写一句与四季有关的完整诗句: 。

4、 请根据要求默写。

(1)《过故人庄》中描写了优美的田园风光的千古名句是: 。

(2)《题破山寺后禅院》中“ , ”写尽了禅院的幽静。

(3)曹操《龟虽寿》一诗中千古传诵的名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 ”。 (4)朱熹的《观书有感》中强调只有平时多积累,才能写出好文章的诗句是: , 。 (5)从你积累的古诗中,写出一句写“月亮”的完整的诗句: , 。

5、 名句积累。

(1)何当共剪西窗烛, 。+

怀念友人的唐诗

(2) ,夜泊秦淮近酒家。

(3) , 。小园香径独徘徊。 (4)请写一句与天气有关的诗句: 。 6、古诗文默写。

(1)海日生残夜, 。

(2) , ,仁在其中矣。 (3)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写早春花草情态的诗句是: , 。

(4)纪昀在《河中石兽》中告诉人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依靠主观想象而妄下定论的句子是: ?

6、 按要求默写。

(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蕴涵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这一哲理的句子是: , 。

(3)(3)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中描写环境萧条、凄凉的句子是: 。

(4)《钱塘湖春行》中展现莺歌燕舞的情景的诗句是: , 。

4

(5)《龟虽寿》中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句子是: , 。 , 。

(6)《过故人庄》中描写农家劳作与生活的句子是: , 。

(7)《虽有嘉肴》中的“ ”一句最能体现“教学相长”这一观点。

(8)《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从登山、下山中悟出哲理的句子是: 。

专题 名著阅读与句子仿写

【名著阅读】

一、《繁星》 《春水》

1、《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 的《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总的来说,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 的歌颂;二是对 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 的思考和感悟。

2、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是人们公认的小诗最高成就,被茅盾称为“ ”和“ ”。

3、“聪明人∕抛弃你手里幻想的花罢∕她只是虚无缥缈的∕反分却你眼底春光”一诗告诉人们什么? 答:

4、 请说说诗集《繁星》《春水》的名字的含义。

5、 请认真想一想《繁星》《春水》在表现形式上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5

二、《伊索寓言》

1、“龟兔赛跑”的故事为中国读者所熟悉,它源自( ) A.《伊索寓言》 B.《安徒生童话》 C.《格林童话》 D.《克雷洛夫寓言》 2、请在横线上填上相应故事的寓意。

《伊索寓言》中故事篇幅短小,寓意深刻,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狼和小

羊》的故事说明对恶人做任何正当的辩解都是无效;《农夫和蛇》的故事说明 ;《龟兔赛跑》的故事说明了 。 3、根据要求,写出《伊索寓言》中的相关故事。 (1)影射当时社会现实

①揭露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例如: ②表现穷人对为富不仁者的不满,例如: (2)表现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和智慧

①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例如: ②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例如: ③说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不可违背规律,例如:

④嘲笑吹牛皮、说大话的,例如:

篇三:《古诗赏析》

古诗赏析

一、 《次北固山下》

(1)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赏析:大景小景相互映衬,写出了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帆高挂,波平浪静的

景象。

画面: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放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视野也因此

开阔,顺风前进,白帆高高悬挂。

“阔”:一个阔字,描绘出两岸一望无际的景色,给人一种无限的空间感。

“悬”:悬写出了海上行驶的形象,在广阔无限的海上,一笔小小的帆影高高悬立,

写出大景中小景的形象。

(2)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赏析:1.在描写景物时令中,蕴含着一中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2.表现了时光匆

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3.把“日”、“春”作为新

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4.“生”、

“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5.对仗工整,形象生动。

(3)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理解:诗人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4) 思想感情:思念故乡。怀念友人的唐诗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赏析:首句写景兼点明时令,杨花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融情入景,直叙其

事,“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路途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怀念友人的唐诗

见。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赏析:这两句抒情,用拟人的修辞赋予月亮人的感情色彩,表达了诗人的忧愁与

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愁心”是指:与王昌龄辞别时的离愁别绪。

(3)古诗内容:以景传情的怀念友人的诗。

(4)情感基调:感伤悲苦,思念惆怅

(5)思想感情:表达对友人不幸遭遇的真切关怀之情,暗含对官场不重用人才的不满。

三、《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赏析:写早春之景,用“如酥”为喻,突出春雨的可贵,草因雨而绿,小雨中的绿色,不是惹眼的一片碧绿,而是如隐若现,似有似无,富有生机。

(2)描绘“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画面

长安街上,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远远望去,朦朦胧胧,私有一片青青草色,走进了,却极淡极少,似有似无。

(3)“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赏析:写早春之景远远胜于晚春景色,这两句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揭示了一

切美好事物,最好的季节就是在它萌生阶段,给人以希望和盼头。

(5)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四、《赤壁》

(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1.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叹,反映出作者怀才不遇的心境。

2.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2)“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赏析:这两句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由此想到汉末分裂动荡

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战中的风云人物,借物起兴,抒发了岁月流逝而物是

人非的感慨。

画面:一把折断的战戟深埋于沙中,但并未被销蚀,我将它磨洗过后认出

是前朝的遗物。

(3)东风指的是:火烧赤壁

(4)思想感情:表达诗人对于历史兴亡的感慨和怀才不遇的抑郁之气。

五、《水调歌头》

(1)“水调歌头”是词牌名而不是题目

(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中的“恐”字

“恐”字把词人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

(3)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炼字:“转”和“低”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暗示

了词人的忧伤。

(4)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句蕴含浓郁的哲学意味,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达到了人与宇宙,自然与社会

的高度契合,同时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

(5)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两句

内容:唯愿兄弟彼此珍重,在离别的时光中共享中秋美好的月色,表达了作者乐

观旷达的胸怀。

炼字:“婵娟”是美好的样子,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表达

了亲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旷达的情怀。一方面是对兄弟不能团聚的安慰,同

时也是对自己政治遭遇的安慰。

(6)全诗思想感情

本诗上阕写对月饮酒,下阕对月怀人。

表达了作者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及无限热爱。

六、《使至塞上》

(1)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交代了作者出使的任务,“单”字是“少”的意思,透

露出诗人出使边塞随从很少,路途艰苦,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无依之感。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征蓬”与“归雁”相对,“出汉

塞”与“入胡天”相对。既是实写塞上秋景,也是以“蓬”“雁”自比,慨叹身世浮沉,抒写思乡之情。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 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烽火台上燃起一道孤烟,在广阔的沙漠中冲天而起,蜿蜒的黄河映衬着夕阳西下。

2) 炼字:“直”“圆”二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直”写出孤烟之高。“圆”表现

落日之低之大,画面开阔,其实雄浑。

3) 手法:对仗工整,描绘出塞外雄奇壮阔的独特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为千古名句。

(4)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语透雄豪,显示出一位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5)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悲伤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6)全诗情感变化:因被排挤出朝廷而孤独、悲伤,但看到大漠雄浑的景色后,产生了慷慨悲壮之情。

七、《观刈麦》

(1)“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描绘了一幅什么场景。

一望无际的麦田里,农民顶着烈日劳动,脚下是被烈日熏蒸的暑气,阵阵向上冲,弯下的赤裸的脊背被灼热的阳光烘烤得黝黑发亮。

(2)“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赏析

1)手法:不仅展示了农民辛苦劳动的情景,而且深入到他们的内心进行刻画,写事

与写心理完美统一。

2)炼字:“惜”字用得好。是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刻的感情

态度,也表明了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

(3)“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态度?

将农民的辛苦劳作与自己的安逸享乐对比,表现了作者自疚自愧,也是一种对整

个官僚社会的隐约批评,达到了讽喻的目的。

(4)这首诗描绘了什么图景?

描绘了一幅炎热夏日,忙于收割的场面。

(5)全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及对官僚贵族社会的批判。

八、《破阵子》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词人想领兵杀敌而不得,只能在醉梦里回忆当年杀敌快意的落寞。

(2)“五十弦翻塞外声”中“翻”是演奏的意思,写出了所奏音乐之雄壮,以及士气的

高昂。

(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画面:将士们骑着像的卢一样飞奔的战马,猛力拉满霹雳作响的雕弓。

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志向。

(4)“沙场秋点兵”赏析

1)内容:秋天在沙场上点兵,人山人海,沙场上响着震天动地的军号,军令声,气

势磅礴。

2)炼字:“秋”字既点明了战争爆发的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二楼肃杀的气氛。

(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1)“天下事”指什么

指的是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天下大业。

2)这两句写出了战争胜利,大功告成时将军意气昂扬的神情,洋溢着词人忠君报效

朝廷的理想,使诗的情感上升到了极点。

(6)“可怜白发生”赏析

炼字:“可怜”写出了词人白发已生,而收复失地的理想成为泡影,想到自己空有

凌云壮志而“报国欲死无战场”。心生一种悲哀,一种无奈。

本句所起作用: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与前面雄壮的军旅生活和战斗场面形成强

烈对比,表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作者痛苦无奈的感情。

(6)思想感情

表达了词人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强烈悲愤之情。

九、《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 风烟:显出杜少府所任之地卑湿荒远,上任路途艰险。

2. “辅”:形象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者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3. “望”:将京城和蜀川联系起来,表达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4.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两句正面写离情,急转为劝勉。

5.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赏析: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既是永恒的,也是无处不在的,只要心中有朋友,那么朋友就好像在身边。字里行间体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6. 这首诗和其它送别诗的不同: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字里行间体现出积

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

7. 全诗表达: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以及作者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

十、《望岳》

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这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赏析“小”字也是这个答案)

2.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画面:高高的山峰,把泰山南北分割成一边亮,一边暗的画面,就好像一边是黄昏,一边是晨晓,恰当地描绘了泰山的高骏奇险。

钟:有汇聚之意,运用拟人的手法,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割: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阳光好像被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高峻绵长,遮天蔽日的形象。

这一联虚实结合,化静为动,使静止的山峰充满活力。

3.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赏析:极言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表达诗人心胸开阔的感受,突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绝顶的雄心和气概。

4. “会”和“望”可以看出作者未登顶。

5. 中心思想: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人生高峰,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思想感

情。

十一、《春望》

1. 国破:二字点名时间,次句点名季节。

2. 破: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3. 望:统领全文,是全文的线索。

4. 草木深:表面上写山河依旧,草木茂盛的情景,实际上写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

会状况。

5.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赏析: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家之苦,即使是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不但无心赏玩,反而落泪心惊。溅、惊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落泪,鸟使我心惊。

6.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赏析:这两句运用对偶、夸张的手法真切的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连三月,见出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

7. 思想感情:整首诗抒发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十二、《钱塘湖春行》

1. “春”字是全文的线索。

2.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从植物的变化写出了早春景象。

3. “没马蹄”三字,既写出了草浅,也体现了当时的人喜爱在西湖边骑马游春的风俗。

4.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两句,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湖东一带景色的迷恋,

又交代了这次春游西湖的终点。

5.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赏析:“几处,谁家”,说明初春时分,飞鸟不多,符合季节的特点。“争暖树,啄春泥”写出了春光给自然界带来了无限活力。

这两句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

6.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赏析:“渐欲”说明早春时节花渐开渐多;“没马蹄”表明草长得很浅。这两句从植物变化写早春景象。

7. 中间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写出了自然美景给予人的感受。

8.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赏析:直抒胸臆,表现作者对春天的喜爱。

9. 思想感情:抒发作者喜爱早春风光,闲适自得的感情。 十三《雁门太守行》

1. 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

2. 中心:描绘了一长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坚强的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3. 前四句写落日前情景。

4.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两句诗人将黑色和金色相对比,用比喻和

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色彩鲜明,爱憎分明。

5.“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赏析: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呜咽的角声,紫红色的秋色,创造出一钟苍凉、悲壮的气氛。

6. 后四句写唐军将士夜袭敌营,以死报效朝廷。

7.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易水二字,使人联想到:

赏析:“易水”二字,使人联想到北地的秋夜,风疾霜弄,连战鼓也擂不响,但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篇四:《关于思念友人的诗句》

1、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2、延客已曛黑,张灯启重门。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4、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关于思念友人的诗句。——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5、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

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7、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8、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9、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唐·赵瑕<江楼感怀>

10、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关于思念友人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2、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3、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14、少小离家老大回,15、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

17、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18、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赠别>

1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0、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21、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宋·苏轼<水调歌头>

篇五:《朋友离别的诗词》

诗歌一:你是一束百合花
你生在南国,长在高原,
或粉、或白、或金、或幽兰……
你纯洁馨香,你艳丽高贵,你脱俗超群,
你是人见人爱的一束百合花!
你馥郁芬芳,青春飞扬,
你是红尘之中的美丽传奇。
你是高雅纯洁的粉色百合,
清纯靓丽是你的容貌,
心地善良是你的个性,
你就是娇艳的一束百合,
怎经得起血雨风霜?
狂风暴雨让你无奈地隐退……
你是一束幽兰百合,
迟来的爱让你娇美无限,
本来爱是两情相悦的事,
无奈有邪恶的黑百合,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关于爱国的诗句.

下一篇: 完美诗句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