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点绛唇,元好问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4-14    阅读:

篇一:《点绛唇 长安中作 元好问 和不必完美的素材》

点绛唇 长安中作 元好问

沙际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渺渺吟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出去。

【赏析】词中没有着意渲染残春景色,而是旁处落笔,侧笔取妍。起句“沙际春归”,语似直露,而画面见于文字之外。为什么说春从水边归去呢?春来先遣杨柳青,是春在柳梢头;而暮春时节,春色似乎和柳絮一道随着流水飘走了。故吟咏“沙际春归”四个字,乃觉无字处有意,空白处皆是画。

次句“绿窗犹唱留春住”,诗思奇妙。不说自己思春恶春,却说旁人春归而不知,犹自痴情挽留。绿窗中人或是歌妓之流。或许不必定有此人此唱,不过是作者设置的一种境界,借说绿窗少女的歌声以表达自己惜春的情怀。这是词体幽微宛转处,作者掌握和运用得很成功。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二句,熔铸前人词中意象,而翻进一层,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王安国的《清平乐》:“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黄庭坚《清平乐》:“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月兆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上述诸作,或问花,或问鸟,不论是落花还是莺啼,总还有点春天的影子。在这首词中,不仅是问而无答,乃更无可问讯。“花落莺无语”,春光老尽,连点声息都没有了。

词人对春天的深情眷恋,在词中表现为一种徒劳的追寻。起句既说“春归”,已是无可置疑,然而还要“问春”。问而无答,则继之以远眺、寻觅。“漠漠烟中树”,意象似从谢眺“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化来,是高楼远眺之景,又仿佛“涉涉吟怀”的物化形态。极目远望,不见春之踪影,只有在日暮归楼后,隔帘疏雨生中,求得好梦,梦中去寻觅了。

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深。现实之春确已逝去,而词人不作绝望颓唐之想,还要到梦境中去追寻。这种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也正反映了词人年轻健康的心理情绪。

这首词所表现的是传统的伤春主题。但不是浓重的感伤,而是淡淡的怅惘。词人是年轻的,情调也是健康而执着的。

【答案】1、词中的①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②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③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④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哪一句更能体现“春意已尽,无可寻觅”的意境,并加以分析。

①句更能体现。②③④句,或问花,或问鸟,不论是落花,还是莺啼,总还有点春天的影子(或:总还有可见、可问、可寻之处);但在这首词中,不仅问而无答,更是无可问讯,“花落莺无语”,熔铸前人词中意象,而翻进一层——春光已老,连一点声息都没有了。词人对春天的深情眷恋,在词中表现为一种徒劳的追寻。

2、这首词所表现的是传统的伤春主题,但不是浓重的感伤;“梦里寻春去”是点睛之笔,请结合全词(尤其是动词的运用)简析词人的思想、心态或精神。

【答案】1、词中的①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②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③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④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哪一句更能体现“春意已尽,无可寻觅”的意境,并加以分析。

①句更能体现。②③④句,或问花,或问鸟,不论是落花,还是莺啼,总还有点春天的影子(或:总还有可见、可问、可寻之处);但在这首词中,不仅问而无答,更是无可问讯,“花落莺无语”,熔铸前人词中意象,而翻进一层——春光已老,连一点声息都没有了。词人对春天的深情眷恋,在词中表现为一种徒劳的追寻。

2、这首词所表现的是传统的伤春主题,但不是浓重的感伤;“梦里寻春去”是点睛之笔,请结合全词(尤其是动词的运用)简析词人的思想、心态或精神。

(本题属于开放型,言之成理即可)①既说“春归”,已是无可置疑,然而还要“问春”。问而不答,则继之以远眺、寻觅。不见春之踪影,只有在日暮归楼后,隔帘疏雨声中,求得好梦。即

使在梦中也要去寻觅春天,反映了年青有志的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著追求的精神。②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深。前面已经言明现实之春确已逝去,而词人不做绝望颓唐之想,还要到处寻求,甚至梦中去追寻。这种对美好事物的执著追求,也反映了词人年轻健康的心理情绪。③作者已知“春归”,却又借人家的唱曲“留春”,还要“问春”,继而高楼望春,一切无效后,还要到“梦里寻春”,这些充分表现出年轻人对美好事物执著追求的积极心态。④这首词所表现的是淡淡的惆怅。词中没有着意渲染残春景色,而是旁处落笔。起句“沙际春归”,令人联想丰富,我们似乎看到,这暮春时节,春色和柳絮一道随着流水飘走了,但作者没有过多地伤感哀叹,而是想方设法留春、问春、寻春、直至梦春,词人是年轻的,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是健康而执著的。 你不必完美

主要观点】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美的事物也有缺憾,但并不掩其美。

【成语典故】①“怀瑾握瑜”、“瑕不掩瑜”。②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③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但得夕阳无限好,何必惆怅近黄昏。④断臂的维纳斯。

【生活实例】①史翟芬•霍金是世界上继牛顿、爱因斯坦之后又一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著有《时间简史》一书,为推动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在年轻时患上肌肉萎缩症,导致全身瘫痪,唯一能动的只有手指。在这样残酷的打击之下,他并没有对自己丧失信心,而是坚持不懈地从事物理学的研究,努力在完美与残缺中寻找平衡点,最终取得了成功。 ②史铁生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年轻时下乡插队,劳累过度,导致下身瘫痪,从此坐上轮椅。他曾一度对自己的未来迷惘,深入思考残缺人生的价值。在醒悟之后,他走上了文艺创作的道路,身残志坚,笔耕不辍,奋斗不息,写下了无数深刻的文字……点绛唇,元好问

【实例启示】虽然他们的身体已残缺,不完美,但他们的灵魂上却是完美的。他们的文字,他们的贡献给人们的心灵以深深的震撼:面对并不完美的人生,怎么办?拾起你生命中那最美的一枚贝壳。因为,人,不必完美。也许正是失去,才让自我完美。点绛唇,元好问

素材

《孙子兵法》有一种“寡备说”叫做“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即使不是打仗,论俗世人生,也是很有见地的,正如完美不美。 先说做人的完美,叫人情圆熟。《红楼梦》里的薛宝钗是个中代表。她的诗“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是她做人的标签。但还如她的写螃蟹的诗“皮里春秋空黑黄”,一幅面具脸,而肚里黑黄春秋总还是有的,不免让人觉得冷。“我们需要的越少,就越近似神。”苏格拉底如是说。追求人情完美的薛宝钗,只落了一个古卷青灯,守活寡,拉扯遗腹子的命运,人生又怎么完美了?神是完美的,可是祂是用来膜拜的,不是用来生活的。

你怎么混同了小说和现实生活,有人难免质问。人与人来往,都是喜欢心直口快,不藏不掖的性情中人。人简单不可怕,一条小溪,一滩静水,一眼望到底倒好了。怕就怕是个烂泥塘,明明水不深,却陷人不浅。相对于性情中人的简单,轻松,直接,追求完美的人,往往苦于心机,疲于应酬,对自己和别人要求都难免失于苛刻,丢了本真,失了本性,反而完美不美。 事做到完美,也很难。一件事,就是一个矛盾。说是一个矛盾,可能是一堆矛盾中的主要矛盾,也可能是一个矛盾中的主要方面。要完美的做好这件事,除了处理好这个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之外,还要处理好诸多次要矛盾的次要方面。面面俱到了,却又落到了“无所不备,无所不寡”的圈套里面,眉毛胡子一把抓,焉得完美?

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做人上失了天真,不再单纯,自然谈不上可爱。枯燥乏味的人,朋友也少吧。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做事上失了主次,不再条理,自然谈不上可称。一个乏善可陈的人,事离业也远吧。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既不可亲,又不可敬,无甚可重,完美又怎么美呢? 完美既然不美,做人倒不妨做一个“不失其赤子之心”的人,做事倒不妨做一个“率性而为”的人。不失其赤子之心,对俗世还抱一分好奇,二分天真,三分本然,虽有时不免“傻”到可点绛唇,元好问

爱,但再怎么说,也是一个至少有着体温的人。人,往往都喜欢孩子。孩子朋友多,是因为他有一颗烂漫的心。轻松,阳光,春风春阳或是春夜春雨,又有谁能拒斥呢?率性而为的做事,当然不是肆意妄为,凡事尽力而已。世事我曾努力,成败不必在我。不让“完美”,“成功”这些先入的成见,束缚来手脚,凡事该怎么干怎么干。由着事理,尽我所能,如此而已矣。

完美既然不美,就忘了它。又做事就是做人,所以自然而然最本然。

拥有双臂的维纳斯

关键构思

1.提出一个极富创意的问题:拥有双臂的维纳斯美不美?

2.立足于维纳斯来谈缺陷,谈的是“缺憾美”

我静静地看着那尊优雅高贵的维纳斯雕像,不禁被她深深吸引。倒不是为她姣好的面容,窈窕的身姿,而是由于她那双断臂所带来的浮想让我愈加不能看透她的美丽。我在心中纳闷:她,该拥有怎样的一双皓臂,才配得上这完美的身躯呢? 与我有相同疑问的人有很多很多,这就足以证明维纳斯的创造者是多么高明。 他蔑视世俗对完美的追求,不停留于眼睛的取悦,因此毅然地斩掉了维纲斯的双臂让人们去注意缺陷,让人们为缺陷或扼腕叹息或浮想联翩。这样,维纳斯就扣住了人的心灵,不知不觉中为她神驰心游,自然就更能流芳百世了。

维纳斯的创造者之所以这么做,无非是想证明:缺陷也是美丽的。这与以往人们对美的看法大相径庭。以往,人们对美总是要求完整与圆满。因此,“美”只有到“完”时,才算达到了美的极致,而美中如有缺陷,哪怕是一点,也被贯以“美中不足”的名目加以批判。而断臂的维纳斯却向人们展示了另一种美,一种让人浮想联翩的完美。

倘若维纳斯拥有了双臂,那么她无疑是完整的,也许是完美的。人们对她的完美只可欣赏,只可赞赏,却失掉了令人的心灵驰骋遨游的能力。久而久之,她也终将沦为一只完美的尤物,除了完美,不会再给人带来什么新鲜感。

拥有双臂的维纳斯不懂得缺陷美。其实,缺陷是对完美的另一种看法。它不同于完美。它不确定,不单一。在这里,缺陷是对完美欲言又止的表达,是对完美包罗万象的诠译。人们只能依据缺陷的部分去猜测完整的部分,这样,完美不再是专一的,也由于这不专一,才能使更多的人有想像的余地。由此,这缺陷带来的完美,永远能吸引人们,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如果承认了缺陷美,也就不必忙着为维纳斯找胳臂了。在你我心中,都有一个完整又完美的维纳斯女神的形象。她或者直臂俏立,或者弯臂交叠,或者玩弄着饰物。不管怎样,这些完美的形象都是人们语言所不能描绘,人类双手所不能雕刻的缺陷美的极限! </P< p>

篇二:《暝色蒹葭外--江行 赏析(外 元好问 点绛唇)》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蒹葭苍茫,这让我们想起了《诗经·蒹葭》篇中的句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其中对水中伊人的思慕和追寻成了后世诗人心中一个永恒的情节。因为“道阻且长”,伊人可望不可即,所以才成为永恒。这伊人并不专指情人,也可以是家人、朋友,有时还指皇帝,而更多的时候指的则是诗人心中的理想。只有理想才真正具备这种因可望不可即而成为人们永恒追求的特性。严羽对于江边丛生的蒹葭所造成的苍茫境界颇为敏感,蒹葭是他诗中的常客,在他的《临川逢郑遐之之云梦》中有这样的句子:“明发又为千里别,相思应尽一生期。洞庭波浪帆开晚,云梦蒹葭鸟去迟”。都是“旅情”,一思家乡亲人,一思旅中好友。然而无论思念的对象如何变化,思念的媒介却是一如既往,这就是“蒹葭”。而傍晚的“暝色”更为丛丛蒹葭增添了苍茫之感,也更加突出了诗人心中的茫然和疑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作者并非不知道自己的乡关何处,只是因避乱才来到江楚,有家而不能归比无家可归更痛苦。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古人喜欢有残断的意象来传达心中的无奈和绝望,如“残月”、“笛声残”、“梦断”、“肠断”等等。残雪本是天气转暖春将至的信息,应该是喜讯,可春节又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诗人却有家不能归,不仅不能归,就连传书的大雁都断绝了。诗人的希望和绝望尽在其中了。“新月带潮生”一句,使我们很容易想起张若虚的“海上明月共潮生”,化用的痕迹很明显。但与“残雪和梦断”对仗的却极为工整,于此我们可见诗人的功力。明月与蒹葭一样,都是蕴含相思的意象,而用明月寄相思在古诗中更为常见和频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此时为何时?“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乘月而归,古今几人?大概没有吧!如果能够乘月而归,那份喜悦也早已把月亮给淹没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既然雁声已断,不能传书,所以只能许愿与月,托它打探故乡的消息了。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舟中远眺,天在水中,水与天接,江天一色,彼此不分;小舟起起伏伏慢慢前行,树杪隐隐约约缓缓后退。天无尽,水亦无尽,而行舟又悠悠,这样的行旅何日是尽头呢?点绛唇,元好问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离家的日子,诗人是每天都在心头盘算的。天天盘算着,日子一长也就茫然了,“今几宿”的疑问,一则说明诗人离家之久,二则表明诗人心中盘算着回家的次数之频。桨声一如游子心中的离家悲歌,一声声、一阵阵,把心都敲碎了,更敲倦了。

“惆怅此时频极目,江南江北路迢迢”(严羽《和上官伟长芜城晚眺》)。虽然棹歌已听厌,但回家的路却“迢迢”;纵然厌听,但还是得遥遥无期的听下去。

人生,注定是一次永无归途的苦旅。

点绛唇》 元好问

沙际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沙际:水边)

译文:春色随着流水飘走了,绿窗内的人想用歌声将春天留住。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译文:试问春在何处,花谢了,黄莺不叫了,春光老尽,连点声息都没有了。

渺渺吟怀,漠漠烟中树。

译文:满腹情怀远望寻觅,满眼的树林和袅袅的影像交织在一起,却只是虚幻之境。 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译文:寻春无果,只有在日暮西楼后,隔帘听雨中求得好梦,在梦中去寻觅了

篇三:《点绛唇》

龙源期刊网 .cn

点绛唇

作者:元好问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012年第10期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篇四:《点绛唇翻译赏析_作者元好问》

<点绛唇>作者为元代文学家元好问。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沙际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点绛唇翻译赏析_作者元好问
渺渺吟怀,漠漠烟中树。
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译文]
春色随着流水飘走了,绿窗内的人想用歌声将春天留住。试问春在何处,花谢了,黄莺不叫了,春光老尽,连点声息都没有了。满腹情怀远望寻觅,满眼的树林和袅袅的影像交织在一起,却只是虚幻之境。点绛唇翻译赏析_作者元好问。寻春无果,只有在日暮西楼后,隔帘听雨中求得好梦,在梦中去寻觅了。
[鉴赏]
词中没有着意渲染残春景色,而是旁处落笔,侧笔取妍。起句“沙际春归”,次句“绿窗犹唱留春住”,诗思奇妙。不说自己思春恋春,却说旁人春归而不知,犹自痴情挽留。绿窗中人或是歌妓之流。或许不必定有此人此唱,不过是作者设置的一种境界,借说绿窗少女的歌声以表达自己惜春的情怀。这是词体幽微宛转处,作者掌握和运用得很成功。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二句,熔铸前人词中意象,而翻进一层,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王安国的<清平乐>:“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黄庭坚<清平乐>:“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月兆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上述诸作,或问花,或问鸟,不论是落花还是莺啼,总还有点春天的影子。在这首词中,不仅是问而无答,乃更无可问讯。“花落莺无语”,春光老尽,连点声息都没有了。
词人对春天的深情眷恋,在词中表现为一种徒劳的追寻。起句既说“春归”,已是无可置疑,然而还要“问春”。问而无答,则继之以远眺、寻觅。“漠漠烟中树”,意象似从谢眺“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化来,是高楼远眺之景,又仿佛“涉涉吟怀”的物化形态。极目远望,不见春之踪影,只有在日暮归楼后,隔帘疏雨生中,求得好梦,梦中去寻觅了。

篇五:《元好问:点绛唇》

作者:元好问

原文: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
西楼暮,一帘疏雨,
梦里寻春去。

翻译:

春色随着流水飘走了,
绿窗内的人想用歌声将春天留住。元好问:点绛唇
试问春在何处,花谢了,
黄莺不叫了,春光老尽,
连点声息都没有了。
满腹情怀远望寻觅,
满眼的树林和袅袅的影像交织在一起,
却只是虚幻之境。
寻春无果,只有在日暮西楼后,隔帘听雨中求得好梦,
在梦中去寻觅了。

赏析:

词中没有着意渲染残春景色,而是旁处落笔,侧笔取妍。起句“沙际春归”,语似直露,而画面见于文字之外。为什么说春从水边归去呢?春来先遣杨柳青,是春在柳梢头;而暮春时节,春色似乎和柳絮一道随着流水飘走了。故吟咏“沙际春归”四个字,乃觉无字处有意,空白处皆是画。元好问:点绛唇

次句“绿窗犹唱留春住”,诗思奇妙。不说自己思春恋春,却说旁人春归而不知,犹自痴情挽留。绿窗中人或是歌妓之流。或许不必定有此人此唱,不过是作者设置的一种境界,借说绿窗少女的歌声以表达自己惜春的情怀。这是词体幽微宛转处,作者掌握和运用得很成功。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二句,熔铸前人词中意象,而翻进一层,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王安国的<清平乐>:“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黄庭坚<清平乐>:“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月兆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上述诸作,或问花,或问鸟,不论是落花还是莺啼,总还有点春天的影子。在这首词中,不仅是问而无答,乃更无可问讯。“花落莺无语”,春光老尽,连点声息都没有了。

词人对春天的深情眷恋,在词中表现为一种徒劳的追寻。起句既说“春归”,已是无可置疑,然而还要“问春”。问而无答,则继之以远眺、寻觅。“漠漠烟中树”,意象似从谢眺“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化来,是高楼远眺之景,又仿佛“涉涉吟怀”的物化形态。极目远望,不见春之踪影,只有在日暮归楼后,隔帘疏雨生中,求得好梦,梦中去寻觅了。

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深。现实之春确已逝去,而词人不作绝望颓唐之想,还要到梦境中去追寻。()这种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也正反映了词人年轻健康的心理情绪。

这首词所表现的是传统的伤春主题。但不是浓重的感伤,而是淡淡的怅惘。词人是年轻的,情调也是健康而执着的。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雪的美句

下一篇: 写元宵的诗句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