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多愁善感的诗词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4-06    阅读:

篇一:《十大多情诗人》

2009-12-18 20:49

中国历代诗人之 十大多情才子

诗歌从诞生的第一天起,爱情就是其表达的一项主要内容。较之于散文、小说等,诗歌也最善于抒情。诗人用他们独特的爱情体验和出众的才华,创作出了很多感人至深的爱情名句,千百年来,一直打动着无数的读者。

然而,出众的才华并没有让诗人们的爱情一帆风顺,美满幸福。相反,大多数诗人的爱情总是充满了生离死别,悲欢离合,跌宕起伏处,荡气回肠,总不禁黯然泪下,销魂神伤。也许是诗人风流多情、多愁善感、任情而乏术的天性使然;也许是“患难出诗人”、“文章穷而后工”的艺术规律所致。

这是一个清冷的冬夜。我写下如许文字,聊以慰藉那一颗颗才华横溢、风流多情但却凄凉清冷、孤单寂寞的心灵。纵然如此,他们的名字也会在中国诗歌史上永远地熠熠闪光、璀璨夺目。他们是一个群星闪耀的群体,我仅列出其中的十位代表。需要指出的是,诗词是一家,其中自然也包括词人。疏漏处,敬请谅解。 第十位:潘岳

代表诗句:“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潘岳(247—300)晋朝。长于诗赋,尤善抒情,其悼亡诗情真意切,悲恸感人。由于潘岳的《悼亡诗》是悼念亡妻的,从此以后,“悼亡诗”成为悼念亡妻的专门诗篇,再不是悼亡其他死者的诗篇。开了历代悼亡诗的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 潘岳十二岁时,即与妻子杨氏订婚。婚后,夫妻二人感情甚笃。但不幸的是,在一起生活了二十四年之后,杨氏病亡。这给潘岳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无尽的思念,但也促使他创作出了堪称杰作的《悼亡诗》。《悼亡诗》共有三首,是潘岳的代表作。“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即选自《悼亡诗》(其一)。大约写于杨氏死后一周年。大意是说,看到住宅,自然就想起了亡妻,她的音容笑貌宛在眼前;进入房间,自然忆起共同生活的美好经历,那一历历的生活琐细,永远铭记在诗人的心间。但可恨的是,“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一掊黄土掩风流”。 因为潘岳,悼亡诗不再为他人而写,只为悼念已故的发妻,或者是藏在内心深处永不能忘的香魂而作。

第九位:刘禹锡

代表诗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刘禹锡(772—842)唐朝。为人刚毅正直,不屈不挠,从“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近又来”中可见一斑。所做诗歌,大多豪放俊朗,如:“千寻铁锁沉江底”;有的诗作寄予了深沉的历史感慨,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素有“诗豪”之称,我们很难把他同儿女情长、卿卿我我的爱情诗联系到一起。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写出了被誉为“神品”的《柳枝词》。“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即选自《柳枝词》。全诗为:“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整首诗歌中弥漫着一种浓厚的故地重游、怀念伊人的思绪。也许是在一个春天的早晨,诗人又来到了二十年前与美人分别的小小板桥,那风中摆动的柳条,那桥下潺潺的流水,依然没有改变,一同二十年前一模一样。改变的是诗人的容颜和满头的白发,还有那二十年前分别的美丽女子。她走了,窈窕的身材,轻盈的莲步走过了小小的板桥,走到了桥的另一端,走到了生命中最为深远的角落。从此之后,再无消息,纵然穷极一生,也找不到她的一丝痕迹。她成为了诗人心中永远抹不去的背影,成为了诗人心中永远舞动的柳条。

稍显遗憾的是,禹锡《柳枝词》中的美人不可考证,我们不知道她是谁,也不知道她是否真有其人。这首《柳枝词》是从白居易的《板桥路》中节选改编而来。 第八位:苏曼殊

代表诗句:“禅心一任蛾眉妒,佛说原来怨是亲。”

苏曼殊(1884—1918)近代。本是其父在日本经商时,纳日本下女所生。早谙世态炎凉,十三岁即投入空门,出家为僧,但僧衣芒鞋,也难脱尘缘;虽欲忏尽,而仍藕断丝连。在诗人短暂的一生中,接连与日本女子、歌舞艺伎、秦楼女子,更有西班牙籍教师之女发生感情纠葛。当然,曼殊也与当时大多数的知识分子一样,奔走四方,寻求革命。民国后,袁世凯称帝,愤于时事,佯狂玩世,积病而卒。

曼殊多才艺,诗画俱佳,在近代文学史上风流有名,被柳亚子称为“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其诗作哀艳感人,富有浪漫气息。他写给身为歌舞伎的日本恋人百助的《寄调筝人》,是这类作品的代表作。《寄调筝人》为三首,“禅心一任蛾眉妒,佛说原来怨是亲”选自其中的第一首。佛家倡导禁欲,讲的是四大皆空,但在苏曼殊这里,却是禅心和蛾眉并举,一任相妒,并用“怨亲相等”的佛理来阐释爱情,和“打是亲,骂是爱”的百姓俗语异曲同工。其实,诗人在第一首里想表达的是“雨笠烟蓑归去也”的决绝之情,但谁都知道,越是嘴上说想忘掉,越是心里恋恋不舍。果然,在第三首中,起首一句就是“偷尝天女唇中露”,暴露出诗人真实的性情。再联想到诗人初识百助之时,当即赠诗:“袈裟点点凝樱瓣,半是脂痕半泪痕”,谁又会相信,即使两个人的爱情没有结果,他就会真的忘记了尘缘,斩断了情丝呢?

且不说风流,且不说多情,我们还是好好欣赏这位中国诗歌史上不可多得的“多情诗人,风流神僧”吧!

第七位:元稹

代表诗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779—831)唐朝。与白居易同为倡导“新乐府运动”的诗坛领袖,后世以“元白”并称。

元稹的妻子韦丛,本是官宦子女,二十岁时嫁与元稹。初期,生活虽然艰苦,但夫妻二人相敬相爱。不幸的是,七年后,韦丛去世,给元稹留下了永久的记忆和毕生的遗憾。为悼念亡妻,元稹接连写了《遣悲怀三首》、《六年春遣怀八首》、《离思五首》。元稹的悼亡诗不仅感情真挚,而且艺术水准极高。《唐诗三百首》的编者蘅塘退士在评论《遣悲怀三首》时说“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选自《离思五首》中第四首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则给我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看过了大海,再也不会看其他的河水;看过了巫山,再也不会看其他的云彩;爱过了你,再也不会爱上其他的人,这是爱情中最为深情,最为坚贞的表白!能写出这样的名句,元稹可以说是痴情者的代言人。虽然,我们很多人,包括元稹本人也很难做到这一点,但是我们需要这样的表白,不是吗?且不说能做到与否,如果一段爱情连这样的表白都没有,那还是我们渴望的爱情吗?

元稹,用诗歌发出了爱情中最为坚贞的誓言,虽历千百年,却依然回响在弥漫相思的夜空。

第六位:崔护

代表诗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崔护,唐朝。生卒年不可考,只知道是唐贞元进士。作为一个诗人,崔护在遍地诗人的唐朝并没有特殊的耀眼之处。他的一生很平淡,但平淡中却有千古第一艳遇;他的诗只有一首,但只一首,就让他一跃成为知名诗人。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选自《题都城南庄》。这首诗之所以被后人广为传诵,津津乐道,除了艺术技巧高超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藏在短短的二十八个字背后的那一段艳遇。给诗人水喝的那位姑娘真是善良,也真是多情,第一次看到一个陌生的异性并不害羞地走开,而是含情脉脉地注视不移,也许是青年诗人身上特有的风流才气让她忘了少女的矜持。诗人也很多情,姑娘只是给了你一碗水喝,你也不知道姑娘的姓名,便铭记于心,无法忘记。一年之后,依然再次寻找。谁知天意难料,桃花依旧盛开,似桃花一样的姑娘却杳无可寻,一种深深地怅惘弥漫心间。纵然诗人诗兴大发,提笔在门上写下了感人至深的《题都城南庄》,也终究寻不到那善良美丽的姑娘。

好在,凭着诗人的妙笔,我们寻到了。我们知道,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贞元时期,在长安城外的一处村庄,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小院,有一位善良多情的姑娘。她永远不会老,永远如桃花一样,在春风里含笑。

第五位:苏轼

代表词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1037—1101)北宋,号东坡居士。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大师。苏东坡是宋词中豪放词的代表人物,一向以豪爽通达示人。

然而,在他的心中,也永远有一段不能释怀的感情。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然而不幸的是,王弗二十七岁时便与世长辞(和元稹的妻子韦丛同龄逝世)。丧失爱侣,让苏东坡的心中极为沉痛。他一直无法忘怀。十年后的一个夜里,苏东坡又一次梦见了亡妻。梦醒后,情何以堪!他挥笔写下了传诵千古的悼亡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即是开首第一句。如果是活着分手,纵山遥水阔,世事茫茫,也终有重新晤面的希望;而今是生死永隔,死者对人世茫然无知,而活着的对逝者,不也是茫然吗?恩爱夫妻,撒手永诀,虽转瞬十年,不用刻意思念,也是自然难忘。苍天如此,人又若何?惟有那年年让人伤心断肠的地方,是一弯残月清冷地照在长满短松的山岗! 还有一点让人感慨的是,苏东坡的继室王润之,是王弗的堂妹。

第四位:姜夔

代表词句:“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

姜夔(1155?—1209)南宋,号白石道人。白石的一生是不得志的一生,他终生不第,是一位真正的白衣秀才。他精通音律,多自度曲谱,词风清空峻拔,在南宋词坛独具艺术魅力。

白石青年时期,在合肥与一女子有过一段铭心刻骨的爱情,不知道是什么不得已的缘故,二人虽相爱极深,却匆匆分别,再无聚首之日,终成爱情悲剧。白石实乃多情,数十年间,漂泊江湖,无数次地遥望合肥,也无数次地梦遇佳人。每一次梦醒后的幽叹,每一次思念的折磨,激发了白石的才情,从而写下了一系列沉痛至深的怀人词。“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即选自其中的一首,词牌为《鹧鸪天》,在词牌下特注释“元夕有所梦”。这句词貌似悔种前缘,实为更有力地表现这种相思的深挚和它对心灵的长期痛苦折磨。白石的怀人词始终贯穿着一种沉痛之情,并经诗人独特地艺术表现,有着一种清冷幽艳的特色,让人不堪其苦。如“东风冷,香远茜裙归”、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合肥,成为了白石一生的凝望;住在肥水岸边的那位女子,也成为了白石一生的梦萦。他用自己一段刻骨铭心的情伤,写出了怀念合肥女子之系列词,生成了南宋词中的一段奇情异彩。但这在白石与合肥女子,却是始料所不及

的。 第三位:陆游 代表诗句:“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陆游(1125—1210)南宋,号放翁。宋代大诗人。在大诗人的身上,有一段终身含恨的婚姻悲剧。

陆游二十岁时与表妹唐婉结婚,婚后伉俪相得,但是陆游的母亲极不喜欢这位本是娘家侄女的儿媳,孝顺的陆游被迫在结婚三年后与唐婉离婚,二人亦各自嫁娶。数年后,陆游到沈园游玩,巧遇唐婉夫妇,看到曾经恩爱的妻子如今嫁给了别人,将温柔给了别人,陆游的心中满是怅惘,后悔莫及,当即在墙壁上题词一阕《钗头凤》,表达了不尽的后悔之情。唐婉也不胜伤感,从此郁郁寡欢,不久抱恨而死,香消玉殒。这更加重了陆游心灵的创伤,悲悼之情始终郁积于怀。又过了四十四年,陆游再次来到沈园,这里柳树已老,满眼物是人非,惟有那桥下的流水,依然如四十年前碧绿,它曾经照映了唐婉轻盈的身姿,婉转如在眼前。虽然已是75岁的高龄,但想起唐婉,陆游禁不住老泪纵横,几十年的悲情,喷薄而发,写下了《沈园二首》。“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即选自其二,说的正是此意。唐婉是陆游一生的哀伤,陆游用尽了一生的时间来深深地表达悔意。即使香消玉殒,生死相隔,他也一生都深深地爱着唐婉。陆游于84岁即临终前一年,依然写诗悼念唐婉,其诗云:“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陆游用他的深情、他的诗,告诉世人:原来,爱你一辈子,是真的,不是传说! 第二位:徐志摩

代表诗句:“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徐志摩(1897—1931)现代。新诗的代表作家。志摩的诗以《再别康桥》为代表,“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即选自《再别康桥》,整首诗音律优美,富有节奏,追求意境,把抽象的抒情融入了具体的环境描写,十分形象,形成了轻灵飘逸,深情蕴藉的个人风格。志摩凭着天资禀赋,将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与新诗的现代技巧有机融合,可以说取得了新诗发展百年来的最高成就。

和他的诗一起被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和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三位女性的情感纠葛。三位女性中张幼仪将自己的一生都倾注于志摩,但志摩独独有负于她,为了追求林徽因,志摩竟忍心抛怀有身孕的张幼仪于异国他乡。林徽因最有才情,对志摩的感情却捉摸不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对于志摩的才华,她绝对是喜欢的。相识之初,林徽因还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而志摩已有家室。也不只是为什么,林徽因突然一个转身,嫁给了后来成为新中国有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陆小曼和志摩相识于北京的上流社会的交际场,并且是志摩好友的妻子,但这时,多情的诗人已经什么都顾不得了,他们疯狂地相爱,疯狂地结合。可惜婚后的生活并不美满,为生计,志摩经常四处奔波,终逝于飞机失事中。志摩是一个至性至情的人,是一个看重内心感觉的人,是一个爱情纯粹的人。在他的眼里,爱情无关年龄、无关婚否、无关家庭地位、无关他人评议、无关社会礼教!这一点,有多少人可望不可企及!有多少人言说时信誓旦旦,实践时逃之夭夭!

在当前物质世界日益发达,人的精神世界日益空虚的年代,志摩的“于茫茫人海中,寻找唯一灵魂之伴侣”的爱情宣言对我们有着深刻的警示。

第一位:李商隐

篇二:《浅论古诗词中的“愁”111》

河南省广播电视大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浅论古诗词中的“愁”

多愁善感的诗词

作者:刘攀

学校:濮阳广播电视大学

学号:

指导老师:任百丽 职称:副教授

答辩日期: 年 月 日

浅论古诗词中的“愁”

刘攀

2014年5月

摘要:在中国古诗词中,有许多反映离愁别绪的文学作品,古代的文人墨客们似乎有无穷无尽的咏愁叹怨之情。这些文坛前辈们或以实物喻愁,或借愁绪凭空发愁,他们运用比喻、拟人、夸张、象征等写作手法,写出了愁之深,写出了愁之长。文人墨客们之所以多愁善感,笔者认为究其原因无非有三,或因个人情绪使然,或因自然环境影响,或受社会背景所致。笔者在本文中分析了各位文人愁绪的不同表达方式,并结合具体诗词句子分析了愁绪产生的具体原因,最后部分提出了这些文学作品对现代文学的借鉴意义,并指出了继承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关键词:唐诗 宋词 愁绪 个人情愫 自然环境 社会背景

在中国古诗词中, “愁”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表达方式。不知是古代文人大都多愁善感, 还是多愁善感之人才进行文学创作,中国古诗词中反映离愁别绪的文学作品多如繁星。从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 出自北门, 忧心殷殷(《邶风·北门》),再到南北朝时期的:自挂东南枝(《孔雀东南飞》),再到愁情几乎成泛滥之势的唐诗宋词元曲,最后到近现代诗歌,反映愁绪之情的文学作品可信手拈来。由此可见, 文人墨客咏愁叹怨之情由来已久。“愁”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绪,要将其表达出来、表达清楚实属不易,因为它不能感知:既看不见又摸不着,既听不到又闻不了;既没有具体形状,又没有相应重量;既没

有颜色,又没有味道。但在古诗词中,先前的文人们用心可谓独具,其表达可谓妙笔生花,古代文人墨客或通过“水”、船”、“月”等实物喻愁,或通过自己的愁绪凭空表达愁绪之情,运用比喻、拟人、夸张、象征等写作手法,写出了愁之深,写出了愁之长,把“愁”进行了具体化、形象化,使读者更能够直观的理解所要表达的愁绪,给后世留下了许多形容“愁”的名句。

一.古诗词愁绪的表现形式

(一)以实物寓愁

“水”“月”、“雨”、“船”等实物在反映离愁别绪的文学作品中可以稳居前列,似乎中国古人都有看水兴叹、驭船载愁、望月思愁得习惯。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即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它形象地将愁进行了量化,使读者仿佛看到了像江水一样连绵不绝、无穷无尽的愁思。此处的水可以是江水,也可以是泪水,还可以是酒水。以水喻愁的还有很多,如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秦观的《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范仲淹的“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等名句。

以月喻愁的,莫过于大家耳熟能详的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通篇虽无一个愁字,但是大家读过这首诗之后,仿佛看到了一个惆怅的诗人,举着酒杯,时而望着明月,时而低头沉思,而作者低头沉思的对象正是自己魂牵梦绕的故乡,思念故乡而不得归,作者怎能不愁。正所谓“千里明月寄相思”,此处相思之对象是故乡也好,是情人也罢,所有相思之意仿佛只能寄托于明月,希望明月代为传达给故乡的亲人,传达给自己的情人,以表明自己的思念之情。

以雨喻愁的,如李清照《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黄昏十分,阴云不开,伴随着沥沥拉拉的小雨,听着点点的雨滴落在树叶上的声音,诗人感到了无比的单调乏味,看着身边空无一人,随之而来的是无尽的孤独之感,此时诗人的愁绪便应运而生,黄昏时分的凄风苦雨为诗人的生命悲凉提供了广阔的抒情空间,诗人借助对周围景物的描写,将自己内心的愁绪表达的淋漓尽致。

以船喻愁的,最为著名的要说李清照《武陵春》中:“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船也能载愁,我们不得不叹服古人想象力之丰富。

李清照的创新,在于“愁”不仅可以舟载船装,而且它本身可以因人而异,具有不同的重量,以致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另外,还有以其他实物喻愁的,如在贺铸《青玉案》中:“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词人便将愁化作了烟草、化作了柳絮、化作了时下的梅雨。

(二)以愁绪凭空发愁

李清照《一剪梅》中“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两句化虚为实,语意新奇,是描摹愁思的绝妙好辞。“愁”、怨”、“恨”之类,原是一种抽象的情意,看不见,摸不着,以实写虚是古人常用一种方法,此种写法更能形象表现主观的情感,为增其可感性,词人通常采用夸张性的比喻,目的无非是渲染情绪。但细细品味李清照的词,此处的作者真是愁吗,笔者不以为然,大家可以仔细看看上面得词,其中描述的愁是“闲愁”,闲出来的愁能是愁吗,答案是否定的。既然不是愁还强说愁,着实有点无病呻吟之意。 把无病呻吟式样的愁写的淋漓尽致的是辛弃疾《丑奴儿》一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诗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首词作者通过描写人生的不同阶段对愁的不同理解,形象的说出了愁的真正内涵:少年时期,无忧无虑,为了哗众取宠也好,为了诗词创作也罢,原本没有愁思却强说愁。而到了中老年,到了真正懂得愁滋味的时候,让他说愁他也不说了,为什么?因为此时的人已懂得了隐忍,懂得了含蓄,懂得了默默承受。

闲愁词不同于“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诗歌,而“只有那些既有优越的生活条件,又不乏伤生忧世之心的词人,才可能撇开现实的纷华喧嚣,把感情的触角伸到心理意识的深处,使人类心灵中常存永在的一份悲哀得以表现出来。因为这种愁绪是以人生的缺憾为基础,它与现实的联系更为渺茫潜隐,在人性心理结构中属于更深的层次”。纵观古代诗词作者,擅写闲愁一般处于太平盛世,或身居要职,或生活比较安逸。总之一句话:只有拥有富贵优越的生活才能写出闲愁的情绪,如果生活负担超级重,天天为生计担心,抑或天天忧国忧民,这样的词只能是真愁。

二.古诗词中愁绪产生的原因。

(一)诗词作者的个人情绪所致

相思之愁,最著名的写相思恋情的“愁”词,就是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首词还被后人改编成了歌曲,使其在此后也成为经典。再如晏殊《蝶恋花》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原本是为了表达情人之间的相思之意,意思是想人想的都瘦了,连衣服也显得宽松了,后来这句词被现代学子引用为学习的一种境界,意思是对学习也应该有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样一种态度,宁可多掉几斤肉,也要有个好成绩。

思乡之愁,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清秋时节,花落水流,皓月当空,让远在他乡的游子惦念自己的故乡。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自己的故乡在哪里啊,望着江上的渺渺波烟,作者陷入了无限的愁绪之中。柳咏的“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为了不让自己思乡的愁绪迸发,作者竟连等高望远的活动都不做了,以防登高之时看到远处,使其联想,诱发思乡之愁情。

离别之愁,欧阳修《踏莎行》中“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一句,反映了人虽离, 但情不断, 愁越深, 诗人之情让读者也吁唏不已。白居易“汴水流, 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思悠悠, 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思恋之情让人日夜难眠, 靠着楼边思念那远处的情人, 好似那悠悠的流水, 好像永远没有尽头, 这幅画面完全被深深的相思之愁所渲染。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借劝酒之举动表达了作者对送别之人深厚的友情:就送到这里吧,往前走就出关了,出关之前让我来再给你斟这最后一杯酒,往西出了阳关恐怕就没有故人给你接风洗尘了。这首诗采取叙述的方法,全句全是写实,看似平淡无华,但细细读来却能由衷的感受到两位深交已久的朋友,在离别之前那种依依惜别之情。

(二)诗词创作时的自然环境所致

由季节引起的愁绪,秋天是一个令人伤感的季节,天气转凉,秋风萧瑟,草木枯黄,万物肃杀,有一种悲凉的气氛,所以中国古典诗词中就产生一种特殊的情感———悲秋情怀,诗人常借满目苍凉的秋色悲叹英雄迟暮、人生苦短,抒离别之苦、思乡之情。 曹丕《燕歌行》中“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诗人感到了雄伟的大自然对渺小的人类的压迫,强大的压迫感使得作者恍有人生迟暮的感觉,从而感叹生命在大自然面前的

篇三:《诗词鉴赏》

❶诗歌分类

体裁――――古体诗、近体诗(绝句、律诗)

题材内容――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咏史诗、咏怀诗

表达方式――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

每句字数――五言诗、七言诗、杂言诗

写作风格――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李清照、柳永……) ❷常用鉴赏术语

表达方式――抒情、描写(人、物、景)、叙述、议论

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借代、对比、对偶、拟人、用典、化用、铺陈 表现手法――比喻、起兴、对比、讽刺、正衬、反衬、象征、想象、联想、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古今对比、以动衬静、动静相衬、以乐写哀、由远及近、远近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相生、主客转换、重章叠句、名词叠用、先景后情、先情后景、移步换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绘景角度――天地、远近、声色、动静、冷暖、景人、仰俯、里外

❸常考意境(主旨)

秋思、思乡、征人思归、思家人、思友人、思情人、离别、生命逝去

不得重用、报国无门、仕途失意、不遇之感、知音难觅、幽思之情

历史兴亡、国运衰亡、借古讽今、讽喻朝政、揭露官治、人民疾苦

向往高洁、脱离尘世、厌恶官场、隐逸之志、田园生活、闲情逸趣

追慕古贤、渴望建功、立志报国、人生得意、深厚友情、甜蜜爱情

感悟生命、人生哲理、自然美景、赞叹盛世、点评历史、充满禅意

壮美(豪放雄浑阔大、高山大河大战场、激人向上)、优美(小桥流水春花秋月、一人一景一时、玲珑婉约凄恻)

意境之大小――国家大于个人;悲壮大于悲惨

❹诗歌的表现手法鉴赏

●直接抒情

即不借外物、掩饰,直陈自己的喜怒哀乐。

●间接抒情多愁善感的诗词

即通过写景、叙事、描绘人物举动来表达情感,披露心迹。

●借景抒情

古代诗词中,有些景物被诗人们赋予了一定的人文象征意义,如柳象征离别,梅象征高洁,月象征团聚,雁象征音信等等。诗人们在描绘这些景物的同时,往往也寄寓了某种情怀。

●融情于景

即诗人提笔之际内心已有既定的情感活动,将情感含蓄于笔下的景物之中,让读者去感受、体会。

●因情造景

诗中的幻境、梦境是典型的因情造境。如果诗人所描写的景物不是处于一时一地或并非写诗时所闻见,而诗人为了抒情的需要却将它们集聚到一首诗中进行描绘,可称之为“因情造景”。

●虚实相生

●托物言志

借物喻人,借物(事)喻()理,是咏物诗的重要手法。

●借古讽今、怀古伤情

●比喻多愁善感的诗词

●夸张

夸张是指夸大或缩小事物原有的形态、规模、程度,以增强诗歌的主观感情色彩。(李白常用夸张)

●象征

象征是指通过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近似的思想情感。多愁善感的诗词

●用典

运用典故来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对比多愁善感的诗词

对比就是使对比的双方的特征更加鲜明,如黑与白的对比,生与死的对比,对与错的对比,动与静的对比,通过鲜明的对比来强调、揭示某一种现象,阐释某一个道理。

●反衬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蝉噪”衬“林静”,以“鸟鸣”衬“山幽”。与对比相比,不难看出反衬是以相反的一方写另一方,“牺牲”相反的一方来突出另一方,如以动写静、以乐写悲、以黑写白等;对比却不具备这样的特质,对比双方不存在谁为谁服务的问题,而是双方都为某一个目标服务。

●正衬(烘托)

是绿叶对牡丹的衬托,是云彩对明月的烘托。如《山园小梅》的颈联“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在这里是虚拟“霜禽”和“粉蝶”对梅的喜爱,烘托自己对梅花的喜爱。正衬与反衬的性质一样,只是正衬的陪衬者与被衬者取

同一“立场”,反衬的陪衬者与被衬者取相反“立场”。

●化用

诗词的诗句是由前人的诗句变化而来。如王实甫《牡丹亭·长亭送别》中的句子“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就是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借代

较普遍的技巧。

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帆”代“船”;“朱门”是朱红色的大门,这里代指权贵豪门之家;“丝竹”,“丝”本指琴瑟一类的弦乐器,“竹”本批箫笛一类的管乐器,这里“丝竹”一起代指音乐。

●通感

一种特殊的比喻。

“通感”就是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白居易《琵琶行》)用触觉“冰泉冷涩”写听觉琴声低沉(“弦凝绝”),传达出琴声的幽愁暗恨。再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清淡、时断时续。 ●互文

一种特殊的省字法,使诗句更精练。

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实际是说“秦汉时明月秦汉时关”,即古时的明月,古时的关;“秦”字后省去了“汉”,“汉”字前省去了“秦”,不仅

语言精练,而且给读者一种时空阔大之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实际上是说“迢迢皎皎牵牛星,皎皎迢迢河汉女”。“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辞》),实际上说“雄兔脚扑朔眼迷离,雌兔眼迷离脚扑朔”,所以两兔在地上跑时很难分辨出谁雄谁雌。

❺诗歌的意象鉴赏

▲ 雨

愁思,是古典诗歌中雨意象的主要含义。这主要是因为绵绵雨丝常常能引起诗人的情感共鸣,便常用这一意象来写心中的不尽愁思。借助具体雨意象与抽象的心理活动建立起了一种特殊的联系,传达出了诗人的或离别之绪、或思念之情、或厌倦之心、或悔恨之意、或国破家亡之痛。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秦地故人成远梦,楚天凉雨在孤舟”(李端《宿淮浦忆司空文明》) 但有时,雨意象也传达出一种温润与暖意。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园,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但总的说,雨意象以表达愁思为主。

▲ 水

雨意象传达的主要是愁思,水意象传达的主要是被阻隔的无奈。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相距并不遥远,但因不可逾越的水的阻隔,只能留下地老天荒般的大遗恨。

篇四:《古诗锦瑟的诗意_锦瑟翻译赏析_作者李商隐》

<锦瑟>作者为唐代文学家李商隐。其全文诗词如下: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古诗锦瑟的诗意_锦瑟翻译赏析_作者李商隐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前言]
<锦瑟>是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诗题“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实是借瑟以隐题的一首无题诗。
<锦瑟>是李商隐极负盛名的一首诗,也是最难索解的一首诗。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本诗属于一首晚年回忆之作,虽然有些朦胧,却历来为人传诵。
诗人一生经历,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注释]
(1)锦瑟:装饰华美的瑟。瑟:拨弦乐器,通常二十五弦。
(2)无端:犹何故。怨怪之词。
(3)五十弦:这里是托古之词。作者的原意,当也是说锦瑟本应是二十五弦。
(4)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
(5)望帝春心托杜鹃:<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子鹃即杜鹃,又名子规。
(6)珠有泪:<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
(7)蓝田:<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
[翻译]
锦瑟呀,你为何竟有五十条弦?每弦每节,都令人怀思黄金华年。我心如庄子,为蝴蝶晓梦而迷惘;又如望帝化杜鹃,寄托春心哀怨。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却漫不经心,早已惘然。读者尽管难以明了<锦瑟>诗的思想内容,但那可供神游的诗境,却很容易在脑子里浮现。
[赏析]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也有人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为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此外还有影射政治、自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而言,以“悼亡”和“自伤”说者为多。
诗人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田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无端,无缘无故,生来就如此。乐器,琴有三弦、五弦;筝有13弦;而“瑟”却有五十弦。用这么多弦,来抒发繁复之情感,该是多么哀伤。古有泰帝与素女之典故,已是哀伤至极了。诗人以这个典故作为喻象,暗示自喻诗人与众不同,别人只三弦、五弦,而诗人之瑟却有五十弦之多。真是得天独厚之天才。暗示他天赋极高,多愁善感,锐敏幽微。比兴用得多么高妙。下一句,一弦一柱,追忆青春恋爱的年华。首联总起,引领下文,以下都是追忆美好的青春。但又美景不长,令人失落惆怅。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此联二句,写的是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大抵前面文情已然达到小小一顿之处,似结非结,含意待申。在此下面,点笔落墨,好像重新再“起”似的。其笔势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断丝连,或者推笔宕开,或者明缓暗紧,手法可以不尽相同,而神理脉络,是有转折而又始终贯注的。当此之际,诗人就写出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一名句来。
颈联前一句把几个典故揉合在一起,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一笔而能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实不多见。
后一句的蓝田沧海,也并非空穴来风。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里用来比喻的八个字,简直和此诗颈联下句的七个字一模一样,足见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来古籍失传,竟难重觅出处。引戴语作解说,是否贴切,亦难断言。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诗中此句,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诗人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功力。
对于诗人 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身后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此联和上联共用了四个典故,呈现了不同的意境和情绪。庄生梦蝶,是人生的恍惚和迷惘;望帝春心,包含苦苦追寻的执著;沧海鲛泪,具有一种阔大的寂寥;蓝田日暖,传达了温暖而朦胧的欢乐。诗人从典故中提取的意象是那样的神奇、空灵,他的心灵向读者缓缓开启,华年的美好,生命的感触等皆融于其中,却只可意会不可言说。
尾联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笔势未尝闪遁。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惘了。对于一般普通人,往往是人到老年,追思以往:深憾青春易逝,功业无成,光阴虚度,碌碌无为而悔恨无穷。但天资聪敏的诗人,则事在当初,就早已先知先觉到了,却无可奈何,无限之惘然若失。这就是诗人李商隐,借锦瑟而自况了。[4]
李商隐一生经历坎坷,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他的一首送别诗中说:“庾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弦危中妇瑟,甲冷想夫筝!”(<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则筝瑟为曲,常系乎生死哀怨之深情苦意,可想而知。如谓锦瑟之诗中有生离死别之恨,恐怕也不能说是全出臆断。

  • ·多愁善感诗词(2016-05-18)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