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王维山居秋暝文学鉴赏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4-18    阅读:

王维山居秋暝文学鉴赏 篇一:《赏析王维《山居秋暝》》

此诗为王维山水诗中的名篇。

诗首联点出时序,是秋天,下了一场秋雨之后的傍晚。雨用新字描述,很新鲜,意思指雨刚刚下过。身处山中,在这儿却用空字,其实是指山的辽阔空旷。空旷的山中,雨后更显洁净,尤其傍晚时分,清凉之外,幽静的气氛油然而生。 从“触觉”入手,由清凉的感受,说明秋意的怡人。

太阳才下山,明月已悄悄升上,到了秋天,林叶较为稀疏,明月好象洒落更多的清辉。经过这阵雨的滋润,泉水不断涌出,轻轻滑过溪石,清澈洁净,在月光下闪烁着。 通过“视觉”的描写,皎洁的明月,映照入松林,清澈的泉水,流过溪石发出潺潺的声响。

颈联单纯的描绘眼前景。出句是写静景,这联则充满动感,山中虽然空旷,但并不是死寂的一片,也有人类的活动,这些活动原极为平常,可是一到诗人笔下,便充满美感。必须注意的是王维先写“竹喧”,再发现浣女;先说“莲动”,再描叙渔舟,笔法特别活泼特别有趣味。 通过“听觉”的描写,先由竹林传来的笑语,引起读者的好奇,原来是洗衣的妇女回来了。

在这样的地方----有明月、清泉,有松竹、有莲,还有纯朴的渔夫、天真的浣女,纵使春天的花草已经谢了,想远离官场、远离尘嚣,想亲近大自然,这儿无疑是个世外桃源,王孙大可留下来,也正是诗人心中的理想境界,故他在末句表明决意隐居,长居山中。所以尾联是王维的体会,也表达他的理想。

雨后秋山明快舒朗、清新鲜洁的环境特点构成了全诗的基调。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及对理想境界之追求。

在这宁静亲切的气氛中,诗人说出他心里的想法:尽管这儿没有明媚的春草,但怡人的秋日山居,真是值得王孙公子留连!诗人的言外之意是说:尽管这没有什么功名富贵可争取,半闲适的生活,更值得王孙们用心品尝啊!

王维晚年信奉佛禅,流露出消极避世的人生观。不过他的佛禅修养,又使他的山水田园诗中显出一种幽深清远、静谧空灵的境界,从而形成了他自己诗歌的独特风格,被誉为诗佛。这首诗则很好了体现了王维晚年山水田园诗的这一特点。

隐居在“空山” 的环境是无人(无达官贵人)、无声(无尘世喧嚣),而心境空明。与陶渊明在《饮酒》中所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为相似境界。

整篇诗歌中的动静、声音、上下、远近、色彩、刚柔等相对,在对比之中,景是和谐的,体现了幽清、明净特点。景、人和谐统一,是完整的田园生活图景。山村的自然美:明月、青松、清泉、白石、翠竹、青莲——清新、宁静。村民的生活美:淳厚朴实、勤劳善良、和平安乐。这是诗人理想中的生活环境:风景清幽、民风淳厚。诗人厌恶污浊的官场,这里安静、淳朴的生活是他的生活理想,他又深受佛道思想影响,所以选择隐居。正是所谓的“诗意的生活”、“诗意的憩居”。

景清幽、明净,以物芳而明志洁;

人淳厚、朴实,广人相而望政通。

这正是王维追求的宁静、淡泊的人生态度。

王维山居秋暝文学鉴赏 篇二:《王维《山居秋暝》鉴赏》(王维山居秋暝文学鉴赏)

王维《山居秋暝》鉴赏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文学鉴赏)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继承了东晋诗人陶渊明和南朝诗人谢灵运的诗风,被称为山水田园诗人。《东坡志林》说:“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有诗。”这句话准确地概括了王维山水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歌《山居秋暝》首联两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领起全篇,将薄暮时分的山景进行了粗线条的勾勒:雨后初晴,空气格外清新,也特别明净,青山如洗,格外温润和潮湿,薄暮时分的雾霭在一点一滴弥散着,渐渐笼罩在寂静的山峦密林中。一场秋雨将山野洗得更加洁静清幽,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的那一份恬适、快意与悠闲。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意境与此颇为相似。山是空空的,很容易让人想到空旷、静谧。王维受其母的影响较深,佛教讲究“四大皆空”,在诗人的眼里,一切胜景浮名都不过是一“空”而已!傍晚十分,一切都迷蒙起来,淅淅沥沥的秋雨过后更是一片清冷的秋意!也是为全诗定下了恬淡、清新的感情基调。同时暗点了时间、地点。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鹿柴》)啊!又由于这里人迹罕到,“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称赞两位贤隐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献始兴公》)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挥洒,毫不着力。象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学到。如果说诗人在首联只是泼墨写意,创造一种氛围,颔联、颈联则转入了工笔的描摹。“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写雨后的青山,松林纤尘不染,格外苍翠,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觉。那白练似的泉水从石上淙淙流过,像优美的奏鸣曲一般,更反衬出山的宁静,使人感到仿佛是大自然的脉搏在轻轻跳动着。 “月”是入声,“照”是去声。声调由低敛而趋向高放,与月亮逐渐铺洒松林的景况相容。下句前四字全为齿音,末尾“流”字是舌音,发音由细碎而圆转,让人仿佛听到了月光照射下的清澈的泉水流经石上的潺潺之声,像优美的奏鸣曲一样响起,在空旷辽远的山间传得很远很远!诗人眼中的明月不似苏东坡笔下的“白露横江,水光接

天”那般豪迈奔放,却是疏疏朗朗地从松叶之间倾泻下来,似乎月光可以用心去数一数!“照”写出月光倾洒的情态。“流”字却化出了声音。这不能不说诗人精当的炼字功夫。在诗人的笔下,不仅勾勒出了一幅恬静、淡远的秋色晚景图,还呈现出山水画难以表现出的动态美、声音美,这是由于他在音乐方面的造诣,因此诗人更能精确的感受到自然山水音响的协奏。这一联的描绘是那么鲜明准确,形象、色彩、光影和空间位置,无不错落有致,想必作者在心中孕育诗句时经过了一番艰苦的锤炼;但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它又是那么自然流畅,一切都在不经意中道出。

诗的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从上联的所见之景写到所闻之景。王维在“泉石咽危石,月色冷青松”(《过香积寺》)中熔铸的意境与之相似,但细品之下,总不如《山居秋暝》颔联那么玲珑剔透,那么富有浑然天成之趣。先是闻到竹林中传来的阵阵欢声笑语,再带出浣纱女子归来的情景;莲叶翻滚,传来渔舟荡水之声,原来是渔人乘着月夜去捕鱼。他们从不同侧面写出了山村居民淳厚、朴实、勤劳的品质。这种不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符合当时的生活实际,也陡添了诗的情趣和意味,激发了读者的兴趣和联想。在静寂的秋夜雨后,却透露出一种浓浓的生活气息。的确,人是一切景物中的点缀。人的出现,会使原本美丽的画面更加增添一种灵动、飞扬的色彩和情调。“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种以动写静的写法,更衬出山林的“空”和“静”。清人王国维说得好“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有人说“一片自然景色,便是一个心灵的世界。”诗人笔下的景色如此清幽、明

净、静寂。正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化。由于母亲的影响,人生的挫折和屈辱,王维常将自己的身心沉浸在佛教的精神王国中,以求得超脱。佛教有所谓通过“禅定”“止观”的方式来体悟佛礼的做法。它要求人们屏弃杂念,唯存一念于所观照的物境。久而久之,就可以达到安适、自如、明净的状态。“审象于静心”就是指这种通过凝神静观以体悟佛礼的方法。由于诗人的心境极为淡泊、宁静,不含任何杂念,所以一草一木,一泉一石,皆能打动诗人的心,所见的所闻的皆是美之所在,形诸于诗,则是空灵清净、平淡之境。

(王维山居秋暝文学鉴赏)

诗的尾联,诗人大发感慨,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意在表明自己的人生志趣和追求。在此诗人对山林优游生活的赞美和对官场尘嚣生活的厌弃之情鲜明地呈现出来了。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王维山居秋暝文学鉴赏 篇三:《《山居秋暝》对比赏析》

两篇《山居秋暝》的对比赏析(王维山居秋暝文学鉴赏)

摘要:王维作为山水田园巨匠,其诗作具有泼墨山水的清丽、天籁之音的悠然、佛性禅思的空静,一直是后世山水田园派的典范,其笔下的《山居秋暝》更是当之无愧的杰出代表,后世郭芬以它为蓝本仿写了另外一首《山居秋暝》。本文借由两首诗的对比赏析,归纳两首诗各自的特点。

关键词:王维 郭芬 对比赏析

山水田园诗是王维的主要代表作类型,他的诗以浑厚、空明的境界在盛唐山水田园诗中独占鳌头,《山居秋暝》就是其代表作之一,篇幅虽短,却有着宁静的画意、灵动的乐韵、发人深省的禅机等丰富内涵,整首诗意境澄淡清幽、淳朴淡泊,寄托了诗人超然物外的闲适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郭芬作为清代有名的才女,著有《望云阁诗集》、《安徽通志》、《撷芳集》、《国朝闺阁诗抄》、《国朝闺秀正始集》、《小黛轩论诗诗友著录》等。而这篇《山居秋暝》明显是模仿之作,是以王维的《山居秋暝》为蓝本所做,全诗充斥着王维诗词的气息。但虽是仿写,却完全达不到王诗的境界,只能算是尚可而已。

本文以王维的《山居秋暝》为主,借由郭诗来对比赏析,从音、画、禅三方面来探讨王维诗作的艺术特色。

一、王维的《山居秋暝》赏析

(王维山居秋暝文学鉴赏)

王维的诗作清秀俊逸、语尚天然、不事雕琢,从视觉听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有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其笔下,山水田园讲究浑然一体,力求自然,意境闲适。《山居秋暝》就是典型的代表作之一,他将情感和美感转化成为可见可听的艺术形式呈现给我们。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文学鉴赏)

全诗表达的是:刚刚下雨以后的山峦,显得格外空寂,黄昏的天气,略带凉意。明亮的月光,照耀着一片松林中间;清清的泉水,在山石缝隙里潺潺地流。竹林里传来阵阵洗衣女子回家的喧笑;莲蓬抖动,那是渔舟在行走。任凭春天花草的芳香消失,而山间秋色却是我永远留驻的理由。

诗人把山间秋天的月夜写得那么宁静而又富有生气:松间明月、石上清泉、晚归浣女、泛舟渔人等等,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将人带入诗一般的境界。诗中充斥着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用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自己寄情山水且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全诗用寥寥四十字,浓墨重彩的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充满生机而又空灵的傍晚秋景图。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从大处着墨,勾勒出山中晚秋傍晚初晴的清新宜人,用淡墨泼出整幅傍晚秋景的基调。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山流。”又从实处与上联交相呼应,在傍晚秋景的基调上,勾画了雨后初晴,苍穹如洗,皎洁的月光从松树缝隙洒落,清澈的山泉在沙石小溪上静静流淌的画面,纵横交错,层次分明。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由静转动,仿佛

让我们听到了竹林处传来浣衣女的欢声笑语,看到了河面返家渔船带动的莲叶,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由静及动的展开一幅流动画卷,清远而又浑然天成。(王维山居秋暝文学鉴赏)

2.诗中有画,画中有乐

王维作为一位颇有建树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和音乐的可以说是诗中有乐,乐中有诗。《史鉴类编》有云:“王维之作,如上林春晓,芳树微烘,百转流莺,宫商迭奏;„„矧乃辞情闲畅,音调雅驯,至今人师颂之,为楷式焉。”

全诗中我们不光能欣赏到生动形象的美丽画面,还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换女们劳动结束的欢声笑语,渔人们满载而归的号角声,船划过带动莲叶相互摩擦的唦唦声,这些灵动的音符和空幽的山涧交相辉映,完美的组合成一首清幽动听的欢歌。

3.诗中有画,意中有禅

全诗又一个“空”字统领,“空”是佛修的最高境界之一,主张事物的一切

[1]表象皆是幻象,其本质为空。所以一个“空”字,不仅写出了山的空阔、安静,

更写出了诗人心如止水、无悲无喜的心境。又用由大及小、由远及近、由静及动的镜头组合,展开了一幅视野开阔、生生不息的傍晚秋景图。

二、郭芬《山居秋暝》的赏析

山居秋暝

郭芬

空山微雨歇,秀色晚来昏。凉意泉中静,秋声竹喧归。

渔歌归远浦,樵歌入孤村。对此清幽趣,穷通休更言。

郭芬的这首《山居秋暝》从字面上来看,就不难看出,这是一首以王维的《山居秋暝》为蓝本的仿写之作。全诗描绘的是:在空旷的山间细雨总算是暂时停了下来,黄昏时分,景物显得格外秀丽。在微凉的天气里,泉水静静的流淌,在秋季的竹林里传来了阵阵喧哗声。渔民们唱着渔歌向着遥远的岸边划去;樵夫们唱着歌进入了不远处的孤村中。这种种景象透露着清幽的情趣,不是任何语言可以形容、刻画的,所以就不再说写什么了。

诗人把山间的傍晚秋景图写的孤苦凄凉,不论是暂停的细雨、静静流淌的泉水、远归的渔夫,还是进入孤村的樵夫,无不透露着 “热闹是她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淡淡哀愁。

首联“空山微雨歇,秀色晚来昏。”中诗人巧妙地利用遣词造句,来抒发自己的情怀。“空”、“微雨”、“歇”、“昏”无不淋漓尽致的昭示着诗人的消极与哀怨,如:利用山的“空”来写自己的孤单;用“微雨”来写忧愁绵绵不绝;用“歇”来写雨的没完没了,只是暂时停歇,惹人烦恼;“昏”字表面写时间,实则是来写自己心情的不明朗,心中带有哀愁。

颔联“凉意泉中静,秋声竹喧归。”中诗人用秋天的“凉”来写自己心境上的凄凉,用泉水的“静”来写自己的孤单寂寞,用浣女的“归”来反衬自己形单影只,无人陪伴。

颈联“渔歌归远浦,樵歌入孤村。”中诗人更是用“远”和“孤”说自己现在身处寂寥之地,孤单寂寞。用满载归途中的“渔歌”和“樵歌”反衬出自己的冷清和孑然一身。

尾联“对此清幽趣,穷通休更言。”是对全诗的总结,是整首诗的升华,用直抒胸臆的手法,直接说自己的哀愁多到无法用言语表达,是全诗的精华所在。

三、两首诗的对比赏析

此两首诗在形式上都是五言侓诗,都是借景抒情,采用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由于郭芬的《山居秋暝》是以王维的诗作为蓝本,所以两首诗中的景物都是基本相同,都是山中的傍晚秋景图,但由于两个诗人生活背景、性别、性格、所处年代等方面的不同,两首诗却给人以完全不同的感受。

这两首诗虽在表面上的遣词造句中,所用辞藻基本相同,但博大精深的中华汉字文化使得两首诗在成诗上“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王诗整首诗展现了一幅欢快的傍晚秋景图,字里行间充斥着诗人的豁达,以欢快的辞藻带我们走入一幅旖旎的山村风光,带我们领略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且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而郭诗却给读者呈现的事充满哀愁的傍晚秋景图,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孤单寂寞的哀怨。

王诗整首诗格律清晰、对仗工整,是一首堪称典范的山水田园的五言律诗,用词准确、刻画生动,如:整首诗节奏完整,声音协调,韵脚准确;而郭诗格律、对仗也比较工整,但整首诗无论是从遣词造句,还是从意境上都只能算是尚可,整首诗韵脚不一,节奏明显不明,声音也不可能协调,。所以王诗名垂千古,是历代名篇,而郭诗却鲜少有人知晓。

王诗具有独特的艺术境界和审美情趣,把诗文、画意、音律、禅思完美的融为一体,品其诗如同欣赏一幅动态画卷,如聆听动听的乐章,又如参读洋溢禅理的佛典;而郭诗画面美则美矣,但缺少了王诗中的那种灵动,只有静态之景,缺乏动态之画,更遑论音乐之美和禅思的充斥。

综上所述,两首《山居秋暝》在描写手法上虽然相似,但从景物中所表达的感情却是截然不同。作为千古名作的王维的《山居秋暝》以其一贯的山水田园诗的写作表达方式,寓情于景,从音、画、禅三方面给读者呈现出一幅巨制山水画卷。郭芬的《山居秋暝》用女诗人所特有的细腻笔触,给读者呈现的事另外一幅充满哀怨的深闺怨妇形象。虽各有千秋,却还是王诗更表意,更成功,更经典。

参考文献:

[1]张海沙.初盛唐佛教禅学与诗歌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王维山居秋暝文学鉴赏 篇四:《王维的山水诗》

1、<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的山水诗

2、<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3、<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王维的山水诗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5、<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6、<山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7、<书事>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8、<送祢郎中>

东郊春草色,驱马去悠悠。
况复乡山外,猿啼湘水流。
岛夷传露版,江馆候鸣驺。
卉服为诸吏,珠官拜本州。
孤莺吟远墅,野杏发山邮。
早晚方归奏,南中才忌秋。

9、<送钱少府还蓝田>

草色日向好,桃源人去稀。
手持平子赋,目送老莱衣。
每候山樱发,时同海燕归。
今年寒食酒,应是返柴扉。

10、<桃源行>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11、<木兰柴>

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
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12、<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 ·秋的诗句(2015-12-22)
  • ·描写秋天的诗句有哪些?(2016-01-20)
  • ·秋天有关的诗句(2016-02-03)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月季诗歌

    下一篇: 紫藤花的诗歌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