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杨柳枝词刘禹锡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4-07    阅读:

篇一:《刘禹锡《杨柳枝词(其一)》高考诗歌鉴赏》

刘禹锡《杨柳枝词(其一)》鉴赏

古诗鉴赏

0127 1944

杨柳枝词(其一)

刘禹锡

塞北梅花羌笛吹, 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 听唱新翻《杨柳枝》。

刘禹锡的乐府小章《杨柳枝词》,一共有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可说是这组诗的序曲,鲜明地表现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革新精神。

首句“梅花”,指汉乐府横吹曲中的《梅花落》曲,用笛子吹奏(羌笛是笛的一种),其曲调流行后世,南朝以至唐代文人鲍照、吴均、徐陵、卢照

的乐曲。

“攀援桂枝兮聊淹留”之句,所以刘禹锡诗中以桂树指代

《招隐士》篇。《招隐士》虽然篇章短小,但情辞悱恻动

南齐谢朓与王融、唐崔国辅均有歌词,即从此两句衍化出

是淮南小山的歌词。《梅花落》曲原出塞北,歌咏梅花,

方,所以刘禹锡拿它们来与《杨柳枝词》相比。

五月落梅花。”(《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落梅花”即指奏《梅花落》曲。王维诗云:“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送别》)即化用《招隐士》句意。这都可以说明这两个作品在唐代的影响。

刘禹锡固然也重视这两个作品的历史地位和长远影响,但他本着文学必须创新的原则,向时人提出:“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指出《梅

花落》、《招隐士》这两个作品毕竟是前朝之曲,不要再奏了,现在还是听我改旧翻新的《杨柳枝词》吧。《折杨柳》原来也是乐府旧曲。乐府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曲,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歌辞》、《折杨柳枝词》,相和歌辞中有《折杨柳行》,清商曲辞中有《月节折杨柳歌》,其歌辞大抵是汉魏六朝的作品,都用五言古体来抒写。唐代不少文人所作《杨柳枝词》,从白居易、刘禹锡以至晚唐的李商隐、温庭筠、薛能等的许多作品,却都用七言近体的七绝形式来写作,虽然内容仍咏杨柳或与杨柳有关的事物,在形式上确是翻新了。唐人常用绝句配乐演唱,七绝尤多。《乐府诗集》都编入近代曲辞,表明它们是隋唐时代的新曲调。

刘禹锡晚年与白居易唱和酬答,白居易有《杨柳枝》组诗八首,其第一首云:“《六么》《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刘禹锡的《杨柳枝》组诗九首,就是与白居易唱和之作,因此首篇“塞北梅花”一章,在构思、造语上都非常接近。比较起来,刘的“请君莫奏”二句比白的“古歌旧曲”二句,语言更为精警动人,因而赢得更多读者的喜爱。这两句诗,不仅概括了诗人的创作精神,而且那些致力于推陈出新的人们,也都可以借用它们来抒发自己的胸怀,因此可说含蕴丰富,饶有启发意义。

本篇上下两联都接近对偶,每联意思都对称,词语则是大部分对称,于大体整齐匀称中显出流动自然之美。

(王运熙 施绍文)

篇二:《杨柳枝词》

杨柳枝词(其一)杨柳枝词刘禹锡

刘禹锡

塞北梅花羌笛吹,

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杨柳枝词刘禹锡

听唱新翻《杨柳枝》。

刘禹锡诗鉴赏

刘禹锡的乐府小章《杨柳枝词》,一共有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可以说是这组诗的序曲,鲜明地表现了诗人在诗歌创作上的革新精神。

首句“梅花”,指汉乐府横吹曲中的《梅花落》曲, 用笛子吹奏(羌笛是笛的一种),其曲调流传后世,南朝以至唐代文人鲍照、吴均、徐陵、卢照邻、沈佺期等都有《梅花落》歌词,内容都与梅花有关。

(见《乐府诗集》卷二四)这句意思说,起源于塞北的《梅花落》是用笛子吹奏的乐曲。

次句讲的是《楚辞》中的《招隐士》篇。相传西汉淮南王刘安门客小山之徒作《招隐士》篇来表现对屈原的哀悼。《招隐士》首句云,“桂树丛生兮山之幽”,下文又两处有“攀援桂枝兮聊淹留”之句,所以刘禹锡诗中以桂树指代《招隐士》篇。《招隐士》虽然篇章短小,但情辞凄婉动人,为后代所传诵。篇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两句尤为后世文人所赏爱,乐府杂曲歌辞有《王孙游》曲,南齐谢朓与王融、唐崔国辅均有歌词,即从此两句衍化出来。

(见《乐府诗集》卷七四)次句意思是说,《招隐士》是淮南小山的歌词。《梅花落》曲原出塞北,歌咏梅花;《招隐士》出自淮南王门下,屡屡咏及桂树。它们与《杨柳枝词》(咏柳)都以树木为歌咏对象,在内容上有相通的地方,所以刘禹锡拿它们来与《杨柳枝词》相比。

《梅花落》、《招隐士》虽是产生于西汉的作品,但长久传于后世,到唐朝仍为人们所吟唱传诵。唐代文士不但写《梅花落》、《王孙游》乐府古题诗,而且在其他篇什中也常咏及这两个作品。如李白诗云:

“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落梅花”即指奏《梅花落》曲。王维诗云:“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送

别》)即化用《招隐士》句意。这都可以说明这两个作品在唐代的影响。

锡固然也重视这两个作品的传统地位和深远

影响,但他本着诗歌必须创新的原则,向时人提出:

“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指出《梅花落》、《招隐士》这两个作品毕竟是前朝之曲,不要再奏了,现在还是听我改旧翻新的《杨柳枝词》吧。

《折杨柳》原来也是乐府旧曲。乐府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曲,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歌辞》、《折杨柳枝词》,相和歌辞中有《折杨柳行》,清商曲辞中有《月节折杨柳歌》,其歌辞大概是汉魏六朝的作品,都用五言古体来抒写。唐代不少文人所作《杨柳枝词》,从白居易、刘禹锡以至晚唐的李商隐、温庭筠、薛能等的许多作品,却都用七言近体的七绝形式来写作,虽然内容仍咏杨柳或与杨柳有关的事物,在形式上的确是翻新了。唐人常用绝句配乐演唱,七绝尤多。《乐府诗集》都编入近代曲辞,表明它们是隋唐时代的新曲调。

刘禹锡晚年与白居易唱和酬答,白居易有《杨柳枝》组诗八首,其第一首云:“《六么》《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刘禹锡的《杨柳枝》组诗九首,就是与白居易唱和之作,因此首篇“塞北梅花”一章,在构思、造语上都非常接近。比较起来,刘的“请君莫奏”二句比白的“古歌旧曲”二句,语言更为精警凝炼,因而赢得更多读者的喜爱。这两句诗,不仅概括了诗人的创作精神,而且那些致力于推陈出新的人们,也都可以借用它们来抒发自己的怀抱,故而可说含蕴丰富,富有启发意义。

本篇上下两联都接近对偶,每联意思都对称,词语则是大部分对称,于大体整齐匀称中显出流动自然之美。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南陌东城春早时,相逢何处不依依。

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

凤阙轻遮翡翠帏,龙池遥望麹尘丝。

御沟春水相辉映,狂杀长安年少儿。

金谷园中莺乱飞,铜驼陌上好风吹。

城中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花萼楼前初种时,美人楼上斗腰肢。

如今抛掷长街里,露叶如啼欲向谁。

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枝杨柳不胜春。

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御陌青门拂地垂,千条金缕万条丝。

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轻盈袅娜占年华,舞榭妆楼处处遮。

春尽絮花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

注释

而《杨柳枝词》九首则皆咏杨柳,题材统一;又皆以杨柳拟人或象征,咏物抒情、言理,手法亦一致。杨柳乃北方风物,诗中明言长安及洛阳金谷园、铜驼陌、炀帝行宫等,可推知是晚年在东西二京时期所作。第一首表明刘禹锡一贯持有的发展创新观念。第二首言大千世界万象纷纭,各具其理又相互依存。第三首写长安少年春游,杨柳为之增色助兴。第四首写洛阳名士雅集,杨柳长助风情。第五首以杨柳依人而易衰,喻人之依附富贵,不求自立,终难长久。第六首以杨柳见证隋之兴亡,言世事无常之意。第七首以杨柳见证汉之兴亡。第八首言杨柳最知人间别离之事。第九首借杨花柳絮喻漂泊之感。

由于长期的贬谪生活,刘禹锡有机会接触到湘沅巴蜀的民歌民谣。《旧唐书》本传云"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蛮俗好巫,每淫辞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在唐代,如此认真地学习民歌并取得卓越成绩的,刘禹锡首屈一指。

刘禹锡直接运用民歌曲调创作的新诗,基本保持了纯正的民歌风味,又提高了民歌的艺术水平,既有较丰富的思想内涵,又谐音合律便于传唱,使雅俗互补,相得益彰。这正是刘禹锡在《竹枝词》小引中标树过的效法屈原的创作目标。

(1)《长恨歌》以“长恨”命题,你怎样理解诗篇的结句“此恨绵绵无绝期”? 答:恨,就是遗憾,遗恨。诗中的最后一节,在铺写了李、杨二人生死隔离,思而不能相见,爱而不能复聚的情况以后,于是诗人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样两句情深意长的诗句,结束了全篇。在诗人看来,一对彼此刻骨思念的情人,遭遇到这样的不幸,正是一个令人哀怜的悲剧,这对于这对情侣来说,以至对于后人来说,都只能为之遗恨千古,悲叹莫置。

(2)《长恨歌》在叙事中插入多处景物描写,移情入景,情景交融,试作具体分析。

答:举例: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

篇三:《杨柳枝词 唐 白居易》

杨柳枝词 唐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水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勤政楼西老柳 唐 白居易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开元一枝柳,长庆②二年春。

注:①白居易于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仁后寓居洛阳,后为避朋党倾轧,自请外放。②长庆:唐穆宗年号,公元822年,距开元时期已近百年。

(1)请简要分析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不同?(4分)

(2)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杨柳枝词刘禹锡

杨柳枝词

刘禹锡

迎得春光先到来,浅黄轻绿映楼台。

只缘袅娜多情思,便被春风长倩猜。

赏析:

看着春天的美好时光最先到达这里,

(这里)已经是楼台亭阁掩映在了一片浅黄和淡绿颜色中了。

(为什么这里会最先受到春天的眷顾呢?)杨柳枝词刘禹锡

因为这里的风景宜人,杨柳阿娜多姿,就像多情的少女一样,所以被春风最

先发现,不停的眷恋爱抚了。

作者先写景色,然后以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了春天美景产生的原因。整首诗

表现了诗人一种心情舒畅的氛围,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早春图。

参考答案:

14.(1) 前者表现对柳的痛惜和人才埋没的感慨i(1分)通过描写柳的丰姿可

爱和无入可属(无人赏识)尽显凄凉之情。(1分) 后者表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自然变化和人世沧桑的感慨。(1分)诗人以牵马临风立于老树之旁的凄清图景表现了这一情感。(1分)

(2) 不同:前者主要是咏物抒怀,通过写柳的繁茂、生机横溢、轻盈袅娜等特点。以物喻人,表达了无人赏识、对人才不重视的感伤之情。(2分)后者主要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半朽老柳历经沧桑之态表现感伤之情。(2分) 出 塞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海湖连绵不断的大片乌云

遮暗了终年积雪的祁连山

远远眺望只看见孤独的城池

那正是春风都吹不到的玉门关

在黄沙莽莽的疆场上,

将士们身经百战磨穿了铁甲衣裳衫

但是不彻底消灭入侵的边贼

他们将誓死不把家园回还

篇四:《杨柳枝词翻译赏析_作者刘禹锡》

<杨柳枝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其诗词全文如下:
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株残柳不胜春。
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译文]
<杨柳枝词>也称<杨柳枝>,乐府“近代曲辞”,旧名<折杨柳>或<折柳枝>。杨柳枝词翻译赏析_作者刘禹锡。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鉴赏]
总之,这首七言绝句,诗人采用了一句一转,移步换形,更好地展示了隋宫的衰败景象,也抒发了自己的一腔愁绪。同时,诗人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下一篇: 描写杏花的诗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