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zanmeirenwuhuozhezhezhiwudeshige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4-06    阅读:

篇一:《语文诗歌》

1. 描写方法:写景描写方法 动静 虚实 色彩 时空 感觉

写人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 写景和写人共用:衬托 对比 工笔 白描 细节描写 联想 想象 象征 点面结合

2.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借物抒情 ,寓情于景,托物言志

3. 修辞方法:比喻 拟人 排比 夸张 反复 对偶 设问 反问

4. 结构: 铺垫伏笔 层层深入重章叠句 前后呼应(首尾照应)开门见山 先景后情 卒章显志

关于句子的结构方面答题方法:

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回答。

内容上A:突出强调上下文什么内容或揭示段意

B联系中心观点与作者的态度感情。

结构上: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开门见山)总领全文(定下全文的感情基调)领起下文(只管下面一段文字)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开头是景色描写) 为下文做铺垫=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张本=引起下文=起兴=蓄势=抛砖引玉。埋下伏笔 设臵悬念(开头设下悬疑)=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文中:承上启下 总领下文 总结上文 呼应前文 过渡

文末:点明中心 照应开头(首尾呼应)呼应前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感情升华(以小见大,深化主旨) 画龙点睛=总结上文 卒章显志 =总结全文

卜算子

张元幹(注)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 1

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①“湿”字,弄湿、沾湿之意。 描写出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汽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1分)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心情。(1分)②“迷”字,使迷失航向之意。 描写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1分),烘托出朦胧、迷惘的氛围(1分),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5分)

①化用了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1分),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

内心悲愤无奈(1分);②寓情于景,描写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1分),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面对国事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1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秋雨叹三首(其一)

杜 甫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①颜色鲜。

着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注:①决明: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

2

(1)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诗歌塑造了决明怎样的形象?

(2)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你认为诗中寄寓

(1)秋日风雨中百草的“烂死”与决明的、“颜色鲜”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或以百草来衬托决明)。把决明的叶与花比喻成“翠羽盖”和“黄金钱”。(两种手法各2分);决明在风雨中花开灿烂,香远益清,坚毅挺立。借以塑造出资质美好却身处乱世、命途多舛的君子形象。

(2)①前四句表达了作者对如决明样有高尚情操与人格的君子的欣赏与赞美。(2分)②“凉风萧萧然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句;传达出对于富有才华,却遭受摧残的君子的关爱与担心,更是对他们难逃悲剧结局的同情与哀叹。(2分)③“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句,见出诗人对自已徒然白首却无所成就的自伤,面对动荡、混乱的社会现实,无奈而忧虑,体现了他的忧世情怀。(2分)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可见历史及其叙述在国家、民族、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借鉴意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在于其著述者对待历史有严肃认真的态度,有后人应有的敬意,而不应凭空想象,随意为之,并使其庸俗化。否则,其著述非但起不到以史为鉴的作用,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读者通过一面夸张变形的“哈哈镜”观察历史。近些年来,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在读者尤其是在那些并不专门研究历史的非专业读者中造成了不良后果,影响到他们对历史的正确认知。 3

①历史之所以能为后世所借鉴 ②反而可能扭曲历史 ③一些历史读物的庸俗化倾向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人生一梦,白云苍狗。错错对对,恩恩怨怨,终不过日月

无声、水过无痕。所难弃者,一点痴念而已!

 B. 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他带着一股不屈不挠的精神,如饥

似渴地在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里学习,俾昼作夜地工作,最终取得成功 。  C. 平时这欢腾的爱笑爱闹的小伙子,哪见过这样的阵势,一

时之间竟变得期期艾艾地沉默起来。

 D. 求学期间,他春风得意,事事顺心。没料到踏入社会后,

几桩生意下来,就被骗得血本无归,于是他总是感叹遇人不淑,命途多舛。A

A项,白云苍狗:比喻事物变化不定。B项,俾昼作夜:把白昼当作夜晚,指不分昼夜地寻欢作乐。C项,期期艾艾:形容口吃的人吐词重复,说话不流利。D项,遇人不淑:指女子嫁了一个品质不好的丈夫。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第二十五届阿姆斯特丹国际记录片电影节12天里吸引了

20多万名观众,来自40多个国家的近2500名电影人、300多

部电影前来参与。

4

 B. 在过去的一个星期里,大家对教研室赵主任起草的教学大纲从多角度提出质疑,经过几轮认真的讨论和修改,最终达成共

识。

 C. 纵观世界各国的企业发展史,你就会发现,一个企业能否获得成功,往往不取决于它的规模和历史,而取决于它的经营理

念。

 D. 作为一个全新的、相对成熟的行业,不仅电子商务在一定

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冲击了历史悠久的传统商业模式。C

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古代,这个信念有些神秘色彩。

②在一切比较深入的科学研究后面,必定有一种信念驱使我们。

③对于数学研究则还要加上一点:这个世界的合理性,首先在于它可以用数学来描述。

④可是发展到现代,科学经过了多次伟大的综合,如欧几里得的综合,牛顿的综合,爱因斯坦的综合,计算机的出现,哪一次不是或多或少遵循这个信念? ⑤这个信念就是:世界是合理的,简单的,因而是可以理解的。

 A. ②①④③⑤ B. ①④②③⑤ C. ②⑤③①④ D. ①④②⑤③ C

5

篇二:《诗歌鉴赏之咏物言志(教师)》

诗歌鉴赏之咏物言志诗

一、概述

诗歌形象即寄托着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一般分三类:一是人物形象,既可指叙事诗中塑..........

造的人物形象(如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形象),也可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如《雨霖铃》中的“我”)。二是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三是事物形象,即指咏物诗的物象.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

把握事物的特点。

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事物(大自然中的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的描绘或欣赏,.....

来抒发作者的情感,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的诗歌。这类诗有的以物喻人,所描写或吟咏之物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体的人相似,而不单单指向作者自己。如曹邺的《官仓鼠》:“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也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用大老鼠来比喻、讽刺剥削者。有的托物言志、咏物抒怀,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情感,而是用象征、比兴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的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中。如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表达了作者追求清廉正直,不为浊世之风污染的高尚情操。有的描摹情态,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如苏轼《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 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诗中海棠就是诗人本人,其爱花、惜花之情极为深切,可感触到诗人豁达洒脱的胸襟。

(二)咏物诗常见物象:

1.蝉:悲凉或品行的高洁。

2.梅花:代表高洁人格。

3.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4.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为隐者所爱,表现君子的品德修养。

5.菊花:傲霜之花,隐逸、高洁、脱俗。

6.莲花:代表高洁、雅致、宁静等。

7.东风:旷达、欢愉、希望。 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8.水仙:玉洁冰清,高贵清雅。

9.凤凰:品行高洁,志向远大。

10.兰花:高洁、君子之德

11.杨柳:离情别恨、摇摆不定、春天的美好

12.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

(三)咏物诗常见主题:

1.抒写自己清悠闲适、不慕富贵的心情。如陶渊明咏菊

2.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如陆游咏梅

3.表达自己高洁的品性,抒发孤芳自赏,不慕权贵的情感。

4.寄托自己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

5.思念故乡,表达自己凄苦孤寂之情;

6.人生不得意、无人理解的哀伤之情。如杜甫《孤雁》

7.寄情山水,归隐田园之情。白居易的《白云泉》

(四)咏物诗常见手法:

整体上说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如虞世南的《蝉》(2002年京皖卷)中“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表明品格高洁的人不需任何外在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骆宾王的《在狱咏蝉》中“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通过餐风饮露的秋蝉形象,表达自己遭谗被诬的悲愤心情,也流露了“飞难进”而欲飞、“响易沉”而仍欲响的不甘沉沦的奋进精神。李商隐的《咏蝉》中“本已高难饱,徒劳恨费声”,展示了一个怀才不遇、生活清贫的正直文人形象,谴责了当时整个政治集团。三位诗人均借咏蝉比兴,寄托个人不同身世遭遇。

局部有象征、拟人、比喻、对比、衬托、双关等。如于谦的《石灰吟》,诗人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的心愿和高洁磊落的襟怀。南宋郑思肖的《寒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以凌寒傲霜的菊花象征自己坚毅不屈的爱国情怀。

(五)咏物诗常见语言(风格):生动形象、凝练简明、含蓄委婉

(六)咏物诗技巧指导:

1、分析思路:

 咏物诗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物喻人、形神兼似的咏物诗,如陈维崧的《醉落魄·咏鹰》(07年安徽卷);另一类是描摹形象、只求形似的咏物诗,如骆宾王的《咏鹅》。欣赏这类诗时,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2、鉴赏流程:物的外形特征——物的神韵、品格——诗人的理想情操

 3、答题步骤:

 (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形、声、色、神);

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

(3)由物到人,由实到虚,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情感、理想、情趣、品性、爱好、愿望)。

二、赏析咏物言志诗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早 梅

张 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 【答案】(步骤1)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 (步骤2)“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 (步骤3)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例2(09天津卷):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 ,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ò)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2)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答案】(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考点】 鉴赏诗的内容,理解主旨。

【解析】这是一首咏物诗,理解咏物诗就要抓住作者所吟咏事物的特征。诗中作者着力描绘的形象是“竹”,第一联着力写竹子的嫩和新,第二联着力写竹阴的凉爽怡人,第三联写竹子经雨洗刷后的洁净,以及竹子的清香,根据对诗句的这些理

解,概括竹子的形象特点。

理解诗的主旨要紧扣住诗的最后一联“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因为咏物诗往往寄寓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判断。这种题的答案不求一致,但求合理。就像对诗经中“窈窕淑女”的理解一样,她可以是现实的人,也可借喻理想,这里也不求一致。

例3.(2011年山东卷)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答案: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飞流而下时,水石相击,如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两句先抑后扬。前两句写山泉的平淡无名,为抑;这两句彰显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为诗歌最后两句赞美山泉做了铺垫。zanmeirenwuhuozhezhezhiwudeshige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有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例4.(2010年山东卷)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译文:

据说在山间树林中有一种奇异的鸟,自己说是“凤凰”。清晨醒来喝的是甘甜的泉水,傍晚栖息在高高的山岗上。它一声高吭的鸣叫可以响彻九州大地,伸长脖子可以远望到最僻远的地方。

此时正值秋风吹起,羽翼就低垂了下来。一下子就飞到了昆仑山以西,不知要到何时才往回飞。

它只遗憾处身的位置不适合于自己,它的悲伤真的让我伤心难过啊!

(1)参考答案: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2)参考答案: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

练习:做5-3P174(2012浙江卷、2014重庆卷)

三、 赏析人物形象

例1: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戊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技巧点拨】(1)词后“沧州”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沧州时所写。诗人是否独享这一份清闲?胡贼未灭,功业未成,满怀报国热情的陆游却是请缨无路,有志难伸,怎不感

慨万千,怎不唏嘘长叹?领会了注释的深意,我们对词意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也不难把握了。

(2)抓人物心理:“万里匹马”、“关河梦断”、“身老沧州”,抓人物神态:“泪空流”等词句理解全词。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其飒爽英姿、卓荦不凡之气可见;“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参考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方法总结]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寄托是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或借诗歌以抒写怀才不遇、沉居下..........

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或逞其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或叙其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难。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2)分析描写手法,抓住人物特征。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人物形象的肖像、语..............

言、动作、神态等做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从侧面去烘托。但无论是直接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必须准确地抓住人物的特征,以此来体现人物的内在品质。

(3) 体察写作意图,注意联想想象。古人写诗时,常通用含蓄、双关、象征等手法,明言..............

此而实言彼。所以,我们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有时不能只就文字表面意思进行分析,要注意体察诗人的写作意图,结合诗人身世际遇,展开联想,正确分析。

[答案构成]

(1)什么形象;(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

文段开头(也可是文末)要注意“盖帽”,即说出诗人形象的总体特征,再具体分析其特征并概括形象的意义。

[常见人物形象]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狂士形象。

2.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忠臣形象。

3.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4.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知识分子形象。

5.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英雄形象。

6.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羁人形象。

7. 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征士形象。

8. 爱恨情长的思妇形象。

例2:下面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在塑造形象时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鹧鸪天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革录,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参考答案】本词塑造了一个昔日纵横战场而今闲居田园的人物形象。诗人主要采用今昔对比的手法。上片通过对早年战事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英勇善战,豪情满怀的英雄形象;下片通过对自己年华已逝、闲置田园的悲凉处境的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个报国无门的人物形象。通过鲜明的对比,寄寓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深沉感慨。

例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

请结合全诗解读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答案:从“野人”一词中体会出了诗人的幽默和自嘲,从“莫嫌”和“自爱”中读出了旷达和恬淡,从“铿然曳杖声”中听到了一位智者与自然的交流。联系第三句诗对道路坎坷的交代,注释中对写诗背景的交待,可看出抒情主人公即作者被贬后不避坎坷、 超脱旷达的形象。

例4:下面两首诗各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竹枝词(二首) 姚少娥zanmeirenwuhuozhezhezhiwudeshige

卖酒家临烟水滨,酒旗挂出树头春。当垆十五半遮面,一勺清泉能醉人。

燕晴花暖春色饶,游情欲醉魂欲销。红衣突展绿阴畔,接袖纷纷度小桥。

【参考答案】第一首塑造了一位娇羞美丽的卖酒少女形象;第二首塑造了一群欢快活泼的游春少女形象。

练习:做5-3P176(2012江苏卷)

四、课后演练

(一)阅读下面一支元曲,完成两个小题。

〔双调〕清江引·咏梅

贯云石

南枝夜来先破蕊①,泄漏春消息。 偏宜雪月交②,不惹蜂蝶戏。 有时节暗香来梦里。 〔注释〕 ①破蕊:开花。蕊:这里指花蕾。 ②偏宜:偏偏喜欢。交:交结,交朋友。

1. 这首散曲中的“梅花”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借梅花要表达怎样的感情?

答:这首曲子中的梅花具有报春而不争春,幽香而不媚众的凛然风骨和纯洁高雅的品性。作者借此表现自己聪颖早慧而不逐流俗,高洁自守,不慕名利的高尚人格。

2.这首曲子采用了什么手法?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答:1、这首曲子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全篇咏物,句句不离梅花纯洁高雅的品性,同时又是字字言志,表达了作者崇尚高洁,不慕名利的高尚人格。2、曲境活泼,格调明朗。韵律谐美,用语工巧。

[解析]他辞官而隐居,就是此曲的最佳注脚。曲境活泼,格调明朗,如首句“南枝夜来先破蕊”之俊俏,末句“有时节暗香来梦里”之顽皮,都令人满口生津,回味无穷。其韵律谐美,用语工巧,也是少见的,如动词“破”、“泄漏”、“交”、“惹”、“来”,都极恰当地表达了梅花的特征,且有拟人手法之传神。修饰词“先”、“偏宜”、“有时节”、等都有分寸,又不呆板,很是活泼。而“暗香”一词写梅花香之妙,虽借用前人诗,却另有新趣。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答题。

秋海棠

袁枚

小朵娇红窈窕姿,独含秋气发花迟。暗中自有清香在,不是幽人不得知。

1.这首诗抓住了秋海棠的什么特点来写,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1)“小朵娇红窈窕姿”,写秋海棠花朵娇小、颜色红艳、姿态美丽;“独含秋气”写秋天开花;“暗有清香”写自有香气。(2)本诗借物喻人,诗人以秋海棠借指品行高洁的人。“幽人”指高洁的隐士,借赞美秋海棠,表现自己的高洁操守和淡泊情怀。

译文:窈窕的树枝上开满娇红的小花朵/在秋季里独自迟迟绽放/自由清香飘散空中/不是高洁清幽之人不能够闻到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三小题。

篇三:《重庆市巴南区全善学校2015届九年级语文3月月考试题》

重庆市巴南区全善学校2015届九年级语文3月月考试

总分150分 120分钟完卷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3分) ..

A.苗圃立zhù 捯气dáo 恣睢.pú 伫...shuī

B.襁褓qiáng 敷衍词yú 咀嚼..yǎn 谀..jué

C.狡黠褛lán 伺机sì 一抔黄土póu .xiá 褴...

D.给予jǐ 诓骗kuāng 匣子jiá 断壁残垣....yuá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

A.润如油膏 黎民百姓 蓬篙 牡蛎

B.遍稽群籍 重倒覆辙 慰藉 阴霾

C.有利可援 运筹帷幄 要诀 锦嶂

D.与日俱增 通宵达旦 经典 荣膺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3分)

A.重庆依山而建高低起落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

B.他这个人万恶不赦,就应当千刀万剐。 ....

C.普遍网友乐此不疲地发微博、关注他人微博的习惯,让商家看到了其中的商业价值。 ....

D.我曾经去过生机盎然的江南水乡,见过喃喃自语的奔腾黄河,也感受过凛冽傲雪的东北林海。 ....

4、下列文字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 (3分)

春之花,娇艳动人, ;夏之树,枝叶婆娑, ;秋之果,缀满枝头, 。

梦想是永恒的微笑,梦想是飞翔的翅膀。有梦想,就有为梦想而奋斗的豪迈人生。

①梦想是沉甸甸的收获 ②梦想是含苞欲放的渴望 ③梦想是生机勃勃的向往

A、③②①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

5、使用下面的词语另写一段连贯的话。(要求:至少使用其中两个,写一段关于人生哲思的话。)(4分)

搏击 翱翔 演绎 洁白无瑕 矫健

6、仿照下面的划线句,补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4分)

磁器口,重庆沙磁文化与抗战文化的记忆符号;重庆湖广会馆,重庆移民文化与会馆文化的生存标本。

保护重庆的历史文化,就是保护这座城市走过的历史文明古迹, , 。

7、综合性学习(10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美德薪火相传。习总书记号召我们:“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养浩

然正气,塑高尚人格”。为此,我校准备开展一次以“走进传统文化,传承‘仁’之美德”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按要求完成任务。

【解读“仁”字】 (2分)

(1)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我们可以通过“形”来推知“义”。请你根据下面的文字,推测“仁”

字的本义。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仁,亲也,从人,从二。” “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仁”字的本义是:

【积累“仁”词】 (2分)

(2)你要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的“成语之星”大赛,需要积累一些含“仁”字的成语,请你写出2个。

成语: 、 。zanmeirenwuhuozhezhezhiwudeshige

【探究“仁”德】 (3分)

(3)阅读下面三则材料,说说“仁”的美德体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一:重庆市荣昌县村妇龙再平细心照顾瘫痪养母9年,为母亲洗尿布,喂饭。为了照顾老人的饮zanmeirenwuhuozhezhezhiwudeshige

食,她精心烹制一道道家常菜;为了照顾老人的口味,她9年不沾辣味。近日被评为街道“孝道之星”,

获得了“重庆好人”的候选资格。

材料二:家住重庆市渝中区新华路的陈冠华老人,无儿无女,孑然一身。解放碑交巡警大队的巡警们

在走访中了解情况后,便开始了持续4年的悉心照料。每晚“煲电话粥”,医院探望,送饭送奶„„这份

情谊温暖了陈婆婆的生活,直至陈婆婆去世。

材料三:1969年袁隆平种植的杂交水稻试验田,正接受有关专家的验收。由于杂交水稻的研究还处在

开始阶段,试验田的产量还不理想。一位植物遗传学老教授用拐杖指着试验田不屑地说:“水稻是自花传

粉,杂交无优势。袁隆平搞杂交水稻试验,是对植物遗传学的无知。”袁隆平矢志不移,杂交水稻试验终

于成功。后来,这位老教授因事来到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袁隆平仍热情地接待了他,并真诚地对他说:“无

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您都是我的老师。”

【彰显“仁”德】 (3分)

(4)根据上面第(3)题材料二的内容,请你拟发一条微博,表达对解放碑交巡警的赞美之情。(要求:

用一种修辞手法,30字左右。)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

8、古诗文默写填空。(10分,每空l分)

(1)疑怪昨宵春梦好, ,笑从双脸生。(《破阵子》 晏殊)

(2) ,日暮聊为《梁甫吟》。(《登楼》 杜甫)

(3)宁为百夫长, 。(《从军行》 杨炯)

(4)手中各有携, 。(《羌村三首》(之三)杜甫)

(5)莫道不消魂, , 。(《醉花阴》 李清照)

(6)《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 。

(7)在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写出了边塞凄清、孤寂的词句是: , 。

(二)阅读《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完成9-12题。(15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

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

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10、用现代汉语说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4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C.第二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D.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是正确的。

12、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了什么

感悟?(4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23分)

皮肤上的乡愁

林东林

①记得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到宁波去参观天一阁。我站在巷子里自顾自地拍了许多张相片。朋友却

很少摄影,她会摸一摸那些斑驳脱落的墙面,会摘一些荒草的穗子和果实。后来她问我,你为啥不摸一摸

它们呢? 。我突然一怔,是啊,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开始用双眼观察多过

真正的触摸呢?

②小时候到树林里去,我会用手摸那些干燥生涩的树皮,摸那些疙疙瘩瘩的树钉,那种树皮、树钉的

坑坑洼洼和粗糙的纹路,会把手掌划得涩涩的、辣辣的,可是却很有质感;我还会在碧绿的苔藓上,摸那

种绿色和阳光照在其上散发出的绒绒的温暖,会摘一片树叶把它揉碎,看着它的绿色汁液染满手掌,感触

那种汁液的清新、淡淡的冷以及它散发出的气味。黄昏的时分,树林旁的沙土里还有太阳的余温,我常常

穿一条短裤、赤裸着上身卧在沙土里,细细的沙土掩盖在肌肤上,一点一点地传递着热量,直到沙土逐渐

冷去,我才依依不舍地把身子拉出来,在夜色中穿戴沙土的温度回家去。 ③从少年时候的田园世界,到了一个工业的世界之后,咱们的肌肤感触能力,其实下降得十分厉害。

由于生活条件好了,咱们不会再赤脚在路上走,不会被葛针扎到或被玻璃划到,所以痛苦的经历就少了;

咱们不会去玩泥巴,不会去爬树,不会去河里、池塘里游水,咱们的肌肤不再感触到天然的粗糙、细致和

冷暖。一个工业化的国际、人工的舒服国际,不知不觉地把咱们跟天然切割开来,咱们不再感触冷暖,不

再感触细致和粗糙,不再感触痛苦。 ④在咱们小的时候,其实人和人的身体触摸,是频繁的。老一辈们会抚摸你的头;教师会握着你的手写字,那写下的每个字,带着体温经过手掌传递过来的;爸爸妈妈会把熟睡的你从沙发上抱到床上;你会亲密地揽着同伴们的肩;会和街坊牵着手一同上学、春游。可是在长大之后,每个人觉悟的独立认识,会

逐渐把这些排挤在外。

⑤曾经看过日本的一部电影《入殓师》,年轻的入殓师小林大悟,对每一个死者都仔细擦拭过抚摸过

一遍,那些死去的年轻的、年迈的、如花的、苍老的身体,都是冰冷的,但是小林大悟却用自己的肌肤、

温度和用心,把干净、尊严和体面给予他们,那是活着的人通过皮肤的力量所能给予死后的人最后的东西,

小林大悟也从中感受到了肌肤死亡的温度和纹理的变化。

⑥这样的经验,并不是谁都有的。一直到父亲去世,哥哥和父亲生前交好的两个邻居,趁父亲身体还

有温度、还柔软,给他穿好寿衣。想起来,我有时候会嫉妒他们,因为他们在父亲从生到死的时候,感受

到了他皮肤的从温暖到冰冷、从柔软到僵硬的过程,而这一切,在父亲把它们都带走的时候,我却没能去

亲自地、细细地感受。

⑦在这世间,一个人的皮肤,究竟能感受到多少东西,又究竟能留下多少东西?也许没有人会知道,

也许我们在感受的时候,忽略掉了这种感觉,或者从没有意识到这种感觉。

选自2014年4月刊《青年文摘》有删改

13.结合全文概括文章题目“皮肤上的乡愁”有哪些含义。(4分)

14.请你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④自然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

15.选文第⑤自然段从记叙顺序看属于 ;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

是: (5分)

16.根据上下文内容,请你在第①自然段补充完整朋友所说的话,从中可以看出朋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分)

17.作者在文章最后写到父亲离世的故事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你的亲身体会,用细腻的文笔给我们描述你

的肌肤曾真切感受到过最难忘的瞬间。(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17分)

用文学作品激发心灵的正能量

高闰清

(1) 古往今来,文学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人学”,可以揭示人类的生存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价值,

憧憬人类美好的未来。阅读好的文学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思想的洗涤和精神的愉悦。正如

高尔基所言:“文学可以帮助人了解他自己;提高人的信心,激发他追求真理的要求;在灵魂中唤起羞耻、愤怒和英勇,和卑俗作斗争,并想尽办法使人变得高尚有力,使他们能够以神圣的美的精神鼓舞自己的生

活。”在现代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下,倘若静下心来,欣赏一篇好散文,就会享受到惬意之美;朗诵一

首好诗歌,就会领略到意境之深远;阅读一部好小说,可以体会到情节之感人、知识之丰富、思想之深刻。

从阅读中可以获得全面的知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启迪人生,培养自立、合作、勇敢、乐观、进

取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发挥出自己心灵的正能量。

(2) 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充分愉悦个体精神。鲁迅曾说:“由纯文学上言之,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

怡悦。”即阅读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可以让读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丰硕。文学话语具有蕴藉属性,

无论是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本身,还是属于操作层面的文本,都具有多重解读的可能性。优秀的文学作品,

通过细致的描述与动人的讲述,让昔日文学的旧面孔顿时变得和蔼可亲,唤醒人们已然枯萎的内心感受,让

读者沉迷其中,流连忘返,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舒展。其实,享受到精神的愉悦并非难事,阅读任何一部

经典的文学作品,到动情之处,或怦然心动,或潸然泪下;到“山重水复”之处,遇“柳暗花明”之感。

(3)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欲为圣明除

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韩愈,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苟利国家生死

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通过其文学作品中的呐喊和宣言,形象跃然纸

上,无不体现了人性坚强的一面„„其实,诸多文学作品里的人物,都在用自己的一举一动鼓励着读者去

积极适应新环境,增强心灵的力量。

(4)文学作品可以提升心理的平衡感。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做人游刃有余、潇洒自在,当

属“从心所欲不逾矩”者。然而,生活的规范像是一条绳索,时刻在束缚着思想的自由,让心灵不能自由呼

吸,进而失去应有的心理平衡。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文学作品

如一座人生的灯塔,可以照亮人生,拨开心灵的迷雾,引导前行。

(5)在文学作品中,不乏追求个性自由、勇敢冒险、艰苦创业的人物形象,他们身上所蕴含的积极进

取的精神,正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知音,让读者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正如凯瑟琳所说“我爱它(小

说),并不是因为它包装得好,而是因为主人翁比我更像我自己。”深思熟虑后会发现:将自身内在的感觉、

自我意识以及外部评价等加以综合,就可以回答“我是谁”这个最简单而又最复杂的问题,进而找到心理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奉献青春的诗词

下一篇: 写童年小诗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