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题李凝幽居赏析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4-11    阅读:

篇一:《题李凝幽居鉴赏》

寻找《题李凝幽居》中隐藏的故事

题李凝幽居

作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翻阅了很多资料,都说这篇《题李凝幽居》是作者寻李凝不遇所作,但是我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后,觉得并非如此。文章应分为5部分“去——敲——谈——离——想”这几部分在文中都能找到根据。

首先,“去”文中简单的介绍了李凝居住住所的清幽的环境,用了一个“少”字说明说明人少,用了“草径”一词,说明李凝居所所在之地的偏僻。“荒原”在这里也不仅仅是环境描写,也为下文的声音传播的更远提供了条件。文中前两句直接淡淡两笔,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分。同时也为下文“敲”字埋下伏笔。

其次,“敲”,在写敲之前,作者先设定了事件发生的时间“鸟宿”说明此时天色已入深夜,因为“宿”在汉语里是“住,过夜,夜里睡觉”的意思,这就表明此时夜已深,这句话也为下文的“敲”字提供了一个有更好的表达效果的空间,只有在夜深人静,空旷无遮的环境下“敲”字才能更好地发挥哪种“虫鸣林愈幽静,鸟鸣山更幽”的效果。文章最妙的一句就体现在“僧敲月下门”这一句,因为这一句里隐藏了本文作者深夜在此的目的。寂静的夜晚,忽然想起了清脆的敲门声,那按照人之常情,“半夜敲门——问声谁?”“我”这是一次对答,也是本诗我们能听到的唯一一次对答,对答之后又什么事发生了呢?据资料介绍,作者并没有找到李凝,也就是说作者此行的目的并未达到,那后文的记叙是怎么回事呢?

第三,“谈”作者敲门之后发生了什么呢?据资料介绍,作者并没有找到李凝,也就是说作者此行目的没有达到,那我们来分析一下,作者深夜来此原因无非有两个:一个是深夜专程来此;另一个是如约前来。如果是前一个,作者所居距离李凝的居所不近,是什么让作者深夜来访却并没有提前告知呢?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如约前来,主人却不在,我想写的就不会是《题李凝幽居》了,而是《寻隐者不遇》另外本诗的最后也说道,“幽期不负言“既然人不在?和谁预定的归期?因此我想李凝是在的吧,那如果在,深夜入内,谈的是什么?这就要联系诗的最后了,“幽期不负言”说明两人在屋里聊的是何时如何归隐吧,至于其中的原因心情也只有当事人能知道了。

第四,“离”作者在离开时写了如梦如幻的景色,作者用了一个桥把幽居和原野的景色分开,其实不仅仅是景色的分开,景即人心,作者从幽居离开后和去的心情应该是不一样了有了分别,归根到底应该是“幽期”有望,因此作者才会觉得现在的景色有点梦幻,不真实,就像作者现在的心情一样梦幻不真实,也许作者也觉得不可思议居然做出了隐居的决定,也许是李凝终于同意和他一起隐居了总之指作者想不到的却期盼很久的事情。

第五,“想”这两句很好的表达了作者的思想,通过和李凝的谈话,达成了作者的愿望——隐居,作者在最后也就直接写出了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本诗在看似简单的记叙中,很好的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并且前后照应,心情和景物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歌以抒情,诗以永志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所以诗歌是精神的载体,是思想的体

现。

篇二:《《题李凝幽居》赏析》

大马庄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课题 《题李凝幽居》 《赤壁》

学习目标:1、背诵、默写 2、理解诗人的感情 3、能够赏析诗句 学习过程

《题李凝幽居》赏析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李凝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人往来,只有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鸟儿歇宿在池边的树上,我正在月下敲响山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走过小桥呈现出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正在飘动,好像山石在移动。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我暂时要离开这里,但不久还要回来,要按照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决不食言。

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 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经济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淡淡两笔,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分。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传诵的名句。“推敲”两字还有这样的故事:一天,贾岛骑在驴上,忽然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初拟用“推”字,又思改为“敲”字,在驴背上引手作推敲之势,不觉一头撞到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至韩愈面前。贾岛便将做诗得句下字未定的事情说了,韩愈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立马思之良久,对贾岛说:“作‘敲’字佳矣。”这样,两人竟做起朋友来。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难道诗人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吗?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

最后两句是说,我暂时离去,不久当重来,不负共同归隐的约期。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然而诗人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冥契自然,而又韵味醇厚。

问题

1、写李凝居处的环境特点,暗示他隐士身份的句子是 。 2、这首诗的名句是 3、写回归途中所见的句子,。 4、本诗的主旨句是。

5、含有“推敲”典故的句子,。 6、试赏析“敲”字使用的精妙。

7、全诗围绕哪个字来写?理由。

8、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五六句的意境。

《赤壁》赏析

折戟沉沙铁未销, 一支断戟沉落江底,还没有把它完全锈蚀掉, 自将磨洗认前朝。 拿起来磨光洗净,认出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东风不与周郎便,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结局可能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咏史诗,写的是三国时期孙刘联合抗曹的赤壁之战。权两句从眼前的事物写起,叙事点题,作者含蓄委婉地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后两句联想到那次著名的战役,设想若不是周瑜得东风之便,历史就会被改写。题李凝幽居赏析

全诗通过一支再现的沉沙折戟展开联想,从而引发读者对历史的思考,含义深刻,见解独到,发人深省。 问题

1、叙事点题,含蓄委婉地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的句子。 2、设想若不是周瑜得东方之便,历史就会被改写的句子。 3、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

篇三:《贾岛《题李凝幽居》诗歌鉴赏》题李凝幽居赏析题李凝幽居赏析

《题李凝幽居》赏析鉴赏 贾岛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题李凝幽居》重点字词解析】

①幽居:出静的居趾,指隐居处。②云根:深山高远云起之处。以上两甸说,过桥是葱绿的原野,云彩

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③幽期:秘密的期约,这里指归隐之约。以上两句说,我暂时离去,不久当重来

,不负其同归隐韵期约。

【《题李凝幽居》赏析】

贾岛注重锤炼字句,苦吟成癖,自谓“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题诗

后》)。正因为他作诗极用心力,一往情深,有许多名句被人传诵,如:“独行潭底髟,数息树边身”(

《送无可上人》),“长江人钓月,旷野火烧风”(《寄朱锡珪》)、“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忆江上吴处士》)等。这首《题李凝幽居》就是用力于诗的一个著名例子,其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

题李凝幽居赏析

门”尤见功夫。关于这两句还有一外饶有趣味的故事。《苕溪渔隐丛

话前集》引《刘公嘉话》说: 岛初

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练

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

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日:“作‘敲,字佳矣”。遂与并辔而归,留连论诗。 这是中

国文学史上久为传诵的一段佳话,由此后世遂称斟酌字句,反复考虑为“推敲”。这两句诗确实非同凡响

,诗人抓住月夜鸟归栖、月皎洁这一特定时刻,写出了环境的幽静。“敲”字以动衬静,刻画出僧人小心

翼翼地扣动门扉、倾听里面动静的专注神态,给人以身临其境的亲切感。 梅尧臣贾岛诗能“状难写之景

,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引).这首诗写草径、荒园、野色、云根、

池边树、月下门,均为寻常景物,诗人却能将其巧妙组合,融成清奇的境界。这也充分说明即使没有超凡题李凝幽居赏析

题李凝幽居赏析

的才气,“苦吟”同样可以创作出打动人心、为人激赏的奇句佳篇。贾岛诗思奇僻。这首《剑客》却率意造语,直吐胸臆,给人别具一格的感觉。诗题一作《述剑》。诗人以剑客的口吻,着力刻画“剑”和“剑客”的形象,托物言志,抒写自己兴利除弊的政治抱负。

这是一把什么样的剑呢?“十年磨一剑”,是剑客化了十年工夫精心磨制的。侧写一笔,已显出此剑非同一般。接着,正面一点:“霜刃未曾试。”写出此剑刃白如霜,闪烁着寒光,是一把锋利无比却还没有试过锋芒的宝剑。说“未曾试”,便有跃跃欲试之意。现在得遇知贤善任的“君”,便充满自信地说:“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今天将这把利剑拿出来给你看看,告诉我,天下谁有冤屈不平的事?一种急欲施展才能,干一番事业的壮志豪情,跃然纸上。

显然,“剑客”是诗人自喻,而“剑”则比喻自己的才能。诗人没有描写自己十年寒窗,刻苦读书的生涯,也没有表白自己出众的才能和宏大的理想,而是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自己的意想,含而不露地融入“剑”和“剑客”的形象里。这种寓政治抱负于鲜明形象之中的表现手法,确是很高明的。

全诗思想性与艺术性绾合得自然而巧妙。语言平易,诗思明快,显示了贾岛诗风的另外一种特色。

篇四:《古诗题李凝幽居的诗意_题李凝幽居阅读答案翻译赏析_作者贾岛》

<题李凝幽居>作者是唐代文学家贾岛。其全文诗词如下: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古诗题李凝幽居的诗意_题李凝幽居阅读答案翻译赏析_作者贾岛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前言]
<题李凝幽居>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此诗虽只是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却因诗人出神入化的语言,而变得别具韵致。诗人以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等寻常景物,以及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寻常行事,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语言质朴简练,而又韵味醇厚,充分体现了贾岛“清真僻苦”的诗风。其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历来脍炙人口。
[注释]
⑴李凝:诗人的友人,也是一个隐者,其生平事迹不详。古诗题李凝幽居的诗意_题李凝幽居阅读答案翻译赏析_作者贾岛
⑵少(shǎo):不多。邻并:邻居。
⑶池边:亦作“池中”。
⑷分野色:山野景色被桥分开。
⑸云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⑹去:离开。
⑺幽期:时间非常漫长。负言:指食言,不履行诺言,失信的意思。
[翻译]
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院。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我暂时离开这里但是还会回来,按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
[赏析]
<题李凝幽居>这是一首描写诗人访友人李凝未遇的小诗,其具体创作时间难考证。据诗意可知,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等他到达李凝居所时,已经天黑。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的小鸟。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于是贾岛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
这首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
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经济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淡淡两笔,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分。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诗人当然不可能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
尾联”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明诗人不负归隐的约定。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然而诗人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冥契自然,而又韵味醇厚。

篇五:《古代写景的优美诗句》

1、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曲江对酒>

2、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忆江上吴处士>

3、独怜幽草岸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滁州西涧>

4、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古代写景的优美诗句。——<望岳>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

6、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羌村三首·其三>

7、吊影分为千里雁,辞跟散作九秋蓬。——<望月有感>

8、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登楼>

9、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

10、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

1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古代写景的优美诗句。——<雪梅>

12、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题破山寺后禅院>

13、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秋风辞>

1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15、花开红树乱莺啼,16、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村居>

17、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立春偶成>

1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19、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晓>

20、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春行即兴>

2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

22、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观猎>

23、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饯别王十一南游>

24、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鸟鸣涧>

25、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题李凝幽居>

26、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金缕衣>

27、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秋日行村路>

28、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游湖>

29、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咏石榴花>

30、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

31、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春霄>

32、不要人夸好颜色,要留清气满乾坤。——<墨梅>

33、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浣溪沙>

34、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赠孟浩然>

35、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秋风引>

36、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寒菊>

37、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山中答问>

38、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

39、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梦游天姥吟留别>

40、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清白调>

41、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渔歌子>

42、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秋夕>

43、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44、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早梅>

45、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寄左省杜拾遗>

46、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夜喜雨>

47、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听蜀僧浚弹琴>

  • ·中考古诗鉴赏习题及答案【3篇】 (2015-07-14)
  • ·高三语文诗词(2016-06-14)
  • ·四年级古诗80首练习题(2016-07-30)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