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蚕的诗歌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4-12    阅读:

篇一:《蚕与诗词》

蚕与诗词

中国是首先驯化和饲养桑蚕的国家,在栽桑、养蚕、缫丝、织绸上的巨大成就,不仅是对世界物质文明的伟大贡献,更不愧为精神文明的东方艺术之花。我国的蚕丝文化,既是中国文化的珍品,也是人类文明的一颗灿烂明珠。我国蚕文化内涵丰富,融诗词、书汉、绘画为一体,集各类丝绸服饰为一堂,丰富多彩,富丽堂皇。

我国是世界蚕业的故乡,又是源远流长的诗国。蚕业生产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物质生产活动,必然在诗词等文学作品得以反映。在古典诗词里有不少作品是以蚕业为题材的。有的反映了蚕业的发展进程和技术水平;有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有的抒发了爱国思想,诉说了人生哀乐的遭遇等。蚕业诗词最早可追溯到2600年前的《诗经》,在《诗经》305篇诗歌中,与蚕桑有关的就有27篇,如:"蚕月条桑,取彼斧斤,以伐远扬,猗彼女桑"。,"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魏风·十亩之间),"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桑之未落,其叶沃若"。(魏风·氓)等从《诗经》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黄河流域蚕业生产已相当普遍,丝和丝织品已十分广泛。并在市场上进行交换。

汉代蚕业进一步发展,汉代乐府诗中有一首名诗《陌上

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唐代是我国蚕业和诗歌兴盛时期,据对《全唐诗》的初步统计,反映与蚕业有关的诗多达490多首。在这些诗里,有反映田园风光、蚕业分布的:"幽冀桑始绿,洛阳蚕欲老"(崔颢《赠轻车》),有诉说蚕农悲惨生活的:"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浸晨探采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唐彦谦《采桑女》)。也有哀叹爱情悲剧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更多的是揭露统治阶级催税逼租,残酷剥削劳动人民的;白居易在《重赋》一诗中,揭露统治阶级"缯布如山积,丝絮似云屯"的奢侈生活,而劳动人民处于"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的悲惨境地。在《杜陵叟》一诗词中为农民发出了"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为何?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的强烈呼声。

宋代以后,江、浙成为全国蚕丝业中心,这在许多诗人的诗中得到反映,南宋江苏诗人范成大真实描写了家乡的蚕桑生产,如:"今春雨雹茧丝少,秋日雷呜稻堆小。侬家今夜火最明,的知新岁田蚕好"。(照田蚕行)。诗人戴复在《织妇叹》一诗中描述了家乡浙江黄岩"春茧成丝复得绢,养得夏蚕重剥茧"的情景,爱国诗人陆游写了许多反映当时农村

生活的优秀诗篇,其中与蚕业有关的的诗117首,其中有:"洲中未种千头桔,宅畔先栽百本桑"、"郁郁林间桑椹紫,茫茫水面稻苗青""蚕收户户缫白丝,麦熟村村捣麦香"等,描绘了当时浙江农村粮桑并茂,蚕业兴旺的生动景象。

篇二:《蚕丝歌蚕的古诗》

蚕丝歌》

——南北朝·鲍令晖

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

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

《野蚕》

——唐·于濆

野蚕食青桑,吐丝亦成茧。

无功及生人,何异偷饱暖。

我愿均尔丝,化为寒者衣。

《咏蚕》

——唐·蒋贻恭

辛勤得茧不盈筐,灯下缫丝恨更长。

著处不知来处苦,但贪衣上绣鸳鸯。

《蚕作茧》

——元·王冕

老蚕欲作茧,吐丝净娟娟。周密已变化,去取随人便。有为机中练,有为琴上弦。弦以和音律,练以事寒喧。其功不为小,其用己为偏?作诗寄蚕姑,辛苦匪徒然。

《簇蚕辞》

——唐·王建

蚕欲老,箔头作茧丝皓皓。场宽地高风日多,不向中庭燃蒿草。神蚕急作莫悠扬,年来为尔祭神桑。但得青天不下雨,上无苍蝇下无鼠。新妇拜簇愿茧稠,女洒桃浆男打鼓。三日开箔雪团团,先将新茧送县官。已闻乡里催织作,去与谁人身上著。

篇三:《《诗经》蚕歌杂谈》

《诗经》蚕歌杂谈

安吉县蚕业协会 蔡志伟、杨逸文、沈亚萍、章本学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儒家经典之一。它汇集诗歌三百零五首,包括了从周初到春秋中叶大约五、六百年间的诗歌作品。它产生的区域范围很广,北跨黄河,南到江汉流域。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年至三千年的历史。

《诗经》中的蚕歌,应是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的蚕歌。有直接或间接描写蚕、桑、丝、绸等诗歌共计达五十二篇之多,占到整部《诗经》的六分之一。

一、《诗经》蚕歌分类

1、《诗经》蚕歌的分布地域与年代

1.1按地域分

①十五国风中共有三十二首,有蚕歌描写的如《召南》二首;《邶风》三首;《鄘风》四首;《卫风》二首;《王风》一首;《郑风》五首;《魏风》二首;《唐风》三首;《秦风》五首;《曹风》一首;《豳风》四首;

②地域分布:《召南》为今长江汉水流域的民歌;《邶风》、《鄘风》、《卫风》是今山东西部至河南东部的民歌;《王风》、《郑风》是河南一带的民歌;《魏风》、《唐风》是山西一带的民歌;《秦风》是甘肃、陕西的民歌;《曹风》是山东境内的民歌;《豳风》是陕西的民歌。

1.2成诗年代:

①十五国风涵盖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的五、六百年时间,与《诗经》总的产生年代相当。蚕的诗歌

②《大雅》有蚕歌六首,是西周中、晚期的作品。

③《小雅》有蚕歌十一首,为西周晚期与东周初期的作品。 ④《颂》有蚕歌三首,为周成王至鲁僖公期间的作品。

2、《诗经》蚕歌的描写内容蚕的诗歌

1.1《诗经》蚕歌的描写内容:大体上可分为有关“桑”、“蚕作”、“丝”、“丝织品”、“丝绸贸易”、“柞树”等六个方面。

1.2《诗经》蚕歌中描写与桑有关的共计有二十一首;与“蚕作”有关的二首;与“丝”有关的十二首(其中一首既有写丝,又有写桑的内容);“丝织品”的十三首;“丝绸贸易”的一首;“柞树”的五首(其中一首既有写柞树,又有写桑的内容)。

二、《诗经》蚕歌分述

1、写桑的诗

《诗经》中描写与桑有关的诗数量最多,有二十一首。从内容看,主要描写了下面几个方面:

1.1桑树的变迁

古代的桑树,最早是从山桑即野桑逐步移植,培育起来的。如《大雅〃皇矣》中,有“修之平之,其灌其栵 。启之辟之,其柽其椐。攘之剔之,其檿其柘。”其中的檿,即为山桑,柘,即为柘树。这两种树叶皆可喂蚕的。

1.2桑树的种植位置

我国古代就有四边栽桑的习惯。

①墙边栽桑。如《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踰我墙,无折 我树桑。蚕的诗歌

②山坡地栽桑蚕的诗歌

这是范围比较大的,推测古代好的平整的土地都用来种粮食了,而山坡地用来培育桑树。同时,因为桑树是从山桑培育而来的,将其种在或留在山坡地上,也顺理成章。如《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秦风〃东邻》“阪有桑,隰有杨”;《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桑,北山有杨”。

③河岸边栽桑

这是在山西汾水一带,有河岸边栽桑。如《魏风〃汾沮洳》“彼汾一方,言采其桑”。

④洼地栽桑

洼地桑园应该是古代长势最好的桑园,这和洼地能更好地保持水、肥有关。如《小雅〃隰桑》“隰桑有阿,其叶有难……其叶有沃……其叶有幽”,桑叶油亮乌黑,树势旺盛可见一斑。

1.3桑园的规模和养成

①在古代有很多地方桑园都达到了相当的规模。如《魏风〃十亩之间》“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之还合。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桑园有了一定规模后,生活也相对富裕了,从而也有了这首采桑人之歌所展现的在采桑空闲时悠然自得的快乐情景。

②我国历史上的桑树树形养成,都是乔木桑,高大,浓密。

1.4浓密桑园的特殊意义

①浓密的桑园是男女约会、谈情说爱的好地方。如《鄘风〃桑中》“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美孟弋矣,期我乎桑中;美孟庸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姜、弋、庸都是古代三个大的贵族姓氏。古人的行为,可能一直影响到现在。笔者在农村工作的时候,尚且有男女在桑园里幽会的绯闻,可见桑园确实是个催情的地方。这是否与桑叶里那种神密而特有的气息中的化学因子有关呢?

②浓密的桑园是吉祥的象征,也是风水宝地。如《鄘风〃定之方中》“降观于桑,卜云其吉,终焉允臧,星言夙驾,说于桑田。”这首诗写了卫文公视察桑园,占卦问农事的故事。可见桑园在当时尤如圣地一般。

③浓密的桑园是祖宗留给子孙的财产。如《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由于桑树和梓树的经济价值高,古人种植以后,作为财产留给子孙,因此它的地位很高,受到了如长辈般那样让人敬重的礼遇,具有荫子的作用。

④浓密的桑园是鸟儿栖息的场所。这类诗也有不少。如《唐风〃鸨羽》、《秦风〃黄鸟》、《曹风〃鸤鸠》、《小雅〃黄鸟》等都将桑园描述成鸟儿栖息的极佳场所。

1.5桑树的虫害

从《诗经》中,主要可以看到以下几种虫害,可能对当时桑园的危害比较大。

①野蚕,如《豳风〃东山》“ 蜎蜎者躅,烝在桑野。”这里的躅,

就是野蚕。

②桑螟,如《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这里描写的可能是稻螟虫,但既然有稻螟虫的危害,也不能排除有桑螟虫的危害,因为有的螟虫的食性比较杂。

③猫头鹰,其危害主要是食桑葚。如《鲁颂〃泮水》 “翩彼飞鴞,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因为古代的桑树均为乔木桑,因此桑葚必然很多,这就吸引了包括猫头鹰在内的很多鸟儿前来啄食。

1.6桑枝的利用

古代的桑树很高大,因此,它是用斧头来砍伐的。砍下来的桑枝条,主要是当柴火用。但是也有作别的用途,如《豳风〃鸱鴞》“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这首诗可能是成语“未雨绸缪”的出处吧!意思是在天还没有下雨的时候,剥下桑树根上的皮,用来捆扎门窗。这可能是所见文献中最早的桑树枝条综合利用的文字描写吧?

2、写蚕的诗

《诗经》中直接写蚕作的诗不多,仅二首。尽管只有区区二首诗但对整个采桑养蚕的描写却相当详尽。

这两首诗中,一首是《大雅〃赡卬》有“妇无公事,休其蚕织”。这是一首刺周幽王宠褒姒乱国祸民的诗。谴责褒姒作为一个女人,不去从事她应该做的养蚕,纺织的事情,而去干预朝政,乱国祸民。这从侧面可以看出,当时对蚕桑业的重视重度,理应由王妃们亲自参与。也说明了当时蚕桑业的发达与普遍的程度。

篇四:《赞美蚕的诗歌》

诗歌一:秋蚕
吞下你的甜言蜜语
和你的吻
我努力地往上爬
并不管毒液在胸口来回涌动
用玫瑰丝巾紧紧
紧紧地裹住自己
凸显的身躯因那内脏呼之欲出而变形
却始终找不到出口
日夜缠绵的苦痛带来了
最后的蜷缩
以最后的冰冻来结束这场战役
吐出一圈又一圈诗行
祭奠爱情
诗歌二:蚕的抉择
一次又一次
昏死后
重生
一次又一次
重生后
成熟
一圈又一圈
把生命吐成晶莹的丝
将自己缠绕
一圈又一圈
直到
不是被自缚在茧中蒸煮
与死亡相融
就是
破茧化蝶
飞扑那明艳的花丛
向往太久的朗朗天空
诗歌三:春蚕
一点一点地
桑叶成为你的记忆
一天一天地
情丝吐尽思念至死
生命如此短暂
桑叶是你一生的爱恋
成蛹化蝶
一个又一个爱的季节
一次又一次的选择
你又一次一次地开始
诗歌四:春蚕
春蚕吐丝茧衣穿,
怀抱臃懒解衣难。
竭尽破出飞蛾变,
空留丝帕上云天。
诗歌五:蚕,丝质的梦
丝路迢长 蚕最先爬过史书
带着秦风汉雨的旋律
和着唐诗宋词的韵调
自嫘祖女纤纤素手之上飞出
温暖了国人五千年的时光和历史
匍匐桑叶 以躬耕的姿势
把深深的感情植入心底
蚕仅刍出生命苦涩的泪滴
咀嚼桑叶啃透一种精神
昂头聆听人间的沧桑与冷暖
奉献在思想的深处燃烧着银光
唯有世世代代延连不断
一种丝质的梦 精神的光环
互相演绎着一个亘古的感慨
纷纷扬扬铺满了整个世界

篇五:《关于快乐的诗歌》

篇一:用快乐耕耘
 

作者:雨行
 

所谓的生活
就是一半欢乐
一半忧伤
可是仔细想想
没有忧伤的奠基
哪来欢乐的升华
虽然我们的命运
常常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但是依然没有退却的理由
祸兮
福之所倚
福兮
祸之所伏
风雨洗刷后的天空上
才会出现
最明媚的七彩霓虹
我们应该摆正心态
正视成功
也应该调整心态
面对失败
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其实失败并不都带来反面作用
 

播下一枚种子
就播下了一份希望
用快乐耕耘
祝福浇灌
结株浪漫花苞
加些许关怀
绽放醉人芳香
邀幸福陪伴
一路到永远
 


篇二:雨水淋湿了快乐
 

作者:萍踪荷影
 

阴霾的天气
雨水淋湿了快乐
潮湿的心情
不时散发着忧伤
独行在大街上
任凭雨水在脸上流淌
不知道脚步去向何方
风雨后
是否有一米阳光
温暖冰冷的心房
散尽多余的水分赶走忧伤
 

我不停地问沧桑
我的快乐飘向何方
小草花儿不做声响
只是轻轻的把头摇晃
风无声的轻抚眼中的泪光
不要悲伤
阳光一定会照亮你的心房
岁月也会抚平你所有的创伤
 


篇三:快乐
 

作者:雨行
 

当然不排除外
因与内因是紧密联系着的
任何快乐
都离不开
各种外部条件的作用
例如吃到美昧佳肴
遇到知音伴侣
得到提职升级
捡到无价之宝等等
但是这些外因
并不完全能够
给每个人都带来快乐
 

有的人吃到美昧佳肴
担心身体发胖
弄不好
还要服用减肥药去瘦身
有的人遇到知音伴侣
担心从此跑偏
弄不好
还要妻离子散名声扫地
有的人得到提职升级
担心腐化堕落
弄不好
还要成罪犯甚至被xx毙
有的人
捡到无价之宝
担心失主来找
弄不好
还要抑郁成疾英年早逝
 

因此
有许多看起来
是同样的令人快乐的
外因却不一定
能够都使人都快乐起来
同样的道理
在许多人看来
是令人痛苦的事情
却会让一部分人
能够快乐起来
例如
xx天跳进冰窟窿里去冬泳
这是给冬泳人
带来无限快乐的外因
可以让冬泳人
从中收获发自于的快乐
 


篇四:快乐老天
 

作者:王红山
 

我是一个快乐的老天
每天在乐海中晨练
我是一个快乐的老天
每天与快乐为伴
 

我是一个快乐的老天
文字的老酒越酿越甜
我是一个快乐的老天
幸福的道路越走越宽
 

为人民服务就是我的心愿
你的开心就是我的喜欢
幸福的果子好看鲜艳
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篇五:致快乐女神
 

作者:宇剑
 

神秘的夜,你归来了
你在他怀里,依偎撒娇
月光撒上你们的窗帷
一如雪花的洁净
 

美妙的音乐
柔和的灯光
你严实的门户紧闭
生怕蚊子打扰那一秒寂静
 

十一点的钟声敲响
一切琐碎都放下
洗浴身体的每个器官
等待着对方眼中求救的信号
 

他贪婪的眼神里
透露着火热的蚕吞
舌尖上的力量无可比拟
褪去你的衣袄
 

咿呀的呻吟
侵透着每个认真地毛孔
一刹那,燃起熊熊烈火
太行山、四川盆地、青海湖都在舞动
 

所有的欢愉都被你呼喊出来
地球要爆炸了
活塞运动,激烈地进行着
似乎钱塘江的大潮要涌来
 

放开喉咙呐喊
两个手执水草的人儿
只听暖流冲击
窜入女神的宫殿
 

日复一日,逐渐被称为女神
 


篇六:快乐才行
 

作者:孔明2001
 

伴着月影
伴着虫鸣
让清风吹走我十二年来
所有的痛
 

考试的分数
我开始不看得那么重
虽然考试是学习的见证
但只要有所感悟
就等于没白用功
 

有人说没学问就是井底之蛙
要我来看
人人都是井底之蛙
只不过是井口的宽度不同
 

在童年的梦境中
快乐才是不朽的真理
只有把脚迈出家门
心灵才不会永远呆在井中
学习必然重要
但前提是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春得诗歌

下一篇: 盼望幸福的诗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