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梦江南翻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4-01    阅读:

篇一:《2012诗歌鉴赏译文汇总》

2012诗歌鉴赏原诗及翻译(炼字、句篇)

一、四川卷

子规

〔元〕 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翻译】:杜宇魂化为啼血的杜鹃鸟,年年啼鸣,声声沥血。不管是厌倦了杜鹃的啼鸣,还是第一次听到子规的哀怨,客居他乡的游子无不低眉惆怅、寸断肝肠。春已残,花飘零,锦水春景黯然失色,乱红如雨。春夜难寐,举头望月,清光如霜。声声子规啼鸣,好像在催远行的游子快快回家,这里东郊的农事正忙,可是此时却难以归去,心思凄凉。

二、安徽卷

最爱东山晴后雪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翻译】:自己因为只顾着追逐寻觅胜景而忘记了寒冷,偶尔在春风中站立,在夕阳中放眼赏看美景。最喜爱东山天晴之后的雪景,春日的傍晚,夕阳微弱柔软的红光普照在东山之上,皑皑白雪闪耀着点点光芒,那仿佛是座座银山在向我涌来。

三、福建卷

望江南

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渔翁①,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②,图画若为工③。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④,欢笑有儿童。

【作者介绍】李纲(1083-1140),字伯纪,邵武(今福建邵武)人。徽宗政和二年(1112)进士。宋高宗时,曾拜尚书右仆射(丞相),兼中书侍郎。

【注】①“江上雪”二句:化用柳宗元《江雪》诗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②箬,箬竹,竹子的一种。箬笠,用箬竹编制的斗笠。散,同霰,冰霰,小雪子。玉花,像白玉一样的雪花。③“图画”句:意谓此等雪景.图画怎能画出。若为:怎么能。这句说,若把这景象画出来,将是一幅绝妙的图画。④屿,小岛。鳊,一种淡水鱼,肉味鲜美。缩鳊,缩着项的鳊鱼。鲫,鲫鱼,一种淡水鱼,肉味也很鲜美。

【翻译】:老渔翁独自在冰天雪地中垂钓,斗笠上只听见雪弹子敲打的声响,蓑衣上不时抖落堆积的雪花,若把这景象画出来,将是一幅绝妙的图画。在烟雾迷蒙的傍晚时分回去。小岛上的竹篱茅舍是渔翁的家,他钓满一篓鳊鱼和鲫鱼归家后,听到的是一片儿童的欢笑。

四、辽宁卷

初见嵩山

〔宋〕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梦江南翻译

【翻译】:作者奔走风尘,在困顿和疲惫中,全赖青山使他的情怀有时能得到短暂的开豁。日暮时分,北风将雨吹走,几座清瘦的山峰才从云中出来。

五、江西卷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翻译】:西城的杨柳轻轻的逗弄着春天,这勾起我离别忧愁,止不住热泪盈眶。还记得你深情地为我栓归来的小舟,还有那绿色的原野红色的小桥,我们当年离别的情形;如今你不见,只见水空流。美好的青春不为少年停留。悠悠离别恨,何时是个头?柳絮飞舞,落花满地的时节我登上楼。即便春江水都是泪水,也流不尽我心中的忧愁。

六、江苏卷

梦江南 唐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翻译】:心中有千万的遗恨,遗恨绵绵无极至天涯。苍山上空悬着的明月不知道我心中的愁事却照样青、照样圆,水面上低吟的风吹落水旁花瓣朵朵,飘落眼前,远空摇曳的碧云在晚风的吹拂下微微斜行。

七、湖北卷 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平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翻译】:邹明府曾经在西畿县就任三年,勤于政务,衣食节俭,以至于马都没有长出来肥膘,更说明人没有贪污腐败,非常清廉。为偿还高筑的债台,只好把佩剑卖了。任满以后,没有搜刮民脂民膏,满载而归的仅有一车诗书。如今他冒着边关风雪远游朔方,这一路狂风暴雪,路上都看不到他的踪迹,大风吹来就掀起了他身上的睡衣。他到了灵州,每天早上能听得到报晓的号角声,他深居简出,家里的人客房根本没有开过。

八、广东卷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关门。

【翻译】:四月里的杭州,天空晴朗,万物复苏,一派勃勃生机。绿树上挂着红樱桃,红艳欲滴,青豆配着琥珀色的美酒,爽口宜人。村头田外,满眼的绿草铺成垫子一般,白鹅就在上面嬉戏。简直就是画。春涨水满,船行水上,轻快如飞。微风轻拂,薄薄的衫袖翩翩起舞,在水中映出美丽的影子。面对如此怡人的美景,人的心情也飞起来了吧。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养蚕,为防外人冲犯,门户闭得紧紧的。

九、湖南卷

度破讷沙 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 鸊鹈泉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寒光生铁衣。

【翻译】:凯旋越过破讷沙沙漠的队伍惊飞了大雁,在鸊鹈泉上战胜了敌军的将士们刚刚归来。一轮红日从东南方的地平线上喷薄而出,在广袤的平沙之上,行进的部队蜿如游龙,战士的盔甲银鳞一般,在日照下寒光闪闪,而整个沙原上,沙砾与霜华也闪烁光芒,鲜明夺目。

十、全国卷

落叶 修睦注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翻译】:一场秋雨过后,庄稼已经收割了,闲置着的田地显得格外空旷,只见深红色的落叶脱离树干,层层叠叠地在半空里飞舞。落叶思绪翻飞,一心向往着春日,哪里肯相信自己在凭借秋风而飞舞呢。有的翻飞着随流水而去,有的在暮色苍茫的河边盲目地飘荡。自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翻译】:木叶红,菊花黄,暮秋寒意深,思念千里远行人。飘飞的浮云已然过尽,南归的大雁杳无音信,哪里才能寄出我的书信?

泪水弹洒不尽,任它临窗滴落,就着砚石研成泪墨。渐渐写到离别凄楚,离别情深处,那红格笺纸竟也黯然失色。

十二、天津卷

野菊 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译文】不给文人骚客做干粮(指不追求被文人赏识),更不肯随流俗在重阳节被俗人赏识。正因为在野外更有清幽淡色。哪肯因为无人,剪掉自己的幽香。已是傍晚时分,在绿色的半山腰中与野菊相逢。即使匆忙也要折一枝淡黄的野菊。野菊应该嘲笑东篱下被人赏识的家菊。因为它还媚求陶渊明的赏识。 十三、重庆卷梦江南翻译

鹧鸪天 [金]王 寂

秋后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沙鸥相对不惊飞。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译文】秋天深了,落叶已要飘尽,在关塞看见了大雁南归。晓云散去后山峰清秀,夜里下雨之后水面的宽阔。我已经老了,不再有机巧之心了,哪怕与沙鸥相对沙鸥也不会被惊飞的。家乡父老应怜“我”了,溪南头钓鱼的地方,很久没有去钓鱼了,都荒却了。

十四、浙江卷

未展芭蕉 (唐)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译文】:(未展的芭蕉叶好像)冰冷的绿烛没有烟雾没有泪,(卷起的焦心好像)少女的芳心害怕春寒依然卷起,一封书信里藏着怎样的心事?会被东风偷偷地拆开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译文】海棠枝间新长出的绿叶层层叠叠的,小花蕾隐匿其间微微泛出些许的红色。一定要爱惜自己那芳香的心,不要轻易地盛开,姑且让桃花李花在春风中尽情绽放吧! 十五、山东卷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译文】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着木叶。深秋天寒,时时听到空中大雁,鸣声惶急,向着南方飞去而无留意。可我自己呢?一年将尽,旅程却还遥远着呢。我所乘坐的这艘远行之船,在湖面上一摇一晃地前进着,水鸟们“啾啾”鸣叫着随在后面,有时船身猛一倒退,鸟儿们便急急地避了开去;鱼儿们聚游在船的两侧,船家一起一落地摇动着双桨,偶尔声音响了一些,便惊得鱼儿慌不迭地散了开去。天既已黑尽,今夜,这艘孤舟该宿于何处(何许)呢?放眼望去,一轮霜月下,看见了那久负盛名的枫桥。

篇二:《2012年各省的高考古诗文翻译及答案》

2012高考语文古诗赏析 天津卷

野菊 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译文】不给文人骚客做干粮(指不追求被文人赏识),更不肯随流俗在重阳节被俗人赏识。正因为在野外更有清幽淡色。哪肯因为无人,剪掉自己的幽香。已是傍晚时分,在绿色的半山腰中与野菊相逢。即使匆忙也要折一枝淡黄的野菊。野菊应该嘲笑东篱下被人赏识的家菊。因为它还媚求陶渊明的赏识。

1.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答:野菊生产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1. 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

答:修辞:对偶,借代

炼字:“逢”“忙”等

色彩:“碧”与“黄”映衬

情感:喜爱之情

(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

采菊东篱下

率性自然、超凡脱俗

安徽卷

最爱东山晴后雪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翻译】:自己因为只顾着追逐寻觅胜景而忘记了寒冷,偶尔在春风中站立,在夕阳中放眼赏看美景。最喜爱东山天晴之后的雪景,春日的傍晚,夕阳微弱柔软的红光普照在东山之上,皑皑白雪闪耀着点点光芒,那仿佛是座座银山在向我涌来。

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答:诗人只顾追求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里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

答:“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触可感、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江西卷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翻译】:西城的杨柳轻轻的逗弄着春天,这勾起我离别忧愁,止不住热泪盈眶。还记得你深情地为我栓归来的小舟,还有那绿色的原野红色的小桥,我们当年离别的情形;如今你不见,只见水空流。美好的青春不为少年停留。悠悠离别恨,何时是个头?柳絮飞舞,落花满地的时节我登上楼。即便春江水都是泪水,也流不尽我心中的忧愁。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意象的内涵:杨柳,指代初春季节,暗寓男女离别。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梦江南翻译

暗寓青春流逝。表达的情感:伤春伤别之愁,久别怀人之情。

(2)同:①写出了愁之深广绵长。②比喻手法及艺术效果:以水喻愁,比喻生动形象。异:①愁情及其程度:李词表现的是家国之愁,秦词表达的是儿女之情,且秦词愁情的程度比李词有所加强。②表现手法:秦词是对李词的翻新,不是直接以水喻愁,而是以春水比拟泪水,再以泪写愁,写法曲折

山东卷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译文】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着木叶。深秋天寒,时时听到空中大雁,鸣声惶急,向着南方飞去而无留意。可我自己呢?一年将尽,旅程却还遥远着呢。我所乘坐的这艘远行之船,在湖面上一摇一晃地前进着,水鸟们“啾啾”鸣叫着随在后面,有时船身猛一倒退,鸟儿们便急急地避了开去;鱼儿们聚游在船的两侧,船家一起一落地摇动着双桨,偶尔声音响了一些,便惊得鱼儿慌不迭地散了开去。天既已黑尽,今夜,这艘孤舟该宿于何处(何许)呢?放眼望去,一轮霜月下,看见了那久负盛名的枫桥。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

【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广东卷

余杭四月

梦江南翻译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关门。

【翻译】:四月里的杭州,天空晴朗,万物复苏,一派勃勃生机。绿树上挂着红樱桃,红艳欲滴,青豆配着琥珀色的美酒,爽口宜人。村头田外,满眼的绿草铺成垫子一般,白鹅就在上面嬉戏。简直就是画。春涨水满,船行水上,轻快如飞。微风轻拂,薄薄的衫袖翩翩起舞,在水中映出美丽的影子。面对如此怡人的美景,人的心情也飞起来了吧。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养蚕,为防外人冲犯,门户闭得紧紧的。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答案】①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列锦的表现手法;②映衬

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或列锦类: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梦江南翻译

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考生要熟练掌握诗歌鉴

赏中的各种表达技巧,答题时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原诗分析答出此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有效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可采用“手法+分析+效果”的答题模式。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四月乍晴,万物复苏,争奇斗艳,一派生机,乡下进入农忙时节。②有

樱桃绿草白鹅悦目,有青豆配酒爽口,船行水上,轻快疾驰,有春风拂袖,诗人所见农户白天闭门,原是为了保养小蚕,由自然景物到社会场景,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意”(生机)。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文学作品的结构理解能力。首联点题并总领全诗,是对全诗

的凝练的概括。

福建卷

望江南

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渔翁①,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②,图画若为工③。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④,欢笑有儿童。

【作者介绍】李纲(1083-1140),字伯纪,邵武(今福建邵武)人。徽宗政和二年(1112)进士。宋高宗时,曾拜尚书右仆射(丞相),兼中书侍郎。

【注】①“江上雪”二句:化用柳宗元《江雪》诗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②箬,箬竹,竹子的一种。箬笠,用箬竹编制的斗笠。散,同霰,冰霰,小雪子。玉花,像白玉一样的雪花。③“图画”句:意谓此等雪景.图画怎能画出。若为:怎么能。这句说,若把这景象画出来,将是一幅绝妙的图画。④屿,小岛。鳊,一种淡水鱼,肉味鲜美。缩鳊,缩着项的鳊鱼。鲫,鲫鱼,一种淡水鱼,肉味也很鲜美。

【翻译】:老渔翁独自在冰天雪地中垂钓,斗笠上只听见雪弹子敲打的声响,蓑衣上不时抖落堆积的雪花,若把这景象画出来,将是一幅绝妙的图画。在烟雾迷蒙的傍晚时分回去。小岛上的竹篱茅舍是渔翁的家,他钓满一篓鳊鱼和鲫鱼归家后,听到的是一片儿童的欢笑。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 1 )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答: .

( 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3分)答:

答( 1 ) [要点] “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宇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

( 2 ) [示例]后阙表现了诗人对钓翁简朴而自在生活的倾慕之情。“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谊染环境的高远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闲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入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

湖南卷 度破讷沙 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 鸊鹈泉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寒光生铁衣。

【翻译】:凯旋越过破讷沙沙漠的队伍惊飞了大雁,在鸊鹈泉上战胜了敌军的将士们刚刚归来。一轮红日从东南方的地平线上喷薄而出,在广袤的平沙之上,行进的部队蜿如游龙,战士的盔甲银鳞一般,在日照下寒光闪闪,而整个沙原上,沙砾与霜华也闪烁光芒,鲜明夺目。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 边塞 诗。(2分)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答: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湖北卷

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平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翻译】:邹明府曾经在西畿县就任三年,勤于政务,衣食节俭,以至于马都没有长出来肥膘,更说明人没有贪污腐败,非常清廉。为偿还高筑的债台,只好把佩剑卖了。任满以后,没有搜刮民脂民膏,满载而归的仅有一车诗书。如今他冒着边关风雪远游朔

篇三:《梦江南・千万恨翻译赏析_作者温庭筠》

<梦江南·千万恨>作者为唐代文学家温庭筠。其古诗全文如下: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梦江南・千万恨翻译赏析_作者温庭筠
[前言]
<梦江南·千万恨>出自<花间集>唐代诗人、词人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这首词以意境取胜,词里描绘的人也许就是诗人自己孤单地在夜里思念,天上的月亮无法了解这寂寞,凉风仿佛吹了花朵,明明暗暗的影子飘落。
[译文]
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千帆过尽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苹洲上。
[鉴赏]
<梦江南>是温庭筠的名作。写思妇的离愁别恨。第一首,

篇四:《古诗忆江南的诗意》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释:

1、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古诗忆江南的诗意。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
2、谙(音安):熟悉。
3、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译文:

江南是个好地方,
那里的风景我熟悉。
日出时,江中的滚浪比火还红艳,
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
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古诗忆江南的诗意

赏析: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可能是水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赞美大海的诗歌

下一篇: 老人逝去的诗句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