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李清照有怀念朋友的诗吗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4-01    阅读:

篇一:《李清照诗词全集》

李清照诗词全集·漱玉词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翠)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转调满庭芳】 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玉钩金锁,管是客来唦。寂寞尊前席上,惟◇◇、海角天涯。能留否?酴醿落尽,犹赖有◇◇。 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龙骄马,流水轻车。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残(笺)花。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

【行香子】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渔家傲】(一题作记梦)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如梦令】(一题作酒兴)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欲)回舟,误入藕花(芙蕖)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行)鸥鹭。

【如梦令】(一题作春晚)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多丽·咏白菊】(一题作兰菊)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掺)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阜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明)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菩萨蛮】 风柔日薄(暮)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霁)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浣溪沙】(一题作春景) 小院闲窗春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凤凰台上忆吹箫】(一题作闺情。一题作离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慵自)梳头。任宝奁闲掩(尘满),日上帘钩。生怕闲愁暗恨(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今年(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明朝(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春晚(人远),云锁重楼(烟锁秦楼)。记取(惟有)楼前绿(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更数(又添),一段新愁。

【一剪梅】(一题作别愁。一题作离别)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方)下眉头,却(又)上心头。

【蝶恋花】(一题作晚止昌乐馆寄姊妹) 泪湿罗衣脂粉满(泪揾征衣脂粉暖),四(三)叠阳关,唱(听)到(了)千千遍。人道山长山(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若)把(有)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蝶恋花】(一题作离情。一题作春怀) 暖雨(日)晴(和)风初破冻。柳眼梅腮(柳润梅轻),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衣)金缕缝。山枕斜欹(欹斜),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鹧鸪天】 寒(尽)日萧萧上锁(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

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龙)碾玉成尘。留晓(晚)梦,惊破一瓯春(云)。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怨王孙】(一题作赏荷) 湖上风来波浩渺(云锁重楼帘幕晓),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清)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应也,似应)恨、人归早。

【临江仙】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客)建康(安)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灯花空结蕊 ,离别共伤情)。

【醉花阴】(一题作九日。一题作重阳) 薄雾浓云(雰,阴)愁永昼,瑞脑消(喷)金兽。佳(时)节又重阳,玉(宝)枕纱橱,半夜凉(秋,愁)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似)黄花瘦。

【好事近】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釭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诉衷情】 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蕊)插残枝。酒醒熏破,惜春梦远,又不成归(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挼残

蕊,更(再)拈余香,更得些时。

【行香子·七夕】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色),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鹤)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离)恨(离)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念奴娇】(一作满庭芳,一题作春情) 萧条庭院,又(有)斜风细雨,重门须(深)闭。宠柳娇花(莺)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飞)鸿过尽,万千心事难(谁)寄。 楼上几日春寒(寒浓),帘垂四(三)面,玉栏杆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清梦断),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疏)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云)高烟敛,更看今(明)日晴未?李清照有怀念朋友的诗吗

【武陵春】(一题作春晚) 风住尘香花(春)已尽,日晚(晓,落)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声声慢】(一题作秋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正)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晓)来风急?雁过也,正(纵)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添字采桑子·芭蕉】 窗前种得(谁种)芭蕉树?阴满中

篇二:《李清照的感情生活对其诗词创作的影响》

2013届师范类毕业生

教 研 文 章

浅谈李清照感情生活对于其创作影响

学生姓名:赵茜

学 号:1002010146

班 级:10语教1班

专 业:语文教育

系 别:人文科学系

指导教师:李立

日 期:2013 年 5 月10 日

目录

摘要„„„„„„„„„„„„„„„„„„„„„„„„„„„„„„„2 关键词„„„„„„„„„„„„„„„„„„„„„„„„„„„„„„2 正文„„„„„„„„„„„„„„„„„„„„„„„„„„„„„„„3 参考文献„„„„„„„„„„„„„„„„„„„„„„„„„„„„„9 致谢„„„„„„„„„„„„„„„„„„„„„„„„„„„„„„„10李清照有怀念朋友的诗吗

浅谈李清照感情生活对于其创作影响

【摘要】几百年来,李清照一直深受人们的关注,除了在诗词方面的突出成就之外,她那百转千回、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也打动着无数人的心。她的词作与她的生平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因果关系,追寻她的感情生活经历以便能更深刻理解她诗词的意境便是再适合不过了。就让我们透过她的内心世界,走进这千年词史中的精彩意外,去品味精美绝伦的诗词作品。

【关键词】少女 活泼 婚姻 闺怨 哀国

李清照,南宋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词派代表人物,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的词不仅能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真实、自然的意境,而且,其所表现出的艺术创造力也难以被超越,李清照词之所以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是由于词中的情感和生活都是她的亲身经历和亲身体验,恐怕这就是身为女性的李清照所得天独厚的一个条件,也是众多男性词人所可望而不可及的主要原因。她的词作与她的生平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因果关系,追寻她的感情生活经历以便能更深刻理解她诗词的意境便是再适合不过了。李清照的生活历程可以分为泾渭分明的三个阶段,即婚前、婚后及其丈夫赵明诚病逝后三个阶段。她的诗词创作也随着感情经历分为三个部分。下面我就易安的感情生活浅谈下她的诗词创作的情感与心境。

一、二八年华 词名初显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李清照出生在今山东省章丘市明水镇。她的父母对李清照思想个性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她的父亲李格非精通儒家经典,勤于著述。他深受当代大文豪苏轼的喜爱,名列“苏门后四学士”之一,他为人刚直不阿,嫉恶如仇。李清照的母亲王氏也是官宦家庭出身,具有良好的文学素养。

正是由于这样的家庭环境与父母素养,使李清照在十五六岁的花季年代就已经显示出过人的艺术才华、深厚的文史功底、深远的政治见识。也是由于有这样的不同凡响的素质,易安从来都不是一个矫揉造作,多愁善感的小家碧玉,而是一个活泼开朗,见多识广的大家闺秀。在她眼中生活处处充满了五颜六色的光鲜,处处都能让她感觉到快乐,自由。在一个夏天的傍晚,她与她的好姐妹去溪亭游玩,她们可不是中规中矩的在小花园里散步,而是坐在一起说笑吃喝,不知不觉的太阳已落西山,也许是因为她们喝酒喝得太多,也许是因为她们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也许是因为心里太急乱了方向。她们东摇西晃,小船不听指挥,摇摇晃晃闯入浓密的荷花丛中,惊得沙鸥白鹭扑腾飞起来,湖面上顿时荡漾起姑娘们银铃般的笑声。这也就是那首著名的《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信手拈来,清新脱俗,朴实无华,寥寥数语就向我们展示了一群妙龄少女荡舟晚游的快乐景象。一位只有十六岁的活泼潇洒、豪放潇洒,充满了勃勃生机的少女她是那样的青春靓丽,清新自然,怎不令人为之动容。这就是她的少女生活,活泼快乐,无忧无虑。再来看这首词:李清照有怀念朋友的诗吗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此词所写,化用唐韩偓《懒起》诗意。惜花伤春是古代作家的一种思想寄托,作家们用飘落的花叶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悟,李清照对于“花”的关切,就是对青春的珍惜,“绿肥红瘦”,一绿一红,一肥一瘦,颜色鲜明的对比,将凋落的红花比作人清瘦,无非是在感叹时光飞逝,渴望留住最美的年华。少女时代,李清照生活的无忧无虑,活泼快乐,情窦初开的她对爱情也充满了美好的幻想,她这一时期的诗词创作格调轻松愉快,富于情趣,春风秋雨,夏虫冬梅都被她写到了词中,她对未来充满了期待,诗词创作也是轻松的,快乐的,自由的。就这样,易安迎来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光。

二、新婚燕尔 佳偶天成

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爱情经典。她的爱情不像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不像东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不是那种经历千难万阻,要死要活之后才享受到的甜蜜,而是从一开始,就赢在起跑线上了。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赵明诚的父亲也在朝为官,两家门当户对。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在不准自由恋爱,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便是完美至极的了。李清照有一首《减字木兰花》,表现出她婚后的幸福与甜蜜: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

篇三:《李清照的婉约诗词》

李清照的婉约诗词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今山东济南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字无咎)的大力称赞。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上说,李清照“善属文,于诗尤工,晁无咎多对士大夫称之”。《说郛》第四十六卷引《瑞桂堂暇录》称她“才高学博,近代鲜伦”。朱彧《萍洲可谈》别本卷中称扬她的“诗文典赡,无愧于古之作者”。李清照的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于汴京,优雅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京都的繁华景象,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除了作诗之外,开始在词坛上崭露头角,写出了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此词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尧山堂外纪》卷五十四)。

李清照是婉约词人的代表,其作品感情细腻真挚,笔调轻灵秀逸,风格明快,抒情曲折幽深。早期代表作有《点绛唇》“蹴罢秋千”,《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等,都是名篇。如《醉花阴》写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比喻贴切巧妙,用语通俗清新,形象鲜明生动,写出了独处的愁苦和思样的深切,词风婉约。本文将先从《声声慢》引入浅议李清照的婉约词风,然后谈婉约中的清真之美,婉约中的豪放三方面分析李清照的婉约诗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它通过残秋黄昏时分的生活感受抒写她国破、家亡、夫死、流落的孤寂和悲痛。首先,开篇三句连用七组叠字,不仅句式创新出奇,而且声情并茂,很有层次地刻画了词人的心态和情境。第一层是内心情感引起的寻觅动作,生动地表现出词人的怅然若失,希望寻得某种慰藉的心理;第二层既是环境气氛,又是心中感受;第三层进而直逼内心,写出内心深处最痛苦的感情。此后,又分三层来抒写。首先是秋天天气不佳,冷热无常,令年老体弱之人难于调养;其次,傍晚秋风更劲,几杯淡酒无法御寒,反而更增忧愁;其二,此时偏又见到自北而南的燕子,引发她怀旧伤今的凄凉感慨。下片仍分三层,深秋菊花残败,词人年迈,于花余人,都不堪采摘;日暮时分,本来就是度日如年,最难煎熬,再加上雨打梧桐的凄迷景象,凄切声音,词人更难以承受了;最终直逼出结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兼有感叹与反诘,可谓言有尽而愁无穷。而这些融合着家国之变、时代沧桑的悲慨之曲,来自情挚意融的词人。植根于真实生活的感受,是李清照坎坷生涯、悲剧人生、灾难时代的映现。

李清照一直被认为是婉约词派的重要作家。一曲“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一首“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一剪梅》), 皆使人联想到一个整天愁泪相伴、哀哀怨怨、性格脆弱的闺中弱女子形象。李清照的词的确有清新婉约、“儿女情长” 的一面,委婉的情思、缠绵的情绪常在她的词作中萦绕, 不愧为婉约派的代表。但其作品更有率真、

旷达的朗朗胸怀和坚毅、不羁的铮铮禀性, 这些词绵婉而不纤糜, 具有潜在的英豪气。可以说, 李清照是从女性的视点去感知、体验人生和社会的, 以独特的敏感和坎坷的经历将闺阁之情、家国之思、人生之慨熔铸于文字, 许多优秀的诗词表现了其思想性格中那种“俯视巾帼, 压倒须眉”的豪放之气。诗人沈培植就曾说: “易安倜傥有丈夫气, 乃闺阁中苏、辛、非秦、柳也。”(《菌阁琐语》)下面我们就从李清照的性格等方面来感受她作品中婉约中见豪放的风格。

李清照生活在南北宋之交, 宋代皇帝大多爱好诗文书画, 所以文学气氛很浓, 有利于词人的成长。另外, 李清照的家庭对她的成长也很有利。父亲李格非是一位博学多才之人, 而最为时人推许的是其文学才能。母亲是宋代状元王拱臣的孙女, 也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文学艺术的熏陶, 又让李清照更能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 对她文学素质的培养和个性心理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影响。开明的家庭环境, 形成了李清照开朗活泼的个性, 她热爱大自然, 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她不像一般的大家闺秀, 把自己的生活圈子局限于闺房绣楼之内,而是常常走出重门深院, 投进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寄情于山水, 表现出她蓬勃的青春气息。如写于十六七岁的《如梦令·尝记溪亭日暮》一词集中地表现了她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尝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李清照少女时代那活泼开朗的性格。她无拘无束, 无忧无虑, 像一颗自由的种子, 健康地成长着。在她身上基本看不到什么封建闺范、礼教枷锁的影子, 而大自然的晚霞落日、绿水红莲、鸥鹭水鸟这些有名的景物却在她的身上留下了天然的素朴与自由的印迹。在这首词里, 我们没有看到被伦理纲常教化出的谦卑敛恭, 相反, 女主人公身上充斥着叛逆精神: 不但“沉醉”、“兴尽”, 还能“晚回”, 任由自己的性情, 尽情于自然之中, 享受其绝妙的乐趣。这与一般意义上的女性言行是相违背的, 表现出女性对自然、情感、人生独特的自我情结。而在《点绛唇·蹴罢秋千》中通过一系列的富有特征的动作, 将一位千金小姐天真可爱而又有几分调皮的性格描绘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李清照有怀念朋友的诗吗

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 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中所描写的少女完全没有那种“足不扬尘, 笑不露齿” 的封建礼教束缚, 她活泼、调皮、聪颖, 怕来人见了自己的狼狈之态急忙回避, 却忙中出错, 弄得袜刬金钗溜。虽略带羞涩却向往与异

性接触, 匆忙之中还不忘倚门回望, 完全真实地展现了少女的内心世界。这种敢于真实地对自我本能欲望的大胆表达, 正体现了女词人对封建社会规范的叛逆。李清照是封建闺阁极少见的富有爱国激情的作家。她对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十分关心。与她刚健不羁的性格相关, 她的爱国激情又常常通过对英雄主义人生观的坚决肯定和大声疾呼, 强烈地表现出来, 这就使她的爱国诗文具有一种雄姿英发、刚劲飞腾的英雄气质和明朗及激越的情感色调。一首《夏日绝句》是她这种思想与性格最核心的本质部分。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洞察她眼前那个浑浑噩噩、一摊烂醉、充满了庸碌萎琐气的官僚社会, 痛感要挽救民族危亡、抗击敌国, 就必须唤回英雄之魂, 扫荡市侩庸的哲学。写下这首气势悲壮的《夏日绝句》, 通对末路英雄项羽的赞美和追思, 坚决地表明自己的态度: 人活着, 就要活得出类拔萃、有声有色,谓之“人杰”; 人死去, 就要死得壮烈英勇、可歌可泣、不失为“鬼雄”。显然, 诗人企图在那个奴性弥漫、市侩钻营的污浊社会撒下一把英雄主义人生理想的火种, 以挽救民族于危亡之中, 其用心之良苦, 其壮怀之激烈令人叹服。这首诗流传九百年来, 脍炙人口于各代, 成为千古绝唱。除赞项羽之外, 李清照还通过咏史、感怀等提及许多古代英雄人物, 对他们推崇备至。这是作者自身英雄气质的 写照, 更是她爱国激情的抒发。

清人王士祯说:“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日婉约,一日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李清照俨然为婉约词的宗派大师。婉约之美正是李清照词作的主要特点。这种婉约之美首先表现在词人抒情表意的方式并非直露,而是通过花术意象含蓄表达。寄情于物,正是易安词隽永含蓄之处。泉城济南尊奉李清照为藕花神,并为她建立了李清照纪念堂,李 清照对花术意象甚是钟爱,有关学者曾粗略统计过,在李清照的词作中涉及咏梅花的有7首。咏菊化的有4首,咏桂花的有2首,咏银杏的有1首。如果加上词中涉及的芍药、芭蕉、藕花、海棠、梧桐等花木意象的10余首词篇,花木词作在易安词巾超过半数。唐代诗人王昌龄曾说: “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咏物不是简单地描摹物象而是为了借象造境,归根结底是为了表达心境。江西社会科学院诗词研究会胡迎建先生说过“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鲜活的意象,须诗人精心营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有情思寄托,有灵动之态。”李清照通过这些花木咏物词,不仅曲尽事物的妙处,更是借此来反映自身心灵和情志。或表达闺怨相思离别之情,或自述身世感伤时世,或倾吐晚境悲凉之伤。这种婉约的抒写性情手法既切合女性特有的表达方式,又营造了一种委婉美妙的氛围。像《多丽》作者以白菊为喻,表明自己禁受不了人世冷暖的变化及种种打击折磨。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醣。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易安咏物词状写花木之语,多系喻己之词,处处透露着词人命运和情感的消息。在这首词中,词人用了贵妃醉脸、韩令偷香、孙寿愁眉、徐娘傅粉、汉皋解佩等典故,信息量大但不流于板滞, “李词正是善以典故、代字传情达意,高雅而含蓄,”丰富了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手法,从而精妙地赞颂了白菊的容颜、风韵、香味、气质、精神,寄托了词人的高洁心智和端庄的品格,委婉地表达了对腐败污浊的社会风气的不满。出现在李清照词作中的这些轻灵自然的花木意象,不论是格高的红梅,还是韵远的黄菊,都体现着她的人格力量,给人一种洗尽铅华的清新感觉。“词以自然为尚,自然者.不雕琢,不假借,不著色相,不落言诠也。”易安词的清新自然更多归功于花木的参与。词人表达心情抒写境遇,不直抒胸臆,而是借助于花木意象传达,如“人比黄花瘦”、“应是绿肥红瘦”很巧妙而又自

然地表达出来,体现了其词作婉约的特点。

李清照的愁情词大都是怀人念远的作品,主要写与丈夫的思念之情。这部分作品写作的艺术体验来自于和丈夫赵明诚离别的生活体验,艺术上有一种飘零憔悴的婉约之美。如《醉仡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抒写的是重阳佳节对丈夫的深切思念。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词的主题思想是表达对远人的思念,但自始至终并未直接说明这~点,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周围的客观景物,写出主人公在重阳佳节把酒东篱的活动。词人写愁表达心情抒写境遇,不直抒胸臆,而是把内心的愁外化为薄雾浓云,通过自然物象把愁具体化,直观而深刻,委婉含蓄,更强调了无处派遣的愁绪。元伊十珍《琅缳记》曾记载这样一段故事: “易安以蘑阳《醉花阴》词函致赵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i身}客,忌食忘寝者i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犬玩之再三,日: ‘只i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日: ‘莫道不消魂,帘卷两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这首词之所以传诵小衰.可以说主要源丁褴首词意象蕴藉,委婉含蓄,词的最后三句也成为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千古绝唱。

总之,李清照词作激越凄苦之情往往出于缠绵委婉之笔,怆凉沉郁,感人至深。不愧为两宋词坛上婉约派的名家。她的非凡的艺术成就和过人的才学奠定了自己“直令须眉俯首”的崇高地位,对后世词作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篇四:《关于思念友人的诗句》

1、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2、延客已曛黑,张灯启重门。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4、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关于思念友人的诗句。——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5、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

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7、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8、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9、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唐·赵瑕<江楼感怀>

10、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关于思念友人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2、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3、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14、少小离家老大回,15、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

17、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18、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赠别>

1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0、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21、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宋·苏轼<水调歌头>

篇五:《李清照读后感

李清照是宋王朝南渡前后的女词人。即使在那个词人辈出、人才济济的年代里,她也不失为一个特殊的大家,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读了<李清照>,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一位女词人在过渡年代里的悲欢离合,她的柔情挚爱、伤感离别、失国之痛、丧夫之悲、哀哀欲绝的真实感情。

作为一个女作家,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出了一个妇女少女时期、少妇时期、中年时期、老年时期的内心思想和情感,在数千年男子霸占文坛、描写妇女的作品也多处于男子之手的时代里,他的作品可谓异军突起,给文坛增添了一丛琪花瑶草,因而更增强了她在文坛上的地位。李清照读后感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用寥寥数语,表达了清照惜花的心情,在暮春时期,在我看来李清照对文学的热爱超过了她的生命,李清照的父母都有文学修养,受家庭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与赵明诚结婚后更是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不困苦的生活,坚持着她的文学创作,但是金兵入主中原后,宋室南迁,她带着很少的东西,随难民流落江南,背井离乡,漂流异地,多年来收集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重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祸不单行,不久,丈夫又犯病死去,更给她增添了难以忍受的悲痛。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热情,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她的希望成为幻影。李清照读后感。这时,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诟病,受到了更严重的戕害。她无依无助,呼告无门,贫困悲苦,流徒漂泊,最后寂寞的死在江南。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首词写出了李清照对丈夫的无限思念之情,丈夫外出使她感觉孤独无助,丈夫不在,闺居无趣,要出游以消遣,但是只有独自一人上船,?独?字深刻的表达了她的无助和孤寂,仍然在怀念着丈夫,看到天空的大雁飞过,联想到大雁传书,不由的自问,云中的雁给谁寄来了信呢?表达了她希望是给自己,深夜仍无法入睡,可看出她对丈夫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我,一处相思,两处闲愁,终于我还是体会到了爱的无奈,和无奈中的幸福,这种相思之愁是没法消除的,才把它从眉头撵下去,它又到心头上来了,同样才把它从心头撵开,它又到眉头上去了,这自然的相思之愁被她展现的淋漓尽致,写的及为形象,令我感到心痛,深深的替她惋惜。

汪苏泷曾经有一首歌叫<李清照>,更是总结了她一生的经历,让我为之感叹,那凄迷的生活也让我为之心痛,烟锁秦楼,细雨把酒黄昏后,海棠花是否一旧,声声慢心事谁知否,锦书已经不在大雁却仍一旧,这才下眉头,却又上心头,谁念我终日凝眸,帘卷着西风,惊醒旧梦,人比黄花瘦,一字一句,写出了她经历的情感之路,又有谁不为之感动呢!

从少女的天真娇憨,少妇的柔情挚爱、伤感离别,到失国之痛、丧夫之痛、悼亡孤寂、念亲怀乡、哀哀欲绝的情感,她的悲剧间接体现了历史的悲剧,让人心痛、惋惜。


李清照读后感(二)

一向都喜欢婉约派的诗词,李清照的属最爱了,但是也仅仅是喜欢而已,并没有把每首都背下来,虽然每次都豪心壮志说要背完,每次都会被耽误,李清照读后感。还是怪自己没有恒心吧。这次跟着师父学写诗,师父说一开始要背诗,其实光光背诗还是一件挺惬意的事,唐诗的类型不是我喜欢的类型,还是偏爱于宋词多点。()背了好几首离愁的词,不是故意挑选的,按照顺序背下来,确实离愁的诗很多,怎么说,现在对于写诗还是没有多少概念,只是模仿还可以。分不清诗词的结构,每个词牌名的特点,这让我有点纠结。关于离愁的诗,印象比较深的就是范仲淹的御街行和晏殊的蝶恋花了,?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升级版,也是我的最爱。

两首词基本都是先写景再抒情,寓情于景。落叶和西风肯定是少不了的,独上高楼亦是相同之处,可以想象的是登上高楼,听着耳边的风声以及树叶掉落的沙沙声,寂寥的看着只知道照亮朱户的月亮,加深了内心的离愁相思。?谙?意为熟悉,两首词都有用到。说说在这两首词里学到的词吧。欹:倾斜的样子。香砌:有落花在上面的台阶。练:素色的绸。

其实蝶恋花的景物描写更加生动,从景物描写中完全可以看出主人公的哀愁,槛菊愁烟兰泣露,兰和菊都是象征着品格的高贵纯洁,愁的是菊,哭的是兰,实际上真正伤心的是主人公。其实背完这两首词心里感触还是挺多的,就是感觉用文字描述就有点困难了,正如写诗的时候,明明知道要表达的意思,但是却找不到正确的词。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